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環境哲學(選編本)(精)(簡體書)
滿額折

環境哲學(選編本)(精)(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10 元
定  價:NT$ 660 元
優惠價:8757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環境哲學是人類面臨生態破壞和環境危機而產生的、依據現代生態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對人類社會、生態系統及二者關係進行深層哲學反思的理論領域。
《環境哲學(選編本)》按照中國環境百科全書體例要求,對相關知識做了梳理,層次清晰,邏輯性較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中國環境百科全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環境保護專業百科全書,環境哲學分支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哲學關注的是人們對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認識與理解,這種認識與理解是人們的環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正確的環境價值觀為人們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並推動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動機。放眼全球,人類的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人類價值觀(尤其是環境價值觀)方面的重大變革。《中國環境百科全書》的環境哲學分支試圖比較全面地展現環境哲學在環境價值觀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本分支共包括98個條目,分為總論、環境哲學本體論、環境哲學認識論、環境哲學價值論、環境哲學觀念史五個部分,側重收錄環境哲學領域重要的思想、理論、流派、觀念、概念與命題。
環境哲學分支條目的編篡工作由原環境保護部規財司王耀先副司長、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原會長余謀昌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歐陽志遠教授牽頭,具體的編寫工作由我、王國聘(南京林業大學)和李亮(南京林業大學)負責。我們三人在參考編委會各位成員提供的條目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環境百科全書》“條目編寫體例”的具體要求對相關條目進行了整合與精簡。
環境哲學是哲學的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研究者對與環境哲學有關的許多重要理論問題還存在著分歧,這使環境哲學條目的編寫面臨許多挑戰。限於編者的學識、時間與精力等方面的原因,環境哲學領域中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未能及時收錄。我們衷心希望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日後能有機會彌補此次編寫留下的缺憾。同時,謹向參與此次編寫的各位同仁深表謝意。

目次

出版說明
前言
凡例
條目音序目錄
正文
條目分類索引
條目漢字筆劃索引
條目外文索引

書摘/試閱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
與環境有關的道德、價值和行為規範。環境倫理是20世紀60-70年代出現的一種社會思潮,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傳統的發展和邏輯延伸,是人們在對環境危機反思中應運而生的一種價值取向,是人類在對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破壞問題反思的基礎上形成的思想。
產生背景工業社會的機器生產已經不是對自然的模仿和引導,人成為自然的主人和創造者。工業文明使得人類對自然的祛魅過程逐步完成,自然淪為人的奴僕,人與自然完全割裂開來,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主人與奴隸、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從此人類進入對自然界的野蠻征服和踐踏的時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不斷增加,對自然的隨意揮霍最終使得人與自然的衝突日漸尖銳起來。
西方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後,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財富高度積累。在這一時期,在工業革命中獲益最多的幾個國家,如英國、德國、美國都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工業城市的大氣污染嚴重。
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環境惡化問題,並提出人應該具有生存權,環境和資源應該被永續利用,而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毫無顧忌地使用自然資源。他們發起了環境保護運動,以期改變工業文明所形成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模式,建立一種新的倫理——環境倫理。環境倫理具有濃烈的道德色彩,這種色彩源自一種重建人與自然關係的願望,主張人類把道德行為的領域從人與人、人與社會擴大到人與自然之間,將道德義務、正義關懷應用到處理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中去,從而建立一種合理的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
理論流派關於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主張,由此產生了不同的學術流派。學術界普遍認為,環境倫理可以分為人類中心主義、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生物中心論、生態中心論等。它們各自又分為不同的學術流派。
人類中心主義認為擁有意識的人類才具有內在價值,只有人才是主體;自然沒有內在價值,它只能處於客體的地位。康德(Kant)提出“人是目的”,被認為是人類中心主義在理論上完成的標誌。人類中心主義的實質是一切以人為尺度,一切為人的利益服務,認為只有人類的價值觀才是判定自然是否有價值的尺度。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時,人的利益具有絕對優先性。諾頓(Norton)把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區分,從強度上,分成強式人類中心主義和弱式人類中心主義。他提出,強式人類中心主義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認為自然只具有工具價值,可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生產資源而存在;而弱式人類中心主義則關注到了生態破壞帶來的危機,但認為生態危機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屬於代內、代際之間的環境正義問題,人類可以通過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進而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人類中心主義,特別是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都是從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把人類與自然對立起來,堅持人的利益優先原則,認為人類是認識世界的唯一樞紐和中心,是道德權利主體和價值存在物。自然界僅僅具有經濟價值和工具價值,並不具備內在價值和系統價值。認為具有社會性的人類,應該擔起合理調節人與自然關係的責任,努力保持自然界工具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持久性。
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20世紀60年代,各地動物保護運動高潮迭起,動物解放的倫理主張開始被重視。動物解放論認為,動物應具有獨立的生存價值和道德權利,應該受到道德關懷和權利保護,反對商業性的飼養、虐待和捕殺動物。彼得·辛格(PeterSinger)是其代表人物,他在《動物解放》中強調“動物不是為我們而存在的,它們擁有屬於它們自己的生命和價值”,因此給動物施加不必要的痛苦在道德上是錯誤的。辛格要求人類限制為了自身利益和需要而損害動物的行為,主張維護動物的權利、福利和利益,從而避免給動物帶來痛苦。湯姆·雷根(TomRegan)在《為動物權利辯護》一書中提出動物權利論,他認為,無論是道德代理人(心理健全的人類)還是道德顧客(一切人類以及“一歲或更大的精神正常的”動物)都是“生命的體驗主體”,都具有自身固有的價值。動物和人一樣,都具有生命,擁有內在價值和天賦權利,動物應當被當作目的本身而非人類的資源來對待。
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都承認動物存在固有的價值和權利,主張取消商業性的動物飼養業;反對商業性和娛樂性的打獵和捕獸行為;反對殘忍地將動物用於科學試驗的行為;反對只承認人類的道德主體地位而剝奪動物的道德主體地位的觀點。
生物中心論認為任何生命體都具有不依賴於人的意志存在的內在價值。生物中心論突破了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將人類的道德關懷局限於動物的界線,將其延伸到所有具有生命的主體,認為只要是生命,就都值得我們敬畏和尊重。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是生物中心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一書中,以“生命平等”為基點展開生物中心論的論述,提出倫理與人對所有存在於它的範圍內的生命行為有關,只有敬畏生命的倫理才是完備的:“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原則。”施韋澤之後,保羅·泰勒(PaulTaylor)在《尊重自然》一書中對生物中心論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證。他指出,人類和生態系統中各種有感受性的動物、無感受性的植物一樣,是地球生命共同體中的普通一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類和所有物種都渴望生長、發展和繁衍生命,從而構成有機聯繫、功能鑲嵌的平等依存關係,因此,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形式都自成目的,都有自身的善和固有的價值,都應該受到尊重,這是“最根本的道德態度”。
生態中心論生態中心論比動物解放論、動物權利論、生物中心論則更進一步,把道德關懷的主體範疇進一步進行拓展,認為可以把道德主體從生命個體擴展到自然界的整個生態系統。生態中心論分為三個流派:大地倫理學、生態整體主義和深層生態學。大地倫理學的關注重心在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諧性,認為生態共同體的價值要高於物種個體的價值,整體價值高於個體價值。生態整體主義以現代生態學為理論基礎,主張人類可以適當對自然進行改造,但應控制在生態系統所能承受、恢復的範圍內。生態系統具有創造功能,人類應該尊重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同時兼顧動物和植物的個體利益。深層生態學試圖提出一種完整的世界觀,認為生物圈中的所有事物都具有生存、繁榮和自我實現的平等權利。該學說的代表人物奈斯(Naess)和塞欣斯(Sessions)提出了八條行動綱領(參見深層生態學)。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7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