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滿額折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天天MBA,升級你的思維模式:在模型框架裡日常演練,在自我覺察中反思提問

定  價:NT$ 460 元
優惠價:9041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不必攻讀學位,也能像MBA一樣深思熟慮!

從戰略、策略、願景三個思維層次,
從安排資源、管理大方向到擁抱改變,
從營運、人力、行銷、財務到領導、創業各面向,
認識MBA課程所涵蓋的主要模型、框架與實例;
透過「日常演練」與「反思提問」,挑戰你改變既有的思維,
發揮自我覺察的能力,讓你升級具備成為高階管理或領導者所需的素質,
即刻做好準備,在未來職場生涯路上,勝任職務,面對挑戰。

「這個年代,唸MBA是否符合時宜開始受到質疑,但克里斯.道頓的這本書真切說明了為何我們需要MBA人才。這是我的愛書。不管是要準備課程模組、執行任務,還是思考工作的後續安排,我都會參閱這本書,尋求靈感。」──英國陸軍中校、大英帝國員佐勳章獲勛者克里斯.連恩(Chris Lane)

「有別於一般的商管叢書,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敘述風格,提供MBA課程的整體概述。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資深經理人,還是積極進取的職場主管,這本書都將刺激及挑戰讀者原有的思考方式,鼓勵讀者暫時停下腳步,反思工作與生活狀態。」──全球知名藥廠羅氏(Roche)英國品牌經理羅伯達.佩斯.巴贊(Roberta Pace Balzan)

現今,企業對傑出經理人的需求龐大,接下來幾十年間,
全球的管理相關職位從業人員勢必有增無減。
就企業行政的領域而言,MBA學位彷彿品質保證的徽章,
但事實上,每兩百名經理人中,只有一位能達到名符其實的成就……

目前的全球趨勢,促使MBA需要──
整合實務和理論
挑戰根深柢固的習慣
培養資深經理人或領導者所需的素質

閱讀本書之前,有4種方法協助你進入狀況:
1.開始認識自己。隨身攜帶筆記本(內頁最好不要畫線,以利你跳脫列表式的思考模式)。
寫下想法和觀察,使其變成你與自己對話的管道。
2.動腦。大腦擅長聯想,不妨好好利用大腦的運作原理,連結新的想法。學習繪製心智圖,如果你對這項工具還不熟悉,可參考湯尼.布桑(Tony Buzan)的網站www.thinkbuzan.com。
3.有意識地保持好奇心。盡情探索。敞開心房、不妄下判斷,純粹的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根源。
每當要脫口說出「對,但是……」的時候,提醒自己改說「對,而且……」,看看能帶來什麼改變。
4.尋找比較基準。針對智力、管理力、領導力、分析力、創造力及批判性思考、自我覺察力、人際關係技巧等進行自我評比。

讀完本書之後,你將會有以下的收穫:
.了解MBA的重要概念、理論和模型
.做好在職務中運用新思維的準備
.有能力與唸完MBA的同仁開啟內涵豐富的交談
.反思、重新評估及提升自己的職務績效
.明白其實你比想像中了解更多事情
.開始懂得欣賞學海無涯的事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本書適用對象:
.進取╱菜鳥經理人,以及經驗豐富但未攻讀MBA學位的經理人
.希望能在業務或管理工作上加速發展的人
.已唸完MBA、但想重溫相關內容或繼續個人發展的經理人
.組織中重視MBA思維和行為的學習與發展領域領導者
.想了解MBA思維的培訓和訓練人員

收錄全球頂尖管理專家提出的獨門思考法,
唯一完整呈現MBA實務和思維的整體樣貌!
整合領導、創業、策略、行銷和財務等重要面向,
將你的商業知識和實務認知推上嶄新高度。

作者簡介

克里斯.道頓(Chris Dalton)
至今,道頓在管理教育和培訓領域深耕超過27年,目前在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亨利商學院(Henley Business School)擔任副教授,負責開設管理學習(management learning)相關課程。道頓的專長領域是個人發展,也教授MBA專題課程、主持企業發展計畫,並在全球多地籌辦管理發展的相關研討會。過去,他曾擔任亨利商學院遠距學習(彈性)MBA課程主任,全球有超過3,000名高階主管報名該課程;也曾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商學院擔任日間部和MBA模組課程主任。對於在管理教育中實踐反思行為,他始終滿懷熱忱,深信反思能帶來力量。道頓擁有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博士學位,鑽研管理學習與領導等領域,以及亨利商學院的MBA學位。

張簡守展
高雄人,兼職書籍譯者。譯有:《紅色通緝令:一個俄羅斯外資大亨如何反擊普丁的國家級黑幫?》、《複雜問題的策略思考&分析》、《CEO基因》、《消費者行為市場分析技術》、《減塑排毒自救手冊》等書,合譯有《料理的科學》。

前言
本書講述的範圍正好示範了一本書真正面臨的限制──頁數永遠滿足不了想寫的內容。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放進書內,實際上或許也不該如此,因此,如果有你覺得很重要、但書中並未多加著墨的地方,懇請見諒。我相信,書中編排的內容已能呈現MBA實務和思維的整體樣貌。

2015年,本書首版以《The Every Day MBA》為名付梓,此次更新書中的內容和案例,身為作者的我自然相當樂見。第四部分(願景型MBA思維)諸多內容均重新編排,以反映管理和學習領域的重要變遷,同時也增加一章專門談論創業主題。在此,我想感謝培生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的編輯艾洛伊絲.庫克(Eloise Cook)以及我在亨利商學院的同事,感激他們不吝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尤其,我要特別感謝卡蘿爾.普林特教授(Carole Print)對於財務相關章節的指教、亨利商學院高階主管MBA課程學生和校友的支持和意見回饋,以及黛安娜.娜雅(Diana Naya)在最後一章所給我的靈感。

簡介
歡迎翻開這本書。想在工作實務上運用世界級的MBA原則和思維嗎?本書是你的最佳指南!
無論是懷有MBA進修的抱負,還是已經唸完MBA,在商業和管理領域中,這三個字母的確給人無限憧憬和想像。全球每年有上萬名經理人投入時間、心血和金錢回學校進修,努力攻讀商業管理科系的碩士學位。我想,那幾年時光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學識收穫,沒有一本書足堪比擬。不過,書籍可以承接頂尖商學院畢業生從課程中發現的兩件事,繼而發揚光大:

1 改變個人思維,是MBA所帶來最雋永的好處。
2 舉凡擁抱新行為模式、提升決策品質、延續職涯發展等方面,在充足資訊的基礎上發揮自我覺察能力,始終都是關鍵。

正常來說,經理人應該早就懂得獨立思考,否則很容易淪為工作機器。那麼,唸完MBA而改變思維,有何值得大書特書的特別之處?一個簡單的答案,就是MBA思維可協助個人提升至新的層次。這麼說是沒錯,但更強而有力的說法,是頂尖人才接受MBA教育後,才能釐清思考和行動間的特殊關係,在工作上達到真正的成就,不僅是個人實現職涯發展,企業也能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產生影響。透過清楚簡潔的文字,本書以MBA畢業生典型的資歷和經驗為參考基礎,挑戰你是否能在日常職務中,運用各種想法和新思維。

本書精華
每一章都將探討MBA研究中管理和領導領域的重要課題,內容將會涵蓋觀念概述、重要模型、框架和理論,以及真實案例。書中會鼓勵你練習全球頂尖專家所提出的各種思維。

本書奠基於三大預設概念,希望你在閱讀過程中能時時謹記。

1 MBA需整合實務和理論
學術研究結合業界的實務知識(從實際工作中習得)能產生強大力量。MBA畢業生擅長整合不同種類的知識。職場經驗越多,從本書得到的收穫越多,這種說法固然有其道理,但如果你仍處於職涯初期,還是能從書中獲得許多應用MBA思維的方法,克服接任管理職務頭幾年難免會面臨的難題。

2 MBA需挑戰根深蒂固的習慣
剛開始負責管理職務時所需的條件,對於較高階的職位不一定同樣必要或合適,而獲得的管理成效也不盡相同。初階和中階職位需具備特定技術才能成功,但有些習慣在往後的職涯中反而可能變成阻礙。許多習慣都已根深蒂固,我們時常將其視為理所當然。這些習慣很難察覺,更別說要改變或根除。MBA正是攸關這類個人發展課題。

3 MBA需培養資深經理人或領導者所需的素質
企業已是全球現象。過去短短五十年,世界已歷經如此巨大的變遷,未來五十年間,世界無疑也將再次巨幅轉變。商學院預測未來的能力與社會上的其他單位或組織不相上下,但要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考和反思能力,以便能在高度不確定和瞬息萬變的職場上盡忠職守,商學院必是首選。重點不是學到什麼,而是了解自己身為領導者的學習、思考及行事模式。只要秉持覺察力和決心,你就能即刻做好準備,勝任管理職務。

全書架構
總共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的重點聚焦於管理、MBA、個人,並說明本書的運用方法。如同修習MBA課程的許多人一樣,你可能會試圖忽略最一開始的部分,想直接跳到「有實質內容的」第二部分。請試著克制這股衝動,因為自我覺察和心理準備,都是有利學習的重要因素。開始閱讀內容,了解管理實務的各個面向之前,請先花點時間培養對自我和過往經驗的感知能力。個人發展的關鍵在於學會反思實務工作,這樣才能即刻看見行動成效,同時為未來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的重點在於採取戰略思維管理企業資源。書中審視MBA初期課程的核心主題,強調常見的模型和精闢深入的理論。從這裡開始,接下來的各個部分都會連結MBA中的一種思維類型,而你也能依照書中建議,在管理實務中親身應用各種思維。

第三部分(第六章至第九章)接續探討策略思維,並著墨於組織的內外環境。MBA課程進展至此,開始將關係管理放上檯面討論(包括探究組織與客戶和競爭對手的關係),並指出國際企業的本質變遷迅速,說明應如何克服這項複雜的棘手任務。

第四部分(第十章至第十三章)探討領導與管理領域的願景思維。所謂願景,是指放眼未來及洞悉趨勢的特殊能力,這不僅需藉助戰略及策略思維,同時也會強化這兩種思考能力。這個部分的所有章節都緊扣著同一個主題:改變,並逐一探討領導、創業,以及日益迫切的永續議題。最後一章針對自我覺察能力提供一些建議,期能協助讀者因應管理工作和職涯發展的挑戰。

不妨留意安插於全書各處的「日常演練」和「反思提問」,裡面有大量建議可供參考。同樣地,你或許會想略過這些環節,但這些練習可引領你檢視你和組織內其他同仁的工作情形,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些活動可能還會促使你正視某些預設的想法。另外,每章結尾還提供建議閱讀的書目、影音資料和額外問題,勢必能裨益你的個人發展。

目次

業界人士盛情推薦
作者簡介
前言
關於本書
簡介

Part 1 天天MBA:致力發揮成效
chapter 1 管理與MBA
概述
你為何選擇這本書
管理的起源與發展
管理的目的:創造價值
認識MBA課程
總結:學無止境

chapter 2 個人發展
概述
個人發展關鍵
尋求更理想的平衡
總結:對管理工作抱持開放態度

part 2 戰略型MBA思維:安排資源
chapter 3 程序和營運
概述
「做」是程序
程序和營運管理的脈絡
輸入、轉化、輸出:程序製圖
程序圖、豐富圖像和決策樹
程序類型
供應鏈管理
程序測量:流程、庫存和產能
規畫、控制和回饋
品質:衡量、評估和改進
總結:價值創早也是一種程序

chapter 4 人力
概述
現代化組織的人員管理
外部脈絡:宏觀文化
內部脈絡:組織和微觀文化
績效與獎勵
研擬人資策略
總結:人力資源巴斯模型

chapter 5財務(一):會計
概述
會計基礎概念
管理會計
個體經濟學概念
成本與效益
未來現金流與淨現值
預算編列與預算
財務會計
總結:綜觀知全貌

part 3
策略型MBA思維:管理大方向
chapter 6行銷
概述
價值主張
行銷發展歷程簡介
競爭優勢
行銷策略
市場區隔、目標鎖定、品牌定位
戰略連結:從4P到7P
輕產品,重品牌
產品生命週期
關係行銷:留住顧客
企業對企業行銷(B2B)
商譽
總結:攸關事業存續?行銷遠遠不僅於此

chapter 7 策略
概述
「老派」策略
策略結構
外部競爭環境
內部競爭環境
評估競爭優勢
成長抉擇
利害關係人管理
總結:未來無藍圖

chapter 8 財務(二):企業財務與治理
概述
確保組織擁有美好未來
治理
估值
風險管理
投資決策:股東價值分析
財務規畫
總結:市場失靈世代的公司治理

chapter 9全球與國際企業
概述
大就是美?
總體經濟學
國際競爭與經濟成長
國際商業環境
總結:國際化的四個途徑
part 4 願景型MBA思維:擁抱改變
chapter 10 領導
概述
為什麼要談論領導
管理與領導之比較
領導模型的發展
總結:願力量與你同在

chapter 11 創業
概述
什麼是創業家?
成功因子
全球創業觀察
創新
發掘及開拓商機
建立商業模式
精實創業

chapter 12 永續發展
概述
為何應嚴肅看待
企業社會責任
永續性
信任
總結:循環經濟

chapter 13 邁開腳步就對了
概述
職涯機會
管理:空的空間
學習改變心態
日後管理的四大課題
總結:終身領導宣言

重要詞彙
索引

書摘/試閱

Chapter 1 管理與MBA
你就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認為經理人就是交響樂團的指揮,可說是最大的迷思。這個譬喻的概念大抵是經理人站上指揮台、揮舞著指揮棒,示意會計部在某個時間點加入,而後在另一個適當時機,指示行銷部和會計部一起合奏,共同呈現氣勢磅礡的樂章。但在彩排期間,一切並非如此井然有序,管理工作當然無法以交響樂團指揮一詞簡單概括。
──亨利.明茨柏格(Henry Mintzberg),2009年《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1

概述
現今,企業對傑出經理人的需求之龐大,前所未見,接下來幾十年間,全球的管理相關職位從業人員勢必有增無減。就企業行政的領域而言,MBA學位彷彿品質保證的徽章,但事實上,每兩百名經理人中,只有一位能達到名符其實的成就。擁有商學院文憑固然是件好事,但即便沒有文憑加持,也能開始思考你能對營收有何努力與貢獻。秉持專業素質和好奇心,你就能在職業生涯中邁步成長。

本章要點
*了解管理的沿革發展和主要功能
*定義管理目的
*發掘MBA的架構和目標
*在例行管理事務中,寫下第一則反思及完成第一個活動

為何你選擇這本書?
你會拿起這本書,背後可能有許多原因。或許你剛接觸管理工作,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你可能經驗豐富,但面臨類似的困境,感覺職涯發展停滯不前;你可能通過了一大堆專業認證,頭銜洋洋灑灑好幾個,目前正在考慮報考MBA課程,準備邁入下一階段;又或許,你沒有正規的學歷文憑,從入行第一天就在實務中學習及成長,但內心深處始終害怕有人發現這件事(順帶一提,這是所謂的「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在管理領域中,有同樣感受的人比你預期中普遍許多)。或者,你只是單純對商業方面的教育感到好奇,或是過著極度忙碌的生活,認為要是能擁有更多知識,說不定更能掌握未來的職涯發展。
無論你是哪種情況,閱讀本書必能有所斬獲。不過,如果你想要獲得成果,需要在過程中落實批判性思考及反思,並記錄下來。因此,在這一切開始之前,你得先完成第一個任務。

反思提問
1 你為什麼挑中這本書?
2 你的管理作風屬於哪一種風格?同事通常怎麼形容你?

閱讀本書時,我希望你養成這種做筆記的習慣,這能引導你練習反思(第二章會深入說明),而每一部分各章的結尾也會有幾個問題,協助你反思自省。
抱持開放的胸懷,是從本書獲得深入見解的唯一途徑。批判練習(亦即睜大雙眼認真檢視)是MBA的重要環節,因此書中也會時常提供建議,供你實際應用或探討工作方面的構想。以下是第一個練習。

日常演練
1 列出至少三點你對管理工作的預設想法。別太艱澀難懂,愈基本愈好。
2 現在想想你待的企業。針對工作的職場,列出三點你視為理所當然或從不質疑的事情。思考有哪些事情「不需任何解釋」。最後,和朋友或同事討論你的答案。

列出預設想法是一項很重要的思考技巧,不過這並不容易。讀完本書後,你應該可以發現,你在前面列出的每一個預設想法,其實是從更基礎的預設想法發展而來,彼此緊密關聯。即便你在稍早前的評比表中,將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評為「高於平均」,但在每天擔任經理人的經驗中,你仍會發現很難清楚說出心中先入為主的所有想法。這類反思練習是自我訓練的一部分,透過這些練習,你才能不斷挑戰自己看待世界的觀點。

管理的源起與發展
由於這是一本講述管理和MBA的專書,理應要先從理解這些詞彙的定義著手。
工作並非新鮮事,但「管理」是相對新穎的概念。它根源於超過兩百年前的工業革命,內涵是在企業興起、量產、分工等現象大行其道的時代,以及對科學方法的崇拜下逐漸成形。科技進步的幅度前所未見、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改善、全球貿易開始建立起制度,以及教育水準高升,無不促使工業化社會蓬勃發展。然而,之後人口急遽成長,伴隨大肆開採自然資源,而且從地區到全球不時爆發規模不一的軍事衝突,經濟也在興盛和衰敗之間反覆循環。無論如何,企業或多或少形塑及顛覆了現代世界,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回顧歷史,不乏思想家以文字論述這一切。1916年,法國礦業工程師亨利.費堯(Henri Fayol)出版極具開創性的管理學著作2,書中論及管理的六大功能,至今仍經得起時間考驗:

1 預測與規畫
2 組織
3 指揮或指導
4 協調
5 創造成果
6(透過回饋)控管

費堯的觀點引發他人的迴響。例如,美國工程師費德瑞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認為管理是由時間和動作構成的精準科學。泰勒主義(Taylorism)屬於古典管理學派觀點,主要以技術理性(technical rationality)為論述基礎,如今看來或許過時,但許多企業的發展必須歸功於這派理論。福特汽車公司將此理論實際應用到生產線,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曾一度統合每個部門的組織階層和供應鏈,而這正是現今六標準差(Six Sigma)管理策略試圖要做的事。
二十世紀後半期,形塑我們對企業組織的認知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非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莫屬,他的著作豐富,多次論述管理在廣泛情境下應扮演的角色。杜拉克做出幾次精準的預測,也創造了不少詞彙,包括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外包(outsourcing)、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他的著作之所以舉足輕重,原因之一是他始終堅信管理攸關著階層與關係。
這些觀點現在還適用嗎?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我們時常仰賴過去,從中找到未來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上述觀點依然成立。組織和人一樣,同樣擅長從發生過的事情中尋求認同感,暫且不論好壞,歷史上有許多轉捩點至今依然在管理思維中占據重要地位。看看以下三個例子:

*1888年,美國法院主張,私人企業有權擁有與美國公民相同的憲法保障,「企業人格」(corporate personhood)一詞於焉誕生。這造成什麼結果?首先,每年全球有為數眾多的企業「人口」出生(及死亡)。再者,我們現在很習慣將組織視為一種有機體,擁有自主的心靈、身分、權利和野心。而且,縱使不同企業所從事的業務大相逕庭,但組織方式幾乎大同小異(換句換說,他們基本上全都具備一樣的結構)。
*1927年至1932年間,艾爾頓.梅奧(Elton Mayo)在西方電器(Western Electric)位於芝加哥霍桑鎮(Hawthorne)的廠房中進行一系列的實驗。這位傑出的管理科學專家原本打算研究公司的照明對製造現場產能的影響,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他無意間發現,不管怎麼調整變數,實驗環境下的產能都會增加。當時,沒人注意到這個結果與實驗情境本身的關聯,研究的社會面向也未獲得任何關注,直到1950年代,行為心理學蓬勃發展之際,才有人重新檢視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產能之所以提高,是因為廠房現場的主管和員工彼此注意。「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一詞於是問世,人際關係運動(human relations movement)就此誕生。
*1950年代末期,英國的高登與豪威爾報告(Gordon and Howell report)3和美國的福特與卡內基基金會報告(Ford and Carnegie Foundation report)4大力疾呼,商學院的經理人養成教育應採取管理科學所提出的原則和實務。於是,各大專院校斥資經營商學院,管理領域的專業訓練開始有了雛形,MBA課程也開始發展。

前人的遺緒仍影響著現代組織的組成,而歷史上這類重大發展也促使管理學不斷演化,因而形成如今的面貌。但故事尚未走到終點。管理學仍在持續演變,其內涵廣泛,包羅萬象。如同所有科學一樣,管理這門專業依然不斷演進,但至今仍無單一管理「理論」可以全面概括,一體適用。
景氣疲弱時,管理時常成了代罪羔羊。許多人(包括部分熟知內情的人)指控商學院其實是問題的一部分,並非問題的解方。知名印度學者蘇曼特拉.戈夏爾(Sumantra Ghoshal)就曾提出告誡,他認為MBA過於仰賴商界主流的「黑暗面」經濟理論,使貪婪和自利占據過多篇幅5。他相信,資深管理人士的任務並非改變任何人,而是要改變環境,讓身處其中的人可以蓬勃發展。加拿大策略大師亨利.明茨柏格呼籲MBA課程注重經驗反思,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深度自省。的確,目前的商業環境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新的思維來找到出路,例如:

*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莫大威脅,至今已達到危急存亡的程度。人口成長、資源耗竭、氣候變遷,這些挑戰無不衝擊我們對經濟模式諸多理所當然的預設,也從根本督促企業界必須以身作則解決問題,而非淪為問題本身。
*新科技問世,加上世人致力理解及運用╱濫用大量資料,促使這世界快速變遷,日新月異。全球興起人工智慧的浪潮,生產、經銷和研究等領域無不採用連網的電腦系統。力量不再來自累積知識,取用及分享資訊是現今創造力量的新途徑。
*職場生態正在改變。管理或領導不再是指在組織階層中占據位高權重的職位,自我覺察和串連周遭所有資源的能力,成了必要的條件。

反思提問
1 你認為「管理」在企業中扮演什麼角色?
2 在你服務的組織中,管理的定義是什麼?

管理的目的:創造價值
管理是一種代理活動。當組織規模太大,員工無法靠一己之力處理事務時,就需要有人代表創辦人或股東站出來率領大家。因此基本上,經理人的職責是代表他人利益,不能恣意行事。另一個代表利益的詞彙叫「價值」。管理必須要能創造價值,不論你在組織中擔任哪個職位,都要了解組織追求什麼價值。
傳統上,價值通常是以金錢衡量(例如經濟獲利,這個主題留待第五章再談),但價值可以、也應該用其他方式來評估。雖然淨利率是一種衡量方式,但還有其他指標,例如對客戶能從合作關係中受惠多少的關心、供應商與你公司內部程序的契合度,以及公司同仁在程序中所貢獻的心力。
真要追根究柢的話,社會普遍對經理人的期許包括:

*在不確定的情勢中決策
*快速而全面地蒐集、處理及分析資訊
*以書面和當面對談等形式有效溝通
*洞悉各種情況所隱含的策略連結

為了徹底履行這些職責,管理職位時常分為初階、中階和高階等職階,尤其較具規模的組織更是如此。
初階經理人有三大任務:

從做中學:依照在組織中的職責累積職務經驗,是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最佳途徑。經理人可從錯誤中成長,算是一種有轉圜空間的在職訓練。
學習規矩:組織文化是所有程序和體制背後的骨幹,簡單來說,就是「這裡的工作習慣」,也就是實際的做事方式。時間一久,菜鳥經理人就會學會各種工作習慣和捷徑,減少在嘗試中犯錯的機會。
肩負責任和決策:負責相對基本的管理職務,像是達成預定目標,或是做好對少數幾名員工的監督工作,並協助其發展職涯。組織內的職場政治在這個階段還不足以構成阻礙,因為你所做的事情(通常)還無法對組織產生多大的影響。

中階經理人需多具備三項特質:

追求新知的好奇心:渴求新知識和新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自我保護:切合高階主管對價值創造的定義,是相當實際且必要的工作。這是很重要的課題。經理人時常受限於職責範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每天必須秉持對事務的認知和經驗,並考量職場政治所允許或容忍的程度,審慎斟酌後做出決策。
推動小型到中型變革的責任感:相較於從無到有的開創性工作,中階管理大多是調整既有制度的過程。中階經理人很少有願景領導(visionary leadership)的機會。

中階管理是許多組織的營運引擎,但也是最令人筋疲力盡的職階。績效卓越的中階經理人最終通常都能獲得升遷的機會,以高階經理人的身分運籌帷幄,額外負責三項任務:

從創辦人或老闆的角度看事情:最重要的工作,是判斷哪些作為能最大化(而非摧毀)企業股東所能獲得的價值。所謂的「老闆」只是其中一種利害關係者,而所謂的「價值」也能以其他多種方式來衡量。
闡釋願景及確立策略:最終不僅要負責確定方向,還要對所有人的行動結果負起責任。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持續觀察外部環境並與環境互動,為未來的情勢做好準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