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中國航空史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上海同濟大學 航空與力學教授 飛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中國航空發展歷程+ 海軍航空力量與水上飛機+戰鬥機、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民用客機
完整展現中國航空技術與力量等發展歷史與現狀
 十年潛心書寫 專業性與通俗性兼具 史料性與故事性俱佳
中國四千年航空發展歷程全梳理
不為人知的航空故事+國際航空實力比拼+20年專業背景分析+82副珍貴全彩圖片
 這不僅是一本中國航空發展史 還是一本中國科技史 更是一本中國國力史

中國歷史悠久,戰爭不斷,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經歷過慘烈的航空壓制。時過境遷,歷史卻從未走遠,仰望這方藍天,我國的航空實力現在如何?
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教授二十年持續追蹤、堅持宣傳、十年書寫。有專業的解析也有條理清楚的歷史脈絡梳理,有嚴謹的國際對標產品比拼也有淺顯易懂充滿溫情的文筆。
您會看到新中國一代代航空人的努力和奮鬥,他們的歡樂和痛苦,他們的犧牲與成就。讀罷此書,您會明白每一個關鍵技術的突破意味著什麼,每一架飛機的起飛代表著什麼,在國際航空強國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面前,我們優勝什麼,還欠缺什麼,需要什麼。
全書圖表搭配,好讀也好看;內容分節編排,短篇閱讀,行文通暢;按照歷史線書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人人都該知道的航空歷史,人人都能讀懂的航空知識!

作者簡介

沈海軍

1971年生,博士,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飛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長。
現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航空專業)委員,同濟大學航空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已發表論文200餘篇;曾獲上海市科普貢獻獎、上海市優秀教材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高校教學成果獎等。近年來,科研教學方面的事蹟曾先後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道。

名人/編輯推薦

1. 更專業、更準確、更易讀。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教授沈海軍十年科普宣傳,潛心書寫,更該被中國人知曉的基礎航空知識。
2. 全面剖析,更具國際化視野。從歷史走來,在腳下起飛,在未來翱翔。全方位梳理中國航空事業千年發展脈絡,聚焦眼下最新科技成果,放眼全球航空動向,真誠解答:我國的航空實力到底如何?
3. 圖表搭配,好看又好懂,好記又有趣。悉心梳理全球航空大國“當家”產品,逐一對比,知己知彼。我們的軍事航空實力到底如何?我國的民航水平處於什麼階段?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有多少?未來我們還要在哪方面努力?

前幾日,正式接到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發來的本書的校樣稿,這意味著首部全面描述中國航空發展歷史的著作將在不久與讀者見面。作為一名長期堅守在高等教育一線的航空從業者,同時也是本書的獨立撰稿人,此刻 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和自豪。將近天命之年,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經歷過20世紀末中國航空事業的大蕭條,也趕上了本世紀以來航空工業突飛猛進的“春天”,近幾年更是親眼目睹了國產航母、大飛機等重大工程的“井噴式”發展,著實令人振奮,不免感慨萬千。《中國航空史話》(簡稱:史話)一書寫完了,全書共21章,分4個 部分:“砥礪前行”、“海航力量”、“國之利器”和“壯志淩雲”,共計16萬字。4個部分分別描述了中國航空特別是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歷程,中國的海軍航空力量與水上飛機,中國的作戰飛機以及中國的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和民用客機等內容,展現了中國航空技術與力量等發展歷史與現狀。
1十年積累,一氣呵成
“史話”的撰寫速度比較快,但該書的內容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那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百科知識》雜誌的編輯趙菲老師,從此便開始陸續接受她航空科普方面的約稿。時間流逝,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航空科普文章竟堅持撰寫了近十年。近十年裡,百餘篇航空科普方面的文章相繼推出,幾乎覆蓋了航空專業的各個領域。其中不乏佳作,不少文章被《中國科學報》、《新民晚報》、搜狐、網易、今日頭條等媒體轉載,甚至有的被作為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試題。此間收集的大量資料,為撰寫《史話》奠定了基礎。“史話”順利完成的第二個保障性事件是在2016年。那一年,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原同濟大學校長吳啟迪教授組織大家編寫《中國工程師史》,本人有幸成為航空部分的負責人。為了編寫此書,我查閱、收集了大量文獻,走訪了國內幾大主機廠所,參觀了他們的廠(所)史館……2017年,吳啟迪教授主編的《中國工程師史》(科普版)出版。儘管該書中航空部分的內容被大大壓縮,但自己收集的中國航空歷史方面的寶貴資料卻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除了上述兩個事件外,“史話”的完成還得益於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航空公益科普。這些年,自己投身航空科普活動,開展過航空公益科普工坊系列活動近百次;出過《沈教授教你做模型(系列)》十三期,舉辦過公益飛機展數次,國內各地航空科普講座兩百餘場;做過電視臺航空欄目嘉賓,上過報紙雜誌;關心航空時事,個人博客中經常會對業內突發事件發表評論……屬�典型的“不務正業”型教授。參加這些活動要花費精力,做好前期功課,查閱大量資料。正所謂“見多識廣”,每次參加公益航空活動後自己都會收穫滿滿,很有成就感,對於國內外航空領域的宏觀視野也逐漸開闊,對重大航空事件不斷形成自己的觀點。這為自己撰寫“史話”積累了足夠的底氣和信心。正是因為以上經歷,本書集中撰寫時間用了兩個月不到,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第一部分砥礪前行
本書第一部分“砥礪前行”的開篇是講古代中國的飛行器。舜帝使用斗笠跳下糧垛,民間玩具竹蜻蜓,分別被認為是“降落傘”和“直升機”的起源。春秋時期出現的風箏、明朝的“萬戶飛天”、孔明燈等被很多人奉為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載人火箭和熱氣球雛形。民間走馬燈的結構、原理與現代噴氣式發動機極其相似。《山海經》中記載的“奇肱飛車”、《抱樸子》記載的載人飛行器……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精彩演繹了古人渴望飛天的美好嚮往。總之,我們的先祖們為人類征服天空不斷地做著嘗試。如果說第1章內容偏“虛”,那麼第2章和第3章的內容則轉為寫實。早在清咸豐五年(1855年),上海等地的刊物就開始介紹國外的飛行器。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天津武備學堂數學教習華蘅芳便自製了飛行氣球;隨後,湖北清軍還組建了氣球隊,用於高空偵察。中國航空先驅謝纘泰早在1894年就開始設計飛艇,他曾成功造出“中國號”飛艇。然而遺憾的是,“中國號”飛艇被清政府忽視,斷送了我們發展飛艇的大好前景。
20世紀10年代,劉佐成、李寶焌等人的“飛機二號”,馮如的“馮如二號”、譚根的水上飛機,這些飛機不管是在飛行性能,還是在飛行記錄方面,都處於世界前列。林福元、厲汝燕等人在中國空軍發展及飛行人才培養方面有卓有成績。潘世忠更是發明了“槍車”飛機,開創了中國戰鬥機的先河。王助曾擔任波音公司前身的首任工程師,他挽救了瀕臨倒閉的公司。可以說,在世界航空工業起步階段,中國的航空技術一點都不比西方國家差。
第4章是講“抗戰”期間的事。通篇可用“慘烈”兩字來概括。抗戰前夕,東北張學良的空軍實力最為強勁,東北空軍坐擁三百餘架飛機,有航校、有機場,還自製了多款“遼式”戰機。然而因為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東北軍的絕大多數飛機落入日軍之手,令人惋惜。抗戰期間中國空軍英勇作戰,戰果輝煌,儘管我們在抗戰中途得到蘇聯的援助,但無奈國內沒有航空工業做支撐,作戰飛機幾度損失殆盡,中國航空事業近乎陷入絕境。後來,在美國人的援助下,中國空軍才恢復了元氣,堅持到戰爭結束。
“史話”第5章主要講述抗戰後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我們先是接受援助組建航空工業,取得初步成效後,卻面對一系列動盪的國內國際環境,我國航空工業艱苦發展。最後講述了改革開放以及新時代中國航空工業在那樣的環境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總之,一路走來,磕磕絆絆,但我們不屈不撓,奮進前行。
“史話”第一部分的最後一章分別介紹了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渦槳與渦軸發動機。這一章均以時間為主軸,分類闡述了不同國產發動機型號的研發背景、研發經過、結果或現狀。在這章中,讀者可以看到“太行”、“峨眉”、“玉龍”等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希望;同時也可以看到“夭折”的航髮型號。“航發”是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瓶頸”,它的發展牽動我們的心。
第二部分海航力量
第二部分主要講述崛起中的中國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水上飛機。抗戰時期,臭名昭著的日軍航母“龍驤”號曾巡弋於中國沿海,為非作歹,配合日本陸軍作戰,令中國軍隊損失慘重。國民政府海軍署署長陳紹寬曾提出過建造航母的計劃,但由於當時各種原因,該計劃始終限於“紙上談兵”。新中國成立後,劉華清上將為我海軍發展航母做了大量技術準備與籌備工作。但2011年將軍“走”了,載著“中國航母之父”的美譽,遺憾地留下了未圓的航母夢。
2011年8月,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完成了處女航,而這一刻,對於中國人來說,既自豪又“屈辱”。自豪的是,中國人的航母夢終於實現了;“屈辱”的是“遼寧”號是一艘“舶來品”,購買過程還受到過外國的要挾, 敲詐和勒索。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即我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號已經下水,這意味著中國海軍正走向深海,即將步入“雙航母”時代。
繼“山東”號之後,中國正建造第三艘航母。近些年,經過磨練,國產殲-15艦載飛機已經可以在“遼寧”艦上夜間順利起降;直-18預警型和反潛型直升機、直-9D反艦直升機已開始搭載“遼寧”艦。國產直-20直升機、“彩虹”無人機、國產隱身無人機“利劍”、空警-600預警機等也有望加入中國艦載機的行列。儘管中國艦載飛機在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固定翼反潛機、隱身固定翼戰鬥機等方面還存在短板,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正迅速崛起,將擁有繼美國之後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航空力量。
“海航力量”部分最後一章講的是水上飛機。早在20世紀的前10年, 5中國就曾出現過一大批傑出的水上飛機設計師:譚根、王助、巴玉藻,還 有飛行家厲汝燕。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曾仿製蘇制飛機,相繼研製成功了運-5丙、別-6和青-6等水上飛機,並列裝海軍服役。20世紀60年代,我國研製出了大型水上飛機——水轟-5飛機,但使用效果並理想。這幾年,中國又著手研製“蛟龍-600”(後更名為“鯤龍-600”)大型水陸兩栖飛機。2017年年底,“鯤龍-600”順利成功完成了陸上首飛。如不出意外,“鯤龍600”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海軍的重要裝備。
第三部分大國利器
該部分最先介紹的是國產戰機。從國民時期的東北張學良的自製戰機“遼式”開始,依次介紹了國產的殲-5、殲-6、強-5、殲-7、殲-8、梟龍、殲-10、殲-11,最後是最新一代國產戰機殲-20與殲-31。國產戰機的發展其實是中國航空業發展的縮影,它集中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從仿製到自製再到自主研發,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難發展歷程。介紹完國產戰機,接下來是轟炸機。抗戰期間,中國的轟炸機屬�“萬國”製造;購買渠道雜,飛機類型多、亂,使用效率十分低下。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開始仿製蘇制的圖-2、伊爾-28 (轟-5)與圖-4轟炸機。目前,中國現役的主力轟炸機有兩款:殲轟-7和轟-6,但這兩種飛機已經明顯老舊,且顯露出“後繼無人”的跡象。令人振奮的是,我國官方透漏,新一代國產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正在研製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
“大國利器”部分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紹中國軍用無人機大發展。前半部分為中國的軍用無人偵查機與靶機,這些無人機承擔著傳統意義上的無人機用途:偵察和訓練打靶。後半部分是中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不僅可用於對敵偵察,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其中新一代的“利劍”隱身無人機和“暗劍”隱身無人機有望引領潮流,直接影響世界第六代戰機設計思想的新方向。無人機之後介紹的是我國空中的預警指揮中心——預警機的發展。在多次現代戰爭中,預警機都發揮過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從時間上來衡量,美、俄、英、法、日本以及北約等軍事強國或軍事集團預警機列裝較早,集中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而巴西、韓國、中國等國家21世紀才開始裝備預警機。儘管起步艱難,但中國的預警機發展速度驚人,短短幾年時間,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ZDK-03等國產預警機如雨後春筍,相繼研發成功,成為我國上空的“千里眼”。
“國之利器”部分最後兩章分別借最新一代戰機介紹戰機的劃代及國產飛機的命名規則。殲-20是國人的驕傲,它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運-20是我國“三個大飛機”工程之一;運-20則是我國最新型通用運 輸機。這兩章是在介紹,也是在炫耀。介紹和炫耀我們的國產飛機,介紹和炫耀中國航空的最新成就。
第四部分壯志淩雲
最後一部分最先介紹的是國產直升機的發展。直升機和航空發動機一樣,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蘇聯援助下,我國在仿製米-4的基礎上研製了直-5型直升機。隨後便是直-6、直-7飛機的 立項和相繼下馬。直-8型直升機研製計劃雖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最終的研製還是取得了成功。20世紀80年代,中國直升機工業開始向世界先進技術進軍,“借船出海”,引進法國技術,先後成功研製出了直-9和直-11。最近十餘年,中國直升機研發持續發力,相繼推出了國產武直-10、武直-19和直-20等新機型,使得中國的直升機裝備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國產直升機之後介紹的是“中國運輸機的發展歷程”。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的運輸機主要是從海外購買,儘管抗戰期間“南川第二飛機製造廠”曾自行研製過“中運”系列運輸機,但始終未能量產。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依靠引進和仿製蘇制運輸機。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自行設計研製運輸機,相繼推出運-7、運-8、運-9、運-11、運-12等中、輕型運輸機。近些年,中國的大型運輸機運-20成功試飛並列裝部隊,成為 中國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教練機是該部分的重要內容,分“舊中國的教練機”和“新中國的教練機”兩章介紹。“舊中國的教練機”一章中主要介紹抗戰前外購的教練機、抗戰中使用的教練機、抗戰前後的國產教練機以及解放戰爭的人民空軍教練機;著重介紹這些教練機的機型、性能與使用(或研製)情況。
“新中國的教練機”一章中主要介紹建國初期的蘇制教練機、國產化的教練機和新一代中國的高級軍用教練機。該章中,重點介紹了我國最新一代教練-9“山鷹”和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的研發背景、研製經過和應用前景。建國前和建國初期,中國主要依賴海外進口民航客機。隨後,開始自主研製支線客機,相繼研製了運-7客運型飛機、“新舟”系列、ARJ21翔鳳客機,其中,“新舟”系列和ARJ21翔鳳客機已經投入運營,甚至實現了對外出口。幹線飛機方面,中國曾研製過首款大型客機——運-10,但遺憾的是,因種種原因項目下馬,加之隨後的挫折,致使中國民航飛機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機遇。但值得慶倖的是,2017年,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的民航工業邁上了新臺階。
該部分的最後兩章,也是全書的最後兩章,先回顧了首架國產大型客機運-10的命運以及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研製與試飛的情況,接著解答了國人關心的C919大型客機國產率問題,最後回答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乘坐國產大型客機”的問題。
“百年難逢的機遇!”一章中總結了歷史教訓,論述了中國研發大飛機的實踐經驗、自主知識產權問題、中國大飛機騰飛的理由等。以上便是本書的全部內容。
人的一生很渺小,忙忙碌碌幾十年,能做出偉業的其實只是少數人。作為一個普通人,能梳理一番祖國航空的歷史,我很自豪,很驕傲。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表達對國產飛機的信心,特意將本書最後一小節標題命名為“我要飛得更高”。 向偉大的中國航空致敬!

目次

目錄
第一部分 砥礪前行
第1章 古代中國的飛行器有哪些? 2
第2章 百年前的那些航空人和航空事 10
第3章 波音公司有今天離不開一個中國人? 20
第4章 硝煙彌漫,血戰藍天 25
第5章 新中國要發展航空事業到底有多難? 37
第6章 三朵“工業之花” 61
第二部分 海航力量
第7章 航母來啦! 104
第8章 航母必備——艦載飛機 125
第9章 我們曾與世界同步 135
第三部分 國之利器
第10章 國產戰鬥機,永不止步! 144
第11章 軍事轟炸,再也不鬧笑話 160
第12章 中國軍用無人機你知多少? 170
第13章 空中的司令部 193
第14章 飛機也要“論資排輩”? 202
第15章 起名字的講究 211
第四部分 壯志淩雲
第16章 直升機,真的很重要 220
第17章 運輸機,戰場的後盾 235
第18章 不容忽視的教練機 247
第19章 中國民航,從依賴到獨立 272
第20章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乘坐國產大型客機? 281
第21章 百年難逢的機遇! 28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