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少數給中國的飛機:飛虎隊的誕生(簡體書)
滿額折

少數給中國的飛機:飛虎隊的誕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位於倫敦郊外基尤(Kew)的英國國家檔案館保管著大量標記“國際空軍部隊”或者“援助中國”的文件。這些文件從1972年起就對公眾開放,但作者從來沒看到過那些關於飛虎隊的歷史著作提及它們。

飛虎隊誕生的標準版本是1940年,陳納德上校去了華盛頓,說服羅斯福政府建立、資助和裝備秘密空軍中隊。作者通過查閱美國政府檔案、私人文件,尤其是利用學界很少利用的英國政府檔案,主要回答了誰組建了飛虎隊,什麼時候組建的飛虎隊,為什麼要組建飛虎隊,呈現了非神化、更真實的飛虎隊誕生過程。

作者簡介

尤金妮·巴肯(Eugenie Buchan)

一位生活在倫敦的美籍獨立歷史學家,埃克塞特大學博士,合著有The Critical Link: Ener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1980s。

張潔

復旦大學歷史學學士、國際關係碩士,研究方向為中美關係。

名人/編輯推薦

一部打破神話的歷史學佳作。美國的援助如何幫助中國建立空軍的歷史被雙方的諸多神話所圍繞。……尤金妮·巴肯詳實說明了戰時的商業動機和政治操縱如何影響了中國空軍部隊的發展。這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有力的、以深入研究為基礎的敘述。

拉納·米特(Rana Mitter)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政治與歷史學教授

尤金妮·巴肯對英國的檔案進行了令人欽佩的研究,她的結論肯定會引發一場熱烈的討論,她的著作將對以後研究美國志願航空隊的歷史學家有很大的幫助。

丹尼爾·福特(Daniel Ford)

《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作者

飛虎隊是一支由美國志願者組成的小規模空軍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他們在緬甸和中國西部與日軍作戰。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和美國正式宣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飛虎隊被稱為美國志願航空隊(the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中國人將這些飛行員讚譽為“空中飛虎”,從此“飛虎隊”的名字就固定了下來。從1941年12月到1942年6月,飛虎隊擁有的適航戰機基本不超過40架,但是他們擊落了將近300架日本飛機。飛虎隊的標誌舉世聞名。他們的柯蒂斯-萊特(Curtiss Wright)P-40戰鬥機機首繪著鯊魚牙齒,他們的隊標是一隻從代表勝利的V字形中跳躍而出的小老虎,這是迪士尼公司設計的,還有其指揮官“老頭子”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的硬漢形象。飛虎隊是如此出名,以至於1942年共和電影公司(Republic Films)拍攝了同名電影,由約翰·韋恩(John Wayne)出演吉姆·戈登(Jim Gordon),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陳納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描寫飛虎隊的書籍、文章、紀錄片不計其數,為什麼還要再寫一本呢?如同新的證據總是能推翻原先的判決一樣,新出現的史料也能推翻原先的歷史結論。我對飛虎隊的興趣始於2006年。那年我無意間在華盛頓特區父母家的壁櫥裡發現了一滿紙袋的舊文件,它們原屬於我的外祖父雷頓(Bruce Gardner Leighton),他生前曾在美國海軍任上校。這些文件顯示,他在1939~1942年曾參與飛虎隊的組建工作,當時他擔任美國聯洲航空公司(Intercontinent Corporation)的副總裁,這家航空企業如今早已被人忘記了。該公司的總裁是鄱雷(William Douglas Powley),我記得他是我外祖父母的好朋友。

1950年代,布魯斯爺爺(所有的孫輩都這麼叫他)在佛羅里達斯圖亞特市(Stuart)附近有一個農場。他高大、禿頂,大部分時候穿著卡其布工作服。我不太記得小時候是否和他說過話,但是在他去世50年之後,通過對這些舊文件的“抽絲剝繭”,我終於開始了解他。

外祖父是一名早期的海軍飛行員。1915年,他在彭薩科拉(Pensacola)海軍飛行基地獲得了飛機駕駛資格。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他在美國海軍航空局工作,直到1928年辭職,當時他的軍銜是少校。同年他加入了萊特航空器材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擔任首任主管市場的副總裁,很快該公司就和柯蒂斯飛機與發動機公司(Curtiss Aeroplane and Motor Company)合併。1930年代早期,外祖父在土耳其和巴爾幹半島銷售柯蒂斯-萊特公司生產的軍用飛機。1937年5月,他放棄了柯蒂斯-萊特出口公司相對穩定的職位,加入美國聯洲航空公司並擔任副總裁。這份新工作將外祖父、他的妻子艾瑟爾(Ethel)和女兒珍妮特(Janet,我的母親)帶到了上海。

儘管我母親對在香港的生活還記憶猶新,但她並不了解外祖父在中國從事的生意,只知道鄱雷在杭州為中國政府開辦了一家飛機製造廠。1937年7月7日中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個月後我的母親和外祖母撤退到了菲律賓。不久她們在香港重新安頓下來,而我的外祖父則留在了中國內地。只要是陰天,他就可以搭乘客機飛到香港去看她們。隨著日軍大肆進攻到長江流域,布魯斯爺爺和飛機製造廠不得不趕在敵人到達前西遷。1938年年底,美國聯洲航空公司最終遷到雲南,這裡是中國與緬甸交界的地方,當時緬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1939年12月,外祖父一家回到美國。他往返於紐約、華盛頓與邁阿密之間,負責管理一家隸屬美國聯洲航空公司的飛機裝配廠。1942年,他再次加入美國海軍,作為海軍在西海岸的代表,負責聯絡那些為海軍供應飛機的製造商。這些是他搬到佛羅里達的農場前,我了解的全部。

我注意到紙袋中有一個文件夾上貼著“中央飛機製造廠、美國志願航空隊”(CAMCO,AVG)的標籤,母親在封面寫著“雷頓關於美國志願航空隊成立過程的記錄”( BGL's accou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VG)。當時我全然不了解這些縮寫字母的意思,但在這袋文件裡還有一本關於美國志願航空隊的小冊子,名為《英勇光榮的美國人》(Americans Valiant and Glorious),它一下子觸發了我的童年記憶。當年我們還和外祖父母居住在一起時,我很喜歡看這本小冊子,因為它封面上的小老虎和色彩鮮豔的流蘇鑲邊。

在《英勇光榮的美國人》一書的開頭幾頁,鄱雷提供了他關於飛虎隊誕生的版本。1939年5月,鄱雷、他的弟弟埃德(Ed)以及我的外祖父和當時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會面。鄱雷問孔祥熙,美國人可以為中國和中國空軍提供什麼幫助,孔祥熙回答說中國需要一批像拉法耶特中隊(Lafayette Escadrille)那樣的美國志願飛行員。在美國正式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支志願飛行隊協助法軍作戰。鄱雷說他會盡一切努力向美國“有權勢的人”提出這個想法,“由此美國志願航空隊誕生了”。

當我問起母親外祖父與飛虎隊的關係,她顯得非常茫然;當我問起CAMCO是什麼,她更是一無所知。在她看來,她的父親當時是在為美國聯洲航空公司工作。我在互聯網上搜索了一下,很快發現CAMCO的全稱是中央飛機製造廠,是一家由鄱雷創辦的飛機製造廠。這家工廠是1933年鄱雷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合作開辦的中美合資企業。事實上,所有的飛虎隊隊員都與中央飛機製造廠簽訂了僱傭合同。

我在互聯網上搜索了一遍,發現很少有人提及鄱雷和雷頓在組建飛虎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的敘述都聚焦於陳納德所起的關鍵作用。1942年2月,《時代周刊》(Time)為之後的歷史書寫定下了基調:“組建和招募美國志願航空隊的功勞不是一個人的。但是從一開始,這支部隊的精神支柱就是它現在在緬甸的指揮官,他就是著名的美國飛行員、又黑又瘦的美國空軍準將陳納德,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沃特普魯夫(Water Proof)。”1942年,拉塞爾·惠蘭( Russell Whelan)撰寫了第一本關於飛虎隊的書《飛虎隊》(The Flying Tigers)。惠蘭曾擔任美國援華聯合會(United China Relief)的無線電主管,這個聯合會是為國民政府蒐集情報和籌集經費的機構。根據惠蘭的說法,陳納德創建飛虎隊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抗擊日本人,不論美國與日本是否正式開戰。1943年,《密爾沃基日報》(Milwaukee Journal)的記者羅伯特·霍茲(Robert Hotz)出版了《與陳納德將軍同行:飛虎隊的故事》(With General Chennault: The Story of the Flying Tigers)一書。他的這本書將飛虎隊的故事說成了陳納德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霍茲編輯了陳納德的回憶錄《戰士之路》(Way of a Fighter,1949),將自己原先那本書中的內容加進了這本自傳。8霍茲很有可能利用他與陳納德的談話、他自己的研究和想像撰寫了這本傳記。賈安娜(Annalee Jacoby)在一篇書評中評論說這本傳記的書名很貼切,因為陳納德曾經和每一個人“爭鬥”:“有意思的是,這些回憶錄的內容顛三倒四、前後矛盾,好像是由三個不同的人撰寫的。”她與白修德(Theodore White)合著了《中國的驚雷》(Thunder out of China)。然而,這麼多年來通俗歷史書的作者都將《戰士之路》的敘述奉為信條。從未有人質疑過這本書的主要論斷,即陳納德是飛虎隊的締造者。現在的權威研究者丹·福特(Dan Ford)就在他的著作《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的開篇,將陳納德描寫為“飛虎隊背後的人” 。

幾乎所有關於飛虎隊的書都包含陳納德的基本履歷。1919~1937年,陳納德在美國陸軍航空隊(AAC)擔任飛行教官、中隊長,是聞名的特技飛行員。1937年,蔣介石指派他的夫人宋美齡負責中華民國航空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相當於中國的空軍部,主管中國空軍部隊(CAF)。儘管名義上有位軍官掌管中國空軍部隊,但是作為中華民國航空委員會的主席,宋美齡才是真正掌管中國軍事航空的人。

那些已經在中國開展工作的美國飛行教官知道陳納德,並且建議宋美齡邀請陳納德到中國來考察中國空軍部隊。1937年春,陳納德從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抵達中國。碰巧的是,他晚於我外祖父一周來到上海,很快他們就認識了。1937年、1938年,他們在一起玩紙牌、一起經曆日軍的空襲;1939~1941年,他們一起商討組建美國志願航空隊的計劃。

1937~1938年,陳納德擔任蔣介石夫婦的空軍顧問。根據美國志願航空隊編年史家的說法,1939~1940年陳納德繼續擔任這一工作,儘管這一時期他幾乎都駐在昆明,擔任中國空軍飛行學校首席飛行教官。

所有的記述都說,1940年11月,蔣介石請陳納德前往華盛頓特區,幫助他的私人代表宋子文遊說美國政府給予中國空軍援助。這些記述說,在接下來的四個多月時間裡,陳納德迅速影響了羅斯福政府的一些主要決策者,說服了他們支持他組建一支駐紮中國的小規模志願空中作戰部隊的想法。根據《戰士之路》的說法,這支部隊的目標是對中國領土上日占區的軍事目標發動空襲,並很有可能轟炸東京。一些歷史學家稱,1941年4月羅斯福不審慎地“支持了”陳納德的提議。那之後不久,宋子文就僱傭鄱雷和中央飛機製造廠處理招募飛行員、人事合同以及一部分採購工作。

以上說法是關於美國志願航空隊和中央飛機製造廠緣起的標準版本,而我的外祖父所保留的文件在時間上和主要人物方面都與這個版本相矛盾。一批1940年1~5月的文件記錄了我的外祖父和美國海軍的會談,會談討論了他提出的在雲南壘允的中央飛機製造廠組建一支戰術空軍部隊的建議。這一時期,他的老朋友羅伯特·莫滕(Robert Molten)是海軍部的高官。莫滕安排他與一些高級軍官見面,包括海軍作戰部長哈羅德·斯塔克(Harold Stark)。在這些會談中,他概述了他的公司將如何成立一支完全商業意義上的空中作戰部隊,由西方的飛行員(不一定是美國人)組成,以壘允的中央飛機製造廠為基地,由此空戰部隊可以對中國境內的日軍目標發動空襲。當面臨敵人襲擊威脅時,這支機動空軍部隊可以轉移到周邊領土,比如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度尼西亞)。海軍部的官員讚賞他幫助中國空中作戰的提議,但指出美國當時的外交政策是個阻礙,這樣的計劃根本不能實現。

另外一批信件的日期是1941年1月中旬,其中外祖父提到了美國聯洲航空公司、美國財政部和宋子文關於銷售100架柯蒂斯-萊特P-40戰鬥機的緊張談判。原來美國聯洲航空公司擁有在中國銷售柯蒂斯-萊特飛機的專營權,它應得一筆向中國銷售P-40戰鬥機的佣金,但是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都不願意支付這筆佣金。這些信件顯示,時任海軍部長諾克斯(Frank Knox)安排自己的助手莫頓·迪約(Morton Lyndholm Deyo)上校聯繫外祖父,希望他能獨立組織援助中國的航空任務。莫頓·迪約是我外祖父的老朋友,他們的上一次見面是1937年在上海,當時迪約在美國亞洲艦隊的旗艦奧古斯塔號(Augusta)上服役。在給迪約的一封信中,外祖父指出,沒有任何人能憑一己之力處理這項複雜的軍事供應,只有像美國聯洲航空公司這樣的機構能夠做到。幾週後,臨近1941年1月底,財政部和鄱雷就美國聯洲航空公司的銷售佣金達成了妥協。最終,各方都同意由美國聯洲航空公司來管理這項中國空軍援助計劃。此後,美國聯洲航空公司一直都在處理與飛虎隊有關的事務,直到1942年7月飛虎隊解散為止。

在我看來,根據外祖父的文件,1941年1月羅斯福的親信顧問決定,將一項秘密的對華空援任務外包給美國聯洲航空公司,因此它是一家“私人軍事承包商”,即使當時還沒有這個術語。由於外祖父沒有寫明這項任務的真實性質,另一個問題出現了:1941年1月的這個計劃與據稱陳納德和宋子文在1941年4月籌劃的計劃是什麼關係?在目前所有關於飛虎隊的著作中,我都沒有找到答案。

隨著我進一步閱讀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我對另一些異乎尋常的情況也感到吃驚。幾乎所有歷史學家都認為,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的那些年,羅斯福在竭盡全力避免與日本發生衝突。但為什麼他會支持這樣一項有可能在太平洋引發一場全面戰爭的對日空中行動?如果組建飛虎隊的目的是抗擊在中國的日軍,那為什麼從1941年7月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他們都駐紮在當時尚屬於英國殖民地的緬甸?這些矛盾的情況不禁讓人提出疑問:誰組建了飛虎隊?是什麼時候組建飛虎隊的?為什麼要組建飛虎隊?解答這些問題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我盡最大可能使用原始資料,以期重現當時組建飛虎隊的決策過程。本書的中心論點是,飛虎隊並非絕大部分歷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純粹是中美兩國間的合作。美國志願航空隊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主要起源於中國和英國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一年就開展的軍事合作。丘吉爾才是真正推動飛虎隊成立的人。

正如本書所示,英國政府一直將美國志願航空隊視作一支正式的作戰部隊,一旦日本正式對英國宣戰,希望它能加強英國在遠東微弱的空中力量。出於各種原因,飛虎隊故事的英國因素幾乎被忽略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命名的不同。英國人很少將這支部隊稱作美國志願航空隊(AVG),他們稱之為國際空軍部隊(International Air Force,簡稱IAF)。位於倫敦郊外基尤(Kew)的英國國家檔案館保管著大量標記“國際空軍部隊”或者“援助中國”的文件。這些文件從1972年起就對公眾開放,但我從來沒看到過那些關於飛虎隊的歷史著作提及它們。

二戰在歐洲爆發之前,英國竭盡全力避免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一旦他們與希特勒在歐洲交戰,他們無法應付兩線作戰,因此他們繼續將戰爭資源集中在歐洲,而不是亞洲。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美國志願航空隊對防衛英國遠東殖民地的戰略重要性,因此他們在有限的資源里盡一切努力,幫助美國志願航空隊的“主管”陳納德,將其發展成一支戰鬥部隊。

1944年,雷頓寫了一封長信給他的中國同事錢大鈞將軍。他在信中提到了飛虎隊令人矚目的成就,還有飛虎隊組建過程中“不那麼令人矚目的”重重困難:他和其他人(包括陳納德)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開展工作,“與政府部門的協議不得不完全靠口頭處理;這個項目的真實性質只限於幾個人知曉”。這個關於飛虎隊組建過程的“背景”故事或許遠不如“英勇光榮的美國人”那樣吸引人,但它的意義在於進一步說明組建飛虎隊的真實用意,這支部隊在戰前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它與1945年美國最終用於擊敗日本的空戰策略之間的關係。

 

引言

目次

引言

1蔣介石腐敗的空軍

2滇緬公路

3飛機援助

4雷頓的游擊航空隊

5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

6宋子文在華盛頓的任務

7少數給中國的飛機

8羅斯福的困境

9轟炸日本

10給中國的“戰斧”戰鬥機

11劫英濟蔣

12私人軍事承包商

13外交衝突

14增援菲律賓

15巴結居里

16僱傭兵合同

17招募者和被招募者

18國際空軍部隊

19留在緬甸

20為子彈爭吵

21美國志願航空隊夏令營

22短期援華空軍計劃

23居里陷入困境

24馬格魯德代表團

25戰爭臨近

尾聲

註釋

致謝

譯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