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解剖無聊:如果無聊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面對?(簡體書)
滿額折

解剖無聊:如果無聊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面對?(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技術從不中立。

網絡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在拽著你沉迷,或因為痛苦,或因為貪求刺激,但本質上可能是因為你害怕無聊。

叔本華、海德格爾、克爾凱郭爾也不曾預見,人類的無聊可以被網絡放大到如此地步。在這個後現代、後資本主義的時代,我們生產自己、消費自己,掏空自己,再填進一個破碎的自己。我們如同《黑客帝國》中的人體電池,燃燒自己,點亮虛擬世界。

現在,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你的面前:你是選擇紅色藥丸,還是選擇藍色藥丸?


作者簡介

馬克·金維爾(Mark Kingwell),多倫多大學哲學教授,加拿大非常活躍的社會評論家、資深意見領袖,《哈珀斯》雜志編輯,《環球郵報》《女王季刊》撰稿人。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出版作品19部,發表論文數十篇,曾在1997年獲得著名的“斯皮茨獎”,2002年“全國雜志獎—論文寫作獎”,2004年“專欄獎”。2018年獲封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院士。研究領域:社會與政治哲學、建筑與設計哲學、藝術哲學、20世紀歐洲大陸哲學。

名人/編輯推薦

★讓我們放下手機,關注自己:有沒有想過,你可能是因為害怕無聊才沉迷屏幕。然而,你感到無聊的時候,就是你應該思考的時候。我們不該將大部分清醒的時間獻給無腦的刷屏。保持理性,就是愛自己。
★個性鮮明、關心世界的哲學家之作:馬克·金維爾作為一個新盧德主義者,不用臉書、不發推特,用著翻蓋手機,遠離網絡紛擾。雖然他會因為發表了與“政治正確”不相符的言論在網上被網友追著罵,但他明智的選擇DON’T GIVE A F***。畢竟,作為一個理性、務實的哲學家,言論被誤解實乃常態。
★保持清醒、保持反思:在《奇葩說》某一期裡,對於辯題“時刻保持聯系算不算暴政”,辯手姜思達給出了直擊人心的觀點:我們與外界時刻保持聯系*的危害是,我們難以時刻和自己保持聯系。我們不應被消費主義裹挾的資本社會徹底掏空,讓自己變成欲望和信息的承載器,變成一個沒有思想的軀殼。我們需要哲學、需要沉思、需要放下手機,活在當下、此刻、現在。

適度無聊乃幸福生活之必需。

——伯特蘭·羅素,《幸福之路》

1999 年,由英國藝術家馬丁·帕爾(Martin Parr)出版的一本書竟出奇地暢銷,甚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必讀書。這本書名為《無聊明信片》(Boring Postcards),可謂名副其實:全書厚厚一本,共有160張圖片,清一色都是帕爾個人收集的英國生活場景,要多無聊有多無聊。在這場枯燥乏味的平凡生活的怪誕慶典中,不知名的火車站、磚墻廠房、空無一物的室內空間、汽車旅館的房間、旅館的休息室、凄清的郵局、荒涼的高速公路等,全都擁有了一席之地。有些人覺得這本書特別有趣,另一些人則覺得很悲涼。但似乎,沒有人覺得無聊——恰與這本書想要表達的主旨相反。

盡管書中的圖片毫無疑問都是些乏善可陳的場景和無關緊要的建筑,但確實能夠反映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這本書令人感到似曾相識,讓人深受啟發。正如其他現成藝術或是對平凡事物的美學改造一樣,該書詮釋了阿瑟·丹托(Arthur Danto)口中的“尋常物的嬗變”。通過此書,我們了解到平淡乏味的建筑環境竟如此之多,了解到自身對聯系和溝通的渴求竟如此強烈。讓我們頗為費解的是: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停車場或收費公路入口作為明信片的主題?雖然有些場景中能看到人,但多數則是了無人跡的日常光景,仿佛被核彈轟炸過一般。即使他們標榜“民間攝影”這一新穎的概念,以給這些平淡無奇的畫面重新定位,凸顯其按部就班卻又意味深長的憧憬,但展現出的仍是日常生活的單調乏味。帕爾並沒有附上什麼評注或者理論,只是單純地讓照片自身娓娓道來。

緊接著,帕爾在2000年和2001年依次推出了《無聊明信片美國版》(Boring Postcards USA)和《無聊明信片德國版》(Langweilige Postkarten)兩部姊妹篇,這一系列由此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這下,廣闊的高速公路、過路收費亭、機場、過境處、高層公寓、空泳池,還有城郊小區,都成了明信片裡的無聊場景。這些明信片集,特別是《無聊明信片美國版》,仿佛將納博科夫筆下《洛麗塔》中的那些公路旅行片段可視化了。在《洛麗塔》中,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不滿地數落著霓虹閃爍的路邊小餐館、連鎖雜貨店、漢堡店、加油站、汽車旅館,愈加猛烈地抨擊了戰後美國及其空虛頹廢的繁榮景象。帕爾從未如此吹毛求疵。然而,這部明信片集也流露出了歡快中透著悲情的感覺——我在這裡好開心,真希望你也在!真的,我多希望你也在這裡,因為少了你的陪伴,我是不完整的。

明信片的出現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人們最為之瘋狂的時期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前,當時非常流行在旅行時把彩印的生活場景寄給尚在家中的朋友和家人。在我收藏的紀念品裡,我最喜歡的是一張 1912 年紐約伍爾沃斯大廈(Woolworth Building)的明信片,這張明信片是我幾年前在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一個谷倉中找到的。一條波浪狀的鋼筆筆跡標出了高聳的建筑物的頂端,“去年冬天在此登頂”的字跡,記錄了仍在農場之人的信息。就連早期照片明信片的色調也是這種熟悉的風格——色彩暗淡,像連環畫一樣印制粗糙。以至於20世紀70年代後的明信片,雖然表面光滑明亮,但畫質依然粗糙,看起來頗不協調,甚至有些不對勁。與此同時,在人們寄出數百萬張廉價明信片的時候,便宜的便攜式攝影設備使得業餘愛好者們能夠捕捉到真實的圖像,適量打印,並在自己的社交圈內分享:這就是工業時代的 Instagram(照片墻)。在1905年至1912年,明信片熱潮達到頂峰,數百萬張明信片被印制並寄出,其中許多明信片和帕爾書裡的那些一樣無聊。

然而,明信片不僅僅是一張圖片。我在書中使用明信片作為文字的視覺補充也是這個原因。這些明信片講述了一個尋找自我的故事。明信片是巨大系統的組成元素,所謂巨大系統,即城鎮農場系統、郵政印刷系統、旅遊業和度假系統、親朋好友同事的系統等。圖像實際上只是在這個集體交流行為的龐大網絡中,創造了一個微小的個人信號節點,或者說是載體。當明信片被寄出的時候,背面的留言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事實上,任何逛過周日跳蚤市場的人都會知道,許多明信片上面根本沒寫留言,只寫了個地址。尋求聯系,才是寄明信片的真實意圖。

這本書正是著眼於我們對聯系的追求,以及這個欲望網絡中所包含的危險和機會。無聊明信片給了我們幾個重要啟示。第一個啟示,無聊明信片實際上並不無聊。這裡有一個動態變化:當我們剛看到那些平淡無奇的圖片時,會感到不可思議;隨後我們會產生與無聊截然不同的欣賞,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與看到舊的信件所觸發的懷舊感大相徑庭的感覺;緊接著是出人意料的並存時刻,之前的兩個想法同時存在於腦中,形成一種美妙的張力。有趣嗎?是的。悲傷嗎?也沒錯。迷人嗎?絕對的。因此,無聊明信片從視覺上給了我們一些提示,它說明了無聊如何更普遍地發揮作用,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要如何從哲學上的有趣方式來欣賞無聊。培養這種鑒賞力是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可思議;隨後我們會產生與無聊截然不同的欣賞,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與看到舊的信件所觸發的懷舊感大相徑庭的感覺;緊接著是出人意料的並存時刻,之前的兩個想法同時存在於腦中,形成一種美妙的張力。有趣嗎?是的。悲傷嗎?也沒錯。迷人嗎?絕對的。因此,無聊明信片從視覺上給了我們一些提示,它說明了無聊如何更普遍地發揮作用,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要如何從哲學上的有趣方式來欣賞無聊。培養這種鑒賞力是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界面”一詞恰當地描述了人類世界的許多非技術元素。比方說,建造可供工作、生活的各種場所必不可少的簡單建筑元件,如門檻、門欄、窗戶、過道等;以及稍復雜的交互、臨界和通行的承載物——正如前文提到的帕爾收錄的一系列無聊場景中的收費站、候機大廳、停車場、汽車旅館房間等。在這些空間中,我們困頓地求解著明信片中欲語還休的信號,變得不像是自己。無聊即受困之感,對如此困頓捶胸頓足,分明地感到從今以後都不想再次受困。無聊明信片(至少乍一看感覺很無聊)把無聊的場景刻畫成了幸福本身。


目次

前 言

第一部分 無聊的境況

1.多希望我也在這裡

2.無聊是哲學的源泉?

3.為什麼繼續活著

4.停滯不前

5.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6.意識試驗臺

7.學會等待

8.無聊分類

9.界面

第二部分 理性的虛無

1.孤獨

2.注定落空的願望

3.信念上癮和理性矯正架

4.理性中的理性

第三部分 自我的危機

1.永恒輪回

2.結構性絕望

3.關於成癮的無盡循環

4.自我消費

第四部分 我們該如何繼續

1.嚴格的魅力

2.愛

3.死亡

致謝

附注:參考書目

尾注


書摘/試閱

1. 多希望我也在這裡

無聊是人類最尋常的體驗之一,卻似乎總是讓人捉摸不透。我們都知道無聊是什麼感覺,但無聊狀態的誘因、構成及後果,就遠沒有那麼顯而易見了。無聊是休閑放松的產物嗎?若是如此,難道真如某些評論家所說,在叔本華的時代之前,沒有無聊這種東西?或許,中世紀的“accidie”一詞所描述的略帶罪惡感又什麼都不想做的長期絕望狀態,才是無聊真正的前身?無聊所牽絆的究竟是什麼?是欲望還是個人處境,抑或兩者兼而有之?比方說,當我眼巴巴看著塞滿食物的冰箱,卻抱怨沒什麼可吃的,或者當我瀏覽了上百個有線電視頻道卻覺得沒什麼可看的時候,背後究竟是什麼在作祟?

因此,對於無聊這類狀態,有諸多充滿智能的論述也就不足為奇了。其中既有著名的哲學微傳統,亦有探討無聊的“創造性”潛能的心理學著作。前者至少可追溯到叔本華和克爾凱郭爾時期,其後經由海德格爾流傳至阿多諾;後者則在近期頗為流行。同樣,在當代關於技術和文化的論述中,人們常常表現出對無聊所具有的危險的擔憂:如何以不同手段對其進行識別並處理?為什麼人們認定有必要這樣做?

在此前所有的無聊模式中,雖然最終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我們所探究的無聊本身都是穩定的,是可以體驗的。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是追求無聊、畏懼無聊、馴服無聊,還是咒罵無聊,無聊所暗含的種種主題的哲學地位大多模糊不明,原因在於,我們已經預先假設自己對其了然於胸了。然而,即便在前文所說的這些論述中,或者說尤其是在海德格爾的作品和精神分析的文獻裡,我們也能感知到事實並非如此:無聊與其說是某個特定情境的特征,不如說是某個人面對該情境時的狀態,或僅僅是其意識到自己身處該情境時的狀態。

無聊如何幫助我們解讀破碎的或協調的主體性及其與幸福的關係?一個世紀前,現代派詩人和藝術家們曾致力於闡述20世紀人類的分裂自我,即新的社會環境及政治背景是如何將原本協調的個體自我撕裂,致使其支離破碎,卻又茍延殘喘,不至於走向毀滅的。如今,這種挑戰又以新的形式逼近,因為我們的自我已成為刻意散布的數據碎片——推特(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帖子、購物偏好、文本輸入習慣,抓取這些信息的算法似乎比我們本人更了解我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哪裡能指望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但是,就目前來看,這跟無聊有什麼關係嗎?我們可以把對無聊這一狀態的論述更細致地分門別類,以此來充實答案;或許這裡我應該用“這類狀態”,因為顯而易見,由於批評或(偶爾)用於贊美無聊的理論框架的不同,當下的體驗也可能大相徑庭。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意識到,概念框架,尤其是方法論框架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導出符合其設計目的的那種結果。

但我們所有人,至少是生活在富裕地區、面臨更多誘惑的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坐在屏幕前,電視裡正在播放網飛(Netflix)的節目,而每隔幾分鐘我就會聽到新郵件的提示音,於是我暫停視頻去查收郵件。有時候剛好趕上的話,我會在旁邊的電視上看場靜音的棒球賽,因為桌上的手機不知疲倦地給我推送朋友們的各種日常瑣事的語音留言信息,而其中一些我會回復。我還會在另一個界面上打開網頁瀏覽器窗口,這樣一來,如果我想要核實一些事情,就不用折騰我日益衰退的記憶力,還可以在亞馬遜網站訂購一本幾乎被我遺忘的書;或者突然來了興致,就漫無目的地瀏覽一連串與我現在所謂的生活關聯甚微又轉瞬即忘的網頁。我沒法安心投入任何一件事,更不用說從這些屏幕前抽身離開,回到現實世界。我憂心忡忡、煩躁不安、興奮過度。由於將精力投入在各種事情上,我正在自我透支。我成了一具僵尸、一只幽靈,被巨大的科技與資本的牢籠束縛,並據稱是為了我的舒適和愉悅。可是啊,可是……在這裡,我無法找到自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