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給未來的讀者
滿額折

給未來的讀者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某些語言中,書和故事有「道路」之意,書寫一行字,即指出一條路徑。

我自己經常在看似不相關的書裡,得到某種貫通的理解,靈感從中閃現,延伸成為工作或生活的支持點及動力。可以說,閱讀幫助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宇宙。

從事出版、編輯多年後,為了喜歡的書及書店,成立獨角獸計畫,一個以推廣閱讀為宗旨的實驗性行動。「人為何需要閱讀?」――特別是單獨、專注、緩慢的紙本閱讀――這個提問,始終驅策我往更深處探索。

我把這些年來在自己腦中辯證的問答,以及對外界的回應及觀察,整理出我認為「閱讀真是一件太棒的事」逾50個理由,收錄在書裡。並且提供兩種目錄,讀者可以按照書本身的編排,抒情地進入閱讀的開始,也可以參考書末的第二種目錄,根據需求,從實用目的去找到切合的文章。後者特別提供給有推廣閱讀需求的朋友參考,家長、老師、圖書館、書店、讀書會……

莎士比亞書店創辦人喬治.惠特曼曾說,他從事這一行是因為這是關於「如何活」的事業。因而閱讀的理由永遠充滿迷人的探索。更棒的是,促使我們追問的原因同時賦予我們尋找答案的能力――閱讀,是為了讓我們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

「書」確實是一條路徑,通往自由。

為何要閱讀?為何去書店?為何要買書?
什麼是閱讀的時機、閱讀的迷思、閱讀的方法?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如何讓原本不閱讀的人愛上閱讀?

上述提問是獨角獸計畫成立的原因,也是本書的起點。
所有遠離閱讀的理由,都能在書中找到回應的方式。

閱讀是享受,是平靜和力量的來源。

為自己而讀,為無目地而讀,為純然的愉悅而讀。

作者簡介

李惠貞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畢,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出版社版權、企畫、編輯,經手書籍曾獲金鼎奬、博客來年度之最、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美好生活書獎、誠品年度推薦最佳藝術書系。擔任寫手著作包括柯錫杰《心的視界》、幾米《故事的開始》、菩薩寺《朝一座生命的山》。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企劃主題包括「理想的咖啡館」、「旅行的意義」、「文字的勝負」等,並於2012年開始策畫每年12月舉辦的「台灣設計BEST 100」,從人文、在地、活動、品牌等領域挖掘賦予台灣設計能量的傑出人事物。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現為自由工作者,新型態學習及閱讀行動「獨角獸計畫」發起人。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


設計者

霧室

由彭禹瑞與黃瑞怡於2010年創立的設計工作室,擅長纖細設計語彙,觸發觀者的感官與記憶,以接近透明的距離、安靜卻不失存在感地存在著。作品如《獨情信》、《朝一座生命的山》、《成為自由人》、《沈靜而洶湧的大地》等。

「不只是圖書館年度限定票券本」獲2019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綠色設計獎
《氣味島》獲2019金蝶獎銀獎
《朝一座生命的山》獲2019金蝶獎榮譽奬
「城市及其未來海報」、《漂浮之境專輯》獲2018德國IF 設計獎
「城市及其未來海報」並獲第11屆澳門設計雙年展海報設計類優異獎
《鄉愁與流浪的行板》、《遠行與回歸的長路》獲2015金蝶獎金獎

關於本書――

我為每篇文章加上了日期,因為寫作的時候,我想像著這是一封書信,在某一天,有了對閱讀的體會,我把它寫下,寄給未曾謀面的你。希望會有一封信,能在某個時刻,得到你的共鳴。

每個日期,都是與我關係親密的人、或我所崇敬的作家之生日,我感謝著,在我能以閱讀滋養自己的過程中,曾受惠於如此眾多美好的生命。

每篇文章之前有一小段摘錄,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話語,它不必然和文章內容有關,有些是因為文字很美,有些曾讓我深思。這部分,希望讀者能運用感受而非思考。它們是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獨立音符,讓你放慢閱讀的速度。

再次,我很喜歡霧室為書所做的設計,他們從我對閱讀的主張出發――我認為閱讀能幫助讀者建立內在的宇宙,每一次閱讀就是靈動的一點,各種不同的書會促成點連成線,產生獨一無二的「成為自己」的過程。

「書是生命的地圖」,設計師為此次創作下了再妥切不過的命題。

生命的地圖沒有邊界。閱讀,是為了更自由。

目次

1.3 如果你感覺孤單
1.5 活出人生的可能性
1.6 為了感受幸福
1.11 平和的宇宙
1.12 存在的證明
2.3 建立深交的友誼
2.9 從內在發光
2.19 危險的讀書
2.22 為無目的而讀
2.28 知識可以速食嗎
3.4 創造連結
3.12 如果你不擅溝通
3.13 和未知相遇
3.20 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3.23 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
3.29 依隨你心
3.30 愈忙愈要讀
4.1 遇見智者
4.3 如果不知道要追求什麼
4.5 如果這世上流通的是好奇心
4.17 無用之用
4.28 神奇的相遇
5.10 如果你感覺脆弱
5.22 愈慢,愈快
5.30 為未來筆記
6.9 明天的答案
6.10 靈感的場所
6.14 離開舒適圈
6.17 沒有無用的書
6.18 如果你缺乏自信
6.19 跳躍式閱讀
6.23 靈魂的中心
6.29 心靈浴場
7.10 閱讀的自由式
7.15 意想不到的連結
7.31 世界觀
8.8 如何活的學問
8.23 生命的解藥
8.24 自由時間
8.31 書的流動
9.3 買書的深意
9.14 時間的主人
9.27 擁抱不確定性
10.7 每天投資20分鐘
10.11 思考的餘裕
10.16 在人群中獨處
10.17 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10.21 發現的過程
10.23 帶一本書出門
10.30 讀者永遠年輕
11.3 聆聽的價值
12.4 世界為何需要我們
12.7 把閱讀的樂趣還給孩子
12.16 給家長的信
12.20 從不讀書變得愛讀書的一個例子
12.22 學習的本質

書摘/試閱

「教育」一詞源自於拉丁文的educare,意即「使突出」、「在……之外引導」。教育的作用應該在於誘出我們天生所具備的特質,而非把我們當作一個空的容器,拚命地塞進知識。
――《找尋明天的答案》

2.22
為無目的而讀

《到書店找創意》1 作者?浩一郎說,「現今整個社會像得了『實用病』。如果那些實用的資訊真的有用,大家早就都是年收入三千萬日圓的人了。」
到學校演講時,經常以一個例子提問:「199元豬排vs.99元雜誌」,哪一個會讓你較不猶豫地出手?
每當我這麼問,台下同學多半眼神閃爍,我替大家回答,一定是豬排。為什麼?因為豬排很「具體」,能帶給我們立即的滿足,它的「有用」顯而易見。
雜誌雖然便宜許多,「我能從中得到什麼」並看不出來。換句話說,它對我可能是「無用的」。
在講求速成、效率的社會中,無形的價值較難獲得尊重,有沒有用――而且是立即可見的有用,成為衡量許多事物的標準。然而,讀一本書或雜誌的「有用」要如何衡量?小時候讀的一本書,成為日後人格的基礎,這種影響,要如何回溯呢?
一本好書跟一份好的雜誌,其實非常有用。只是這個「有用」,眼前我們並不知道,會在哪一天、什麼時刻,成為什麼樣的力量幫助我們。若要談投資報酬率,事實上書和雜誌是花費最小獲益最大的一種投資,只是這項投資無法以數字呈現讓你看見。
話雖如此,我還是不傾向從「有用」角度看待閱讀和學習,那只會像在學校裡為應付考試而讀書一樣,愈來愈遠離閱讀的樂趣。
一首詩有什麼用?夕陽、星空、孩子的微笑,有什麼用?但你仔細回想,促成我們生命中美好時刻的事物,大都不那麼「有用」。
我們應該推動「為無目的而閱讀」。
享受和某本書相遇的緣分,讓好奇就是目的本身,不為我們的功成名就服務,也不為他人期待,單純為心靈充實和美妙的體驗而去接近和歡迎書的到來。
然後,我們才會得到做這件事真正最大的愉悅。
1 新版書名為《書店的逆襲》。

----


靜心其實就是成為寧靜與單獨的勇氣。
――奧修

6.14
離開舒適圈

獨角獸活動有個單元是「離開舒適圈」――走去平常不太會碰觸的領域,選一本平常沒興趣讀的書,讀20分鐘。
每回說明完都會聽到一陣哀嚎,彷彿是某種痛苦的試煉。但我的用意並不是要折磨讀者啊,我想請大家把這20分鐘交給我,試著離開舒適圈,去看看「那外面」有什麼。(通常我也會以身作則,去選一本跟政治有關的書)
舉辦多場活動至今,關於這場實驗的結果――大概是一半一半;一半的人還是對手上那本書及不感興趣的主題無感,然而也有一半的人改變了看法,「其實滿有趣的。」
這是一種練習。練習走到從未叩門的門外,稍稍踏進原本不熟悉的領域,去接受同溫層以外的刺激。說不定我們會發現「原來很有趣」,能夠感受到樂趣的範圍,又擴展了一些。
我在《成為自由人》書裡曾寫過一篇「沒興趣源自於無知」的文章,以我自己為例,當初以為沒興趣的事物,其實是因為我對它一無所知。為免其他人犯了跟我一樣的錯,我想藉由獨角獸活動讓大家去思考,我們是不是把自認為有興趣的範圍定義得太狹窄了呢?
我有時覺得,所謂「快樂的能力」,某種程度取決於我們放在口袋裡的備案(存糧)有多少。把自己打開再打開,是一種儲備的過程。
挫折的時候就去打球,不喜歡打球就去玩樂器,不擅長樂器我們可以讀書。讀不了科普書可以讀心靈成長書,心靈成長書讀不進去可以躲到小說的世界裡,小說救贖不了還有詩。
世界並不無聊。
身體去不了遠方,但心靈可以。










----

我們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世界的中心。
――《路:行跡的探索》

9.14
時間的主人

始終覺得紙本書和電子書不是對立的。紙本書很難生存的原因,並不是電子書。事實上所有的活動都在跟同一件事情競爭――使用者的時間。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不論窮人或富人都一樣。意思是,你多花時間在滑手機上,做別的事情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影響不只是閱讀,生活所有層面都受到影響――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所以閱讀的對手是我們對時間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是我們對人生中重要事項優先順序的安排。
如果一個人從沒享受過閱讀的樂趣,他也不會因為從紙本轉成數位,就突然變得很愛閱讀。現在會在數位載體上閱讀電子書的人,本來就是閱讀者。但獨角獸計畫想溝通的對象,是尚未養成閱讀習慣的人,而這件事,似乎得從紙本書開始,因為獨角獸所定義的閱讀,是慢,是專注,是一段長時間的獨立活動。
另外,我想說,手機和網路本身沒有問題,就像我們年少時被大人緊張兮兮禁止的一些活動一樣,活動本身從來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使用者,是上癮的人。
上癮意味著失去自主意識,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主控權,而被外在事物所奴役。我覺得有問題的是這個部分。
而一個人會對某事上癮,可能源於沒有其他更能引起他興趣的事。所以要推廣閱讀,或推廣任何我們覺得有趣和有意義的事,一定要從本質上去溝通,讓別人也能感受到這份樂趣。
這需要對方對世界和生命的探索感到好奇。如果我們的教育把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一再磨損,等他長大後再來要求他閱讀,肯定是困難的,任何速成及刺激的事物都比緩慢費力的深度閱讀有吸引力得多。
無論如何,推廣閱讀都不會是道德勸說、強迫、或從借書量和閱讀量上去鼓勵,而能得到效果的。要讓一個人成為閱讀者,必須讓他自動自發且自願地喜愛。他要能體會慢和無用的價值,要試著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和書裡的智慧交流,要學習看穿人事物的表象,願意保持開放。
然後,他所體會到的那個世界,會讓他再也不願離開。
這時候,時間會為他展現新的意義。

----

眾神的活動......必定是某種形式的沉思。
――《人性較量》

12.4
世界為何需要我們

讀完560頁的《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感觸極深。
作者以生動的說故事方式,為嚴肅艱深的主題增添了易讀性和可看性,讓我隨手一翻就停不下來。話雖如此,這仍不是一本輕鬆的書,不是三兩天便能夠消化完成的工作。
花了兩個月時間持續讀完之後,忽然深刻理解了「一本書」之必要。
我們不能總是追求簡化的答案,特別是在面對複雜的處境時,變數很多,牽涉廣泛,下一個簡單的結論是非常危險的,尤其當我們還身處在過程中。
因而一本書總是和3分鐘的影片不同。
一般人總想快速知道答案,卻沒耐心理解,於是在網上搜尋,拼湊各種資訊片段。然而某些時候我們需要快速,某些時候我們需要思考。
一本針對特定議題追溯、研究多年的書,是思考的脈絡,幫助我們更接近真相。我說「接近」是因為對人類至關重大的事都難有標準答案,暫時的結論也只是部分對此有貢獻的人共同的推測而已,在未來,它仍有可能被推翻。因此,像這樣的議題,需要更多人類智慧參與,唯一能解救我們的方法是每個人都要活得聰明。
因此,我們應該要追求的並不是「一個答案」,而是思考的方法;書本的功能便在於此。
簡化的答案讓我們變得愚笨,更好操控、對世界更不理解。如果――其實應該已經不是假設――未來由AI全面接管,而人類的身體、智慧都比不上機器的效率,這樣的物種,在世上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其答案,要由Google來告訴我們嗎?
我想,書本最大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參與生命本身。
提問、思考,從更完整的架構中去理解,有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輔助。那是560頁的書蘊含的價值。無關乎550元的價錢,也不是兩個月的時間,而是生而為人,要更有意識地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