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建築師的鄉村設計:鄉村建築保護與改造(簡體書)
滿額折

建築師的鄉村設計:鄉村建築保護與改造(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專業的建筑師角度分析鄉村建筑的發展歷史、現狀以及改造策略,並精選近幾年頗具代表性的鄉村建筑改造實例,,配合詳細的文字解說、改造前後圖片對比以及配套平立剖圖紙展示,便於讀者更清晰直觀地了解鄉村建筑更新項目改造的全過程,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適合建筑師,相關專業院校的師生,以及關注中國農村發展,對鄉建題材感興趣的人士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南雪倩,杭州一本造建筑工作室,自由撰稿人/公共項目總監/攝影師,現任一本造工作室公共項目總監

歷任:2014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策展協理
ued城市環境設計雜志副主編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策劃師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建筑師、相關專業院校的師生,以及關注中國農村發展、對鄉村建設題材感興趣的人士參考使用。
與日俱新,再造鄉村圖景
承載了城市人對桃花源理想生活向往的“民宿”方興未艾,又把“鄉村建設”這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從規劃師和建筑師的工作帶向了大眾的視野;那些由普通的老房子改造而來的建筑,既和本土文化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系,又帶著陌生的趣味,甚至取代了山川河流這些自然美景,成為新的旅遊目的地。
而這背後,正是愈發多元化、綜合化的鄉村建筑探索:作為鄉村建設事業中積極力量的建筑師,不僅致力於鄉土建構文化的傳承與重塑,建立一種具有容錯性和兼具傳統與當代的機制;更是以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式介入,喚起一種具有當代性的風土記憶,引導村民身份與場所感的重建,從而形成建筑與社會的可持續互動關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
作為一個“非標準化”的體系,鄉村的迷人之處在於,宅院雖然粗看起來相差無幾,但其實都不一樣——它們都曾是一個個獨立的家,主人的生活痕跡清晰可見,治家的偏好也漫溢出來,賦予每一座宅院獨特的性格。
傳統老建筑擁有的形式和材料構造在地域性文化的傳承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正在消亡的建造傳統是鄉村遺產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優質城市資本的引入,讓這些技藝的復興與傳承成為可能;但這也並不等同於強行模仿傳統的建造方式或裝飾風格。材料或許不完全是地域的,但是建造方式一定是符合當地實情的;主動或被動地,建造中的“未完成”狀態往往被保留下來,成為“非標準化”的、粗糙但真實的現場。
例如,米思建筑的蔣山漁村片段式更新實踐,通過微小的更新策略在老屋改造中重塑內向自持的利益性,營造了符合當代美學的精致感和體驗性;建筑師孟凡浩在飛蔦集·松陽陳家鋪民宿中, 探索借助建筑形式塑造“自然化的人工”與“人工化的自然”,用發展尋求真正的保護。
建造技藝的消亡與復興,新工藝的引入與發明,構成了由一個個動態片段組成的生動的鄉村建設圖景。建筑師利用建筑學意義上克制的、面向系統的恢復和重塑手段,配合對當代鄉村風貌失序問題根源的思考,以微更新的理想模式,激發村民對傳統營造技藝與生活方式的認同。
如果說鄉村建筑的修復與改造是建筑學問題,那麼鄉村的功能修復乃至於產業的振興,則是社會學問題。鄉村空間與肌理的物理修復是建筑師擅長的專業領域內的手法,空心化與老齡化等問題的解決則亟待建筑師、規劃師和社會學者的共同介入。建筑師通過地方的空間形制和建造技藝,讓置入的新功能與文脈建立深入的聯系,成為個體經驗與地方集體記憶的交會點,以舉重若輕的方式,盤活村落的沉睡資產;村民借由改造的機緣全方位參與到建筑的策劃、建造和使用中,嘗試利用優質城市資本與流量形成新的管理或使用空間的方式,進而發展出適合鄉村的商業模式。
例如,建筑師何崴的上坪古村復興計劃,嘗試了一種不限於建筑設計及營造的鄉村建設模式,從產業策劃、建筑空間、文創經營,以及宣傳一體化的角度,經由一系列動作,重塑鄉村公共空間,復興地方文化,重建地方認同,提升村莊活力;建筑師梁井宇的茅貢糧庫藝術中心,更是成為茅貢計劃之“空間生產”的開端之作,建成後成為展出在地文化的重要文化場所,探索開創一種混雜的文化經濟模式,使外來的資源在鄉鎮一級集中和生發,文化和商業功能向周邊村寨輻射。
正如梁漱溟在《鄉村建設理論》中斷言,鄉村的“所謂建設,不是建設旁的,是建設一個新的社會組織構造”。這種“社會組織構造”,是習俗,是居民認可的當代社會生活和秩序。建筑師的工作,從最為實際的空間質量提升和物質環境更新入手,以一種相對簡潔可操作的方式,令村民、政府、城市精英與優質資本看到富有生命力的中國敘事,從而帶動更多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廣泛的鄉村振興中來。
從美麗鄉村到特色小鎮,再到田園綜合體,國家對鄉村建設的要求愈加具體,從政策到資金都給予了充足的支持;十九大之後,鄉村振興成為戰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等命題成為未來工作的重點。與此同時,全球鄉村也成為國際建筑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著名建筑師庫哈斯近年的研究重心已轉向鄉村,與所羅門·R. 古根海姆博物館合作題為“廣闊的非都市之地——鄉村的巨變”的研究項目,並在2019 年秋季,在博物館中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紐約之家中展出。
當代鄉村關注度的提升、內部社會構成及其與城市關係的變遷,給建筑師帶來了新的命題和挑戰。建筑師工作的鄉村往往並不擁有的自然或文化資源,更像是“普通鄉村”,不得不直面當代鄉村系統化的、復雜嚴峻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既要提升鄉村對城市資本和消費者的吸引力,更要引導村民自我意識的重建。
本書中深入剖析的大量成功改造案例,並非依托於的自然條件或建筑遺產:它們多位於未被列入歷史文化名鎮或是傳統村落名冊的“普通鄉村”,甚至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外流空心化現象;原建筑也多為半廢棄狀態的老舊宅院,或是最常見不過的瓷磚貼面的多層小樓。
華麗的蛻變並非遙不可及,成功的路徑也有跡可循。建筑不僅僅是承擔生產、生活功能的構筑物,更成為了城鄉結構變遷的社會觸媒。建筑師不僅適應了鄉村這一獨特的、非標準化的設計語境,更是融入進而改變了鄉村的日常生活,甚至深入參與到了鄉村產業的復興與品牌的打造中,成為鄉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整合者。

南雪倩
2019 年11 月

與日俱新,再造鄉村圖景
承載了城市人對桃花源理想生活向往的“民宿”方興未艾,又把“鄉村建設”這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從規劃師和建筑師的工作帶向了大眾的視野;那些由普通的老房子改造而來的建筑,既和本土文化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系,又帶著陌生的趣味,甚至取代了山川河流這些自然美景,成為新的旅遊目的地。
而這背後,正是愈發多元化、綜合化的鄉村建筑探索:作為鄉村建設事業中積極力量的建筑師,不僅致力於鄉土建構文化的傳承與重塑,建立一種具有容錯性和兼具傳統與當代的機制;更是以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式介入,喚起一種具有當代性的風土記憶,引導村民身份與場所感的重建,從而形成建筑與社會的可持續互動關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
作為一個“非標準化”的體系,鄉村的迷人之處在於,宅院雖然粗看起來相差無幾,但其實都不一樣——它們都曾是一個個獨立的家,主人的生活痕跡清晰可見,治家的偏好也漫溢出來,賦予每一座宅院獨特的性格。
傳統老建筑擁有的形式和材料構造在地域性文化的傳承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正在消亡的建造傳統是鄉村遺產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優質城市資本的引入,讓這些技藝的復興與傳承成為可能;但這也並不等同於強行模仿傳統的建造方式或裝飾風格。材料或許不完全是地域的,但是建造方式一定是符合當地實情的;主動或被動地,建造中的“未完成”狀態往往被保留下來,成為“非標準化”的、粗糙但真實的現場。
例如,米思建筑的蔣山漁村片段式更新實踐,通過微小的更新策略在老屋改造中重塑內向自持的利益性,營造了符合當代美學的精致感和體驗性;建筑師孟凡浩在飛蔦集·松陽陳家鋪民宿中, 探索借助建筑形式塑造“自然化的人工”與“人工化的自然”,用發展尋求真正的保護。
建造技藝的消亡與復興,新工藝的引入與發明,構成了由一個個動態片段組成的生動的鄉村建設圖景。建筑師利用建筑學意義上克制的、面向系統的恢復和重塑手段,配合對當代鄉村風貌失序問題根源的思考,以微更新的理想模式,激發村民對傳統營造技藝與生活方式的認同。
如果說鄉村建筑的修復與改造是建筑學問題,那麼鄉村的功能修復乃至於產業的振興,則是社會學問題。鄉村空間與肌理的物理修復是建筑師擅長的專業領域內的手法,空心化與老齡化等問題的解決則亟待建筑師、規劃師和社會學者的共同介入。建筑師通過地方的空間形制和建造技藝,讓置入的新功能與文脈建立深入的聯系,成為個體經驗與地方集體記憶的交會點,以舉重若輕的方式,盤活村落的沉睡資產;村民借由改造的機緣全方位參與到建筑的策劃、建造和使用中,嘗試利用優質城市資本與流量形成新的管理或使用空間的方式,進而發展出適合鄉村的商業模式。
例如,建筑師何崴的上坪古村復興計劃,嘗試了一種不限於建筑設計及營造的鄉村建設模式,從產業策劃、建筑空間、文創經營,以及宣傳一體化的角度,經由一系列動作,重塑鄉村公共空間,復興地方文化,重建地方認同,提升村莊活力;建筑師梁井宇的茅貢糧庫藝術中心,更是成為茅貢計劃之“空間生產”的開端之作,建成後成為展出在地文化的重要文化場所,探索開創一種混雜的文化經濟模式,使外來的資源在鄉鎮一級集中和生發,文化和商業功能向周邊村寨輻射。
正如梁漱溟在《鄉村建設理論》中斷言,鄉村的“所謂建設,不是建設旁的,是建設一個新的社會組織構造”。這種“社會組織構造”,是習俗,是居民認可的當代社會生活和秩序。建筑師的工作,從最為實際的空間質量提升和物質環境更新入手,以一種相對簡潔可操作的方式,令村民、政府、城市精英與優質資本看到富有生命力的中國敘事,從而帶動更多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廣泛的鄉村振興中來。
從美麗鄉村到特色小鎮,再到田園綜合體,國家對鄉村建設的要求愈加具體,從政策到資金都給予了充足的支持;十九大之後,鄉村振興成為國家級戰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等命題成為未來工作的重點。與此同時,全球鄉村也成為國際建筑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著名建筑師庫哈斯近年的研究重心已轉向鄉村,與所羅門·R. 古根海姆博物館合作題為“廣闊的非都市之地——鄉村的巨變”的研究項目,並在2019 年秋季,在博物館中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紐約之家中展出。
當代鄉村關注度的提升、內部社會構成及其與城市關係的變遷,給建筑師帶來了新的命題和挑戰。建筑師工作的鄉村往往並不擁有極佳的自然或文化資源,更像是“普通鄉村”,不得不直面當代鄉村系統化的、復雜嚴峻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既要提升鄉村對城市資本和消費者的吸引力,更要引導村民自我意識的重建。
本書中深入剖析的大量成功改造案例,並非依托於絕佳的自然條件或建筑遺產:它們多位於未被列入歷史文化名鎮或是傳統村落名冊的“普通鄉村”,甚至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外流空心化現象;原建筑也多為半廢棄狀態的老舊宅院,或是最常見不過的瓷磚貼面的多層小樓。
華麗的蛻變並非遙不可及,成功的路徑也有跡可循。建筑不僅僅是承擔生產、生活功能的構筑物,更成為了城鄉結構變遷的社會觸媒。建筑師不僅適應了鄉村這一獨特的、非標準化的設計語境,更是融入進而改變了鄉村的日常生活,甚至深入參與到了鄉村產業的復興與品牌的打造中,成為鄉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整合者。

南雪倩
2019 年11 月

目次

設計引言 001

1 鄉村振興的背景和契機 002
1.1 鄉村振興是歷史的選擇
1.2 鄉村振興是人民的選擇

2 鄉村建筑的狀況和特征 005
2.1 建筑風格各式各樣,具有個人鮮明的特征
2.2 建筑技術比較原始,建筑結構不牢固,使用年限太久,現有建筑問題較多
2.3 建筑沒有規劃性,缺乏對空間的有效使用
2.4 建筑使用率低,出現了很多空置建筑
2.5 盲目追求翻新,忽視了建筑自身的歷史價值

3 鄉村建筑改造的原則 008
3.1 進行實地考察,注意成本控制
3.2 保留當地建筑特色,改造不能完全看不到以前的樣子
3.3 尊重當地文化,利用廢舊材料
3.4 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率,實現功能更大化
3.5 整體規劃和局部改造要相統一

4 鄉村振興之建筑改造的形式 012
4.1 商業用途建筑
4.2 公益性用途建筑
4.3 改善居民環境和生活的建筑
4.4 藝術創作類建筑

5 鄉村振興之鄉村建筑改造的意義 015
5.1 建筑改造的文化振興作用
5.2 建筑改造的產業振興作用
5.3 建筑改造的環境改善作用

案例賞析 019

商業篇
魚缸·花田美宿 21
飛蔦集·松陽陳家鋪 29
後院驛站精品民宿 41
宜興竹海云見精品度假民宿 53
魚樂山房 65
大山初裡 81
花舍山間 95
白石酒吧 107
春沁園休閑農莊生態大棚改造實踐 117

公共篇
計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127
蔣山漁村更新實踐 139
安吉山川鄉村記憶館 149
上海“鄉村振興示範村”——吳房村 159
先鋒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 171
老梅湖的新建筑——剪紙藝坊與伴湖書吧 181
茅貢糧庫藝術中心 191
開章小學改造 201
上坪古村復興計劃之楊家學堂 211
1971 研學營地舊學校改造 221

設計公司名錄 23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