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引力之吻(簡體書)
滿額折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引力之吻(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2 元
定  價:NT$ 492 元
優惠價:8742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00多年前,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此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求索中,“如何探測黑洞發來的信息”與“誰能率先捕獲引力波”成為引力波物理學界競技的方向。2015年9月,來自LIGO的“有趣現象”顯示,人類終於捕捉到了引力波。

深入引力波社群40餘年的科學社會學家哈裡·科林斯對此進行了實時記錄,為讀者講述了這項迷人的成就誕生的故事。全書圍繞“三道漣漪”展開,從本次事件發生後的大量電子郵件到發表的學術論文,全面還原了信號分析,以及該發現被科學界、媒體及大眾接納的過程。豐富的一手資料讓這個故事嚴謹又立體,而幕後逸事則展現了科學家們的人情味。此外,科林斯通過物理學家與天文學家的較量、利益內斗、新發現問世流程等內部信息,透露了科學界與媒體試圖隱藏的內幕,探討了科學本身的價值。

如今,探索宇宙的新紀元已然來臨,全球步入高新探測器時代。在這種環境下,科學家與大眾扮演著何種角色?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不妨隨科林斯進入“以太”,體驗別具魅力的科學世界。


名人/編輯推薦

2015年9月,科學家終於探測到了引力波。

2016年2月,相關科學組織方才發表聲明。

其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個故事,多種視角。

如何從充斥著噪聲與偽事件的數據中識別出引力波信號?

科學發現為何不能直接公布?需要遵循哪些流程?

科學家們為何執著於論文的發表?

全球性合作環境下,科學數據仍需保密嗎?

超乎想象的故事 通過深入淺出的物理學細節與科學家們多樣的社會性格,全面還原引力波探測“一戰成名”的過程,將《生活大爆炸》《星際穿越》照入現實。

一手信息及內部信息 17 000餘封電子郵件、數十次電話會議、豐富的科學界逸聞、大量的媒體報道、具有收藏價值的論文草稿、“做出引力波發現的流程”“關於作者名單的規定”……講述官方未曾透露的內幕。

新穎的社會學思考 了解引力波大科學的運作方式,學會做日常決策:如何與多人合作;如何僅通過交流就獲得專業技能;如何有效地停止自我懷疑;如何辨識邊緣科學與民科。

專業的譯者團隊 本書譯者均來自天文教育公益組織“青年天文教師連線”。其中,胡一鳴、張淵皞是首起引力波事件的親歷者,曾榮獲2017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如今,談論引力波已經過時了嗎?

不,現在才是開始。


當我得知這本凝縮了自己45年工作成果的書將要面向中國讀者出版時,我十分欣喜。本書以科學為主題,而科學是現代社會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不僅僅是因為科學催生了商品,還因為它展示了運用學科訓練來傳達真相的過程。

本書中,科學家們花費了足足5個月的時間分析2015年9月14日抵達龐大幹涉儀的信號,判斷它究竟是引力波,還是誤警。這兩臺用以探測引力波的激光幹涉儀擁有相當高的靈敏度,這也意味著,儀器對可能偽裝成信號的噪聲甚為敏感。在此期間,科學家們成功將信號與噪聲分開,他們甚至懷疑提取出的信號源於盲注,即黑客的惡意行為。最終,社群得出了結論:在本次事件中,盲注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這需要大量內部人士的參與。科學家們很難想象自己的同事們參與一場陰謀的情景,因為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揭示真相。

本次事件是有關物質世界的本質最非凡且最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之一。幾十年來,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引力波探測無法實現。引力波社群所做的杰出工作是和平年代中最持久的科研事業之一,科學家們展現了令人欽佩的毅力與堅持不懈的質量。不過,引力波探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建立在科學界的誠信之上。

哈裡·科林斯

2020年2月


目次

序 言

第1章 第1周:發現相幹信號

第2章 疑惑與復雜性:惡意注入

第3章 長達半世紀的引力波探測歷史

第4章 第2周與第3周:凍結、流言

第5章 第4周:箱子已打開

第6章 第5周至10月底:直接、黑洞

第7章 11月:漣漪、信仰與第二個事件

第8章 11月:撰寫發現論文

第9章 12月,第12周至第16周:檢驗倒退、固執的職業精神及第三個事件

第10章 1月和2月:LVC範圍會議與論文提交

第11章 最後的漣漪:從新聞發布會到美國物理學會,再到世界各地

第12章 改變中的規則:一聲長嘆

第13章 科學的本質

第14章 本書、作者、科學社群與專業技能

附文1 引力波天文學的開端

附文2 本書是如何完成的及幫助過我的人

附文3 社會學與哲學注釋

附錄1 做出首次發現的流程

附錄2 關於作者名單的規定

附錄3 發現論文首稿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書摘/試閱

第12章 改變中的規則:一聲長嘆

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約瑟夫·韋伯聲稱自己用實驗室尺度的室溫共振棒看到了引力輻射。然而,截至1975年,他的主張已經失去了可信度,因為他看到了太多的輻射,這在理論上講不通,並且人們都同意將他的研究結果歸入不可復現的類別。不過,當時他的工作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尊敬——並非每個人都認為那是瘋狂的。實際上,他的工作很少被認為是瘋狂的,以至於基普·索恩仍預言引力輻射的發現即將到來,而且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新一代的探測器,也就是靈敏度提高至1 000倍的低溫棒。然而,若根據現在我們所相信的,約瑟夫·韋伯大約每100萬億年看到1次事件,那麼不得不說,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更準確地說,它是我們認為的我們過去所生活的世界,但現在,過去的世界已是不同的世界。這就是變化的本質。

這種變化是逐步發生的,科學家們逐漸習慣了將新事物當作常態對待。約瑟夫·韋伯是整個引力波故事的英雄,如果他沒有做出創新之舉(建造他的共振棒),那麼關於理論上能否探測到引力波的爭論可能仍然存在。不過,韋伯從未成功將共振棒建立為新的常態——他的理論總是備受爭議。當基金轉而支持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運行的低溫棒時,共振棒及相關研究活動就漸漸消失了。

在經歷了一場相當激烈的斗爭之後,幹涉儀接替了低溫棒。雖然這場斗爭在日後回顧時看起來離奇有趣,但它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到,歷史正在被改寫。人們從沒期望前幾代LIGO能看到任何東西,而人們一直認為高新LIGO可以做到,但如今這兩件事情都不是真的。有些事很難挽回,那就是對整個幹涉儀事業的反對,以及來自內外雙方的對科學產生影響的質疑。40多年來,我一直在社會學研究中發掘這些質疑,主要目的是用它們來展示科學聲明的“詮釋彈性”——同樣的數據可以根據不一樣的論證方式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我的問題是,我現在似乎遇到了一個沒有任何詮釋彈性的事件——(幾乎)每個人從一開始就相信它的真實性,而且“(幾乎)每個人”也包括我!

要想在某個領域中工作如我那麼久,你就必須熱愛它。我認為,2月11日報道的引力波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而且是和平時期中從未有過的關於堅持不懈的最震撼的篇章之一的巔峰。通過我在事件宣布的兩周後從戴維·默明(David Mermin)那裡收到的幾封郵件,我可以洞察事情是如何變化的。默明是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知名的固體物理學家,他對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有著深刻的思考和闡釋。他早就知道我對引力波感興趣,但還沒有意識到我參與得有多深,他於2月25日寫郵件說:

親愛的哈裡:

你一直享受著最新升級的LIGO帶來的驚人新聞嗎?這是我科學生涯中最大的驚喜。我從未想過它真的能做到,更不要說發現如此非凡且令人信服的事件了。

幾十年來,我與默明一直樂於友好地爭辯科學知識社會學的項目與成果[參見拉賓杰(Labinger)和我所寫的《獨一文化?》(The One Culture?)],而他在大約20年前告訴我,LIGO永遠不可能做到,別的不提,單單巨大的真空系統就永遠不可能造出來。他認為整件事是對科學基金的誤導。

我於2月25日回復了他的第一封電子郵件,解釋了自己參與這一發現有多深入。過了一會兒,他回復道:

親愛的哈裡:

當丹尼斯·奧弗比的文章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時,我才知道[關於探測]的這個消息。於我而言,存在兩件很諷刺的事情。

一件事是你竟然是他們中的一員。當你告訴我你將要以LIGO為研究課題時,我抱怨你選擇了一個旨在證明科學發現永遠(當然指的是有生之年)被不確定性所籠罩的項目。

另一件諷刺的事是關於我在康奈爾大學物理系的同事索爾·圖科斯基(Saul Teukolsky)的,他將自己和許多學生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花在了英雄般地計算兩個正在並合的黑洞釋放的引力輻射上了。雖然那些計算非常出色,但我仍覺得遺憾(我從未告訴過他),它們描述的是一些永遠不會被觀察到,甚至不太可能存在的現象。而如今,那些計算是認證9-14-15事件的基礎,也是提取從事件中推出的大量信息的途徑。

正如我在出版於2005年的相對論那本書的最後一段裡所述:“發現一個人此前的信仰是錯誤的這個過程……正是科學工作如此迷人的原因。”

因此,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這個非凡的成就是如何在面臨默明這樣深刻的思想家的質疑時被接受的。我還得應對自己的物理學家朋友彼得·索爾森提出的戲弄性問題:

11月23日

我猜,咱們下次喝啤酒時要討論的是:回到過去,你想教給這個世界的課程要點是(我認為),創造新的科學知識是一個困難(且社會性)的過程。顯然,有時的確如此。但這裡,我們有一個教科書式的例子,實現從幾十年的奮斗到已確定的知識的轉變,只需要看一眼圖2[如今是發現論文中的圖1]。

重申一遍,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我一直在研究尋找引力波的過程,以證明科學發現具有無窮無盡的解釋性與爭議性。那我要如何應對幾乎無可爭議的“發現”呢?——這個奇妙的“尤裡卡時刻”帶給我的震撼與它帶給引力波科學家的一樣多。過去,我仿佛是在享受一場不經意的“哲學按摩”(故意選擇適合我論點的例子)。如今,這位“按摩師”給了我致命一擊,我該怎麼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2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