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天生瘋狂(簡體書)
滿額折

天生瘋狂(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宇宙95%的部分,至今仍是個巨大的謎團,但在CERN工作的科學家們卻不這麼想。對他們來說, 宇宙不是未知,而是未來的知識寶庫。位於瑞士的 CERN,是世界dingji粒子物理實驗室,無數重大科學成就在此實現。 儘管CERN 設有定期開放日,但外人仍鮮有機會一窺全貌。作者寶琳·加尼翁博士,在CERN工作長達19年,這次她將帶領讀者實地走訪位於地底100米深處的實驗室。

從詩意的粒子到壯美的宇宙,物理學家如何在其間探索物質的奧秘?為什麼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那麼重要?為什麼發現它如此艱難? CERN 又是怎麼發現它的?粒子物理學未來將向何處發展?還有什麼新發現值得人們期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寶琳·加尼翁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高級研究科學家(2016年退休)。 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1993年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獲得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從事研究工作,是CERN 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實驗國際合作組成員。

退休後一直致力於科普知識的推廣工作,在11個國家進行了上百次公開講座。用她自己的話說——粒子物理太有趣了,不應該只有物理學家知道!


名人/編輯推薦

★世界dingjian物理實驗室CERN科學家為你解讀粒子物理的前世今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錢思進傾情翻譯!

★打破粒子物理的高冷面具,硬核知識配上精彩比喻,每個人都能讀懂的粒子物理簡史。“如果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樂高磚塊製成的,基本粒子就是樂高磚塊的樣子”“這個場的‘花’抓著粒子們的腳,他們再不能自由行動了”……從物質的構成到標準模型等硬核知識點,遇上精彩比喻,科普掃盲不能再配哦!

★全彩四色印刷,重點一目了然,同時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藍色內容為專業內容,物理愛好者可作延伸資料閱讀。物理小白可直接忽略,不影響上下文理解。


“他/她絕對不是壞人!而且他/她特別有魅力!”

從電視上的評論員到普通人,都會發表不少這樣善意的響應。有時,還會出現像“信徒”一樣的崇拜者。

他們肯定不知道吧,自己口中的那個“他/她”,有很大的概率有著“變態人格”。


占美國總人口的4%

原本“變態人格”(psychopathy)一詞是一個醫學概念,是為了描述連續殺人犯等反社會人格而被創造出來的,在日本,會被翻譯成“精神病人”。

但是,僅從字面上,很難有把握地想像出“變態人格”具體是什麼樣子。對於“變態人格”,至今沒有能夠準確描述實際狀態的翻譯。而且,在今日精神醫學界世界標準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第五版(DSM-5)中,也沒有“變態人格”的相應描述。精神醫學也沒有將“變態人格”設置為一個單獨的分類,而是將其診斷基準和“反社會人格障礙”混為一談。因此,人們對它產生誤解、印象模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變態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精神疾病有什麼區別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吧。也許你會想起像在湯瑪斯·哈裡斯的小說《沉默的羔羊》裡面登場的漢尼拔·萊克特博士那樣的人物,“擁有高於常人的智商的同時,屢次殘酷地犯下獵奇殺人案件”;又或者,嘲諷那些滿口謊言的人“有病”。

不過,隨著近年來腦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變態人格”的面紗也慢慢被我們揭開。可以明確的是,“變態人格”者的大腦組織結構,在與他者產生共鳴和認知痛苦的部分,和常人有著很大的差異。

另外,我們也明確了有“變態人格”的人不一定都是冷酷殘暴的殺人犯。研究結果表明,很多從事需要大膽決策的職業的人也有著“變態人格”,例如大企業的CEO、律師、外科醫生等。

流行病學的調查也在進行之中。因寫作《病名“變態人格”》而聞名的加拿大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黑爾曾說這類人約占男性總人口的0.75%。而長年擔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部心理學講師的心理學家瑪莎·斯托特則表示,“變態人格”病人約占美國全人口的4%。這個具體的數字取決於對“變態人格”的診斷標準。還有,在個人主義較發達的歐美國家,這類人的數量就很多,但是在強調集體主義的東亞社會裡,相對則會少一些。此外,研究還表明,男性患者的數量也要高過女性。

對於“變態人格”,不能說是好還是壞。我們只是知道,這屬於在人類群體中廣泛分佈的一個“灰色地帶”,只是其癥狀的程度不同。用更專業的話來說,就是在情感面、人際關係面、行為面上,會表現出複合型譜系障礙。(注:本書中為了方便敘述,將“變態人格傾向表現較強的人”統稱為“變態人格者”。)

無論怎樣,變態人格人群的比例可以說大概是“1%”的程度。按此計算,日本的人口(約1億2700萬人)中,就有約120萬人。

我們的身邊都是變態人格,你和你的同事、朋友、家人都被包圍了。

甚至,說不定正在看這本書的你,就是變態人格呢。


如何辨別變態人格

那麼,到底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變態人格呢?

下面列出幾個變態人格的特徵。


·外表和言辭都表現得太富有魅力,非常自戀。

·很難感覺到恐懼、不安或緊張,站在大舞臺上也心靜如水。

·可以淡定地去做大多數人出於道德原因而感到危險的事情,看起來很有挑戰的勇氣。

·能說會道,會拉攏有權勢者,也會有不少追隨者。

·習慣性撒謊,話多;特別愛表現自己,反復無常。

·眼高手低,做事沒有常性,總不能做到有始有終。

·經常換交往的物件,分手後又會說對方的壞話。

·能與人相處,但缺少對他人的共鳴。


我想大家此刻都能回想起好幾個人吧,雖然不至於完全符合,但還是會符合其中的幾條。

這類人往往都很妄自尊大,在人際關係中充滿了自戀與欺瞞,缺少與他人共鳴的情感,易衝動,屬於反社會的存在,而且更願意選擇毫無責任感的生活方式。

當然,沒有變態人格傾向的人也不都是好人,所以也不能說所有的變態人格者都是潛在的罪犯。因此,“將變態人格者等同於罪犯”這種貼標籤的做法是很危險的。

但是,如果不瞭解這類人的狀態的話,恐怕有時就會被懷揣惡意的對方所利用。所以,現在才會有那麼多人無知地擁護這些變態人格者。

他們都能說會道,又無所畏懼地果斷行動。這種行為,常常被視為非常有魅力,有很多人就是因為不瞭解其本質,而成為了其擁躉。特別是在閉塞的社會中,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好像捅開了一個窟窿,給人們帶來爽快感,容易積攢人氣。他們就是這樣吸引周圍的人,從而能夠利用他人。


富有魅力的研究物件

我自己之所以會對“變態人格者”這麼關注,就是因為這些人本身是“令人感興趣的一種存在”。他們過著超越既定規則的生活,這讓我作為大腦研究者特別感興趣。

我曾經是門薩俱樂部(聚集了人類前2%高智商者的團體)的會員。

這個組織裡聚集了一堆喜歡從各種現象中尋找規律的人。例如,發現字謎或遊戲的攻略、瞭解社會規律,或者通過做實驗瞭解規律,感歎“原來是這樣”“其實,也可以是這樣”的人。他們會像玩遊戲一樣享受其中——“大家認為是常識的道德或‘規定’,實際上只是最近才形成的,對個人來說只是一種參照系”。

當發現了隱藏的遊戲規則或社會秩序後,有的人就會將其用於歪門邪道。利用漏洞來侵害他人,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不遵守遊戲規則,幹出道貌岸然的行徑。借用互聯網上的說法,這就是“規則黑客”。

普通人是不會做出這種反道德的行為的。因為,觸犯道德底線會讓自己沒有安全感。但這並非出於一般人所認為的尋求安全的意識,而是源自一種自發的“愧疚感”,所以大多數人才會對反道德的行為“踩剎車”。利用未被他人注意到的獲勝方式,會讓老老實實做事的人感到反感,被排斥出集體的風險也很高。因此,人們都會很自然地選擇不去做這種行為,大腦中就好像有一個會“自動踩剎車”的機制。

但是,變態人格者卻並不會意識到這種規則限制,這是令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他們為何“不會踩剎車”呢?

還有,之前我們說過每100個人裡就有1個這樣的人,這麼說來,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何一直沒有將變態人格者淘汰掉呢?竟然能讓其一直生存到了現在。

也就是說,變態人格者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雖然看起來與普通人大不相同,但是作為一種生存策略卻可能意外地很有效。

進一步來說,變態人格者在人群中佔據了一定的比例,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可能是為了留存人類的火種。人類社會,正是因為有了變態人格的存在,才能得到發展。

不過話雖這麼說,變態人格確實也是一種麻煩的存在,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為了保護好自己,有必要對變態人格有正確的認知,注意學會與其相處的正確方式。

首先我將結合典型的變態人格案例來進行介紹,在第1章主要講解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徵,第2章則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總結其表現出的特點。


目次

引言/1

第1章 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5

第2章 希格斯玻色子是怎麼一回事呢?/27

第3章 加速器和探測器:基本的工具/41

第4章 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68

第5章 宇宙中黑暗的一面/93

第6章 超越標準模型,邀請超對稱理論來救援/129

第7章 基礎研究能給我們什麼好處?/149

第8章 CERN的實驗:獨一無二的管理和合作模式/169

第9章 物理研究中的多元化/188

第10章 下一個重大發現將可能是什麼?/208

附錄A 在歐洲核子中心工作的101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員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221

附錄B 米列娃·馬利奇·愛因斯坦的地位和角色/225

致謝/239


書摘/試閱

國家負擔高過抑鬱癥

從歷史角度來看,變態人格總是和犯罪密不可分。

但是,現實情況究竟如何呢?犯人有變態人格的概率到底是多少呢?

根據加拿大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羅伯特·黑爾的統計報告,在服刑的罪犯中,平均有20%的罪犯有著變態人格,半數以上的重大案件由他們造成。而且,變態人格者“二進宮”的再犯罪率是其他罪犯的2倍,如果只看暴力犯罪的話,這個比例能達到3倍。

關押在美國監獄內的變態人格者大約有50萬人。有相關研究者推測,社會上,雖然沒有犯罪但依靠巧妙利用周圍人得以生存的變態人格者高達25萬人。

而且起訴變態人格者並把他們送進監獄的費用,以及對受害者的賠償金都是巨大的。根據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神經科學專家K.A.基爾的計算,2011年,美國在這方面共花費了4600億美元,而這龐大的金額自然由國家來承擔。與之相對的是,為了減少“抑鬱癥”打出的一套組合拳,花費了440億美元。也就是說,針對管控變態人格者的費用比對治療抑鬱癥的投入還要高。

那麼,典型的變態人格者究竟有著怎樣的畫像呢?

下面,讓我介紹4位具有代表性的罪犯吧。


蘭迪·克拉夫特Randy Kraft(1945—)——無視他人感受、“學習”自我滿足的手段


蘭迪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這個保守地區的一個中等家庭中長大。

他天資聰穎,智商高達129(日本東京大學學生的平均智商是120),在校成績優異,取得經濟學學位後,以IT顧問為職。

然而,背地裡的他卻是一位連續殺人犯。每到日薄西山之時,他會一邊開著車,一邊尋找15歲到25歲的男性為目標。他請選中的男性喝下了藥的飲料,讓對方喪失意識。因為蘭迪有著沉迷於同性性行為的癖好,所以有時會拷問、強姦對方,再將之殺害,遺體則被他丟棄到車外。12年間,蘭迪這樣做過64回。他甚至為此做了一份被害者列表,仔細整理了自己的犯罪記錄。

在犯案後的第二天一早,他還可以像什麼都沒發生似的去辦公室上班。犯下連續殺人案,還可以不被任何人發覺地保持著日常生活的狀態,正是由於這份異常的冷靜,他才能在殺人魔和好青年之間“無縫切換”。這就是變態人格的特徵之一。


向失敗“學習”,化身殺人魔

那麼,為什麼蘭迪可以在調查當局的眼皮底下屢屢逃脫呢?

真相就在於他善於從失敗中“學習”。其實,在開始實施暴行時,蘭迪曾一度被捕。當時,因為他的目標恰巧是一位元臥底警官,所以他在犯罪之前就被發現並被警方當場逮捕。

然而蘭迪並沒有在這次被捕的教訓之後金盆洗手,改過自新,而是決定避開成年男性,把目標鎖定為十多歲的少年。因為這樣的話,對方是臥底員警的可能性就為零了。

保釋後,他只尋找十多歲的少年作為自己的目標,繼續著自己的罪孽。

但是,又因為事後他將犯罪者活著放走,導致當地開始爆出有人專門對年輕男子施暴的傳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