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滿額折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精準學習》最受歡迎的超強知識管理者──成甲
教你以查理.蒙格──巴菲特長達50年的合夥人──為師,
練就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決策之道!

查理.蒙格:「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而我能夠持續學習,是因為我幸運地很早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你是否持續自我精進,結果越學越多,卻越來越焦慮?
其實高手並不追求更多知識,而是學會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掌握跨領域思維,就能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

.同一件事,為什麼別人做得比你好十倍?
.思考同一個問題,為何有些人總能提出更一針見血的觀點?
.為什麼不斷追求有價值的知識,結果越學越多,卻越學越焦慮?
任何一個人的有限經驗,都無法應對未來的問題。父母親要如何指導你在YouTube時代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面對不斷變動的時代,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又是什麼?
學習的關鍵不在掌握更多知識,而是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只需要學習各學科最傑出的思想,抓住最關鍵的要害,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舉世聞名的波克夏控股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明明身為投資人,卻以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概念指導經營、制定戰略,這就是因為蒙格以各學科最重要的基礎原理和規律,作為決策的依據,因而能超越個人有限的經驗,大幅提升做出正確決策的機率。
本書便以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理論為指引,與讀者分享最高效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以擅長學習知名的成甲,不但深入研究,甚至當面請教查理.蒙格,逐步梳理出一套結合十多種工具與技巧的多元思維模型,向讀者全面講述如何「精準思考」,練就超強的學習力。


◎各界推薦

李善友│混沌大學創辦人
──專文推薦

王小川│搜狗公司執行長
李靖│百度前副總裁
邱晨│「奇葩說」知名辯士
梁寧│知名產品戰略專家
傅盛│獵豹移動公司執行長
黃有璨│線上大學「三節課」共同創辦人
萬維鋼│「得到」APP專欄「精英日課」作者
──傾力推薦


◎好評迴響

和成甲聊天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看他寫的書也是如此。他是我所見過極愛思考的年輕人,知識面廣,思考有深度。《精準思考》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這本書對於本身習慣深度思考的小眾群體會很有共鳴,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人有所啟發。有些朋友看過我的一些談話節目,驚嘆我讀了很多書,這是誤解。我相信讀書不在多,在於跨度,通過閱讀不同領域的書,思考抽象出更大的結構,甚至有自己結構性的創造發現。這本《精準思考》凝鍊了多個領域的認知,就是一個結構性創造發現的思維產物,同時也是一本拓展你思維跨度的書。
──王小川(搜狗公司執行長)

今天我判斷一個人,就看他對學習和成長的重視程度。過去,我們靠勤奮或積累知識,就可以上一個台階,但現在我們的成長,必須靠方法論的更新和學習力的提升。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學習,保持學習狀態,不斷提升學習力。推薦大家跟成甲一起「精準思考」,尋找一種超越積累經驗的新成長路徑。
──傅盛(獵豹移動公司執行長)

第一次見成甲,他掛了一身智慧型設備,武裝得像個鋼鐵人。熟悉了之後,我發現成甲是一個非常善於使用工具的人──無論是電子工具,還是思維工具。他對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身體力行,從中獲益良多。很感謝成甲把這些幫助過他的思維方法拿出來分享。
──梁寧(知名產品戰略專家)

只懂自己專業領域知識的人,縱然本領高強,也只是分工中的一環。要做到君子不器,能把握全局,應對複雜問題,你需要模型思維。成甲的這本書既傳承了查理.蒙格的道統,又結合了大量的案例,思路巧妙、寫法高超,我從中獲益良多。
──萬維鋼(「得到」APP專欄「精英日課」作者)

成甲的《精準思考》凝聚了他十多年來研究思維模型和個人學習方法的精華,也將其多年來最寶貴的心得和思考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在我看來,關於如何學習和思考,這是我近三年來看過最好的一本書,沒有之一。
──黃有璨(線上大學「三節課」共同創辦人)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你的資源、能力只能保留一種,你希望是什麼?對可口可樂來說,毫無疑問是它的品牌──即使燒掉了所有的廠房,只要品牌還在,就可以東山再起。而對現在商業社會中的人來說,我認為是系統化思考的能力──即使你失去了金錢、名望、經驗等,只要你有系統化思考的能力,你就能在一個領域總結規律,找到破局之法。推薦成甲的《精準思考》,學習系統化的思考方式。
──李靖(百度前副總裁)


◎讀者盛讚

.思維方式決定你選擇怎樣的行為方式,導致怎樣的結果。本書正是指引我們如何在資訊氾濫的今天,迅速從各領域、不同管道,找到適合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為我所用的一本好書。
.普通人靠經驗做決策,高手靠的是思維模型。如果想走出焦慮和迷茫,需要的是超強的學習以及思考能力。我們要像本書所說,學習高手的多元思維模型,為未來的生活做出更好的決策。
.閱讀本書,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世界,活出更精采、更高效的人生。
.直到看到這本書,我才明白以前看的書都白看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成甲

‧「羅輯思維」評選「中國最會學習的人」
‧「得到」App最受歡迎說書人
‧中國亞馬遜年度新銳作者

對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充滿好奇,喜歡研究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新人物,追問他們變革背後的學習、認知與邏輯。
主業為景觀設計諮詢,2009年共同創辦了北京京都風景生態旅遊規畫設計院,擔任常務副院長;也是中國混沌大學文旅行業創新商學院發起人,以及北京自然體驗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發起人之一。
曾多次受邀至清華大學MBA、第九學院、多角度沙龍、中國惠普、埃森哲顧問公司、中國人壽集團等機構演講,分享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等主題。
2016年,在「得到」App開設說書專欄「成甲說書」,並被羅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該年度年終盤點全年銷量TOP10的節目中,「成甲說書」就占了三成。
2017年,出版《精準學習》,入選中國亞馬遜年度新銳作者。
2018年,在中國混沌大學創新商學院開設「思維模型」與「刻意練習」線上課程。
2019年,赴美參加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專訪查理.蒙格,並將所思所得集結於本書《精準思考》中,系統性地介紹蒙格多元思維模型的學習方法。

【序】

【台灣版序】
精準思考,持續學習,做好因應變化的準備

今天的世界,動盪變化越來越多,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我們怎麼在這個複雜生活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
這一點,美國金融巨鱷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策略能給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被譽為巴菲特精神導師的查理.蒙格,更值得我們學習。
蒙格經歷了二戰、多次金融危機等重大社會動盪,卻在一個世紀裡不僅安然無恙,反而越來越睿智和自由。他是如何做到的?
蒙格常說,取得成功的祕密就是「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欲望」,這一點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如出一轍。事實上,2019年我去美國見蒙格先生的時候,他明確地說:「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國的實踐者。」他應該會認同,在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修身」的核心內涵就是要不斷追求智慧,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洞察力,畢竟這就是他一輩子在做的事情。
但凡對巴菲特和蒙格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一輩子都在不斷學習,彷彿「長了兩條腿的圖書館」。然而,世界上一直學習的人也不少,為什麼大家進步的速度差異很大?這就和學習背後的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蒙格曾說:「人類社會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發展;同樣道理,人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我非常幸運。我讀法學院之前就已經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
蒙格很早就學會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
這就是他獨創,基於跨學科原理的多元思維模型學習法。
亞伯拉罕.馬斯洛有一句名言:「拿錘子的人,看全世界的問題都是釘子。」這一點,在今天分科治學的時代尤為突出;專業人士反而更可能視野狹窄,被自己的經驗封鎖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就是要打破這種壁壘,讓我們重新找到理解世界的方法。事實上,蒙格的方法不僅對他本人,對我們每個人要如何因應未來的莫測風雲,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考慮到蒙格先生的思想如此重要,我下定決心,持續投入時間研究和實踐。我逐漸發現,蒙格思想不是簡單地影響了我,而是幾乎重塑了我。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獲得了更安心、更平和的心境和生活方式,也讓我的事業開始發展,根基越來越扎實。在蒙格思想裡,人生的邏輯遠大於商業的邏輯。顯然,這不僅啟發了我學習思考和投資的方法,更為我樹立了做人做事的人生榜樣。「是什麼拯救你的,你就用它回報這個世界。」我時常在想,蒙格先生的思想如果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影響更多人,那麼這個世界應該會更加美好。
因此,在2017、2019年我分別寫作了《精準學習》和《精準思考》這兩本書,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蒙格先生的思想。感謝圓神出版事業機構先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第一時間將兩本書介紹給台灣的讀者,我也因此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如果您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那全歸功於蒙格先生和他團隊的深邃思想;如果這本書中有任何錯誤和不足,顯然責任在我,我的經歷和水準都很有限,處理一個這麼大的主題,很容易掛一漏萬,捨本逐末。希望讀者朋友發現問題不吝賜教,讓蒙格思想影響更多人。


【自 序】
以查理.蒙格為師,學習「學習的方法」

至今我還記得,2012年第一次看到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思想時的震撼。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就是要掌握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變得越來越厲害。然而查理.蒙格徹底顛覆了我對學習的理解。他認為,學習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要尋找更好的決策依據。這個更好的決策依據,便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蒙格稱之為: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的提出,是知識管理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此前,人們預設知識管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而思維模型卻顛覆了這點,它不再以知識為單位,而是以各個學科的原理、規律作為知識管理、思考問題的基礎。
在我看來,這個變化的意義,和化學領域發現了元素一樣。過去,人們只是模糊地知道,很多知識背後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究竟如何相通?卻又不甚清楚。當我們以思維模型為知識管理的基本單位時,就找到了打破學科界限的工具,能夠把人類在各個領域中最偉大的「原理」和「公理」融合起來。

然而,蒙格傑出的思想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不為人知。即便到了2015年,大多數中國讀者對查理.蒙格和他的思維模型概念,還是非常陌生的,人們甚至分不清思維模型和心智圖之間的區別。看到這種情況,我決心讓更多人知道查理.蒙格和他的學習方法。2016年年底,我出版了第一本介紹查理.蒙格及其學習理念的書籍《精準學習:「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在這本書中,我向讀者介紹了查理.蒙格學習思想的精髓:知識和知識是不一樣的,我們不需要學習和了解所有的知識,只要學習各學科最傑出的思想,抓住最關鍵的要害,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
《精準學習》出版之後,影響了很多讀者的學習方法,也有越來越多人對查理.蒙格的思想感興趣。很多人也因此買了查理.蒙格的演講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來閱讀。此後,「思維模型」這個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2018年,混沌大學宣布他們的課程以思維模型為核心,並把查理.蒙格的思想作為混沌教育課程的基石之一;以服務終身學習者為目的的通識型學校得到大學,也正式開設了以多元思維模型為核心內容的課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在提升認知能力方面,基於多元思維模型的思考方法,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思維模型突然成為熱愛學習者之間的熱門詞語,以至於有人開始收集查理.蒙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並把每個思維模型的概念與定義整理出來,希望學會這些模型。可是,難道我們記住了這些思維模型,就代表能變得和查理.蒙格一樣厲害?
顯然不是。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在《心智社會》(The Society of Mind)中曾介紹過派普特原理(Papert's Principle):「思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些步驟,不僅僅需要獲得新的知識,還需要獲得新的管理方式,來運用既有的知識。」
如果我們只是知道要記住更多的思維模型,而沒有管理和應用這些思維模型的思考方法,並不能真正改變自己。我們真正要追求的目標,是把思維模型作為分析、解決問題的工具,用抽象的多元思維模型洞悉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槓桿點。
然而,我們如何把多元思維模型轉變為個人的深度思考力?蒙格並沒有系統性地闡述這個問題。可是,我們唯有明白這點,才能真正應用多元思維模型。因此,我決心找到打通多元思維模型實際應用的方法體系。
這是一件很困難,但更是一件有價值的、正確的事情。因此,我決心投入大量精力,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國內尋找認可並實踐多元思維模型的高手,一起深入交流。
例如,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老師對我幫助很大。關於思維模型的話題,我們有過兩次深入的探討,和他的交流讓我對思維模型定義的分類逐步清晰起來;而在混沌大學創新院一年的跨學科思維模型學習,又幫助我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跨學科知識的理解框架。其中,王強老師的人文社會學導論,對我的幫助最大。王老師對大問題視角的靈活應用,啟發了我跨學科分析的方法,而他的「商業―技術―科學―人文」思維模型,也成為我基本分層思考的工具。騰訊大學高級顧問徐昊老師,不僅在每次課後加碼商業分析內容,給我很多啟發;本書初稿完成後,他也提供了非常有洞見的回饋,在對知識體系的架構方面給了我嶄新的視角。
基於這些交流思考,我在混沌大學錄製了兩期以思維模型為主題的課程,進一步加深了我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同時,我還與得到大學籌備思維模型課程的老師們交流,這又為我理解思維模型、寫作本書提供了另一個新的視角。
此外,過去兩年時間,我先後組織了20多場思想閉門會議,向各行各業有深度認知的高手求教。其中,華為中國副總裁董明給了我極大的支援。他亦師亦友,不僅幾乎參加了全部的閉門活動,更重要的是,他每次都從極高的戰略視角給我幫助和啟發。董總的視野、遠見和人格魅力,讓我對華為今天的成就,有了更深入和直觀的理解,也對我新書中思維模型在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而在一次閉門會中,我和王小川、傅盛及梁寧曾激烈地討論思維模型定義的內涵究竟是什麼,以及中醫思維是否屬於思維模型。這時,梁寧隨口的一句總結對我的啟發很大。她說,思維模型就是思考問題的套路。我此前一直受查理.蒙格「思維模型是重要學科的重要原理」的影響,對能稱為思維模型的概念在科學性上要求很高;而梁寧從思考過程的角度出發,重新定義了思維模型,為從新的角度理解思維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在具體的認知方法上,前百度副總裁李靖給了我很多啟發。在一次閉門會中,他提出跨領域學習要尋找問題的「同構性」與「相似性」,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時我正在研究美國學者侯世達(Douglas Hofstadter)提出的「類比」對思維認知的意義,這些思想碰撞,讓我逐漸找到了高效跨界學習的關鍵,對形成本書的方法論有重要的啟發。
其次,我也努力從查理.蒙格本人身上汲取養分。
我不僅閱讀了查理.蒙格和巴菲特的傳記,還分析了數十則蒙格接受採訪的文章和影片,並在「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專欄中,解讀了《投資哲人查理.蒙格傳》。
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的努力被《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出版人施宏俊先生注意到,他熱情地將我引薦給查理.蒙格的合夥人李彔先生,並讓我有機會在波克夏.海瑟威2019年年會期間專訪蒙格先生,當面向他求教關於多元思維模型的問題。
這次和查理.蒙格本人面對面的交流,給了我很多觸動和啟發,讓我對蒙格的學習思想和多元思維模型的理解,有了關鍵性的升級。
人生的際遇多麼奇妙!蒙格先生是1924年出生的,我記得很清楚,因為他和最疼我的姥姥同歲,都比我大了整整60歲。神奇的是,屬於我爺爺輩的蒙格,在1996年72歲的時候曾說,應該有人寫一本書來介紹多元思維模型。而在23年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小他60歲的年輕人在挑戰這個任務時,兩人還能跨越時間相見。單單是蒙格願意和傳揚他思想的年輕人見面,就讓我對他更生敬意。我越來越理解,蒙格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方法論,而是建立在正直、慷慨的道德和價值觀基礎之上的。
在持續的努力下,我對查理.蒙格的思想以及多元思維模型的理解越來越豐富。透過這些研究,我逐步梳理出一套包括四個層次,十多個方法、工具與技巧的多元思維模型實戰應用體系。
全書的結構如下:

.第一:介紹什麼是思維模型,並分析它的本質。
具體內容在第一章「引言」和第二章「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第二:說明如何高效地學習和掌握思維模型。
這部分內容在第三章「學習掌握思維模型的實戰方法」。

.第三:如何把跨學科的思維模型,融入一個知識體系。
具體內容在第四章「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第四:如何綜合運用跨學科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具體內容在第五章「綜合運用多元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以上幾部分內容,就是系統地介紹、訓練和掌握多元思維模型的體系。如果你想要快速總覽全書的框架,也可以翻到全書最後的結語,該處提供了一張全景知識地圖。

本來可以結束序言了,但還想多囉嗦幾句……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這是我針對「學習」這個主題所寫的第二本書。一般而言,在同一個主題下,一個作者寫的第二本書很難會超越第一本書,所以大多數聰明作者的做法,是避開寫同一個主題的新書。然而,我相信,多元思維模型的思想體系可挖掘的寶藏遠不止兩本書。過去,我們教育出太多掌握具體知識的「專業人才」,而缺乏具備跨學科全局視野的人才,也十分缺乏有哲科思維的人才。然而在未來,多元思維的能力對個人發展,乃至國家創新都非常重要。如果多元思維模型在這個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對個人和國家都有積極的意義,那我就應該在這個雖然嶄新但極有價值的領域多花一些時間,促進優秀的思想傳遞,這才是符合長期視角的做法。在這一點上,美國金融專家、暢銷書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做法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的《隨機騙局》《黑天鵝效應》《反脆弱》等書,都是圍繞著「不確定性」這同一個主題所開展,他的思想影響並幫助了很多人。因此,我也希望深入挖掘「多元思維模型建立深度思考力」這個主題,形成一個體系,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新思想。
所以你會發現,這不是一本給出具體答案的書,而更像是一本尋找答案方法的書,是一本提供新思維方式的書。我一直相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具體的答案,而是如何發現答案的過程。查理.蒙格曾說:「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而我能夠持續學習,是因為我幸運地很早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因此,在這本書中,我更關注學習之學習,問題之問題,思想之思想。只有掌握了學習、提問、思考的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自我探索、終身學習的能力。知識的增加不是成長,思考能力的提升才是成長。
我想強調的是,方法和工具永遠是「術」的層面。如果要真正掌握多元思維模型和查理.蒙格的思想,背後還要有「道」的支持。
例如,真正能夠善用多元思維模型的人,首先是一個充滿好奇心、願意探索各種問題背後的有效策略、發現現象背後的原理和規律的人。這樣的人,不把學習當作任務和困難,而是把獲取智慧當作一種道德責任。這樣的人,如果不徹底理解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不會甘休的。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真正具有多元思維,因為他們會興味盎然地研究銷售、政治、哲學、藝術、軍事、人性、技術發展、金融、詩歌、醫學、情報學……基本上,只要是人類的重要知識,他們都會感興趣,並渴望找到背後的原理,最終自然會掌握多元思維模型。
其次,真正的多元思維模型使用者,是一個相信「以慢為快」、有長期視角的人。因為,只有長期的努力,才能真正理解複雜現象背後的規律,找到真正的有效策略;而複雜問題的規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體現。詭計、邪門歪道的做法,在長期視角下看,都是不值得的,這就產生一個推論:真正相信多元思維模型的人,是有道德責任感並願意追求多贏結果的人。
當我們涉獵很多個領域的知識,並且能夠在長期視角下思考問題時,我們就會逐步形成與大多數人思考分析問題時不一樣的格局和意識。在這種全局性認知的能力下,我們會在某些瞬間獲得靈光乍現的洞見,而這種少量的洞見可能極大程度地改變你的人生。人生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取得成功,只要在少數重要而關鍵的選擇上做出正確的判斷,就能影響你一生的軌跡。
因此,這本書其實並不適合所有人,只適合那些相信理性思考、相信長期價值、相信終生學習力量的人,正如查理.蒙格常說的:「我的劍只傳給能揮舞它的人。」

目次

【目 次】

推薦序 實踐多元思維,感受思考的力量 李善友
各界讚語
台灣版序 精準思考,持續學習,做好因應變化的準備
自 序 以查理.蒙格為師,學習「學習的方法」

第一章 引言
.我們最熟悉的決策方式
.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決策方式
.打破學科間的壁壘

第二章 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建構深度思考力的底層邏輯
.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建立認知競爭力的底層邏輯
.多元思維模型解決問題的四個層次
.超越答案:尋找更底層的思維模型

第三章 學習掌握思維模型的實戰方法
.透過讀書尋找思維模型的三個方法
.工作中學習思維模型的核心方法
.掌握思維模型的核心方法:超一流學習法

第四章 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為什麼要具備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
.哪些領域的知識是人人都應該學習的?
.如何建立高效的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建立跨學科知識體系的橋梁:發現相似性
.支撐跨學科知識體系的骨架:結構化思維

第五章 綜合運用多元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降維攻擊
.變換尺度
.聚焦關鍵

總 結 從問題出發,你準備好了嗎?
致 謝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然而,我這種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認可,甚至對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人們要是覺得一件事情「太難」,往往就會放棄去做。
――查理.蒙格

思維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蒙格提出的,但是他並未詳細說明思維模型的具體定義究竟是什麼。為了便於討論,這裡暫且認為:思維模型就是每個人做決策、思考問題時的「思維範本」,哪怕這個範本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例如,做生意的商人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交換利益;律師遇到問題時,想到的往往是如何理性地講道理;如果是藝術家遇到問題,首先需要的恐怕是宣洩情緒。這說明不同的人在思考問題時,由於人生閱歷、受教育的情況不同,會使用不同的思考工具。我們人生中絕大多數的決策,都是在這些無形卻重要的思考範本下所做出來的。這些思考範本,本質上就是一個個的思維模型。
那作為思考範本的思維模型為什麼很重要呢?
對於這個問題,或許可以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提出的「ABC理論」加以解釋。ABC理論認為,我們對外界問題(A)會做出何種反應(C),本質上不取決於我們遇到的問題(A),而是取決於我們的信念、看法和解釋(B):

A(Activating events)-B(Beliefs)-C(Consequences)
誘發刺激(A)-信念反應(B)-行動結果(C)

例如,兩個人一起上班時,碰到主管迎面而來,但對方沒有和他們打招呼。其中一個人心想:「他可能沒看到我。」另一個人則想著:「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對同一個現象,由於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所以接下來對我們的影響也完全不同。
儘管ABC理論最早是用於解釋產生不同情緒的原因,即:我們的情緒不是源自事情本身,而是源自對事情的看法;但這個邏輯用在解決問題上也很類似: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遇到麻煩,並不是因為它真的無解或很困難,而是我們思考的方式和方法有問題。
由於我們做的一切決策,都與我們既有的信念、觀點和解釋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所擁有的思維模型就成為影響我們各種行為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用基於原理和規律的思維模型,替換基於個人有限經驗的舊思維模型,就等於在給我們的認知系統更新換代,升級了更好的發動機。

查理.蒙格眼中的多元思維模型

查理.蒙格說,如果我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體系,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蒙格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門學科的思維模型,比方說經濟學,只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這段話中,蒙格針對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質,給出以下兩個建議:

1. 我們應當建構一個基於思維模型的知識體系。
2. 這些思維模型應當是來自多個重要學科的重要原理。

在蒙格的影響下,很多愛學習的人開始積累思維模型。有一次,我的一個讀者朋友問我:他收集了100多個思維模型,還都寫成文章發布在網路上,可是為什麼學完了這些思維模型也沒有太大的效果?
這就是人們在學習思維模型時的常見誤解,他們以為收集、記憶和了解白思維模型的概念為何,就掌握了思維模型。
人們弄混了問題的關鍵──學習思維模型的起點,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要解決的問題。不知道解決什麼問題的思維模型,只是一個孤立的死概念而已。
2019年5月,我在美國採訪查理.蒙格時,特別問他:「究竟什麼是思維模型?你是如何尋找思維模型的?」
蒙格笑了笑,說:「其實很簡單,你在解決問題時,要關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無效。」
蒙格的合夥人李彔怕我不理解,補充道:「蒙格先生把那些持續有效的方法總結起來,這就是思考這類問題的思維模型。」
蒙格這看似簡單的回答,卻直指學習思維模型的關鍵──一定要深入地理解一個模型在什麼情況下、解決什麼問題時,是有效的。
對查理.蒙格而言,所有能夠持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策略,都可以稱為思維模型。但是對我們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問題時能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否則,記住了很多思維模型,卻不知道能解決什麼問題,就是捨本逐末。

思維模型背後更重要的思維方式

理解了查理.蒙格對思維模型的真正定義後,我們要繼續追問:為什麼蒙格要提煉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為什麼要總結成「思維模型」這個概念呢?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時就會發現,蒙格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在遇到問題時不會只想著如何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會在具體問題答案的基礎上,提煉更普遍的方法──即把答案從具體問題中抽離出來,抽象成有效或無效的策略,指導解決未來的類似問題。這種批量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質上是從現象中抽象出規律和原理──不斷追問問題和答案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更具普遍性的解決問題之思路和原則。這些更具普遍性的思路、原則和規律的積累,能夠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有智慧。
前一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文字:「智慧的人生,就是持續做一定會贏的事。」有人在朋友圈下留言:「世界上有一定會贏的事嗎?」
提出這個疑問的人,自然有其道理。畢竟,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機率性的,而非必然。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一定贏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把看問題的視角,從單次博弈轉化為人生長期的重複博弈,那麼很多事情就必然會發生;如果時間夠長,甚至那些小機率事件也必然會發生。因此,從長期視角來看,我們要做的就是看清楚要持續做什麼。巴菲特和蒙格的價值投資理念,本質上就是不斷尋找和時間做朋友的有效策略,把它作為思維模型,去找到一定會贏的事。
而在我們提升能力的道路上,持續用更有效的決策原理來提高個人的有限經驗,就是一個不斷增加勝率的事,堅持越久,優勢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蒙格在90多歲的時候,仍然能不斷在商業投資上做出高品質判斷的原因。
到這裡,我們介紹了為什麼培養深度思考力和掌握思維模型很重要的原因。我相信一定有人會感到困惑:很多人並沒有特別學過多元思維模型,也沒有深度思考力,可人家也很成功。為什麼一定要學多元思維模型呢?

多元思維模型建立認知競爭力的底層邏輯

積累經驗型學習

我認識幾個非常厲害的「90後」朋友,其中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上市公司,不到兩年就負責一個基層部門,幾年後成為跨部門總監,不到30歲就管理了數十億銷售額的業務。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時,無意間遇到她的大學同學評價她說:「哎,她事業心太強,天天加班熬夜,現在滿臉都是痘痘了。我們過不了那麼拚命的日子,還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人生比較好。」
我聽了很感慨。倒不是感慨這幾個女生八卦別人的酸葡萄心理,而是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解──我們只能看到別人加班的努力,就以為別人的成功是源自加班。如果靠加班努力就能成功,就不會有在一個職位上兢兢業業工作30年卻沒任何進步的人了。
事實上,「天道酬勤」的核心不是勤勞,而是勤於嘗試新挑戰。我的這位朋友曾告訴我,她剛進公司時年紀最小,有時受人欺負,一些同事把很多本來不屬於她的工作都扔給她,甚至連其他部門的人也給她工作。可是,她從不抱怨,照單全收,想各種辦法解決這些新問題,每次處理完,還要將反思寫下來,總結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下次要做得更好。
結果,才兩年時間,她在公司從處理裝修、買家具,到和技術團隊一起服務客戶都做過,幾乎和各個部門的人都打過交道,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時主管要協調資源反而還要找她幫忙。顯然,這些努力大幅提升了她在公司的重要性。
所以,我這個朋友成功的原因根本不是努力,而是她知道要提升管理能力,就要多積累解決各類問題的經驗,並且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因此,她不斷尋找嘗試錯誤的新機會,在解決新問題中快速積累新經驗。很多人加班熬夜是在解決熟悉的流程問題,而她加班工作是為了加速積累新的經驗,提升管理能力。
我朋友提升管理能力的成長過程,抽象出來就是:透過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嘗試錯誤,逐步改進、使解決方案最佳化,從而提升自身的決策能力。這個過程可以用管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PDCA」來解釋。
又稱為「戴明循環」(Deming Cycle)的「PDCA」,是管理學中的重要理論。該理論認為我們可以透過制定計畫(Plan)、執行計畫(Do)、檢查任務(Check)、處理改進(Action),不斷改善結果。為什麼在社會上吃得開的人,往往是敢想、敢衝、敢於嘗試的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嘗試錯誤的次數比別人多,獲得的回饋更多,也就比別人有更多的機率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成長邏輯下,成功的要點是:

1. 敢於嘗試。正所謂愛拼才會贏,只有做得多,才能積累更多的實戰經驗。
2. 善於總結。遇到各種問題要琢磨背後的經驗,並把經驗不斷地運用到實踐中。

以PDCA為核心的經驗成長型策略,是過去我們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成長方式,就算到了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成長策略。但是,未來這個策略的效果大概會逐步減弱。
這是因為,PDCA要能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前提: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因為PDCA的起點是「制定計畫」,之後所有的環節都是圍繞著實施和驗證計畫開展的。如果制定計畫需要的外部環境都在快速變化,我們又怎麼能制定出一個穩定的長期計畫呢?所以有人調侃道:在現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下,每次制定一個Plan,結果都只能完成個「P」,因為計畫「lan」(爛)。
這個笑話的背後,其實顯示了PDCA在面臨環境快速變化時的窘境。所以,為了因應這種情況,人們也在嘗試修正PDCA模型──既然環境變化快,我就壓縮計畫的時效性,利用加快嘗試錯誤來適應環境。這種縮短PDCA週期、加速回饋的思想成果之一,就是這些年企業管理中流行的「精實思想」(Lean Thinking)。所謂的「精實思想」,其本質就是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小的成本,積累更多的經驗,從而快速改進並使方案最佳化。這種方法雖然現在看起來挺有效,但是它的本質還是用修修補補的方式,在緩解PDCA局限性所帶來的問題。如果從更長久的時間尺度下來看,這種方法仍然回避不了一個根本問題:隨著人類社會效率的提升,我們積累經驗的速度,會越來越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
我們必須有積累經驗型策略之外的新策略。

深度思考型學習

當環境變化越來越快,問題越來越複雜,我們不斷嘗試錯誤、積累經驗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而積累經驗的有效期卻越來越短。你花3個月琢磨出來的抖音行銷技巧,一旦紅了,不到一個星期,就有人模仿抄襲。怎麼辦?這時,我們就需要新的成長方式──深度思考型成長。
深度思考型成長路徑的假設完全不同,它認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不需要重新造輪子,很多問題前人已經發現和總結出高效的方法和規律。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從各種貌似新問題的現象中,洞見問題的本質。能夠快速洞察問題本質的人,就能比積累經驗型的人,在更短時間內找到更好的答案。
我有另一個「90後」的朋友,進步比前文那個女生還快,那就是前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李靖。如果說前述那位「90後」女生的進步速度是飛速的話,李靖的成長就是光速──他研究生都還沒畢業就成為百度副總裁了。李靖憑什麼有如此快的進步?難道他的加班強度更高?顯然不是。
在多次和李靖交流後,我發現他的學習方法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很多人學習時是漫無目的的,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而李靖卻極為重視剖析和界定問題的本質。在討論問題時,他的口頭禪就是:「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他習慣不斷思考一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然後尋找科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李靖的做法就是我所說典型的深度思考型學習。
這種思考問題方式的特點是:

1. 要花很多時間去分析問題的本質。
2. 要花時間學習前人發現的、自己還沒掌握的原理和規律,豐富自己的知識庫。

簡言之,深度思考型學習是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透過洞悉問題的本質,利用既有的規律(思維模型),直擊問題要害的成長模式。它的本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
在這個成長邏輯下,成功的要點是:

1. 洞悉問題的本質。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積累跨學科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準確地看到問題的本質。
2. 掌握大量原理與規律。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實踐摸索,而是花時間學習全人類最佳的實踐或規律與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這種思考模式下,高品質的思維模型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因為,無論是洞見問題的本質,還是尋找解決的方案,都要用到思維模型。因此,盡可能掌握越多的高品質思維模型就很重要。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盡可能找到更多的高品質思維模型呢?
這就涉及一個新概念:「OODA」。
「OODA」這個概念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陌生,它原本是美國空軍提出的一個軍事思想。
為什麼我們會提到美國空軍的軍事思想呢?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用何種策略能夠更有效地找到關鍵問題?」是美國空軍早就在面對並思考的問題了,畢竟空軍是對速度和變化最敏感的軍種。因此,他們在因應快速變化時提出的OODA策略,就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空軍上校約翰.博伊德〔John Boyd〕最早提出這個概念,所以OODA也被稱為「博伊德循環」〔Boyd Circle〕。)
OODA代表決策流程的四個英文單字「觀察(Observe)、調整(Orient)、決策(Decide)以及行動(Action)」的字首。
OODA看起來和PDCA非常像,都是四個字母,但兩者卻有本質上的差別。
前面我們提到,PDCA決策機制的前提是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因此我們決策的第一步是對環境做出「計畫」;而OODA完全不同,它的思想基礎前提是外部環境隨時在發生變化,所以決策的前提不是計畫,而是動態的「觀察」與「調整」。換句話說,OODA把核心精力放在系統性、動態地判斷問題的本質上,有了這個前提,調用恰當的策略採取行動就相對簡單了。
理解美國空軍在環境快速變化下的新策略,就能理解為什麼過去空軍最重視的是飛機的武裝戰鬥系統,例如飛機的航速、機動性、載彈量、導彈的射程等。現在的美國空軍在強大的武器系統基礎上,又開始重視和強化監測系統,發展、建構以強大感測器和資料處理為基礎的預警、監測和欺敵系統,就是要形成快速找到問題關鍵的能力。
美國空軍因應環境變化所發展出來的新思想,正是我們今天面對環境變化時值得借鑑的。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建立自己學習的「感測器系統」,從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實踐中,跨學科地獲得思想情報,掌握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型,從而深入剖析問題的本質,及時調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受到OODA的啟發後,我就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感測器系統」。當很多人在忙著做專案、開發新客戶的時候,我卻花很多時間建立不同領域的「知識線人」、組織團隊關注第一線領域的變化,以及定期邀請跨領域的高手進行思想閉門會議,有時要花費整個週末的時間,才能弄清楚一個看似和主要業務無關的知識。因此,經常有人會覺得,你週末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還不如多睡一會,或者多做點事多賺錢呢。
會這麼想的人,看不到我做這些事情的隱含價值。我花費大量時間建立情報系統,使自己能夠發現很多過去不知道的原理和規律,掌握了更全面的思想工具後,讓我看問題時更加敏銳,思考問題時也更深入、全面,能做出很多戰略級的優勢策略判斷。而與此同時,我還結識了各行各業的朋友並交流專業的話題,這又進一步拓展了我的認知和眼界,形成新的認知優勢。
這個道理說出來其實很簡單──做系統級能力建立的事情,能帶來系統級優勢的長期回報;做別人不做的事情,才有差異化的競爭力。但是,人總是會被眼前能立即看到的賺錢機會所吸引,而不敢堅持在未來一定會贏的事情上。
而培養洞察問題本質的認知優勢,雖然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投入訓練的能力,但這個過程也是在真正建立自己系統級的底層優勢。真正值得我們投入戰略資源的,恰恰就是這些困難但正確的事情。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不學習思維模型是否可以成功?答案是:可以,但機率越來越低。而掌握多元思維模型學習力、具備深度思考力的人,在未來的變化中,成功的機率要大得多。
好,在清楚了為什麼一定要學習思維模型之後,我們就要問另一個問題了:我該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進而提煉出思維模型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