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滿額折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恐龍的興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知名恐龍學者邢立達審校並推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獲Goodreads讀者選擇獎,被多家機構或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包括史密森學會、英國《泰晤士報》、 《科學星期五》、《科學新聞》等。

★ 世界ding尖古生物學家的重磅作品,電影《侏羅紀世界3》的科學顧問講起恐龍故事一樣很精彩!作者布魯薩特已經命名了超過15個恐龍新物種,發表了110多篇科研論文,與各國恐龍學者共同追尋恐龍的踪跡,是《科學美國人》雜誌的撰稿人,也是BBC紀錄片《與恐龍同行》的科學顧問。

★ 打破你對恐龍的刻板想像,刷新你對史前神秘世界的認知。恐龍並非一開始就是統治世界的霸主,它們也曾弱小無助,受到其他巨型動物的威脅。這本書展現了恐龍真實的一面,用化石證據講述它們逐漸崛起,又由盛轉衰的生命全史。

★ 好萊塢大片般的閱讀體驗,恐龍獵人帶你親自體驗化石挖掘現場,一步一步解密其中隱藏的恐龍秘密,揭開遠古世界的神秘面紗,領略比電影情節更刺激、更精彩的真實考古故事。

恐龍從哪裡來?它們如何崛起並成為地球的主宰?有些恐龍為何如此龐大?有些恐龍為何長出了羽毛和翅膀,還變成了鳥?沒有變成鳥的恐龍為何都消失了?命名過超過15個恐龍新物種的古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薩特用積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線索,串聯起一部精彩絕倫的恐龍史詩,完整地介紹了這種史前巨獸從逐漸崛起,到稱霸世界,再到盡數毀滅的全過程。除此之外,本書還生動地講述了神秘的“恐龍獵人”追尋遠古生物踪蹟的真實故事,帶領你跟他們一起探索恐龍的奇妙世界。

作者簡介

[美]史蒂夫•布魯薩特

這是一位年輕卻成就斐然的古脊椎生物學家,也是一位進化生物學家。2013年,他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赴蘇格蘭愛丁堡大學任教,曾與中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呂君昌、邢立達共同研究過恐龍課題。他發表過110多篇科研論文,其中不乏發表在國際ding級刊物,也命名了超過15個新物種。他出版過6部作品,包括成人科普書《恐龍的興衰》、教材《恐龍古生物學》和繪本《恐龍》。同時,他也經常為《科學美國人》雜誌撰稿,亦是BBC紀錄片《與恐龍同行》、熱門電影《侏羅紀世界3》的科學顧問。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恐龍的終極傳記。——《科學美國人》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科學故事,我們跟著這些史前巨獸走過三疊紀的黎明,達到侏羅紀的輝煌,最後猝然消失。——《自然》

 

本書講述了恐龍從崛起到成為世界霸主又突然滅絕的史詩傳奇,帶領我們回到遠古時代,開啟一場激動人心的旅程。——美國《國家地理》

 

如果你喜愛恐龍,就去買這本書吧!布魯薩特之於恐龍,正如威爾遜之於螞蟻,卡爾•薩根之於星星。——《華盛頓時報》

 

布魯薩特巧妙地賦予恐龍化石以生命,他分享——不,他滔滔不絕地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年輕化石獵人的旅程和他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這本書的美妙之處還在於細節,以及挖掘化石的科學家故事。——《紐約時報》

2014年11月,一個寒氣襲人的凌晨,此時離天亮還有幾個小時。我下了出租車,擠過人群,來到北京火車站。我手裡攥著車票,在趕早班火車的人潮中艱難前行。離我要坐的那班車的發車時間越來越近,我開始緊張起來。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孤身一人的我,能講出口的中文沒有幾句,我所能做的,就只有把車票上的象形符號跟站台上的標誌一一比對。隧道視覺開始出現,我沿著一個扶梯跑上來,又順著另一個扶梯衝下去,經過一個個報攤和一個個麵攤,就像一隻正在追捕獵物的猛獸。拉桿箱在我身後跳動,裡面裝著幾部相機、一副三腳架,還有些別的科研用具。它一會兒軋到這個人的腳,一會兒又撞到那個人的小腿。憤怒的叫聲從四面八方向我襲來,但我並未停下腳步。

沒過多久,身著羽絨服的我就已經汗流浹背,空氣中充斥著柴油的氣味,我上氣不接下氣。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發動機轟鳴起來,汽笛聲隨之響起,一列火車就要出站。我步履踉蹌地跑下通往鐵軌的水泥台階,等到認出了想要找的標誌之後,我才長噓了一口氣。終於趕上了。這正是我要坐的火車,將要朝著位於中國東北部的城市錦州飛馳而去。

在接下來的四個小時裡,火車駛過一座座混凝土廠房和一片片霧氣濛濛的農田。我盡力讓自己舒服一點,偶爾打個盹兒,但根本補不了多少覺。我太興奮了。在旅程的終點,有個謎團正等著我——一個農民在收莊稼的時候偶然發現的一塊化石。我已經看過幾張不怎麼清晰的照片,那是我的好朋友兼同事呂君昌發給我的,他是中國最有名的恐龍獵人之一。我們都認為,這塊化石可能很重要,甚至有可能是一塊“聖杯”化石,也就是說,化石裡的骨骼可能來自一個新物種。這只動物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我們甚至能感受到,它在數千萬年前仍然活著、仍能呼吸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不過,我們要親眼看到才能做出確切的結論。

呂君昌和我在錦州會合,迎接我們的是一群當地政要。他們讓人幫我們拎包,又把我們安排進了兩輛黑色SUV。我們一路風馳電掣來到錦州博物館。出乎意料的是,這座位於郊區的博物館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當時的氣氛就像政要會談一樣莊嚴肅穆,有人領著我們穿過一條霓虹閃爍的長廊,進入一個小房間。房間裡擺著幾張辦公桌和幾把椅子。一張小桌子上放著一塊岩石板,石板很重,快把桌子壓垮了。一個當地人用中文與呂君昌交談了幾句,之後,呂君昌轉向我,沖我點了點頭。

“開始吧。”他說。他的英語口音有點怪,用中文的節奏拖著得克薩斯味兒的長調子——他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在那裡生活。

我們倆湊到一起,朝桌子走去。房間里安靜得出奇,在我們走近這個寶貝的時候,我能感覺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們身上。

呈現在我眼前的,是我平生見過的最漂亮的化石之一。這是一具骨架,大小近似一頭騾子,巧克力棕色的骨骼從包裹著它的暗灰色石灰岩表面凸出來。這肯定是一隻恐龍,它有著牛排刀一樣的利齒、尖尖的爪子和長長的尾巴。顯然,這只恐龍跟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那隻伶盜龍有著相當近的親緣關係。

不過,這只恐龍絕非一隻普通的恐龍。它的骨頭輕而中空,腿長而瘦,就像是鷺鷥的腿。這種纖細的骨架是活潑好動、行動迅速的動物的標誌。除了骨頭之外,還有遍布全身的羽毛。頭和脖子上濃密的羽毛猶如毛髮,尾部的羽毛長而分叉,上臂有排列在一起的大型翎管,層層覆蓋,形成了翅膀。

這只恐龍看起來就像一隻鳥。

大約一年後,我和呂君昌認定這具骨架屬於一個新物種,並將之命名為孫氏振元龍。這是過去10年中我認定的大約15種新恐龍之一。我以古生物研究為業,這讓我離開美國中西部的出生地,並去往蘇格蘭執教。為了發現和研究恐龍,我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振元龍跟我在小學裡學到的恐龍不一樣,我當時還不是一個科學家。那時候在學校裡,恐龍被描述成體形巨大、披著鱗片、愚蠢兇暴的傢伙。由於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它們只好整天拖著沉重的腳步四處遊蕩,消磨時間,等待滅絕。它們是演化歷程中的失敗者,是生命史上的死胡同。它們是遠在人類之前出現又消失的原始巨獸,生活在與當今世界全然不同的史前世界——彷彿一顆陌生的星球。那時,恐龍是博物館裡能夠看到的新奇事物,或是噩夢中經常出現的電影怪獸,或是孩童天馬行空的想像,對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基本無關緊要,根本不值得認真研究。

但是,這些刻板偏見全都大錯特錯了。幾十年來,隨著新一代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集恐龍化石,這些觀點全都不攻自破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從阿根廷的沙漠到阿拉斯加寒冷的荒原,都有新恐龍被發現。如今,平均每週都能發現一種新恐龍。請靜心想一想……每週……一種新恐龍。這樣算來,每年就能發現大約50種新恐龍,振元龍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新發現,還有新型研究方式。不斷湧現的新技術能幫助古生物學家理解恐龍的生物學特徵和演化,這是我們的前輩們無法想像的。CAT掃描儀已經用於研究恐龍的大腦和感官,計算機模型可以告訴我們恐龍如何運動,高倍顯微鏡甚至能夠揭示某些恐龍是什麼顏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能夠親歷這些激動人心的事件,對身為青年古生物學家的我而言是莫大的榮幸。年輕的古生物學家有很多,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男有女,背景各異,都是受《侏羅紀公園》影響的一代人。我們這樣二三十歲的研究者大有人在,我們相互合作,也會與前代導師並肩前行。我們的每一項新發現,每一份新研究,都會讓我們對恐龍及其演化故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就是我想要在本書中講述的故事——屬於恐龍的史詩篇章:它們從哪裡來,它們如何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有些恐龍為何如此龐大,有些恐龍為何長出了羽毛和翅膀,還變成了鳥,沒有變成鳥的恐龍為何都消失了,最終為現代世界、為我們人類的出現鋪路。希望讀者能在我的敘述中理解,我們是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化石線索,連綴成了這樣一個故事,並能大致了解,作為恐龍獵人的古生物學家到底是怎樣一群人。

然而我最想通過本書表達的是,恐龍並非異星生物,它們也不是演化的失敗案例,而且當然,它們絕非無足輕重。它們一度非常成功,在1.5億年的時間裡生生不息,演化出了地球上出現過的最令人稱奇的一些動物,包括鳥類——它們是當今世界的恐龍,現生鳥類大約有10,000種。地球是它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家園,住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跟它們一樣,要應對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或者,我們未來可能要經歷它們經歷過的變化。世界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會有駭人的火山噴發和小行星撞擊,各大陸板塊不斷移動,海平面不斷變化,溫度時升時降,變化無常,它們也隨之不斷演化。它們非常好地適應了自己的生存環境,但最終,絕大多數恐龍因為無法度過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而滅絕。對我們而言,這無疑是個教訓。

最重要的是,恐龍的崛起和衰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當時,巨獸和其他異彩紛呈的生物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它們曾經行走的土地如今在我們的腳下,它們的化石如今嵌在岩石中,而這些化石,正是完成這個故事的線索。對我而言,這是我們這顆星球的歷史中,最偉大的敘事篇章之一。

目次

恐龍時代年表

恐龍族譜

史前世界地圖

序章:發現的黃金時代

第一章恐龍時代的黎明

第二章恐龍崛起

第三章恐龍稱霸

第四章恐龍與漂移的大陸

第五章兇暴的蜥蜴之王

第六章恐龍之王

第七章恐龍進入全盛期

第八章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九章恐龍滅絕

後記:恐龍帝國覆滅後的世界

書摘/試閱

第一章恐龍時代的黎明

“Bingo!”我的朋友格熱戈日·涅茲維茲基(Grzegorz Niedźwiedzki)大叫一聲,用手指著刀刃般的一條細縫,縫的下側是一層薄薄的泥岩,上側是一層比較厚的粗顆粒岩石。我們正在考察的這個採石場位於波蘭小村莊扎海爾米耶(Zachełmie)附近,曾是廣受歡迎的石灰岩來源地,可很久之前就被廢棄了。採石場周圍散佈著日漸破敗的巨大煙囪,還有波蘭工業化時代的其他遺存。按照地圖的標記,這裡是聖十字山脈(Holy Cross Mountains),但其實就是一片低矮的山丘。儘管這裡曾經巍峨高聳,但經過數億年的風雨侵蝕,如今已經跟平地相差無幾。天空灰濛蒙的,蚊子肆無忌憚地叮咬,熱氣從採石場的地面蒸騰而上。這裡除了我倆之外,僅有另外幾個背包客,估計是不巧走錯了路才闖到這裡來的。

“這就是那次滅絕。”格熱戈日說著,大大的笑容從他鬍子拉碴的嘴邊漾開。在野外作業的這麼些天裡,他的鬍子一直沒有刮。“底部有很多大型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遠親的足跡,然後就消失了。再往上,有一段什麼都沒有,接著就是恐龍。”

雖說我們不過是在一個亂草叢生的採石場觀察岩石,但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一場重大變革。岩石記錄著歷史,它們講述的是遠古時代的故事,那時的地球上還沒有人類的足跡。我們眼前的石頭里就刻著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兩層岩石中間的這條線,或許只有受過最嚴苛訓練的科學家才能看得見,然而它記錄的卻是地球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時刻之一。這是世界發生巨變的瞬間,這是出現在大約2.52 億年前的轉折點,彼時還沒有人類,沒有長毛象,沒有恐龍,但這一時刻的後果仍然影響著今日的世界。如果當時事情的發展有些微不同,誰能知道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就好比揣想:要是斐迪南大公不曾被射殺,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時光回溯至2.52 億年前,回到地質學家所稱的二疊紀,站在同一個位置上的我們,會發現周圍環境裡沒有什麼我們能認得出的景物:既沒有棄如廢墟的工廠,也沒有其他人類的痕跡;天上沒有鳥在飛翔,腳下也沒有老鼠竄來竄去;沒有開著花的灌木劃破我們的皮膚,也沒有蚊蟲在我們的傷口大快朵頤。所有這些生命都是之後才演化出來的。不過,我們仍會大汗淋漓,因為天氣很熱,再加上令人難以忍受的潮濕,可能比仲夏時節的邁阿密還更糟糕。奔流的河水沖刷著聖十字山脈,當時的確可以稱之為山,巍峨的山體向上綿延數万英尺1,積雪的山尖刺破雲霄。河流蜿蜒曲折,穿過廣袤的針葉林——這些樹是現今的松樹和刺柏在遠古時代的親戚,流入山脈側翼巨大的盆地之中。盆地中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湖泊,雨季的時候湖泊滿溢,而當季風停止的時候,湖泊就會乾涸。

這些湖是局域生態系統的生命線,大大小小的水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綠洲,可以抵擋酷熱和狂風。形形色色的動物聚集到湖的周圍,但它們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動物:有黏兮兮的蠑螈——個頭比狗大一些——在水邊徘徊,時不時咬住一條遊經的魚;有矮壯敦實的鋸齒龍類匍匐著身體爬來爬去,皮膚上滿是鼓包,身體前重後輕,通常相貌兇殘,看上去就像瘋狂爬行版的橄欖球進攻線鋒;有胖胖的小型二齒獸類在爛泥裡仔細找尋能吃的東西,用尖牙挖出美味的植物根莖。在這群生物中,佔據統治地位的是麗齒獸類,這是一種身體和熊差不多大的怪獸,居於食物鏈的頂端,能用劍一樣的尖牙刺穿巨頰龍的內臟,撕開二齒獸類的皮肉。在恐龍出現之前,這些怪物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

之後,地球深處開始翻騰。這在地表是無法感受到的,至少在變化剛開始的時候(約2.52億年前)感受不到。一切都發生在地表之下50 甚至100 英里2 深的地方,也就是地幔層。它是地球構造中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一層,由堅硬的岩石構成。然而這裡溫度非常高,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裡,岩石可能會變得極度黏稠,還能流動起來,就像兒童玩的黏土一樣。事實上,地幔中有像河一樣的岩石流。在岩石流的驅動下,地殼板塊會像傳送帶一樣運動,這種力量能破壞薄薄的外層地殼,將之分割成板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板塊之間會相對運動。如果沒有地幔中的岩石流,就不會有高山,不會有海洋,也不會有適宜人類居住的地表環境。不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股岩石流失去控制。大股熾熱的熔岩掙脫束縛,改變路徑,蛇行爬升至地表,最終從火山中噴薄而出。這種地方被稱作熱點。熱點極為少見,黃石公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仍相當活躍。來自地球深處源源不斷的熱量供給是老忠實間歇泉和其他間歇泉的動力之源。

在二疊紀末期,同樣的事情也在發生​​,而且遍及整個大陸。一個巨大的熱點開始在西伯利亞地底形成。一股股熔岩衝破地幔,進入地殼,然後從火山中噴湧而出。那時的火山跟我們日常所見的火山大不相同。我們看到的無非是休眠幾十年的圓錐形凸起,偶爾噴出一點兒火山灰和岩漿,就跟聖海倫火山或者皮納圖博火山一樣。遠古時代的火山噴發跟我們在科學市集都做過的實驗(用醋和小蘇打製造噴發)可不是一回事。那些火山實際上是地表的巨大裂隙,往往綿延數英里,從中不斷地噴出岩漿,年復一年,甚至會持續幾十年、數百年。二疊紀末期的噴發持續了幾十萬年,甚至可能上百萬年。其間,有過幾次較大規模的噴發,也有流動更為緩慢的相對平靜的時期。總而言之,噴出來的岩漿足以淹沒北亞和中亞綿延數百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即使在2.5億年之後的今天,由這次噴發流出來的岩漿形成的黑色玄武岩還覆蓋著西伯利亞近1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跟西歐的陸地面積相差無幾。

想像一塊被岩漿炙烤著的大陸,這是粗劣的B 級電影中會出現的毀滅性災難。不用說,所有生活在西伯利亞附近的鋸齒龍類、二齒獸類和麗齒獸類都死掉了。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火山噴發的時候,噴射出來的物質不只有岩漿,還有熱量、火山灰和有毒氣體。與岩漿不同的是,這些東西會影響整個地球。在二疊紀末期,這些物質是大劫難的幫兇,一系列的毀滅事件由此肇始,並持續了數百萬年。此間,整個世界面目全非,不復舊時模樣。

噴入大氣的灰塵污染了高緯度的氣流,並隨之擴散到全球。灰塵遮擋住了陽光,使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原本茂盛的針葉林枯萎殆盡,之後,先是鋸齒龍類和二齒獸類沒了食物,再是麗齒獸類沒了肉吃。食物鏈開始崩潰。一些回落的灰塵,在穿過大氣層時,跟雨滴結合,形成酸雨,給地表正在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隨著越來越多的植物凋萎死亡,大地開始變得荒蕪,並且不再穩定。泥石流將腐爛的森林成片吞沒,帶來了大規模的侵蝕作用。正因如此,扎海爾米耶採石場才會出現細顆粒的泥岩(這種岩石的存在表明環境安寧、平和)突然轉變為顆粒較粗、夾雜著巨礫的岩石(這種岩石是發生過高速洪流和腐蝕性暴雨的典型特徵)。野火在千瘡百孔的土地上肆虐,植物和動物的生存更加艱難。

然而,這還只是短期效應,是在西伯利亞裂隙一次超大規模岩漿噴發後幾天、幾週、幾個月之內發生的事。長期效應則更為致命。岩漿釋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形成了阻滯呼吸的雲層。如今我們都清楚地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種強效應溫室氣體,它會吸收大氣中的輻射,並將輻射反射回地表,使地球溫度上升。西伯利亞裂隙噴發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不是讓溫度計僅僅抬升了幾個示數,它導致了溫室效應的失控,讓整個地球都在沸騰。這還帶來了其他後果。儘管很多二氧化碳進入了大氣,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溶入海洋,引發了一連串化學反應。海水的酸度升高可不是件好事,對那些外殼易溶解的海洋生物來說更是如此。這也是我們不用醋洗澡的原因。這種連鎖反應還將大量氧氣從海洋裡釋出,對在水中或水邊生活的生物來說,這又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要具體描述這場大災變的細節,我可以連續寫上好幾頁,但真正要理解的一點是,二疊紀末期非常不適合生存。這一時期上演了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集群死亡事件,約有90%的物種消失。對於這類短時間內全球出現大量動植物滅絕的事件,古生物學家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概括:大滅絕。在過去的5 億年裡,發生過五次特別嚴重的大滅絕。人們最耳熟能詳的當數發生在6 600 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那次,恐龍在那之後消失無踪,後面我們會說到這件事。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雖然恐怖,但跟二疊紀末期那次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那一發生在2.52 億年前的事件是地球生命最接近完全滅絕的一次,我們在波蘭的採石場裡看到的從泥岩到礫岩的快速轉變記錄下了那一時刻。

之後,事情開始好轉。世事總是如此。生命非常頑強,就算發生了最嚴重的災難,也總有一些物種能歷劫不滅。火山噴發了幾百萬年,隨著熱點失去動力,火山噴發也宣告停止。等到岩漿、灰塵和二氧化碳的肆虐有所緩解,生態系統就漸趨穩定。植物再次開始生長,種類也變得多樣。它們為食草動物提供了新的食物,而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肉類來源,食物網重新自發地建立起來。這次復蘇至少經歷了500萬年,復甦完成之後,一切都變得更好了,但也大為不同了。之前佔據主導地位的麗齒獸類、鋸齒龍類和它們的親戚再也不能在波蘭或別處的湖畔巡遊了,現在,整個地球都屬於那些勇敢的倖存者。一個空空蕩蕩的世界,一片沒有殖民的蠻荒之地。二疊紀演變為下一個地質年代——三疊紀,一切都與二疊紀迥然不同。恐龍就要登場了。

作為一名年輕的古生物學家,我特別渴望了解,二疊紀末期那次滅絕到底讓這個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生命死掉了?哪些生命倖存了下來?原因何在?生態系統經過多長時間才恢復?有哪些此前從未想到過的新型生物在大災變後的黑暗中現身?我們現代世界的面貌有哪些最初是在二疊紀的熔岩中塑造成形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