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滿額折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深度教學: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有效開展備課設計和課堂教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9 元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87260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蘇格拉底式提問法並不直接為學生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而且即便回答錯了也不直接糾正,而是繼續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最終靠自己找出答案。本書結合他的思想對當下的教育進行了探討,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構建鼓勵提問的課堂文化”、“把學生的問題應用到教學中去”、“在真實世界中用探究的方法處理實際工作”和“用我們的行動變革我們的實踐”,作者集思廣益,多方求證,從多個方面指出了當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介紹優秀教師的觀點、典型案例、方案教案等多種方式,為我們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方向,引導教師通過提問,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意義、有深度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為未來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書中不乏創新之處,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為打造趣味課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簡介

莎娜·皮普斯

美國教師zui gao榮譽“美國國家年度教師”獲獎者、TED 常駐教育家。美國獨具影響力的教育家,國家教育協會研究員、全球教師獎學會評委。美國總統親自在白宮接見她,稱她“為她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港灣,保護他們、相信他們,對他們保持高期待,相信他們可以取得驚人的成績”。在成為教師之前,她曾做過音樂節目主持人、醫務助理和記者。


名人/編輯推薦

美國教師zui gao榮譽“美國國家年度教師”獲獎者殿堂級著作;

美國總統親自在白宮接見她,稱她“為她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港灣”;

為一線教師提供全方位、多學科的備課策略、提問技巧;


激發學生思考與創造性思維

在教書的第二個年頭,一開始我以為學校一定是把最差的12歲孩子都送到我的班了。他們討厭我,憎恨彼此,厭惡上學,甚至厭惡生活本身。我認為這毫無可能,因為在我學習了如何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何讓他們設想自己的未來,從而變成更好的人之後,這群學生所組成的班級最後成了我的“大師班”。我想讓他們看到,除了所生活的街區都一樣貧窮以外,他們之間還有其他的共性。然而,由於班裡存在種族差異和世代延續的不信任感,我的想法未免過於苛求。在餐廳裡,他們以種族和街區為界限,每個人都更喜歡和熟識的人在一起。在課上,當我試著將他們分組時,場面如同災難 :有的哭,有的威脅要打架,還有的憤怒地說出侮辱人的話。我不知所措,開始試著通過寫作回憶我自己上中學時的場景。桑德拉·希斯內羅絲(Sandra Cisneros)在她的短篇小說《十一歲》(Eleven)中說道,我們的年齡就“如同樹幹上的年輪”。當我回頭數自己的年輪時,我理解了處在12歲是多麼不易。12歲,作為小孩已經太大,而作為大人還太小,正處於兒童期與青春期的斷層階段,他們的中學生活被不安和焦慮所淹沒。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第一次經歷戀愛、第一次被拒絕或第一次感到被排擠。我想這或許正是他們的感受,所以他們才會在班上做出種種令人憎惡的行為。他們可能感覺到,學校不過是一座考試工廠,而自己不過是流水在線的一個“產品”。這個系統除了看中分數以外,別無其他。如果不能在如此狹隘的標準中勝出的話,你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所學校並不屬於你,甚至懷疑它是用來禁錮你的地方。如果你有生理缺陷、健康隱患、營養不良,或在家庭生活中見慣了撫養者之間分分合合的不穩定關係,你會更容易接受這種觀點。聖誕前夕,有幾個學生離開了我的課堂,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已經考慮過自己的處境,權衡過將來通過考試的概率,最後決定去尋找其他獲取人生成就的途徑。如果建立一個匿名的體系讓學生分享內心的想法,我好奇會發生什麼。如果他們看到每個人的內心有多麼掙扎,會不會對彼此產生一絲同情?這個念頭如同一粒小小的種子,發展成為我後來延續了14年的工作——幫助孩子和成人提出他們內心不曾說出或不曾與人探討的問題。這本書的誕生歸功於那群學生,我感激他們,那一年糟糕的開頭成了我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時光。我不是哲學老師,也沒有接受過哲學訓練。但是,我好奇於哲學式的提問——用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話來說,就是關

於生命、宇宙以及世間萬物的問題。哲學最擅長的是引入質疑,將未知的不安感正常化,然後鼓勵思考與討論——這恰好是我對學生們的要求。第二天,我把索引卡發到每個學生手中,並且示範了我藏在內心深處卻從不曾大聲說出過的問題 :為什麼好事會降臨到壞人頭上?為什麼人要遭受苦難?然後,我請學生們分享他們的困惑,並將之匿名寫在索引卡上。我讓他們把卡片對折,這樣就沒人能偷看了,然後請他們將卡片上交。放學後,我撲在那一堆卡上閱讀 :為什麼人們會忽視真相?這個世界有真正的和平嗎?為什麼人類要互相殘殺?為什麼人必須死去?當我們死時會發生什麼?將來動物會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權利嗎?為什麼愛不能持久?為什麼愛中總有痛?我應該感覺到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應該怎麼做?讀著這些問題,我感到心臟在身體裡被擠壓,想掙破它的保護殼。我很想找到寫這些問題的人,告訴他們 :“我也一樣!我對這些事情也有同樣的疑惑!”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所問的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所在。他們現在問的問題,是人類自從會說話以來就一直不停地在追問的。一旦意識到這個事實,他們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目次

引言:激發學生思考與創造性思維

獻給有好奇心、愛心和敬業精神的老師

為什麼當下的學生需要意義和目的

給孩子提問的權力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創造有活力、有深度的學習空間

第一部分:構建鼓勵提問的課堂文化

第一章 當今的孩子 :圍繞學生的問題創造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

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會發生什麼

從你自己的問題開始

如何開始——正視孩子內心的問題

方案1.1 收集學生內心的真實問題

第二章 為參與而設計 :如何用學生的問題規劃學術討論

把設計思維應用到教學中去

使用發散性思維解決設計問題

做出改變——回報藏在風險中

方案2.1 “蘇格拉底圈”討論式教學法

參與度高的討論是怎樣的

第三章 像蘇格拉底一樣教學 :營造鼓勵學生探究的課堂氛圍

賦予特權——尊重的另一種形式

做出選擇的特權

提出想法和做出決定的特權

方案3.1 用大問題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與人合作與獨立完成的特權

方案3.2 凝聚小團隊的微任務

開展寫作小組——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方案3.3 如何創建寫作小組和組織小組會議

第四章 學會傾聽 :認真傾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

紙面上的傾聽

艱難對話中的傾聽

傾聽——認同的魔法

克服障礙——成為優秀的傾聽者

方案4.1 如何練習傾聽

方案4.2 做15分鐘的名人

第五章 建立信任 :培養同理心、歸屬感和思考能力的基礎實踐

天使、牛蛇和生日蛋糕

信任始於安全感

如何化原則為具體行動

合理使用問卷信息——關注學生的發展

建立健康師生關係的5項實踐

第二部分

把學生的問題應用到教學中去

教案Ⅱ.1 制作供學生參考的分級問題模型

教案Ⅱ.2 用分級問題練習視覺認知能力

不同學科中使用問題的不同作用

第六章 教會學生跨學科的學習方法

作為跨學科紐帶的課堂討論

如何處理有爭議的問題

方案6.1 如何開展課堂辯論

第七章 把提問應用到科學教育中去

有關科學課堂的4個啟發性觀點

1. 以大問題來開啟一個學年

2. 使用孩子感興趣的類比

3. 巧妙地運用反常事件

4. 去發現和創造知識

教案7.1 應用在科學教育中的分級問題和大問題

本章中的活動、策略和實踐滿足的標準

第八章 把提問應用到數學教育中去

有關數學課堂的4個啟發性觀點

1. 數學幫助我們理解政治力量

2. 僅僅做練習是不夠的

3. 教學生如何提出疑問

4. 教概念而不是灌輸事實

教案8.1 應用在數學教育中的分級問題和大問題

本章中的活動、策略和實踐滿足的標準

第九章 把提問應用到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中去

有關人文社會科學課堂的4個啟發性觀點

1. 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2. 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學生學習

3. 工作的人就是學習的人

4. 堅持有意義的教學

教案9.1 應用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中的分級問題和大問題

本章中的活動、策略和實踐滿足的標準

第十章 把提問應用到藝術教育中去

在中國的“特技”教學

有關藝術課堂的4個啟發性觀點

1. 藝術是引發提問的源泉

2. 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可以幫助他們自主探究

3. 學生可以通過藝術進行深度思考

4. 給予學生發言權和選擇權是為深入學習做準備的最好方法

教案10.1 應用在藝術教育中的分級問題和大問題

本章中的活動、策略和實踐滿足的標準

第十一章 把提問應用到職業與技術教育中去

有關職業與技術課堂的4個啟發性觀點

1. 幫學生找到為什麼要學習的原因

2. 職業和技術教育課堂是“生活技能的實驗室”

3. 學習職業技能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能力和信心

4. 把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內容聯系起來

教案11.1 應用在職業和技術教育中的分級問題和大問題

本章中的活動、策略和實踐滿足的標準

……

書摘/試閱

當今的孩子:圍繞學生的問題創造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

在為教師設計職業發展工作坊的時候,我最喜歡拋出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你覺得內心最痛苦的是什麼?老師們的答案竟然驚人的一致 :

1. 學生總是無動於衷,毫無動力,自由散漫 ;

2. 學生並不重視教育 ;

3. 得不到家長的支持 ;

4. 學生缺乏自信 ;

5. 技術手段讓學生分心。

在一次針對K-12a教師的演講中,我正要討論“被寵壞的孩子”這個話題,一位男士在休息時攔住我說 :“他們得明白,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想法。”他說道 :“你會教我們怎麼告訴他們真相嗎?”不,我不會這麼做。我反問他是否有被忽視的感覺。“你是不是覺得沒人關心你的想法?所以你不能為自己的班級和學生做決定?”他不說話,凝視著我。這讓我懷疑 :我們是否已經屈服於對學生的這些假設,而不再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了呢?如果我們真這麼想,又為什麼不給他們在現實世界中驗證自己想法的機會呢?我們為什麼不給真正值得付出努力的事情創造機會呢?也許,被剝奪了所有的選擇,正是學生們變得冷漠的原因之一。老師們卻因為他們不能“獨立思考”而感到煩躁惱怒。作為一名教師培訓者,我通常看到的教室是這樣的 :一排排課桌,翻開的教科書,老師在教室前面講課。我們對這種場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說,即便是來自19世紀的學生也不會對此感到陌生,這就是默認的兒童學習的場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人類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我們想要並需要他人的陪伴。更為重要的是,根據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的社會發展論,我們只有在參與社會學習的過程中才能變得聰慧。該理論強調了學習環境對於兒童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麼的重要性。青少年的發展需求往往集中於探索“他們是誰”。如果在我們的班級裡,這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麼我們老師又和手機或其他設備有什麼區別?我們鼓勵自然的社會行為,就是要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學習經驗有存在的必要,讓我們以及我們的教學不能被技術或程序所取代。

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會發生什麼

好奇心激發著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歷史學家、探險家和創新者,允許真正的好奇心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做出的最根本的變化。當我們退一步,讓學生朝著他們自己的探究前進一步的時候,就會打開他們大腦中的開關,改變一切。鼓勵學生通過提問進行學習,賦予了他們一種智能的力量,讓他們也能創造出意義。神經科學認為調動大腦的最快方法是提問。神經科學家、中學教師朱迪·威利斯(Judy Wilis)認為,提問就像給孩子的大腦注射興奮劑。因為問題能夠啟動大腦裡的預測程序,一旦有問題進入這個系統,大腦就會試圖通過給出明確答案以消除不確定性,就會迅速產生想要知道答案是否正確的強烈壓力,他指出 :學生的好奇心,連同他們書面或口頭的預測,會將他們的大腦調整到一個完美的專注區,就像大人們在賽馬場下注一樣。學生對這個主題並不一定感興趣,但大腦必須知道他們的預測是否準確,這和賽馬下注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下對了注是一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如果我們可以將學生的問題引導到我們的教學內容上來,就可以利用他們尋找答案的天性幫他們進行深度學習,從而發展他們的詞匯量、聽說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最重要的,還有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我成為國家年度教師的那年,這個想法得到了驗證。與美國國務院開展合作後,我以美國教學大使的身份訪問了中東。當時,獨自旅行帶來的精神壓力讓我心力交瘁,只能專注於尋找機場附近的路,努力適應並不安定的周邊環境。所以我並沒有時間和精力像平時那樣準備我的第一次演講。在這種突發情況中,我選擇了在我看來是最基本的,也是我最熟悉的授課方式 :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問題。盡管我們素不相識,位於耶路撒冷的美國耶路撒冷高中的學生們依然很願意合作。我們聚集在一個禮堂,我看著這200名學生,心中不安的巨浪就要把自己吞沒。看到學生們的臉上寫滿了期待和鼓勵,我得像在自己的中學一樣做個開場白 :分享一個私人的、有意義的問題。“在教書之前,我曾經當過記者,碰到過一些非常悲傷和驚悚的事情。”我告訴他們,“有些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特別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我接受了好人也會遇到壞事的現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而我不能接受的是,好事居然降臨在壞人身上。為什麼有些人能逃脫懲罰?為什麼有些人無須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負責?我不知道是否能夠找到一個好答案,但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那麼你們呢?你們有一直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嗎?是什麼縈繞著你們?什麼讓你們傷心?什麼讓你們生氣?或者你們有沒有無論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的事情?”這一刻,他們沉默了。我能看出來,他們在想這個來自美國的陌生女人是否值得信任。“我想請你們的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一張紙。我想知道你們的答案是什麼。”我繼續說,“你們藏著不敢說的事情是什麼?能和我分享它們嗎?如果你們願意,請寫在紙上。”當他們開始動筆的時候,房間裡充斥著忙碌的靜謐。我長舒一口氣,他們的表現和我自己班裡的學生無異。這就是我的課上常見的開場白。我想教室裡之所以變得如此安靜的原因之一是我的提問讓課堂變得真實而感性。雖然我分享的是我個人對正義難以伸張的挫敗感,但這個主題同樣吸引著青少年。幾分鐘後,我叫學生們停下來,看看有誰願意分享。看到如此多的手舉起來時,校領導們震驚了。“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狹隘?”“我們能撒謊嗎?”“為什麼我們把有錢等同於成功?有其他的成功方式嗎?”他們的老師像我一樣驚訝。“毫無疑問,今天我們課上一定會討論這些問題。”其中一名教師告訴我。當我離開學校的時候,一個大一點的女孩對我說 :“我想給你一個擁抱,謝謝你傾聽我們的想法。”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們想要更多的高科技、更好玩的遊戲或更有趣的課堂,或許他們真正想要的僅僅是我們能夠傾聽他們,相信他們的智能。

從你自己的問題開始

想讓學生在課上提出更多真實的問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你自己所提問題的真實性,分享你內心的真實想法。當我請老師們匿名分享他們真實的問題時,我發現他們內心長期糾結的問題和學生們關心的事情緊密相連:來自蒙大拿的老師問 :“為什麼原諒對方,開始新生活如此困難?”“為什麼傾聽別人很難?”“為什麼個人/企業如此惡劣地對待地球?”來自俄亥俄的老師問 :“如果明天我死了,我會後悔工作占據了我太多的生活嗎?”“我正在變成一個好人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深愛、珍視的美景,它們會一直存在嗎?”“為什麼無辜的人會被隨意槍殺?下一個會是誰?”“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如此多的狹隘?”來自得克薩斯的老師問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如實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為什麼要因為長相或者信仰而貶低他們?”“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現在那麼多學生經歷的創傷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後代?”讀著這些問題,我看到了共同的人性。世界各地的人在疑惑著同樣的問題,更神奇的是,孩子們和我們想的一樣。如果我們能夠退後一步,給孩子們騰出一個訴說和被傾聽的空間,他們會向我們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賈斯汀·明凱(Justin Minkel),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市的一所非常貧困的學校的二年級教師,曾經在開學第一周,問學生們他們會問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什麼問題(見圖1.1),並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答案。

把設計思維應用到教學中去

我們可以將計算機科學中的一種思維方式運用到教育中去,那就是 所謂的“用戶體驗”,即一個應用軟件或者操作系統對用戶而言要極盡簡 單和實用。“用戶體驗”的國際標準定義關注的是一個系統、流程或產品如何影響“所有用戶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後的情緒、信仰、偏好、 認知、身體反應、心理反應、行為以及成就感”。設計我們夢想的教室的想法正符合工業設計和機械工程學教授羅爾夫·法斯特(Rolf Faste)對設計思維的論述,即“設計思維是一種創造性行動的方法論”。他對工程學的思考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原則:設計不僅僅是制造產品,也包括對用戶行為和用戶體驗的設計。 他強烈主張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不僅要對人和文化敏感,還要在設計中為他們創造意義。我們可以將這一原則應用到學校環境中,作為教師團隊或全校教職工的一員,關於我們的課堂設計,我們可以先反思以下問題並給出答案 :

1.我們班級(或學校)的設計為什麼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沒有參與感、缺乏動力?“誰做得多誰就學得多”這句老話在這裡就很適用。如果老師是課堂上發言最多的人,學生不僅容易心不在焉,而且也很難參與到討論、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活動中去。

2. 我們的設計為什麼沒能有效傳達課程內容的價值?如果我們只是把課程內容作為“必考內容”或者“下學期必備內容”來講授,我們其實就是在告訴學生這些教學內容沒什麼價值。如果我們能用心找到教學內容和學生當下生活的相關性,學生就會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

3. 我們的設計為什麼沒法讓家長們參與進來?許多家長被我們難以想象的事情搞得焦頭爛額。根據皮尤社會趨勢(Pew Social Trends)的研究,很多家長從事數份兼職工作,往往還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社交媒體、短信、論壇或者家訪可以幫助父母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休斯頓的“家長超級中心”,或者加州的“提供洗衣服務以提高出勤率”項目,讓家長更直接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

4. 我們的設計為什麼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沒信心?以小學生的行為表為例,我們總是貶低和羞辱學生使其服從,而不是幫助他們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多花點時間與學生交流,討論他們的行為和選擇,才是值得做的事情,而不是依賴一張可能完全無法反映學生課外生活的行為表。我們的中學則過分強調成績,這會削弱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更糟的是,我們總是獎勵那些我們希望學生發展的行為,例如為了讓學生完成閱讀日志而獎勵他們免費比薩。培養學生對閱讀的熱愛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標。我們希望學生努力學習,迎接挑戰,學會如何從挫敗中恢復,這才是他們在表格和獎勵之外真正應該學到的東西。

5. 我們的設計為什麼會讓學生分神?想想你要求學生在學校內外使用數字化教學工具完成的工作量吧。以集中注意力為中心的教學空間設計有助於學生減少分心。對現代化設備需求的討論可以幫學生意識到他們為何選擇設備而非彼此。一些學校用正念練習或戶外活動讓學生進入一種更加平靜、更加願意接納的狀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