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滿額折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讓體重機上的數字,不再成為心中的重量
新陳代謝科醫師與享瘦女孩的23堂療癒對話
寫給受夠減重的你,最後一本減重書

下定決心減肥,告訴自己要每天運動、喝水,控制食量,
半夜卻餓得受不了,沮喪地打開食物櫃,這是女孩的日常。

★你是否也想過:
「為什麼我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我瘦下來卻又快速復胖?」
「為什麼我這邊的肉怎樣都減不掉?」

本書是一位正因體重而困擾的女孩,與曾因體重而自我厭惡的新陳代謝科醫師減重對話,
透過女孩的心情分享與醫師的專業見解,在對談中重新思考減重的目的與意義。

在這些篇章中,你我可以覺察、思索被忽視的心理需求,與自我重新和解,簡單調整就能讓大腦養成「越吃越瘦」的飲食習慣,輕鬆地與「胖」從此告別,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列舉醫師20多年維持體重其中的6個實用心法:
‧檢視吃背後的心理需求:安全感、認同感、責任感、自主感
‧每天站上體重機量體重:避免體重超過你設定無法忍受的數字
‧讓自己願意開始行動:透過6個問題,找到自己減重真正目的
‧不節食只調飲食時間:根據身體規律,學習醫師的「2514」飲食法
‧欺騙大腦設定新模式:透過2選1法則,也可以正常吃,不挨餓
‧打造不再復胖的環境:設定「獎賞」讓新模式成為好習慣,自然享瘦

◇◇◇本書含3篇自我檢視問卷、4項性格測驗、專業減重建議 ◇◇◇
◇◇◇24張療癒插畫,給在這條減重路上努力的你溫柔打氣 ◇◇◇

★給 
✓實行各種方式後效果仍不明顯的你
✓減重後卻快速復胖的你
✓被家人、朋友不停要求減重的你
✓滑開社交軟體開始自我懷疑不夠瘦的你
✓不停追求瘦還要更瘦的你

期許我們不再為了夏天或某個人減肥,人生短暫,停止追求他人的認同,找回完整的自己,重新為自己而活,你依然可以幸福的瘦下來唷!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醫學權威、專業醫師、心理師、作家、YouTuber 各界強力推薦 ※

林瑞祥 | 台灣糖尿病之父
林 蓁 | 大安春暉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理筱霞 |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藥品公司總經理、美安公司副總裁級經銷商
海苔熊 | 心理學作家
張華倫 | 小兒科醫師
陪沈團 | 美食Youtuber
褚士瑩 | 人氣作家
劉燦宏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劉南琦 | 心理師、作家

作者簡介

馬文雅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國立體育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新店耕莘醫院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體適能中心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台灣分會、AFAA-TW重量訓練指導員。專長為糖尿病衛教、內分泌疾病、健康體適能

39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腦炎開啟了她的中年斜槓人生,不再埋首於學術論文,開桌遊店,讀體育研究所,考健身教練,平常喜歡在臉書上寫文章,一開始只是為了幫桌遊店宣傳,後來越寫越多,談運動、談糖尿病衛教、談溝通、談親子、談情緒、談生活中的各種體悟,喜歡哲學思考也熱衷研究認知行為。

小的時候曾經為體型而自卑,加入排球校隊後成為運動健將,球場上領悟到的哲理,一直影響著她的人生觀。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她樂於幫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為,長達20年的行醫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有效的衛教並不是說教,而是透過理解和對話,從心開始改變,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人人感覺幸福。

名人/編輯推薦

【導讀】
林蓁醫師 | 大安春暉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一切的一切還是得從這張餐桌說起。

我們三位中年醫生開了一家非典型診所:一個是小兒內分泌,一個是新生兒科專科,還有一個整形外科。

仔細想想,我們三個都有那麼一點不一般:一個跑到上海念了個EMBA;一個到廣州拿了個中醫博士;還有一個一天到晚飛美國,對美式教育有很深的造詣。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可是我們還是有很多的共同點:我們三個都成功地甩肉十幾公斤,一個治好了自己的脂肪肝;一個改善了長期困擾的酸痛問題;一個改善更年期症狀,重點是我們不使用藥物,而且最後一次減肥成功主要都不是靠運動。

這個世界太速食了,病人想要長高就打生長激素,想減肥直接用甲狀腺素、甚至腸泌素,聽在專科醫師耳裡,不知道有多緊張!生長激素若使用不當,可能會增加成年糖尿病的風險!

因此我們雖然開的是兒科診所,但我們幾乎不看「病」,我們看的是病人的「心」,原自我們都一直秉持共同的理想,想要讓病人走進來,還沒看到醫生,就能感受生活原來也能這樣美好,身體更健康,心神更加清楚明白,一個「自己沒事就喜歡待著的所在」。

於是「成長空間」就這樣誕生了,裡面還有一個溫馨可愛的小廚房,起初構想是讓我們這些沒有時間待在自己家廚房的醫師,可以在這邊邀請帥哥主廚來教美女媽媽們,一起做出比藥物更有效地讓小胖子變苗條、讓小豆丁長更高的料理。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我的書《你不是胖是壓力大》在2019年8月28號上市後沒多久,我們台大EMBA每月聚會的「飯團」主辦人乾脆提議:不如來辦簽書會吧!順便在我們診所開心吃吃喝喝。

我們的小廚房馬上華麗變身成Buffet區,第一批賓客都是壓力大的族群,過去總以為減肥就是鬧饑荒半出家。在這裡實踐後才發現,原來減肥料理可以吃起來新鮮又爽口,還超有飽足感,大大顛覆他們想像。

幾十位好友一邊討論著書中內容,一邊享用著愉快的午餐,就如同我們當初想像的「成長空間」,在這裡大家能一起溫馨的對談一同成長。

餐後,兩位130公斤以上的學長學弟就起鬨的說:看了書之後我們還是不會料理,乾脆這裡就變成一個餐桌天天開飯,也能實驗你們的減壓理論。

說實在,天天外食的上班族光想到中午要吃什麼,就很有壓力了!而且發起這個「餐桌」構想的靈魂人物,血糖高又曾猛爆性肝炎,還有食道靜脈曲張。

如果要用食物療法,我需要籌組一個團隊:團隊的領導必須是專家中的專家,我的學妹馬文雅醫師,就是不二人選,她出身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同時也是糖尿病之父林瑞祥教授的學生,更是北體的運動休閒碩士,最特別的是,她還有一個文青魂,能說能寫,常把「話療」當成第一線處方。

但她已經這麼忙碌了,行程滿檔,擠不出時間開診怎麼辦?剛好她也是一想到每天中午要吃什麼就頭痛,所以我就用「一起來午餐順便跟顧客巧遇閒聊」成功地把她請上桌。

從11月1號我的生日宴會開始每天熱鬧滾滾,尤其是禮拜五,我總是安排最複雜的個案在這一天和馬醫師「巧遇」。桌邊激盪著各家理論與實證,與會的客人無不讚嘆:科學,離我們的生活竟然這麼近,堪比居禮夫人的沙龍。能在禮拜五來到的壓力人士也絕非等閒之輩,話題內容天南地北,從病史到情勢,從身體到心理,從尖銳防衛到流下從容的淚,不斷搬演著人生的各種劇場。誠如《你不是胖是壓力大》余雅雯醫師所說:「健康的人不會胖。」

失去健康的,往往始自我們的內心。有逃避、有抗拒、有不平,早在不知何時無聲無息地崩壞。馬醫師引領我們逐步看見我們的內心隱藏著一個受創的小女孩,一個逞強的小男孩。

起初跟馬醫師討論,想要選出我們餐桌成員12個典型的個案。因為兩三個月下來減掉10幾公斤的,比比皆是。連本來就身材很好的美女也告訴我:「一起午餐不知不覺一個月也少了2公斤。」

但太多的細節跟故事,光一個個案都可以寫成一本書。於是我們將好幾個人的特點濃縮成一個我們最常見的原型,也就是書中的女主角--吳欣芙(小芙)。

馬醫師腦袋裡何止只有一本書!她本身就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像是移動式的Google大神,還充滿了智慧的溫度。雖然我之前出版的《你不是胖是壓力大》這本書內容偏向功能性,但它引出了馬醫師這本知識含金量更高的《幸福瘦》,說真的,我很榮幸,甚至可以說是沾沾自喜,逼出了她的第一本!

除此之外晉升作者還有一件最開心的事,就是讀者主動登門跟我「報喜」:
「林醫師,我老公之前怎麼減肥都減不下來,騎腳踏車騎到都快關節炎!但是看了你的書後,這個月已經瘦了6公斤。」
「林醫師,我們辦公室團購了你的書,才短短時間內,總共已經瘦了35公斤!」
「我老公上班的路上聽廣播在談你的書,只大致聽了內容,他沒有還沒有買回來看,就瘦了4公斤,所以他叫我來看你的診,說你講的話是真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這類的分享,對我來說瘦了多少從來不是重點,而是能不透過藥物,就能幫助他們迎來全新的享瘦生活,我想這就是身為作者最大的滿足!

期待馬醫師天天都收到這樣的好消息,我們不用一個一個的苦口婆心,就讓這本書帶著千萬個受傷的小女孩、逞強的小男孩破繭而出,迎向自主的人生。

【推薦序】
你吃下去的不只是熱量而已,還有那些無以名狀的空虛
海苔熊 | 心理學作家

「你吃下去的熱量 - 你身體所需的熱量 = 你心靈的匱乏。」作者在書中寫下這個算式,我真是點頭如搗蒜泥白肉。身為一個「報復性肥胖」的苦主,從幼稚園開始,體重就上上下下、幾次胖了又瘦,瘦了又胖,歷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節食,也曾經有一段時間很認真的運動減肥,可是幾次下來,我終於發現減肥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熱量」,而是「復胖」。

為什麼「復胖」如此難纏?以前我總是在想,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不夠有意志力,才會變胖?但看了這本書我才理解,我之所以會反覆胖胖瘦瘦胖胖(對,目前在胖的階段)並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相反地,正是因為「我太努力了」這件事情讓我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壓力,而這些壓力變成了脂肪在我的肚腩裡囤積。換句話說,我一直以為瘦了之後就會幸福,殊不知真正的事實是:「幸福了以後才會瘦」。許多研究顯示,真正幸福的人,其實也能夠享受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較多的正向情緒、正常範圍的BMI等等。

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肌肉拉久了會緊繃,需要適時地放鬆一樣,所以如果你持續消耗你的意志力,那麼復胖往往是一朝一夕。如果你跟我一樣為了追求「瘦」的生活,而把自己逼得很緊,那麼這本書會透過很多的案例、很多的實作、很多動人的故事告訴你,你可以不必對自己這麼嚴格,但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體格。以下是我整理出這本書裡面10個「不用節食也可以瘦」的方法:

1.用二選一取代不吃
2.用吃宵夜取代吃早餐
3.用小碗盤取代大碗盤
4.用稱讚自己取代責備自己
5.真正的愛自己是減少身體的負擔,而不是犒賞自己吃東西
7.為了自己瘦才是真自由,減重若在別人的期待裡就算是瘦了也不長久
8.定時量體重就會瘦(加上天花板心錨技術)
9.找到自己的「起胖點」,認真解決心因性的肥胖
10.把目標設定在體重的90%
11.把零食存放在便利商店裡,想吃再去買

最後我想說,缺愛的人,往往是很難瘦下來的,因為我們會習慣從食物裡面,嘗試去彌補那些愛與被愛的匱乏。就像作者所說,有些人的胖是跟別人的需求有關,有些人的胖是跟自己的需求有關。當你重新檢視自己的匱乏是來自於認同感、責任感、安全感或自主性,或許你也會看見,一直以來你所追求的並不是體重的最低點,而是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能夠多掌控一點;當你願意接受自己是一隻河馬而不是一隻斑馬,當你願意看見河馬有河馬的可愛、斑馬有斑馬的無奈,你就不會強迫自己一定要變成一隻斑馬,然後在充滿泥濘的河道裡,安穩的,擁抱你的身體,你的家。

 

【自序】
這是一本不一樣的減肥書

「我想拿到瘦子國的門票!」

相信嗎?這世界上有胖子國和瘦子國,如果你生下來是胖子國的子民,想拿到瘦子國的門票,需要付出許多代價。如果你是瘦子國的子民不小心走得太遠,想再回到瘦子國,卻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路了。

居高臨下的瘦子國裡,並不是人人幸福美滿,畢竟,除了少數基因優良的瘦子不必跟食慾搏鬥之外,絕大多數的人要倚靠自律甚至自虐來維持居住權,長期犯規的人可能被放逐到胖子國,有些人甘願從此定居,索性放閃美食,笑稱幸福肥。有些人則是懷著愧疚與罪惡感,望著風中飛揚的健康美麗旗幟,猛敲瘦子國的大門,懇求一張門票卻不得其門而入。失望之餘,這些人來到了我的門診。

多年來我一直好奇,為什麼人們總是為了體重而發愁,餐桌上的我們究竟怎麼了? 有許多研究試圖幫助人們減去多餘的體重,減肥成了全民運動,各式各樣的治療式飲食都有相關文獻佐證,但是減肥似乎有著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瘦子國的門似乎對某些人永遠關閉了,而有些人明明很瘦,卻還是惶惶不安著,究竟在體重的數字和纖瘦的體態之外,人們追求什麼呢? 真的是健康嗎? 難道瘦了就能幸福嗎?

在本書中,將用一些與個案的對話,跟讀者一起探索減重過程中所隱藏的內在訊息,為了保護隱私,我虛構了故事中的個案女孩吳欣芙,但那些對話都是曾經發生在真實世界中的,也許你會看見自己或他人的影子。我會在每段對話中,穿插如何克服不同心理障礙的做法,希望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推倒築在胖瘦國邊界的那座高牆,在中間擺張餐桌,把美味與健康裝盤端上,讓餐桌上的每個人都出現幸福的笑容。

 

目次

自我檢視篇

關於體重
關於進食
關於減重經驗
關於動機

性格傾向與減重方向建議

自序――寫一本不一樣的減重書
第1堂――為什麼總是瘦不下來?
第2堂――鏡中的你,認識嗎?
第3堂――為什麼正常吃也會胖?
第4堂――生活裡有幾個「別人說?」
第5堂――總是想卻無法付諸行動?
第6堂――美是怎麼定義的?
第7堂――你認識減重的敵人胰島素阻抗嗎?
第8堂――都是壓力惹的禍?
第9堂――吃低升糖的食物就沒問題嗎?
第10堂――越是克制就越想吃該怎麼辦?
第11堂――體重機上數字的秘密你了解嗎?
第12堂――現在你對減重認知是什麼?
第13堂――你真的有好好愛自己嗎?
第14堂――如何打造不發胖的環境?
第15堂――為什麼怎麼吃感覺都不會飽?
第16堂――吃多吃少,你的認知是什麼?
第17堂――是什麼原因默默阻止你變瘦?
第18堂――飲食上你有多少標籤與成見?
第19堂――你瘦的是脂肪還是肌肉?
第20堂――瘦得快,不復胖應該怎麼做?
第21堂――體重管理自然就能做得到?
第22堂――原來自律比想像的更簡單?
第23堂――全新生活享瘦開始

: : 後記 : : 住在斑馬群裡的河馬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為什麼總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瘦不下來? 等一下,你問錯問題囉!

如果他們能讓你提出錯誤的問題,他們就不必擔心答案了。──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處理這個最有趣的問題,許多人來到我的門診,劈頭就來這句大哉問。

等一下,你問錯問題題囉!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沒發現,這根本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因為,真正應該問的其實是──你為什麼會變胖?

我曾經做過一個小小的調查,發現了很有趣的事情,覺得自己吃很多的人通常都不會變胖;覺得自己吃很少的人往往會變胖,更有趣的是,人們在變胖的時候都不太量體重,在變瘦的時候都會常量體重,這不是因為量體重而變瘦,而是因為心裡知道自己正在變胖,所以才不量體重。

而長期因為肥胖所苦的人,如果身邊有家人朋友不斷提醒他該減肥,往往會基於某種自尊心,想證明自己明明沒吃東西,變胖根本不是自己的錯,尤其當享受食物成為罪惡,便會下意識地排除飽餐的記憶,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最後導出唯一的結論:「我根本沒吃什麼還一直變胖,我一定是生病了。」
 
對,你是生病了,只不過不是身體生病,而是想法生了病讓我們從頭著手治療吧!

以邏輯來說,體重增加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吃的比身體需要的多。 可是,明明感覺吃得不多呀?

是的,沒錯,問題就出在感覺。

人是一種有感覺的動物,對於草原上的斑馬來說,只需要吃夠身體所需就好,即使是河馬也是如此;所以,斑馬就是斑馬,河馬就是河馬,斑馬不會變成河馬,河馬也不會想要變成斑馬。但人就不同了,人不光是為了身體的需要而吃,更多時候,是為了心裡的需要而吃。簡言之,體重之所以增加,是吃得比身體需要的多,之所以吃得比身體需要的多,是因為那是心理的需要。

․心理的需要哪來的? 讓我們來做個小測驗

1.社交場合裡,我比別人更在乎用餐氣氛 是 否
2.應酬聚餐就該大吃大喝,否則就會掃興 是 否
3.有人請吃東西,總是不好意思拒絕 是 否
4.看到桌上還有食物剩下,就覺得吃不完太浪費 是 否
5.負責備餐時,擔心大家吃不夠,寧可多準備 是 否
6.看到家人用心下廚,總覺得應該吃完 是 否
7.有人沒吃完,自然而然會端給我 是 否
8.在有別人的場合,我傾向多吃 是 否
9.推薦或流行的美食,不吃太可惜了 是 否
10.只要有人團購我通常會加入 是 否

11.累了一天,回到家只想大吃一頓 是 否
12.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忍不住就是要買來嘗嘗 是 否
13.壓力大的時候,飽餐一頓才能好好紓壓 是 否
14.一個人很無聊,隨手有零嘴就往嘴裡塞 是 否
15.總覺得不吃飽,就沒有體力 是 否
16.都已經進了吃到飽餐廳,不好好撈本怎麼行 是 否
17.平常很克制,偶爾多吃點應該無妨 是 否
18.剛運動完,大吃一頓應該沒關係 是 否
19.在有別人的場合,我傾向少吃 是 否
20.我討厭那些因為怕胖而不吃的人 是 否

上述測驗中,如果1~10題答「是」 的較多,表示心理的需求跟別人比較有關。
如果11~20題答「是」的較多,表示心理的需求跟自己比較有關。
如果都很多,表示是混和型的。

先了解冰山底下的心理需求

我們的心理需求,就像一座冰山,表面上都是在吃,也許是一個人吃,也許是一群人吃。但人類跟動物不一樣,動物通常為生存而吃,但人類會因為心情而吃。
為了進一步分析,我把心理的需求簡單區分為下列四大類:

安全感
飽,是一種滿足感。在食物來源匱乏的年代,吃飽是最基本的需求。擔心吃不飽,我們會傾向囤積多餘的食物,所謂年年有餘,米缸上貼著一張滿字,代表著安全無虞。有些人滿足於獨善其身,所以只要自己確定不餓就可以,隨手抓零食來吃也可能,未必會意識到這種預防性的吃;有些人的性格兼善天下,甚至會替身邊的人準備更多,寧可多了也好過需要時不夠。

這種安全感的需求,多半跟自身的不安有關。很多時候,害怕做出改變,寧可屈服在習慣之中,也是因為安全感不夠,當感覺安全的時候,自然不需要多吃額外的食物來造成身體負擔。

認同感
對多數人來說,東西好吃是一種認同,如果大家都說好吃,肯定要去嘗嘗排隊美食,不容錯過,這就是一種認同感的展現。相對的,拒絕往往暗示著否定,因此拒絕食物,隱含著許多潛台詞。大家常說的幸福肥,指男女交往過後,常一起吃美食而發福,其實就是一種認同感的需求,不管是把對方準備的食物吃光,還是陪對方去吃愛吃的東西,都是一種認同,畢竟,喜歡往往會認同,喜歡某些特定食物並不是甚麼錯,在過度強調健康飲食的文化中,食物會被貼上好或不好的標籤,而不被認同,這下就會產生了一些飲食選擇上的兩難。

責任感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吃東西跟責任感有甚麼關係,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從小其實不知不覺把吃東西當做一種責任,而責任感所衍生的就是罪惡感,不管是因為浪費食物產生的罪惡感或是拒絕食物產生的罪惡感,小時候被告誡把東西吃完才乖的胖孩子很容易受到罪惡感所苦。

在社交場合中,準備美食是主人的責任,享受美食是客人的責任,為了體重而拒絕食物不免令人覺得掃興。家人之間也常發生這類問題,乖孩子不敢拒絕來自大人的餵食,明明不想吃還是勉強自己,反過來說,用心準備食物的人也害怕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看見盤中的食物被掃個精光,被視為對廚藝的肯定,在「吃完才代表好吃」的文化,克制飲食便產生心理和社交上的矛盾。
在減重的過程中,想吃又不敢多吃,或是大吃一頓後感覺後悔,都是熟悉的場景,為了降低罪惡感而索性拒絕嘗試減肥的人大有人在,持續在美食和罪惡感間搏鬥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說穿了都是因為我們需要感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自主感

吃東西是一種自主性的展現,從古到今都有絕食抗議的行為,畢竟嘴巴是自己管的,能隨著慾望自由支配自己想吃的食物,會帶來莫大的滿足,當人因為某些原因必須限制飲食的時候,不免會感覺自主權被剝奪,有些人會為了維持自主感,傾向吃下更多的食物,或者在不吃和大吃的極端來回擺盪。很常見的情況是在辛苦一天之後,晚上大啖美食來紓解工作壓力,透過食物來產生一種獲得權力的錯覺。
自主感需求比較高的人,往往很難被別人限制或約束,也很容易出現一旦被嫌棄身材過胖,反而故意吃更多來表示不在乎別人眼光的行為,這都跟心中的自主感需求有關。

幸福不必肥

很多時候,這些心理需求是同時存在的,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我們會落入這些慣性的思維而不自知,想要減重而嘗試了許多方法,就算產生了效果,也可能在減重達到些許成效之後,又再度故態復萌,然後再減重與復胖的循環裡輪迴,白白耗損了健康。
其實,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好與食物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要重新在餐桌上找到幸福。當我們能夠重新檢視安全感、認同感、責任感和自主感四大需求並獲得滿足時,自然就能踏踏實實地湧現幸福感。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幸福肥,或是心寬體胖。確實,當人們豐衣足食,幸福感會隨之而來,畢竟幸福就是一種滿足。可是我們常常觀察到,肥胖未必伴隨著幸福,甚至往往是相反的,尤其是病態型肥胖,恐怕正因為缺乏幸福感,生活中的不滿足間接衍生為過度飲食,當壓力大的時候,無法節制的用吃來補償。而體重直線上升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女性朋友,會開始厭惡鏡子裡面臃腫的身軀,更別說這個社會文化對肥胖的不友善。

即使沒有外貌焦慮的問題,健康也會亮起紅燈,種種因素下,真的很難把過度肥胖與幸福畫上等號。真正的幸福不會讓你肥,真正的幸福肥會肥得剛剛好!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不是嗎?

想瘦要先享受,讓我們從問對問題開始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