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79折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6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4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韓國YES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逼近10顆星,暢銷熱賣!
《媽媽的悔過書》暢銷書作者李柳南熱切推薦!

你會對著紅蘋果說「你為什麼不是綠色的」嗎?
那麼,為什麼要強求孩子長成你想要的樣子?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獨特而無限的潛能,
只要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你就能讓孩子擺脫囚禁的框架,展翅高飛!

「不責備、不比較、跟隨著孩子的視線移動。等到適當的時機,自然會冒出嫩芽,結成果實。」──尹珠善

慌張的媽媽總把目光放在隔壁小孩身上,聰明的媽媽則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家孩子身上。要激發孩子的潛力,就從改變父母的眼光開始!
許多父母拿青春期的孩子束手無策,只會在內心感歎:我的孩子變了!曾經聽話乖巧的孩子,不知從幾時開始砰的關上房門;別說對話了,連眼神都不願意交會,甚至忤逆父母的話。究竟,該如何陪伴青少年成長?身兼老師與輔導師身分、向來善於讀懂孩子心理的尹珠善,見過父母以靜靜等待的正面態度取代嘮叨的效果後,親身感受到指導父母與孩子們的快樂。她告訴天下父母,你無心的一句話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傷害;要讓心愛的孩子不再受傷,父母所應該做的就是──視線練習!

◎改變視角,媽媽不再抓狂&挫敗,孩子更有信心挑戰無限可能!
你有想過為什麼會對孩子發脾氣嗎?其實,十之八九都是因為見到孩子不如期待的模樣。然而,是誰決定了期待的標準?對周圍目光的意識、社會訂定的高標準,往往只是苦了父母與孩子。現在,讓孩子擺脫框架,唯有支持與鼓勵孩子走自己的路,才能讓他們展翅高飛。孩子獨有的特質是優點或缺點,終究取決於媽媽以什麼樣的視線高度看待!

★肯定自己與孩子「原有的樣貌」,學習認識自己、自然表達情緒,屏除不必要的憂慮
★在孩子現在的模樣裡,再加點「只是還沒……」,就能讓孩子擁有無限可能性
★將孩子的「核心信念」由負轉正,提供挑戰全新事物的機會

◎從心理學出發,同理青春期的孤單、疲累與渴望,培養身心健康,擁有獨特優勢的孩子!
我們可以把牛牽到河邊,卻無法強迫牛喝水;可以把孩子帶去補習班,卻無法強迫他念書。想讓子女在未來的AI世代中適性發展,父母必須讀懂孩子的情緒與困境,以同理心為青春期孩子導航!

★撕去青少年身上的標籤&聆聽憂慮,理解他眼中的世界
★說出孩子想聽的五種話,以同理&溝通打開親子雙方緊閉的心扉,家庭關係更緊密
★運用交心對話與引導,改善倦怠症,提高內在動機與自主學習力

尹珠善擁有與孩子們直接交談的豐富經驗,在書中收錄許多與青少年暖心對話的實例和方法,並附「自尊感指數診斷表」、「孩子的後段認知提升」、「對孩子提出好問題」、「專為媽媽設計的視線高度練習TIP」……等實用練習。期望透過這本書,讓父母認知孩子「還在成長中」;如果能將自己的視線調整至孩子的高度,所有人都能變得幸福。


【熱切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崇建∣親子作家
黃乙白|諮商心理師.粉專「high媽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收錄如何找出孩子的優點,並引領他們發揮得更好的方法。對徬徨迷路的父母來說,將會是一本導航。」──李柳南|《媽媽的悔過書》作者

「我想,我們都當了太久的大人,幾乎要忘了,自己曾是個怎樣的孩子。尹珠善的書寫好似幫我們開了一個通道,讓我們在令人擔憂的中二行為裡頭,先看見孩子的心、恐懼、脆弱、渴望,邀請我們以信任和支持柔軟回應,提醒我們,他們雖長大,仍需要愛。」──黃乙白|諮商心理師.粉專「high媽心理師」

「本書的作者,以全貌的眼光看待孩子,也就發展了豐富的語言,去提問、回應與澆灌孩子,並且整理出豐富視野的脈絡,我也從中有所學習。」──李崇建|親子作家

「當你不想他人來干涉自己的人生,卻為何要為難孩子,得依照你所設定的框架、鋪設的道路、套用的公式來長大成人?請捨棄那自認理所當然的莫名標準,別再左右孩子的成長歷程,還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塑造未來的空間。」──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本書特色】
1.作者深諳心理學,且身為第一線教育人員、韓國教練協會的認證指導員,書中案例多元且豐富,能幫助父母成長。
2.以媽媽的溫柔語氣道出教育專業建議,建議慌張的父母暫時放下焦躁的心,並透過自身經歷提示正確的方向。

作者簡介

尹珠善

在外,是遇過無數孩子的高中老師;在家,是兩個兒子的媽媽。尹珠善比任何人都更理解經歷煎熬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因此在學校也會聽見學生說:「老師好像和別人不太一樣。」
婚後,隨著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面臨了新的難關──無法明白彼此的心,演變成難以避免的日日爭執。經過不斷失敗、嘗試,終於領悟到「年幼子女身為獨立個體,也該得到相應尊重」,以及相較於責備孩子的缺點,更該調整自己的視線高度,培養學會尋找孩子優點的育兒原則。
目前以韓國教練協會的認證指導員(KPC)投身各種活動;另外,也教授關於美德培育與職涯學習、青年領導能力、自我開發等領域的課程。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

各界推薦

以色列人看過韓國的教育情況後,對此感到相當驚訝,並說出這番話:「光是要培養神賜予的能力都忙不過來了,很難理解為什麼還要浪費金錢和時間培養神未曾賜予的能力,甚而緊抓著孩子要他們做些不幸福的事呢?」每天站在最前線目睹這個現實的作者,揭示了找出孩子正確目標的教育之路。本書收錄如何找出孩子的優點,並引領他們發揮得更好的方法。對徬徨迷路的父母來說,將會是一本導航。
──李柳南(《媽媽的悔過書》作者)

她是始終如一地陪伴孩子經歷各種痛苦的人、放低視線高度與孩子對視的人。讀完這本書,憶及作者帶領孩子成長的熱情,內心忽然有些激動。身兼老師與輔導師身分的尹珠善,擁有與孩子們直接交談的多樣、豐富實例,讓讀者更能從中熟悉生動的對話方法。不僅是幫助孩子,也是能強力協助父母成長的書。
──權英愛(《培養自尊與效能的美德教育計畫》作者)

由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兼現任高中老師的作者所寫的這本書,讓人重新思考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的角色與責任。書中告訴我們,找出青少年潛在可能性與培養走向未來的智慧、勇氣,需要的,不是蒐集情報的優秀能力與完美計畫,而是父母百分百的同理與關懷。透過這本書,讀者得以發現孩子的無限潛力,並學會為人父母的實踐方法與智慧。
──徐政奇(Edupeace負責人)

陪伴目前高一的老大期間,一次次失敗的嘗試早已成了日常。始終因自己的教師身分而自信能與眾不同的我,在真正教養孩子後,才知道其中的困難絕對不容小覷。尤其是當一心認為身為父母的自己應該出手協助,卻一再搞砸自己與孩子間的關係時,實在鬱悶至極。正當苦思無解之際,遇見這本書,才彷彿見到了一絲曙光。因為無法幫助面臨親子問題的父母,而一直深感抱歉的我,終於隨著這本能真正有所助益的書籍出版後,感覺心情豁然開朗。推薦給希望能不和孩子爭執、不傷害孩子,並且與他們維持良好關係的父母與老師。
──金永植(優良教師運動中心共同負責人)

藉由這本書,作者導引了讓父母、教師與孩子累積信任的溝通方法。教育孩子成為身心皆健康的人,對社會來說絕對是件相當重要的事,而這本書便教會了我們該怎麼做才正確。本書完整收錄許多建言,獻給為子女問題深陷苦惱的父母。
──金智泰(花水高中校長、心理諮商師)

如果想成為遭遇任何危機或難關都不會動搖的父母,一定要閱讀這本書。洞察兒童心理學的書中故事,以在學校與家庭實際面臨的各種實際案例為基底,寫成「客製化」的建議,有助於父母在置身類似情況時,適時適地活用。作者透過極大化孩子的優勢與機會因素的策略,闡釋父母真正該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讓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好。對於為了讓孩子能幸福成長而傾注全力的每一位而言,絕對是本實用的說明書。
──朱美蘭(花水高中教務主任)

對於很想幫助子女端正成長,卻躊躇著不知道該從何開始的父母來說,這本書想必就是最好的路標。儘管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積極地改變、成長,但這實在是太過困難的事,最終甚至只會感覺與子女漸行漸遠。作者透過足以讓所有人都產生共鳴的多樣故事,以相當簡單、具體的方式說明,並搭配能讓父母立刻實踐的具體行動指南。
──李志雄(The Bible Ministry負責人)

身為現職教師兼教育顧問的作者所寫的這本書,勢必能為教養十多歲子女的父母帶來實質的幫助。只要父母願意稍微改變想法,便能一定程度地將孩子的缺點視作優點,書中內容著實令人感覺充滿希望。因為這是只要為人父母者,就一定做得到的教育方法。
──金慶燮(《與成功有約》譯者、國際輔導者顧問聯盟ICFF會長)

七年前初次見面時,因為一邊教養兩個兒子,一邊上班而看起來身心俱疲的作者,將自己沒有選擇放棄,並在不斷鑽研子女教育、鍛鍊自我心智的過程中獲得的智慧,完整融入本書。本書收錄孩子感覺辛苦的原因,以及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發現孩子的潛力並協助實現夢想的原理,並搭配實際案例詳細說明。
──金溫陽(Aha Coaching Center負責人)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過得幸福。可是,父母立意良善的出發點,卻往往在現實生活中變成與孩子間的矛盾與強迫。「『我的』小孩」這件事,讓父母很難客觀看待自己與子女間的關係。作者溫柔地建議慌張的父母暫時放下焦躁的心,並透過自身經歷,為不少老師與父母提示何謂正確的方向。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擁有這種老師指導,確實令人安心,也一定能變得幸福。
──權宗鉉(非營利社團法人亞洲領導力小組理事)

序:配合孩子的速度,與孩子的視線高度

與孩子們相遇的過程中,我領悟了一件事──以愛孩子們的心去教導他們、為他們辛苦,不代表投入多少努力就會得到多少效果。即使孩子們可能會在遇到我之後產生變化,但很多時候仍會感覺自己的努力與辛苦根本毫無用處。或許,不少父母也有相同的感受──教養孩子,確實是很難的事。
偶爾像這樣覺得自己的努力一點用也沒有時,我從中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父母與老師就像農夫,只要下定決心,終會得到慰藉。為了好好教養孩子,我們就該像農夫一樣流血流汗。
在中國,有種名為「毛竹」的竹子。這種植物的成長過程相當神奇,在農夫播種後的五年左右,只會長出極小的嫩芽。期間,細嫩的新芽會每天吸收土壤裡的養分與水分。然而,只要經過這段堅忍的時間,毛竹便會迅速成長。光是九十天內,就能長到將近三十公尺高。由纖維組成的竹子根部,會於起初的五年不停歇地延伸至土壤深處。因此竹子不是沒有成長,而是牢牢扎根在土裡。其實,其他植物也是如此。播種後,開始灌溉的時候,總想著「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長大?」一轉眼,才發現植物已在不知不覺間以驚人的速度長大了。
農夫僅是依循大自然的規律耕種,挑選適合種子與土壤類型的養分、供給水分、拔除妨礙成長的雜草,然後從旁守護直至冒出嫩芽。萬一發不出芽,便開始尋找解決方法,絕不放棄。
我們也該像農夫一樣,在孩子的心中種下愛、感激、寬恕、耐性、堅毅的種子,傾注關懷與真誠,從旁守護,並且不責備、不與他人比較、跟隨著孩子的視線移動。即使不會即刻出現什麼變化,也應該秉持信念,耐心等待。等到適當的時機,自然就會冒出嫩芽,結成果實。
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地球上更沒有任何一種存在是一模一樣的。讓我們試著靜靜等待孩子能揮灑自己色彩的那一天。假如因為時機未到、沒有迅速成長便選擇放棄,不願再澆水、除草的話,最後是不可能發芽的。以焦急的心不斷責備、嘮叨,對剛冒出新芽的孩子來說,無異於是邊嚷嚷著「為什麼只長這麼少?」、邊用雙腳踩踏的行為。
當父母拿著嚴格的規矩與標準、「必須和別人一樣」的觀念去看待孩子的瞬間,便已讓孩子無法隨心散發與生俱來的性格與魅力。對著孩子說:「你為什麼不能像隔壁的○○○一樣?」就像是看著紅蘋果說:「你為什麼是紅色?如果你是綠色就好了……」
即使孩子不能如父母所希望的成長,即使偶爾會出現反抗的態度,我們也該接受「這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只因孩子終究會長成父母所相信的模樣。這樣的想法,讓身為母親、身為老師的我,心情豁然開朗不少。
抱持著這個想法,配合著孩子的視線高度,我開始提筆寫下必須為孩子的心注入力量的這本書。我希望當父母配合著孩子的視線高度時,能更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甚至更正面地看待孩子的缺點。雖然大多數的父母都把孩子的缺點看得比優點更大,並且費心地想要修正,但事實上,孩子的缺點不是單憑父母的力量就能改掉。刻意修正的過程,反而只會得到反效果。
因此,當孩子的缺點看在眼中顯得很大時,務必記得一點:缺點與優點是相伴而生,缺點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機會。如果孩子是靜不下來的個性,可能就是活潑外向型;如果孩子數學不好,或許擅長的是國文。
此外,本書穿插收錄「專為媽媽設計的視線高度練習TIP」。這是我希望能對各位與孩子的對話有所幫助,而整理出來的內容。只要花十五分鐘就能做到的練習,希望各位能在每天晚上讀完TIP後實際與孩子對話,或邊寫寫練習題,邊訓練自己。隨著一點一滴累積的訓練,無論是父母或孩子,都會開始變得不同。不要認為是突如其來的行動,也不要覺得難為情,請務必試一試。
子女教育說來簡單,真的站在孩子面前時,往往又只會剩下大聲咆哮。因此,為了讓所有父母都能輕易理解並實踐,本書也收錄了日常生活真實經歷過的案例;為了培養孩子內心的力量,也為了讓全家人一起成長,我整理了所有關於視線高度練習的準備、對話方式、閱讀方式等。光是大人們肯以真心、愛孩子的心一起與他們聊一聊,都能讓我們的孩子靠自己找到答案,進而成長。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對孩子的存在表現出珍而重之的態度,真心為孩子加油打氣,這個孩子就能好好地成長。當然也希望讀過這本書的各位,也能成為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那一個人。
在此,特別感謝將出書視作自己的事一樣開心、並允許我收錄他們故事的學生們。從過去到未來,我始終抱持感激的心與每一位我愛的學生們相遇。
真心感謝陪伴我學習心靈成長並給予指導的金溫陽代表、深入指導領導力的國際輔導者聯盟的金慶燮會長、韓國輔導者中心的金英順博士、從一般教師時期便全力負責處理領導力與輔導者能力研習的李佑南校長、為拯救教師與學生及其父母而不吝散播愛的能量的權英愛老師,還有正在各個教育場所播下愛心種子的無數教師們。
另外,也向我最愛的媽媽、在天國的爸爸、世上獨一無二的可愛妹妹,以及時刻用愛為我禱告的公婆、終生夥伴兼靈魂伴侶的丈夫、光是存在都可愛的兩個兒子,獻上我的愛與感謝。最後,感謝自始至終都愛我,並賜予我生命的神。
希望這本書能深深慰藉以眼淚教養寶貝子女的父母們,以及所有孩子們。

夢想著所有人都能一起成長的 尹珠善

目次

各界推薦
序:配合孩子的速度,與孩子的視線高度
前言:在開始練習視線高度以前

Chapter 1 近來讓孩子們感覺辛苦的原因
大人們不懂,孩子們也不懂
我們為什麼不對話?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變得越脆弱
為了孩子的自尊課
教訓孩子多少,就離孩子多遠
再沒有比愛更溫暖的東西了

Chapter 2 為了培養孩子潛力的視線高度心理練習
對疲憊的孩子而言,需要的是「同理心」
孩子最想聽的五種話
面對因準備報告而緊張的孩子,父母應該說的話
父母與孩子都該好好認識自己
接受自己做不好的勇氣
只要控制好情緒,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在孩子現在的模樣裡,再加點「還沒」
認為孩子頭腦不好,是個錯誤的想法
所有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學習頭腦
不用忍耐,放聲大哭也沒關係

Chapter 3 打開孩子緊閉心扉的視線高度對話方法
拯救孩子的對話方法
以稱讚提高自尊感
給予真正有幫助的反饋
先由父母提出好的問題
同理與側耳傾聽
以對話提高孩子的內在動機
以對話為無精打采的孩子尋找夢想
培養孩子小小實踐力的說話方式
擁抱孩子創傷的說話方式
改變「臭嘴」孩子的祕密武器
請每天說「我愛你」

Chapter 4 尋找孩子夢想的視線高度閱讀法
以最少花費,獲得最多效果的閱讀
光是花十分鐘閱讀,便已足夠
人生在世,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只懂讀書的人,贏不了閱讀的人

Chapter 5 邊動搖,邊綻放的花:孩子
稍微偏離正軌也無妨
未來,從今天開始描繪就好
孩子的潛力,唯有在孩子的視線高度才能看見
孩子需要的夢想實踐法則
為此刻已經足夠美好的我們加油

書摘/試閱

◎前言:在開始練習視線高度以前

現在有不少父母都已經領悟到以高壓姿態教訓、督促,對子女教育再也起不了幫助的事實。有鑑於此,我們需要的是配合孩子的視線高度,以及願意仔細端詳孩子內心的姿態。若想這麼做,首先要做的是「心理輔導」的訓練。我認為的「心理輔導」,是「恢復內在力量的訓練」。明白恢復內在力量的方法後,同樣也能適用於對話方式。想要恢復內在力量,必須先理解關於心理的特徵與運作原理。
既然如此,「心」究竟是什麼?心,是「思想、情緒、需求」。換句話說,了解自己的心,正是了解自己的思想、情緒、需求。
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實在太過忙碌了。舉例來說,吃飯的同時會拿起手機看新聞或收電子郵件,根本沒有感覺食物究竟美不美味,甚至連自己正在吃些什麼也渾然不知;一出門,為了不想錯過地鐵,便開始匆忙狂奔,完全感覺不到雙腳踏著土地的觸感、街頭巷弄的景色、當下自己的思想與情緒……然而,我們確實應該多費心於放鬆忙碌的自己,並慢慢地品嚐每個當下。
與孩子對話也一樣。如果只顧著雙眼看得見的表情與行動、耳朵聽見的話語,根本無法看見孩子的心。與人相處,也是與心相處。若想與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孩子的「心」相處,應該學會靜靜審視,而不是慌忙急躁。因此,我們需要的是「觀心」的訓練。

十五世紀時,輔導(coach)一詞指的是馬車。雖然還有另一種交通工具「火車」,馬車與火車卻有著極大的差異。火車有辦法一次把許多人從起點站載往終點站,且不能中途下車,只能在指定的地方上、下車。然而,馬車則是一次只能載一名乘客到他希望前往的地方。乘客既可以選擇想要的路線,也可以隨時下車。簡單來說,就是「客製化」的交通工具。
一九一七年,曾任哈佛大學網球隊隊長的提摩西・高威(Timothy Gallwey)發現人只有在找到自己專屬的方法時,才能更輕鬆、有趣地學習網球。不依賴教練的輔導,唯有擁有個人領悟的姿勢後,學習效果才更顯著。後來,他將這套輔導概念引進體育界,現在則活躍於商業與教育等多樣領域。

輔導的基本前提在於相信對方。換句話說,也就是使用對方的視線高度。輔導的哲學是──「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而解答就在本人身上」。因此,原本看著孩子的父母,必須改變自己的觀點才行。孩子是擁有無限潛力的存在,而解答就在孩子身上。父母不是指揮、管教的人,而是應該成為協助孩子發現與發揮自我潛力的輔導者。
為此,父母得先提升自我的內在能量。內在能量低落、混亂的父母,沒有辦法輔導孩子。當自己的內在正處於地獄時,穩定自我的心才是當務之急。
如同做肌肉訓練能增加肌肉一樣,經過訓練的內在也會產生力量。平時就先嘗試訓練自己觀察內在,找出自己有什麼想法、感覺什麼情緒、渴望得到什麼,然後提筆寫下。如果試過觀察自己的內在,便會發現思考與情緒重複出現一樣的模式。這樣的思考與情緒模式,對自己究竟是有益,抑或是有礙成長呢?萬一有礙於成長,大可不要再重複一直以來的模式,只要找出有益的方法,並訓練自己朝該方向前進即可。
當置身壓力過大的情況,或體力大幅下降而感覺憤怒時,暫時離開那個空間,閉上雙眼,然後緩緩地深呼吸一分鐘。一分鐘後,感激的情緒會與「原來我還活著」的想法一起浮現。一邊想著當下情況值得感激的部分,一邊告訴自己:

「感激我還活著。」
「感激我還能用雙腳走路。」
「感激我還有能工作的職場。」
「感激我的雙眼還看得見。」

試著說說這些話,內心就會在某個瞬間變得沉靜。
為了自己,多接觸些平常喜歡的東西,以及能讓心情變好的事,同時也讓自己多聽些想聽的話與稱讚。看著鏡子告訴自己,是個不錯的方式。找出日常值得感激的事,以充滿愛的心關懷自己,是很重要的。唯有提升父母的內在能量,才能讓孩子的內在能量也跟著提升。

將自己當作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輔導者,畢竟父母與孩子同樣都是時刻在成長的存在。好,從現在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那看不見的內心世界。優先專注於孩子的思想、情緒、需求。與孩子對話時,嘗試配合他們的視線高度。猶如小孩初次學步般,慢慢地、一步步地練習。
希望各位不要用頭腦,而是用心閱讀本書介紹的內容後,找出適用父母與孩子的部分。如此一來,便能發現自己與孩子一天天成長的模樣。

◎Chapter 1 近來讓孩子們感覺辛苦的原因

◆大人們不懂,孩子們也不懂

「大人們不懂,什麼都不懂。就是因為痛心才那樣的,但大人們不懂,什麼都不懂。請溫暖地抱緊,總是一個人,總是孤單的我們。請愛我們。」

這是童年時期唱過的一首歌,歌名是〈大人們不懂〉。雖然只是首當時隨意哼唱過的歌,我卻在最近開始思考起歌詞的意義。儘管是老歌,竟也成為能貼切地唱出現代孩子們心聲的名曲。大人們,真的不懂孩子們的心。
在四、五十歲的大人們眼中,現在的青少年是懦弱的存在。明明只要專心讀書就好,卻連這點小事都不肯做。現在的小孩,從小要什麼玩具有什麼玩具、從幼兒園開始就有機會補習……吃的、穿的、教育,父母們自己過去沒能享有的一切,通通都為子女準備好了,讓他們過著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來得養尊處優的生活。可是,居然還有小孩覺得辛苦?真是無法理解。好擔心他們將來到底有沒有辦法出社會賺錢。
小孩們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小孩們才覺得大人們講不通。面對大人們的要求,早已身心俱疲了。上國小低年級前,得學各式各樣的東西,多樣化體驗鋼琴、小提琴、美術、跆拳道、游泳、國畫等活動。到了四年級,又要中斷才藝類的課,改成報名英文、數學補習班。就算放學了,也沒有時間去操場玩,必須立刻趕去補習班;補習班下課了,又得接著寫補習班作業。除了補習班,還要上課外輔導和家教。從小開始的課外教育,抹去了對知識的好奇心,讀書變成令人感覺厭煩、被強迫做的事。成為國、高中生後,大多數都已感到倦怠(burn out,因高強度的學業壓力,導致身心俱疲的狀態)。
有位相熟的老師同事表示,自己迄今投入在兩名子女身上的課外教育費用約為韓幣兩億元。讓人驚訝的是,兩名子女現在的年紀分別才十歲與八歲。自小孩四歲起,便送他們去念英語幼兒園,持續地把錢投資於課外教育。這麼做,固然是出自想好好教養兩名子女的心,但經濟上的負擔卻相當龐大。
然而,更讓人擔心的,是與子女間的關係。下班後,每次檢查小孩的補習班作業時,總因為他們沒有達到標準而發怒。可是,小孩已經天天讀書讀到晚上十點,時間不夠的話,甚至還得在早上六點開始讀書。定期補習、定期接受分級考試,一天二十四小時光用來讀書都嫌吃緊了,父母與子女間自然無法對話,連聊聊「平常都在想什麼?」、「最近學校生活如何?」、「和朋友相處得好不好?」的時間都沒有。
這些小孩們,現在確實會因為還小,而願意跟隨父母的指示照做,可是三年後又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一般來說,小孩們在做任何選擇時,都想得很單純: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當身旁的朋友說「聽說這個很棒,你也試試」時,他們會回答:「好。」而不會去煩惱做出這個選擇究竟會帶來什麼結果,僅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朋友的建議。放學後,是否選擇再上其他課也是一樣。就算那裡能提供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覺得麻煩,他們就不會報名。光是考慮本身都覺得麻煩,甚至感覺自己根本不需要那些東西的學生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多。當與同儕對話時,考慮得比較長遠的小孩們,反而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若提起足以讓信仰「嫌麻煩主義」的現代青少年們團結一心,甚至陷入狂熱的,想必就是「偶像」了。
青少年時期,是極為重視同儕認同感的時期。光是一起成為某個粉絲團的會員這件事,都能讓他們感受同質性,並形成對團體的認同感。由此生成的「迷文化」(fandom)詞彙,是結合了「fanatic」(迷,為某種東西狂熱的人)與「dom」(勢力範圍),用以指稱對特定名人癡迷的人們所形成的團體。
迷文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二○一八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與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為營養不良的兒童籌募糧食而聯合舉辦的活動「Roar For Change」,成功在短短兩天內募得最高目標金額一百萬美元。後來才知道,在募款的過程中,歌手防彈少年團的粉絲「A.R.M.Y」的積極捐款,發揮了極大影響力。藉由這個例子,可以充分了解到現在的小孩們對於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有著十足的熱忱。
在主打煩惱諮商的韓國KBS2電視台綜藝節目《你好》中,曾經出現過一位為了追偶像而不去上學的十七歲女孩。她表示自己著迷於偶像團體Seventeen的三年間,跑遍了演唱會與簽名會,每當活動結束後早已筋疲力盡,根本無法再去學校。
這個故事的主角,自Seventeen出道那天起,便開始鑽研所有成員負責的工作與性格。為了看Seventeen的影片而晚睡,搞得自己老是遲到或缺席。連Seventeen工作通勤的路程也追著不放,甚至還曾二十四小時都沒回過家。即便碰上考試期間,也不去學校。後來因無故缺席而被評為零分,成績一落千丈,結果搞得自己留級。當朋友們都上了高中,自己卻得獨留下來重新讀國中三年級。
主角的父親表示,由於家人們都很忙,實在沒辦法好好照顧這個么女。
「因為我們家女兒是七個月的早產兒,所以也不曾阻止她什麼。」
看著自責地流下眼淚的父親,在場的人也紛紛紅了眼眶。歌手黃致列則是對主角說了這番建言:
「我和Seventeen同間經紀公司,看著他們長大,他們是真的很努力才有現在的好成績。身為粉絲,是不是也該像他們一樣努力過生活呢?」
最後,送來了一段Seventeen為主角錄製的影片,他們在影片中叮囑主角:「如果是我們的粉絲,就要好好去上學。」主角於是向Seventeen承諾自己以後會乖乖聽父母的話,也會好好去上學。
看著因為Seventeen的影片而決心重新開始的主角模樣,確實令人安心不少。另一方面,也為流著淚勸告女兒卻沒有得到任何反應的父親感到心酸。家人,不才是比任何人都珍惜與疼愛主角的人嗎?

大人們很難理解正值感到徬徨的青少年心理。很多時候,其實連青少年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有時明明心情很好,卻又突然變得憂鬱。此時,必須懂得去認同這樣的他們。孩子的大腦會根據環境持續產生變化,直到過了二十五歲為止。青少年時期,是擁有偉大可能性的時期,同時也是存在獨特危險性的時期,時不時就會做出衝動、不理性、固執的決定。這一切,或許都只是很自然的現象。大人們不也會莫名其妙覺得心情很好或很差嗎?不妨就坦然地認同他們吧。
父母與孩子都不懂彼此的心。因此,平常就該帶著關心去和對方對話。最簡單、實際的解決方法,正是家人間的對話。好好傾聽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在發生問題時,只顧著生氣或訓斥,應該一起聆聽與討論彼此的想法,然後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恰如雨後的土地才會變得更堅固般,藉由解決衝突的過程,父母與子女也能更加了解彼此。一開始總是比較辛苦的,但如果父母與子女願意嘗試了解彼此的心,雙方都能因而有所成長。

◆我們為什麼不對話?

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忽然覺得在教室見到的學生們變得很陌生。朝會或放學前走進教室時,常常只看見低著頭的學生們。
早上九點打開教室的門,映入眼簾的是抬起頭看著我的學生、低著頭的學生、趴在桌上的學生、站在置物櫃旁的學生……太過亂糟糟的氛圍,不免讓我有些慌張。通常導師一進教室,理應聽到的是學生開心地用「老師好!」打招呼才對。於是,我先向大家打了招呼:
「大家好!」
毫無反應。猶如初次打招呼般,我又打了一次招呼:
「大家好! 讓我們用互相打招呼來開始這一天吧!」
直到此刻,學生們才總算抬起頭用微弱的聲音打了招呼。接受著大家被迫打招呼而開始的一天,總令我心裡覺得有些不對勁。
有一次,我走近直到最後一刻都未曾抬起頭打招呼的A,甚至連我的靠近都沒有察覺的A,正專注地玩著遊戲。我輕聲叫了叫他的名字後,A才看了我一眼。隨後,又立刻低頭看著手機,繼續專心玩遊戲,彷彿我就是個透明人一樣。
過了一陣子,我向A問道:
「朝會的時候,老師靠近你的感覺是什麼?」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A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全心專注遊戲。當下對A來說,遊戲升等比看老師來得重要。而我,對這種師生關係感覺到的,倒是所謂的「恍如隔世」。
很會讀書的學生,也會經常在早上的時候坐著發呆,就像完全聽不見我說的任何話般。看也不看我的眼睛,自顧自地把頭靠在桌上,或是將視線固定在半空中。
某天,我和B對談時,他說:
「老師,其實老師說的話我都有聽見,只是假裝沒有在聽。」
感受到B說出這番話的體貼心意,我很感激。
「謝謝你。可是,假裝沒有在聽的原因是什麼呢?」
「避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然後……反正就是有點那樣啦。」
孩子們並非同班就一定很熟,他們的一舉一動還是得默默觀察同學們的臉色。因此,在教室裡的行為總是顯得謹慎而不自然。
一年級就同班又關係很好的C和D,二年級時也剛好同班。可是,兩人自從升上二年級後,就變得像是不認識彼此一樣。後來才知道,自從兩人一年級時一起玩遊戲玩到吵架後,就開始變得尷尬。再加上又在背後講彼此的壞話,關係從此破裂。經過幾次面談,我努力試著調解兩人間的矛盾,但相對於有和解意願的C,D卻怎麼也不願意。很可惜,結果還是沒辦法恢復兩人原本友好的關係。
就像這樣,有時說自己明白孩子的心,卻好像也不是那麼明白。看起來似乎年紀還小的他們,其實都有自己專屬的世界與規則,偶爾才會出人意料地展現他們的細膩與敏感。孩子的心,為什麼如此易碎、敏感呢?「環境」,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以前,是由地域社會*教養孩子。即使父母為了糊口而無暇照顧孩子,他們也會自動上學,自己在住家附近的街頭巷尾玩著、玩著就長大了。在巷弄玩耍時,會有其他大人請吃餅乾;做錯事時,也會被教訓。只要踏出家門,處處都是朋友、兄弟姊妹們,可以相伴玩上一整天。通常是捉迷藏、跳橡皮筋繩、跳格子等需要數人一組才能玩的團體遊戲。在學校,一個班級也坐了超過五十名學生。雖然也有其他相熟的朋友,但多數還是會跟自己的同班同學一起玩。
然而,現在是由單一家庭教養孩子。根據情況的不同,一個孩子甚至多到由六至七名大人一起教養──雙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再加上保母等,各自輪流照顧。如此一來,孩子自然獨占了家人們的愛與關心。當各種小要求沒有即時得到回應時,就會引爆孩子的不滿。於是,「自己想要的」永遠優先於「考量他人立場」。
相反的情況同樣存在。父母多數時間都不在家的孩子,就算放了學,也得先去上課後輔導或補習班,直到深夜才能回家。由於到了那個時間父母依然不會在家,孩子一打開門,迎面而來的往往只有一片死寂與冰冷的空氣。打開漆黑客廳的燈,不自主地嘆了口氣。獨自吃完自己準備的晚餐後,準備開始寫作業之際,盈眶的淚水甚至讓他們看不清眼前的字。看著一顆顆落在筆記本上的淚珠,孩子趕緊伸手找尋衛生紙。父母與孩子,各自過著太過忙碌的日常。

此外,置身人人都在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的現代,更是嚴重地切斷彼此的溝通。這個時代,除了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就連在家也一樣,每個人都只顧盯著拿在手上的機器。智慧型電子產品的發明,確實為你我的生活帶來一大變革。只要擁有智慧型手機,別說打電話或傳訊息了,隨時隨地都能搜索需要的資訊。銀行業務變得可以輕易處理,甚至連信用卡都不必帶出門。無論是找路、找餐廳、玩遊戲等生活大小事,只要善用多樣的應用程式,通通都能免費下載。
可是,過度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成癮,導致我們的大腦開始退化,對於大腦正在發育的十多歲孩子們,無疑更是致命的問題。
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之一,也是大腦在人處於亢奮狀態或調控欲望時所分泌的物質。舉例來說,運動競賽時,因為燃起了「一定要贏比賽」的欲望,於是當獲得相應代價時,便會產生令人感覺愉悅的快感。不過,若多巴胺分泌過濃,可能就會導致成癮。智慧型電子產品即是一例,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都無法離手的原因。其實,上課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題,早已成為師生間的矛盾。
最大的問題在於,過度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會減少與他人直接面對面的機會。如此一來,自然也大幅減少了家庭成員間的對話。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在認知社會出現了諸如此類的全面性變化後,再去看孩子。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懂得同理他人,並且有能力溝通協商的人才。父母與老師應該導引青少年們擺脫對智慧型電子產品的依賴,學習實際與人溝通。
如果希望孩子能長成懂得同理他人與溝通的人,首先得讓他們感覺家庭的溫暖。就算一天只有十分鐘也好,請開始試著與孩子對話。先從「今天最有趣的事是什麼?」、「學校午餐好吃嗎?」等瑣碎的問題開始就好。聊著聊著瑣事,不知不覺間便會見到孩子變得願意與人閒聊。
現在,停止在彼此間用「成績」畫界線,學習認同孩子的多樣性,以及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如此才有可能在你我的國家見到像是史蒂芬・賈伯斯(Steven Jobs)、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那般充滿創意的人才。真心希望大人們能夠伴孩子們同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