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滿額折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定  價:NT$ 620 元
優惠價:9055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1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回顧百年的士大事,專訪行業風雲人物

 

你是一個合格的的士迷嗎──

香港第一部的士於哪一年正式營業?

第一個的士咪錶、第一盞的士車頂燈及第一部冷氣的士,於哪年出現?

的士行業為何由公司制轉為個人車主制?

香港歷史上曾出現幾次較大的的士罷駛抗議事件?

的士與野雞車、紅牌車及白牌車持續一百年的大鬥法有何說法?

 

香港的士業約莫於二十世紀初出現雛型,至今超過一百年。《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以簡練文筆整理其發展脈絡,主要記錄了百年來影響行業的大事件,反映整個的士行業在不同年代的概況和特色,讀者既能從中窺見的士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也能從側面見證香港百年來風起雲湧的變遷。

本書另一特點為口述歷史部分,作者採訪了十五位的士業老行尊及風雲人物,他們各自在行業不同的範疇有着極為豐富的經驗,娓娓道來很多不為人所知的行內情況;亦有與的士行業發展極為緊密的當時政府要員,他們一一說來當年公共交通政策的轉變、如何與業界打交道等細節,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作者簡介

熊永達博士

現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主要教授交通運輸基建的發展和對環境影響的課程。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交通規劃、汽車尾氣控制、交通噪音和安全、以及大型基建發展等。活躍於許多專業團體,包括「香港運輸及物流學會」及「香港運輸研究學會」。二○一七年,應香港的士業界翹楚的邀請,出任剛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的主席。

 

劉國偉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畢業, 熱愛研究香港歷史,現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幾年間, 組織及舉辦不少香港社區文化遺產活動, 希望讓更多市民認知香港有價值的事物。

序一

 

二○一七年從理工大學教職退下來以後,應香港的士業界翹楚的邀請,出任剛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的主席。對於的士行業,在退休前做過兩項研究,似懂非懂。因為兩項研究都是有關的士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只是片面認識這個行業的運作,對於的士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沒法掌握。出任這個主席,確實有種責任,帶領這個行業向前行。我執教運輸課程差不多三十年,對於香港的運輸行業有份感情,亦為香港有效率的運輸系統自豪。對於的士服務有點日暮蒼穹,偶爾聽到惡評,感到可惜。心裏有種召喚,為這個行業出一分力,發一分光;就這樣,承擔了這個主席的位置。

二○一七年,我同時出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對於香港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例如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米業、鹹魚業等中心做了許多研究、出版、講座及展覽等工作,廣受歡迎,中心在「面書」的擁躉,超過五萬,為梳理香港發展的經驗,做了一點貢獻。循着這個思路,我在二○一七年底,孕育寫這本傳承的士行業的書的念頭。

雖然的士每天都在街上行走,觸目皆是,不過有關這個行業的資料,卻不容易找。在《舊時香港》一類的書籍中,會看到舊街道的景色,裏面有些舊的士;但一本關於香港的士的完整書刊,就未曾見過。沒有一些死資料,還好有許多活資料。的士行業還有很多老行尊,他們就是活字典。業界翹楚的口述歷史為這本書的主軸提供有用的線索。有了這條主軸,就可尋找歷史片言隻語,如砌圖一般還原的士發展的歷史。

我十分感謝我的拍檔劉國偉先生,他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總監,憑藉他熟悉香港歷史尋根究底的技巧,找了大量的中英文剪報,他為整本書校正,亦寫了一九八四年的士騷動有趣的一章。

這本書能面世得特別鳴謝忠誠車行創辦人鄭克和先生及益豐車行吳坤成先生。他的慷慨支持,讓我們可順利展開資料搜集的工作。

脫稿之時,感到增長許多知識。的士行業是創造香港奇跡重要的一環,這個行業的發

展,養活了數以萬計的家庭的同時,凝聚了許多辛勞持份者的智慧,讓後來者畢生受用。

 

熊永達 二○二○年二月

 

 

序二

 

香港的士,由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七日首日服務至今,差不多經歷百年。這個行業由最初一間公司經營寥寥數架的士,發展到戰後五六十年代多間公司經營龐大車隊,到如今一萬八千多架的士在街上行走,從中可簡單地看出香港的經濟及人口蓬勃發展。

不過,綜觀整個行業的發展,殊不簡單,既有政府政策的左右、歷史洪流的衝擊外,就是每一個行業持份者鬥智鬥力、努力奮鬥的故事。為甚麼豐田汽車能在香港取得百分之九十九的市場佔有率?除了車輛耐用之外,就是維修便宜和快捷,在香港這個分秒必爭的彈丸之地,誰會願意花太多時間等待零件運港?說到電召台,既能做到傳遞最新交通消息及收「柯打」的初衷,原來也是家庭溝通的橋樑!如今面對手機智能程式(APPs)的挑戰,如何求變?諸如的士按揭、保險、車行、司機等均各有故事,成功,不只是「勤力」二字簡單能說過去。

如今,的士行業對市民大眾來說,往往就是拒載、態度差、面板上有好幾部電話,無心揸車等,某程度上,就是車主不想管理,司機不想負責,這些問題亟需解決。這本小書,既有歷史回顧,亦有進言,若業界及政府能多行一步,或許這個古老行業會變得更好。

多謝熊永達博士,在編寫這本書的期間,帶領本人認識不少業界翹楚及老前輩,讓我大開眼界之餘,亦解決了很多疑問。這個行業,確不只是純粹駕車,當中的一買一賣,蘊含了很多內容。此趟旅程,實在獲益良多。

是次工作需要訪問的士行業中的不同持份者,對以下受訪人士(排名不分先後),本人不勝感激:文國柱先生、伍熀先生、任太平先生、何柏泉先生、何發全先生、李啓祥先生、吳坤成先生、周梁淑怡女士、馬漢明先生、袁偉彪先生、陳阮德徽女士、黃保強先生、鄭克和先生、霍文先生、羅雪芬女士。

本人特別感謝鄭寶鴻先生、張順光先生、岑智明先生、羅錦權先生、劉克溪先生借出珍貴圖片及珍貴物品。此外,亦感謝周家建博士、朱詠筠小姐、鄭詠甄小姐、鍾睿維先生於百忙中幫忙提供意見、校對及搜集的士行業有關數據,本人心存感激。

若讀者發現書中資料有遺漏或出錯,望包涵及不吝指正。

 

劉國偉 二○二○年二月

目次

序一 4

序二 6

第一部分 的士業的傳承

第一章 的士行業的冒起 10

第二章 由歐美名車到日本豐田 16

第三章 公司營運的年代 34

第四章 公開投標發牌顛覆行業 50

第五章 司機由打工到做老闆 64

第六章 電召台與咪錶 80

第七章 的士罷駛及騷動 92

第八章 佳寧的士王國 112

第九章 柴油到石油氣的士 122

第十章 與野雞車、紅牌車、白牌車的抗爭 128

第十一章 的士政策的演變 146

第十二章 迎接新時代──走在革新的路上 168

 

第二部分 專訪老行尊及關鍵人物

霍文─的士業界感恩的運輸署前署長 182

陳阮德徽─最能溝通業界的運輸署前副署長 186

周梁淑怡─叱吒政界的風雲人物 189

伍熀─泰和車行創辦人 194

鄭克和─忠誠車行創辦人 201

任太平─的士業界的一哥 211

吳坤成─的士業界的發言人 217

黃保強─香港的士商會的掌舵人 224

文國柱─的士車輛維修業鼻祖 230

何發全─的士借貸的老手 237

羅雪芬─的士電召台的大姐大 243

袁偉彪─的士保險業的翹楚 248

馬漢明─日產的士全盛時期的推手 254

李啓祥─豐田的士的推手 259

何柏泉─大吉利的士咪錶老總 264

 

附錄

附錄一─香港的士業大事紀 270

附錄二─的士資料圖表 278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第一章 的士行業的冒起

 

的士是全球大城市重要的載客交通工具,隨着機動汽車引入香港,香港的士業即應運而生。

機動汽車於英治期間引入香港。英國是歐洲工業革命的先驅,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令英國無論在機動汽車或火車的研發和生產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向全世界輸出工業產品,是建立全球霸業的必然舉動。香港在十九世紀中葉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因而得以「受惠」。

香港第一部機動汽車大約於一九○四年在城中出現,是歐美名車廠出產的汽車。對於這個新玩意,城中富豪趨之若鶩。有生意頭腦的商人,隨即推出租用汽車,接載尊貴的客人,與當時盛行的轎車和人力車爭奪載客市場。這些沒有規管的出租車,亦即是開埠以來最早的「白牌車」,打亂了當時合法載客的轎車和人力車的市場,並容易造成嚴重交通意外和傷亡,令政府不得不規管。一九一二年,政府推出汽車及道路交通條例規管公共車輛,包括所有載客取酬的機動車輛,對它們的結構、司機和乘客的行為及收費均有說明。不過,正規的出租的士要到一九二三年才面世。

機動汽車究竟哪一年在香港出現?似乎查無實據能說清楚,但從各種文獻顯示,應該是在一九○○年至一九一一年間。根據掌故專家魯言先生的著作,香港第一輛汽車出現於一九○八年,由居於半山的牙醫羅福諾擁有。這輛是甚麼款式的車呢?就無從稽考了。

還好,魯言先生的書中有一張相片,相信是的士舊照,看到一輛四輪機動車和一輛人力車在皇后大道東天后古廟前走着。它是一輛車頭大引擎、四輪高身有帳篷的四座位房車。而根據《南華早報》一九一○年五月二十七日的頭條報道:“Hong Kong Captured : Motor-Car Invasion by American Sailors”,姑且翻譯為:「香港獵物:美國水兵的機動汽車入侵」。

看到報章上的車輛圖像和魯言先生的相近。報章評論水兵的白色制服整潔,但汽車經常發出的響號就令人不安。而馬冠堯先生則推敲汽車是在一九○五年前已經出現,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南華早報》等三份報章同時報道一宗汽車傷人索償案。前運輸署署長李舒(Peter Leeds)回顧香港開埠以來的公共交通,他翻查香港警務報告,顯示一九○七年開始有機動車輛的分類,記錄了六輛汽車,一九一一年才有汽車司機領取駕駛執照的記錄。

根據李舒書中附錄的資料,香港政府於一九一四年開始有出租車的記錄,開始時是三十輛,到一九三八年增至五百八十九輛,這些出租車數量應該包括的士在內。一九一二年立法局年報指出由一九一一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一二年四月三十日有十四輛出租車,涉及二十八宗交通意外,四人死亡和四人嚴重受傷。可見有了汽車這新玩意,就有市民希望乘坐,有客源,做生意的人就會提供服務以謀利,出租車應運而生;而政府引入英國的經驗,對經營出租車活動加以規管,的士隨之登場,取代難於規管的「白牌車」。

香港第一輛的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在香港的道路上出現,由香港九龍的士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 Kowloon Taxi-Cab Co. Ltd)引入的。它是全港第一間的士公司,成立於一九二三年四月八日。創辦人Arthur Henry Rowe 是汽車代理商,負責南中國的汽車及貨車銷售。相信是由於職業的便利,他看到香港的豪門富族對汽車這種新玩意的需求以及「白牌車」的冒起,便首先引入八十輛雪鐵龍(Citroen)房車作為的士。雪鐵龍是法國名車,車廠創立於一九一九年。車輛外觀高貴,是高身開篷房車,可載四人。《南華早報》一九二三年一月搶先預報這是全港第一輛機動車的士,引擎十一點四匹馬力,最高時速三十五英里。

香港九龍的士有限公司於一九二三年六月正式開業,當時的士收費是四毫子一英里,以後每四分一英里收五仙,停車五分鐘收五仙。機動車的士打入當時以人力轎子和人力車為主的個人客運市場,收費是和高檔的四人轎子看齊的。當時的四人大轎每十分鐘收三毫,每十五分鐘四毫,每半小時六毫和每小時八毫,一小時以上每小時收兩毫半。若以走一英里計算,四人轎要走超過半小時,即最少要支付六毫。的士收四毫,的確有競爭力。這收費水平與一人拖動的兩輪手車每半小時兩毫比較就貴了一倍。

第一間的士公司和第一部的士車輛在香港出現後,香港正式進入受規範的機動車載客年代,的士的出現比一九一一年開通的九廣鐵路火車晚十二年,比其他機動車公共交通工具早約十年進入公交市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5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