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塑造近代中國牛奶消費:對近代上海乳業市場發展及其管理的考察(簡體書)
滿額折

塑造近代中國牛奶消費:對近代上海乳業市場發展及其管理的考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牛奶,被認為是接近完美的食物,尤其是在健康飲食盛行的當下,它已經成了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替代的餐食。但是,牛奶並不是一開始就被廣為接受的,在江南,尤其是在上海不以奶制品為主的傳統飲食結構中,牛奶從未受到熱捧,更是因其本身含有細菌,具有飲用安全威脅,而一度遭到人們的冷落。


•那麼,牛奶是如何登上日常餐桌的?



•牛奶消毒是如何成為一種衛生制度的?



•上海又是如何成為今日牛奶管理制度肇始之地的?


本書將帶領讀者回溯20世紀的中國,重看牛奶管理制度的變遷歷史,細探行業標準的形成過程,深究上海乳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作者簡介

章斯睿,女,1984年出生於上海。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和復旦大學歷史系,2013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歷史編輯。曾擔任紀錄片《上海奶業百年》的專家顧問。運營上海城市歷史主題微信公眾號“小曹曹和小章章”。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著眼於牛奶登上中國人日常餐桌的發展過程,結合20世紀民族國家興起的背景,回溯了在近代商品化過程中牛奶管理制度的變遷,詳細探討了牛奶行業標準的行程,深入探究了上海乳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目次


第1章導言(1)


第1節牛奶研究(3)

第2節研究物件和時段(15)

第3節研究內容和資料(18)


第2章從無到有:近代上海乳業制度的初創(22)


第1節牛奶商品化(22)

第2節執照準入(27)

第3節檢驗制度(42)

小結(50)


第3章追求質量:近代上海乳業制度的發展(53)


第1節困擾租界的牛奶問題(53)

第2節建立等級制度(63)

第3節等級制度與牛奶市場(80)

小結(92)


第4章與鮮奶競爭:近代上海代乳品的發展(95)


第1節完美的話語(95)

第2節衝擊母乳(102)

第3節華洋之間的競爭(109)

小結(120)


第5章危機與挑戰:20世紀40年代上海乳業的困境(122)


第1節戰時體制下的牛奶業(122)

第2節統制體制的影響(130)

第3節救濟品與戰後乳品市場(141)

小結(151)



第6章延續與爭論:近代上海乳業制度與同業公會(154)


第1節一業兩公會的形成(154)

第2節管理與發展(164)

第3節兩公會合並(171)

小結(186)



結語(190)


參考文獻(196)


後記(207)


書摘/試閱

第三章 《追求質量:近代上海乳業制度的發展》


第1節 困擾租界的牛奶問題


一、牛奶有“毒”



從16世紀至19世紀,與普通結核共同肆虐歐洲的牛結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使人類開始關注牲畜健康和疫病防治。19世紀末,細菌的發現使得微生物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人類對致病原因從此有了新的認知。在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年)提出“微生物病原說”(germ theory)之後的二三十年,是細菌學說發展的黃金年代,德國科學家科赫(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將之推向高潮,使它(zui)終成為現代醫學的基石。到20世紀初,西方社會已經完全接受了細菌致病的解釋。


19世紀末,西方細菌學伴隨著殖民勢力的擴張,傳入中國。1894年香港鼠疫的爆發及應對被看成是細菌學在中國(zui)初的實踐。此後,北京、上海等沿海口岸建立的醫院和諸如巴斯德研究院這樣的醫學機構,都將細菌學作為一門重要的研究科目,引入中國。起初,中國人翻譯介紹國外相關研究時,只是將“細菌”理解為一種“微蟲”,並將此作為一切微生物的泛稱。多數中國人對微生物的直觀認識,還是來自報刊及知識界精英對瘟疫病因的解釋,並逐漸將其視為“無所不在的威脅”。細菌學說被社會各階層接納,並不斷被論述和強化。


由於細菌的“無處不在”,防疫的重要性被不斷提高。在近代中國,預防細菌傳染,可能要比治療,有著更深遠的影響。而食物,是人體感染疾病的(zui)主要途徑之一。“傷寒菌在牛乳中(zui)能繁殖,故不潔凈之牛乳,常有病原微生物在內,其他夏秋之交,因食物多有種種微生物,偶不謹慎,即能害人。”通過報刊的引述和介紹,人們開始意識到牛奶和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牛奶中含有感染痢疾的病菌,導致多數兒童感染病發,“每年死於此疫者,不知凡幾”。又如肺結核,某人曾云,其朋友就是每天喝牛奶導致感染肺結核的。

雖然此事可能有些夸張,但牛奶中的確有結核桿菌的存在,且極易傳染給人體。其他諸如猩紅熱、白喉等都可介由牛奶傳播。根據1925年日本領事館對留滬日僑所做的簡單統計來看,“以牛乳哺育之兒童死亡數,約占十分之四”。


因此,對牛奶的滅菌成為專家學者,乃至普通消費者日漸關注的重心。滅菌以熱處理為主,也就是通過加熱來殺滅細菌。大多數家庭都是將牛奶煮沸後飲用,這也得到工部局的認可,工部局衛生處曾在1905年規定所有在租界內出售的牛奶,必須經過殺菌處理(sterilisation),(zui)簡單的辦法就是徹底煮沸牛奶。這樣做,也是因為當時牛奶在運輸過程中極易被病菌感染,而如果牛體本身感染結核病,則牛奶中也多半會含有結核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在缺乏必要的消毒設施時,只有通過徹底的煮沸才能殺滅牛奶中的病菌,從而降低患病的幾率。此外,還可以采用低溫蒸煮的方法使得牛奶的營養成分不至於流失太多,但該方法需要嚴格監控過程,在家操作常常達不到理想的殺毒效果。


所謂低溫蒸煮,即巴氏殺菌法(pasteurization),是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於1865年發明,經後人改進,用於徹底殺滅酒、牛奶、血清白蛋白等液體中病原體的方法,將牛奶加熱到62℃—65℃(華氏145度至150度),並保持30分鐘,可殺滅大多數有害微生物。1908年,巴氏殺菌機投入商用。十年後,許多美國城市開始要求牛奶必須經過巴氏殺菌。1924年,美國公共健康服務部(Public Health Service)頒布“標準牛奶法令”(the Standard Milk Ordinance),此法令(zui)初只是為各州政府提供參考和示範。隨後在1927年又頒布了“標準A級巴氏殺菌奶條例(Grade ‘A’ 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簡稱為PMO)”,並將之確立為重要的食品法規之一。這種消毒方法,曾被譯介為“蒸乳法”,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被引進中國,是當時消毒牛奶的(zui)佳方法。



二、人口增長


1910年到1927年間,隨著工商業和公共事業的發展,上海初步具備了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雛形,人口從128.9萬增至264.1萬,年均遞增43%。


急速增長的人口大量集中在租界區域,兩租界的人口比重在上海人口總數中,逐漸加大,人口密度也逐漸超越華界。上海的人口結構雖然以成年人為主,但兒童數量隨著移民的增長而緩慢遞增。其中,外僑兒童數量的增長對牛奶的供應,提出了新的挑戰。


人口的增加帶動消費的需求,可的公司於1922年從英國和蘇格蘭進口了42頭愛爾夏奶牛,1923年,計劃再從蘇格蘭進口10頭奶牛來提高牛奶產量,以應付持續增長的需求。


雖然公共租界自1898年後開始實行執照政策,對申請牛奶棚執照提出各項嚴格要求,在1920年前,公共租界執照牛奶棚的數量維持在30家左右,牛只頭數在1000上下浮動,其中本地牛奶棚要多於外國牛奶棚。截至1922年12月,租界地區執照牧場共有43家,牛只頭數1394頭。其中,公共租界區域內有執照者23家,界外筑路區域有16家,法租界區域內有4家。然而,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還存在大量無照牛奶棚,這些無照者被視為租界居民身體健康的直接威脅。



三、外僑的呼吁



(一) 罰款無效


在施行執照的第十年,即1908年,菜場稽查員在報告中指出,罰款是(zui)無效的。當時罰款少則五元,一般數十元,(zui)高不超過一百元。《申報》就曾以摻水牛奶一事發表意見,“牛奶棚之出售摻水牛奶,每年被衛生局西人查出罰辦,必有數十起。而罰者自罰。售者自售。且有既罰仍售。屢罰屢售者。豈不以大利所在。雖罰無損耶”。也就是說,在《申報》記者看來,罰款效力不大,難以起到警懾作用。相比而言,入獄和上枷鎖示眾比較有威懾手段。盡管如此,違法事例還是一再發生。而且稽查員發現,業主將損失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致使牛奶價格有上漲趨勢。


1921年5月,《字林西報》報道了戈登路(今江寧路)某牛奶棚因摻水而被罰款,一位自稱珀西•福勒(Percy Fowler)的人注意到了這則報道,他當天就給工部局總辦寫信,聲稱之所以留意該報道是因為該牛奶棚罰金達到100元,已是同類案件中的(zui)高罰款,然而即使如此,他認為這種處罰依然不能有效遏制摻假。因為這家牛奶棚有69頭牛,每天生產大約600—700瓶牛奶。按市價0.2元(銀元)每瓶計算,該牛奶棚單日營業額即超百元,利潤率高達68%。因此,這樣數額的罰款是微不足道的。


福勒還指出,根據3月和4月的《工部局公報》顯示,摻假情況不容樂觀。為此,他呼吁工部局盡快建立一個咨詢委員會處理、協調公共租界地區的牛奶問題。除了修改現有法律,針對屢次違章的業主,還要給予更嚴厲的懲罰——處罰三次後吊銷執照,這樣才能取得懲戒的效果,而不是讓經營者們將罰款看成是一種必要的“營業成本”。


這封信隨即被當時的總辦魯和(E.S.B.Rowe, 1924—1926)轉給工部局衛生處長斯坦利(Arthur Stanlay, 1898—1922年),斯坦利要求總辦轉達他的回復。在信中,斯坦利同意福勒關於罰款太低導致無效,並進一步指出,會審公廨在處理罰款時,面對執照奶棚和無照奶棚是無差別審理的。在斯坦利看來,無照牧場才是(zui)大的危險源,因為他們將牛奶從界外偷偷運入租界地區銷售。斯坦利認為只有施行更嚴厲的罰款和監禁才能改善這一情況,即使將這些牛奶棚牧場的執照吊銷,也不能阻止其繼續犯罪。因為這些牛奶棚會更改執照的名字,轉移到他人名下,這樣就可以在下次被罰時,作為初犯,從而獲得會審公廨的從輕發落。


不過,斯坦利也為自己的工作辯護道,之所以不能有效監督的原因是人手不夠。隨著江浙戰爭的爆發,稽查員數量減少,但與此同時,租界人口又驟增。工部局的衛生稽查員在1910年有19名,1913年有20名,至1921年,卻減少到15名。這意味著,人口增長60%的情況下,稽查員的數量卻減少了33%。雖然福勒在信中已經指出這一點並不能成為解釋的理由。但是斯坦利強調對牛奶棚的監督,只是衛生稽查員日常工作中的一項,所以需要培養大量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有效保障和推行這項監察工作的開展。


斯坦利也指出,提供純凈安全的牛奶,是在(zui)好的條件下也難以達到的“理想”。在他看來,目前租界內的執照牛奶棚,總體情況還是讓人滿意的。所有執照牛奶棚在牛棚中都鋪設水泥地面,並設置裝瓶間,門窗盡量做防蠅處理,水源也來自自來水公司。他重申自1908年衛生委員會會議中的報告,行政監督很難確保解決衛生供應。個人在飲用時要先以烹煮的方式來實現徹底消毒。其次對待牛奶問題就像對待供水那樣,實行有序地控制。


牛奶問題在當年12月21日的工部局董事會議上再次被討論,董事們普遍都認可會審公廨在判罰時,可能過於拘謹和保守。不過總辦魯和向董事們保證,工部局將拒絕給那些屢次違章的牛奶棚頒發執照。這次會議還決定,由衛生處長斯坦利挑選幾個情況惡劣者,予以撤銷執照,以儆效尤。


在1923年1月可的牛奶公司股東會議上,作為股東的朗布爾(V.J.Rumble)再次提到上海的牛奶問題。他強調公共租界須嚴防不潔牛奶,特別是租界外牛奶進入租界後,要嚴密檢查。他認為應當對那些屢犯規則的業主予以重罰,在他看來,工部局目前的懲處力度相比於歐洲和美國的條例,還是較為“仁慈”的。只有重罰和吊銷執照,才能消滅不衛生的情況。


(二) 市政牛奶站



斯坦利在回復福勒的信中提到,除了防範牛瘟外,還要建立一個市政牛奶站,對租界內生產的牛奶,統一購買、測試、裝瓶和投遞。但是這樣一個標準化消毒和配送的牛奶站,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也會導致牛奶價格的上漲。而對這種做法是否真正能改善牛奶質量,斯坦利也存有疑慮。


關於市政牛奶站的設想,斯坦利早在1905年至1910年就曾提出過,當時由於預算問題而被擱置。在20世紀20年代的討論中,這項提議再次被提出。諾布爾(J.Noble)曾投函《字林西報》,申明這種做法還有利於控制奶價。在他看來,這是工部局掌控局勢的好方法。由工部局建立倉庫,向各牧場收取乳制品,所收取的產品必須在工部局標準之上,工部局給所有生產商的收購價是統一的。然後,由工部局負責出售所有產品。任何在租界內自行出售和投遞奶制品的行為都會收到工部局的控告。朗布爾也希望工部局接管整個公共租界的牛奶供應,建立一個市政牛奶站。從朗布爾的主張中可以看出,他和之前的福勒以及衛生處長斯坦利的意見都有相似之處。


這種看似理想的想法,且不說生產商是否同意,很快就被其他消費者所反對。一位自稱“支持者”的讀者在給《字林西報》的信中寫道,這樣做就意味著來自各牧場的牛奶必須混合,他希望看到自己所喝的牛奶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的,而不是從不明的奶牛或者中國母牛身上獲取來的。



(三) 華人問題



多數租界外人將牛奶問題歸結於華人身上,對華人的不信任,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當時租界地區的西人雇用了大量華人作為仆人,在外僑看來,家裡的華籍仆傭和廚役並不可靠,他們和牛奶商密謀,以次充好,甚至從牛奶商手裡收取回扣,購買那些變質的牛奶。牛奶棚中的華籍雇工、華籍送奶工也同樣對牛奶安全造成威脅。“如果把生產、分配和處理牛奶的事務交給中國人,那麼(wei yi )安全的保障就是巴氏消毒或者將牛奶煮開消毒。”會審公廨曾審理過一宗牛奶棚罷工案件,起因是業主發現自己雇用的送奶工在牛奶中加水,便呵斥了他幾句,結果送奶工懷恨在心,第二天早晨唆使其他伙計罷工,(zui)終鬧到會審公廨才解決。


另一方面,在外人看來,華人牛奶棚問題嚴重,衛生情況堪憂。1923年1月5日的《字林西報》刊登了一位獸醫對康脫路(今康定路)上三家華人牛奶棚的調查。這三家都被工部局處罰過,前兩家不但設施簡陋,且不注重衛生,例如沒有排水設施、屋內光線昏暗、用於洗瓶的水沒有加熱、用於擠奶的牛可能患有牛瘟,作業場所有患傳染病的小孩出入等。第三家則相對較好,具體表現在奶牛的隔離措施到位、屋內采光明亮、鋪設了排水管道。當時,多數華人小資本牛奶棚都遭受了牛瘟威脅,獸醫官推測,華人業主為了保證生產,一來是繼續出售病牛所產之奶,二來是在牛奶中摻水。


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如一位住在康脫路29號的居民埃爾伍德•瓦尼(Ellwood Varney)就並不認為所有中國人的牧場都不幹凈,他還認為外國人經營的牛奶棚也同樣存在類似問題。還有署名為“納稅人”的讀者給報紙寫信,聲稱並不僅僅是中國商人支付回扣,外國牛奶棚同樣存在這種情況。


由於牛奶問題日趨嚴峻,牛奶生產商也抓住這一“危機”,在廣告中突出西方管理,以證明產品的安全性。例如,紅字牛奶(Milkmaid)就強調自己的挪威出身,標榜純潔和沒有危險。可的公司也在廣告中強調自己的產品是“由外商管理”,並在廣告中承諾,(jue dui)不會提取牛奶中的脂肪。


無論如何,公共租界現在需要針對牛奶棚,制定更為嚴格的執照規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