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醫道同源(簡體書)
滿額折

醫道同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醫道同源》主要介紹了道家思想文化與傳統中醫藥之間的關係,通過論述中國古代道家的學術體系內容包括《周易》中的道家思想、道家對中醫學的影響、道家醫學養生理論、對《道德經》的解讀以及道家的淵源發展等,展示了道家許多優秀的文化遺傳內容。

源於《周易》的道家學派,是易學的一個重要支脈,對易學的推動表現突出,長期以來,道教和道家的學術思想從客觀上促進了易理的發展,道家的學術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道教和道家的哲學觀念對中華傳統醫學的影響甚為深遠。
中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與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之間其實存在著血肉關係,民間歷來就有“醫道通仙道”“十道九醫”之說。道教高揚“生為第一”“尊生貴德”和“以醫弘道”的旗幟,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道教出於習醫自救、濟世利人之目的和宗教情懷,自創立之日起就重視研習醫藥方技,從而形成道教崇尚醫藥的傳統。所以,道教“醫學”實際上就是中華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流派。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強調“道”為萬物之本源,並在《周易》一分為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分為三”,老子“一分為三”源於《周易》的卦爻。 《周易》之八卦由初、中、上三爻組成,表示陰陽消長的三個階段。六十四別卦也分三象,以每兩爻為一象,自下而上分為三位,分別象地、人、天,實為“一分為三”的模型。老子的“一分為三”源於《周易》,不過老子把它更明確化了。所謂“一分為三”,實際上是“一分為二”的進一步發展,其優點在於把陰陽消長轉化的階段更精確化,更具有實用價值,對中醫的三位辨證理論影響更為突出。
老子“一分為三”“三生萬物”的論說,對中醫的“三陰三陽”理論影響很大。《黃帝內經》中陰陽一分為三的理論很多,如三陰三陽經開闔樞理論、三陰三陽標本中氣理論、熱病的三陰三陽傳變理論等。《素問·熱論》用陰陽一分為三理論,把三陽病分為太陽、陽明、少陽;三陰病分為太陰、少陰、厥陰等。這體現了陰陽消長的三個階段,為《傷寒論》“三陰三陽”理論奠定了基礎。
老子“一分為三”理論對中醫的十二經脈而言,就有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之分、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分。手足三陽經主陽、表、上、背、四肢外側和皮毛、六腑、氣;手足三陰經主陰、裡、下、腹、四肢內側和筋骨、五臟、血。
老子“一分為三”理論對中醫影響較大的還有“三焦”。三焦是中醫臟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三焦是中醫根據“易卦三位”和孔子“陰陽三才”及老子“一分為三”的理論,根據人體生理現象的聯系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也就是說把人體最重要的臟腑分成三個區劃部分,即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實際上,三焦就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之所以“一分為三”,其目的就是中醫診斷病情時將“一個”整體劃分為“三個”部分,以便分辨病情部位。
中醫學深受道家學派的影響,並接受了道家宇宙本體論的認識。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即強調“道”為“萬物之宗”。《黃帝內經》還極為重視“知道”“法道”和“奉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曰:“知其道者,在人為道。”《素問·生氣通天論》曰:“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素問·天元紀大論》曰:“謹奉天道。”其意皆為人類要順從自然法則,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明《黃帝內經》受道家的影響,認為道為自然規律,應遵循之。《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的作者王冰,就是一個崇道的中醫學者,其對《黃帝內經》的注釋滲透了道家“道”的觀念,其他如葛洪、陶弘景、劉完素、孫思邈等中醫大家,也皆為道家,他們在傳統醫學思想中皆汲取了道家“道”的觀點。
老子推崇《周易》坤、坎二卦,取其柔順,提出“以柔克剛”的觀點,如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發展了《周易》陰陽、動靜、剛柔中的陰、靜、柔、順的一面。兩千多年來,老子的思想一直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派別。
中醫把道家的養生原則應用於中醫攝生是其最為突出的成就。老子重視《周易》的坤、坎二卦,以地的陰順、水的陰柔來強調養生最重要的一面。其“清靜無為”“至虛極、守靜篤”的虛靜觀對中醫“靜性養生”的影響很大,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即是道家靜性養生的體現。
道教及道家學術思想是中國文化的原始宗教思想、哲學思想、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的總匯。道教學術思想廣博,貫穿了中國古今文化。因其流傳久遠,加之後來駁而不純的因素,便變得“支離破碎、怪誕雜亂”,有些說法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但是,任何一種學術思想,正如天下的事與物一樣,都有其正反、好壞的兩面。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應不斷挖掘其精華,使之為我所用。

目次

第一章 中國的三教文化
一、中國的三教文化
二、道教及道家思想與中國文化
三、三教文化的今天

第二章 《周易》與道家
第一節 《周易》與道家思想
一、道家思想與伏羲、黃帝
二、道家思想與堯、舜、禹
三、道家思想與《周易》理論
四、道家“方士”與易、象、數合流
第二節 《周易》與儒家、道家學派
一、儒家與道家思想的異同
(一)老子的天道無為思想
(二)老子對於仁義與聖人的觀念
(三)老子的政治思想
一、道家與道教的學術體系
三、孔子的“道”與老子的“道”
四、無處不在的“道”
五、儒家與道家的“道”
六、儒家與道家的“德”

第三章 道教對中醫的影響
第一節 道與中醫學
一、道教學術與黃老關係
二、道家的“道”與中醫學
三、老子的“一分為三”與中醫的“三陰三陽”
四、老子“坤坎柔順虛靜”觀念對中醫的影響愛心
五、道家與中醫的精氣學說
第二節 道家醫術對中醫的影響
一、道教與中醫
二、巫醫、巫術與中醫
三、方士與中醫
第三節 道教醫學與中醫的關係
一、以醫傳教、借醫弘道
二、為道者必兼修醫術
三、借醫弘道的醫學發展時期
(一)上清派的修道思想與醫學的關係
(二)靈寶派的修道思想與醫學的關係
四、魏晉南北朝的道教醫家及醫學發展
(一)道教醫家葛洪對醫學的貢獻
(二)道教醫家陶弘景對醫藥本草學的貢獻
(三)道教醫家鮑姑對針灸學的貢獻
(四)道教外科醫術對中國醫學的影響
(五)道教與醫學世家徐氏家族
第四節 道教醫學的發展與興盛
一、道教修煉模式的轉換對醫學發展的影響
……
第四章 道家醫學養生觀
第五章 微言《道德經》
第六章 溯源道家與道教

書摘/試閱

春秋戰國時,燕齊一帶的方士將神仙學說、方技、術數與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融為一體,形成了方仙道,並盛行於世,至於“方”指不死的藥方,“仙”指不死的神仙。從方仙道的性質來分析,方仙道與原始巫術醫學有一定的關係。大家一提到“方士”就很自然地依循一種傳統觀念,認為他們就是燒煉神仙丹藥之術,服用了“方士”的丹藥就可以成為神仙,就可以長生不老,這種觀念在古代深入人心,對於這種理念的信仰與追求神仙丹藥的風氣,一直或明或暗地籠罩著中國古代社會,長達兩千年之久,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歷來都很普遍地受到這種“迷信”觀念的影響。既然“方士”和“方仙道”是戰國時期的產物,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在那個時期會有這種“方仙道”的產生呢?他們的學術思想的根據難道完全沒有可靠的來源,都是憑空捏造,專門欺世盜名而騙人的嗎?倘若真是如此,這些所謂的“方士”欺世騙人的謊言與技術也非常值得自豪了,因為他們不但欺騙了過去歷史上都屬於第一流的聰明人,同時他們欺世騙人的遺風居然能夠維持幾千年,這不是一件大有可疑的怪事嗎?
方仙道及方士的出現絕非偶然,有其歷史必然性。從根本上分析,這是“長生不死”觀念信仰推動的結果,長生的信仰由來已久,隨著醫藥學的進步,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萌發了“長生”與“不死”的觀念。此乃古人在經驗知識的基礎上,經過邏輯推理而得出來的,因為在古人看來,服用藥物既然可以治病,可以使人不病,那就可以延年,甚至可以長生不死。這時出現了許多關於長生的神話傳說,而且這些長生說往往把長生的願望寄托在仙藥和神仙身上,希望通過服食仙藥成為逍遙自在、長生不死的神仙。我國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就是一例,《山海經》載有巫彭等十巫,“皆操不死之藥”,其中還有“不死之國”“不死之山”“不死之樹”“不死之民”等描述。這種對仙境的向往和憧憬,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神仙說大興,從而出現了許多以求仙、成仙為目的的各種方術,繼而形成以求神仙為目標而修習的各種方術的“方士”,蛻變為“方仙道”。
方仙道的“方士”們受神仙信仰的支配,以“長生成仙為務”,故對醫學頗為重視,方士兼醫是方仙道的一大特征。所以,可以將這一時期方士出身的醫家稱為“方士醫”,以區別於秦漢時期的官醫和一般民醫。方士醫學是秦漢醫學發展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它與中國傳統醫學互為融通,以至於歷史上人們常常把醫道等同於仙道。明代醫家龔廷賢曾在《萬病回春·醫家病家通病》中指出:“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而在古代文獻中也把醫術命名為方技,醫家傳記也載入方技傳,這些都與秦、漢方士醫學的異常活躍有著密切關係。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醫書共十四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方士醫學的範疇,如《卻谷食氣》《導引圖》《養生方》《雜禁方》《合陰陽》《天下至道談》等基本屬方士醫家或神仙家所著,如《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本脈法》《陰陽脈死候》等書的其中很多內容都與方士醫學有關係。秦漢時期方士醫學與傳統醫學的關係及其貢獻,主要體現在方士們所創制、修習的各種神仙方術之中。方仙道的方術大體分為三大派別,即“行氣、藥餌、寶精”,也就是說,古代的養生術也由此分為導引行氣、服食煉養及房中養生這三大不同流派。導引也寫作道引,是一種以主動的肢體運動為主,並配合吐納服氣(也稱行氣)或自我推拿(也稱按蹺或按摩)而進行的一種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方法。導引行氣這一派最為古老,《莊子·刻意》云:“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