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遞歸與偶然(簡體書)
滿額折

遞歸與偶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生活在深受技術影響的21世紀,“如何理解技術”是每一個現代人無法逃避的問題。本書從遞歸和偶然這兩個概念出發,運用系統論和有機論的思想資源,重啟了中西思想資源中對技術的思考與反思,深入地討論了歐洲現代和當代哲學,同時也以李約瑟為中介,來討論中國思想的相關性。為我們面對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提供具有中國原創性的思考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本書採用遞歸和偶然作為兩個基本概念來研究自然與技術,機器與生物,系統與自由之間的關係。作者從康德所闡述的有機思想開始,經過自然哲學,到20世紀的有機主義(organicism) 和器官學(organology),重構了思想的進程,質疑了在算法偶然性、生態學和算法災難時代哲學思考的新條件,而這一條件海德格爾稱之為哲學的終結。本書圍繞以下思辯性的問題:如果在哲學傳統中,偶然性的概念總是與自然法則相關,那麼我們將如何理解與技術系統相關的偶然性?作者視遞歸性作為與笛卡爾機械主義的割裂以及系統構造的驅動,詳細闡述了在這個認識論斷裂中偶然性的必要性,在當中自然結束而系統出現了。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我們將看到德國觀念主義是控制論的先驅,而人類世和靈知圈指向一個巨大的控制論系統的實現,這迫使我們回到自由的問題。作者質疑絕對偶然性這一概念並提出宇宙技術多元主義。本書深入地討論了歐洲現代和當代哲學,同時也以李約瑟為中介,來討論中國思想的相關性,涉及控制論、數學、人工智能和非人主義等主題。

作者簡介

許煜(Yuk Hui),于英國金匠學院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在法國進行博士後研究,並在德國完成哲學教授資格論文。先後任教于德國呂納堡大學、包豪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 現于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技術哲學與美學。
專著包括《論數碼物的存在》(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2016)、《論中國的技術問題》(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2017)、《遞歸與偶然》(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2019)以及即將出版的Art and Cosmotechnics(2020),並已有德、法、意、俄、韓、日等多國譯本。

名人/編輯推薦

●繼《論數碼物的存在》《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之後,許煜技術哲學反思系列第三本著作;在令人不安的人類世困境中,審慎而充滿希冀地重啟技術之思。
●以遞歸和偶然兩個概念,勾勒自康德以來有機性概念的歷史脈絡,涵蓋自然哲學、有機主義、控制論、系統論、器官學和生態學;對海德格爾的技術預言進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超越當前技術範式,走向多元宇宙技術的方法和途徑;

前言

《奧德修斯的槳》
然而你將
再次出航,來到那些
不懂得海,或船,或槳
是船的翅膀的人面前
倘若[在那裡]上岸
你高貴的肩頭扛著船槳,
帶著它,你將在路上遇見
一個鄉下人讚美道,
“你用靠在脖子旁邊的大鏟做什麼?”
那大鏟――你的槳要插下,在海岸的甲板上
用神聖儀式獻祭波塞冬
(《奧德賽》,第11卷,高定[Golding]譯)

[xiii]忒瑞西阿斯(Tiresias)對奧德修斯警示性的預言表明,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是錯誤的,即奧德賽是一個完美遞歸的形象,儘管憤怒的海與地震之神製造了障礙和意外,回歸依然是充實豐富的。這段預言告訴我們,奧德修斯返回伊薩卡(Ithaca)島後必須再次離開,因此這個圓圈只是個不完整、或許也無法完成的航行中的一環。再次出發的條件是由槳這個詞規定的,槳可能是古代世界最古老的技術對象。槳把劃槳者的能量轉化為運動,通過集體勞動,有時是強迫勞動,“給船以翅膀”;[xiv]在13世紀發明方向舵之前,它也用來駕駛和引導船隻。槳是舵手,或者說是領航員(cubernetis)的技術對象,這些人將物理性技巧與信息和智慧結合在一起,在海上開闢航路。奧德修斯的槳是獲取能量、進行導航或控制船隻等複雜技巧的技術條件。
忒瑞西阿斯的話也挑戰了遞歸模型中“承認”(recognition)被賦予的特權。當奧德修斯的槳沒能被認出來(recognized),而被錯當成農業中用於分離小麥和穀殼的技術物件時,他就會知道自己抵達了目的地。在一個對海洋及其技術對象一無所知的農業文化中,槳被誤認為揚穀的大鏟。有些東西不太對頭,鄉下人發現了一個錯誤――沒人會像那樣把大鏟扛在肩上――但他誤解了這個錯誤;並不是奧德修斯拿大鏟的方式奇怪,而是槳被誤當成了大鏟。正是在這裡,在波塞冬神聖的槳被當成狄奧尼索斯的神聖大鏟的地方――這片對農業技術來說的海――奧德修斯要通過犧牲把技術對象移出它的語境,建立一種註定會與狄奧尼索斯崇拜混淆的波塞冬崇拜……從而為他自己和未能認出他的槳的文化開啟一段不可預知的新歷史。要回到一個他不可能去過的地方――這使奧德修斯的任務染上了喜劇的氣氛;他將不得不拿著槳繼續前進,直到他和他的技術變得陌生到足以在別處被理解和解釋。
許煜的書是在這種別樣的遞歸的體系下展開的;它通過探討偶然性在不可完成的回歸與重獲中的作用,研究這些運動。通過對康德和後康德哲學、生理學和控制論、蓋亞理論和人類世(Anthropocene)話語的一系列循環的遞歸閱讀,他把我們自認為瞭解的東西變得陌生,並描述了那些破壞我們所熟悉的閱讀準則及協議的背景和一系列事件。他暗示說,我們並不知道那些自認為知道的東西,即遞歸論證的系統性和協議,而且我們需要用其他方式,來瞭解別的東西,即有機體哲學和器官學。其中最重要的是偶然性,它不是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的那種偏愛有準備的頭腦的機遇,而是無法做準備、不能被輕易預期或捕捉的機遇。[xv]正如奧德修斯帶著槳上岸,這裡有種放棄,甚至是擁抱荒誕性的意味,哪怕在技術本身的問題上也拒絕熟悉感。宇宙技術是許煜這本書和另外幾本著作的研究對象,《奧德賽》中,以另一種方式理解槳的鄉下人所感到的驚訝,是宇宙技術的體現。技術對象或者說奧德修斯的槳變得可疑,這種方式強烈、怪異、令人不安。
最後,這些由偶然事件和錯誤驅動的開放運動具有一種解放的衝動,這為許煜的思想敞開了一個未來。然而這個未來也困難重重,在詹姆斯·赫頓(JamesHutton)的深邃時間(deeptime)、它的編年史及過去面前,帶著槳穿過鄉村這一旅途的偶然性顯得微不足道,甚至道德律也無法拯救我們。許煜知道,人類佔領地球留下的沉澱幾乎不會體現在地質記錄上,他也對人類世話語的傲慢態度持合理的懷疑態度――那些人認為人類技術甚至能與地球上時常發生的毀滅性災難相提並論。然而,這不是該為末日而絕望的時刻,而是要對技術持一種審慎而充滿希望的態度,需要以新的方式提出技術問題。《遞歸與偶然》一書把始於《論數碼物的存在》和《論中國的技術問題》的獨特的思維歷險引向了令人驚訝、出乎意料的方向,給讀者留下許多思考和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霍華德·卡吉爾(HowardCaygill)

目次

目 錄

前言(霍華德·卡吉爾) / 1

導論迷幻的生成 / 1
§1理性的冒險 / 2
§2不可見的自然,可見的心靈 / 8
§3偶然性與終極性 / 14
§4超越機械主義和生機論 / 19
§5偉大的完結 / 24
§6器官的衝突 / 31
§7生態學之後,太陽災難之前 / 38
§8未來的宇宙學家 / 43

第一章自然與遞歸 / 50
§9康德與系統模型 / 52
§10哲學的有機條件 / 57
§11費希特的“我”的遞歸性 / 62
§12靈魂與自然的循環運動 / 68
§13《自然哲學》中的遞歸性 / 78
§14有機主義者與生態學範式 / 85
§15一般有機體,蓋亞或人造地球 / 97

第二章邏輯與偶然 / 106
§16《精神現象學》中的遞歸性 / 108
§17有機主義者與反身邏輯 / 112
§18“概念在自然中的虛弱性” / 117
§19自然之死作為邏輯的肯定 / 122
§20一般遞歸與圖靈機 / 133
§21維納的萊布尼茨主義 / 144
§22控制論的控制論 / 156
§23辯證法的信息 / 163
§24不可計算性與算法偶然性 / 176

第三章被組織的無機 / 182
§25從有機主義到器官學 / 183
§26形式與火,或生命 / 187
§27笛卡爾與機械器官 / 192
§28康德作為技術哲學家 / 198
§29《創造進化論》中的器官學 / 205
§30規範與意外 / 220
§31詭異的火 / 228

第四章組織性的無機 / 233
§32普遍控制論,一般流程學 / 236
§33心靈與集體個體化中的遞歸性 / 243
§34偶然性的器官學 / 251
§35自然或藝術 / 260
§36第三預存與先占 / 263
§37無機有機性或生態學 / 269
§38背景的原則 / 275

第五章剩餘的非人 / 291
§39後現代性與遞歸性 / 293
§40技術圈或基督發生論 / 306
§41非人對抗系統 / 313
§42系統後的偶然性,或技術多樣性 / 320
§43感知性與修通 / 329
§44有機主義,器官學和宇宙技術 / 337

參考文獻 / 349
索引 / 367

書摘/試閱

導論迷幻的生成
服從人的勸告也是一種律法。
――赫拉克利特,《殘篇》33
[1]這本書主要是關於控制論的。它旨在通過對有機(organic)概念的質詢,理解一般意義上的系統的演化,尤其是技術系統的出現;有機概念標誌著與早期現代性主導的機械世界觀的斷裂。我們將嘗試根據兩個指導概念,遞歸性和偶然性,來研究系統的起源。這兩個概念都從概念和物質兩方面促使了技術系統的出現和不斷改進。這種對技術系統的解讀也伴隨著一種不斷演變的自然概念,我們會發現一條從浪漫主義式的第一自然到第二自然――用海德格爾的話說,就是自然被當成“持存”(standingreserve)――的軌跡;或許還有第三自然,它不是被理解為浪漫主義自然或持存的自然,而是體現在我所說的宇宙技術(cosmotechnics)概念中。
[2]我們希望借助遞歸性和偶然性,對有機在哲學中的理論化作出歷史批判性的闡述,這種理論化產生了20世紀的兩條主要思維脈絡:有機主義(organicism,生態學和控制論)與器官學(organology)。我們試圖表明,考慮到數碼機器在全球範圍內“正變得有機”,以及德日進(PierreTeilharddeChardin)所說的“歐米伽點”(omegapoint)或“理智圈反思的最終點”(finalpointofNoosphericreflection),我們有必要重新探討有機的概念,以新的方式理解哲學化的條件。這種新狀況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德國理念論哲學家探討的系統與自由之間的張力。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基本上忽視了工業革命,我們知道,這導致了馬克思的經濟唯物主義批判。我們將反思新一輪工業化浪潮造成的技術系統日益強化的狀況,這些技術系統是由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各種具有超人類主義意識形態,試圖超越人與政治的極限的監控技術推動的。為了說明這一假設,我們將走過一段漫長的旅程,穿越理性的劇場。
§1理性的冒險
首先我想提出一個核心論點:自1790年康德的第三批判發表以來,有機概念已經成為哲學化的新條件。這是哲學在經歷機械時代後的重新開始,隨後它又朝其他方向發展:生機論(vitalism)、有機主義、系統論、控制論、器官學等。自然科學研究,尤其是自然主義者們的研究,已經把有機引入哲學,既作為一種新的形而上學對象,也作為機械主義生命觀的解毒劑。與鐘錶比喻相關的機械主義還原已經[3]喪失了吸引力,勒內·笛卡爾機械主義中對動物和機器的模糊區分,在探照燈下受到了質疑,最後露出一副驚訝的神色:動物身體這種東西究竟怎麼可能呢?
“有機體”是什麼意思?本書沒有沿襲生物學的傳統論述,而是試圖根據遞歸與偶然這兩個關鍵概念來分析它,以清楚地理解這個概念的歷史和運動。有機的思維方式也敞開了自發生成(generatioaequivoca)的問題,即從無機到有機、從預製(preformed)到自組織、從他律到自律的漸進發展。正如康德《判斷力批判》中著名的論斷所說:“自然中被組織的產物是這樣一種東西,在它之中一切都是目的,同樣也是手段。”我們甚至可以說,有機體是形而上學體系的模型,也是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機械律和自由的二律背反的解決方法。這種觀點經過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等理念論者,又經過懷德海等後來的思想家,影響了“有機主義運動”和控制論(我們稱其為機械有機主義),它是作為個體化的個體發生(individuationquaontogenesis)理論的基礎。
[4]回過頭來,我們可以說,康德目的論判斷的概念引起了四種解釋。歷史學家蒂莫西·勒努瓦(TimothyLenoir)所說的目的機械主義程序(teleomechanistprogram),涵蓋了前兩種解釋。後兩種則對應著我們所說的器官學:一是有機機械主義(organicmechanism),其中有機體被看作一種非線性算法,它會產生超出知性把握的複雜性;二是懷疑的生機論(suspiciousvitalism),因為康德借用了生物學中塑形力(Bildungstrieb,formationdrive)的概念;三是有機主義,它強調整體(共同體)與部分之間的交換(相互性);四是器官學,它涉及到生物學和技術的密切聯繫。不過,這些解釋是相互關聯的。遞歸不僅是機械重複;它以回歸自身並決定自身的循環運動為特徵,每一個運動都有偶然性,偶然性又決定了它的個別性。我們可以想像一個螺旋形,它的每一個環形運動都部分地由上一個環形運動決定,之前運動的影響依然作為觀念和效果延續著。這幅圖景與靈魂相符。所謂靈魂就是為了理解和決定自身而回歸自我的能力。它每次離開自己,都在軌跡中將其反思現實化,我們稱之為記憶。正是這種體現為差異的額外之物見證了時間的運動,也改變著本身即是時間的存在,從而構成了整體的動力學。每個差異都是一次區分,是時間中的延遲和空間中被區分,一個新的創造。每次反思運動都留下路標似的痕跡;每個痕跡都承載著一個疑問,而答案只能通過運動的全體來解決。這種質疑是一種測試,因為它既可能下跌也可能繼續加強,就像曲線上的運動那樣。決定其下跌或加強的是內部與外部之間的偶然相遇。
遞歸既是結構性的,也是操作性(operational)的,存在與生成之間的對立通過它被揚棄。揚棄保留了[5]對立的命題(正題和反題),也將它們合併進第三個命題中(合題)。存在被保存為一種動態結構,其運作對即將到來的偶然事件是開放的,這一動態結構是生成。愛利亞學派關於存在的理性主義和伊奧尼亞學派關於生成的生理學的對立,通過這活的形式得以解決,這種形式同時意味著運動和同一。在《蒂邁歐篇》(Timaeus)中,柏拉圖第一次通過把靈魂構建為圓圈的形式來解決這一對立。靈魂不斷回歸自我,這是它存在的必然性。亞裡士多德沒能理解遞歸問題,因此他批評柏拉圖,認為既然我們思考的過程中有停頓,靈魂就不能是個循環運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