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滿額折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用科學思維帶你理解經典中醫,遠離病苦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廈指定傳人,首度出書
★適合中醫愛好者,更值得臨床中醫師和中醫學生閱讀、借鑑!

當中醫遇上科學思維、現代瘟疫和急重症,
破除你對中醫的迷思和限制性看法,
進而善用這古老智慧,不再受疾病之苦。


▎中醫偏重養生,無法應付急重症?
▎古老的中醫能對抗現代的新冠病毒?

「西醫快速治標,中醫慢慢治本」「西醫治療急性病,中醫治療慢性病」──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因為,中醫也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療急症及重症!
本書以現代科學方法闡述中醫,輔以實際的臨床案例,系統地帶你認識中醫的生理學模型及病理學解釋,建構正確的中醫觀念。
本書作者原本是純粹的科技人,但父親罹患肝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開始學習醫學,師承中醫經方大師倪海廈。
經過許多臨床驗證,他發現中醫其實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臨床效果更遠超過一般人想像。於是,他從一個不懂中醫的人,轉變成中醫的支持者與實踐者,並致力於高科技與醫學的結合。
他希望藉由自身的科學背景,解除一般人對中醫的誤解與懷疑,本書便是依據這樣的出發點來寫作,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從作者特殊且傳奇的經歷切入,並分享以中醫醫治新冠肺炎的心得與觀察,藉此說明中醫的嚴謹與系統性思維。
〈第二部〉收錄作者以中醫醫治的34種急重症與常見病症的臨床醫案,無論是剖析病理或分析用藥思路,都精采好看,時而引人同理,低迴不已。
〈第三部〉探討目前中醫面臨的問題、「廢中醫存中藥」等種種中醫怪象,以及回歸臨床的實際治療效果,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讓更多人認識中醫的實際療效。

【本書特色】
★以現代科學思維闡述中醫,破除現代人對中醫的迷思和限制性看法;同時將艱澀的醫理與用藥思路寫得清楚易懂,有助於想了解中醫、關心健康養生的讀者。

【好評推薦】
李飛飛(史丹佛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院長)、李文華(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前校長)、張慶瑞(臺灣大學前代理校長)、李克明(《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王南雷(臺灣創新創業中心首任執行長)
──強力推薦

◎李博士的旅程象徵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同時也象徵對凡事以科技來定義的現代生活之深刻反思。李博士帶領我們尋求看待中醫和現代科學的全新方式,期許讀者一起參與這趟旅程!
──李飛飛(史丹佛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院長、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講座教授、美國國家醫學院及國家工程學院雙院士、人工智能專家)

◎李博士是中醫界的「現代張仲景」,我期待不久的將來,他會超越張仲景,為中醫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本好書值得學醫的人、健康的人及醫界領導者仔細一讀!
──李文華(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前校長、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李博士傳承東漢張仲景延續至倪海廈的正宗中醫思維,再結合臺大物理系的科學邏輯基礎訓練,經歷史丹佛與矽谷應用科技的淬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將宏觀醫學與微觀醫學並用。
──張慶瑞(臺灣大學前代理校長、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嚮往中華文化,想一窺中醫奧妙者該讀;想在治標的西醫之外,找到替代方案的中醫師、中醫同好、病人該讀;掌管國家醫療、公衛政策、中醫發展的領導者更應該閱讀!
──李克明(《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前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及元大創業投資董事長)

◎二○二○年,李博士指導河南通許縣人民醫院,以「西醫檢測,中醫治療」的方針治療新冠肺炎,乃檢證經方中醫效力的明確臨床驗證。很高興他以臨床經驗深入淺出地闡述經方中醫的觀念及做法,為關心中醫的朋友們編寫了一本極佳的入門書籍。
──王南雷(矽谷創業家及新創導師、臺灣創新創業中心首任執行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宗恩
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BA、臺灣大學物理學學士。原本為矽谷高科技企業管理人及投資人,因父親罹患肝癌而進入醫學領域,師承中醫經方大師倪海廈,並成為其指定學術傳人。擁有加州針灸中醫執照、NCCAOM美國國家針灸及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認證。
李博士以治療重症、急症、特殊複雜疾病、神經與精神科疾病臨床療效卓越聞名,受邀到北美、中國大陸、臺灣等各地學術及醫療機構演講、教學及指導中西醫師。曾擔任臺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五十週年特邀主講、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班大型中醫研討會特邀專家演講及查房教學、加拿大國際傳統醫學大會暨中醫大會主講專家、河南通許縣人民醫院「倪海廈中醫教學培訓基地」總指導等,並幫助過許多大型西醫院放棄的重症病患。
李博士亦致力於高科技與醫學的結合,為最早推動中醫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化的專家之一,曾受邀擔任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如何將先進的科技使用在醫學上,並曾擔任臺灣工業研究院顧問、北京市政府醫療資訊專家顧問、美國國際醫藥大學博士院博士生導師等。
李博士長年參與社會服務,曾擔任北加州臺大校友會會長、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副會長、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舊金山分會理事、史丹佛大學臺灣同學會會長等,並為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潛水長(PADI Divemaster)、柏拉阿圖市民警察訓練成員(Member of Palo Alto Citizens Police Academy),熱中攀岩、射擊、武術等活動。
◆李博士網頁:www.DrLee.us,臉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推薦序)
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
◎李飛飛(史丹佛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院長、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講座教授、美國國家醫學院及國家工程學院雙院士、人工智能專家)

我很榮幸地受邀推薦我摯友李宗恩博士的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本書很獨特,李博士是一位資深的中醫專家和臨床醫生,卻也是一位經過嚴格科學訓練的科技人,在大膽蛻變深入中醫之前,他在矽谷有著成功的科技生涯。本書反映了李博士與眾不同人生歷練下的洞悉力,文字清新流暢,內容時而讓人驚豔,時而讓人深思反省。
中醫和現代科學似乎是無限分開的兩個世界,然而,李博士個人和他筆下的討論,為讀者開啟了一個難得的窗口,窺見兩個充滿衝突卻又永遠相互纏繞世界的並存對偶性(duality of existence)。李博士的旅程,象徵著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同時也象徵著對凡事以科技來定義的現代生活之深刻反思。李博士帶領我們尋求看待這兩個世界的全新方式,我對李博士帶領我們探索的旅程深深感到興趣,也期許讀者一起參與這趟旅程!

(推薦序)
當代張仲景,開創新中醫
◎李文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前校長、加州大學爾灣分校Bren講座教授暨系主任)

很榮幸能先閱讀好友李宗恩博士的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非常高興寫下我的感受。
經由柏克萊學弟、好友王南雷博士的引薦,我認識了李宗恩博士。宗恩是一位奇才,從臺大物理、史丹佛電機、柏克萊的MBA,到成為中醫大師倪海廈的關門弟子,讓我讚歎這位世界級的臺灣傑出人才。
身為專攻癌症的分子生物學者,我對古老中醫有一分莫名的崇拜及熱愛。西方生命科學及醫學在本世紀有耀眼的進步,卻仍有許多無法解決的瓶頸。譬如若想從分子生物的角度去了解生命及人體的運作,並非永遠無法企及,但也要耗費數百至千年的鑽研努力,這正是目前所看到無休無止的生命科學研發過程。
如同分子生物學,中醫學更是如此。歷經千年的古老學問,在理論面及應用面總是挾著一團迷霧。中醫的深奧,令人難以全面了解,因此常被誤認為不科學。然而,宗恩具備嚴謹的科學訓練,對中醫的造詣更是宏觀、深入。他提倡西醫精準化檢驗、中醫客製化治療的模式,如此便能印證中醫的科學性及有效性,為中醫學的根基開創高峰。
宗恩在書中列舉的疑難雜症,正是人體最困難的三大體系:「免疫」「神經」及「代謝」所造成的問題。他詳盡地解說治療的過程及效果,但仍無法一窺其中過程變化的奧妙;若加入精準檢測,整個療程將更加客觀與科學化,相信很快就會開啟中醫學的燦爛前景。
宗恩無疑是醫界的奇葩,更是中醫界的現代張仲景。我期待不久的將來,他會超越張仲景,為中醫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本好書值得學醫的人、健康的人及醫界領導者仔細一讀!

(作者序)
緣起:當中醫遇上科學思維

◎接觸中醫的契機
我是怎麼開始接觸中醫的?回溯前面述說的故事,我原本跟中醫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說去評論中醫科不科學,連「中醫」兩個字都從未在我腦海裡出現過。如果你硬要問我,我或許也覺得中醫很不科學,甚至覺得中醫已經該被淘汰了。
十五、六年前左右,我父母從臺灣來美國跟我們住了好一陣子,一方面希望能多陪陪年幼的孫子,另一方面讓我們帶他們在美國吃吃玩玩。他們挺喜歡加州的生活,可惜美國旅遊簽證六個月很快就到期了,他們非得回臺灣。回到臺灣後,我哥哥覺得弟弟陪爸爸媽媽半年,他也該替父母做些什麼,盡盡孝道。那個時候,臺灣流行貴賓健康檢查,花一大筆錢到五星級旅館般的醫院住上幾天。醫生們對你客客氣氣,驗血、驗尿、核磁共振,什麼檢查都做一次,確定「早發現、早治療」。因此,我哥哥很盡孝心地幫我父母安排了最頂級的健康檢查。
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父親在五星級醫院待了幾天,每天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到不同的科室檢查,碰上各種光鮮亮麗的醫學儀器,還讚歎現代醫學的偉大。幾天檢查下來,除了年紀較長的人常有的小毛病外,父親沒什麼大問題。就在健檢醫院準備「歡送」我父親出院時,一位資深醫師看到了肝區掃描好像有個小白點,有些疑慮。既然是高付費的貴賓健康檢查,醫院就免費幫忙再多做了些詳細的檢查。
這一個出院前的小小轉折,很快變成了狂風暴雨。專科醫生認定那個小白點是肝癌腫塊,一開始說仍不嚴重,只有一公分左右,估計已經慢慢成長了十年,簡單的栓塞手術即可去掉。第一次栓塞後,果然腫瘤迅速縮小,可是不到三個月,新的肝腫瘤冒出來,竟然有五、六公分,比上次發現的大了五倍,可見癌症從本來的慢慢發展變成了急速成長。
這次靠著親朋好友的大力幫忙,找到了號稱全臺灣最厲害的肝癌專家,決定再次栓塞。這第二顆腫瘤也在栓塞手術後迅速縮小,然而,不到三個月,又有新的肝腫瘤冒出來,這一次變成可怕的十一公分,連醫生都不相信腫瘤可以長得這麼快,只能說那叫作「多發性肝癌」。依照原訂計畫,醫生打算做第三次栓塞手術,就在準備進入手術室時,檢驗科發現黃疸過高、腎臟功能低下,如果進行全身麻醉,可能會導致死亡,因而緊急取消手術。
無法進行栓塞手術,那怎麼辦?這個時候,所有參與父親治療的醫生基本上都放棄了,唯一的建議是:你們要不要考慮到其他國家,花大筆經費想辦法做換肝手術?如果換肝成功,一年的存活率也很小;如果不換肝,父親的肝癌很快就會導致極大的疼痛,痛到連嗎啡也止不住!

◎中醫的啟蒙老師,帶領我深入中醫的世界
就在我對現代西醫學感到無助時,有不少人建議我去多了解中醫,這些人都有見證過或親身經歷過中醫治療的效果,其中還包括多位資深的西醫。一開始,我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建議,就連現代西醫學都達不到嚴謹的科學標準,古老的中醫又如何能提供一條大道呢?然而,人的緣分是很難解釋的,在這個時間點上,我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醫聖張仲景學說的臨床實踐大師倪海廈教授,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接觸中醫。這個點,像種子一樣不斷長大,終究徹底轉變了我人生的方向。
當然,這個改變是漫長而漸進的。雖然倪教授的許多病例讓我很讚歎,科技人總還是科技人,面對新的事物依然保持懷疑的精神,得去深入了解、驗證、實踐、反思。我慢慢對中醫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開始愛上中醫,而倪教授也成為我中醫的啟蒙老師,帶領我深入中醫的世界。我從一個不懂中醫的人,轉變成中醫的支持者與實踐者,經過很多的臨床驗證,我實在不得不讚歎古老中醫的偉大。
中醫其實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非常具有邏輯性,臨床效果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然而,許多人念了中醫學位,考了中醫師執照,臨床醫術卻不精,一招半式闖江湖。更有許多人利用中醫的名號做不肖的生意,造成社會大眾對中醫有許多誤解,讓中醫揹負了很多罪名。因此,我一直在思索,怎麼藉由我嚴謹的科學背景,用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解開一般人對中醫的誤解與懷疑。我想至少有兩條路。

◎用現代科學方法闡述中醫的兩條道路
第一條路,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等,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很多人試著用這個方法來解釋中醫,我也曾花費不少心思與力氣在這條路上。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價值,卻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這種使用一門學問去解釋另一門渾然不同學問的方法,就好像硬要用化學反應去解釋物理學的萬有引力,看起來都是在解釋自然現象,但兩者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axioms)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連接,但在實際生活應用上卻不是很有效率。
第二條路,是利用科學的基本精神及邏輯推理的方法,把中醫當作完全獨立的學問,先不要想證明中醫的基本定律,而是想辦法從那些基本定律推衍,看看能否在人體現象與治病上得到相符合的結果。如果在多次應用上得到很好的相符性,那麼這些中醫基本定律就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我們先不要急著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中醫古書中的理論,而是把中醫古書中的基本定律條列整理出來,利用邏輯推理,應用在臨床治療上,看看人體的反應及治療效果是不是和我們推理預測的相符合;如果符合性很高,這些經典中的基本定律就值得我們接受與推展。
十年前,不太容易把第二條路的理念解釋清楚。幸運的是,這幾年人工智能、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快速發展,在很多數據及資料裡,找出了許多人們本來看不出來的頭緒。這些機器發現的新法則,人們往往無法理解其背後的原因;然而,實際應用上卻比人們原來的知識更加深入。這樣的對比,對我們解釋中醫古書闡述的理論,有很大的幫助。譬如人工智能AlphaGo研究圍棋,竟然可以發現許多人們以前沒有想過,甚至認為不合理的下棋步驟,結果卻能在真實對弈上大幅超越高段的圍棋棋士。這就好像古老的中醫書籍告訴我們許多人體的規律,卻沒有解釋那些規律是怎麼來的,原始的研究方法及數據也不復存在,結果卻能在實踐中驗證那些規律,得到卓越的臨床治療效果,也就反向證明了中醫的正確性及優越性。
我的人生,從我遇到倪海廈老師那個點開始,到現在這個點,有了很大的變化。然而,許多的改變或許早在那之前就已經埋下種子:小時候整天和家裡的大狗打打鬧鬧,或許已經讓我喜歡在不確定下做快速的反應;東拆西拆家裡的電器和機械,或許已經讓我適應從外在推測看不見的內在;在哈佛法學院遊蕩,東看看西看看,或許已經注定我會走向和其他人有更多互動的工作;史丹佛大學博士生的日子,或許已經讓我習慣老是做些別人不太理解的事情;柏克萊加大MBA的課裡課外,或許已經訓練我和各種不同觀念的人溝通……經過了人生中那麼多的點,我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目次

【目次】
推薦序 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 李飛飛
推薦序 當代張仲景,開創新中醫 李文華
推薦序 物理忌妒: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張慶瑞
推薦序 帶您認識宏觀、科學、邏輯的中醫 李克明
推薦序 經方中醫的最佳入門書 王南雷

緣起:當中醫遇上科學思維

第一部 當中醫遇上新冠肺炎
第一章 世紀瘟疫大爆發
第二章 古老的中醫為什麼能對抗現代的新型冠狀病毒?
第三章 西醫檢測,中醫治療
第四章 瘟疫下的中藥通方
第五章 從藥方反觀中醫師思路
第六章 中藥預防方

第二部 當中醫遇上急重症
第一章 中醫臨床看診
第二章 急性膽囊炎及急性闌尾炎
第三章 子宮大出血
第四章 乳房腫瘤
第五章 癲癇
第六章 妥瑞症
第七章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第八章 憂鬱症、焦慮症及自殺傾向
第九章 失眠
第十章 兒童睡眠不佳
第十一章 視力減退
第十二章 青少年叛逆
第十三章 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
第十四章 急性心絞痛
第十五章 面癱
第十六章 中風
第十七章 高血壓
第十八章 哮喘
第十九章 急性肺炎
第二十章 異位性皮膚炎及牛皮癬
第二十一章 帶狀疱疹
第二十二章 肝炎
第二十三章 慢性咽喉炎及咽喉異常感症候群
第二十四章 關節炎
第二十五章 鼻竇炎
第二十六章 腎結石及鏡下血尿
第二十七章 頸椎受傷
第二十八章 膝蓋受傷
第二十九章 痔瘡
第三十章 卵巢囊腫
第三十一章 高齡懷孕
第三十二章 男性性功能不佳
第三十三章 中醫美容
第三十四章 臨終關懷
第三十五章 醫生與病人

第三部 回歸臨床實際療效
第一章 中醫的亂象
第二章 回歸臨床醫學的基本面

結語:遇見中醫,連結過去與未來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古老的中醫為什麼能對抗現代的新型冠狀病毒?〉
很多讀者大概都聽過,中醫是「宏觀醫學」,西醫是「微觀醫學」。我們用一個假設性的角度來討論,如果我們是外星人,第一次來到地球,想了解人類這種生物到底是如何運作的,我們有兩個大方向可以從事這樣的研究。
第一個大方向,是把人類切成兩半,看看上半部和下半部如何相互溝通及影響、左半部和右半部如何相互溝通及影響。稍微有些概念和想法後,我們再繼續切下去,看看左上半部和右上半部如何相互溝通及影響等。我們越切越細,逐漸切到了細胞的大小,甚至再切到了細胞內核酸及病毒的大小,了解了各種細胞和不同化學成分的關聯性,創建了分子生物學等。用這樣的不斷深入細微的方式來解釋人類這種生物,粗略地可以對應到西醫學,也就是所謂的「微觀醫學」。
探討人類這種生物如何運作的第二個大方向,是不斷觀察人類對各種外在因素的反應,以及不同反應之間的關聯性。譬如,冷風吹久了,許多人類的鼻孔會流出黏液、咽喉會發出咳嗽聲、說話聲音會帶有金屬音調的感覺;許多人類吃了沒有煮過的食物,會抱怨肚子疼痛、排放出惡臭的排泄物;許多人類雙腳出現水腫後,身上的瘀青及傷口變得不容易復原;許多人類因為無法補充某些類型的食物,而開始出現焦慮及失眠現象等。這樣的觀察需要非常大數目的人類及觀察點,耗費很多時間,遠比第一個大方向雜亂和緩慢。然而,當資料量不斷擴大,超過某一個程度後,就如同現代的大數據分析(Big Data)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可以開始建立有意義的模型(Modeling)。
有了初始的模型後,資料的蒐集及比對變得越來越系統化,資料關聯性的連結越來越細密。在反饋修正下,模型也就越來越精準,越來越有意義及實質用處。用這樣的大量資料蒐集及模式修正的方式來解釋人類這種生物,粗略地可以對應到中醫學,也就是所謂的「宏觀醫學」。

◎中西醫面對疫情的不同角度
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比喻,不足以說明中西醫發展的歷史。但是,可以給大家一個概念,同樣都是解釋人體健康問題,為什麼中醫和西醫的「角度」和「語言」會相差那麼多,不僅僅是時代背景的差異,更是基本方法上的區別。譬如,面對新冠肺炎病情時,西醫從「微觀」的角度切入,重視的是哪種冠狀病毒造成的問題,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應付這樣的病毒;而中醫從「宏觀」的角度切入,重視的是身體整體平衡是如何敗壞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身體推回到原本平衡的狀態。
西醫的部分,因為現在各地的教育系統,健康教育及生物學皆以西醫知識為課程內容,很多人都有基本的概念。新型冠狀病毒為一小段的RNA,進入人體後,會鑽入人體細胞核,搶走了人體細胞的控制權,然後大量複製,造成各種病症。目前西醫沒有藥物及方法可以直接「殺死」病毒。所謂的「特效藥」,是設法抑制被病毒寄生的細胞大量複製,盡量把病毒數目壓低,一方面減少它們對身體機能的破壞,另一方面讓人體的免疫系統有機會產生抗體,消滅被病毒寄生的細胞。因此,病毒「長什麼樣子」非常重要,一種新病毒出現後,專家們得立即做病毒基因排序及分析,對新病毒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才能猜測如何抑制病毒複製,進而從舊藥中找尋適合的「特效藥」,或者趕緊研發可能的新藥,也才能研發適合的疫苗。在得到這樣微觀下的解決方法之前,如前面所言,只能使用支持療法,用各種藥物和方式,盡可能維持病人生命,被動等待病人的免疫系統「打贏」這場戰爭。
絕大部分的人對中醫治療瘟疫的方法很陌生,即使那些常常拿中藥材來討論養生的人們,甚至執業的中醫師,也是一知半解,很多討論都似是而非。中醫從來就不認識病毒,也不以微觀的角度來思考或討論病毒、細胞、抑制病毒分裂的特效藥等,自然也就不可能區分瘟疫是哪一種病毒造成的,或者研究這樣的病毒以前有沒有遇到過等。
在中醫的宏觀思維下,有自己一套深入複雜的生理學及病理學。看待瘟疫,是以人體敗壞的變化切入,探討人體受到外界因素破壞、失去平衡後,身體會有哪些現象及反應。根據那些現象及反應來調整身體狀況,期待身體能恢復到平衡狀態,將外界因素帶來的破壞減到最小。
雖然幾百、幾千年下來,病毒變種等外界因素改變了非常多,人體演化的改變卻非常有限。人體的功能,無論是怎麼被破壞的,某項功能被破壞而導致的症狀、反應、後續演變,卻依然有明顯的脈絡可循。也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中醫專注人體本身平衡狀態的治療方式,反而比西醫專注在外來敵人的治療方式來得有效許多。
打個半開玩笑的比方,警匪槍戰時,我們注意到壞人哪個方向來的火力強大,造成我們部署在哪個位置的警員傷亡,這時我們會趕緊重新部署人員,或者想辦法增派警力,我們大概無暇去管壞人是用哪個牌子的槍、哪個工廠做的子彈!
很多讀者大概也都聽說過,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也就是利用「望聞問切」四診的方法,蒐集病人各方面的症狀資訊,再對應到中醫的生理學模型及病理學解釋,來決定治療方法。因此,一般而言,對於單獨一位病人的病症,我們往往從臨床時蒐集到的病人資訊來討論。
然而,對於大型瘟疫,除了「望聞問切」蒐集資訊及「辨證論治」探討治療方法,還必須從整個病情發展的進程來探討。「病」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時間軸上的「線」,除了現在看到了什麼,還得去探討和以前及未來的連接。如果我們只關注在幾個擺在眼前的瘟疫病人,忽略了中醫對病情發展的深入闡述,見樹不見林,那就失去了中醫最大的優勢。
從我治好過很多不同流感肺炎急症重症的經驗,加上這次參與治癒抗新冠肺炎的經驗來探討,無論是新冠病毒、禽流感、豬流感,還是每年的流感,人體敗壞的進程依然如同中醫經典書籍、東漢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一樣,由「外感」一步一步地往裡發展。不過,這些嚴重流感肺炎病情進程比普通的「外感」快非常多,病情猛烈頑強很多,也更容易因病人原有健康問題而複雜化。

◎外感進程演變
《傷寒雜病論》對「外感」的敘述從「表虛」開始。身體最外層受到了「外邪」侵犯,沒有好好抵擋下來而開始衰弱,出現「桂枝湯證」。此處得解釋一下, 這裡「證」代表「症狀組合表現」(syndrome),不是單一病症的「症」(symptom);換句話說,經典中醫常常以治療的中藥方劑來說明病人的病症狀況。
在《傷寒雜病論》一開始的「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中說到:「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也就是說,病人有了這些症狀組合,可能得使用「桂枝湯」這個方劑加減來治療,我們就說這位病人目前的病症是「桂枝湯證」。
為什麼要這樣稱呼,而不是說這位病人得了什麼病、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其實,這是比較科學的表達方法。一位醫家看到了病人的症狀,覺得症狀組合符合「桂枝湯」的範疇,這位醫家轉告另一位醫家病人是「桂枝湯證」。第二位醫家聽到了,頭腦裡會有一個粗略的影像,多多少少可以猜測病人的症狀表現大概是什麼。
然而,這並不代表第二位醫家同意第一位醫家的診斷,他可能會多詢問病人一些其他方面的症狀或感受,在自己的判斷下,認為病人是和「桂枝湯證」相近的「葛根湯證」,因而得使用「葛根湯」為主來加減的中藥方劑。
如果第一位醫家直接告訴第二位醫家,病人是什麼「病名」或 「病因」,這中間的症狀資訊完全流失,第二位醫家在沒有看到病人詳細病例下,無法知道病人綜合症狀表現大概如何,除非自己從頭「望聞問切」蒐集資料,不然就得盲目相信第一位醫家的判斷。
不過很可惜,時代轉變,到了現代的中醫,很多中醫師常常只使用什麼「虛」、什麼「實」來表達病人的病情,不但病人聽不懂,也把自己搞得虛無縹緲、玄上加玄。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再來討論。至於「桂枝湯證」「葛根湯證」到底是什麼意思,不熟悉經典中醫的讀者們不用緊張,不需要急著去專研,就把這些中醫的「專有名詞」當成是武俠小說中的「功夫招式」名稱,先隨著下面的解釋了解中醫的思維大方向,以後想好好學習中醫時再來研究。
言歸正傳。身體最外層受到了「外邪」的侵犯,出現了「桂枝湯證」,本來身體好的人,可能休息休息就恢復了,頂多覺得有些異常的疲憊。本身身體沒那麼好的人,沒有把「外邪」擋下來,皮表、肌肉的津液因「外邪」的影響而無法正常運作,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轉變,造成了「表實」的「葛根湯證」「麻黃湯證」等,中醫古籍把這個階段稱為「表寒」。
這裡順便提一下,後代許多醫家看到了「表寒」兩個字,就認為是「傷於寒」,白話說就是身體冷到了。其實,「傷於寒」並非「表寒」的唯一來源。當津液無法正常運作時,體表原本帶有熱氣、帶有能力的「活水」變成了一灘「死水」,也就造成了「表寒」。換句話說,《傷寒雜病論》並非如後代許多醫家解釋為只是治療「傷於寒」的病症,而是對人體生理和病理解釋非常透徹的一部經典。
當「表寒」沒有被身體抵擋下來,會開始往身體內部發展。一般而言,有兩條比較容易入裡發展的道路。
一條路是腸胃消化道, 感冒拉肚子是大家常遇到的問題,這次新冠肺炎也有不少病人出現消化道問題,以中醫的角度大致可以說是「外邪」進入了「中焦」,造成了「葛根黃芩黃連湯證」等,我們在這裡先不多討論。
另一條路是呼吸系統,中醫稱為「肺家」。肺是肝、心、脾、肺、腎五臟中唯一直接和人體外界溝通的,自然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中醫把肺稱為「嬌臟」。當「外邪」造成的「表寒」轉變成了「裡寒」「肺寒」,出現「小青龍湯證」等現象,病人就會開始出現咳嗽、流清鼻水等症狀。
肺家受寒了,肺的津液運作開始出問題,好比汽車引擎冷卻系統無法正常運作,肺臟的某些部分因津液不足而開始出現燥熱的情況,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中醫稱為「入裡化熱」,變成比較嚴重的「大青龍湯證」等,通常代表到了西醫的肺炎階段。
然而,即使到了「入裡化熱」的「大青龍湯證」等,不代表整個肺臟都燥熱。許多肺炎病人肺臟出現「寒熱夾雜」,肺部下方的寒稠痰飲還是可以繼續大量累積,甚至開始出現胸腔積水、肺積水等現象。這些複雜的變化,在《傷寒雜病論》後半本《金匱要略》之中的「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討論很多,「射干麻黃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澤漆湯證」「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等,可以混雜出現,再加上病人的個體差異,將病情搞得非常複雜。

◎新冠肺炎的猛烈與複雜
譬如,這次新冠肺炎,一部分重症病人出現如SARS的肺纖維化,另一部分重症病人卻沒有出現,反而肺臟裡累積了非常多濃稠的黏液,有些重症病人甚至因此被嗆死。這樣兩種很不一樣的現象,在中醫裡不難預期及解釋。
肺纖維化是典型肺熱的「大青龍湯證」加重後的結果,大致可以和中醫的「肺痿」對應。而新冠肺炎病逝者解剖發現的肺臟累積濃稠黏液,正好對應嚴重「射干麻黃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等「肺癰」或其他的病症。這些現象,就看「肺痿」「肺癰」或其他哪一個病症進展得更快,彼此也常常在肺臟不同的部位出現,並非有一個現象就不會有另一個現象。
同時,中醫認為肺為人體調節津液的源頭,「肺金生水」,好比天空下雨一般。當肺的功能及津液調節出現嚴重障礙,很快就會拖累「三焦水道」「腎家」等功能,進一步瓦解人體的正常運作,導致嚴重的問題。譬如在新冠肺炎中看到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等,如果無法即時阻擋病情惡化,將導致死亡。
雖然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及前幾年的禽流感、豬流感病毒都是二十一世紀才出現的,人體抵擋不了「外邪」而敗壞的發展變化,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古籍裡已經有所闡述,依然從「表虛」一步一步地往裡走、一拐一彎地不斷變化。不過,如同前面提到的,新冠肺炎、禽流感肺炎、豬流感肺炎,甚至季節性流感肺炎,病情進程比一般感冒快速很多,也更加的猛烈及複雜。
一般而言,常見的輕微「外感」,大多都停留在「表寒」這個階段,即使不治療,病人往往也會自行康復,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普通的感冒休息一週也就會自己好。當病人感冒了還不注意自己的生活飲食,或者醫生治療錯誤,導致簡單的「桂枝湯證」「葛根湯證」等轉變到「大青龍湯證」或更複雜的病情,通常需要一、兩週的時間。

◎考驗中醫師的功力、判斷與膽識
這幾年的流感,從一開始覺得不太對勁,到嚴重複雜的病情,只需要三、四天,而且每年有越來越快的趨勢。這不但讓西醫措手不及,也大幅提高中醫看診功力及敏感度的要求,必須在許多症狀還沒有出現時,就得抓緊時間,趕緊行動,卻又不能預防過度,反而讓病情加重。換句話說,時機、劑量、藥材比例變得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無法反轉病情。
譬如,病人得了流感,咳嗽非常嚴重,痰非常多,呼吸困難。依照中醫的辨證,假如一致都是「寒症」,舌苔白、小便清、怕冷等,本來依照辨證論治,我們可能會開「射干麻黃湯加減」給病人。然而,因為流感的進程非常快速,中醫師得非常敏感,看到了舌苔白卻帶有一絲絲乾的感覺,就很可能得加上大寒的「石膏」來避免肺喪失津液,卻又不能加太多,以免肺寒加重;聽到了咳嗽聲音非常深沉,從肺的底部發出,又帶有膿痰的濁音,就很可能得加上瀉肺的「葶藶」來避免肺中水飲、痰飲大幅增加,卻又不能加太多,以免肺變得太虛弱。
換句話說,像新冠肺炎這樣嚴重的「外感」,再加上每一個病人的個體差異,嚴格考驗中醫師的功力與膽識,一旦判斷錯誤,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中風
很多年紀稍長的人都害怕中風,報章雜誌也不斷有某些名人中風的報導,讓人覺得像個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哪一天就中風了。一般民眾常常把高血壓聯想為中風,以為血壓過高,哪天頭腦裡的血管突然爆破,就中風了。因為如此,許多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高血壓藥,以為把血壓壓下來,就不會中風。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所謂的三高,並不會直接導致腦中風,而是有可能造成動脈硬化,逐漸導致血管內壁增厚及形成硬化斑塊,讓血管通道狹小或斑塊剝落,而造成血管阻塞,形成腦中風。這就是為什麼西醫要求高風險的病患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減少血管阻塞的可能。
然而,中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缺血性腦中風」,也就是腦內的血管被血栓或其他物質給堵住了,部分腦部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導致細胞缺氧而壞死;另一類是「出血性腦中風」,也就是腦內的血管破裂了,血液擴散出來,壓迫腦部組織,造成損傷。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或許減少了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卻大幅提高了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程度。

◎病例及症狀
我認識一位修車廠老闆,七十歲左右,幼時從香港移民來美。本來是高科技人,在矽谷高科技蓬勃發展下賺了不少錢,如同許多男士的夢想,買了一台法拉利來享受超跑的快感。沒多久,他覺得法拉利常常需要維修,他對車子也很有興趣,何不自己開一家修車廠?於是他從高科技業提早退休,改經營一家小型的修車廠,這一改變,就讓他轉業了二十多年。我在朋友推薦下到他的車廠維修車子,逐漸和他成為了忘年的朋友。
有一次修車時,他和我聊到他有時候心臟會沒來由地跳到每分鐘一百五、六十下, 休息個一分鐘左右就會自己好,西醫診斷為心房顫動。心臟跳動不正常,可能會造成血栓,加上他有高血壓的歷史,醫生堅持要他長期服用抗凝血劑。
我告訴他這是一種補償作用,「心陽虛」「心血虛」導致心臟的輸出功率不夠,身體其他部位供血不足,自我反饋,希望心臟能多加努力來供應足夠的能量和養分。我解釋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十分重要,但他的心臟並不難治,也有很多治療成功的病例。
這位老闆其實挺相信中醫的,就是覺得每天照顧修車廠就忙得筋疲力盡,回家還得煮中藥,實在太麻煩了。於是,試著服用中藥一週後,就一拖再拖,告訴我已經計畫那年年底退休,把修車廠賣了以後,會乖乖地回來看診及服用中藥。
當時離年底還有將近半年,有天他突然身體一邊無力,協調不佳,猜到可能中風了,趕緊去西醫院看急症。磁振造影檢查(MRI)後,證實有個小小的血塊在腦內,十分輕微,沒進行什麼治療,幾天後就自行復原了。

◎服用抗凝血劑的問題
這時候問題來了,心臟科醫生仍然堅持要病人繼續服用抗凝血劑,腦科醫生卻大力反對,認為抗凝血劑會讓病人無法正常凝血,下次腦內血管再破裂,運氣可能就沒那麼好了,很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溢血,十分危險。心臟科醫生和腦科醫生吵得不可開交,最後只好告訴他:不服用抗凝血劑,可能產生血栓,導致心血管堵塞;服用抗凝血劑,可能在腦血管破裂時,導致嚴重的腦部損傷──兩位專科醫生竟要他自己選擇!
那個時候,這位修車廠老闆不好意思告訴我,他決定聽從心臟科醫生的指示,繼續服用抗凝血劑,直到兩、三個月後我又到修車廠維修另一台車子時,他才後悔地告訴我,他早該聽我的話,好好用中醫的方法治療,現在會盡快找時間來診所看診。
沒想到我們見面不到一週後,我的車子都還沒拿回來,他又中風了!

◎病人無所適從,再度中風,卻已回天乏術
起初症狀很輕微,那天他很忙,到了下午覺得比平時累許多,腳無力,身體就是覺得不對勁。有了上次中風的經驗,這次他知道是中風,趕緊在太太陪同下前往醫院,在途中還打電話給我,告訴我車子的維修會耽誤幾天,也再次告訴我他非得來找我看診了。
那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說話。幾天後,修車廠老闆家人告訴我,發生中風的那天晚上,他的病情急轉直下,血液擴散到整個左腦,陷入昏迷狀態,西醫束手無策,只能勉強維持他的生命,認為就算他沒有因此死亡,也會成為植物人。
他這樣昏迷了一個月後走了,而這也不是我看到不同專科醫生持完全相反意見而讓病人無所適從的唯一病例,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突顯了西醫學分科下,各個醫生只關注自己領域、見樹不見林的大問題。
和面癱一樣,中醫認為中風的前提是「氣血兩虛」,也就是「痹症」的先決條件。在預防上,除了改善「氣血兩虛」的情況,也得針對已經表現出來的徵兆來治療,譬如高血壓、胸悶心悸、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手腳發麻、手腳冰冷龜裂等。在治療上,多半以活血化瘀、行氣利水、引清陽上行、去痰飲等為主,依照病人的實際情況來加減應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