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簡體書)
滿額折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是北京大學宋史研究專家趙冬梅老師以30年史學研究為依託,為普通讀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糾葛的通俗讀物。
本書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學著作精讀三部分構成。作者一改制度敘事的嚴肅刻板印象,以輕鬆明快的方式來思考制度變遷,理解歷代制度之得失,並分別從國家故事、群體故事、個體故事講述制度在與不同層面的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關係。與其他制度史寫作者相比,作者更強調“從史學角度關注個體的生活與命運”走向:制度如何影響人的命運?人在制度中如何自處?人如何改造制度?如:個體在制度直接或間接作用下顛沛流離的境遇;官僚群體與更迭的制度“相愛相殺”,在制度變遷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體在制度變革中的顛簸起落等。入仕、升遷、貶謫、宦遊、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態,圍繞這些具象化的常態,制度變遷的前因後果一目了然。關注人與制度的互動及人在制度中的命運,不僅帶有人文關懷精神,同時,從人與制度的關係層面通講制度發展的歷史,這在已出版的通俗類制度史作品中獨樹一幟。
本書以開放的歷史話題、充滿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對那些真正塑造了傳統中國並影響至今的歷史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並解答了“歷史並不永遠向前”這一隱蔽邏輯――在對朝廷性質和君臣關係的認識上,元朝曾出現兩大倒退:從朝廷性質看,華夏傳統將天下稱為江山社稷,主張“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則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變成了皇室私產;從君臣關係看,華夏傳統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淪落到以自稱奴婢為榮――君臣關係淪落為主奴關係。專制與猜疑的強化自此一發不可收,直至近代。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發展和國家治理水平為何會走下坡路?推動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書就此話題展開了細緻生動的剖解。
作者既能從已有的史觀中提出新見解,又能從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觀;其帶有問題意識的講述方式充滿了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
本書為讀者開啟了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制度與文化的通道,同時為管理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大量管理案例。輔以“制度史及相關大事件發展時間年表”、私房推薦書目、史學經典著作的解讀,以及60幅高清彩插,圖文並茂地詮釋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的變遷史。

作者簡介

趙冬梅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訪問學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

曾於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寇準、司馬光等歷史人物。出版有《千秋是非話寇準》《司馬光與他的時代》《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大宋之變:1063—1086》等作品。

主修宋史,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態、社會生活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對晚唐至北宋軍事、政治、社會生活,以及對製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狀態、制度與人群的互動關係關注密切。

前言

學史三十年,同行學友之外,我有幸結識了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因為不摻雜諸如發表壓力、職稱追求一類的功利雜念,他們的興趣更顯真誠,立場更顯超脫,或者說更為純粹,更加接近以史學為志業者對於歷史原初的衝動與熱愛,因而是嚴肅的。業餘愛好者真誠嚴肅的興趣,應該獲得職業研究者誠摯的回應。這便是本書的緣起。

傳統的寫史方式,是循沿時間線索以朝代為主體講述興亡故事,中間穿插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與關鍵制度。自先秦以降,秦開帝制,漢固一統;魏晉以降四百年“五胡亂華”,朝分南北、國裂西東,戰亂紛擾,复統於隋;李唐雄張,趙宋文弱;元朝以蒙古而治“中國”,雖國土廣大,然漢化淺而治力弱;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明太祖,明朝政治,廢宰相、下西洋、遷都北京、抵禦蒙古、特務政治、宦官專權,張居正改革之志未遂,滿洲之兵鋒已起,李自成入京,崇禎帝吊死,吳三桂開門,多爾袞入關;清朝雖異族統治,漢化誠深,知以中國之法治中國,專制加劇,國家機器日益僵化,應變無能。而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西方列強,又豈能容忍老大帝國之畫地為牢、抱殘守缺?洋槍洋砲硝煙散去,倖存之中國踉踉蹌蹌地走上了現代化之路。此後,國人之歷史記憶被一斷為二,前此之中國遂為“古代中國”“傳統中國”“封建社會”“中國古代史”。既有之通史,雖內容之豐儉有不同,而結構之方式概出一轍。

重複無趣。回到初心:人們為什麼喜歡歷史?

細審其故,大致有二:其一,喜歡歷史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懂得反思的力量,時常會停下奔忙向前的腳步,回望走過的路;在明靜澄澈的反思中,他們能夠清晰地感知到,歷史機遇與個體命運之間的交織互動。今天之所以為如是之今天,乃由無數之昨日漸變累積而來。無論人們是否願意承認接納,事實就是,歷史塑造了現在,並將影響未來。

其二,喜歡歷史的人,是看過了世界或者對外部世界有著強烈好奇與融入慾望的人。我們從外面的世界所獲得的所有刺激,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群體的、個體的,自覺的、不自覺的,主動的、被動的,最終都會指向我們在這裡最初所獲得的浸潤、教養、學習和體驗,指向一個有著深厚過往的不一樣的中國。了解世界越多,人們就越想回過頭來看中國,越想深入了解中國的過去,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過去,它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決定換一個思路,集中關注那些真正塑造了傳統中國,並對當今中國影響至深的歷史要素,以這些要素為線索,換一種方式講故事。

我所關注的第一大要素是政治制度。與事件、人物相比,制度是歷史發展中更具根本性的因素,因為它的作用是結構性的。制度是人類社會的組織規則,它規定人的活動範圍,影響人的選擇,注定其結局。

我對製度最初的敏感起於戶籍。1976年唐山大地震,母親抱一個、牽一個,帶著我們姐妹坐了三天三夜火車,從河北到廣東去投奔在海軍服役的父親。第二年我進入學齡,可是沒有戶口,鄰居吳老師說情,班主任王老師接納了我,附加條件是“學不好就不要了”。我一直努力學習,這句話是第一推動力。沒有戶口就沒有糧本,幸好父親管理部隊農場時跟附近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我們家才能吃上以平價買到的新米。1981年,父親為國服役期滿,母親和我們姐妹隨軍,農轉非,獲得城市戶口,母親也有了正式工作。1988年,我考上大學,戶口遷入北京,上的是北京大學的集體戶。1990年暑假,我因選修中國現代史課,要回老家的村莊進行農村社會調查,其中一項是“女性的擇偶標準”。母親說:“還問別人幹嗎,我就能告訴你,那個時候找對象,'一軍二幹三工人'。幹部、工人有工資,只有軍人能帶家屬,隨軍吃商品糧。”而所有這一切,都源於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短短幾千字的條例,把城市和農村隔成了兩個世界,讓“到城裡去”成為農村人長期以來特別大的心願。

制度的根本性特徵還在於它的延續性或者說繼承性。對此,宋元之際的史學家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有非常敏銳的觀察:

竊嘗以為理亂興衰,不相因者也……無以參稽互察為也。典章經制,實相因者也。……爰自秦漢以至唐宋,禮樂兵刑之製,賦斂選舉之規,以至官名之更張,地理之沿革,雖其終不能以盡同,而其初亦不能以遽異。

“理亂興衰”“不相因”,唐朝有唐朝的​​故事,宋朝有宋朝的遭遇,彼此獨立,互不相干,“無以參稽互察”。“典章經制”“實相因”,自秦漢以降,無論禮儀、音樂、軍事、司法、賦稅,還是國家機構的組織運作、官僚的選拔任用以及地方的管理,雖然各朝有各朝的發展演變,不會與前朝完全相同,但是每一個朝代在創立之初,都不得不沿用前朝制度治理國家,所謂“漢承秦制”“宋承唐制”,都是大實話。

就制度而言,朝代與朝代之間,永遠是“繼承”大於“斷裂”。制度本身自有其慣性。隱藏在製度的延續性下面的,是各個朝代所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官僚的選任,開國之初通常會“急於人才”;四十年之後則難免“員多缺少”、一位難求;再和平發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員升遷中的權重必定會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邊勢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處置問題,士大夫與皇帝的關係問題,官員管理中的效率與公平問題,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治理問題,兵權的收放與邊防的關係問題,等等。這些共性問題才是帝國治理的真正難題,也是“理亂興衰”的底層原因。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在傳統時期,這些問題往往被“理亂興衰”所消解,同時被消解的,還有有關這些問題的寶貴思考——人們習慣了用末代君臣的失德來解釋衰亡,然後便若無其事地走進新朝代。即便是現代的歷史書寫,也習慣了在“朝代末期”大做文章。

是時候換個視角,從“典章經制”的視角來審視“理亂興衰”了,這就是本書的第一條敘事線索。我要講的,是帝制國家解決上述“共性問題”的努力,以及製度與人之間的糾纏互動。

我所關注的第二大要素是歷史文化,特別是其中的政治文化。以歷史文化為線索,講述我們民族性格形成的故事。

在這片土地上,過去所發生的一切,有的如花開花落,發生、結束,了無痕跡;有的影響巨大,就像板塊對撞隆起成山巒、洪水改變河道;更多的介於二者之間,譬如人之氣質轉移,一日兩日,一年兩年,似乎毫無變化,然而,年深日久,終有一日,“鸞鏡朱顏驚暗換” ,變化早已發生,並且不可逆轉。那些曾經發生、造成影響的因素累積沉澱下來,塑造了我們民族集體的精神狀態和人生態度,這就是我所說的“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就像是民族的基因,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不管你是否承認,也不管你願不願意,它們就在那裡,如影隨形。倘若我們積極地了解它,理性地認識它,擇善而從,趨利避害,善自保養,歷史文化就是我們的財富;倘若我們對它視而不見,那它就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乃至夢魘。

從制度演變看政治得失,說的是國家的故事;從歷史文化看民族性格,說的是群體的故事。這就是我要講的兩個故事。

未來會怎樣,並不取決於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取決於我們對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的理解和認知,而歷史學者的責任就是幫助群體理解和認知過去。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說:“歷史學的價值就在於,它告訴我們人過去做過什麼,從而告訴我們人是什麼。”

讓我們開啟一段嶄新的自我認識之旅。

目次

前言 1

歷史中國的空間、時間與中國人 5

一、歷史中國的空間 5

二、傳統中國的時間12

三、中國人——我們都是“混血兒” 17

上篇:典章經制下的理亂興衰25

引言:遊戲與規則25

一、皇帝的權力與矛盾31

1.帝制的宿命31

2.皇帝也有怕的?36

3.最高權力如何交接42

4.皇帝的“崗前實習” 47

5.從家天下到公天下52

6.帝王的禮制與情感57

7.至卑賤者至跋扈61

二、如何決策?如何糾錯?66

1.皇權哺育下的相權特點67

2.此消彼長還是共​​同擴張?72

3.缺宰相的政府靠什麼運轉?76

4.御前會議解決啥問題80

5.朝堂上的一股清流85

6.君臣關係也有軟肋89

三、帝制國家的地方治理93

1.封建與郡縣的是是非非94

2.央地關係的錯喻98

3.中央巡視制度的興與衰101

4.如何解決邊疆問題105

5.上級集權下的地方狼狽111

6.盜賊之患與解決辦法115

四、選官與用官的那些事兒118

1.當官兒的觀念與實踐119

2.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123

3.唐後期的升遷高速路128

4.科舉時代的中國夢132

5.開放式政府的三大難題136

6.選任集權的利與弊140

五、利益配置的矮化與隔離145

1.如何對待功臣?145

2.出將入相到文武分途150

3.危險的兵權該怎麼管?154

4.刺青後是否有回頭路?159

5.進退兩難的狄青163

6.官吏分途的等級差別168

7.被歧視與被矮化者172

結語:陛下與誰“共天下”?177

1.東西方帝國的差異177

2.雇主伙計到合夥共利178

3.滕子京謫守背後的反思180

下篇:王朝政治省思181

引言:文化與歷史的交錯塑造181

一、觀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溝186

1.天命觀——理解與共情187

2.天人感應的糾錯功能192

3.孝的尺度與邊界197

4.愚忠是個死胡同202

5.道德至上的真實觀206

二、主流政治文化的變遷211

1.迂闊下的穩健211

2.從高效到失效217

3.儒與法的艱難融合222

4.禮治與德化的合奏227

5.興亡反思下的帝制夢魘232

三、帝政興衰的北宋故事237

1.這是最好的時代?239

2.養子即位的大轉折245

3.立場差異下的大變法248

4.王安石變法是成是敗?252

5.寬容政治為何會終結?257

6.司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家?261

四、傳統政治文化何去何從?265

1.金:政治的殘暴化267

2.元:政治文化的兩大倒退271

3.明:朱元璋的無知與恐懼276

4.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氣282

5.清:盛世的狹隘288

結語:歷史並不永遠向前293

外篇: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297

代後記——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297

1.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299

2.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302

3.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306

4.楊訥《丘處機“一言止殺”考》——歷史學者掰謊記310

5.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315

6.姚念慈《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評“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320

7.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325

8.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32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