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滿額折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年來人類科技進入指數性進展的拐點,其巔峰就是創造了「人工智能」(AI),AI帶來的巨大改變與影響,讓人既驚喜,又害怕。

引人反思:
人類的智慧是哪裡來的?
機器也能有智慧嗎?這怎麼生發的?
「人工智能」掌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人類的去向?

這是一本與「人工智能」以及「新冠肺炎病毒」有關,而對「智慧與生命」發出探問及解答的書籍。
文中論述有些是淺顯的故事與新聞,但也引用了艱深的數學及物理學知識,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其中最寶貴的,是在問題的關鍵點上,作者巧妙地提出聖經中的真理,把真神永恆的智慧與在基督裡的生命真諦,清楚地表明出來。

「在《人造意識》(Ex Machina)這部影片中,主角人工智能專家說:『將來有一天,人工智能將以同樣的方式回望我們,就像我們看非洲平原上的化石骨架一樣……一隻直立的猿類生活在塵土中,語言和工具簡陋,即將滅絕……。』然而機器就算有了『通用智能』(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一種工作只有人才能做,有一個『角色』只有人才能勝任,那就是──服事上帝,敬拜創造他與萬物的主;因為人本是為此而被創造的。屬靈的境界是人存在的終極境界。」
──作者 黃小石 博士

作者簡介

黃小石

1940年出生於重慶,戰後隨父母定居台灣新竹,中學畢業保送上台灣大學物理系。大學時期深入思考信仰問題,1962年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1964年受洗成為基督徒。

1969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69-1973年,任教於若歌大學物理系。
1973-1976年,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
1976-1998年,擔任美國艾克桑石油公司研究部門液態物理企劃主管,並從事研究工作。
1990年,獲德國普朗克研究獎,並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8-200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研究員。
2009-2012年,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訪問學者。

黃小石除了在物理學界的成就外,同時以長老身分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若歌教會事奉,為若歌教會創始人之一,現任其長執會主席,及基督使者協會榮譽董事會主席。並曾任華福科技佈道事工主任、眾聖徒協會董事等職。多年來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地講演,反應熱烈。

黃小石勤於筆耕,相關論著見於各刊物。中文著作二十餘本(大多由宇宙光出版)。

黃序

這是一本與「人工智能」以及「新冠肺炎病毒」有關連而對「智慧與生命」問題的進一步研討。前述的這兩個事件也正是當今世上最熱門的兩個重大話題。

2018 年一位朋友買了一輛特斯拉的電動車,據說它在大街上有自動駕駛的功能。朋友興高采烈地邀請我一同去開開洋葷,卻被我委婉地推辭了。因我內心滿布了疑慮,誰曉得這「人工智能」靠譜嗎?不過近日竟聽說,上海已經有許多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問世,只不過我心中仍不斷地嘀咕著:這真能行得通嗎?

正好,很榮幸地承蒙物理學家黃小石長老叮囑,要為他這本新著作序,而書中的前半部正是研討「人工智能」及其相關之議題,於是我興致盎然地一口氣讀完了前半。

小石兄把高深難測的電腦學理,用簡明易懂的方式描繪了出來,使我對「人工智能」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雖然本書很少論及自動駕駛方面的問題,但卻增強了我往後乘坐自駕電車的勇氣。

2020 年全世界都面臨新冠肺炎病毒的侵害,到7 月中為止,全世界確診人數已超過1400 萬人,並奪去超過60 萬人的性命。這不禁讓人反思:到底「生命」是什麼?「生命」應有的意義是什麼?人的生命與人的智慧有什麼關連?人的智慧又與神的智慧有何區別?人腦與電腦的關係和比較等等。這些都是本書後半部的主題與分析的內容。這些問題雖是深奧,但由小石兄娓娓道來得相當確切明瞭,一口氣讀下來,收穫十分豐富。

書內作者撰寫了約30 篇的短文,共有近230 個分題,描述古聖先賢對智慧與生命的主要觀點,另加上他個人的講解與分析:人是什麼?智慧是什麼?生命是什麼?什麼是人與生俱來的智慧?什麼是墮落後人的智慧?人的智慧與人工智能有何分別?什麼是神的智慧?什麼是神賜給人的智慧?什麼是人應當向神祈求的智慧?智慧、生命、人生有什麼相關?什麼是真正智慧的人生?等等。文中的論述有些是淺顯的故事與新聞,但也引用了艱深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而其中最為寶貴的,乃是在問題的關鍵點,作者都很巧妙地提出聖經中的真理,把真神永恆的智慧與在基督裡的生命真諦,清楚地表明出來,確實能指引心靈迷茫的眾生。

總而言之,大凡關心「智慧與生命」的朋友們,切勿錯過閱讀本書。

黃子嘉(若歌教會榮譽牧師)


林序

宇宙光自1973 年籌備發行以來,一轉眼47 年的時光,竟然如飛而去的不見了。在這47 年期間,正所謂後現代的形成時期,太空科技起步在前、電腦科技緊迫陪侍在側,E 化的聲勢,銳不可擋。機器人時代來臨的呼聲,從悄然雜聞,偶有提及外,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文化衝擊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思考,令人憂慮重重。先有1961 年4 月12 日,蘇俄的載人人造衛星沃斯托克1 號(Vostok l)由賈加林(Yuri A. Gagarin)駕駛,成功地環繞地球軌道一周後,狂妄宣告自己「飛越天堂,沒有見到上帝,故而沒有上帝」。人類的歷史在20 世紀60 年代末,正式宣告進入了太空時代。此後10 餘年,在美蘇強烈的競爭壓力下,資訊電腦的發展突飛猛進,使晃然進入70 年代的現代人,措手不及,難以應付,造成許多難以面對處理的社會問題。

1970 年,著名的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 出版了他有關未來學(Futurology)系列的第一本書:《未來的震驚》(Future Shock ),同年,Ted Nelson 在一次演講中,以「Computer Lib」(解放電腦)為題,鄭重宣告揭開電腦的神祕,強調電腦是屬於全人類的。不久Apple 電腦事業就在Los Altos 一間車房中於焉展開。人類從此被迫進入電腦時代。宇宙光也是在1980 年代開始,放下手中許多紙本作業程序,手忙腳亂地進入所謂的電腦時代。

1980 年,Alvin Toffler 在《第三波》(The Third Wave )一書中, 宣稱「一個嶄新的時代─後工業化」(Post-Industrialization)文化已經開始,自此以後,人類文明已進入資訊時代(Era of Information)。

80 年代是電腦科技飛快成長的年代。美國、日本先後積極展開了人工智能(AI)的研究,以機器操作的專家系統越來越進步,一個機器人的時代(Era of Robot)似乎指日可待。

同時,在80 年代,通訊科技與電腦科技快速整合,使資訊科技突飛猛進,剎那之間,好像地球忽然變小了,天涯若比鄰的感覺,使得資訊流通,人類社會、思想、觀念相互影響,快速變化,使得人群好像住在一個地球村之內,你不影響世界,世界必然影響你,於是E 世代正式來臨。

在這種科技文化社會快速變遷影響下,1982 年12 月底出版的《時代週刊》(Time ),一反往年常例,竟然選擇了一台機器──電腦,作為1982 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時代週刊》的編者特別在編輯報告中說,他們在製作1982 年該刊「國際風雲人物」例行專欄的過程中,選來選去就是選不到一個人的影響力及重要性,能超過電腦在那一年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歷經慎重考慮,他們決定放棄推選任何一個真正人物為1982 年的「年度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而改選電腦為1982 年的「年度風雲機器」(Machine of the year)。那一年12 月底最後一期的《時代週刊》,封面設計刺激而醒目,以一個白色灰泥塑成的人,毫無表情地坐在一架電腦面前,他一身的精血好似都已被那架精密的機器汲得乾乾淨淨了,看久了不免令人悚然而驚,有一種難言的恐懼不安,自內心中浮起。打開封面,《時代》的編輯及作者們,以連續27 頁的篇幅,從電腦的過去,直談到未來世界中電腦的奇妙效用。電腦時代的來臨,令人對科技的蓬勃發達,嘆為觀止。1983 年元月9 日,時任台灣經濟部長、素有鐵頭之稱的趙耀東先生在東海大學以「我們不能再等待!」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趙部長以堅毅肯定的語調宣布:

「最大、最猛、最快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世界上正興起貿易大競爭,我們面臨嚴重關頭,絕不能再等待,經濟結構必須大幅調整,企業界必須再生、新生,將來才有希望。」

趙部長強調:

「從政府到民間,官員到民意代表,投資者到勞工,工業、商業、農業,大家都要體認這個生存戰爭,我們必須有共同的認識、覺悟和觀點。」

面臨著電腦、機器人及自動化的引進,我們該如何迎接這第三次工業革命。趙部長說:

「我們不但要變,還要變得快;不但要快,更要全力地去變,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子孫的生存,我們絕不能等待。」英國首相號稱「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也說:「要不然自動化,要不然毀滅(automation or perish)。」

情勢發展到1995 年,Prof. Nicolas Negroponte 出版了「Being Digital 」一書,要求一切數位化,人與機器(電腦)的關係越不可分,電腦的製作越來越小巧精緻,功能卻大大地跳躍增進,從筆記型電腦(Note Book)、到掌上型電腦(Hand PC)、到個人數位助理系統(PDA)、到個人手機的快速發展,人對電腦的依賴已到不可分離的地步。目前研究者正在競爭開發分子電腦,希望能以化學的分子結構取代目前的矽晶片,再與生物科技整合,將這些小得看不見的生物分子電腦植入人體,完成人類下一世紀的進化,成為晶片人。

在這種科技文化快速演變的情勢下,Alvin Toffler 在1990 年寫下他有關未來學預言的第三本書「Power Shift 」《權威轉移》,在這本書中,他強調誰掌握資訊,誰掌握世界。

2000 年4 月,台灣宏碁電腦公司正式宣布全面「E 化」。宏碁為了因應21 世紀的挑戰,宣稱必須將宏碁及其相關的產業結構,全面E 化,全心全意全力推行「E 化」。在這一陣風潮股吹帶領下,台灣「E 世代」於焉到臨。

什麼叫做「E 世代」?什麼叫做「E 化」?在這兒「E」這個字是「Electronicalization」這個英文字的簡稱。換言之,「E 化」是一個講求一切資訊電腦電子化的過程。在一個「E 化」的時代中,一切工作都資訊電腦電子化,甚至人的思維、生活都完完全全地依靠資訊電腦電子化的設備,順應資訊電腦電子化的工具。到了這個時候,一切皆「E」,無「E」不行,一切電子化的世代乃宣告來臨,稱之為「E 世代」。

宏碁在他們的E 化計畫中提出E-IT,要求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硬體設備電子化(Electronicalized),要求管理流程電子化(E-Process)、組織結構電子化(E-Organization),至終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具有E 內涵的人,稱之為「E-People」,只有這樣,整個企業才能完成「E-企業」。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我們的整個生活也不能不「E」了,請看:

E-Life,E-mail,E-News,E-Ed.,E-Entertainment,E-Commerce,E-Politics,E-Campaigning。凡事都E,E 到這個程度,還有「人」存在嗎?不免令人憂慮!

有些科學家預言,這一人類進化歷程,到公元2020 年左右即可完成。小石兄《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這本書就在此刻發行,實有特殊意義。小石兄今年八十初度,自幼聰穎好問,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得答案誓不休。求學研究期間,六十餘年來,投身科技學術研究教學單位,發表專精學術論文從事科技學術研究,曾獲物理學界普朗克學術研究獎。看完他這本大作,不知你對目前這種一窩蜂地發展趨向,是憂是喜?是獲得了清楚答案?還是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漩渦?

其實從19 世紀以來,一直就有不少文學藝術家對這種文化現象深表憂慮,找不到答案。早在20 世紀初期就有一位捷克名作家恰佩克(Karel Čapek)為了抗議整統化的趨勢(tendencies toward regimentation),於1921 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劇本《羅森的世界機器人》(R. U. 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劇作。恰佩克在這個劇本中創造了一個羅森機器人製造公司,在未來世界的某個島上,羅森公司的眾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改造研究,終於可以出產大批的「最廉價勞工」,這些最廉價的勞工機器人已可逐漸取代人的一切工作,他們甚至具有某些情感意志,而為各界競相訂購,最後各國甚至紛紛將訂單送來,要求生產作戰用的機器人。這些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良的機器人是否也有人權?他們與人類的關係為何?如果有一天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的命運與前途時,他們會怎麼辦?恰佩克在他的劇本中對這些問題均有深入的探討。而在他那劇本的末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展開了。機器人在哈佛大學組成了第一個機器人社會,他們的勢力很快地擴充,終於取得了完全的優勢。住在島上的羅森機器人公司的科學家們知道情勢雖已惡化,但是他們仍然胸有成竹地掌握兩大法寶,一為製造機器人的祕方,一為必要時逃離小島的「終極號」戰艦。沒有想到在最後決戰機器人圍攻時,科學家認為萬無一失的「終極號」戰艦很快就被機器人佔領了,人類逃往「終極」的盼望乃告斷絕,這便是人類的末日;而製造機器人的祕方也在匆忙中毀於戰火。機器人配方的壽命是20 年,易言之,20 年後一切都毀滅了,這就是人類文明的最終結局。

恰佩克的劇本將一個捷克字「Robotit」介紹給世人,從那時起,「Robot」就是機器人。如果依捷克字的原義,就是「作勞苦賤役的奴僕」。機器人來了,我們要從機器人這個字的字源肯定,機器人是為人服勞苦賤役的僕人,它不是與人共生的,人永遠是它的主人,能夠自由自在地獨立使用差遣它為人類的福祉而工作,它永遠不應是與人類共生的動物,更不是人類的主人,也不是人類未來進化的終極目標。

另一本重要的著作是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 Huxley)所著小說《美麗的新世界》(O ! Brave New World ),1932 年出版。故事描述一個高度的科技理性時代,將使個人變成一個追逐時尚,而不關心人類前途的「愉快的機器人」。的確,在今天的社會中,以知識作為商品,作為謀生工具的人越來越多,但有理想、有抱負、肯為生命理想付出一切,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知識分子是越來越少了,人只是冷漠地活著,活在物質中,活在肉體的享樂中,活在一個巨型的以科技操縱居絕對優勢的組織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個體,成為一部大機器中的一個小螺絲釘。人在這部大機器中,必須走上「一致化」、「標準化」的道路,人的個體尊嚴喪失殆盡,生命的意義因而泯滅消失。如果今天的我們只從物質經濟的需要,盲目驅使所謂的「機器人時代」奔向一段未知的途程,人類的悲劇恐怕就在不久的將來會忽然臨到我們。

另一部影響深遠的小說《一九八四》是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1949 年出版的成名傑作。這本有名的科幻小說中所寫的是一項又一項可應驗的預言。事實上,他那本書中有關未來世界的描述,如今多半已經應驗:透過科技的能力,完全控制人的生活中的每一細節,人已隱隱化入一個巨型的機器之中,生於斯、死於斯;從早上睜開雙眼,到晚上躺在床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人都活在機器的控制與監視之下。現代的科學已可以成功地操縱人類的心靈,所謂的真理,只不過是在一個強人政府真理部控制之下的產物;「真理」天天在變,歐威爾稱這種真理為「流動的真理」(mobile truth)。在歐威爾筆下所謂的真理,只不過是個人利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已。活在這樣一個集體社會中的現代人,沒有愛,沒有個體私生活,沒有絕對真理。當我們看到這些可怕的現象逐一成為可能,甚至已成事實時,我們要說《一九八四》已不再是一本出版於1949 年的科幻小說的書名了。「一九八四」是即將來臨的厄運。如果在一片唯物科技的機器人時代即將佔領我們社會的每一角落、即將佔領我們心靈的每一空間的時候,我們再不停下來想一想生命本身的價值及尊嚴,《一九八四》這本小說中所描述的故事,將在轉眼之間臨到、且吞滅我們這一群驕傲的現代人,使我們在一個「自動化的機器社會」(society of automation)中,成為一個非人性化的時代(era of dehumanization)產兒,人活在一個「無性靈的世界」(worldof insanity)中,他即將變成一個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非人類」(dehumanized man)。

在一個人文社會學家的心中,機器人時代的來臨不僅將帶來社會文化的震撼與重大的改變,這一機器人時代的來臨,與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更是人類存亡的關鍵時刻。這樣的人還是人嗎?

所幸小石兄除了擁有當代深厚的科技理論技術外,如前所述,他從小就是一位充滿好奇、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這種性格使他在追求基督信仰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成為一個「瞭解信仰」的人。過去三、四十年來,小石兄除在研究教學工作上卓有成效令人敬佩之外,也在教會中擔任長老,以智慧恩賜開拓建立教會;愛心陪伴扶持會友靈性增長;並奔走世界各地,傳揚恩典福音信息。近二十年來,更不惜長途跋涉,前來台灣,在全省各教會、學校或不同社會團體,舉行專題福音特會,分享自身科技人文生命經驗,廣受聽眾歡迎。更令人欽佩的是他總能在每年巡廻講座之前,就科技、人文及生活、信仰諸多不同層面,袪疑解難,著為專書,供我們出版之用,二十年來,從不間斷。這份智慧毅力,更是令人欽佩。

小石兄這本新書前半部講到當代科技發展的近代演變,其成就快速,令人瞠目結舌,難置一辭。諸多複雜觀念演變討論,在小石兄「老」人筆下,娓娓道來,令我這個學人文的「老傢伙」只能敬佩驚訝加上敬佩驚訝。後半部講到上帝賜人各種豐富生命情操,則使我越讀越羨慕上帝所賜的生命情操。讀著讀著,終於對古人所言「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這一大哉之問開始的幾希之處,越來越有所心領神會的了悟快感。所謂「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追求人生意義、生命價值問題諸君,能不慎乎?

林治平
(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

目次

目錄

黃序(黃子嘉:若歌教會榮譽牧師)
林序(林治平: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前言
生命的智慧▪人的智慧(能多德薄)▪人工智能(AI)▪智慧的來源▪上帝的智慧(上面來的智慧)▪本書藍圖

Part 1 智能篇
智能的公式
「智」與「慧」▪物理學中的「智慧」:智力▪智力的公式▪智慧總是指向將來▪暫時與永恆

從算盤到量子計算機
從算盤說起▪筆者經歷電子計算機的簡史▪科學計算器HP–35▪超級電腦▪量子計算機▪計算機成了電腦

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弈棋
圖靈測試:機器與人一樣嗎?▪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更上一層樓

第37手棋
圍棋▪「阿法狗」(AlphaGo)▪五線尖衝:「阿狗流」▪神來之手▪AlphaGoZero 有所不知

機器學習
讀書多,身體疲倦▪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華生」AI自然語言處理▪AI 醫療▪通用人工智慧(AGI)

社交媒體:孤獨與共 079
英國「孤獨部」部長▪人有「他人癮」▪智能助理器▪「我們來談談」(Alexa, Let's Chat)▪人工智能對人性的威脅

電腦與人腦
電腦的智商(IQ)▪全人4Q的智慧▪皇帝新腦▪沒有真理的程式▪電腦不好奇▪電腦不會「信」▪人腦驚人的效率

中文字的智慧
美國人▪倉頡造字▪中文與算術▪高等數學與英文▪中文含糊之美▪文字遊戲▪文字獄▪中西合璧:倉頡2.0▪「機器語文」與巴比塔2.0▪天上文字

Part 2 生命篇
未知生,焉知死
生命現象▪生命的定義▪能繁殖▪會新陳代謝▪能維持其有序結構低熵的狀態▪生命是會死亡的▪病毒是活物嗎?▪病毒與生命▪生命是個集合體▪生命是屬物質的,也是屬靈的▪肉體與靈魂

人是什麼?
考古學家眼中的人▪人工智能與「智人」▪人是什麼?▪生命的智慧▪人的失落與新造

智人的愚昧
萬物之靈:鄧寧.克魯格效應▪聰明與愚昧▪自私的基因▪破壞環境生態的代價▪聰明的誤用▪不知要為永恆預備▪愚昧的解藥

武器與智能
人類智能的代表作▪十年磨一劍▪神祕武器▪出瓶的魔神▪最厲害的武器:上兵伐謀▪什麼是人類最厲害的敵人?

暴殄天物
兒時壯志▪海水深無極,不能慰我渴▪全球暖化▪水厄:自食其果▪天高一尺▪淡化海水▪人造雨▪上帝怎麼造水?

遠離惡便是聰明
什麼才是善▪救生艇倫理▪喜樂就是善▪他人就是地獄▪好人受苦▪遠離惡便是聰明

彤霞曉露
天賜英才▪圓周率:π▪數學家證明上帝▪彤霞曉露▪感恩的智慧

1919年天上的巧合
世紀日蝕▪日蝕與相對論▪親愛的媽媽▪宇宙中的生命與意識

雁字回時
問雁是何物?▪導航智慧▪低頭思故鄉▪地磁烙印假設▪紐約哈德遜河上的奇蹟▪雁滿為患▪趕雁者言▪雁丘▪雁之四德▪永恆的家鄉

擦鞋者言
趕飛機的等飛機▪擦鞋師傅▪鞋的講究▪連提鞋也不配的人▪擦鞋者言▪擦鞋的工價▪後記

散步
生命的週期性▪散步的由來▪飯後百步走▪散步樂▪散步與思考▪上帝的邀請

生命的跑道
不輸在起跑線上▪第八屆奧林匹克世運會▪跑道的盡頭▪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當跑的路

不能預測的改變
三面夏娃▪自然界中最奇妙的現象▪「二級相變」▪可預測的改變▪全球暖化與波動幅度▪文化波動幅度▪新造的人:靈界相變

Part 3 智慧篇
知己者明
認識自己▪「所是」與「所為」▪人在相對關係中定位▪異於禽獸者:其敬拜乎▪人終極的定位

一件美事
價值與價格▪伯大尼的宴席上▪貴重的香膏▪背景▪美事與好事▪評理與審美▪時間與時刻▪耶穌所行的許多美事▪一支冰棒的糗事▪失去與得著▪馬利亞的智慧▪代表人類獻上的感恩禮物

不與惡人作對
天國行為準則▪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有人要拿你的裡衣▪借貸不可推辭▪天國行為最高的境界

走二里路的智慧
被動與「無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天國的律法▪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拉夫制度▪第二里是有福的路▪當志工行第二里路▪新生接機服務▪第二里路與神同行

奔跑的僕人
人的標誌:上帝的僕人▪惠比壽優越酒店▪「僕人」這個字▪上帝的僕人▪奔跑的僕人▪僕人的靈

多元與合一
集體的智慧▪上帝智慧的彰顯▪個體與集體▪集體的特色:交互作用▪他人就是地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沒有哪個人是孤島

新希望:智慧的燈
新鮮與陳舊▪新的講究▪真有希望嗎?▪真實的希望基於全新的未來

懼怕的智慧
懼怕是生命的智慧,平安是上帝的禮物▪新冠肺炎▪終極的懼怕▪懼怕與憂慮▪La Peste ▪不再懼怕▪從亙古到永遠,祢是神

致謝

書摘/試閱

前言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 章6 節

筆者生在抗戰年間,屬於那個「沉默的世代」1 的人,也正好有機會冷眼靜觀萬變世局。筆者的童年(4 歲左右)記憶猶新。當時並不窮困,卻平常地過一段點油燈(一根燈芯泡在一小碟油裡)、坐馬桶(真的桶子)、燒炭盆(取暖)、長凍瘡的日子。而今年逾八旬,定居北美,可以對著一個巴掌大小的智慧手機(或者是碗口大小的智慧音箱)輕聲吩咐一句:「開臥室燈,鎖大門,降室溫,明早六點叫醒我」,事就這麼立刻成了。有些人甚至可以吩咐一句,他的電動轎車就可以自己開到他面前來伺候。人類有史以來幾千年的生活型態改變,不及我在一生的時間中親身所經歷的那麼多。什麼帶來這麼大、這麼快的改變呢?這無疑都是拜賜於科技進入指數性進展的拐點,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出現。但是人類的智慧是哪裡來的?機器也能有智慧嗎?這怎麼生發的?「人工智能」掌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什麼是人類的去向?

本書是筆者自髫髮以來,至今杖朝之年,看見聖經描述現代這「有多人來往奔跑,知識就必增長」的光景,歷經了這許多改變後的反思,也「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於是將部分的筆記整理成書,野人獻曝,以呈讀者。

本書以下述許多不同的議題,來探討智慧(及智能)的種種層面:

生命的智慧 這是神賦予生命的本能智慧,比方會懼怕、合群、分工、歸巢、導航、冬眠、好奇、疼痛、求生、母愛、適應環境等等,都是造物主賦予生命的本能智慧,許多這類的「生命智能」是如何運作,我們還完全不得頭緒,教人不得不折服於上帝智慧的大能。人的智慧也是基於上帝的賦予,上帝不是曾經明知故問地問約伯說:「誰將智慧放在懷中?誰將聰明賜於心內?」人有語言、能思考,並意識到自我存在、探索宇宙現象的因果、思想自己的來源與歸屬,這是出於人內建的智慧本能,知識與見識才能日積月累的結果。人為什麼有智慧呢?別的生物沒有這智慧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嗎?人的智慧能使人性昇華,人的智慧也是一個罪惡的世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人的智慧(能多德薄) 人的智慧能一步一步地發展是出於人的「愛智(philosophy)精神。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並不以為他自己有智慧,只說:「我知道我不知」,因此而得「智慧人」的稱呼。人有意識、良知、道德;人會詰問、思考、發明、創作、藝術、醫藥、科學、判定等等,大大改良了人的生活條件與品質。所羅門王的智慧算是人類聰明智慧的最高境界,這原是出於上帝的恩典,然而所羅門王的愚拙及迷失,也道出了人類智慧的限制與無奈。

世上許多道德家,包括我們的孔老夫子,也同樣有上帝賦予的洞見,比方孔子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導,與耶穌基督的「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與耶穌基督的「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等等,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荀子說:「知有所合謂之智。」人的聰明智慧不只限於他的思考能力、對是非道德的分辨、記性的好壞,同時也指他的反應速率(機智)、手眼協調的敏捷等等。人的行為都出於腦神經的指令與協調。數學天才、語文天才、音樂天才、藝術天才、文學天才、運動天才,這些都是「天才」,他們擁有的是不同的「聰明」。

人的聰明智慧也不全是正面的,會「創造」是人智慧的具體的表徵,但是人的創造也帶來原子彈、生物戰、網路戰、化學戰等等厲害的兇殺破壞手段,就如《淮南子.本經訓》所言:「能愈多而德愈薄矣」。人類科技的巔峰就是創造了「人工智能」,雖在人看來,這是可驕傲的,然而「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的,因為智慧的最高境界在乎能認識自己,正如老子所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並能認識創造萬物的至高者(這是真正認識自己的必要條件),這就是人類獨有的智慧了。

人工智能(AI) 有人說現在人類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人工智能」革命),藉著計算機促進資訊全面數位化作業,有效地改良了生活水平。電腦不但能迅速搜集大量的數據,並即時提供多維且有深度的解析、增進生產效率、管制物流、交易證券、疏導交通、診斷並協助疾病的醫治、追蹤疫情、預測氣候的變化及其未來趨向、建立全球網絡、編寫電腦程式、加速廣面資訊傳佈、協助人類殖民太空等等事宜。

人工智能目前還有許多限制,現在基本上只能幫助人類思想,不過我們可以預期它將來可以代替人類思想,也許還可能會分辨什麼是「相關」,什麼是「因果」,並開始會「問」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要是真的如此,「人工智能」就成了「人工智慧」,這會不會促使人類走向邊緣化呢?我們知道在以後20 年內,上述有許多工作AI 會全然取代人工,至終(50 年之內?)人類將無所事事,讓AI 做工來養活我們(AI 是人類的創作,它的成果當是人類全體所擁有),於是人就變得只有存在,而沒有目的了。

從稍微長遠的角度來看,AI 會不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呢?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2018)博士說:「人工智能的真正風險不是它有惡意,而是它的能力。超級智能的AI 非常擅長於實現其目標,如果它這些目標與人的目標不符,我們就會遇到麻煩。」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茲(Gates)、特斯拉公司(Tesla)的董事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許多現代的工業家,也都看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極大潛在的危機。

也有人認為人只是宇宙中AI 演化的墊腳石,人至終會被淘汰滅絕。在《人造意識》(Ex Machina)這部影片中,主角「人工智能」專家說:「將來有一天,人工智能將以同樣的方式回望我們,就像我們看非洲平原上的化石骨架一樣⋯⋯一隻直立的猿類生活在塵土中,語言和工具簡陋,即將滅絕⋯⋯。」然而機器就算有了「通用智能」(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一種工作只有人才能做,有一個「角色」只有人才能勝任,那就是──服事上帝,敬拜創造他與萬物的主;因為人本是為此而被創造的。這可以說是「智慧」與「智能」的分野,屬靈的境界是人存在的終極境界。

智慧的來源 生命有其內建的智慧,擁有生命智慧者以我們人類為最,我們甚至還會創造人工智能。那麼人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呢?人的頭腦不是動物中最大的(海豚、鯨魚、大象、甚至已滅絕了的「尼安德塔人」的頭腦,也都比「智人」的大),而且也不是動物中相對最大的。我曾聽說小鳥的腦子是牠體重的十二分之一,人的約是體重的四十分之一,與老鼠的一樣。那麼人類獨有的聰明是哪裡來的?為什麼人類在6千年之內就建立了這麼高的文明(文明出現到今天是極短的時間),而猩猩猴子在多少千萬年的時間裡,也演化不出來的?看來人獨有的智慧不是自然的產物。雖然我們知道這與人類語文的出現有關,同時這也是智慧文明「指數性成長」的特質,然而這「智慧」不是文明的結果,而是文明存在的原因。

人既然有智慧,這智慧的來源從不同的觀點都會衍生出不同的解釋。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排除上帝(創造者)的存在,智慧是上帝所賜下的,其實是很合理的解釋。智慧是上帝所賜的,這是一個根據聖經的信心的立場,也是一種能「自洽的」觀點,但是因為牽涉到「非自然」的存在,所以只能在生命和哲學的領域中討論,而不能在自然科學的領域中討論。這觀點在本書中雖然呼之欲出,但是這不是本書的主題。

上帝的智慧(上面來的智慧) 智慧是上帝的屬性之一,上帝藉以創造了萬物。上帝把一部分智慧賦予人,這智慧是良善的,「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這是那種不自高,也不是盛氣凌人叫人不能逼視的輝煌。使徒保羅說:「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人固然自以為有智慧(聰明)而自豪,這智慧雖比其他萬物能擁有的更高明,但是仍然極為有限,並有諸多盲點,聖經稱之為「屬地的」,所以憑這智慧「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唯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上帝的智慧,彰顯在人們家居平常之中,祂更引導人來認識祂,行在祂的面光中,不只是行得好,做得對,更是會活得「美」。上帝的智慧不只是一種思維的方式,而是一種生命的型態。
人算(是)什麼呢?祂竟樂意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賜人有得救的智慧,就是那認識最高者的知識。在舊約聖經箴言中說:「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在新約聖經雅各書中也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這智慧雖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祂卻樂意賜與向祂祈求的人。我們會知道去求上帝,就是人所獨有的智慧了。

本書藍圖
本書分為三篇:〈智能篇〉、〈生命篇〉與〈智慧篇〉。〈智能篇〉先介紹物理學對「智能」的定義,再從筆者親身的經歷來看「人工智能」的演進、發展,及其展望與憂心;〈生命篇〉從「人是什麼」談起,討論人的智慧與人工智能的不同、人的種種聰明和愚昧,及人生活中的智慧;最後〈智慧篇〉,看上帝賜與生命的智慧,並人獨有「屬天智慧」與人的「歸巢」本能,認識上帝也是一切智慧的目的與來源。

筆者試圖在本書中先討論在物理學家的眼中,智能是什麼,何以「為將來打算」是智能的標誌。再討論上述這些不同智慧(智能)的特色、它們的限制,及其內建的目的。先從人工智能開始,因為它是目前正在一日千里的進步中的科技,筆者選擇「卻顧所來徑」(唯有過去是在千變萬化中不會改變的),以親身經歷的科技進步的里程碑,展望其將來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認同當下專家們對人工智能的憂心,轉而談生命內建的智慧,不得不再一次驚訝於造物的奧妙;繼而來看人的聰明與愚蠢、高貴與低賤,並分析人的智慧與人工智能的不同;最後來思想造物者隱藏在耶穌基督裡長闊高深的智慧,及人心的深處對這智慧無比的羨慕與對永恆的追尋。

上帝能把人對整個宇宙的思維,裝進一個不到1.4 公升的腦袋裡,何等的智慧與榮耀!



智能的公式
智慧是一種「力」,推往在將來的時刻,能有最大自由選擇的空間。
── 維斯納•格羅斯博士1

「智」與「慧」

筆者以為2「西方文明的認知,以理性分析為基本的出發點,偏向唯物;而東方文明的認知,則以心靈感受作為主要指標,傾向唯心。」東西文明對「智慧」的認知,固有其類似的地方,也有其如上述的不同。中國人的「智」,從這抽象「智」字的造型,是「知日為智」。這可能是指人認識「日」的可貴,「日」可以代表「時間」,也可以指「太陽」,就是光的來源,日也是許多古文明崇拜的對象,「智」指人「知識」的能力;而「慧」字從「彗」從「心」,「彗」原義是「掃竹」,指彗星的光芒四射(「日中暴明也」3),指人心的光景。中國人的「智慧」是主觀的,內在的。

西方文明受到許多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所以其文字的意思需要有「客觀」的層面。一個抽象的概念(比方「力」、「時間」……),在物理學是用「操作」(如何測量)來定義的4,所以不同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溝通。為了區分這中外的不同,筆者暫以「智慧」與「智能」來分別。這只是為了方便,並不含褒貶的意思。那麼,什麼是「智慧」呢?

物理學中的「智慧」:智力

有些物理學家5以為「智慧」(intelligence)是一種「力量」,就像許多其他的力量一般,可以影響外界的狀態。他們舉例說:假設在一個很遠的星球上,有外星人從幾十億年以來,一直用強力望遠鏡觀察地球,他們就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那就是──在地球形成之後,因地心引力的緣故,本來有許多隕石不斷撞擊地面,與太陽系中其他的行星一樣;但是過了45億年以後(就是地球上的21世紀),他們發現那些較大的隕石(比方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隕石)就會神奇般地避開地球,或者在遠處就爆裂成小塊,不再猛烈撞擊地面。外星人的結論可能是說地球上出現一種新的「力量」,使得隕石再也不能撞擊地球。這是什麼「力」呢?這就是所謂的「智慧力」了。

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人知道,若一個較大的隕石落到地面,就會造成地上極大的災害,甚至帶來人類整體滅絕的危機。到了21世紀以後,人類發展出一套保護地球的自衛系統6,可以改變或引開來襲隕石的軌跡,甚至滅來襲的隕石,所以就不再有較大的隕石會撞擊地面了。外星人所以為的這種新的力量,其實就是人類集體的智慧所產生的果效。故此物理學家就以這智慧為一種「力」。既然智慧是一種力量(力是一種物理現象),就可以設法以數學公式來描述它了。

我們已經了解到生命現象是不太「自然」的。雖然自然系統都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的管制下,但是生命能夠採取其外界的能量,藉以建造或維持自己「有序狀態」(低熵狀態),這個過程必然在其外界造成一種高熵環境(熵的總值仍然需要增加);若這生命體能更有效地使用其外界的能量(藉著使用工具、火等),產生了更多的熵,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生命體愈「進步」,更有「智慧」,他產生的熵也愈高,成了外界觀測智慧存在的指標7。

智力的公式

2013年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維斯納‧格羅斯博士(Wissner-Gross)和夏威夷大學的數學家弗立爾博士(C. E. Freer)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8發表了一篇有關智慧的論文,定名為「熵的因果力」9(Causal Entropic Forces),企圖用物理學的基本格式來了解智慧(力)是什麼。

他們以F(「智慧力」)來代表智慧的效應,S代表某種熵函數(entropy),T代表環境常數(產生熵函數的效率指數),τ代表在將來的一個時間定點,那麼就以下列的公式定義「智慧力」 是什麼:
F = T ∇ Sτ

這裡的 ∇ 是個「微分算子del」(又稱「劈形算子」),意味函數(∇ Sτ)在時刻τ的「梯度」(gradient),就是其在各個(座標)方向改變的速率。∇ Sτ的值愈大,S在時刻τ的更改速率也愈快(也就是系統狀態改變的速率愈快)。用常話來說(數學公式是很難翻譯的):智慧是一種「力」,推往在將來,在τ時刻,能有最大的選擇空間10。也就是說,一種為將來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打算,就是一種智慧的行為。一個有智慧的心,也就必有某種程度的「前瞻」性。

智慧總是指向將來

人最容易忽略的事就是那些非常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比方說健康。在忙碌的作息中能抽出一點時間來運動,這是為將來生活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所以是有智慧的;又比方再窮的人,也得想法子每個月省一點錢作為儲蓄,這也是智慧。只看眼前的需要而忽略了將來是不智的11。

人是萬物之靈,人的特質之一就是能將自己處在將來的狀態中。雖然將來還不存在,人卻能藉思維把自己帶去將來,以便決定現在當怎麼做;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願意過那「十年寒窗無人問」的日子。哈佛心理系講座教授吉爾伯特12說:人是唯一會為將來打算的動物。根據上述公式,因為人會為將來的時間,τ,可以有所籌劃,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所以人比萬物都更有智慧。這麼說來,十年寒窗是智慧,及時行樂卻不是;百年樹人是智慧,焚書坑儒卻不是;欺騙說謊雖有聰明,但是沒有智慧,因為終久仍會真相大白,後來沒有好結果;破壞生態而取利目前,將來自食其果也是如此。

若人是唯一會為將來打算的生物,那麼人也是唯一知道自己會死的生物了。將來之所以是將來,就是我們對將來到底是什麼光景,總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然而「人生自古誰無死」是個不證自明的道理,也是我們對將來唯一有把握的事。只是我們不知道那時辰,τ,是什麼時候。到那時候我們仍然有任何的選擇嗎?活在永恆的這一邊,我們對這問題不能有一手的經驗,所以無論我們怎麼想,都是憑著信心去想的。

暫時與永恆

所有的文明都有某種永恆的概念,這也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內建本能,就是「生命不願意被拘禁」的智慧,這也正是上述公式的結論。也許為此人有了「神」的概念;這不是出於無知,而是一種生命內建的智慧行為,在這程式中自發出現的。如果我們完全不去考慮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不但我們不能有實證的可能(沒有,是不能實證、只能推證的),而且也不合乎智慧思維的原則。

這麼看來,真正的問題核心就是這永恆的上帝是誰了。也許這正是聖經所記:「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13的道理了。創造天地宇宙的上帝(耶和華、至聖者)既不在祂所造的宇宙中(祂不是被造的),我們既然連祂所創造的自然尚且不大認識,又怎麼能夠認識祂的本體呢?人既稱自己是「萬物之靈」14(「靈」是「神」的意思,也指人是萬物的主宰),就習慣凡事都靠自己,以為人沒有不能做的事,故有「人定勝天」的口號15,雖然南宋詞人劉過16指出這句話的原意不是指人能「勝過」天,但是人也就習慣將自己與神同等,除人以外,沒有什麼更高級的存在了17。所以接受「人是被造的,是人能夠認識上帝的開始」,這就是「智慧的開端」,是真正認識自己的處境,而為一切將來正確打算的條件(物理稱這是「邊界條件」18,也是要解上述方程式的必要條件)。

既然智慧總是指向將來的,人若對自己永恆的將來沒有概念,這看來不是智慧的表現。怎麼來「打算」呢?這就是智慧之所以稱為智慧的原因了。

注釋 ――智能的公式

1 A. D. Wissner-Gross(1982–),MIT「三主修」:物理、數學、電機,哈佛物理博士,是Institute for Applie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t Harvard University的Fellow
2 愚著《答非所問》,宇宙光出版社(2018),ISBN 978-957-727-552-3。
3 出自《類篇》,指彗星的光芒(其實可能是指super nova)。
4 稱為「operational definition」,可免去許多無謂的「形而上」的爭論。
5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A. D. Wissner-Gross為代表。
6 比方用火箭登陸隕石推動它的軌道使它不襲地球,或將其炸碎等等。
7 所以一個書桌亂七八糟不見得是壞事。
8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 Causal Entropic Forces, Phys. Rev. Lett. 110, p16 (2013) by A. D. Wissner-Gross and C. E. Freer.
10 Intelligence is a force, F, that acts so as to maximize future freedom of action.
11 可參考《稀缺》,是一本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與普林斯頓的心理學家在2013年合寫的暢銷書,原名Scarcity。
12 Daniel Gilbert, Edgar Pierc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13 箴言9章10節。
14 《尚書.秦誓上》。
15 其實這句話的原意可能不是這個意思。古人說:「人定兮勝天」,這「兮」字在這裡,「人定兮」是指人的謀算與定奪,比天的安排更重要;「定」就不見得是「一定」的意思。
16 〈襄陽歌〉劉過(1154-1206)。
17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詩篇53篇1節)。
18 Boundary conditions.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