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蔣維喬哲學史講義(簡體書)
79折

蔣維喬哲學史講義(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79227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蔣維喬在光華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上自顧炎武, 下及王國維, 歷述清初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內容涵蓋了各個學派,以及吸收西方思想的近代學派的代表人物。文字洗練,通俗易懂,是一部了解近代中國思想變遷的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蔣維喬,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學家、佛學家。著有《呂氏春秋匯要》、《宋明理學綱要》、《中國佛教史》等傳世大作。

名人/編輯推薦

近三百年哲學總綱目錄。

了解近代中國思想變遷的普及讀物。

走進蔣維喬的哲學世界,帶你洞察哲學與人生的真正旨趣。

目次

總論 001

——• 編 •——
復演古來學術之時期
章 程朱學派
節 顧炎武 009
第二節 陸世儀 018
第三節 陸隴其 033
第二章 陸王學派
節 黃宗羲 043
第三章 朱王折中派
節 孫夏峰 059
第二節 李 颙 064
第三節 曾國藩 075
第四章 關洛閩學派
節 王夫之 083
第五章 考證學派
節 考證學之淵源 094
第二節 考證學之內容 098
第三節 戴 震 105
第四節 洪亮吉 117
第五節 俞樾(附孫詒讓) 125
第六章 實用派
節 顏元 135
第二節 李 148
第七章 和會儒釋派
節 彭紹升(附汪縉、羅有高) 154
第八章 公羊學派
節 公羊學派之淵源 163
第二節 公羊學派之內容 175
第三節 康有為 186
第四節 譚嗣同 206
第五節 梁啟超 214

——• 第二編 •——
吸收外來思想之時期
第九章 嚴復
節 略傳及著書 237
第二節 介紹之學說 240
第三節 結論 248
第十章 王國維
節 略傳及著書 250
第二節 性說 252
第三節 理說 257
第四節 介紹之學說 263
第五節 結論 278

書摘/試閱

第二節 陸世儀

一、略傳及著書

陸世儀,字道威,號桴亭,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歷三十九年(紀元一六一一)。長於陸隴其十九歲,與顧炎武、黃宗羲等相先後。當劉宗周在蕺山書院講學時,世儀欲往聽講,未果,一生常引為遺恨。是時流賊橫行天下,彼見生民之塗炭,上書朝廷,謂宜破成格“舉用文武幹略之士”,不報。退而鑿地十畝,築亭其中,高臥閉門謝客,因號稱桴亭。明亡後,曾在東林講學;已而復講學於毗陵。及歸太倉,亦講學不輟。清朝屢欲起用之,固辭不出。專修程朱學,終身從事著述,與陸隴其及張楊園等齊名,海內仰為真儒。康熙十一年(紀元一六七二),六十二歲卒。

著有《思辨錄》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此書前後經十二年之研究而成,故其思想盡在於中。此外有《論學酬答》四卷,《儒宗理要》六十卷,《性善圖說》一卷,據其《傳》,則未刊者尚有數種。《四庫全書提要》評之曰,“世儀之學,以敦守禮法為主,不虛談誠敬之旨;以施行實政為主,不空為心性之功;於近世講學諸家,為篤實,其言皆深切著明”,蓋確評也。

 

——· 譯 文 ·——

陸世儀,字道威,號桴亭,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比陸隴其年長19歲,與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年齡相仿。劉宗周曾經在蕺山書院講學,陸世儀想去聽講,結果沒有成功,因此一輩子遺憾。當時各地流寇橫行,陸世儀見生靈塗炭,於是上書朝廷,建議朝廷破格錄用文韜武略的人才,但遭到朝廷拒絕。

陸世儀從此退隱,開拓了十畝地,在田中建桴亭,讀書著述,閉門謝客,因而以“桴亭”自號。明朝滅亡之後,陸世儀曾在東林書院講學,此後又在毗陵講學。後來回到家鄉太倉,也沒有停止講學授徒。清廷屢次想要招攬起用他,但陸世儀堅決不願去朝中做官。他的學問專攻程朱學,而且終身著書立說,與陸隴其和張楊園等人齊名,被天下學子文人敬仰,稱為真儒。康熙十一年(1672年),陸世儀去世,時年62歲。

陸世儀著有《思辨錄》二十二卷、《後集》十三卷,這部著作前後經過十二年的研究,終成書,因而他一生的學術思想都包含在其中。此外,他還著有《論學酬答》四卷、《儒宗理要》六十卷、《性善圖說》一卷。根據《陸世儀傳》可知,他還有一些沒能刊印的著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他說:“陸世儀的學問,以敦守儒家禮法為主,不空談那些誠敬的道理;以施行實政為主,不在心性的道理上用功;他在近世的眾多講學家中,思想為專篤扎實,言論也都是深切明晰的。”這樣的評論確實中肯。

 

二、學說

陸氏為學之特色,是能體得程朱著實之旨,不作虛空之談。嘗謂:“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也;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也”;又曰:“今之所當學者,正不止六藝;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類,皆切世用,不可不講。俗儒不知內聖外王之學,徒高談性命,無補於世;迂拙之誚,所以來也。”(《思辨錄輯要》卷一)彼譏貶俗儒空迂之外,又舉為學五弊曰:“談經書而流於傳注者;尚經濟而趨於權譎者;務古學而為奇博無實者;看史學而入於泛濫者;攻文辭而溺於詞藻者;是皆不知大道之故也。不知大道,則胸無主宰,心緒常差錯,而不得步於正道。”(《思辨錄輯要》卷一)至於何者為大道?則是周公孔子之道,亦即天地自然之道,學者即學此道也。一部《中庸》,只說一個道字;一部《大學》,只說一個學字;原於天者謂之“道”,修於人者謂之“學”,貫天人而一之者,謂之“道學”。是故“道生天地,天地生人;無此道,則天地且不成天地,人又何能念及之!故宏道之君子,不可不竭力從事於道與學。此道在天地之間,本不可見,學道之人,則能見之。‘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謂其能深察上下,遍滿空中,無不是道”(《思辨錄輯要》卷一)。意謂人物之生,本自天人合一而來,能參贊天地之化育,全受全歸者,則為聖人。窮其道欲近於聖人者,則為學道之人。其解學道如是;桴亭之道,是儒家之正脈也。至謂聖人是稟天地之正氣以生,此是繼承程朱之性說。

要之陸氏以為道外無學,道學外無聖人,而聖人即為天地合一者,道之具象化者。故立志讀聖賢之書,即為學者;立志行聖賢之事,即為學問。彼以《大學》《中庸》為學者入門之書,道學之所寄托者。學之基礎,當植於是。而其中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即為為學之過程,為國家造就有用之人才,即出於此。其注重實學之一點,所以在清代程朱學派中,為出人頭地之學者也。且其言曰:

 

近世之講學,多似晉人之清談,清談甚有害於事。孔門無不就一語之實處教人。孔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又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又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又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俱是恐人之言過其實也。正(正德,武宗年號)嘉(嘉靖,世宗年號)之間,道學盛行;至隆(隆慶,穆宗年號)萬(萬歷,神宗年號)而益盛,一日而天下靡然從風,惟以口舌相尚,意思索然盡矣。(《思辨錄輯要》卷一)

 

陸氏於道學之根本論,則始終主張“居敬窮理”四字。以為是學聖人之工夫,“徹上徹下,徹首徹尾,只此四字”。又謂“居敬是主宰處,窮理是進步處,程子亦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於致知”(《思辨錄輯要》卷二)。此點與程朱殆無出入。

陸氏為學,雖無創說,然以“道生天地,天地生人,人配天地,故能盡道”四句,為周子《太極圖說》之旨義;其《理氣妙合論》,則又打破羅整庵之“道一元說”,究明理氣之屬性;皆堪注目。蓋彼先從太極入手,以太極二字,原本《系辭》,不過祖述孔子之舊;至於主靜以立人極之見解,則為周子所獨創、《太極圖說》全篇之主意,當在此一點。故讀此書,但論太極,不察人極,則周子之意旨,當全失卻。故云:“不知太極,則無天地;不知人極,則無入;此之謂不誠無物。”(《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其合太極、人極為一,而謂二者不可相離,與《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之言,同其旨。離了天道則無人道,離了人道則無天道。蓋用渾然一體之理,以觀察《太極圖說》,而為此說者也。在此點蓋受劉念臺之“人極圖說”及“動靜說”有幾分之影響。而以主靜二字,立人極之本;以中正仁義,為主靜之實落處;凡此總稱為聖人之盡性工夫。

 

中正仁義而主靜者,周子立言,甚周匝也。然主靜下,又自注曰無欲故靜;無欲,無人欲也;無人欲,則純乎天理矣。是周子以天理為靜,以人欲為動;主靜者,主乎天理也;主乎天理,則靜固靜,動亦靜矣,豈有偏靜之弊哉!(《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

 

此中正仁義,即是聖人之道;中正仁義之外,別無所謂主靜。離中正仁義而言主靜,則非主靜。與五行之外,別無陰陽;五行即陰陽,陰陽即太極之理相同。

彼於理氣說中,又認理氣二者,為不可分。此說先儒皆未論及;只有朱子說過“必先有是理,而後有是氣;既有是氣,則是理也”。又論萬物之一原,則謂“理同而氣異”;論萬物之異體,則謂“氣猶相似理絕不同”;此四語實具卓識。凡論理氣之學者,皆當引為標的。故云:“學者宜取此四言參伍錯綜,尋求玩味,胸中貫串通徹,務使無一毫疑惑而後可。如是則於天地萬物性命之理,當自能了然而無間。”又對於羅整庵“周子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三語,以為“凡物必兩而後可合,太極陰陽,果為二物,則方其未合之先,各安在耶”之疑問,論述之如次:

 

整庵言理氣,亦固陋也;夫氣即是理;以為氣中則有理而非氣,是即理也;既非氣則是理,則安得不為二物?(《思辨錄輯要後集》卷一)

 

又曰:

 

整庵以為氣集便是集之理之謂;氣散便是散之理之謂;惟其有集有散,是乃所謂理也。是則就集散上觀理,而不知所以為集散之理也。宜其於程朱之言,多有所未合。(《思辨錄輯要後集》卷一)

 

彼認整庵之理氣,墮於形器之中,而未能體得渾然融合(理氣之一元)體現天地之妙用之理。蓋周子哲學,決非二元論;整庵不達此旨,宜乎懷疑不決也。

其次是彼之性說,以為性即是氣質;本然之性,不可稱為性。後來儒者,率以孟子之性善說為本,以為本然之性,渾然至善,純粹未發,此言決不得當。所謂性者,不是此種本然之性;孟子之性善,亦不是此種意思;孟子是就天命上說,是說命善,不是說性善。天命之初,吾人尚未落於氣質,故此說可以成立。厥後朱子欲發見至善之根據,亦言性善;但朱子於“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之分別,初不甚了了。又伊川、朱子論性時,皆曾分性為本然、氣質二者,而以為前者即孟子之性善,後儒亦附和此說。然孟子之言性善,乃《中庸》“天命之謂性”之類。只就天命上說,未落於氣質。然孟子又有“人無有不善”之言,是就人生以後看,即下愚濁惡,無有不性善者。蓋孟子論善,只就四端發見處言,因其稱端,即知有仁義禮智;人人有四端,即人人有性善也。此是說人人有為善之資質。有為善之可能性耳;決不必說到人性渾然至善,未嘗有惡,然後謂之性善,以釋氏所謂真性者當之。要之性字,必落於後天之氣質,而始有性可稱。如周子之說為妥。其言云:

 

惟人也得其秀而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曰:形生質也;神發氣也;形生神發,而五性具足。是有氣質而後有性也。不落氣質,不可謂之性;一言性便有氣質。(《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

 

此論頗有根據,就《易》一陰一陽章而區別之,則自來所傳孟子之性善說乃就天命之初“繼之者善”之處立論,未嘗說到“成之者性”。而陸氏則謂在“成之者性”以前,不得著性字;既說“成之者性”,便屬氣質矣。

彼又贊周子曰:

 

諸儒中論性,莫如周子明白、純備。《通書》首章曰: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只就元亨利貞上,看出繼善成性處,不過一誠字,則實理也,能全此實理者惟聖人。故曰誠者聖人之本。(《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

 

陸氏以為惟氣質方可稱為性;若善惡之分歧點,則在於誠德之成就如何而見之。故又說惟周子“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一句中之“而已矣”三字,為竭盡無余之辭。從來論性之人,無有比此語更簡而得要者。而後來儒者罕稱之,蓋皆以此言為專論氣質,而不知氣質之外,初無所謂性也。程張朱諸子之論性,千言萬語,其實不能及此。陸氏如此斷定,用氣質一元論,充足周子之說;又用作自己之性說。彼固理氣一元論者,於性說以一元始之,可謂徹底之學說。

 

——· 譯 文 ·——

陸世儀的學術特色,在於能夠體會到程朱理學的務實性宗旨,而不是空談虛妄的言論和道理。他曾經說:“天下沒有講學的人,這正是世道衰退的原因,而天下全都是講學的人,也是世道衰退的因由。”他又指出:“如今的人想做一名學者,所專注的學問不止要精通六藝,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類的學問,也都契合世人實用,不能不研究這些。思想迂腐的儒生不明白內聖外王的真正學問,只是對性理命數之學高談闊論,其實對世人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世人認為儒生都是迂腐愚拙之輩,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思辨錄輯要》卷一)

陸世儀譏諷貶斥世間的腐儒,認為他們空談不講實用,此外又指出當今做學問有五種弊端:“談論經書的學者往往偏於研究經傳和經注;崇尚經世濟人的學者多去鉆研政治權謀,精於算計;鉆研古學問的人只為了博學探奇,並不考慮實用;讀史學的人則是事事都要據史,以史證今;喜愛文學的人則是沉溺於詩詞歌賦,這些人都不明白大道的真諦,不曉得大道是怎麼一回事。既然不知曉大道的真理,那麼心中就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主張,這樣一來,心緒常常變來變去,出現很多偏差,無法走上追求真理的正道。”(《思辨錄輯要》卷一)

至於什麼是大道?那就是周公、孔子所提倡的道,也是天地自然存在的道,學者一生要學習的也正是這個道。一部《中庸》,就只說了一個“道”字;而一部《大學》,就只講了一個“學”字。源於天地自然的東西,被稱為“道”,而人修養自身則被稱為“學”,將天人合為一體,把這兩種東西貫通起來,就稱作“道學”。所以說“由道生出了天地,由天地產生了人,如果沒有這個道,那麼天地就無法成為天地,人就無法念及天地,不能從天地產生人。因此,君子立志弘揚道的精神,不能不竭盡全力鉆研道與學。這個道存在於天地之間,本來是看不見的,但是學道的人專注執著,所以能夠看得見。‘鳶飛戾天,魚躍於淵’,意思是說,老鷹飛到天上,魚跳出深潭,萬物各得其所。那麼能夠把天地萬物,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全都井然有序,毫無缺失漏洞,只有道能夠成就”。(《思辨錄輯要》卷一)

這樣也就是說,人和各種事物之所以能產生,原本是因為天人合一的結果,一個人能參透並讚美天地孕化的道理,能夠全然接受,也能全然放手,這樣才可以成為聖人。把道研究到極致,一生追求接近聖人的境界,這才是學道者的精神。陸世儀所追求的道,是儒家正統的一派,他堅持認為聖人是從天地正氣而生,這正是繼承了程朱的性理之說。

此外,陸世儀的學問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認為在道之外沒有學問,在道學以外也沒有聖人,所謂的聖人,就是由天地合一產生的,是道的具象化體現。因此,凡是立志讀聖賢書的人,就是學者;凡是立志做聖賢的事,就是學問。陸世儀將《大學》《中庸》列為學者的入門書籍,這裡麵包含著道學的精神,是道學思想的依托載體。做學問的基礎,應該根植於《大學》《中庸》之中。這兩篇文章態度恭敬,崇尚道學,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研究學問的過程,也可以為國家造就有用人才。

陸世儀的學術注重實學,這一點在清代的程朱學派中尤為突出,也使他出人頭地,成為頗有名望的大學者。他曾說:

 

近代這些講學的人,大多模仿晉代人的清談風氣,其實清談對處理事務沒有好處,只有害處。孔子所言,每一句都要落在實處,用實用的言語教導人。孔子曾說:“君子應該少說話,做事的時候要機敏靈巧。”又說:“做事的時候要機敏靈活,說話的時候要謹慎小心。”孔子還說:“君子不說空話,凡事先去做,把想說的事情做出來,等做完之後再說出來。”又說:“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這些話都是告誡世人,不要言過其實。明代正德、嘉靖年間,道學盛行天下;到了隆慶、萬歷年間,道學愈演愈盛,在短短的時間內,幾乎全天下的人都開始追隨跟風,但多數都是夸夸其談,把口舌爭辯看作時尚,道學的內涵反倒被埋沒了。(《思辨錄輯要》卷一)

 

陸世儀研究、論述道學的根本,始終主張“居敬窮理”四個字,並且把這四個字當作修養聖人的根基,是做學問的基本功夫。他認為道學“從頭到尾,徹徹底底的本源,就只在於這四個字”。又說“保持謹慎恭敬的態度是學道的基本信念,而探究天地事物的道理,則是學問進階的門路。程子也說:一個人修養內涵需要恭敬的態度,而學習進步則在於探求事物的道理”(《思辨錄輯要》卷二)。陸世儀的這一觀點與程朱的思想沒有什麼差別。

陸世儀的學問,總體來說沒有創新之處,但是他提出“道生出天地,天地產生人,人要配合天地,才能讓道的本質體現出來”,這四句話遵從了周敦頤《太極圖說》的主要思想;而他的《理氣妙合論》,又打破了羅整庵提出的“道一元說”,因此陸世儀在研究、考證理氣的屬性等方面,見解和成果引人關注,值得重視。

他先從太極的概念入手,“太極”這兩個字,原本出自《周易·系辭》,他的論述只不過是陳述一下孔子的舊觀點。而他主張天地原本是“靜”的,以此證明人的天性本來也是“靜”的,由於後天染上了“欲”,才變得無靜,因此要通過“除欲”,達到“靜”的境界,這種“主靜立人極”的見解,原本是周敦頤的獨創思想,周敦頤《太極圖說》全篇的主要觀點,都蘊含在“主靜立人極”之中。

因此讀周敦頤的這本書,如果只注重談論太極,不考慮研究人極,那麼周敦頤的主要思想和意旨,就全都沒有抓住。所以陸世儀也說:“不知道太極的道理,則不明白天地自然,不知道人極的道理,則不明白怎樣入世做人,這就是所謂的不誠無物,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真誠,做什麼事都無法成功。”(《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

陸世儀將太極和人極合成一體,認為這二者不可分離割裂,這與《中庸》中所說的“駕馭、驅使本性的道,是片刻不可離開、去除的,凡是那些可以去除的束縛,都不能稱為道”,意思基本相同。正所謂離開了天道,就沒有人道,離開了人道,談論天道也沒有意義。因此,陸世儀用天人渾然一體的理論,探討、研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說的也正是同一個原理。在這一點上,陸世儀也受到劉念臺提出的“人極圖說”和“動靜說”的一些影響。陸世儀堅持認為要以“主靜”二字,立人極的根本,同時也以儒家的中正仁義思想,作為“主靜”的落實基礎,這些理論總稱為“聖人的盡性工夫”。

 

用儒家的中正仁義思想主靜,周敦頤已經著書立說,講論了很多周詳的理論。然而他解釋、分析主靜的概念時,自己又在下面作了注釋,說是因無欲,所以才能做到靜。無欲的意思,是指沒有人欲;去除人欲,去除人欲,則是合乎天理產生的純然本性。周敦頤以天理作為靜的基礎和前提,認為人欲是產生變化的原因和根由。主靜的意思,就是堅守天理的原則;只要堅守天理,那麼靜的永遠都是靜,不會發生變化,那麼動也即是靜,只要是不改變,就符合靜的狀態。這樣一來,就不會刻意追求靜,過度強調靜,主靜的弊端也就不存在了。(《思辨錄輯要後集》卷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