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佛藏經講義 第十一輯
滿額折

佛藏經講義 第十一輯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自序
《佛藏經》之所以名為「佛藏」者,所說主旨即以諸佛之寶藏為要義。諸佛之寶藏即是萬法之本源如來藏,《楞嚴經》中說之為「如來藏妙真如心」,《入楞伽經》卷七〈佛性品〉則說:「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大略解釋其意如下:
【謂阿梨耶識(通譯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含藏著無明種子與七轉識種子,並與所生之無明及七轉識同時同處、和合相共運行而成為一個五陰有情。七轉識與無明相應而從如來藏中出生,每日運行不斷;意根每天一早促使意識等六心生起之後相續運作,與意識等六心和合似一,看似常而不斷之常住心,其實是從如來藏中種子流注才出現的心,就是一般凡夫大師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早上出生以後就與處處作主的意根和合運作看似一心。這七識心種子及其相應的無明種子,每天同時從如來藏中流注出來,猶如大海波一般「常不斷絕」,因為是與色身共俱而出生的緣故。
如來藏離無常的過失,是常住法,不曾剎那間斷過;無始而有,盡未來際永無中斷或壞滅之時。如來藏亦離三界我等無常過失,迥無我見我執或我所執;其自性是本來清淨而無染污,無始以來恆自清淨而不與貪等六根本煩惱及其餘隨煩惱相應。其餘七轉識都是心,即是意根、意識與眼等五識,即是面對六塵境界時清楚明白的前六識,及處處作主的意根;這七識心與無明種子都是念念不住的,因為是從如來藏中流注這七識心等種子在身中才有的,當色身出生以後與意根同時和合運作,意識等六識也就跟著現行而與色身同在一起,所以是與色身同時出生而存在的。而種子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以此緣故說意根與意識等七個心是生滅法。若是證阿羅漢果而入無餘涅槃時,由於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已經斷除的緣故,這七識心的種子便不再從如來藏流注出來,死時就不會有中陰身,不會再受生,便永遠消滅了,亦因此故是生滅法。】
在三種譯本的《楞伽經》中,都不說此心是第八識(第八識是通俗的說法),而是將此心與七轉識區分成二類,說如來藏一心是常住的,是出生「意」與「意識等」六識者,也說是出生色身者,不同於七識等心。所援引的上開經文,亦已明說如來藏「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而從如來藏中出生的「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都是「念念不住,是生滅法」。這已經很明確將如來藏的主要體性與七轉識的主要體性區分開來:一是能生,一是所生,能生與所生之間互相繫屬;能生者是常住心,沒有三界我的無常過失,沒有我見我執等過失,自性是清淨的;所生的七識心,是念念生滅的,也是可滅的,有無常的過失,也有三界我的我見與我執等過失,是不清淨的,也是生滅法。
今此《佛藏經》中所說主旨即是說明此心如來藏的自性,名之為「無名相法」或「無分別法」,仍不說之為第八識,而從各方面來說明此心;並且希望後世仍有業障而無法實證佛法的四眾弟子們,未來世中都能滅除業障而證得解脫及實相智慧。以此緣故,先從「諸法實相」的本質來說明如來藏,兼及實證此心者於實證前必須留意避免的過失,才能有實證的因緣;若墮邪見或誤導眾生,並有犯戒不淨等事者,將成就業障;於其業障未滅之前,縱使未來歷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奉侍供養隨學九十九億諸佛以後,仍無實證之可能。以此緣故,釋迦如來大發悲心,首先於〈諸法實相品〉廣釋實相心如來藏之各種自性,隨即教導學人如何了知惡知識與善知識之區別。善於選擇善知識者,於解脫及諸法實相之求證方有可能,是故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中的法義教導,令學人以此為據,得以判知何人為善知識、何人為惡知識,從而得以修學正確的佛法,然後得證解脫果及證入諸法實相,發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智慧,久修之後亦得兼及二乘涅槃,再發十無盡願而起惑潤生得以入地。
若未慎擇善知識,誤隨惡知識者(惡知識表相上都很像善知識),不免追隨惡知識於無心之中所犯過失,則未來歷經無數阿僧祇劫奉侍九十九億佛之後,於解脫道及實相了義正法仍無順忍之可能,欲求佛法之見道即不可得,遑論入地。以此緣故,世尊隨後又說〈淨戒品〉、〈淨法品〉等法,教導四眾弟子們如何清淨所受戒與所修法。又為杜絕心疑不信者,隨即演說〈往古品〉,舉出過往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 大莊嚴佛座下,苦岸弟子等四人為惡知識,執著邪見而誤導眾生,成為不淨說法者;以此緣故與諸眾生相率流轉生死,於人間及三惡道中往復流轉至今,反復經歷阿鼻地獄等尤重純苦及餓鬼、畜生、人間諸苦,終而復始受苦無量之後終於來到 釋迦如來座下精進修行,然而竟連順忍亦不可得,求證初果仍遙遙無期;至於求證諸法實相而入大乘見道,則無論矣!思之令人悲憐,設欲助其見道終於無可能,對彼諸人助益無門,只能待其未來阿僧祇劫受業滅罪之後始能助之。
如是警覺邪見者之後,世尊繼以〈淨見品〉、〈了戒品〉而作補救,期望以此二品能轉變諸人的邪見,勸勉諸人清淨往昔熏習所得的邪見,並了知清淨戒之所以施設的緣由而能清淨持戒,未來方有實證解脫果與佛菩提果的可能。如是教導之後,於〈囑累品〉中囑累阿難尊者等諸大弟子,當來之世以善方便攝受諸多弟子,得能清淨知見與戒行,滅除往昔所造謗法破戒所成之業障,而後方有實證之世到來。由此可見 世尊大慈大悲之心,藉著舍利弗尊者之因緣,在與舍利弗對答之時演說此實相法等,期望後世遺法弟子得能滅除業障而得證法。普察如今末法時代眾多遺法弟子精進修行,仍難遠離邪見與邪戒,求證解脫果及佛菩提果仍將難能可得,令人不覺悲切不已,是故將此經之講述錄音整理成書,流通天下,欲以利益佛門四眾。

佛子 平 實 謹誌
於公元二○一九年 夏初

目次

序文 …………………………………序 01
第一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二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三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四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五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念佛品 第二 …………………313
第六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七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八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念法品 第三 …………………073
第九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第十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念僧品 第四 …………………025
第十一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二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三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淨戒品 第五之一 …………175
第十四輯 淨戒品 第五之一 …………001
淨戒品 第五之餘 …………091
第十五輯 淨戒品 第五之餘 …………001
淨法品 第六 ………………207
第十六輯 淨法品 第六 ………………001
往古品 第七 ………………173
第十七輯 往古品 第七 ………………001
淨見品 第八 ………………241
第十八輯 淨見品 第八 ………………001
了戒品 第九 ………………303
第十九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第二十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囑累品 第十 ………………291
第二十一輯 囑累品 第十 ……………001

書摘/試閱

經文:【「舍利弗!見何法故名為見佛?所謂無相,無分別無戲論,不受一切法。若以空門、若寂滅門、若離門,不念見、不得見;是事亦不得,所謂名字;是處亦不得,所謂涅槃;何以故?舍利弗!我尚不念涅槃,云何當說汝等當念涅槃,當得涅槃?舍利弗!若人得涅槃者,是人不隨如來出家,隨六師出家。舍利弗!當知是人為是法賊入我法中,當知是人汙辱我法,當知是人為是大賊,如大城邑中有大賊;所以者何?如是癡人尚不得涅槃,何況我人?舍利弗!如是癡人,我以手遮;非我弟子,不入眾數,我非彼師。舍利弗!若知諸法無生無滅無念無相,得是法忍者尚不得涅槃,何況我人?舍利弗!佛亦說言如是名為見法,能見是事名為見佛。舍利弗!云何名為如來?」佛告舍利弗:「一切法如,不異不壞,是名如來。若人於是法中無有疑悔,是名聖眾。」】
語譯:世尊開示說:【「舍利弗!看見哪一個法的緣故而名之為看見了佛?也就是所說的無相,沒有分別也沒有戲論,不領受一切法。如果以空門,或者以寂滅門,或者以遠離門,不憶念能見、不曾有看見;這樣的事情也不曾得到,也就是所說的名字;而這樣的處所也不可得,就是所說的涅槃;是什麼緣故而這樣說呢?舍利弗!我釋迦牟尼尚且不憶念涅槃,怎麼可能應該為大家說『你們應當要憶念涅槃,應當要證得涅槃』?舍利弗!如果有人得到涅槃的話,這個人不是隨著我釋迦如來出家,而是追隨六師外道出家。舍利弗!應當知道這樣的人就是『法賊進入我釋迦牟尼的佛法僧眾當中』,應當知道這個人是侮辱我所弘傳的妙法,應當知道這個人其實是個大賊,猶如大城邑之中有大賊一般;為何這麼說呢?像這樣愚癡人尚且不能證得涅槃,何況能夠懂得我與人的真實義?舍利弗!像這樣的愚癡人,我用手遮止他;這種人不是我的弟子,不在佛弟子眾的數目之中,我不是他的師父。舍利弗!如果知道諸法是無生無滅無念也無相,得到這樣的法而能安忍的人尚且不曾證得涅槃,何況還有我有人呢?舍利弗!如來也說像這樣子叫作看見了法,能看見這樣的事情就稱之為看見了佛。舍利弗!怎麼樣叫作如來呢?」佛陀又告訴舍利弗說:「一切法都如,不變異不壞滅,這就稱為如來。如果有人在這個法之中沒有懷疑沒有懊悔,這樣的人就稱為聖眾。」】
講義:到這後面來,漸漸講得就快了,但是諸位也會覺得越來越精采。可是,如果將來整理出來,大法師們讀了會覺得不但不精采,而且不敢白天讀,只能晚上關起方丈室來讀。讀了以後,耳根紅了,青筋暴漲。弄個不好,假使他瞋心重,心中還會罵起來。會怎麼罵?咱們就不提,千萬別學語。他們罵什麼,我們不要學那個言語,那也是造業。
如來又呼喚舍利弗而提出問題來:「看見了什麼法的緣故名之為看見了佛?」世尊問這一句,你們有沒有聯想到禪宗那些祖師們,悟前到處行腳,看見了大禪師就問:「如何是佛?」有吧?有!這句話很平常,到哪裡都有人問。都有人問,就表示還沒有到末法時代;一進入末法時代中,再也沒有人問這話了。諸位看看佛教界,臺灣或者大陸,乃至全球,有誰見了善知識時請問:「如何是佛?」不曾聽聞。我老實跟諸位說,假使你去到各大道場,見了大師,合掌恭敬地請問:「如何是佛?」他們會怎麼樣?根本就不理你。他們心裡面的想法是:你的腦筋有問題!可能手下就把你轟出去了。但你不要見怪,因為這是末法時代,本來如是。
因為大家都沒有想要弄清楚如何是佛,所以大家都不問。因為都不問,所以修學佛法目的是什麼呢?就只是求心靈沒有負擔,什麼都放下,放下到徹底以後,每天就過著快樂的日子,說這樣叫作佛法。這是末法時代的正常現象,所以佛法的修行要怎麼下手呢?他們就提出主張:要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這就是佛法。誰還問你:「如何是佛?」那你不能說那不是佛法,因為那是人天善法,是五乘之中的人天乘。但這就是末法時代,不會有人問你說「如何是佛」?也不會有人問你:「我見佛時,到底怎麼樣才叫作見佛?」一直都沒有人聞問,你不曾聽過,也不曾有人去大山頭問過。
哪一天如果這部《佛藏經》講完了,整理出來印了出去,有個大師來求見,見了面說:「如何是佛?」我說:「大師!您問得好!」他要是有因緣,趕快頂禮三拜,可以走人了。他要是根器還差很遠,就坐在那邊定定的等我再講第二句話,但我不會再跟他講什麼了。等他耐不住性子就會指責說:「都過了五分鐘,你還不答我!」他不知道我已經答了。又問:「蕭大師啊!我剛剛問的,你還沒有答我,我還在等你答話。」唉呀!還真是根基很遲鈍。但是這也好辦:「喫茶!」(導師此時喝一口茶)然後杯子放了,看也不看他,儘管坐我的,坐著舒服啊!又不必站,不必走路,多棒!等他又耐不住了,因為他還在等下一句。等他再開口,一棒把他打出去,總算有告訴他了吧!但是,就算他這樣悟了,又能幹嘛?作不了什麼大事了。所以「如何是佛」?到末法時代已經無人聞問了。
那麼「如何名為見佛」?就更不會有人問了!可當年 釋迦老爸卻特地呼喚「舍利弗」,然後說:「見何法故名為見佛?」你看,上一段經文 如來說了三種見佛,這裡又再提起來了,可見「見佛」是很重要的事。你得要見了佛,才算真正入了佛門,否則都是在三門外轉。古時候人家形容千金大小姐,都有人服侍得妥妥貼貼,不必出門;或者說那大戶人家的少奶奶,都有人服侍得好好的,因此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大部分時間都在二門裡面轉;若是住在最內院,連二門都不出去了,何況大門。那表示什麼?是外人,才會在大門外轉。那麼「見佛」的人就是入門了,進了大門繼續進修,慢慢的進入第二門,再繼續進修才能夠進得內院──進入第三門。但現在的學佛人都在三門外轉,所以沒有人問「如何是佛」,更不會有人問「如何是法」。
那麼「如何是佛」?問了之後,如果他又問「如何是法」?那到底是不是同一問?根本就是同一問。所以「見佛」就是「見法」,「見法」的人才是真的「見佛」,不是看見應身如來以五蘊示現時叫作「見佛」。世尊特地提出這一句問句,故意要問舍利弗,其實就是一個提醒。那到底看見什麼法的緣故,名之為「見佛」呢?這就得要說:「所謂無相,無分別無戲論,不受一切法。」諸位聽我說法這麼久了,當然知道這個法是什麼,咱們都是心知肚明:「無相」不是三界中法。
但是,假使有人今晚第一次來聽我講經,聽到這一句話,可能就聯想說:「既不是三界中法,那我得要到三界外去看了,非得出三界去找才行。」那又落入妄想之中了,所以今天一開始,先把前一段的最後一句講了:「於世界中名為聖眾。」這就知道了:應該不是去三界外找。可是,他心中一定有個疑惑:「這個法既然不住於三界的境界中,應該在三界外,但又不能去三界外找,那我要怎麼找祂?」這個疑惑是難免的,我們也不責備他,因為這是初學人正常的現象。但我要說明,這個法雖然不在三界中,而祂卻正在人間陪著我們,只是祂的境界不是三界的境界。
那麼三界的境界,能不能離開六塵而示現或者安住?不能!因為三界的境界都不離六塵,層次的高或低,只在六塵的多寡而已。而這個法跟我們五蘊同在人間,祂卻不了知六塵,不論那六塵的境界多麼粗糙、多麼細緻,不論是多麼微細的法塵,祂都不住,所以說祂不住在三界中。祂的境界不是三界的境界,但祂卻每天跟我們同時同處。所以,禪門常常都這麼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那接下來,跟你一起起床之後,祂不見了嗎?祂都在啊!都跟你一起吃喝拉撒,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你,可是祂不住於三界境界中。
這時候他想:「我還真夠倒楣,今晚第一次來聽你講經,你就跟我講這個聽不懂的。」是啊!是夠倒楣的!可是,這個倒楣才是幸福,因為修學了義正法,第一腳踏進來,應該知道的一個觀念,就是佛法勝妙不可思議。假使還沒有實證以前,第一次踏進來,聽到了義法就聽懂,我看我得要拜他為師才對,換他上來講經,我得下座聽他開示了;因為他一定是再來菩薩,弄個不好,證量比我高。所以,學了義法的第一個正知見,要先建立起來,就是佛法不可思議。因此,今晚第一次進得正覺講堂,聽這了義正法,聽了不懂,這是幸福、是有福氣,遇到不可思議法了。當然這時候懂這道理了,就不應該起煩惱,應該下個決心:「我非要弄懂不可,等我有一天實證了,再來看看你有什麼毛病,我來抓你的把柄。」
起這樣的心念好不好?(大眾答:好!)對啦!這就是我的知音,只有你們才會說好,因為你們知道我不是正常人。要是我在外面問,大家一定說「不好」,那表示他們都是正常人。正常人的同義詞叫作什麼?凡夫。不是菩薩。既然是菩薩,就表示不在人的範圍之中,不然哪來的十個法界呢?菩薩法界不屬於人,所以菩薩示現為人時,本質仍然不是人。例如諸地菩薩,本質上不能說是人;因為他們隨時不管哪一世,都可以到色界天去,你怎麼能夠說他是人?連欲界天人都不能相提並論,那他怎麼會是人間的人?所以這時得要承認說「我不是人」。
「我不是人」,接著說「你不是狗,狗不是人;所以你不是人。」(大眾笑…)這不是說笑,這是ㄧ種聲明學的運用。以前提婆就運用這個道理,把外道羞辱了,然後就把他收服。但其實不是罵人,就要用這個手段來度那一些聰明伶俐的人。而菩薩也真的不是人,前一世在色界天,這一世來當人,也許下一世又去色界天了,到底菩薩是什麼?也不是色界天人,你只能叫他菩薩。因為色界天人說:「弄個不好,他下一世又到人間去了,看來他又當人了。但也許下下世又會回到色界天來跟我們一起,看來不是我們色界天人一類,非我族類,叫作菩薩。」確實如此!
那麼同樣的道理,佛的實際到底是什麼?佛的實際就是菩薩的實際,而菩薩的實際是人的實際,人的實際是狗的實際,所以狗不就是人嗎?人不就是菩薩嗎?菩薩不就是狗嗎?對啊!所以,一切眾生平等平等。這是聲明學的運用,但還是得要出於內明來講;依內明來說這個理,不可推翻。那麼,既然一切有情的實際都是這個法,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平等。因此,如來從來不說:「我永遠是如來,你們永遠是我的弟子。」沒有一尊佛這樣說,因為祂希望一切的弟子將來都會成佛,跟祂一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