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2:一場拓展科學思維的大思考(簡體書)
滿額折

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2:一場拓展科學思維的大思考(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39.9 元
定  價:NT$ 839 元
優惠價:8773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界上*聰明的網站Edge,每年一次,讓全球*偉大的頭腦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共同解答關乎人類命運的同一個大問題,開啟一場智識的探險,一次思想的旅行!

哪些科學概念更應該廣為人知?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Edge創始人約翰·布羅克曼攜手哲學家與認知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艾莉森高普尼克;計算機科學家丹尼爾·希利斯;物理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歷史學家賈雷德·戴蒙德;經濟學家理乍得·泰勒,以及藝術家、發明家、企業家等多個領域的202位思想家,給你帶來一場拓展科學思維的大思考。

20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思想家提出了202個應該廣為人知的科學新概念,涉及哲學、心理學、物理學、天文學、藝術、生物學、神經科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帶給你一場腦力的激蕩。

作者簡介

約翰·布羅克曼

美國著名的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

“世界上聰明的網站”(《衛報》贊譽)Edge的創始人。

他旗下匯集了一大批世界*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名人/編輯推薦

湛廬文化“對話*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系列”,繼《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哪些科學觀點必須去死》《人類思維如何與互聯網共同進化》《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之後,又一重磅力作!

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段永朝、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技術創新管理專家陳勁、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烏鎮智庫理事長尼克、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財新傳媒總編輯王爍、搜狗CEO王小川、果殼聯合創始人小莊、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茍利軍、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兵、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蘭小歡等聯袂推薦!

《全球概覽》創始人斯圖爾特布蘭德、“虛擬現實之父”杰倫·拉尼爾、《紐約時報》《衛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集體盛贊!

湛廬文化出品。

1981年,我成立了一個名為“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的組織,試圖把那些探討後工業時代話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1997 年,“現實俱樂部”上線,更名為 Edge。

在 Edge 中呈現出來的觀點都是經過推敲的,它們代表著諸多領域的前沿,比如進化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神經學、心理學、宇宙學和物理學等。從這些參與者的觀點中,涌現出一種新的自然哲學: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統的新方法,以及質疑我們很多基本假設的新思維。

對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 Edge的忠實擁躉,包括斯圖爾特·布蘭德 (Stewart Brand)、凱文·凱利(Kevin Kelly)和喬治·戴森(George Dyson),都會聚在一起策劃“Edge 年度問題”,而且常常是在午夜。

提出一個問題並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經的合作者,已故的藝術家和哲學家詹姆斯·李·拜爾斯(James Lee Byars)曾經說的那樣:“我能回答一個問題,但我能足夠聰明地提出這個問題嗎?”所以,我們要去尋找那些可以啟發不可預知的答案的問題,那些激發人們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問題。

現實俱樂部

1981—1996 年,現實俱樂部是一些知識分子間的非正式聚會,通常在中國餐館、藝術家閣樓、投資銀行、舞廳、博物館、客廳,或在其他什麼地方舉辦。俱樂部座右銘的靈感就源於拜爾斯,他曾經說過:“要抵達世界知識的邊界,就要尋找複雜、聰明的頭腦,把他們關在同一個房間裡,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1969 年,我剛出版了本書,拜爾斯就找到了我。我們倆同在藝術領域,一起分享有關語言、詞匯、智能以及“斯坦們”(愛因斯坦、格特魯德·斯坦因、維特根斯坦和弗蘭肯斯坦)的樂趣。1971 年,我們的對話錄《吉米與約翰尼》(Jimmie and Johnny )由拜爾斯創辦的“世界問題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發表。

1997 年,拜爾斯去世後,關於他的“世界問題中心”,我寫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爾斯啟發了我成立“現實俱樂部”以及 Edge 的想法。 他認為,如果你想獲得社會知識的核心價值,去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裡讀上 600 萬本書,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極為簡約的房間裡,他通常只在一個盒子中放 4 本書,讀過後再換一批。於是,他創辦了“世界問題中心”。在這裡,他計劃邀請 100 個聰明的人相聚一室,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理論上講,一個預期的結果是他們將獲得所有思想的總和。但是,在設想與執行之間總有許多陷阱。拜爾斯確定了他的 100 個聰明的人,依次給他們打電話,並詢問有什麼問題是他們自問不解的。結果,其中 70 個人掛了他的電話。

那還是發生在 1971 年的事。事實上,新技術就等於新觀念,在當下,電子郵件、互聯網、移動設備和社交網絡真正實現了拜爾斯的宏大設計。雖然地點變成了在線,但這些驅動熱門觀點的反復爭論,卻讓“現實俱樂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續。

正如拜爾斯所說:“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須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個 Edge 年度問題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偉大的頭腦,其中包括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他們都是當今各自領域的執牛耳者。我在 1991 年發表的《第三種文化的興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 1995 年出版的《第三種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徑》(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都寫到了第三種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們正是第三種文化的代表。

第三種文化

經驗世界中的那些科學家和思想家,通過他們的工作和著作構築起了第三種文化。在渲染我們生活的更深層意義以及重新定義“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等方面,他們正在取代傳統的知識分子。

第三種文化是一把巨大的“傘”,它可以把計算機專家、行動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於傘下。在圍繞互聯網興起的傳播革命中,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Edge 是網絡中一個動態的文本,它展示著行動中的第三種文化,以這種方式連接了一大群人。Edge 是一場對話。

第三種文化就像是一套新的隱喻,描述著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靈、整個宇宙以及我們知道的所有事物。這些擁有新觀念的知識分子、科學家,還有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正是他們推動了我們的時代。

這些年來,Edge 已經形成了一個選擇合作者的簡單標準。我們尋找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能用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擴展關於“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暢銷書作家,或在大眾文化方面名滿天下,而大多數人不是。我們鼓勵探索文化前沿,鼓勵研究那些還沒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們對“聰明地思考”頗有興趣,但對標準化“智能”意興闌珊。在傳播理論中,信息並非被定義為“數據”或“輸入”,信息是“產生差異的差異”(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這才是我們期望合作者要達到的水平。

Edge 鼓勵那些能夠在藝術、文學和科學中擷取文化素材,並以各自獨有的方式將這些素材融於一體的人。我們處在一個大規模生產的文化環境當中, 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縛在二手的觀念、思想與意見之中,甚至一些知名的文化學者也是如此。Edge 由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組成,他們會創造屬於自己的真實,不接受虛假的或盜用的真實。Edge 的社區由實幹家而不是那些談論和分析實幹家的人組成。

Edge與17世紀早期的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無形學院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前身,其成員包括物理學家羅伯特 · 玻意耳(Robert Boyle)、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這個學會的目標就是通過實驗調查獲得知識。另一個靈感來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個新工業時代文化領袖的非正式俱樂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員。總之,Edge 提供的是一次智識上的探險。

用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話來說:“Edge心態開放、自由散漫,並且博識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飾的樂趣,是這個或生動或單調的世界的集體表達,它是一場持續的、令人興奮的討論。”

約翰·布羅克曼

目次

前言

01 尤裡·米爾納

壽命因子

02 亞當·韋茨

解釋性深度錯覺

03 戴維·羅恩

突觸傳遞

04 理乍得·道金斯

消亡的基因書

05 W. 特庫姆塞·菲奇

擴展適應

06 塞思·勞埃德

位力定理

07 史蒂芬·平克

熱力學第二定律

08 安東尼·加勒特·利西

涌現

09 喬納森·B.洛索斯

自然選擇

10 喬治·丘奇

脫氧核糖核酸

11 斯圖爾特·布蘭德

遺傳拯救

12 布魯斯·帕克

氣候變化中的正反饋

13 珍妮弗·雅凱

人類世

14 大衛·克裡斯蒂安

智能圈

15 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

蓋亞假說

16 勞倫斯·史密斯

海洋酸化

17 戴維·德斯迪諾

跨期選擇

18 布賴恩·克努森

未來自我連續性

19 朱利奧·博卡萊蒂

氣候系統

20 特倫斯·謝諾夫斯基

算法的世界

21 科科·克魯默

巴比倫彩票

22 布魯斯·施奈爾

同類破壞

23 裡德·蒙塔古

遞歸

24 尼古拉斯·漢弗萊

指稱不透明性

25 斯蒂夫·富勒

適應性偏好

26 格雷戈裡·本福德

拮抗基因多效性

27奧布裡·德格雷

適應不良

28利奧·夏盧帕

表觀遺傳學

29安德烈斯·羅默

轉錄組

30羅伯特·普洛明

多基因評分

31蘇珊·布萊克莫爾

復制因子能力

32奧利弗·斯科特·柯裡

可誤論

33薩姆·哈裡斯

理智上的誠實

34維多利亞·施托登

希臘字母表的第 5 個字母 ε

35理乍得·穆勒

系統性偏差

36布萊恩·伊諾

確認偏差

37邁克爾·舍默

消極偏差

38海倫·費雪

積極錯覺

39埃裡克·溫斯坦

羅素用詞變化

40丹尼爾·戈爾曼

共情關懷

41馬修·利伯曼

樸素實在論

42戴維·皮薩羅

動機性推理

43西蒙娜·施納爾

空間位置偏差

44彼得·諾維格

計數

45卡伊·克勞斯

平均

46基思·德夫林

數感

47塞思·肖斯塔克

費米問題

48布魯諾·朱薩尼

指數

49 丹尼爾·希利斯

阻抗匹配

50 馬丁·萊凱爾

內穩態

51約翰·諾頓

艾什比的必要多樣性定律

52李·斯莫林

多變性

53陶·諾瑞錢德

穩態應變

54 愛德華多·薩爾塞多-阿爾瓦蘭

腦幹

55珍娜·萊文

小作用量原理

56約翰·馬瑟

宇宙大爆炸

57馬丁·裡斯

多元宇宙

58吉諾·塞格雷

引力輻射

59安德烈·林德

不可逆轉的宇宙

60保羅·斯坦哈特

大反彈

61 丹尼爾·丹尼特

功能可供性

62 阿曼達·蓋芙特

積極行動主義

63 胡安·恩裡克斯

古神經學

64弗蘭克·維爾切克

互補性

65邁克爾·加扎尼加

切口

66漢斯·霍爾沃森

物質

67邁克斯·泰格馬克

基質獨立性

68 丹尼爾·胡克

PT 對稱

69普裡亞姆瓦達·納塔拉詹

引力透鏡

70拉斐爾·布索

宇宙常數或真空能量

71吉姆·霍爾特

不變性

72 杰裡米·伯恩斯坦

安魯輻射

73杰裡·科因

決定論

74斯科特·阿倫森

狀態

75弗蘭克·蒂普勒

量子力學的平行宇宙

76馬裡奧·裡維奧

哥白尼原則

77馬修·普特曼

流變學

78理乍得·塞勒

事前檢驗

79 達斯廷·耶林

時間

80梅勒妮·斯旺

包含中間原則

81 庫爾特·格雷

相對剝奪

82史蒂文·考茲

反社會傾向

83瑪格麗特·利瓦伊

互惠利他主義

84戴維·奎勒

孤立不匹配

85尼古拉斯·卡爾

神秘主義

86卡洛·羅韋利

相對信息

87恩斯特·波佩爾

時間窗

88麗莎·蘭道爾

有效理論

89杰西卡·弗拉克

粗粒化

90 賈雷德·戴蒙德

常識

91 多利亞·懷亞特

“進化”用作隱喻

92 喬治·戴森

雷諾數

93 約翰·馬爾科夫

超材料

94威廉·龐德斯通

斯蒂格勒命名定律

95羅伯特·庫爾茨班

比較優勢

96 凱文·凱利

過早優化

97 伊曼紐爾·德曼

模擬退火算法

98凱特·杰弗裡

吸引子

99戴安娜·瑞斯

擬人論

100艾琳·佩珀伯格

認知行為學

101戴維·巴斯

擇偶機會成本

102海倫娜·克羅寧

性別

103南希·艾科夫

超常刺激

104史蒂夫·奧莫亨德羅

高成本信號

105羅裡·薩瑟蘭

性選擇

106理乍得·普魯姆

種系發生

107 布萊恩·克裡斯汀

幼態延續

108約翰·霍根

神經編碼

109戈登·凱恩

對稱性自發破缺

110詹姆斯·奧唐奈

均值回歸

111麗貝卡·紐伯格·戈爾茨坦

科學實在論

112理乍得·尼斯貝特

基本歸因錯誤

113凱瑟琳·金茨勒

習慣化

114羅爾夫·多貝裡

廣義標準化理論

115阿什文·查布拉

縮放比例

116克利福德·皮寇弗

門格爾海綿

117 唐納德·霍夫曼

全息原理

118伊恩·麥克尤恩

納維 - 斯托克斯方程

119斯圖爾特·費爾斯坦

科學家

120肖恩·卡羅爾

貝葉斯定理

121 尼古拉斯·克裡斯塔基斯

均衡

122尼爾·格森菲爾德

擬設

123羅伯特·薩波爾斯基

一般情況下

124薩拉·德默斯

盲法分析

125馬修·杰克遜

同質性

126齊亞德·瑪拉

社會認同

127雨果·梅西耶

反思信念

128阿比蓋爾·馬什

異養行為

129克裡斯蒂娜·勒加雷

文化積累

130 艾莉森·高普尼克

生命歷史

131 保羅·薩福

霍爾丹的正確尺寸法則

132尼古拉斯·博馬爾

表型可塑性

133琳達·威爾布雷奇

休眠敏感期

134雅典娜·沃魯馬諾斯

近發展區

135伊麗莎白·裡格利-菲爾德

長度偏倚抽樣

136埃爾德·沙菲爾

識解

137斯科特·德雷維斯

雙盲

138亞當·奧爾特

小數定律

139邁克爾·諾頓

承諾機制

140戴安娜·德茨奇

錯覺結合

141詹姆斯·吉裡

異類聯想

142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

概念組合

143西蒙·巴倫-科恩

布爾邏輯

144羅杰·尚克

基於案例的推理

145妮娜·雅布隆斯基

媒介豐富度

146丹尼爾·埃弗雷特

皮爾士符號學

147霍華德·加德納

歷史計量學

148丹·斯珀伯

種群思維

149湯姆·格裡菲思

有界性

150邁克爾·霍齊貝格

滿足感

151羅斯·安德森

去匿名化

152杰森·威爾克斯

函數方程

153加裡·克萊因

去自我中心

154彼得·李

遷移學習

155喬舒亞·邦加德

符號接地問題

156厄休拉·馬丁

抽象概念

157西札夫·拉菲利

網絡

158羅伯特·普羅文

形態發生場

159卜迪辛·薩馬拉斯哈

群體免疫

160以太·亞奈

身體進化

161塞薩爾·伊達爾戈

臨界性

162托馬斯·巴斯

信息病理學

163 杰拉爾德·斯莫爾伯格

就醫刺激

164 丹尼爾·利伯曼

失配條件

165 羅杰·海菲爾德

可操作預測

166查爾斯·塞弗

得克薩斯神槍手

167喬恩·克萊因伯格

數字化呈現

168芭芭拉·特沃斯基

具身思維

169丹尼爾·洛克摩爾

電車難題

170蒂芬·科斯林

心理模擬

171安迪·克拉克

預測誤差小化

172基婭拉·馬裡托

不可能性

173薩賓·霍森菲爾德

174阿茲拉·拉扎

癌症種子與土壤假說

175埃裡克·托普

疾病進展簡單化

176比阿特麗斯·戈羅姆

效果修正

177盧卡·德比斯

冪律

178菲爾·羅森維

I 型和 II 型錯誤

179勞拉·貝茨格

理想自由分布

180道格拉斯·拉什科夫

時間生物學

181格爾德·吉仁澤

故意的無知

182迪倫·埃文斯

閉合需求

183蒂莫西·泰勒

多元性實體

184塞繆爾·阿貝斯曼

蒯因

185N. J. 恩菲爾德

語詞遮蔽

186克裡斯蒂娜·芬恩

閾限

187伊恩·博格斯特

可能性空間

188塔尼婭·洛姆布魯佐

替代可能性

189安東尼·阿吉雷

索引信息

190朱恩·格魯伯

情緒感染

191巴特·卡斯科

否定證據

192曹載沅

空虛

193布魯斯·胡德

效應規模

194西沃恩·羅伯茨

超實數

195S. 阿巴斯·拉扎

標準差

196格雷戈裡·科克倫

育種方程

197戴維·達爾林普爾

不動點

198斯圖亞特·考夫曼

非遍歷性

199馬克西米利安·希奇

混淆

200約翰·圖比

聯盟的本能

201奈杰爾·哥爾德菲爾德

科學方法

202巴納比·馬什

謙遜

書摘/試閱

1981年,我成立了一個名為“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的組織,試圖把那些探討後工業時代話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1997 年,“現實俱樂部”上線,更名為 Edge。

在 Edge 中呈現出來的觀點都是經過推敲的,它們代表著諸多領域的前沿,比如進化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神經學、心理學、宇宙學和物理學等。從這些參與者的觀點中,涌現出一種新的自然哲學: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統的新方法,以及質疑我們很多基本假設的新思維。

對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 Edge的忠實擁躉,包括斯圖爾特·布蘭德 (Stewart Brand)、凱文·凱利(Kevin Kelly)和喬治·戴森(George Dyson),都會聚在一起策劃“Edge 年度問題”,而且常常是在午夜。

提出一個問題並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經的合作者,已故的藝術家和哲學家詹姆斯·李·拜爾斯(James Lee Byars)曾經說的那樣:“我能回答一個問題,但我能足夠聰明地提出這個問題嗎?”所以,我們要去尋找那些可以啟發不可預知的答案的問題,那些激發人們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問題。

現實俱樂部

1981—1996 年,現實俱樂部是一些知識分子間的非正式聚會,通常在中國餐館、藝術家閣樓、投資銀行、舞廳、博物館、客廳,或在其他什麼地方舉辦。俱樂部座右銘的靈感就源於拜爾斯,他曾經說過:“要抵達世界知識的邊界,就要尋找複雜、聰明的頭腦,把他們關在同一個房間裡,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1969 年,我剛出版了本書,拜爾斯就找到了我。我們倆同在藝術領域,一起分享有關語言、詞匯、智能以及“斯坦們”(愛因斯坦、格特魯德·斯坦因、維特根斯坦和弗蘭肯斯坦)的樂趣。1971 年,我們的對話錄《吉米與約翰尼》(Jimmie and Johnny )由拜爾斯創辦的“世界問題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發表。

1997 年,拜爾斯去世後,關於他的“世界問題中心”,我寫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爾斯啟發了我成立“現實俱樂部”以及 Edge 的想法。 他認為,如果你想獲得社會知識的核心價值,去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裡讀上 600 萬本書,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極為簡約的房間裡,他通常只在一個盒子中放 4 本書,讀過後再換一批。於是,他創辦了“世界問題中心”。在這裡,他計劃邀請 100 個聰明的人相聚一室,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理論上講,一個預期的結果是他們將獲得所有思想的總和。但是,在設想與執行之間總有許多陷阱。拜爾斯確定了他的 100 個聰明的人,依次給他們打電話,並詢問有什麼問題是他們自問不解的。結果,其中 70 個人掛了他的電話。

那還是發生在 1971 年的事。事實上,新技術就等於新觀念,在當下,電子郵件、互聯網、移動設備和社交網絡真正實現了拜爾斯的宏大設計。雖然地點變成了在線,但這些驅動熱門觀點的反復爭論,卻讓“現實俱樂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續。

正如拜爾斯所說:“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須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個 Edge 年度問題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偉大的頭腦,其中包括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他們都是當今各自領域的執牛耳者。我在 1991 年發表的《第三種文化的興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 1995 年出版的《第三種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徑》(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都寫到了第三種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們正是第三種文化的代表。

第三種文化

經驗世界中的那些科學家和思想家,通過他們的工作和著作構築起了第三種文化。在渲染我們生活的更深層意義以及重新定義“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等方面,他們正在取代傳統的知識分子。

第三種文化是一把巨大的“傘”,它可以把計算機專家、行動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於傘下。在圍繞互聯網興起的傳播革命中,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Edge 是網絡中一個動態的文本,它展示著行動中的第三種文化,以這種方式連接了一大群人。Edge 是一場對話。

第三種文化就像是一套新的隱喻,描述著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靈、整個宇宙以及我們知道的所有事物。這些擁有新觀念的知識分子、科學家,還有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正是他們推動了我們的時代。

這些年來,Edge 已經形成了一個選擇合作者的簡單標準。我們尋找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能用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擴展關於“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暢銷書作家,或在大眾文化方面名滿天下,而大多數人不是。我們鼓勵探索文化前沿,鼓勵研究那些還沒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們對“聰明地思考”頗有興趣,但對標準化“智能”意興闌珊。在傳播理論中,信息並非被定義為“數據”或“輸入”,信息是“產生差異的差異”(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這才是我們期望合作者要達到的水平。

Edge 鼓勵那些能夠在藝術、文學和科學中擷取文化素材,並以各自獨有的方式將這些素材融於一體的人。我們處在一個大規模生產的文化環境當中, 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縛在二手的觀念、思想與意見之中,甚至一些知名的文化學者也是如此。Edge 由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組成,他們會創造屬於自己的真實,不接受虛假的或盜用的真實。Edge 的社區由實幹家而不是那些談論和分析實幹家的人組成。

Edge與17世紀早期的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無形學院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前身,其成員包括物理學家羅伯特 · 玻意耳(Robert Boyle)、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這個學會的目標就是通過實驗調查獲得知識。另一個靈感來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個新工業時代文化領袖的非正式俱樂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員。總之,Edge 提供的是一次智識上的探險。

用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話來說:“Edge心態開放、自由散漫,並且博識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飾的樂趣,是這個或生動或單調的世界的集體表達,它是一場持續的、令人興奮的討論。”

約翰·布羅克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3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