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文津圖書獎得主、矽谷投資人吳軍重磅新作,助力你構建理解他人、表達自我的能力,別讓短板伴隨你一生(簡體書)
滿額折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文津圖書獎得主、矽谷投資人吳軍重磅新作,助力你構建理解他人、表達自我的能力,別讓短板伴隨你一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  價:NT$ 594 元
優惠價:8751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直悶頭工作,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認可;

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遠不是自己;

工作或生活中說出不合適的話,讓場面很尷尬;

匯報工作時不知道把重點放在哪裡,讓人感覺不專業;

讀書或讀工作報告時效率很低,難以快速獲取有效信息;

每到要寫點什麼的時候就無從下手,只能上網找範文;

聊天時理解不了別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誤解;

……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你缺乏“理解他人、表達自己”的能力。而這本《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就是為了給你補上這一課,彌補你在這方面的不足。可以說,這門課比任何一門專業課都能讓我們受益終身。

● 在這本書中,吳軍老師非常系統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經驗為基礎,總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讓我們可以拿來就用;另一方面,他也帶領我們走進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與一位位大師會晤、共鳴,體會並學習他們如何用文字表達自我,同時也跟隨吳軍老師的解讀,親身體驗何謂閱讀。

作者簡介

吳軍

硅谷投資人,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暢銷書作家。現任豐元資本創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等職。

得到App課程主理人,開設有“硅谷來信”“數學通識50講”“科技史綱60講”等專欄和課程。

著有《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謎》《見識》《格局》《態度》等十餘部暢銷書,作品多次獲得包括文津圖書獎、中國好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在內的圖書大獎。

名人/編輯推薦

硅谷投資人、國家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數十年實踐經驗總結

吳軍博士作為一個投資人和計算機科學家,寫的書雖然題材嚴肅,卻能寫得有趣、有料、有內容,且本本暢銷;甚至是他職業上的成功,也得益於優秀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這本書就是他全部實踐經驗的總結。

● 構建理解他人、表達自我的能力,別讓短板伴隨你一生

工作和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理解和表達。簡歷、郵件、報告、項目申請等寫得好不好,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能不能理解別人的意思,會不會說話,也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發展。但是,大部分人自高中畢業就不再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而這本書就是為你補上這一堂課。

● 給你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讓你能說、敢說、會說,同時能寫、敢寫、會寫!

讀書怎麼突破瓶頸?怎麼兼顧廣度與深度?怎麼通過閱讀構建知識體系?

怎麼從害怕寫到天天想寫?怎麼寫得讓外行理解?怎麼吸引讀者?

簡歷、報告、郵件、評論等應該怎麼寫?怎麼通過寫作變得更專業?

……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書中的方法論來解決。

為什麼要學大語文

2020 年,當我在得到 App 開設“閱讀與寫作50講”這門課時,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不去開設一些實用性更強的專業課,而要開大家都學過的語文課。簡單的回答是,雖然大家都學了至少十二年語文,但是這依然不足以讓大部分人成為優秀的職業人士,更不用說讓人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那些在學校裡沒有講授的語文內容,特別是以“理解他人、表達自己”為核心的大語文內容—它比任何一門專業課都更能讓我們受益終身。

如果一輩子只學一門課,那就應該是語文。

一個人如果學不好數學,還有辦法回避矛盾,比如可以通過報考文科專業來遠離數學;如果運氣好,別的能力強,甚至可以一輩子不碰數學,同樣過得很精彩。比如說丘吉爾,雖然他連帶括號的四則運算都算不清楚,但還是當了英國的財政大臣和首相。

但是,語文能力差的人運氣就沒那麼好了。根據我當老師的經驗,很多人數理化不好,根本原因是看不懂教科書,或者考試的時候連題目都理解不了。也就是說,他們是吃了語文不好的虧,而且這個短板會伴隨他們一輩子。比如,很多人不善於理解他人,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這對所有專業人士來講都是硬傷。

語文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它對人學業和工作的影響上,更體現在對人生活所產生的決定性作用上。我們所說的“語文”,在西方被稱為“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世界上沒有哪門藝術能像語文一樣,與生活息息相關,自身又具有極豐富的內涵。人是有感情的,總是希望能被別人理解,也希望能夠理解別人。在這方面,一個人能走到哪一步,語文水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試想一下,兩個交往中的人,一個人能夠讀懂川端康成所描寫的那種極為細膩的感情,另一個人卻不能,那麼在一些場合,後者可能就理解不了前者的心情。即便前者刻意不開啟任何可能會讓後者感到尷尬的話題,久而久之,兩個人也會產生隔閡。相反,如果後者能夠讀懂川端康成,哪怕他從來沒讀過,兩人的溝通也不會有什麼問題。這時,前者所知道而後者尚未知道的事情,反而成了他們互補的地方。至於那些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在單位或者朋友面前說錯話的情況,則更是常有的尷尬之事。

那麼,語文是什麼?或者說語言的藝術是什麼?簡單地講,語文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是感受(receptive),包括聽、讀、觀察和理解。中學的時候為什麼要學具有代表性的名作?為什麼要講文學欣賞?為什麼要考閱讀理解?都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感受能力。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和他在生活中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致的。當我們能欣賞托爾斯泰的小說時,就能理解托爾斯泰這個人,能理解當時的俄國社會,也能理解托爾斯泰心中的人性。當我們能讀懂一篇科學論文時,就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要做這項研究,能理解它有什麼意義,也能從研究的方法和結論中獲得啟發。這時,我們所理解的就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了。

第二個方面是表達(expressive),包括說、寫、唱、表述和表演。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獲得諾貝爾獎的論文只有一頁紙多一點,這麼短的篇幅就把 DNA 的雙螺旋結構講得明明白白,讓我這個非生物學專業的人一讀就懂,這就是表達能力,就是語文水平。看到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黃河之水天上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腦海中馬上就能想象到畫面,這也體現了李白的語文水平。

那沒有文采的人會怎樣表達呢?我上學時,有一次老師讓大家形容一下荷葉,有人說像倒撐著的傘。這個比喻雖然也達意,但是毫無美感,也沒有畫面感。老師講,朱自清先生說,它們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個比喻不僅文辭優美,而且具有動感,因為芭蕾舞女的裙子是跳動的,而荷葉通常是隨風搖曳的。

從語文的這兩個方面來看,都有藝術的特性。既然是藝術,通常會有一個特點:有規律可循,卻沒有定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覺得學好語文不容易,因為它不像數學那樣有明確的對錯。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明明寫了很多東西,老師卻不給高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古代才會有“文無第一”的說法,才會有“文人相輕”的現象。但是,正如藝術水平的高低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一樣,語文水平的高低,周圍人也能一下就感覺到。正如我們看好萊塢的電影,會發現裡面什麼階層的人用什麼樣的詞匯,雖然他們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理工科學生問為什麼要學習語文。答案就是,如果你想進入一定的階層,最好就要掌握那個階層的用語,而這個教育,需要由語文來完成。遺憾的是,在中國,除了人文學科的學生,絕大部分人的閱讀與寫作訓練就止步於高中畢業了。為了準備“閱讀與寫作 50 講”這門課,我委托課程主編李倩老師在得到內部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上過大學語文課,甚至很多文科生都不再上閱讀寫作相關的課程了。今天社會上還有一個普遍的偏見,就是理工科的學生比人文學科的學生有真才實學,這更加讓功課和工作負擔沉重的年輕人懶得深度閱讀了。

相比之下,美國的中學和大學對於以語文為核心的人文教育要重視得多。哈佛大學唯一一門面向全校學生的必修課是寫作課;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要學夠一定數量的人文課程才能畢業;絕大部分頂級名校都會對研究生開設文獻閱讀課或者類似的研討課。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根據幾百年的教育經驗發現,缺乏基本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人在專業上就可能走不遠。

斯普特尼克危機之後,美國在基礎教育方面做過一次全面的反思。美國的教育家們全方位研究了蘇聯為什麼能夠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領先,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沙皇俄國時代,俄國在人文和藝術領域的教育水平和成就極高。那時,俄國有托爾斯泰這樣的文豪,有柴可夫斯基這樣的藝術家。於是美國得出一個結論:人文和藝術素養可以帶來科學上原創性的創造力。到了 20 世紀末,美國又重新審視了俄羅斯的科研水平,發現它已經落到了世界二流水平,這和蘇聯時代“理工分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相反,美國從斯普特尼克危機之後加強了人文教育,而今天它的原創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人文和藝術素養的培養涉及很多方面,閱讀與寫作對工作的幫助則是最直接的。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今天中國的很多理工科大學也意識到了語文的重要性,比如我的母校清華大學就成立了人文學院,並且開始給理工科學生補上過去所欠缺的人文教育。我也以自己在得到 App上開設的“閱讀與寫作 50 講”為藍本,編寫了這本《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希望能夠幫更多人補上所欠缺的語文教育,幫助更多人提高語文水平。當然,也希望能讓中學生們學會閱讀理解,提高考試成績。

基於上述目的,這本書采用西方大語文的教學方式,強調語文和生活的關係,語文和其他知識體系的關聯。比如說,我會從人性、社會、歷史、國家出發講解經典文學,以便大家能夠通過閱讀來理解他人;還會從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各種文體的寫作出發,講解如何用文字表達自我;作為一種藝術,語文和其他藝術,比如表演藝術、繪畫藝術和文學藝術,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本書也會觸及這些內容。

最後,我想談談語文學習給我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發展帶來的巨大幫助。作為一個理工科出身的半職業的寫作者,我已經出版了十二本書,既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智能時代》這種硬核科技類的書,也有《文明之光》《全球科技通識》這樣的科技史作品,甚至還有《格局》《態度》這樣的個人隨筆。這些圖書獲得了中國出版界的各種大獎和市場的認可,而這顯然要感謝我過去接受的語文教育,以及一直持續到博士畢業前的大語文訓練。

除了幫助我提高寫作水平,語文學習對我理解社會、理解生活的幫助也是巨大的。我在職業上取得的成就,除了運氣,一半要感謝在專業上的訓練和努力,另一半則要感謝理解他人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意圖的能力。一個人想要從獨立的貢獻者變為一個管理者,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語文水平。作為一個利用全球化機會,並且做全球化產品的人,我需要了解各國國民的特性。

雖然和他們日常的接觸必不可少,但是通過閱讀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更為有效。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這個道理很多人懂,卻怕自己沒有文學細胞,缺乏寫作的天分或者口才。久而久之,越來越不願意寫,越來越不願意說。其實對普通人來講,想要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並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是有進階和練習方法的。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注重理論和方法的講述,後半部分則從四個角度講解那些在我個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經典文學作品—我跟它們在什麼樣的境況下相遇,從中獲得過哪些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啟示,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和表達自我的技巧。有了這些範例,學習就不會再枯燥,練習起來也會有章可循。

書摘/試閱

1.5 品位:如何全面高效地構建知識體系

進行大量閱讀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裡面有一個效率的問題,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選擇閱讀的材料,最有效地完成自己知識體系的構建,是一門學問。

已故的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曾經告訴我,他其實只上過老師楊振寧先生開的一門課,那就是文獻閱讀課。當時楊先生年紀已大,只傳道,不教具體的知識點了。但是張教授覺得那門課對他的幫助特別大,因為楊先生講的是如何培養閱讀物理學文獻的品位。品位不夠,了解的知識點再多,也成不了大學問家。

楊振寧先生講,一個人習慣讀什麼樣的物理學論文,決定了他在物理學領域能走多遠。能夠在眾多論文中迅速找到那些品位高的,是成功的第一步。而滿足於隨便找到一些論文就讀,或者看到一個熱門的課題就去研究,那論文寫得再多,也只能是二三流的研究者。

雖然物理學論文看上去離普通人有點遠,但幾乎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情境—要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當然,能找到行家給自己講講是最省力的辦法,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而剩下最好的辦法,恐怕就是閱讀了。如何省時省力地通過閱讀構建一個知識體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現實的需求。

但問題是,今天人類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很多領域的信息又非常龐雜,我們在進入一個新的知識體系時,不僅時間少,而且往往會選擇困難。這個時候該讀什麼呢?這就讓我想起了楊振寧先生所說的“品位”。

單說品位有點虛,下面我就以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的三步閱讀法來展開說明一下。

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第一步是從閱讀“正統”文獻或作品開始。

所謂“正統”,是指在某個領域或者行業被主流認可的。要注意,正統的未必是正確的。事實上,過去被認為是正統的觀點,今天大部分都被證明是不準確的,都被修正了。但是,我們依然要從當下正統的觀點入手,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基準線。之後的閱讀,都是在基準在線做修改。

“基準線思維”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論。比如,地外生命在今天是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人就說了,為什麼天體物理學家總是按照地球的標準尋找外星生物?什麼宜居帶、固態行星和液態水,都是地球生物必需的條件,但宇宙那麼大,完全可能有不同形態的生命存在。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但是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因為我們已知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知識並非只適用於地球,也適用於整個宇宙,它們是我們理解生命的基準。如果拋棄這些基準,不限制搜索的條件,不僅成本過高,成功率也會變低。

回到正統上來。也許你覺得那些經典“啃”起來太費勁,但不妨這麼想:建立知識體系這件事的成本其實不在於花了多少錢,而在於時間成本和收益比。無論是對已知還是未知的領域,從正統的觀點出發,都是建立知識體系最高效的做法。

那麼,應該看哪些正統的學習材料呢?如果你想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並且有時間、有能力,那第一步應該是讀教科書,尤其是中美兩國普遍采用的教科書。當然,你也可以聽名牌大學開的MOOC,或者聽得到 App 上開的通識課。

如果你想學習物理學,那牛頓的經典力學、麥克斯韋的電學方程、焦耳等人的熱力學理論就是正統的。這些理論在今天看來雖然不完美,但是從它們入手了解物理學是最為便捷的。

如果你想對金融領域有比較完整的了解,那我推薦美國高中的 AP 課(即大學預修課程)教材,也就是坎貝爾·R. 麥克康奈爾(Campbell R. McConnell)等人合著的《經濟學》。

至於人文學科,它的基準線也許不太容易找,但是依然要有。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世界史,那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就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說實話,這本書在細節上有很多錯誤,比如

對於秦國統一六國的原因,這本書是這樣分析的:

● 秦人最早用鐵制武器取代青銅武器;

● 秦人最早用騎兵取代戰車;

● 秦占領了四川產糧的大平原;

● 秦的統治者是能幹又野心勃勃的現實主義者,應用法家學說,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但事實上,根據考古發現,戰國時期大量使用鐵制兵器的國家是齊國和燕國,秦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青銅器;而用騎兵取代戰車,最早是從趙國開始的。此外,商鞅變法的作用被放在了最後,而且斯塔夫裡阿諾斯還沒有明確講到這次變法,這也和事實不符。但即便如此,《全球通史》依然是一本不錯的正統讀物,它能讓你從全球的角度來觀察、了解人類的整個歷史。同樣,讀經典文學作品的意義也是幫你找到基準線。

至於今天被很多人用來獲取信息的互聯網,不能說沒有用,但問題是,從互聯網上尋找好內容的成本太高。特別是當一個人在入門之前、還無法判斷孰優孰劣的時候,一旦把旁門左道的內容當作主流來讀,品位就很難提高了。

當然,這些只是讓我們站在了一條基準在線,遠不能讓我們構建出知識體系。更何況,很多正統的知識可能已經過時了。那麼,要怎麼對基準線進行修正呢?這就要到接下來的第二步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