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魯迅雜文精選04:華蓋集續編【經典新版】
滿額折

魯迅雜文精選04:華蓋集續編【經典新版】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收錄魯迅在1926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三篇。內含〈無花的薔薇〉、〈馬上支日記〉及〈學界的三魂〉等知名文章,延續前本《華蓋集》的精神,對時事有精闢見解和深刻諷刺。
※對社會弊端一劍封喉,敲響黑暗時代的警鐘,熱血民族魂至死不悔!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作者!
※他揭示文學風雲數十年,號稱中國文壇第一人;他自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引領時代潮流,挑戰舊有傳統,指出社會矛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郁達夫
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胡適
「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大江健三郎
※隨書附贈魯迅筆墨藏書票,供讀者收藏!!本書並附有詳細完整注釋,方便讀者閱讀時釋疑。
帶動新潮風華蓋世 沿續過往無畏精神
呵護苦難大眾的人道主義者;
一個永不迴避的歷史見證者!
文學才華超邁同時代的作家;
涉及論戰與爭議最多的作家;
魯迅(1881~1936),即周樹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更與日本著名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齊名。
《華蓋集續編》收錄魯迅於1926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三篇。內含〈無花的薔薇〉、〈馬上支日記〉及〈學界的三魂〉等知名文章,此文集可說延續了前本《華蓋集》的精神,且對當時瀰漫的封建主義思想及守舊心態給予了更強烈的評論,鋒芒所指,涵蓋中外古今,鬥士風格一覽無遺,讀者亦可感受其文字間的精闢見解和深刻諷刺。
《華蓋集續編》最早於1927年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共收入魯迅1926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三篇。他自言「這裡面所講的並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說的,任它怎樣淺薄,怎樣偏激,都用筆寫了下來。說得自誇一點,無非借此來釋憤抒情」,包括他對政局的不滿以及某些知識分子甘為軍閥走狗的醜惡嘴臉予以大加撻伐,甚或對學術界充斥著互相鬥爭的現狀一吐為快,真切表露了魯迅的內心世界。

※【書中名言】
這裡面所講的仍然並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說的,一任它怎樣淺薄,怎樣偏激,有時便都用筆寫了下來。――〈小引〉
我一向以為下地獄的事,待死後再對付,只有目前的生活的枯燥是最可怕的。――〈有趣的消息〉
中國舊說,本以為人有三魂六魄,或云七魄;國魂也該這樣。而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還有一個是什麼呢?也許是「民魂」罷。――〈 學界的三魂〉
凡有讀過一點古書的人都有這一種老手段:新起的思想,就是「異端」2,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外來的事物,都要「用夷變夏」3,必須排除的,但待到這「夷」入主中夏,卻考訂出來了,原來連這「夷」也還是黃帝的子孫。這豈非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呢?――〈古書與白話〉
「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然而沒有薔薇的刺卻很多。」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無花的薔薇〉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紀念劉和珍君〉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最多使用的筆名。魯迅家學淵博,國學根基深厚,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任教,並從事創作。享年五十六歲。魯迅是中國現代的社會病理作家,他對中國封建思想毒害及不合理的舊制度,極力抨擊,務求以文學改變國民的落伍思想。他所寫的小說,大都針對國民的人性弱點,揭社會的瘡疤而寫作,用字辛辣,諷剌深刻。一九一八年五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一九二一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目次

出版小引 還原歷史的真貌――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 陳曉林
小引

◎一九二六年
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
有趣的消息
學界的三魂
古書與白話
一點比喻
不是信
我還不能「帶住」
送灶日漫筆
談皇帝
無花的薔薇
無花的薔薇之二
「死地」
可慘與可笑
記念劉和珍君
空談
如此「討赤」
無花的薔薇之三
新的薔薇
再來一次
為半農題記《何典》後,作
馬上日記
馬上支日記
馬上日記之二
記「發薪」
記談話
上海通信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
廈門通信
廈門通信(二)
《阿Q正傳》的成因
關於《三藏取經記》等
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啟事
廈門通信(三)
海上通信
魯迅年表

書摘/試閱

小引
還不滿一整年,所寫的雜感的分量,已有去年一年的那麼多了。秋來住在海邊,目前只見雲水,聽到的多是風濤聲,幾乎和社會隔絕。如果環境沒有改變,大概今年不見得再有什麼廢話了罷。燈下無事,便將舊稿編集起來;還預備付印,以供給要看我的雜感的主顧們。
這裡面所講的仍然並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說的,一任它怎樣淺薄,怎樣偏激,有時便都用筆寫了下來。說得自誇一點,就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那時無非借此來釋憤抒情,現在更不想和誰去搶奪所謂公理或正義。你要那樣,我偏要這樣是有的;偏不遵命,偏不磕頭是有的;偏要在莊嚴高尚的假面上撥它一撥也是有的,此外卻毫無什麼大舉。名副其實,「雜感」而已。
從一月以來的,大略都在內了;只刪去了一篇。那是因為其中開列著許多人,未曾,也不易遍征同意,所以不好擅自發表。
書名呢?年月是改了,情形卻依舊,就還叫《華蓋集》。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兩個字:「續編」。
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日,魯迅記於廈門


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

1
聽說從今年起,陳源(即西瀅)教授要不管閒事了;這預言就見於《現代評論》五十六期的《閒話》裡。慚愧我沒有拜讀這一期,因此也不知其詳。要是確的呢,那麼,除了用那照例的客套說聲「可惜」之外,真的倒實在很詫異自己之糊塗:年紀這麼大了,竟不知道陽曆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和一月一日之交在別人是可以發生這樣的大變動。
我近來對於年關頗有些神經過鈍了,全不覺得怎樣。其實,倘要覺得罷,可是也不勝其覺得。大家掛上五色旗,大街上搭起幾座彩坊,中間還有四個字道:「普天同慶」,據說這算是過年。大家關了門,貼上門神,爆竹畢剝砰土訇的放起來,據說這也是過年。要是言行真跟著過年為轉移,怕要轉移不迭,勢必至於成為轉圈子。所以,神經過鈍雖然有落伍之慮,但有弊必有利,卻也很占一點小小的便宜的。
但是,還有些事我終於想不明白:即如天下有閒事,有人管閒事之類。我現在覺得世上是彷彿沒有所謂閒事的,有人來管,便都和自己有點關係;即便是愛人類,也因為自己是人。假使我們知道了火星裡張龍和趙虎打架,便即大有作為,請酒開會,維持張龍,或否認趙虎,那自然是頗近於管閒事了。
然而火星上事,既然能夠「知道」,則至少必須已經可以通信,關係也密切起來,算不得閒事了。因為既能通信,也許將來就能交通,他們終於會在我們的頭頂上打架。至於咱們地球之上,即無論那一處,事事都和我們相關,然而竟不管者,或因不知道,或因管不著,非以其「閒」也。
譬如英國有劉千昭雇了愛爾蘭老媽子在倫敦拉出女生,在我們是閒事似的罷,其實並不,也會影響到我們這裡來。留學生不是多多,多多了麼?倘有合宜之處,就要引以為例,正如在文學上的引用什麼莎士比亞呀,塞文狄斯呀,芮恩施呀一般。
(不對,錯了。芮恩施是美國的駐華公使,不是文學家。我大約因為在講什麼文藝學術的一篇論文上見過他的名字,所以一不小心便帶出來了。合即訂正於此,尚希讀者諒之。)
即使是動物,也怎能和我們不相干?青蠅的腳上有一個霍亂菌,蚊子的唾沫裡有兩個瘧疾菌,就說不定會鑽進誰的血裡去。管到「鄰貓生子」,很有人以為笑談,其實卻正與自己大有相關。譬如我的院子裡,現在就有四匹鄰貓常常吵架了,倘使這些太太們之一又誕育四匹,則三四月後,我就得常聽到八匹貓們常常吵鬧,比現在加倍地心煩。
所以我就有了一種偏見,以為天下本無所謂閒事,只因為沒有這許多遍管的精神和力量,於是便只好抓一點來管。為什麼獨抓這一點呢?自然是最和自己相關的,大則因為同是人類,或是同類,同志;小則,因為是同學,親戚,同鄉,──至少,也大概叨光過什麼,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並不了然,或者其實了然,而故意裝癡作傻。
但陳源教授據說是去年卻管了閒事了,要是我上文所說的並不錯,那就確是一個超人。今年不問世事,也委實是可惜之至,真是斯人不管,「如蒼生何」了。幸而陰曆的過年又快到了,除夕的亥時一過,也許又可望心回意轉的罷。

2

昨天下午我從沙灘回家的時候,知道大琦君來訪過我了。這使我很高興,因為我是猜想他進了病院的了,現在知道並沒有。而尤其使我高興的是他還留贈我一本《現代評論增刊》,只要一看見封面上畫著的一枝細長的蠟燭,便明白這是光明之象,更何況還有許多名人學者的著作,更何況其中還有陳源教授的一篇《做學問的工具》呢?這是正論,至少可以賽過「閒話」的;至少,是我覺得賽過「閒話」,因為它給了我許多東西。
我現在才知道南池子的「政治學會圖書館」去年「因為時局的關係,借書的成績長進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翰笙」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這很改正了我許多誤解。
我先已說過,現在的留學生是多多,多多了,但我總疑心他們大部分是在外國租了房子,關起門來燉牛肉吃的,而且在東京實在也看見過。那時我想:燉牛肉吃,在中國就可以,何必路遠迢迢,跑到外國來呢?雖然外國講究畜牧,或者肉裡面的寄生蟲可以少些,但燉爛了,即使多也就沒有關係。所以,我看見回國的學者,頭兩年穿洋服,後來穿皮袍,昂頭而走的,總疑心他是在外國親手做過幾年牛肉的人物,而且即使有了什麼事,連「佛腳」也未必肯抱的。現在知道並不然,至少是「留學歐美歸國的人」並不然。
但可惜中國的圖書館裡的書太少了,據說北京「三十多個大學,不論國立私立,還不及我們私人的書多」云。這「我們」裡面,據說第一要數「溥儀先生的教師莊士敦先生」,第二大概是「孤桐先生」即章士釗,因為在德國柏林時候,陳源教授就親眼看見他兩間屋裡「幾乎滿床滿架滿桌滿地,都是關於社會主義的德文書」。現在呢,想來一定是更多的了。這真教我欣羡佩服。記得自己留學時候,官費每月三十六元,支付衣食學費之外,簡直沒有盈餘,混了幾年,所有的書連一壁也遮不滿,而且還是雜書,並非專而又專,如「都是關於社會主義的德文書」之類。
但是很可惜,據說當民眾「再毀」這位「孤桐先生」的「寒家」時,「好像他們夫婦兩位的藏書都散失了」。想那時一定是拉了幾十車,向各處走散,可惜我沒有去看,否則倒也是一個壯觀。
所以「暴民」之為「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絕,也實在有理由,即如這回之「散失」了「孤桐先生」夫婦的藏書,其加於中國的損失,就在毀壞了三十多個國立及私立大學的圖書館之上。和這一比較,劉百昭司長的失少了家藏的公款八千元,要算小事件了,但我們所引為遺憾的是偏是章士釗劉百昭有這麼多的儲藏,而這些儲藏偏又全都遭了劫。
在幼小時候曾有一個老於世故的長輩告誡過我:你不要和沒出息的擔子或攤子為難,他會自己摔了,卻誣賴你,說不清,也賠不完。這話於我似乎到現在還有影響,我新年去逛火神廟的廟會時,總不敢擠近玉器攤去,即使它不過擺著寥寥的幾件。怕的是一不小心,將它碰倒了,或者摔碎了一兩件,就要變成寶貝,一輩子賠不完,那罪孽之重,會在毀壞一座博物館之上。而且推而廣之,連熱鬧場中也不大去了,那一回的示威運動時,雖有「打落門牙」的「流言」,其實卻躺在家裡,託福無恙。但那兩屋子「關於社會主義的德文書」以及其他從「孤桐先生」府上陸續散出的壯觀,卻也因此「交臂失之」了。這實在也就是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無法兩全的。
現在是收藏洋書之富,私人要數莊士敦先生,公團要推「政治學會圖書館」了,只可惜一個是外國人,一個是靠著美國公使芮恩施竭力提倡出來的。「北京國立圖書館」將要擴張,實在是再好沒有的事,但聽說所依靠的還是美國退還的賠款,常年經費又不過三萬元,每月二千餘。要用美國的賠款,也是非同小可的事,第一,館長就必須學貫中西,世界聞名的學者。據說,這自然只有梁啟超先生了,但可惜西學不大貫,所以配上一個北大教授李四光先生做副館長,湊成一個中外兼通的完人。然而兩位的薪水每月就要一千多,所以此後也似乎不大能夠多買書籍。這也就是所謂「有利必有弊」罷,想到這裡,我們就更不能不痛切地感到「孤桐先生」獨力購置的幾房子好書慘遭散失之可惜了。
總之,在近幾年中,是未必能有較好的「做學問的工具」的,學者要用功,只好是自己買書讀,但又沒有錢。聽說「孤桐先生」倒是想到了這一節,曾經發表過文章,然而下臺了,很可惜。學者們另外還有什麼法子呢,自然「也難怪他們除了說說『閒話』便沒有什麼可幹」,雖然北京三十多個大學還不及他們「私人的書多」。為什麼呢?要知道做學問不是容易事,「也許一個小小的題目得參考百十種書」,連「孤桐先生」的藏書也未必夠用。陳源教授就舉著一個例:
「就以『四書』來說」罷,「不研究漢宋明清許多儒家的注疏理論,『四書』的真正意義是不易領會的。短短的一部『四書』,如果細細的研究起來,就得用得了幾百幾千種參考書」。
這就足見「學問之道,浩如煙海」了,那「短短的一部『四書』」,我是讀過的,至於漢人的「四書」注疏或理論,卻連聽也沒有聽到過。陳源教授所推許為「那樣提倡風雅的封藩大臣」之一張之洞先生在做給「束髮小生」們看的《書目答問》上曾經說:「『四書』,南宋以後之名。」我向來就相信他的話,此後翻翻《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之類,也只有「五經」,「六經」,「七經」,「六藝」,卻沒有「四書」,更何況漢人所做的注疏和理論。但我所參考的,自然不過是通常書,北京大學的圖書館裡就有,見聞寡陋,也未可知,然而也只得這樣就算了,因為即使要「抱」,卻連「佛腳」都沒有。由此想來,那能「抱佛腳」的,肯「抱佛腳」的,的確還是真正的福人,真正的學者了。他「家翰笙」還慨乎言之,大約是「《春秋》責備賢者」之意罷。

現在不高興寫下去了,只好就此完結。總之:將《現代評論增刊》略翻一遍,就覺得五光十色,正如看見有一回廣告上所開列的作者的名單。例如李仲揆教授的《生命的研究》呀,胡適教授的《譯詩三首》呀,徐志摩先生的譯詩一首呀,西林氏的《壓迫》呀,陶孟和教授的要到二○二五年才發表而必須我們的玄孫才能全部拜讀的大著作的一部分呀……。但是,翻下去時,不知怎的我的眼睛卻看見灰色了,於是乎拋開。
現在的小學生就能玩七色板,將七種顏色塗在圓板上,停著的時候,是好看的,一轉,便變成灰色,──本該是白色的罷,可是塗得不得法,變成灰色了。收羅許多著名學者的大著作的大報,自然是光怪陸離,但也是轉不得,轉一周,就不免要顯出灰色來,雖然也許這倒正是它的特色。
一月三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