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滿額折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簡介
2021年,亞洲大學創校滿20年,雖然年輕,但自創校之初,師生便關心各項社會議題,從不在科技、人文與關懷的角色中缺席。本書描述亞大師生在過去二十年間如何運用專業知識與科技新知,關懷社會與地方、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在邁向創校第二十一年的年頭,用21篇推動大學社會實踐與永續創新的真實故事向過往致敬,並期望藉著敘說這些關懷在地、協助地方創生、運用科技創新促進民眾健康、以及鏈結國際的社會實踐故事,激發出更多青年學子對家鄉、對世界、對於社會環境文化的永續及大學社會責任,更多的感動、發想、及關懷行動。

一道光,哪怕微小如豆,都有可能成為火種,
溫暖並照亮每一個陰暗的角落。
21個屬於亞大師生,也關乎你我的SDGs故事。

在地關懷
開設「霧峰學・學霧峰」課程,以在地人事物為師,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廖淑娟館長成為霧峰最美麗的陪伴;
開設「社區美學」等課程,林錫銓老師用實踐行動帶領大家認識:霧峰是臺灣追求現代化轉型的「試驗之城」、「先驅之城」!
長期投入西岸沿海空汙問題,透過影像觀看、記錄,林家安老師企圖為環境與人的生命處境找到改變的機會。
書寫國道六號、那個總是被人錯過的國姓山城小鎮,黃淑貞主任帶領孩子學習與自然和平共處,互利雙贏;
深入松鶴部落,落實部落文化之傳承,王晴慧老師帶領學子增進部落兒童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感;

健康促進、弱勢照護
開發實體健智桌遊,並與資工跨域合作將實體桌遊升級為智慧化手遊Line_sound(臺語:來玩)App,讓居家照護零距離,防疫又兼顧預防失智;開發實體健智桌遊,吳樺姍院長投入高齡及友善失智照護,並與資工跨域合作將桌遊智慧化為手遊Line_sound(臺語:來玩)App,讓居家照護零距離,防疫又兼顧預防失智;
對於一群機構中人生最後階段面臨困境、缺乏轉折機會之老人族群,黃松林副院長帶領社工系學生給予關懷,陪伴正向面對生命最後一哩路;
李美玲老師協同9名亞大守護天使,陪伴17名平均81歲的不老騎士,展開13天1150公里的機車夢想之旅;
研發「檢測晶片」、「溫度管控晶片」等關鍵數位技術,蔣育錚主任率領團隊保護國人食品安全,促進國內相關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以自身經驗投入遠距醫療研究,整合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等最新科技,蔡淵裕老師讓距離不再成為就醫障礙;
青少年網路成癮,怎麼解?首創家長教戰守則、無網路心理營隊、有效戒癮方案及自控力訓練App結合AI即時偵測程式,柯慧貞副校長團隊協助青少年獲得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義感,走出迷網!

科技教育
曾憲雄副校長協助亞大成立AI學院,學生親臨AI實境,並首創人工智慧博士班,和企業產學合作,輔導就業;
致力科技教育推廣,廖岳祥主任培養亞大學生為種子教師,協助偏鄉學童提升電腦資訊能力,縮短AI素養落差;
科技教育課程結合「陽光利他」社會服務,詹雯玲老師帶領學生關懷弱勢學童、推動科技知能,並了解在地文化。

產業升級
利用3D列印技術設計研發輔具,沈育芳老師與學生造福腦性麻痺患者;
運用AI與物聯網(AIoT)技術,建置智能水產養殖管理系統,王昭能老師協助家鄉產業轉型;
為傳統農注入智慧科技,薛榮銀主任協助農民建立履歷資料並欲創立農產品品牌認證平臺,為農業帶來新希望;
將長照與食安教育結合,李明明主任開發社區共餐活動兼具教育意涵,更帶動銀髮樂活產業發展;
關懷在地菇農,導入科技與智能管理,施養佳副主任協助提升菇類栽培新技術及開發菇類相關機能性食品、醫美保養品等創新技術產品。

國際鏈結
透過非洲OProSS計畫,林君維院長讓亞大師生團隊跨海千萬里,遠到非洲賴索托、史瓦帝尼幫助孤兒院孩童,透過教師PBL培訓種下希望的種子;
蕭至邦老師憑藉豐富的海外工作經歷與見聞,協助學生到柬埔寨參與地方基礎建設,用創意課程灌溉當地學童乾枯的心靈,以愛心募集換來居民的感謝笑容。

作者簡介

蔡進發 柯慧貞 主編

亞洲大學
亞洲大學是一所前瞻、有遠見且成長快速的學校。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 說過:「一所真正的大學必須包含三部分,一是學術性的教學,二是科學的研究,三是創造性的文化生活。」,而亞洲大學創辦初衷便是要以此為目標,辦一所獨特且具國際化的綜合大學。

本書撰稿作者依篇序為:
蔡進發校長、廖淑娟館長、賴昭吟組長、林錫銓助理教授、林家安副教授、黃淑貞主任、王晴慧副教授、吳樺姍院長、黃松林副院長、沈金蘭碩士生、李美玲教授、蔣育錚主任、陳正平教授、蔡淵裕副教授、陳峻誌助理教授、柯慧貞副校長、曾憲雄副校長、廖岳祥主任、詹雯玲助理教授、林怡君副教授、沈育芳助理教授、郭芸慈研究助理、王昭能副教授、薛榮銀主任、李明明主任、黃聖雄博士生、施養佳副主任、林君維院長、蕭至邦助理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1
善盡大學與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全球永續發展之願景

蔡長海
亞洲大學創辦人暨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立於2001年,在董事會的支持、校長的領導、師生同仁的努力下,秉持「健康、關懷、創新、卓越」的精神,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及創新知識的專業領域人才,積極發展智慧大學(Smart University),推動人工智慧(AI),加強產學合作及國際化,建立衍生企業,是一所前瞻、有遠見、充滿健康活力的學校,也是國內進步成長快速的大學之一,努力朝向打造亞洲大學及附屬醫院成為「世界卓越優秀的一流大學及醫學中心」之目標邁進。
創校20年來,亞洲大學不斷提升教學、研究、服務、生醫產業各方面,受到國際肯定,是全球最年輕的「4個百大」大學,進入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包括: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名、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英國QS最佳大學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在「2021泰唔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全球第87名,全臺私立大學第3名,非醫學私立大學第1名,以及「2021泰晤士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第139名,非醫學私立大學第1名。
由於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許多高度發展的國家造成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但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們飽受貧窮、饑餓與疾病的威脅。因此,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及169項具體目標,期待全球於2030年前建立夥伴關係,攜手並進、邁向永續。亞洲大學肩負教育與醫療重任,亦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共同守護世界環境與人類共榮發展,協力促進全球永續發展願景。
2013年,亞洲大學成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提升學生之人文、藝術涵養與人性關懷,2016年,成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以「救急、救腦、救心、救命」為使命,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高品質醫療服務。為因應全球未來趨勢,不斷創新改變,追求卓越,讓學生與世界接軌,培養具備熱情、企圖心、社會責任感和憐憫心的學生,為人群服務,善盡大學與醫療的社會責任,積極落實SDGs之提供高品質教育、促進健康和福祉、加速產業創新、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等永續發展目標。
亞洲大學全校師生與同仁齊心努力從「在地關懷」、「科技教育」、「健康促進」、「產業升級」、「國際鏈結」等方面投入社會服務,例如:用科技翻轉偏鄉學童教育、推動AI菁英一條龍培育計畫,投入高齡及失智友善照護、運用多維列印、人工智慧與物聯網(AIoT)帶動產業升級,並且到非洲及柬埔寨幫助孤兒及參與地方基礎建設的國際鏈結。老師們不再侷限於教室,用專業帶領學生走進社會,串聯起大學與地方發展共生、共好的緊密關係,運用專業素養及新興科技,解決真實的社會問題,用在地及世界議題作為學生最佳的學習教材,讓大學成為活絡社會永續的關鍵角色。
亞洲大學特別出版《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發的SDGs故事》一書,記錄了亞洲大學創校20年來,師生共同實踐的21個社會故事,透過服務他人來成就自己,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出生命更有意義的定位,這21個利他故事都為社會帶來非常正向的改變,進而讓世界變得更好更美。我相信,服務人群所帶來的人生養分,會像花朵一般地在每位亞洲大學的學子心中綻放開來,化為實踐利他精神與溫暖他人的動力。
未來10年全球的發展趨勢,臺灣不會缺席,必能與全球議題接軌並展開對話,因此,亞洲大學也將持續秉持教育與醫療的角色,藉由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與落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與世界接軌,成為「臺灣人引以為傲,為全世界服務的大學、醫療體系與生醫產業」和「強調人文、藝術、關懷的創新活力大學」,為全球的永續發展奉獻心力。

目次

推薦序-1 善盡大學與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全球永續發展之願景
推薦序-2 眼光放遠關懷放近:大學的社會實踐與視野
推薦序-3 同心同行、如旭發光
推薦序-4 立足霧峰、在地共好、鏈結國際

寫在故事之前:陽光利他哲學的實踐之路

PART.1:在地關懷
一、 與霧峰的美麗相遇
二、 築夢霧峰「先驅之城」
三、 離岸‧歸巢
四、寒冬盛開的梅花
五、松鶴USR之旅—大學在地共創部落文化薪傳

PART.2:健康促進、弱勢照護
六、如繁星般崛起的霧峰扛壩子X
七、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八、環臺千餘里 守護不老騎士
九、食安精銳部隊
十、發展遠距醫療,能讓更多人少走冤枉路
十一、青少年迷惘?家長的痛,孩子的惑?怎麼解?
PART.3:科技教育
十二、解甲歸田重披新戰袍的我,細說另一個石頭湯的故事
十三、服務的人生,人生的服務
十四、下一站.幸福──弱勢學童夢想起飛

PART.4:產業升級
十五、書寫的愛──3D列印握筆輔具製作
十六、從田徑場到智慧養殖──我的返鄉夢
十七、全民為中心之智慧農業
十八、食農教育帶給我的改變
十九、新興科技菇農養成記
PART.5:國際鏈結
二十、送愛到非洲
二十一、柬埔寨志願服務的日子──「我的隨憶」

書摘/試閱

寫在故事之前:陽光利他哲學的實踐之路
蔡進發

2001年,我應亞洲大學創辦人與董事會之邀,從美國伊利諾大學回到臺灣擔任亞洲大學創校校長。那是921大地震發生的兩年後。
剛回到臺灣,我應南投縣政府教育處劉仲成處長邀請前往災區探勘。走進南投的信義鄉、仁愛鄉,看到處處斷垣殘壁,滿目瘡痍。年輕人被迫離鄉謀生,村子裡多數是老人和小孩,殘破的家園百廢待舉,於是邀集以外文系孫嬿美主任為首的團隊,帶領師生進入災區進行社區服務,除了加強當地學生的外文能力,師生也一同參與各項活動,為災區盡一份力。
 這是當時亞洲大學志工事務的開端,也是社會責任實踐志業的啟航。
 20年來我所秉持初衷的志工和社會責任實踐精神,始終如一。
一萬兩千公里的蝴蝶效應
 教育來自對生活的反思,教育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因緣際會之下的勘災經驗,讓我與自身在美國念書時的經歷產生連結。求學期間,最常做的志工服務就是幫無家可歸的人蓋房子,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藉由志工活動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提升內心的良心善緣。而理念是一座無形的橋樑,我以同理心的處事模式教育下一代,兒女在異地求學之時也擔任童子軍,假日自己做餅乾或是賣檸檬水,販售所得幫助弱勢孩童,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幫鄰居除雪。這種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理念,讓孩子了解用愛幫助他人,豐富自己生命的道理。這樣的經歷與想法,回到臺灣後,成為推動影響亞大服務學習課程的基石。
生活歷練,成就服務本質。學校成立之初,我便興起以服務成就教育的理念。
2003年,我分別與曾任美國ZeroTime實驗室總裁葉祖堯教授及柏克萊加州大學Chittoor V. Ramamoorthy教授研擬討論,規劃亞洲大學志工之路。葉教授在學術及產業的經驗豐富,他擔任過系主任,帶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的電腦科學系成為頂尖系所,更曾應邀擔任聯合國,及美、日、新加坡等多國政府的管理顧問,同時也是IBM、AT&T等公司的企業顧問。Chittoor V. Ramamoorthy教授是印度裔美國電腦科學家,培育出無數頂尖學術人才,貢獻社會,推動科學進步。兩位教授從管理、教育,到關心人類福祉,將慈善的精神轉化到教育上,凝聚善念改變社會。葉教授及Chittoor V. Ramamoorthy教授在亞大志工和社會責任實踐規劃初期便提供了高度、廣度兼具的寶貴意見。
當時與美國名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Dr. George Kozmetsky的基金會也有多次合作,在亞大舉辦跨領域產研和教育轉型的研討會。Dr. George Kozmetsky教授是一位慈善的企業家,開辦了以製作國防工業為主的Teledyne公司,曾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管理學院院長和美國戴爾電腦公司主席,他自己創立位於德州大學的創新、創造力和資本研究院(IC2 Institute),結合自己的創意與智庫團隊,幫助或孵化超過100家公司,使Austin市轉型成技術導向的工業都市。由於IC2 Institute的理念是幫忙中小企業轉型,支援公共事務,幫助窮人脫貧,藉以解決社會問題,讓社會變得和諧。他們解決了貧富不均的現況,創造財富機會,甚至把這種商業模式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如波蘭、墨西哥、貝里斯等,幫忙這些國家脫貧。我亦在2005到2019受邀擔任IC2 Fellow參與研究院的相關活動。Dr. George Kozmetsky 同時也捐錢給美國史丹佛大學成立科茲梅斯全球共同實驗室(Kozmetsky Global Collaboratory),由當時負責的Dr. Syed Shariq再將其理念藉由一流學府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Dr. Shariq也來到亞大實際訪問,對於臺灣弱勢族群,他同樣熱心協助;我們一同訪問偏鄉和原住民部落和貧困的鄉鎮,討論有益臺灣的作法。例如地方創生,促進地方轉型,利用地方特色來創造有效益的經濟模式,讓偏鄉與弱勢重生,亞大也將這種理念實際應用到霧峰桐林社區的地方創生。
生命的因緣很奇妙,沒有人可以預期未來會遇見怎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我以在美國求學、任教的經驗,抱持服務回饋鄉土的熱忱,遇見了同樣理念的異地友人,臺灣、美國一萬兩千公里的距離,不變的是一樣服務的心,帶著回饋社會的初心,將扶助弱勢的服務精神散播出去,期許初衷能一步步擴散達到蝴蝶效應,開出璀璨的志工花園。亞大的學子從進入校園之始,眼中所看到的不僅是鬱鬱蔥蔥、蜂飛蝶舞的美麗景象,還有創校之初盎然奉獻之心,願在亞大學子心中種下公益良善的種子,成就未來服務他人的果實。
用愛經營校園和社區,從服務學習到志工大學
因為這樣的理念,我在創校初期,由社工系陶蕃瀛主任和廖淑娟老師將「服務學習」課程落實在具體學分中,勞作教育到服務學習之間的差異性,在於反思自省的精神。該如何進行反思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時任學務長黃玉臺老師與服務學習組廖淑娟組長討論,將每週的星期三服務學習實作課的時間,固定為課程反思日,召集校內師長為服務學習注入新血,有如被打通的任督二脈,志工老師就此產生。
而原本屬於勞作教育的校園維護實作,也在首批接受培訓的29位學生幹部的帶領下漸上軌道,幹部甚至比老師們更嚴謹,他們認為,要服務他人,就必須做到盡心、用心,並透過反思從服務中學習。在這批孩子身上,廖淑娟老師感受到真誠溫暖的熱忱光輝,她說:這批孩子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園,是真的用愛經營自己的家。
2010年,亞洲大學全國首推志工大學, 強調「人人皆志工,個個有品樂」!師生們共同發表宣言,並簽署同意書,於新生訓練時增加志工訓練內容。
這一場浩浩蕩蕩的見面禮。教師逐一上臺為新生授課,展現亞大成為志工大學的決心。新生始業式,兩千名新生接受各12小時的志工培訓基礎訓練與特殊訓練課程,課程結束後可取得研習證書及志工手冊,成為真正的志工人。同時,結合「服務學習」課程,將利他精神轉化成服務的動力,落實在生活中。
無論在早晨陽光灑落的校園中,可以見到服務的同學拿著掃把畚斗將落葉集中在一處,或是在黃昏的夕照中,可以見到服務的同學帶著大大小小的水桶和垃圾桶將寶特瓶罐蒐集在一起,共同維護校園環境。下課前一分鐘,師生隨手帶走垃圾、整理桌椅、擦拭黑板,把乾淨整潔的環境留給下一班同學。甚至在霧峰街道上,亞大的紅色背心,因為打掃街道而顯得更加耀眼。那是一顆種子發芽的聲音,從實作到培訓,亞洲大學的志工之路,有如一顆種子,萌芽、開枝、散葉,慢慢長成大樹,是全校師生共同辛勤灌溉的成果。
亞大的志工服務,從師到生,從上到下,由內到外,無不從心做起,以學校即家園的「社區意識」維護校園、愛護校園,把勞作教育中獲得啟發的「知行合一」作為根基,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實作精神貫之「行動反思」深入內省的層面,秉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精神,走向利他利己,強化他人的生命的精采,唯有如此,才能壯大自我的人生。

「有一天,當你80歲,還有多少作夢的勇氣?」
2007年,李美玲主任帶著社工系9位同學,踏上不同的服務之路。這一次,是13天,超過1150公里,總年齡超過1377歲,他們與不老騎士的環臺之旅。這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長者,每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但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不管任何年齡都有圓夢的權利和能力。亞大的孩子更排除萬難在他們身邊一路相隨。13天的旅程畫上休止符,亞大的孩子,皮膚黝黑了點,身上的灰多了點,略為疲憊的神情擋不住他們的滿足與喜悅的神采,13天的朝夕相處,一千多公里,拉近他們彼此的距離,在生命的旅程中有了更深的連結。他們不只幫助長者完成夢想,踏遍島嶼的角落,描繪完整的人生地圖,也記錄屬於自己的青春之路。
2011年暑假,社工系李美玲主任與陳盈方同學參加由中醫大黃榮村校長帶領之「重返史懷哲之路」,這趟學習與實踐之旅,為亞洲首見遠赴西非史懷哲醫院,最具規模且彰顯醫學人文主軸及典範學習之學習與義診團體,一行人走訪非洲加彭共和國(Gabon)首都自由市(Libreville)、蘭巴倫(Lembarene)及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等地,實地體驗當年史懷哲到非洲行醫的精神,並展開義診活動,同時與蘭巴倫史懷哲醫院的醫師交流,討論病患的診療及當地社區醫療等問題。在重返史懷哲出生與求學之地之時,也感受史懷哲醫師篳路藍縷的心路歷程。
在蘭巴倫停留的期間,團員們就居住在毗鄰歐威格河畔的史懷哲紀念醫院宿舍,這是史懷哲於1914年起為當地教會建立的第一間醫院,醫院舊址至今仍然保留門診建築與醫療器械設備。史懷哲曾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已經開始尋求並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人。」當我們真正明白服務的定義,也懂得真心關懷他人,那麼,最快樂的獲得不就是肯定內在價值最豐碩的成長嗎?
非洲有史懷哲無私奉獻跨國行醫,霧峰有「阿飛仙」照護在地居民。林鵬飛醫師,臺北帝國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創立「民生診所」,奉獻其專長所學,只要有重病患者,他便騎著腳踏車前往看診。霧峰人譽為「阿飛仙」。
隨著時間流逝,診所成了荒廢的老宅,然而在因緣際會之下,診所成了「霧峰學」的學習場域,學生透過行動研究,以在地的人事物文史做為學習對象,由認識、思辨、論證的循環過程產出知識。2013年期末成果展,學生發揮創意,為老空間注入新設計,運用老宅中不同角落的特性,規劃出別具特色的廢墟攝影棚、文青風的小書院、及知性的講堂。參與成果展的阿飛仙夫人莊金釵女士,細數故事館風華,新舊場域的交替,阿飛仙精神在此傳承。
爾後,民生診所的用地及建築交由霧峰農會做對在地更有傳承意義的規劃,延續老建築的新生命。亞大的師生一同協助農會總幹事黃景建,投入改造工作。老屋中保留了原有的醫師診間以及木窗構造,以原有木質溫度的姿態,訴說自己的故事。阿飛仙的精神,就像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服務價值,將自身所學用之社會。
史懷哲之路及霧峰民生故事館後來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續。幼教系蘭嶼服務隊延續史懷哲實踐精神,將服務觸角延伸至離島,關懷弱勢學童。同學將專業知能融入生活情境,無論是個別教學、團康活動、午餐分享,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活動都為學童帶來豐富的饗宴。在蔚藍的天空與廣闊的海洋中,大自然的美景與孩童天真無邪的笑容,溫暖了服務團隊的臉龐,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再有距離,親近的心,從踏上蘭嶼那一刻起,不曾間斷。學生用雙腳走出的志工之路,同時也成就心靈的志工之路。
地球彼端,陽光如此明媚
亞洲大學是一所具有國際視野的大學,國際志工的培育除了有教育上的實質意義,培養國際視野,才能跨越種族/國界的距離,成為世界公民。
社工系每年固定的「柬埔寨志工服務」,安排在暑假中由志工老師帶隊前往,每一年的主題與服務地點都不同。第10梯次以「美學素養」為主題,在暹粒省(Siem Reap Province)偏遠村落Taom設計色彩認知等課程,教導當地國小學童,以「夢想」舉辦繪畫成果展。當年度總召視傳系蘇柏宇同學,將他的專業融入服務,帶領團隊深入偏鄉,深受啟發,揮動彩筆,畫出志工團隊在21世紀深入高棉古國土地的動人風景。
2012年,時任國企系系主任李偉權老師,率同7名學生組成國際志工團隊,到印尼婆羅洲島(Borneo)的山口洋市(Singkawang)擔任國際志工,並到Pasir Panjang從事「淨灘」活動。山口洋市是許多新臺灣之子母親的故鄉,然而,印尼所提供的華文課程嚴重不足,志工團在山口洋市多所華語補習所擔任課輔小老師,和當地學生以華語交流,教導他們基礎的華語技能。華裔子弟在簡陋的鐵皮屋頂下學習,環境雖然刻苦,卻澆不熄山口洋市的學生熱愛華語的熱情,黧黑面孔下隱約透顯出滿足與熱切的心。
學務處更由行政單位主導,連續四年遴選國際社會服務隊至馬來西亞服務,2015年至柔佛州(Johor)培群獨立中學、特殊兒童中心、北竿那那老人院及吉隆坡雙溪威老人院展開 40班次教學服務,超過1700人次的互動,展現設計教案及教材教學的專業能力。
2017年起,由創領中心林君維主任帶領學生進行非洲OProSS志工活動,結合學生的專業和議題導向學習方法(如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無國界方式關懷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關議題,建立永續服務的長久經營。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種被需要的呼喚,因為服務,他們的臉上綻開了明亮的滿足笑容,亞大服務師生們看到了陽光,世界如此明媚。
藝術種子,萌發美感根芽
2015年開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臺灣應用材料公司合作,舉辦熱血志工營,這是建構校園與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
時任館長李梅齡老師指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臺灣應用公司共同舉辦熱血志工營,以高中生為主,希望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和美學涵養,提供少年學子觀賞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也能增進弱勢學童的藝術體驗,建立青少年自信心。志工團王馥德團長也表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擴大此一活動影響力,向下扎根,有計畫地構築美感教育理念並建立志工團隊,除了能擴充藝術教育資源,提升中學生藝術美學涵養,更期盼為臺灣社會帶來新一波藝術能量,提供弱勢兒童藝術教育資源,最終達到提升青少年表達自信及對社會服務的熱忱。
亞洲大學運用校園優勢與大量資源挹注在志工教育上,傳達服務社會的創辦精神。
美學是一種內在涵養,也是生活的實踐。美學除了需要主體自我反思研究,還需要透過眼耳肢體等實際的接觸觀覽,才能確實體會領悟。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一系列有主題有深度的帶領下,志工學員從中習得的不只是美學的概念思想,還有更切身的美感生活方式,知道美與美感其實就潛藏在平常中,只要用心品味體會,就能掌握其中三昧,了解藝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藝術不離生活。
社會實踐,激發生命的光與熱
 2021年,亞大創校20年,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志工大學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亞洲大學學生為全國唯一畢業即領有志願服務紀錄冊的學生,透過實作課的基本勞作教育,加上志願服務基礎訓和特殊訓的紮實訓練,並且落實專業內涵課程的精進服務,讓每一個亞大師生,說起服務,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創校之初,健管系楊志良教授、社工系李美玲教授以及現任臺南大學陳榮銘教授,他們以系為家,以回饋為本質,用家庭的氛圍,帶領全系的團結,成就學生與亞大醫院志工服務團隊的配合,成就柬埔寨國際志工團的明亮耀眼,也成就一個又一個服務的里程碑。

柯慧貞副校長帶領的網癮防治中心成績斐然,透過跨域學程和專題課程培訓學生網癮防治專業知能,並與國中小學合作,師生協助網癮防治,也首創全國青少年無網路生活戒網癮營隊和工作坊;開發以AI及時偵測網癮軟體,提升自控力的健康上網APP,幫助網路成癮青少年脫離網路沉迷,找回健康青春的自我。張少樑學務長帶領服務學習小隊長組成「Echo志工社」,與弘道老人基金會一同進行「寒冬助老」服務,關懷社會弱勢的角落,到長者家中打掃,給予長者一個午後的陪伴。亞美館王馥德團長帶領131位志工,每年服務人次超過35000人,親切的笑容與彬彬有禮的談吐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氣質相互輝映。
廖淑娟館長、林錫銓老師的霧峰學一直是亞大最豐富的在地陪伴;通識中心黃淑貞主任書寫國道六號的勝景,增添更多的人文關懷;王晴慧老師對松鶴部落的投入,也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專案的績優計畫。數媒系林家安老師長期關心西岸沿海居民空汙問題,以紀錄片《離岸》傳達人民對環境的控訴。而在健康長照上,吳樺姍院長、黃松林副院長投入對友善失智及老人的照護;沈育芳老師利用多維列印設計輔具、蔣育錚主任對食安的保護、廖岳祥主任和曾憲雄副校長以數位縮短城鄉差距、蔡淵裕老師發展遠距醫療、詹雯玲老師帶領學生推動科技教育和在地文化,都是以現代科技教育輔助弱勢關懷。薛榮銀主任、李明明主任、施養佳老師輔導產業升級,為智慧農業帶來希望。另為因應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和協助產業升級,亞大聯合中醫大贊助人工智慧學校臺中分校的成立; 王昭能老師則在臺南北門、學甲養殖場域,運用AI與物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 AIoT)技術,建置智能水產養殖管理系統,對不同養殖魚塭進行管理; AI教育和產業應用推廣也是亞大的社會責任。
由亞大出發,擴展到社會甚至國際角落的關懷,每一次的社會責任實踐,對亞大師生來說,都是一份自我成長的體現。
國際公民,善盡社會責任
對我而言,學校的責任在培育優秀的人才,創新科技與新知,並應用充沛教學和研發能量,協助社會人類解決貧窮、環境、健康、產業發展的問題,促進社會和世界的永續發展。如何提昇社會和諧與向上的力量,也是存在的意義。從創校之始,一路走來,無論與葉祖堯教授及Chittoor V. Ramamoorthy教授的討論,或是從自身經驗的啟發,這樣的初衷從未改變過。
所以,亞洲大學長年關注社會議題,2009年,因應金融風暴,景氣衰退,協助弱勢學生就學,由創辦人蔡長海教授捐贈學校經費約2000萬緊急疏困預算,全體同仁每日樂捐新臺幣10元,捐贈時間最長兩年;同年,莫拉克颱風來襲,啟動緊急紓困計畫,本校動員教職員緊急組成服務隊,至十幾個受災家庭中探望,並發放慰助金;2014年高雄氣爆事件,亞大師生發動教職員一日所得樂捐;2021年,臺鐵太魯閣事件重大傷亡事故,校方也立即發動全校教職員工捐款200萬元,幫助受難民眾及其家人,亞大心理系也協助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公益平臺,對受難民眾和救難人員及時提供安心輔導與專業服務,洗滌創傷。
2018年7月亞大成立「社會責任發展與實踐中心」,以「在地關懷」、「科技教育」、「健康促進」、「產業升級」及「國際鏈結」為主軸,鼓勵師生結合教學、研究及產學能量投入社會服務,持續關注與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也納入校務發展重點。
我一直認為大學要能協助解決或改善人類所面對的永續發展問題,故USR中心成立後,2019年亞大就參與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機構(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所推出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這項排名是以聯合國發表的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權、淨水及衛生、減少不平等、永續城鄉、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責任消費和生產、氣候行動等等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針對各大學透過教學產研能量對全球永續發展的貢獻度進行排名,也是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的具體績效評比。由USR中心每年彙整和檢視在17項SDGs目標上的成果,並且藉著評比來自我改進。三年來的評比成果,亞洲大學在「優質教育」、「淨水及衛生」、「減少不平等」、「責任消費和生產」「永續城鄉」及「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成果上,分別受評列入世界百大,顯示出亞大在促進全球環境、社會及經濟永續發展上所發揮的社會影響力。
亞大與國際連結,讓師生樂於投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透過亞大的雙手,給予社會一道溫暖的光。一道光,那怕微小如豆,透過這道光,讓它成為火種,種在亞大學子的心中,溫暖角落、照亮社會需要幫助的人。
當我們相信自己、投入服務、成全他人,收穫將是無限的感動與驕傲。亞大20年來所寫下的陽光利他哲學的社會實踐故事,以學校為本,善盡社會責任,讓我相信:在付出的背後,成就最多的是自己,一切的感動都來自於願意為社會多盡一點心,多一點改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