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滿額折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13堂最有關係的哲學思辯課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盧梭因愛理性接受對方一切、康德的同居行不行?
蘇格拉底的靈魂伴侶論、柏拉圖式戀愛到底是怎麼回事……
‧戀愛就是找尋自己「另一半」的過程?
‧不是傲驕不嫁給你,正是愛你才不能嫁給你!
‧愛上比自己年紀大許多的女性或男性,不可以嗎?
‧同居享受婚姻之實卻無婚姻之名罪大惡極?
‧為了愛你願意付出多少?
‧因為女人弱勢才該允許一夫多妻?

共同推薦
作家 追奇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哲學博士 周偉航(人渣文本)
 
哲學家的感情可能不如你想像中的正經或嚴肅,他們的感情觀可能令人覺得前衛,可能令你匪夷所思,

作者簡介

黃鼎元
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畢業。喜歡哲學史,喜歡研究哲學家的學說,還有他們那些被人忽略的生平故事。尤其喜歡找尋不同哲學家之間,不論學說或生平之間各種彼此相關的線索:現在希望自己成為天橋下說書人,把哲學家生平的故事與理論用有趣的方式,與朋友們分享。

書摘/試閱

你有可能選擇不和靈魂伴侶在一起嗎?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

很多人認為另一半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外遇或出軌的人們也不斷強調,自己現在遇見的才是唯一的靈魂伴侶—儘管幾個月以後可能就不愛了:彷彿靈魂是廉價的,隨時可拋棄。問題是:如果那個人真的是你靈魂伴侶,是否代表著我們會持續地愛著那個人?
此問題衍生出另一個相關的疑問:你有沒有可能很愛一個人,卻不能或不願意跟他在一起?蘇格拉底會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你遇見真正的靈魂伴侶,你肯定會不顧一切和對方在一起。靈魂伴侶一詞來自柏拉圖,在《會飲篇》(Symposium)中闡明性別與愛情的由來,談論為何有人是異性戀,有人是同性戀,也談論「柏拉圖式戀愛」。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兩位知名哲人,一位有兇悍老婆,一個未婚;但兩人對靈魂、愛情與性別的討論,卻對後世產生深刻的影響。

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哲學家之妻
蘇格拉底被視為是西方的孔子,與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同為希臘三賢。雖曾被神諭稱為全希臘最聰明的人,但由於他實在無法相信自己可以得此殊榮,而開始與各領域的專家菁英辯論。蘇格拉底透過辯證法與不同的對象討論他們各自熟悉的內容,他們一個一個敗陣下來,於是乎,蘇格拉底得到一個結論:自己之所以被稱為希臘最聰明的人,是因為他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指控「不虔誠」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當他被判處死刑時,原本是可以逃走的;但他認為,若逃走,只會進一步破壞法律權威,最後仍選擇喝下毒藥身亡。
有人說,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若要問誰是蘇格拉底背後的女人,肯定是指老婆贊西佩(Xanthippe)。提到她,大部分人會立即想到這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女人:但她可能是被黑最慘的哲學家之妻,關於她的流言蜚語比事實還要多。若在現代,我們大概週週都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她的八卦,而且會被下一個標題:「贊西佩當街咆嘯,蘇格拉底臉上無光」。
贊西佩出身貴族,為蘇格拉底生了三個孩子。她較為年輕,兩人甚至可能相差20歲以上,所以也有人認為蘇格拉底娶她時應是再婚。她確實是脾氣暴躁,但不似後人陳述的這麼誇張。不過因為她的脾氣,據說有人請教蘇格拉底如何確認結婚對象是否合適時,蘇格拉底以自身為例告訴他,如果娶了溫柔的妻子會得到美滿的家庭;但若娶了暴躁的老婆,可以跟自己一樣成為哲學家。然而按柏拉圖在對話錄《費多篇》(Phaedo)中記載,贊西佩可是位盡責的妻子與母親—柏拉圖長年跟隨蘇格拉底,他的觀察應是正確的。
如果贊西佩情緒如此暴躁,蘇格拉底到底為何要娶她啊?據說,蘇格拉底認為贊西佩是所有女性中最難相處的,正因如此才要與她結婚。試想:騎士若能駕馭最桀傲不遜的馬,必能管理其他所有的馬匹。同樣地,蘇格拉底希望自己能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就應當選擇贊西佩。因為他若能容忍贊西佩,必然能與任何人相處,只是這種容忍可是要付上代價的!有一次兩人大吵,贊西佩潑了一桶汙水(另有一說是屎尿)在蘇格拉底的頭上。蘇格拉底只能自嘲的說:雷鳴過後必有大雨。
贊西佩日後變成悍婦的代表人物,是因為與她同時期的劇作家揶揄她所致,莎士比亞也曾在戲劇中以悍婦的身分提及。悍婦身分深入人心,以至一八七五年被發現的小行星156被命名為贊西佩,或被稱呼為「悍婦星」。據說大哲學家尼采認為,贊西佩把蘇格拉底的家弄得像地獄般,蘇格拉底只能逃避到哲學中—不過也有人說,是蘇格拉底莫名其妙的個性與生活態度使嬌妻變悍婦。
但如果我們只注意到贊西佩的暴躁脾氣,而忽略這位太太對丈夫的至死不渝,對她並不公平。當蘇格拉底整天在外與他人辯論時,家曾經窮到過著比奴隸還不如的生活,然贊西佩仍沒有離開蘇格拉底;當蘇格拉底喝下毒藥走到生命盡頭時,贊西佩亦陪伴在身旁,並告訴他:「過不多久我會去找你。」可惜,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這部分。

你可能很愛一個人卻不跟她在一起嗎?
蘇格拉底的婚姻本身就是有趣的故事,但他自己怎麼看待感情,或給予我們什麼建議呢?若你問他:你可能很愛一個人卻不願跟她在一起嗎?
蘇格拉底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不可能。然後他可能會問你:「你真的知道你愛對方嗎?如果你知道,怎麼可能不想跟對方在一起?」雖然愛情往往被認為是感性的,但其中還是有理智的成分。或許可以聊聊是什麼原因讓你無法跟對方在一起?「我已經有一段情感,不能對現在的對象不負責任」,或是「我還沒準備好,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處理」。但按蘇格拉底的理解,如果你真的愛對方,會努力嘗試,讓愛能夠發展下去。除非你不確定自己愛不愛對方,你才會以各種理由搪塞;當然也有可能你以為自己愛著對方,卻沒有認真思考如何與對方好好在一起。
蘇格拉底的思考來自他最著名的理論:「主知主義的倫理學」。這個理論強調,你的知識與實踐應當一致。如果你擁有可靠的知識,就能將道德落實在生活中,因為正確知識可以幫助你做出對的選擇。蘇格拉底用「知識即德行」稱呼這樣的選擇。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有一個人犯錯,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得到的知識就是錯的。一個從小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可能會誤以為暴力能解決問題,因此他待人以暴力相向:正好證明蘇格拉底的想法是對的。
有人會說,我們不是常在偶像劇或是電影中看見:我很愛一個人,但最終無法與你在一起:不論理由是什麼。例如日本導演新海誠在小說《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中,女主角最後決定離開,是因為她覺得男主角過度疼愛自己,會讓她失去自我。很愛對方卻不能在一起的情境也常見於情歌中,但仔細想想,可能是自己心裡清楚對象並非是靈魂伴侶,才會遲疑吧?按照蘇格拉底的想法,你不可能既愛一個人卻不想與對方在一起;除非你根本不愛對方,也就是說因為沒有遇到真正的靈魂伴侶,所以不想跟現在的另一半好好在一起。

最開始你就不是一個人
既然提到靈魂伴侶,就不得不提柏拉圖《會飲篇》中提到的神話故事—「圓形人類」神話,用以解釋愛情的由來。圓形人類是指最原初時,人類本來的樣貌:那時人長得似球,卻有著圓背、四隻胳膊與四條腿,還有兩張相同的面孔立於同一顆頭顱上,在這顆頭上還有四個耳朵—不過這兩張臉面朝相反方向。他們是直立行走,亦可以透過八隻手腳進行快速的移動方式。
圓形人類具有極高的智商與強大的力量,但他們心高氣傲,想要造反對抗神明。眾神明想著要怎麼解決:圓形人類平時會向神明獻祭,如果以雷電劈死他們,神明就無法收到禮物;但若是放任不管,就得忍受他們的無禮。此時,宙斯告訴大家他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圓形人全部劈成兩半,變成獨立的個體;如此人可以繼續存在,不過他們僅能用所剩的兩隻腳直立行走,力量也被大幅削弱。眾神明同意後,宙斯開始將人一個個劈開,切成現在的模樣,更讓人可低下頭看到自己被切開的這一面,使其感到恐懼,以後再也不敢反抗神明。
圓形人被切成兩獨立個體,他們太過思念和另一半擁抱在一起的日子,所以急於追尋另一個人,並摟著對方的脖子,緊抱在一起不肯分開,甚至不吃不喝什麼也不做。直到其中一人死亡,便趕緊再尋下一個。看到這個景況,宙斯對被切開一半的人類產生憐憫。他重新安排男人與女人的生殖器官,好讓男人與女人擁抱時可透過人的結合繁衍後代。如果想要擁抱的兩人剛好是同性別呢?那麼至少調整過位置的生殖器官可讓他們得到情欲上的滿足。柏拉圖以男人為例,認為兩個男人的相擁並不奇怪,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圓型人類的一半,我們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所謂的同性戀者,就只是當初宙斯切開圓形人類時,這兩個半人皆具有男性特徵而已。

你的戀愛就是尋找「另一半」的過程
你現在應該能了解為何你得苦苦尋覓「另一半」了吧!這另一半不只具有物理的意義,更是真實出現在你身邊,包括柏拉圖意義下,曾是你另一半的圓形人類。畢竟你曾是圓形人類,跟另一半相親相愛,但現在不是了,所以我們急忙想要找到另一半。不論同性戀或異性戀都一樣,差別只是在當初被切開的時候,兩個被分別開來的究竟是一男一女,還是兩男或兩女。柏拉圖說,有人認為如果兩個男人深愛彼此,他們應當對這種行為感到羞恥—但柏拉圖反對這種說法,認為這些男人才是真正擁有男子氣概的人。他們英勇無比,而且正大光明表現出對彼此的情感。正因為擁有男子氣概,所以想要擁有那些和他們一樣的對象,那些對象當然是英勇的男人(這很類似一個網路說法「男生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例如男生!」)。
所以不管你的性向為何,只要是人,都會想尋覓屬於自己的另一半。畢竟我們現在只剩下最原初狀態的二分之一,我們本來就應該與另外一個人組成完整的整體。因此,人類真正的幸福就是能尋覓到自己的另一半,即實現自己的愛情。你注意到了嗎?愛情的概念與對整體的追求有關:我們渴望物質的身體和另一個人結合而完整,我們也期望心靈層面在與另一半相處時獲得滿足。這就是靈魂伴侶的真正意義:不是只有身體的結合,還包括心靈的滿足。
「柏拉圖式的愛情」這個名詞的內容最早由柏拉圖提出,但第一個說出這個名詞的人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馬西里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一四七六年,當他寫信給友人多納提(AlamannoDonati)時第一次使用了這個詞彙,並在日後出版的《書信集》(Epistles)中撰寫了幾封情書向我們展示柏拉圖式的愛情究竟為何。費奇諾與卡瓦爾坎蒂(Giovanni Cavalcanti)這位義大利詩人的討論中,多次提到柏拉圖式愛情的實質內容。按照費奇諾的意思,柏拉圖式的愛情是指那種不依靠肉體性愛的愛情,強調純粹精神上的友誼。換言之,費奇諾強調: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無所不包的愛。按照歷史學家的研究,費奇諾不是同性戀,他認同當時天主教所定調的性別政策,相信兩個男人在身體方面結合是可被咒詛的罪行。他強調:愛與性可能彼此衝突!

做愛後你大概就不愛他了
費奇諾強調愛與性的衝突:一旦有了身體接觸,我們的愛可能就一去不復返。我們可能很想跟對方有非常親密的結合,想要獨占對方的身體與心靈。但真的占有之後呢?愛情在結合時、達到最高峰之後呢?感官被滿足了,心靈卻似乎沒有被真正地滿足。到頭來,我們還是專注在感官而不是心靈層面。
費奇諾表達出柏拉圖的想法:在這個現世生活,我們會特別注重感官的滿足,忽略心靈的層面。這跟柏拉圖對靈魂的解釋有關,他說靈魂有三個部分,分別是理性、精神還有欲望。理性決定了你的目標,精神回應理性的要求;但欲望卻不一定認同理性的目標。欲望對物質有需求與渴望,且與感官相關。我們希望透過理性控制人生的方向,事實上卻經常受到感官欲望的影響,做出不當的選擇,發生「有個東西不買後悔,買了更後悔」的情狀。柏拉圖用雙頭馬車的比喻表達出欲望與理性間的拉扯:一個人,駕馭著由兩匹馬拉著的車子,其中一匹象徵理性,只需透過言語訓誡就可以叫牠聽話;另一批性情極壞,需透過不斷鞭打與懲罰才能有效操控,正象徵了我們的欲望。兩匹馬自顧自地朝著想要的方向前進,造成駕駛者極大的痛苦。用我們這年代的比喻來說,一台車子若有兩個駕駛員,車子該開往何處呢?
為什麼欲望不好?柏拉圖解釋,那是因為激情與欲望引導我們看見的是眼前感官與經驗的世界。而這世界不斷變化,虛妄且不真實。正如每個時代的擇偶條件一直在改變,每個時代對帥哥美女的標準也不斷變化。因此人需要理性,理性能幫人做出正確決定。當人誤以為眼前不斷變化的現實為真,人就必然遭遇不幸。你看那些熱戀中的情侶,還有陷溺在婚外情中無法控制自己的人們,儘管在那當下可以什麼都不顧,最終仍必須面對現實的殘忍。
再看看牛郎織女的故事,兩人戀愛後廢耕不紡,遭致處罰。像這樣「因為熱戀什麼都不顧了」不論古今中外均被視為又笨又蠢。到底為什麼愛令人如此瘋狂,答案可在柏拉圖的解釋中找到。人的靈魂不是由單一神明創造出來的,而是由眾神明創造並組合在一起—包括人的肉體也是如此。這些零件被組合為同一人以後,理性僅占整個人的一部分,其他的地方在一開始就已有墮落的傾向。
當靈魂進入人的身體裡面時,靈魂是「墮落的」,因為身體不斷刺激靈魂的非理性部分,致使理性無法繼續維持對身體的控制。身體讓靈魂受各樣的刺激,包括對男女情欲的追求而形成貪戀—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一戀愛就性情大變(如「有異性沒人性」),因為他們被情欲控制,失去靈魂本來就保有的理性。
這個社會已經帶有特定錯誤觀念,且透過一代傳遞一代的方式不斷向下傳遞,靈魂被困在身體中不但接收住這些觀念,甚至在靈魂轉生過程中繼續將這些錯誤的觀念帶往下一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其實無法真正擺脫來自欲望的束縛,除非被喚醒,才能使靈魂中本有的道德重新恢復。

你早就忘了原來你很理性
靈魂本來就有理性層面,但你卻使用不了,為什麼?柏拉圖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我們並未回憶起靈魂存在於理型世界時的那種美好。「理型世界」就如柏拉圖所說,那個相對於虛妄世界的真實世界。柏拉圖在《理想國》(The Republic)中談論,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是假的;那個看不到的世界,也就是靈魂本來所在的世界才是真的。柏拉圖用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感官所見的是虛妄,靈魂曾經歷過的那個世界才是真的。
柏拉圖的理論被稱為「理型論」,既可說明感官知識的不可靠,又可說明為何會稱那與我們心心相映的對象為「靈魂伴侶」。若在虛妄的幻覺或感官知覺中尋覓,我們挑另一半時就只會選擇那些看起來美麗的、帥氣的、身材姣好的、有錢的、性能力強的……這些都只是表象,經過幾年乃至數十年就會產生巨大改變。即便你相信他人的信念或意見,用這個作為尋找另一半的條件,但他人的經驗與意見是否合適呢?確實,基於家人、親友與同事上司的建議,比只靠自己的感官知覺好,因為至少有他人的意見與經驗把關。可是柏拉圖會勸你:這些仍是虛妄不真實的,會因為時間的關係產生變化。柏拉圖認為,唯有進到真實世界,也就是在思想與理型世界中尋覓,所尋到的另一半才會是真實的。他們或許不在乎在表,也可能不在乎家世,因為他們在尋覓靈魂的伴侶;問題是,其他注重感官的人,也就是那些注重外貌、家世等等的人,對這些人通常採取不友善或輕蔑的態度。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不論感情或婚姻,總有人認為感官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人想要臉蛋身材俱佳的,或想要身世背景顯赫的。或許你會問,如果我們的靈魂曾在理型世界中居住,怎麼會愛錯人呢?怎麼會順著感官情緒去尋覓?柏拉圖再一次解釋,當靈魂離開理型世界與身體結合,就會因著結合產生碰撞而喪失記憶(真像韓劇的劇本)。你喪失了記憶,忘記在那個世界所看到的一切,也忘記與你靈魂結合的另一半是誰。為此,「學習」指靈魂的回憶過程:回憶起理型世界所看見的一切,也就能回憶起曾經的靈魂伴侶。唯獨靈魂就其本質也有善惡的部分,以致人會順著感官情欲選擇另一半。

我們都是回憶美好世界的孤單靈魂
這就是靈魂的真相:在那個美好的理型世界待過後,在與圓形人類的另一半分離後,我們的靈魂在這個由虛妄幻覺構成的世界裡孤單寂寞,尋找著真實,希望和原本的另一半重逢。只是它無法正確使用理性,反而陷溺在虛妄幻覺或經驗的累積,沒有比較可靠的內容。
我們的靈魂在理型界與另一個密合在一起:如果跟你合在一起的是異性,你的情感就是異性戀;若是同性,那你的情感就是同性戀—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圓,就適合自己一個人生活。但既然愛情是對整體的追求,是跟另外一個合為一個整體,因此並非任何靈魂都適合與自己成為完整的整體,畢竟還有許多細節要注意。然而理想國畢竟是理想國,儘管我們可以理解,你不可能在真正知道誰是靈魂伴侶卻不跟對方在一起,但現實生活中著實有太多複雜問題必須處理。
對蘇格拉底來說,既然知道了靈魂本性,就該透過辯證法來獲得正確的知識,因為正確的知識能讓人趨善避惡。你可能會有疑問:若是擁有正確知識能幫助你我實踐倫理,為什麼生活中還有許多人明知故犯?酗酒的人知道醉酒不好,但仍終日買醉;抽菸的人也知抽菸無益,卻仍不願意戒菸。蘇格拉底可能會說,是因這些人並沒有獲得正確的知識,他們無法主觀認同知識的內容;抽菸者可能並未真正理解此行為帶來的壞處,而持續抽菸;另一種可能是他們把錯誤當成是正確的,舉例來說,賄賂不好,但當商人透過這手段達成他所預期的,就會將這種方法視為正確。
如果把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主張套用在我們身上,或許我們可以再一次地問自己:我們真的知道了嗎?確實擁有正確知識嗎?或許人類追尋真理的過程,正是一個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以至於我們會不斷詢問的過程。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是孤單的靈魂,在世上積極想找到真正的另一半罷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