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滿額折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臺灣文學焦點話題(共二冊)

定  價:NT$ 1800 元
優惠價:90162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7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兩岸與港澳的當代文學,以當代文學史、類文學史及專題史為軸心,剖析文學發展背景、文學制度、文學論爭、作家結構、文學專著與文學史觀等等議題,兼及現代文學研究和當前的文學評論。透過本書,可見作者在面對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環境的迥異、地區文學生存狀態的差別、以及作家作品的複雜性,仍從容應對,且游刃自如的態度。也看見作者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作品與文獻中,梳理出臺灣的文學研究焦點。

作者簡介

古遠清
一九四一年生,廣東梅縣人,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爲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新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臺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臺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臺灣新世紀文學史》、《當代臺港文學概論》、《世界華文文學概論》等六十多種著作。另還有一百萬字的《臺灣當代文學事典》待出版。

目次

目次
上冊
推薦序 特別的古遠清 謝 冕 一
自 序 用政治天線接收臺灣文學頻道 一
第一章 文學場域 一
第一節 陸臺港當代文學研究連環比較 一
 一 大陸←→臺灣 一
 二 臺灣←→香港 二一
 三 香港←→大陸 三三
第二節 臺灣文學的生產機制及傳播方式 四五
 一 文藝政策由「戰鬥」轉向無為而治 四五
 二 文學社團從一「會」獨大到多元競爭 五二
 三 文學教育從中國化到「去中化」 五五
 四 文學論爭從「單挑」到形成「群架」 五八
 五 出版業從官辦到走向民營 六二
 六 文學副刊從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 六六
第三節 在陰霾籠罩中的臺灣新世紀文學 七○
 一 從「政治時間」到「文學時間」 七一
 二 南轅北轍的文壇 七七
 三 兩岸文學,各自表述 八四
第四節 從「發現」到「發明」臺灣文學 九一
 一 一場暗中較勁的文學比賽 九一
 二 大陸學者:重新「發現」臺灣文學 九二
 三 臺灣獨派:重新「發明」臺灣文學 一○○
四 兩岸:求同存異,多元共生 一一一
第二章 南方文學 一三五
第一節 「泛綠文學陣營」的構成要素 一三五
 一 「泛綠文學陣營」的主要陣地 一三六
 二 「泛綠文學陣營」的路線衝突 一三九
 三 《灣生回家》作者造假引發的風波 三○○
 四 超級「戰神」陳映真告別文壇 三○五
 三 「泛綠文學陣營」的臺獨訴求 一四○
 四 「泛綠文學陣營」的發展過程 一四六
第二節 《文學臺灣》:「南方文學」機關刊物 一四九
 一 屬於「臺灣民族」的「南部文學」 一四九
 二 「臺灣」已不單純是地理鄉土符號 一五四
 三 葉石濤是「南部文學」的精神領袖 一五六
 四 他們在南方「直銷」分離意識 一五七
第三節 「臺語文學」的內部敵人 一五九
 一 眾說紛紜的「臺語」 一五九
 二 有「臺語」而無「文學」 一六一
 三 七種「內部敵人」 一六五
第三章 歷史語境 一七五
第一節 光復以來的臺灣文學論爭 一七五
第二節 光復以來的臺灣文學事件 二二二
第三節 二○一六年的臺灣文學事件 二八九
 一 臺灣文學系:出了什麼問題 二八九
 二 「臺灣文學館」館長人選之爭 二九四
 三 《灣生回家》作者造假引發的風波 三○○
 四 超級「戰神」陳映真告別文壇 三○五
下冊
第四章 銳評方陣 三○九
第一節 王洞「爆料」所涉及的夏志清評價問題 三○九
 一 「爆料」是否有損夏志清的形象? 三○九
 二 夏志清是海外華文作家還是臺灣作家? 三一四
 三 如何評價夏志清的文學研究成就? 三一八
 四 夏志清的「隱私」能否進入文學史? 三二一
第二節 厚得像老式電話簿的《世界華文新文學史》──兼評臺北有關此書的爭論 三二七
 一 臺北文壇上演的「私人戰爭」 三二七
 二 招牌碩大而「營業廳」甚仄 三三○
 三 「點鬼簿」的寫法不可取 三三二
 四 「匪情研究」的遺毒 三三五
 五 大陸學者也搞臺獨? 三三六
 六 「藍色」文學史的誤區 三三八
 七 是吃蒼蠅還是吃辣椒 三四○
第三節 毀譽參半的《臺灣新文學史》 三四二
一 框架全新,視野寬闊 三四二
二 左右逢源,藍綠通吃 三四五
第四節 送給陳芳明的「大禮包」 三四八
第五節 《臺灣當代新詩史》的歷史敘述及陌生化問題──對臺北三位詩人批評拙著的回應 三五六
 一 為臺灣新詩寫史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三五六
 二 有關臺灣當代新詩史的起點 三五八
 三 「反共詩歌」如何評價 三五九
 四 關於新詩史寫作的陌生化問題 三六二
 五 兩岸詩歌詮釋權的「爭奪」 三六七
第六節 再談臺灣詩壇的「藍」、「綠」問題──與劉正偉先生商榷 三七○
第七節 一部硬傷累累的「項目體」著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之作《百年中國文學史寫作範式研究》指謬 三七五
 一 不滿這本「項目體」專著一頁竟出現五處錯誤。人們不禁要問:新(加坡)馬(來西亞)華文文學是中國香港文學嗎? 三七七
 二 不滿於執筆者未看研究對象的著作或期刊就妄發議論,造成不應出現的硬傷 三八○
 三 不滿於選擇境外文學史代表性著作,江蘇學者竟占了半壁江山,這有地方主義之嫌或許有「友情演出」的因素 三八一
 四 不滿於顛倒主客關係,把大陸學者啟發了臺灣學者撰寫《臺灣文學史》,說成是臺灣學者啟發了大陸學者撰寫《臺灣文學史》 三八三
 五 不滿於說《臺灣新文學史》是一部「翔實」的學術著作 三八六
第八節 臺灣文學是「海外華文文學」嗎?――質疑《揚子江評論》 三八八
 附 「四人幫」是「學術團體」嗎?――質疑《文藝爭鳴》 三九二
第九節 大陸雜文發展,不妨借鑑臺灣――在湖北省雜文學會主辦的研討會上的發言 三九八
第五章 正在遠去的余光中 四二三
 第一節 余光中的「歷史問題」 四二三
 一 〈狼來了〉:一篇壞文章 四二三
 二 胡秋原等人為鄉土文學護航 四二六
 三 《詩潮》提倡「工農兵文藝」? 四三○
 四 陳鼓應三評余光中 四三三
 五 來自香港的排炮 四四○
 六 陳芳明公布余光中「密信」片斷 四四六
 七 趙稀方質疑「余光中神話」 四五○
 八 余光中向歷史自首? 四五四
 九 大詩人的歷史定位 四五八
第二節 讓余光中研究更上一層樓 四六二
 一 成立《余光中全集》編撰委員會 四六二
 二 出版《余光中論爭史》 四六四
 三 出版新的《余光中評傳》 四六六
 四 編寫《余光中研究資料大全》 四六七
 五 再次召開「余光中國際研討會」 四六九
第三節 幽默散文賞析 四七○
 一 〈催魂鈴〉:有情有韻,動人心目 四七○
 二 〈我的四個假想敵〉:詼諧風趣,情味具足 四七六
 三 〈牛蛙記〉:擒中有縱,繪聲繪形 四八一
第六章 張愛玲:香港的臺灣傳奇 四九三
第一節 張愛玲是文化漢奸嗎? 四九三
第二節 張愛玲是反共作家嗎? 四九八
第三節 張愛玲是臺灣作家嗎? 五○六
第七章 兩股(古)暗流來了 五一七
第一節 臺灣文壇對大陸「雙古」的批判述評 五一七
 一 「二古」是臺灣文學研究專家,這是公認的 五一七
 二 孟樊將「南北雙古」當關鍵詞使用 五一九
 三 蕭蕭炮轟「南北雙古」的代表作 五二二
 四 火力最凶猛的向明 五二六
 五 不批不知道,一批做廣告 五二八
 附 回應香港馮偉才先生 五二九
第二節 古繼堂年譜 五三一
附 錄 五六五
一 一位「清遠古韻」的臺港文學史家 曹竹青 五六五
二 古遠清:把學問做成快樂的事業 張志忠 五七七
作者簡介 五八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