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現代佛法十人(四):禪宗的傳燈者-虛雲
滿額折

現代佛法十人(四):禪宗的傳燈者-虛雲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
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
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虛雲──修持功深,肩挑中國佛教四眾安危,不畏生死,具足祖師德範,民國以來最偉大的禪門大師

虛雲十三歲即萌生出家念頭,但早年受家中阻撓。他逃家兩次,到十九歲終於落髮為僧,進入山裡苦行十四年。接著遇見善知識,指點他苦行近於外道,這才走上真正依據佛法修行之路。

他曾參訪世界各地,不只行遍中國,進入西藏,還翻越喜馬拉雅山,到不丹、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地。若說太虛著眼推動的是整體僧伽制度的革新,而虛雲則是聚焦在自己親自住持的寺廟進行該有的重建和整頓,掃除當時寺廟迎合世俗的陋習,同時進行傳戒、參禪、講經,以正統佛法來培養弟子。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促使虛雲在動盪的時代中,終其一生不斷傳法、弘法,直到百餘高齡仍一肩扛起佛法復興的重任,在最艱困的時代,讓正法得以傳續。當年風雨飄揚的佛教能傳續至今,可說是虛雲的偉大貢獻,被譽為當代禪宗第一人。

本書除介紹虛雲之生平,並收集他的重要論述文章、講演、與友人來往書信及偈語,藉由他的精華文集,體會這位禪宗大師的思想與堅持。


【套書特色】

《現代佛法十人》套書: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了解漢傳佛教如何從清末的衰頹至民國後的中興,再到現今的發揚光大,必不可錯過認識這十位佛學大師
․無論隸屬何種教派、任何修行程度,本書皆為理解漢傳佛學橫切面的經典鉅著
․民初四大師:虛雲、弘一、印光與太虛法師的精華文選皆收錄此中
․聖嚴法師、星雲法師、證嚴法師、惟覺法師等影響臺灣佛學的重要宗教家,皆與十位大師有所師承或因緣
․提供理解禪宗、臨濟宗、淨土宗、律宗在近代教義發展演變的途徑
․漢傳佛教如何進入西藏、且藏傳佛教在近代的漢譯路線為何,也在本套書中可覓得解答

作者簡介

主編
洪啟嵩
國際知名禪學大師。年幼深感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臺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廣東南華寺、嵩山少林寺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創辦南玥覺性藝術文化基金會、印度菩提伽耶全佛公益信託,現任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

畢生致力以禪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二〇〇九與二〇一〇年分別獲舊金山市政府、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二〇一八年完成「世紀大佛」巨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畫作」,面積超過一萬兩千平方公尺,二〇二〇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歷年來在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放鬆禪法》、《睡夢禪法》、《坐禪之道》、《禪觀秘要》、《如何修持心經》、《前未來》、《天天都成功》、《愛情的22個關鍵辭》、《送你一首渡河的歌》、《送你一首財富的歌》、《送你一首智慧的歌》及《飲一杯心茶》、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首部曲《楊枝淨水》、《佛經地圖:百經卷》等近三百部。

黃啟霖
臺大哲學系及國家發展研究所畢,一九八三年與洪啟嵩成立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擔任中央電台編譯至今。譯書有《圓滿之愛──達賴喇嘛訪美演講集》(時報文化)、《開創時代的政治巨人》系列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達賴喇嘛(鹿橋文化)。

目次

出版者序──一個讀者的觀點 郝明義
《現代佛法十人》編者新序 洪啟嵩
肩挑五脈振宗風──虛雲老和尚

禪修
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 
禪堂開示
參禪與念佛
參禪的先決條件
示眾禪人
參禪警語
修與不修
示某居士

一般開示
七塔寺講經期齋主請上堂
興福寺癸卯除夕陞座法語
上堂
戒期為新戒燃香開示苦行上堂
解夏自恣普說
普說
除夕普茶示眾

講演
上海居士林請普說
重慶慈雲寺開示
貴陽黔明寺開示
廣州中山會館開示
香港東蓮覺苑開示
澳門平安戲院開示歸戒
在廣州聯義社演說
在廣州佛教志德醫院演講

文彙
立誓參禪不看經律廣記博聞
因博奕有感寄勸念佛
示禪人請益三不是隨拈數語
戒靈通侍者酒並偈
再告靈通侍者文
遊昆明湖放生小引
雲南開建華亭寺常住所置山場田地分處分院記
建築鼓山寺各堂寮勝緣疏
勸造《華嚴經》引
諷《華嚴經》遊海放生小引
弘一大師傳
祭戒塵法師文
祭太虛大師文
祭戴居士傳賢文
輓鄭茂崗有序
記高鶴年居士
高鶴年恆松居士遊山記敘
增訂《佛祖道影》傳贊
法系考正

書信
上林主席書
附呈懇請施行五事
復觀本首座
復蓮花山濟善上人
復藏經會籌備諸公書
申書啟

序跋
鼓山湧泉禪寺經板目錄序
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序
修補古經跋言
校正《星燈集》
校正《星燈集》序
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
《佛法省要》序
重刊三壇傳戒儀範後跋
滇南大雞足山缽盂峯勒賜護國祝聖禪寺同戒錄序
勅賜鼓山白雲峯湧泉禪寺同戒錄序
南華寺同戒錄序
雲門山大覺禪寺同戒錄序
《劫外餘音》序
卓庵詩集序
《弘一大師全集》序
《弘一大師事略》序
為妙法禪人刺血書
大乘《妙法蓮華經》後跋
傳洞宗四十五世妙蓮老和尚塔銘
南洋檳榔嶼極樂寺祭妙蓮老和尚塔

討偈
皮袋歌
山居六首
參禪偈十二首
行住坐臥歌
隨緣無礙三偈
虎拜佛偈
南華寺
疊頌古水烏樹林常說法
遇盜說偈三首
自題照像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肩挑五脈振宗風――虛雲老和尚
修持功深,肩挑中國佛教四眾安危,不畏生死,具足祖師德範,民國以來最偉大的禪門大師

一八四〇年,虛雲大師出生於福建泉州,原籍湖南湘鄉人。俗家姓蕭,為官宦門第,出家法名古巖,又名演徹,字號德清,別號虛雲。
其父母中年無子,禱於觀音寺而得。據虛雲自述,他出生時為一肉團,母親看到駭慟氣壅而死,隔日一賣藥翁來剖開肉團而出生,由庶母撫育成人。
虛雲小時候於泉州府衙從師習儒業,十三歲時祖母逝世,隨父親扶祖母及生母之靈柩回湖南湘鄉安葬,見家中僧眾行法事之佛像、經書、三寶法器等心生歡喜,又隨家人朝禮南嶽衡山道場而萌出家之念。
十七歲逃家,想到南嶽出家,半路被追回,送回泉州與父親生活。父親想要斷他出家之念,為他迎娶兩房妻子,然而他出家修行之念甚堅,雖然結婚,卻與兩房妻子相約,同房而無行敦倫之禮。十九歲時再逃家,到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師,得剃髮出家為僧。隔年,在鼓山妙蓮和尚處受具足戒。為了躲父親來找,隱居後山岩洞不出,終日禮萬佛懺,修行不輟,三年後乃回湧泉寺任職水頭、園頭等職務,經四年後又回後山岩洞中修行。山中修行,虛雲都是居岩穴,食松果,飲澗水,衣不蔽體,長髮覆肩,禪境高深,身強體健。如是又過了幾年,遇一行脚僧指點,前往天台山參禮融鏡老法師。
虛雲三十一歲時,到了天台融鏡老法師處。老法師看他蓬首垢面,衣不蔽體,就問他何至於此?虛雲如實回答後,老法師責問他:「你的這種作為,近於外道,而非正路,枉費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證到初果,亦不過是個自了漢。發提菩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於是虛雲在老法師學習天台教觀兩年,又受老法師指示到國清寺學習「禪制」,到方廣寺聽習《法華經》。
三十六歲時,虛雲到高明寺聽敏曦法師講《法華經》後,拜辭融鏡老法師下山走江湖參訪名山尊宿。幾年後,四十三歲二度朝禮普陀山的時候,為報父母恩,發心從普陀山三步一拜,行走跪拜至五台山朝禮文殊菩薩,歷經三年艱辛與危難疾病等而完成。後又禮北嶽恒山、西嶽華山,一路到長安禮大雁塔、杜順塔、清涼澄觀塔、玄奘塔,圓滿後入終南山南五山結茅修行兩年。
一八八七年春,離終南山,展開朝聖之旅。首先入四川、西藏朝禮各大名剎,後翻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參禮聖跡。後又乘船至緬甸,禮大金塔等佛國聖地,一八八九年回國。
一八九一年,到金陵助松嚴上人修建淨成寺,同時與楊仁山往來,討論《因明論》、《般若燈論》等論著。後至安徽九華山翠微峰住茅棚,研讀《華嚴經》。
一八九五年,虛雲五十六歲時,揚州高旻寺月朗方丈預辦十二個禪七,禮請赤山法忍和尚主七,並到九華山邀虛雲,請與禪七職事。虛雲前往與會時,走在長江邊上,不慎失足墮江,漂浮一日,為漁夫救起,當時已七竅流血,仍趕赴高旻寺參與禪七。高旻寺請其領職務時,虛雲拒接,亦不說墮江身病之事,只求堂中打七。因高旻寺家風嚴峻,請職不受者視為慢眾行為,於是虛雲挨香板,造成病情加劇。

然而虛雲置生死於度外,一心參禪,晝夜精勤,過了二十多天,所有的病痛都消退了。一晚放香時,他開目一看,忽然看見大地光明如白晝,內外洞徹;甚至能隔牆透視香燈師小解,又看見西單師在茅厠中;甚至能看到遠達長江河中的行船,兩岸樹木等種種形形色色,悉皆能了見。
第二天,他詢問香燈師及西單是否有此事,果然如前夜所見。
到臘月第八個七,第三晚,六支香開靜時,護七執事照例來沖開水,開水濺到虛雲手上,一時茶杯墜地破碎,頓斷疑根。後來虛雲自述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作偈:「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從出家至此,明心見性開悟,漫漫三十七年歲月,歷盡磨難,終得安心處,從此悟後起修,演教度他而行。
虛雲大師五十六歲悟道後的六十四年弘法歲月,歷經不同階段的歷史事件,也留下眾多大家口耳相傳的事蹟。
五十九歲時,他曾發願燃指供佛以報母恩。在為燃指供佛作準備時,每天禮佛三千拜,因超過體力負荷至大病頓發,幾至命殞。但他誓願至死方休,指燃供佛後,竟然不用人扶而能自己站立禮佛,隔日,病已復癒。
六十一歲時,虛雲避八國聯軍之亂,在山中修持,坐爐邊煮芋頭,禪坐待熟,竟不覺入定十八天。虛雲為了募捐籌建佛寺,到南洋傳法了兩次。其中一次曾經在回國時途經臺灣,登陸參訪基隆靈泉寺。一次在暹羅講經時入定九天。辛亥革命,各地大亂,雲南省新軍協統李根源排斥佛教,親領部隊上雞足山,欲逐僧拆寺,虛雲與之論辨釋疑,後李根源皈依三寶,反成護法大員。
一九五二年,虛雲一百一十二歲,發生了震驚全國的「雲門事變」。當時他準備在雲門山大覺寺傳戒,正值中國共產黨展開「鎮壓反革命運動」,於時廣東省乳源縣民兵包圍寺院,藉口寺中窩藏反革命分子、軍械及金銀為由,囚禁虛雲等寺僧二十六名。
逾百高齡的虛雲老和尚,不但被囚禁,並多次以棍棒毒打刑求,最後倒於血泊中,呼吸、脈搏都停止了,唯身體仍溫,面容平靜,歷時八天才獲救。
雲門事變後在李濟深與周恩來的斡旋下,歷時三個月事件方告停止。
虛雲獲救醒來時,侍者告訴他已入定八日,他說:感覺才數分鐘而已!
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中,他自述當時他在定中至兜率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見到多位歷代修持瑜伽唯識的祖師都在座。彌勒菩薩講經未畢之時,教他先回去,說他的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 虛雲的真修實證,令施暴者驚懼,也感動了無數見聞者,對佛法的修行生起無比的信心。
一九五九年虛雲化緣已盡,於雲居山真如寺安詳圓寂,享壽一百二十歲。其臨終之時仍不忘慈心度生之懷,囑寺僧學人:「應以法為重,努力精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重要著述與傳人

虛雲是中國近年禪宗巨擘,身兼禪門五家法脈,他在鼓山接曹洞宗傳承,兼嗣臨濟宗,中興雲門宗,匡扶法眼宗,延續溈仰宗。
他一生修行解行並重,重戒修定與持經,是宗說兼通,定慧圓融的高僧。其參禪修持之餘,隨緣講經化眾,其所撰著因雲居事變被毀而散佚,可知之著作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圓覺經玄義》、《遺教經註釋》、《心經釋》,可惜大多散佚不存了。教導弟子常以詩偈代禪機,故著有詩偈數百首,亦有開示弟子注重行持,勿流於空談之語存世,故弟子岑學呂為之編輯刊行《虛雲和堂文彙》和《虛雲和尚禪七開示錄》等二書。此二書為後代修禪必讀之著作,影響後人學禪深遠。
跟隨虛雲學禪者眾多,嗣法者不少:具行是雲南時期的代表弟子,其默默修行,圓寂後神異事蹟不少。觀本、靈源是鼓山時期的代表弟子,本煥和尚是曹溪時期的代表弟子,佛源、淨慧是雲門時期的代表弟子,聖一、宣化、傳印、一誠是雲居時期的代表弟子。而臺灣當代四大法脈的名僧,惟覺老和尚、聖嚴法師,皆是嗣其法脈。

興革除弊大弘宗風──當代禪宗第一人
虛雲老和尚復興清末民初的禪宗道場的成就,無出其右者。他一生以全身心性命,投注於中興祖庭、弘法度眾。國朝更迭、世局動盪,叢林道場更成惶惶佛教四眾庇護之所,得以安身立命,邁向覺悟之道。甚至在逾百高齡,仍接下了禪宗法源六祖南華寺及法眼宗雲門寺重建的艱鉅任務。
除了外相上重建名山大剎、祖師道場,更實行內部僧團制度、寺院規約之革改,將寺院中不良積習掃除,一掃清末民初佛教為人垢病的「趕經懺」、「子孫廟」積習,重建十方道場,以身作證,行以傳戒、修禪,注重佛學教育,農、禪並行,俾使學人勤修戒、定、慧三學,大弘宗風。
虛雲一生經歷生死險境,後人甚至以「十難四十八奇」形容他傳奇的一生。在他一百一十二歲時,遭逢雲門事變,年邁之軀遭多次亂棒毒打,而以禪定攝身奇蹟存活,感動了無數見聞者發心向道。他曾自云:「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赴爐湯。」這種堅苦卓絶的精神,源於他對佛法真實修證、真實的悟境,以及深刻的悲心所產生的力量。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促使他在動盪的大時代中,終其一生不斷傳法、弘法,直到百餘高齡仍一肩扛起佛法復興的重任,在最艱困的時代,讓正法得以傳續。當年中國的佛教能傳續至今,可說是虛雲老和尚的偉大貢獻,被譽為當代禪宗第一人。

_________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祇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污久了,不能當下頓脫妄想,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釋迦牟反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禪宗由達摩祖師時來東土,到六祖後,禪風廣播,震爍古今,但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緊要的話,莫若「屏息諸緣,一念不生。」屏息諸緣就是萬緣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不做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蓋萬緣纏繞,念念生滅,你還談得上參禪嗎?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纔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絡索;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清淨,煩惱菩提、生死湼槃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下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瞋癡愛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飢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凶、毀譽得喪、安危險夷,一概直之度外,這樣纔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至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真參實究,明心見性纔有分。
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於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願成佛,常樂我淨,諦信佛祖誡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個個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發願度盡一切眾生,不是無憑無據,空發大願,空講大話的。
上來所說,法爾如此,且經佛祖反覆闡明,叮嚀囑咐,真語實語,並無絲毫虛誑,無奈大地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苦海,頭出頭沒,輪轉不已,迷惑顛倒,背覺合塵,猶如精金投入糞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俾各色各樣根器不同的眾生,用來對治貧瞋癡愛等八萬四千習氣毛病,猶如金染上了各種污垢,乃教你用鏟、用刷、用水、用布等來洗刷琢抹一樣,所以佛說的法,門門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當機不當機的問題,不必強分法門的高下。流傳中國最普通的法門為宗、教、律、淨、密。這五種法門,隨各人的根性和興趣,任何一門都可以,總在一門深入,歷久不變,就可以成就。
宗門主參禪,參禪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明悟自心,澈見本性。」這個法門,自佛拈花起,至達摩祖師傳來東土以後,下手工夫,屢有變遷,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並沒有什麼實法,平日參間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宋代以後,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說「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但了這個時候,祖師們不得已,採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人參公案,初是看話頭,甚至於要齩定一個死話頭,教你齩得緊緊,剎那不要放鬆,如老鼠啃棺材相似,齩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治難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後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屍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並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子,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即是心,照即觀也,心如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心,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即是觀照自心清淨覺醒,即是觀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淨本然,周徧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成的清淨法身佛。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淨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昔高峯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落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同參們!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然而為什麼現代的人看話頭的多,而悟道的人沒有幾個呢?這個由於現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誰」呀!「照顧話頭」呀!看來看去,參來參去,與話頭東西背馳,那裡會悟此本然的無為大道呢?如何到得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裡,眼只有瞎,那裡會放大光明呀?可憐啊!可憐啊!好好的兒女,離家學道,志願非凡,結果空勞一場,殊可悲憫。古人云:「寧可千評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壞燈毀,煩惱轉增。有些參禪看話頭的人,著魔發狂,吐血罹病,無明火大,人我見深,不是很顯著的例子嗎?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於調和身心,務須心平氣和,無罣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初參的難處在什麼地方呢?身心不純熟,門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著急,就是打盹度日,結果成為「頭年初參,二年老參,三年不參。」易的地方是什麼呢?只要具足一個信心,長永心和無心。所謂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來是佛,與十方三世諸佛眾生無異,第二、信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謂長永心者,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乃至來生又來生,都如此行持,參禪的總如此參去,念佛的總是如此念虫,持咒的總是如此持去,學教的總是從閒思修行去,任修何種法門,總以戒為根本,果能如是做去,將來沒有不成的。溈山老人說:「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說:「若將妄語誑眾生,永墮拔千塵沙劫。」所謂無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終日隨眾起倒,不再起一點分別執著,成為一個無心道人。初發心人具定了這三心,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是從何處起的,當知道這一念不是從我口中起的,也不是從我肉身起的,若是從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猶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尚知此一念是從我心起的,即從心念起處,一覷覷定,驀直看去,如貓捕鼠,全副精神集中於此,沒有二念,但要緩急適度,不可操之太急,發生病障,行住坐臥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緣時至,觸著碰著,忽然大悟,此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直至無疑之地,如十字街頭見親爺,得大安樂。
老參的難易如何呢?所謂老參,是指親近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過了一番鍛鍊,身心純熟鄉,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捨如故,欣厭宛然,粗細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外之也就疲懈下去,終於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了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於百尺竿頭再行邁進,直到高高峯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內外,如虛空的不動而徧一切處,所以話頭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壓,提上則引起掉舉,壓下則落於昏沈,違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為極難?我告訴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費心去降伏他,你只要認得妄想,不執著他,不隨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續,別妄想自離;所謂「妄起即覺,覺即妄離。」若能利用妄想做工夫看此妄想從何處起,妄想無性,當體立空,即復我本無的心性,自性清淨法身佛即此現前;究實言之,真妄一體,生佛不二,生死湼槃。菩提煩惱,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別,不必欣厭,不必取捨,此心清淨,本來是佛,不需一法,那裡有許多囉嗦──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