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情感經濟:人工智能、顛覆性變革與人類未來(簡體書)
滿額折

情感經濟:人工智能、顛覆性變革與人類未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工智能全面進駐人類生活的幾百年裡,人類智能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消費等各個環節都產生了新的特徵。作者以人工智能的發展作為線索,梳理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並以此為背景,引申出新的經濟時代可能發生的工作性質、教育體系、女性地位、消費方式等的變化。

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社會走過了體力經濟時代,正在經歷思維經濟時代,並已經顯露出情感經濟的特徵。在情感經濟時代,隨著機器被訓練著開始“思考”,過去需要人類智能的許多任務現在都通過人工智能實現了自動化。然而,注重情感或情緒體驗的工作卻仍難以實現自動化,所以情感經濟的本質就是強調“情商”和“同理心”。這一時期,人類工作中技術性的部分慢慢淡化,情感向的技能將進一步升級。

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的開發仍在繼續,伴隨而來的擔憂和爭議也將一直存在。如果人工智能進一步產生情感,打破人類在創造力、共情力領域的“壟斷優勢”;如果機器全面壓制人類智能的“奇點”真的到來……人類未來要去向何方,人機共生的倫理困境如何突破,都是不可逃避的問題。


作者簡介

羅蘭·T. 拉斯特,美國馬裡蘭大學卓越服務中心創始人和執行董事,羅伯特·H.史密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講座教授。

黃明蕙,臺灣大學信息管理學系特聘教授,《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總主編。


名人/編輯推薦

1.新的概念。作者提出,當前“情感經濟”正在萌芽,人類原本苦苦追尋的思維能力正在被機器逐漸取代,人類仿佛正在進入一個人工智能優勢衰減的“情感經濟時代”。這一定程度上預判了人類勞動力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2.新的視角。作者以人工智能的發展作為線索,梳理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提供了一種切合新環境、新時代的經濟觀察的新視角。

3.新的思考。對於人工智能的思考伴隨其功能的開發一直在進行,但大多數思考都停留在將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工具,去看其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本書作者從這種思考引申出去,提出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其實已經讓經濟社會產生了新的走向,這種影響甚至是本質性的。

4.人工智能克服“鮑莫爾病”,傳統行業面臨顛覆性變革,人類未來即將迎來情感經濟時代。


引言

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事物,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改變了人們尋求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並承接了許多原本屬於人類的思考任務。每當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或在 Alexa(一家專門發布世界網站排名的網站)上提問時,我們都在與人工智能互動。人工智能正在以某種方式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諷刺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人類智能(HI)反而不再強調思考的能力,而是傾向於強調感受和人際關係,這將推動“情感經濟”的出現。在這種新型經濟中,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將緊密合作,但前者將負責更多的思考任務,後者將更注重情感。

·人工智能發展的各個階段

要理解這種新趨勢出現的原因,我們就需要考慮人工智能經歷的不同發展階段及其順序。概括地說,人工智能的智能發展基本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即機械的、思維的和情感的。機械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機械化、標準化的機械性或重復性工作。現代汽車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造車機器人,就是機械人工智能的典型例子。機械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Z簡單”層級,但許多分析人員仍然錯誤地認為,人工智能的潛力僅限於在重復性任務中的發揮。

在人工智能取得顯著進展之前,我們仍處於“體力經濟”時代,即大多數人都需要從事體力相關的勞動。這種經濟在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工業革命將初級的人工智能帶入了工作場所,開啟了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相愛相殺的矛盾關係。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更多地承擔了機械性的工作任務,過去負責這些任務的人被取而代之,隨之而來的是,工廠工人、農場工人、礦工和其他類似的體力勞動者、藍領工人發現自己的技能被淘汰了。機械人工智能帶來了“思維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式中,消費者和勞動者都更加重視思考性任務,且從事的體力勞動變得更少。

在一直持續到 2020 年左右的思維經濟中,當前的行業特點是,大多以思維任務為主,且人們默認教育的目標就是教會人們如何有效地進行思考。同時,思維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廣泛研究且發展迅速。類似 IBM 的沃森(Watson)等人工智能產品,試圖通過承接更多的思考性任務來增強勞動者的能力。但反過來說,這些思維人工智能,也將取代思考性的勞動者,後者需要表現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即人工智能難以模仿的智能水平),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換句話說,會思考的人工智能正在取代許多承擔思考任務的人類,迫使人類智能更多地關注情感和人際關係。我們將在本書的後續章節中看到,盡管社會向“情感經濟”的轉變已經初步顯現並正在被推進,關於“情感經濟”將在何時變得比“思維經濟”更重要,我們能夠給出的Z佳預估時間是 2036 年。

·情感經濟的本質

情感經濟,強調人類的情感和同理心。因此,表情符號(emoji)隨著情感經濟的興起而誕生和普及也絕非巧合。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追求以更快速且有效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哪怕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甚至無法準確進行兩位數乘法計算的消費者,也能夠借助廣泛存在的一系列情感符號,便捷地進行交流。過去作為思維機器的人類,如今已經成為專注於情感表達的存在。

在情感經濟中,工作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讓我們以金融分析師這個職業為例,在情感經濟中,這個看似高強度的思維分析工作,實際上正在變得更加注重情感。正如一位資深金融分析師告訴我們的那樣,他現在已經把技術性的工作任務交給了人工智能,自己則更專注於客戶關係、客戶渠道的維護以及服務後的擔保。這種朝著情感方向的轉變,正在經濟社會的各行各業裡發生。例如,在過去,客服代表實際上還會接聽來自客戶的電話,但現在,一些常見的問題已經轉由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進行處理。人工客服將處理超出常規範圍的問題。因此,我們現在需要的人工客服也越來越少,且所有現存的人工客服都需要進行“技能升級”,專注於涉及判斷力、創造力、直覺、情感、同理心和人際關係技巧的任務——這些都是當前的人工智能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

情感經濟可能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女性在經濟中的地位將變得更加重要。這是因為相較於男性,女性整體具備更強的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男性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技能(就像女性同樣也可能成為優秀的工廠工人那樣)。但就平均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女性群體可能會在情感經濟中具備更大優勢,而這可能導致曾經作為社會主要勞動力群體的男性被淘汰。例如,當能夠思考的人工智能終結了體力經濟時,許多男性(整體而言更具備體型和力量等方面的優勢)都被淘汰了,導致大量的工廠小鎮、煤炭之鄉和農場中的男性失業。因此,唐納德·特朗普在挑選美聯儲的人選時表示,美國經濟面臨的Z大問題,是男性收入的下降。正如在體力經濟讓位於思維經濟時男性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樣,在情感經濟中,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有優勢。

隨著職業世界的變化,教育也必須進行變革,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隱含著這樣一種假設,即教育就是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但在情感經濟中,這未必是正確或必需的能力。如果情感經濟中的事業成功取決於個體的情感、同理心和人際關係技能,那麼教育就需要向這些能力的培養方面傾斜。如果說當前的教育強調的是數據科學 101(入門),那麼未來的課程,或許應該變成“同理心入門”、“情感智能”和“如何與人工智能合作”,等等。當然,我們依然需要少數世界級的知識分子,成為能夠與人工智能算法互動的技術專家,但大多數人都會傾向於培養“感性”方面的技能,從而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例如,商業研究課程的錄取標準,或許會越來越強調團體經驗和人際關係技能,而不再僅僅強調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或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數學成績等分析智能的參考數據。

而管理領域Z好開始將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視為一個團隊,並確保二者都能夠專注於自身Z擅長的領域。換句話說,人工智能將成為思考的主力軍,而人類智能將成為情感的主力軍。隨著思考任務從人類工作清單中被移除,人類勞動者的工作內容將需要被重新設計,使其更加注重感覺和以人為本。這也將改變填補這些工作崗位的候選人構成——當前填補思維經濟工作的“極客”或“書呆子”,可能需要專注於發展更多的人際技能,因為純粹的分析能力將越來越不受重視。

·超越情感經濟之後

我們正在見證情感經濟的誕生。不過,當人工智能發展出更優秀的技能,不僅能夠發揮創造力,還能發展出情感技能,會發生什麼?事實上,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正在致力於開發創造性的人工智能。而事實上,創意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與人類合作的。例如,現代流行音樂中,通常包含計算機編程的電子元件(如合成器、音序器和鼓機等)。在這種類型的音樂中,人類能夠發揮的作用往往僅限於唱歌,有時候,很多歌曲中根本不包含由人類演奏的音樂。換句話說,音樂中Z富有感情的部分——人聲,在當今的許多流行音樂中,是碩果僅存的人類元素。

但如果我們就此認為創造力是人類勞動者永遠的避風港,可能也是錯誤的。事實上,現在已經出現完全由計算器創作的音樂作品、散文和詩歌的成功案例,相信日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例子。

但論及情感,完全抹殺人工智能的潛力似乎也是愚蠢的。偉大的人工智能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研發了著名的圖靈測試,作為測試人工智能的一種方式。在圖靈測試中,如果人類觀察者無法分辨出人工智能的行為與人類行為之間的區別,就證明人工智能與人類一樣。情感型人工智能想要通過圖靈測試,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準確識別人類的情感;(2)以適當的方式給予情感層面的響應。目前,人們已經在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因此,取得成功或許只是早晚的問題。谷歌已經聯合許多學術研究人員,著手開發從人類的面部表情中讀取人類情緒的程序。同樣,在聊天機器人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致力於開發機器人從語音中識別情緒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如何給予情感層面的響應這一方面,研究也正在積極推進。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機器人,如奧克蘭大學的 BabyX,具備了相當有說服力的情感表達;機器人索菲亞(Sophia),已經被沙特阿拉伯正式認定為合法公民。往更深層次看,一旦情感型人工智能進入成熟階段,人工智能可能在方方面面打敗人類智能。這就是雷·庫茲維爾(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屆時,人類的可能前景包括要麼把人工智能變成人類的仆人(人工智能負責工作,人類負責休閑),要麼與人工智能合並(例如,人類變成賽博格,即半機械人),或人類的存在變得無關緊要(例如,人工智能贏得了與人類的戰爭,戰敗的人類只能搜刮殘羹冷炙)。雖然幻想人類繼續掌控人工智能會令人十分欣慰而愉悅,但考慮到人工智能在發展的所有階段都完全地碾壓了人類,出現這樣一個美好結果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此,我們的結論是,超越情感經濟之後,人類可能需要面對比情感經濟更大的社會顛覆,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距離那個節點仍有幾十年的時間。


書摘/試閱

引言

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事物,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改變了人們尋求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並承接了許多原本屬於人類的思考任務。每當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或在 Alexa(一家專門發布世界網站排名的網站)上提問時,我們都在與人工智能互動。人工智能正在以某種方式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諷刺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人類智能(HI)反而不再強調思考的能力,而是傾向於強調感受和人際關係,這將推動“情感經濟”的出現。在這種新型經濟中,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將緊密合作,但前者將負責更多的思考任務,後者將更注重情感。

·人工智能發展的各個階段

要理解這種新趨勢出現的原因,我們就需要考慮人工智能經歷的不同發展階段及其順序。概括地說,人工智能的智能發展基本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即機械的、思維的和情感的。機械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機械化、標準化的機械性或重復性工作。現代汽車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造車機器人,就是機械人工智能的典型例子。機械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Z簡單”層級,但許多分析人員仍然錯誤地認為,人工智能的潛力僅限於在重復性任務中的發揮。

在人工智能取得顯著進展之前,我們仍處於“體力經濟”時代,即大多數人都需要從事體力相關的勞動。這種經濟在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工業革命將初級的人工智能帶入了工作場所,開啟了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相愛相殺的矛盾關係。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更多地承擔了機械性的工作任務,過去負責這些任務的人被取而代之,隨之而來的是,工廠工人、農場工人、礦工和其他類似的體力勞動者、藍領工人發現自己的技能被淘汰了。機械人工智能帶來了“思維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式中,消費者和勞動者都更加重視思考性任務,且從事的體力勞動變得更少。

在一直持續到 2020 年左右的思維經濟中,當前的行業特點是,大多以思維任務為主,且人們默認教育的目標就是教會人們如何有效地進行思考。同時,思維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廣泛研究且發展迅速。類似 IBM 的沃森(Watson)等人工智能產品,試圖通過承接更多的思考性任務來增強勞動者的能力。但反過來說,這些思維人工智能,也將取代思考性的勞動者,後者需要表現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即人工智能難以模仿的智能水平),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換句話說,會思考的人工智能正在取代許多承擔思考任務的人類,迫使人類智能更多地關注情感和人際關係。我們將在本書的後續章節中看到,盡管社會向“情感經濟”的轉變已經初步顯現並正在被推進,關於“情感經濟”將在何時變得比“思維經濟”更重要,我們能夠給出的Z佳預估時間是 2036 年。

·情感經濟的本質

情感經濟,強調人類的情感和同理心。因此,表情符號(emoji)隨著情感經濟的興起而誕生和普及也絕非巧合。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追求以更快速且有效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哪怕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甚至無法準確進行兩位數乘法計算的消費者,也能夠借助廣泛存在的一系列情感符號,便捷地進行交流。過去作為思維機器的人類,如今已經成為專注於情感表達的存在。

在情感經濟中,工作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讓我們以金融分析師這個職業為例,在情感經濟中,這個看似高強度的思維分析工作,實際上正在變得更加注重情感。正如一位資深金融分析師告訴我們的那樣,他現在已經把技術性的工作任務交給了人工智能,自己則更專注於客戶關係、客戶渠道的維護以及服務後的擔保。這種朝著情感方向的轉變,正在經濟社會的各行各業裡發生。例如,在過去,客服代表實際上還會接聽來自客戶的電話,但現在,一些常見的問題已經轉由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進行處理。人工客服將處理超出常規範圍的問題。因此,我們現在需要的人工客服也越來越少,且所有現存的人工客服都需要進行“技能升級”,專注於涉及判斷力、創造力、直覺、情感、同理心和人際關係技巧的任務——這些都是當前的人工智能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

情感經濟可能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女性在經濟中的地位將變得更加重要。這是因為相較於男性,女性整體具備更強的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男性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技能(就像女性同樣也可能成為優秀的工廠工人那樣)。但就平均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女性群體可能會在情感經濟中具備更大優勢,而這可能導致曾經作為社會主要勞動力群體的男性被淘汰。例如,當能夠思考的人工智能終結了體力經濟時,許多男性(整體而言更具備體型和力量等方面的優勢)都被淘汰了,導致大量的工廠小鎮、煤炭之鄉和農場中的男性失業。因此,唐納德·特朗普在挑選美聯儲的人選時表示,美國經濟面臨的Z大問題,是男性收入的下降。正如在體力經濟讓位於思維經濟時男性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樣,在情感經濟中,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有優勢。

隨著職業世界的變化,教育也必須進行變革,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隱含著這樣一種假設,即教育就是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但在情感經濟中,這未必是正確或必需的能力。如果情感經濟中的事業成功取決於個體的情感、同理心和人際關係技能,那麼教育就需要向這些能力的培養方面傾斜。如果說當前的教育強調的是數據科學 101(入門),那麼未來的課程,或許應該變成“同理心入門”、“情感智能”和“如何與人工智能合作”,等等。當然,我們依然需要少數世界級的知識分子,成為能夠與人工智能算法互動的技術專家,但大多數人都會傾向於培養“感性”方面的技能,從而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例如,商業研究課程的錄取標準,或許會越來越強調團體經驗和人際關係技能,而不再僅僅強調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或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數學成績等分析智能的參考數據。

而管理領域Z好開始將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視為一個團隊,並確保二者都能夠專注於自身Z擅長的領域。換句話說,人工智能將成為思考的主力軍,而人類智能將成為情感的主力軍。隨著思考任務從人類工作清單中被移除,人類勞動者的工作內容將需要被重新設計,使其更加注重感覺和以人為本。這也將改變填補這些工作崗位的候選人構成——當前填補思維經濟工作的“極客”或“書呆子”,可能需要專注於發展更多的人際技能,因為純粹的分析能力將越來越不受重視。

·超越情感經濟之後

我們正在見證情感經濟的誕生。不過,當人工智能發展出更優秀的技能,不僅能夠發揮創造力,還能發展出情感技能,會發生什麼?事實上,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正在致力於開發創造性的人工智能。而事實上,創意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與人類合作的。例如,現代流行音樂中,通常包含計算機編程的電子元件(如合成器、音序器和鼓機等)。在這種類型的音樂中,人類能夠發揮的作用往往僅限於唱歌,有時候,很多歌曲中根本不包含由人類演奏的音樂。換句話說,音樂中Z富有感情的部分——人聲,在當今的許多流行音樂中,是碩果僅存的人類元素。

但如果我們就此認為創造力是人類勞動者永遠的避風港,可能也是錯誤的。事實上,現在已經出現完全由計算器創作的音樂作品、散文和詩歌的成功案例,相信日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例子。

但論及情感,完全抹殺人工智能的潛力似乎也是愚蠢的。偉大的人工智能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研發了著名的圖靈測試,作為測試人工智能的一種方式。在圖靈測試中,如果人類觀察者無法分辨出人工智能的行為與人類行為之間的區別,就證明人工智能與人類一樣。情感型人工智能想要通過圖靈測試,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準確識別人類的情感;(2)以適當的方式給予情感層面的響應。目前,人們已經在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因此,取得成功或許只是早晚的問題。谷歌已經聯合許多學術研究人員,著手開發從人類的面部表情中讀取人類情緒的程序。同樣,在聊天機器人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致力於開發機器人從語音中識別情緒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如何給予情感層面的響應這一方面,研究也正在積極推進。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機器人,如奧克蘭大學的 BabyX,具備了相當有說服力的情感表達;機器人索菲亞(Sophia),已經被沙特阿拉伯正式認定為合法公民。往更深層次看,一旦情感型人工智能進入成熟階段,人工智能可能在方方面面打敗人類智能。這就是雷·庫茲維爾(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屆時,人類的可能前景包括要麼把人工智能變成人類的仆人(人工智能負責工作,人類負責休閑),要麼與人工智能合並(例如,人類變成賽博格,即半機械人),或人類的存在變得無關緊要(例如,人工智能贏得了與人類的戰爭,戰敗的人類只能搜刮殘羹冷炙)。雖然幻想人類繼續掌控人工智能會令人十分欣慰而愉悅,但考慮到人工智能在發展的所有階段都完全地碾壓了人類,出現這樣一個美好結果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此,我們的結論是,超越情感經濟之後,人類可能需要面對比情感經濟更大的社會顛覆,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距離那個節點仍有幾十年的時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