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79折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揭開孩子卓越出色的關鍵!培養心理韌性、樂觀態度和全人精神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79316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國際知名教育心理學家、兒童發展權威暨二十多本國際暢銷書作者
──蜜雪兒.玻芭博士最新力作!
★各界高度讚譽好評!★亞馬遜網站平均4.7顆星評價!

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如何培養樂觀、堅韌、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孩子?
國際教育權威蜜雪兒.玻芭博士深度探討讓孩子茁壯成長的七種「性格力量」。
從學齡前到青少年階段,任何時刻,你都有機會改變孩子!
讓孩子從沒有方向的「奮鬥者」,轉變成有思想和意志力量的「成功者」!


◎當今許多孩子都陷入了成長危機!
在少子化和數位科技的浪潮下,教養正面臨著全新的考驗。當今許多孩子都備受父母疼愛、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資源,但他們卻壓力重重、抑鬱沮喪。教育權威玻芭博士說:這是所謂的「空虛世代」,他們外表看起來卓越,內心卻十分脆弱。

四十年來,蜜雪兒.玻芭博士一直擔任教師、教育顧問和家長,她走訪全球五大洲演講,目睹世界各地的教育現況,從未像現在這樣擔心過這一代孩子!這些令人憂心的統計數據揭示孩子成長的危機:
✓過去二十年間,青少年自殺事件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倚賴數位設備的環境下長大,今日的孩子容易分心,難以集中注意力。
✓一九九五年之後出生的孩子,不願意冒險的傾向十分明顯。
✓現今的孩子較無創意與創新能力,甚至在五、六歲的幼兒身上就可明顯看出下降趨勢。

◎揭開奮鬥者與成功者差異!培養成功能力&全人精神的七種「性格力量」
玻芭博士在過去十年間,針對人格特質進行研究,在全球各地與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指導顧問、父母親及上百位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們進行對話,她發現「我們正在培養的是奮鬥者,而不是成功者!」兩者的區別不在於成績,而是與培養成功能力最相關的七種「性格力量」:自信、同理心、自制力、正直、好奇心、毅力和樂觀;這七種「性格力量」正是孩子痛苦掙扎或卓越出色的驚人關鍵!

◎收錄精采實例和科學驗證,以實用有效的工具,將性格力量化為終生的習慣
本書完整而深度探討七種「性格力量」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與改變,援引啟發人心的真實故事,佐以科學研究分析,提供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策略,為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培養至關重要的性格特質。

*傳奇獨臂投手吉姆.亞伯特克服萬難,站上美國職棒大聯盟投手丘尋找「自信」。
*美國六歲小男孩為罹患罕病的好友寫書募款,發揮強大而溫暖的「同理心」。
*四歲孩子透過簡單的「心智工具」發展計畫能力,提醒自己繼續完成任務並學會「自制」。
*二次大戰期間,波蘭社會工作者伊雷娜.森德勒勇敢闖入貧民窟救出二千五百多名猶太兒童;馬拉拉懷抱強大的道德使命感和韌性,不畏懼恐怖組織侵害,為爭取女童教育挺身而出──她們都在展現「正直」的力量。
*麥可.喬丹遵行「去試試吧」、別說「我不能」的家規,展現過人的「毅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一群十歲的孩子為罹患癌症、掉髮的同學展開振奮人心的「禿頭鷹」計畫,陪他一起剃光頭,展現「樂觀」思維,讓自己成為更好、更溫暖的人。

書中收錄頂尖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奧林匹克運動員、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及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的最新科學發現,並分享世界各地孩子的成長心聲,適齡教導孩子培養性格力量的具體做法――包含大量閱讀書單、電影、歌曲、應用程式、家庭活動及遊戲等,幫助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將性格力量化為終生習慣,由內而外真正茁壯成長!

◎幫助孩子培養「心理韌性」、過充實有意義的生活,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陪孩子迎接成長的挑戰,既是父母的任務,也是獻給孩子最大的禮物!玻芭博士告訴我們,性格力量並非天生,而是可以被教導的!培養七大性格力量,有助於提升自我意識、道德感和情感的敏銳度,能勇於面對挑戰、主動解決問題並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這是孩子要過上有意義和成功生活所需的一切,需要父母在教養路上有意識地引導。

【本書特色】
✦收錄「適齡教導孩子培養性格力量」的具體做法:依年齡推薦大量閱讀書單、電影、練習活動等,方法明確且容易實行,適合家有學齡前到青少年階段的父母和孩子一同在生活中應用。
✦敘事條理清楚,實行方法具體明確:用詞平易,無艱澀學說理論。以大量的科學驗證、豐富實例搭配實踐方法,提供父母和老師實用且有效的觀點。每章都有重點整理,一次回顧精采內容。
✦提供「評估孩子的性格力量」的檢測:幫助你了解孩子的現況,並確定孩子的優勢和不足。
✦分享世界各地孩子的成長心聲:讓父母師長更了解孩子面臨的困境,隨時調整教養及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健全成長。

【熱情推薦】
王理書╱親職作家,心靈工作者
李貞慧╱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教養暢銷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其正╱親子作家、講師
許雅寧╱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張珮珊╱幸福好媽媽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各界好評】
「正如《我們都錯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的甘露灑心,本書依然醍醐灌頂,提醒我們把教養焦點回到品格培養。本書適合三種孩子的家長:一、努力而壓力爆表的孩子;二、溺到虛擬世界尋求成就的孩子;三、愛晒美照與奢華享受,追求按讚的孩子。」
――王理書╱親職作家,心靈工作者

「當所有的孩子都被社會與大人給予的期望而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要有任何一個父母從這樣的環境中清醒過來,這個父母的孩子就能比同儕孩子多了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抵達成功者道路,剩下的百分之十父母要做的只是『欣賞孩子原本就有的特質』,那麼,孩子就能在成長的旅程中,比其他孩子多出百分之百的自信與價值。這本書,將指引父母帶領孩子走上成功者之路,幫助孩子拒絕成為埋頭苦幹卻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奮鬥者。」
――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教養暢銷作家

「性格決定命運!用這些人格特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到老都不偏移。」
――張珮珊╱幸福好媽媽

「推動EQ教育多年,深知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七大性格,正是這個憤怒、焦慮、脆弱年代,真正能滋養孩子,幫助他們茁壯成長的教育與教養方針。強力推薦這本值得閱讀並付諸行動的好書,給所有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大人!」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教養不單只是要讓孩子守規矩,更要培養孩子的正向人格。擁有正向人格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守規矩了。」
――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看目錄以為又是本抽象理論書,一看欲罷不能,作者很會說故事舉例讓讀者思考,了解性格力量對孩子的重要!這本書只看目錄就錯過,實在太可惜了!期待所有的孩子都是「成功者」,而非看似光鮮,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每天瞎忙的『奮鬥者』!」
――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

「在性格決定命運的時代,我們需要蜜雪兒.玻芭博士的這本書,幫助孩子從沒有方向的奮鬥者,轉變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成功者。」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國外高度讚譽】
「如果你今年只想買一本教養書,一定要買這本《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
──瑪德琳.勒文(Madeline Levine),《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Ready Or Not)、《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The Price of Privilege)、《給孩子軟實力》(Teach Your Children Well)等書作者

「這本書是為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必備讀物。它提供可行的建議和見解,協助大人教導孩子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技能。」
──艾美.莫林(Amy Morin),《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arents Don’t Do)作者

「蜜雪兒.玻芭博士結合她對兒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和長年研究,寫出了這本充滿名言佳句與實用技巧,現代父母迫切需要的教養指南……這本及時且重要的書,教我們回歸教養的初衷──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看重他能做到或擁有什麼。」
──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心理學博士,《少女心事解碼》(Untangled)、《我們的女兒怎麼了?》(Under Pressure)等書作者

「蜜雪兒.玻芭是當今父母迫切需要的教練、導師和啦啦隊。這本出色的教養指南――細膩入微且經過研究驗證――對成功做了重新的定義,同時教導我們如何培養出更快樂、更健康,並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孩子。」
──卡里.坎帕基斯(Kari Kampakis),《好好愛她:與青春期女兒好好連結並共同尋找幸福的十種方法》(Love Her Well: 10 Ways to Find Joy and Connection with Your Teenage Daughter,暫譯)作者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在號召我們行動。我們的孩子正在受傷,本書告訴我們孩子付出了什麼代價;它不僅準確描述出孩子面臨的挑戰,還提出改善方法。我敦促每一位關心孩子和健全社會的人閱讀本書,並將你在其中學習到的智慧和建議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
──蘿瑟琳.魏斯曼(Rosalind Wiseman),《女王蜂與跟屁蟲》(Queen Bees and Wannabes,暫譯)、《主謀與助攻》(Masterminds & Wingmen,暫譯)作者

「身為父母和老師,《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書,它提供基於實證與深入研究的指導手冊,教導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在困難中越挫越勇,在逆境中展翅高飛。」
──潔西卡.雷希(Jessica Lahey),《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The Gift of Failure)作者

「《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提供經過研究證實的教養新知,以及尊重孩子且實用有效的育兒技巧。玻芭在書中提出豐富的建議和練習活動,幫助孩子培養擁有快樂成功的生活所須具備的技能和思維模式,她同時鼓勵父母善用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以知性和感性兼具的方式,幫助孩子發揮潛能、學習獨立並邁向成功。我們現在更需要以如何克服困境逆風成長的教養方式來引導孩子,而本書是這條教養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
──蒂娜.佩恩.布萊森 (Tina Payne Bryson),《紐約時報》暢銷書《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The Whole-Brain Child)、《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No-Drama Discipline)、《Yes Brain!和孩子一起說好!》(The Yes Brain)等書合著者

「本書巧妙地將學理和扣人心弦的故事編織在一起,教你成為你希望變成的父母。本書涵蓋孩子從學齡前直到成年的各種問題,猶如一系列大師級的教養課。」
──凱瑟琳.斯坦納-阿岱爾(Catherine Steiner-Adair)博士,《大失聯:如何在數位時代保護親子關係》(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Relations in the Digital Age,暫譯)作者

「本書予人振聾發聵之感。在一個不同年紀的孩子正面臨情緒崩潰問題與重重危機的世界中,玻芭給了我們希望和工具,幫助孩子和青少年培養在越來越多變的生活中茁壯成長所需具備的道德勇氣。我們要把『奮鬥者』變成『成功者』!對於每一位想幫助孩子培養善良性格、同情心和成功潛能的父母和老師,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書。」
──蘇.薛芙(Sue Scheff),《羞辱國度:全球網路仇恨的大流行》(Shame Nation: The Global Epidemic of Online Hate,暫譯)作者

「本書是孩子在追求幸福、目標和真正的成功時可以依循的北極星。情感適應力是可以教導的技能,而玻芭博士是為我們上這堂課最好的老師。」
──塔瑪.強斯基(Tamar Chansky)博士,《緩解孩子的焦慮》(Freeing Your Child from Anxiety,暫譯)、《每天存一點好情緒,陪孩子練習不悲觀》(Freeing Your Child from Negative Thinking)等書作者

「在父母說他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成為好人)和孩子認為父母希望他們成為什麼(取得成就)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這本書絕對可以幫助我們縮小這個差距,幫助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成為任何他們想成為的人!」
──艾倫.賈林斯基(Ellen Galinsky),《心態製作中》(Mind in the Making: The Seven Life Essential Skills Every Child Needs,暫譯)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蜜雪兒.玻芭教育博士( Michele Borba, Ed. D.)
國際知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專長領域是教養、霸凌及品格養成,著有二十二本書,獲獎無數,曾被翻譯成十四種語文。她是兒童發展領域的權威,長期與美國NBC電視台合作,定期受邀至「今日」(Today)節目,也以專家身分出席《日界線》(Dateline)、《觀點》(The View)、《菲爾博士》(Dr. Phil)、《NBC晚間新聞》(NBC Nightly News)、《福克斯與朋友們》(Fox & Friends)、《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早間秀》(The Early Show)及許多其他電視節目受訪。如今與夫婿住在加州棕櫚泉,是三個已成年兒子的母親。

陳玫妏
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後研究,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所(亞洲研究)博士。現居荷蘭,從事學術與非學術類寫作與翻譯工作。譯有《女孩,妳真的夠好了!》、《我這樣告訴我女兒》、《擺脫親子情緒勒索,高效能合作教養11堂課》,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系列叢書。

個人網站:https://meiwen.nl
電子信箱:mwc511@gmail.com

空虛世代:我們正在培養的是奮鬥者,而不是成功者!
「這就像我們被培養成懂得考試的人一樣。我們欠缺如何成為一個人的教育。」
──洛杉磯,十二歲的亞倫

我們的孩子麻煩大了。
我在某個週日晚間七點與十六歲的伊娃通電話時,深刻感受到這個清楚且可怕的事實。她的聲音聽起來很緊張,我問她改天聊會不會更好。
「不會,我的行事曆總是滿滿的,」她說,「而且我很想聊聊現在當一名青少年的感覺。」
伊娃不是大多數父母會擔心的那種孩子。她住在加州紐波特海灘附近的富裕社區裡,就讀一所高級的私立高中。她意識到自己是特權階級。她的夢想是能進入擁有一級女子游泳隊的一流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德州大學是她的首選。
因此,伊娃在週間每天凌晨四點鐘起床,凌晨五點與私人教練進行泳訓,然後再去上課。她的成績優異,平均學分績點為四.三,並且參加了四門進階先修課程,以及高階法語和物理榮譽課程。放學後,她還要跟游泳隊進行兩個小時的游泳練習;另外她每週還參加一次校刊和學生會的活動。伊娃在晚上六點半回到家,很快地和家人用完餐後,先做三到四個小時的家庭作業,然後進行三十分鐘的SAT測驗練習題。
「我上次的得分是一四五○分,我至少得再提高一百分,才有機會進入理想中的大學。」她解釋道。進入午夜後,她終於能上床睡覺了。
我光是聽著就覺得累了。伊娃每晚平均睡五個小時(專家建議青少年至少要有八到十小時的睡眠時間,但只有百分之十五的青少年做得到),她因此睡眠不足。
「妳平時有什麼娛樂活動?」我問。
「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感覺精疲力盡,所以我試著透過社群媒體與朋友保持聯繫。」她笑了,「我知道我很幸運能上一所好學校,我的父母很愛我,但我擔心如果我沒有進入史丹佛大學,會讓他們失望――那是他們希望我去的地方。」她坦承不只她有這種狀況。
「我所有的朋友都壓力很大、很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過勞。」
這就是所謂的「空虛世代」。伊娃的同齡人(若出生於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後,則稱為Z世代)聰明且深受父母的疼愛;他們更加包容和開放。(「我們是第一代可以擁有男性、女性、無性或雌雄同體的孩子,」伊娃指出,「這一定是件好事,不是嗎?」)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大學和未來抱有遠大的理想。
但與前幾代人相比,他們也更不開心,壓力更大、孤獨、沮喪,並且有自殺傾向――這些症狀在COVID-19之前就有了,在COVID-19爆發後更加地嚴重。
我每隔幾個月都會打電話和伊娃聯繫,直到有一天我驚訝地發現她的母親接起電話。從她的聲音中,我知道出事了。
她一邊啜泣,一邊解釋說,她的女兒因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而住院。
「我沒有意識到她竟然這麼難受和不知所措,」媽媽啜泣著說,「我以為我已經給了她讓她快樂和成功所需要的一切,但我真是大錯特錯了。我忘了幫助她喜愛自己。」
我從許多父母那裡聽到很多類似這樣令人心碎的故事,但他們總是在孩子過得不好時才有所察覺。為什麼這些資源豐富的孩子,卻會如此痛苦掙扎?為什麼這一代人很努力,卻無法茁壯成長?我決定深入探索這個問題。

★奮鬥者世代
「我們已經為大學和職涯生活做好了準備,但卻沒有為做好一個『人』而準備。」
──南卡羅萊納州,十六歲的艾琳

幾天後,我來到美國的東岸,到達位於波士頓中產階級社區的一所中學。學校的警衛帶我到圖書館,那裡有十二名中學生正等著分享他們如今成為一個孩子的感受。受訪的孩子都是由生活輔導老師根據我所提供的標準挑選出來的:他們的背景多元、善於表達,並且「跟得上社會脈動」。這是我第二十五個學生焦點小組,所以我知道要期待什麼,但仍然對他們即將告訴我的事深感興趣。這是一個獨特的世代,他們面對著疫情大流行、學校槍擊事件、恐怖主義和自然災害,以及與過去任何世代相比都來得巨大的成功壓力。
「說說你們這個世代的情況。」我問道。
我看著眼前的這群學生。我看到了我一向看到的:這些孩子善於思考、態度真誠,對於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意見,打從心底感到驚訝。
一位名叫阿米莉亞的十二歲金髮女孩率先分享。「我們絕對是壓力最大的一代,而且情況只會越來越糟。」小組同意了。(我還沒聽過有孩子不同意這一點。)
「你的父母知道你壓力有多大嗎?」每個孩子都搖頭。
「我們會隱藏我們的焦慮。」一個穿著耐吉襯衫的棕髮男孩解釋道,「告訴我們的父母沒用,因為他們無法了解當孩子的感受。」
然後我請這些十一、十二、十三歲的孩子描述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聽著他們的描述,我知道該是改變我們的教養方式的時候了。

「我認識的每個朋友都說他們的壓力很大。」
「我們很孤獨,因為我們太沉浸在社群媒體中,失去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聯繫。」
「我們這一代人總是專注於讓一切都完美無缺,這讓我們精疲力盡。」
「我們不斷地在互相比較,所以永遠感覺自己不夠好。」
「我們害怕失敗,因為我們的成績好壞很重要,所以我們總是很有壓力。」
「我們的生活太過忙碌,我們渴望有朋友,但卻沒時間交朋友,所以很孤單。」
「我們被迫要快點長大,但我們其實需要更多時間當個孩子和交朋友。」
「因為我們被填塞了一堆東西,導致我們缺乏熱情,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們這一代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在進行封鎖訓練。你在一段時間後會慢慢習慣。然後我們因為新冠疫情而必須一直待在家裡。這真的太可怕了。」
「我們也許外表上看起來不錯,但其實內心很脆弱。我們有點迷失了。」

我採訪的每個學生群體――無論住在哪裡――都有類似的描述。這些都是深受父母和身邊親友喜愛的孩子:熱情、聰明、機會無限。他們的父母認為自己做對了──他們正在為孩子做好未來成功的準備。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比過去任何時候的孩子都來得不快樂?他們為什麼會掙扎?只有孩子能說出最好的答案。
隔壁桌上放著一幅未完成的木製拼圖。盒蓋上繪製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在世界上一起玩耍的圖樣,但有些拼塊不見了。一位名叫艾登的紅髮男孩一直盯著它,最後他說:「這個拼圖就像我們:我們試圖融入這個世界,但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缺少了一些拼塊。」
「你缺了哪些拼塊?」我問。
「關於如何『做人』的部分,比如如何跟人相處、面對錯誤、應對壓力等等――那些可以塑造你的性格並使你成為人的部分。我們現在只是被培養成『產品』,所以我們都感到空虛。」
突然間,為什麼這一代人會感到如此不快樂、不知所措、有壓力和孤單的謎團完全解開了。我們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努力更多――得到更多的「讚」、更好的成績、更高的榮譽――他們就會快樂。但是這些年輕的「奮鬥者」並不快樂……而且,他們也並沒有茁壯成長。他們發育遲緩、焦慮和不快樂。我們養育了一代擁有更多的孩子,但我們卻忘記給予他們成功最需要的東西:使他們成為一個人的精神和道德品格。
品格力量能夠培養出孩子內在的韌性、真誠的態度和全人的精神,能幫助努力追求下一個遠大目標的孩子,轉變成能在這個快節奏且變化多端的世界中茁壯成長的年輕人。當孩子們缺少樂觀、好奇、同理心和毅力等品格力量時,他們的發展是不完整的。他們通常無法在學校和教室狹隘定義的成功標準之外取得成功。他們還沒有準備好迎接等著他們的不確定世界――一個年復一年變得更加不可預測的世界。簡而言之,他們看起來像包裝精美的包裹,但裡面卻少了禮物。
現在填補我們孩子在發展中缺少的部分還為時不晚,但必須將我們對分數、成績和豐富履歷的執著短視,轉變為認識孩子過有意義的生活所需事物的遠見卓識。目前,我們聰明、可愛、出色的應試者不懂得如何展開和面對他們的生活。他們性格發展中的空白,削弱了他們身為一個人的能力,並降低他們茁壯成長的潛力──品格力量是他們缺失的部分。
但好消息是:現在還為時不晚。品格不是天生的――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品格力量是可以被教導的。
事實上,它們必須被教導。
這本書將為父母、老師和其他類型的教育工作者展示,如何向孩子灌輸他們缺失的性格拼塊,以培養堅強、有韌性,同時具備強大且完整的內心、思想和意志的孩子。
一個具有品格力量的孩子,就是我所謂的「成功者」――一個做好準備並能夠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人。但首先,讓我告訴你情況到底有多糟糕――以及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加以關注。

★將奮鬥者轉變為成功者
「我們在一個競爭激烈、學業嚴格的環境中成長,這種環境容易產生壓力並不斷讓我們相互比較。我們感覺自己不是被當作一個孩子,而是一台得分機器來培養。我們都精疲力盡了。」
──芝加哥,十七歲的加比

幫助孩子茁壯成長是我畢生的工作。我在北加州輔導高危青少年,就此展開我的職業生涯。我大多數的學生都生活在貧困中,遭受著不同形式的虐待,有著學習、情緒上的問題,或是患有身體殘疾,我總是努力想方法來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我攻讀教育心理學和諮商博士學位,研究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從中學到了重要的一課:成功者並非天生的,而是可以塑造的。孩子們顯然需要安全、充滿愛和有秩序的童年,但他們也需要自主性、自我的能力和主體性才能茁壯成長。他們所習得的技能,是促使其茁壯成長的要素。我發展出如何將這些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方法,並發現他們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他們的行為表現、自信和樂觀程度也得到了改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為學校、教育部門、創傷中心、寄養單位、大學和美國十八個軍事基地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和顧問,以及全美四十八個州和全球十六個國家的數百名父母針對這些策略進行了培訓。(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埃及開羅的一位父親對我的感謝。「我一直認為育兒的工作就像是成為食物鏈中的一員,你基本上要做的是讓你的孩子得到營養和保護。我不知道我實際上可以幫助他成為一個更成功、更有能力的人。」)我意識到人格發展的延遲,不再局限於低收入家庭或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今天,從貧困到享有特權的孩子都無法茁壯成長,但在富裕社區長大的孩子尤其容易承受嚴重的壓力、孤獨、抑鬱和空虛感。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蘇尼婭.盧薩(Suniya Luthar)發現,與其他不同社經地位的年輕人相比,美國來自中上階層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和藥物濫用的情況。「資源豐富的年輕人比前幾個世代的人更脆弱,」盧薩說,「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原因:追求高成就的壓力。」孩子們發現他們無法跟上社會對成功不切實際的期望,而成年人必須承擔造成這個現象的責任。
造成孩子過勞和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根源於我們對發展孩子認知能力的執迷,因為我們認為這些技能和科目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表現,是保證他們成功的聖杯。教養工作現在幾乎全變成了促進孩子的智力成長。我們越往孩子的大腦裡塞東西,他們就會變得越聰明――或至少我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們撫養孩子的角色從「父母」(名詞)變成了「教養」(動詞)。從孩子還在蹣跚學步時,我們就開始以軍事訓練的強度來規畫他們的教育,並為每個決定的好壞而憂心。每個父母夢寐以求的獎賞是孩子進入好大學,而且學校越有聲望越好。一切都變成提高孩子智商和刺激其認知發展的機會,因為我們相信這樣做,可以提高他們的成績、分數、排名和學歷。這些都讓我們擔心得不得了!
住在加州謝爾曼奧克斯市的媽媽們,如果她們兩歲的孩子沒有被頂級的幼兒園接受,就會分享彼此的擔憂。一位媽媽說:「我家寶寶的學習生涯基本上完蛋了。」博卡拉頓市的一位顧問告訴我,一位父親來學校把孩子接去參觀哈佛。「你必須早點開始。」這位家長解釋說。他的孩子才五歲。
威斯康辛州一個小型社區學校的負責人古斯.奈特告訴我,帕迪維爾高中之前的三位畢業生致謝詞代表說,他們對高中的記憶就是學習和考試。(許多教育工作者現在正在改變課程安排的方式,騰出更多時間給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做計畫和相互聯繫。)無論我走到哪裡,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告訴我,他們的孩子很累。孩子無憂無慮地在沙池中隨性玩耍、觀賞天上的雲朵和放風箏的日子,被成人主導的補習、課輔和教學卡片所取代;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破壞了孩子的童年,讓他們感到精疲力盡。
「成功者」會感覺「我可以做得到」: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相遇,因為他們知道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因此,儘管面臨挑戰,他們仍會繼續嘗試,並且更有可能從這些挑戰中恢復過來,並充滿信心地克服逆境。「奮鬥者」可能有類似的希望和夢想,但缺乏內在的力量和「我能做到」的心態,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他們往往無法成功。那麼,是什麼讓孩子們成為「成功者」或「奮鬥者」?我們現在知道這個答案了──它源自於科學。
五十多年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艾美.維爾納(Emmy Werner)開始對居住在夏威夷考艾島(Kauai)的數百名兒童進行為期四十年的開創性調查。近三分之一的兒童出生貧困或面臨家庭不和、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和家族成員有藥物濫用史等問題。維爾納希望研究生活壓力對孩子從出生成長到四十歲階段的影響。三分之二的人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行為問題、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問題。但有任何人茁壯成長嗎?甚至連維爾納都對調查結果感到驚訝: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克服困難,成長為「有能力、自信和有愛心」的成年人,儘管遭逢逆境,但他們仍然在學校和生活中茁壯成長。其他先驅性的心理學家研究了無家可歸、受虐、遭受恐怖主義、戰爭和貧困的兒童,他們也驚訝地發現,有相當多的兒童克服了創傷。事實上,「儘管他們在適應上或發展上面臨嚴重威脅,但許多人的發展仍取得了令人驚訝的好結果。」有些人甚至表現出極強的「抗壓性」。 他們是「成功者」,但為什麼?
維爾納繼續深入探討,並密切關注另外三分之一的人:高危的孩子儘管遭遇重重的困難,但還是能一一克服。她發現,儘管經歷過截然不同的創傷類型,但許多適應力強的孩子都有兩個明顯的優勢:與至少一位支持他們的成年人有著牢固的聯繫,以及一連串透過後天習得的特質,不但在他們的童年時期起到保護作用,也幫助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這些孩子們不一定有天賦,也沒有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考試成績,但他們「有效地運用他們所擁有的種種技能,」維爾納評論道。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靠自己――而不是他人――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樣便是他們自己,而不是他們周圍的環境在影響他們的成就。」
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孩子苦苦掙扎而另一些孩子發光發熱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基因、平均學分績點、智商高低、特定的運動、樂器、就讀的學校類型或上過什麼壓力管理課程,而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一些「性格力量」,幫助他們引導自己的生活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這些特質和一個充滿愛心、從旁為他加油打氣的成人,都有助於保護孩子面對壓力,讓孩子們可以平靜、自信地追求他們的夢想,克服逆境,並最終取得勝利。最好的是,這些特質可以從我們平日給孩子的教導和練習中培養和獲得。
教孩子如何保持韌性,有助於所有的孩子茁壯成長──只需要轉換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不干預和抱持「修復孩子」的心態,而是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讓他們在不確定、充滿挑戰的時候保持力量,展現自己的最佳狀態。
本書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孩子之所以會感到壓力、孤獨、不知所措和精疲力竭,是因為我們使用的是一種被誤導的、過時的兒童發展公式,而這種公式無法培養有益於他們在精神、道德和情感上蓬勃發展的特質──有時它們被稱為「非認知技能」、「性格特質」或「美德」,我稱它們為「性格力量」;雖然它們經常被輕看為「柔順、軟弱」,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性格特質對於孩子的學業成功和最佳表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也是培養韌性和心理健康的核心。
我們可以也必須把「性格力量」傳授給我們的孩子。這樣做將能撲滅「孩子倦怠」的流行病,作為抵禦有毒壓力和逆境的保護措施,並幫助孩子不將自己僅僅視為分數,而是努力成為自己最好的版本――簡而言之,一名「成功者」。

目次

前言 空虛世代:我們正在培養的是奮鬥者,而不是成功者!
Part 1 滋養心靈
Chapter 1自信
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孩子需要相信自己、挖掘內在力量
✦什麼是自信?
✦為什麼自信心很難教?
自信不是自尊
我們生活在一種膚淺且注重外表的文化中
父母沒有認識到孩子真正的優勢
培養「健全發展的孩子」不再重要?!
✦如何教孩子自信?
你怎麼看待孩子?
孩子怎麼看自己?
孩子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信心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自信」的做法

Chapter2 同理心
擴大孩子的關愛圈,建立不同觀點,在行動中展現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
情感同理心
認知同理心
行為同理心
✦為什麼同理心很難教?
競爭激烈的世界強化了「我vs你」
科技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過多的讚美會適得其反
✦如何教孩子同理心?
學習辨識他人的情緒
限制螢幕時間&鼓勵面對面交流
示範同理聆聽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期待你的孩子表示關心
設想他人的感受
學習感恩
將同理心付諸行動
✦同理心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同理心」的做法

Part 2 發展中的心智
Chapter3 自制力
幫助孩子發展自主性,學會掌控心智和生活
✦什麼是自制力?
✦為什麼自制力很難教?
科技鼓勵我們不間斷地進行多工處理
我們把孩子逼得太緊、太快
孩子們睡眠不足
孩子們不再遊戲了
✦如何教孩子自制力?
加強孩子專注於重要事情的能力
教孩子管理情緒
教孩子做出健康的決定
✦自制力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自制力」的做法

Chapter 4 正直
建立持續一生的道德感,明辨是非,做正確的事
✦什麼是正直?
✦為什麼正直很難教?
✦成年人表現違反道德的行為
✦我們以錯誤的方式管教孩子
✦如何教孩子正直?
為孩子樹立道德意識的榜樣
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道德認同
教導孩子如何表達意見
✦正直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正直」的做法

Chapter 5 好奇心
跳脫框架、大膽思考,勇敢探索新奇、具挑戰性和不確定的事
同儕
熱情
任務
遊戲
✦什麼是好奇心?
✦為什麼好奇心很難教?
我們過於依賴外部獎勵
父母太愛微管理
我們已經沒時間「修補」了
✦如何教孩子好奇心?
培養好奇的心態
腦力激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承擔創造性風險
✦好奇心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好奇心」的做法

Part 3 培養意志
Chapter 6 毅力
培養「成長型心態」和面對逆境的勇氣,一步一步堅持到底
✦什麼是毅力?
✦為什麼毅力很難教?
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刻意練習時間
我們設定了錯誤的期望
我們拯救孩子免於失敗
✦如何教孩子毅力?
培養「成長型心態」
設定實際的、可行的目標
教導孩子錯誤只是尚待解決的問題
✦毅力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毅力」的做法

Chapter 7 樂觀
扭轉負面心態,減少憂慮,提升面對困難的能力
✦什麼是樂觀?
✦為什麼樂觀很難教?
我們生活在基於恐懼的文化中
積極的「封鎖演習」導致日常壓力和創傷
孩子們不停地暴露在可怕的媒體圖像中
✦如何教孩子樂觀?
示範和教導樂觀思維
示範如何為自己挺身而出
保持樂觀的方法
✦樂觀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適齡教導孩子「樂觀」的做法


後記_滋養一生的「性格力量」,讓孩子克服逆境、迎向成功!
附錄 如何開始和組織一個關於《茁壯成長!成功孩子的七大性格力量》的讀書會?
致謝

書摘/試閱

Chapter 3 自制力
幫助孩子發展自主性,學會掌控心智和生活

「成功者可以清晰思考並抑制衝動。」

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出類拔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如今這一切都是為了撫養超級孩子(又名「天才兒童」)。我們盡一切努力給予,甚至當孩子年幼時,就透過單字索引卡、數字圖表、字母練習簿、昂貴的家教,以及嚴格且豪華的幼兒園,來幫助他們獲得「學業優勢」。但是,我們所有的愛心努力真的在幫助孩子在學校和生活中茁壯成長嗎?在參觀了紐約市為三到四歲兒童開設的豪華私校後,我確信我們把精力投注在錯誤的地方。
我在上午到達時發現,二十個四歲的孩子正在作業簿上練習數學。一位老師隨時準備糾正錯誤,在一旁的助教則會將獎勵貼紙發給「努力練習的人」。大多數的孩子都專注投入任務中,總是會有一個成年人隨時準備介入微管理。整個上午都集中在教授數字和字母上:沒有扮裝遊戲、手指畫、沙坑,或培養好奇心、自信、同理心或自制力的機會。(「沒有時間教『那些』,」校長告訴我,「我們必須讓孩子們為上幼兒園做好準備。」)在這裡的每一秒都由大人主導並為了追求學業表現。
我注意到一個滿臉雀斑的男孩瘋狂地拉著他的棕色頭髮,不斷用手指揉著額頭。我不怪他:班雅明已經工作了將近十五分鐘――對於大多數四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控制的時間長度――而他正在努力維持自我控制。老師注意到了,指了指「暫停角」,示意他前往,班雅明瞬間爆發了。他撕毀了他的作業簿,跑到角落裡,猛力地把自己摔在座位上,哭了起來。一名金髮小女孩難過地搖搖頭。「班雅明只是想玩。」我完全同意。
我開始尋找更有效的幼兒教育方法,並發現了一種名為「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的早教課程。儘管「心智工具」教學法很注重閱讀、寫作和數學的學習,但他們更關注幼童如何學習,而不是他們要學什麼。他們相信懂得自我調節是孩子在學業和生活上成功的祕訣。在觀看了數小時的示範影片、採訪了幾位老師並與創始人之一黛博拉.梁(Deborah Leong)交談後,我確信「心智工具」或許正是能幫助幼童茁壯成長的教學法。
在採用「心智工具」教學法的教室裡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差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很少出現介入、哭泣和鬧脾氣。因此,懲罰不當行為的行為警告(「坐下,否則你就要罰站」)是不存在的。但也沒有出現對學齡前兒童行為典型的獎懲方式,例如為了增強正向行為而發給收集星星獎章的圖表(「約翰因為堅持完成任務而得到一枚星星獎章」)。那是因為,此一教學法並不是透過給孩子提供外在激勵來改變他們的行為,而是給孩子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自我調適、計畫、參與、集中注意力和記憶。他們的動機來自內在,這種教學精神融入到他們學習的每一個部分。我一直在想像班雅明這樣的孩子如何從中受益。
每天早上,每個孩子會先自己制定一個「遊戲計畫」,安排和監督他們自己的表現。阿代爾老師坐在一個名叫亞登的四歲孩子旁邊,他很活潑,有著一頭紅髮。老師問她:「你中午時間的遊戲計畫是什麼?」
「我想用積木疊出一座橋。」亞登說。
「讓我們把你的計畫寫下來吧!」阿代爾老師回答道,並用一大張紙列印出:「我將成為一名工程師,用積木建造一座橋梁」。然後,她透過在每個字母下緩慢移動手指來幫助亞登學習閱讀。「去玩吧,」她說,「記得隨身攜帶你的計畫喔!」這個四歲孩子迫不及待地開始用積木建造橋梁,並把他早晨擬的計畫帶在身邊。
當亞登從他的建造者角色轉移到太空中心時,阿代爾老師問道:「你想繼續完成原來的計畫,還是想改變它?」亞登看了看自己的計畫,想起自己本來在蓋一座橋,於是又回到積木遊樂區,並在那裡待了一個多小時。這些四歲的孩子正在發展計畫能力,並使用他們的書面計畫來提醒自己繼續完成任務並學習閱讀。
然後是「好友閱讀時間」,孩子們兩人一組坐在一起聽有聲讀物,然後互相描述故事的開頭、中間和結尾。伊利亞(拿著一張上面畫著「嘴唇」的圖)和夏洛特(拿著「耳朵」),兩人膝蓋靠著膝蓋坐在一起聽克卓伊說話。「嘴唇」圖幫助伊利亞知道什麼時候輪到他說話;夏洛特作為一名「傾聽者」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他們彼此角色互換。
採用「工具」的老師透過簡單的「遊戲計畫」和「好友閱讀」中的圖畫,幫助孩子們記住自己要做什麼、保持專注和完成任務。而孩子們也變得更加好奇與投入,更有學習動力。
採用「工具」的學前班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教師解決兒童問題行為的方式。以四歲的亨利為例,他很容易發脾氣,無法在領取小點心時耐心排隊等候。老師耐心地訓練亨利小聲地跟他說話,藉此讓他學習控制脾氣。
「亨利,告訴自己:『我要排隊,數到十等著輪到我,然後坐下。在你完成每個動作時,舉起一根手指,這樣能夠幫助你記住這三件事。』然後,老師幫助他練習一邊安靜地對自己重複這三件事,一邊舉起一根手指(『我要排隊』)、兩根手指(『數到十』),然後是第三根手指(『坐下』)。經過一週的練習,亨利可以在沒有大人提示、獎勵或威脅的情況下,記住這三件事;亨利由此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發脾氣的次數也減少了。
我對黛博拉.梁進行了長期的訪談,她是一位心理學名譽教授,「心智工具」計畫的共同創辦人。她和另一名共同創辦人艾琳娜.波德羅瓦(Elena Bodrova)於一九九三年開始合作,並根據以下這樣的理論開發「心智工具」課程──亦即如果我們首先教孩子自我控制,學習就會隨之而來。大量研究證明梁和波德羅瓦是正確的:他們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數學、語言和學習參與度,還可以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
雖然大多數的父母並不認為自制力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的確是一種非常關鍵的能力,而它也是「心智工具」計畫的基礎。梁說,當你教孩子學會自制力時,奇妙的事情會伴隨而來。梁告訴我,她收到無數父母的來信,坦承他們花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自制力必須是教養的首要任務。在梁最喜歡的來信中,一位母親感謝她兒子的老師幫助她「看到曙光」。

「一年前,我們盡量避免外出,因為德里克跑來跑去讓我們感到尷尬,」這位母親寫道, 「當妳說妳要幫助德里克培養自制力時,我和丈夫都認為這不可能。他就像一陣急驚風一樣,安靜不下來!但在『心智工具』課堂待了一段時間後,德里克的行為和看法開始發生變化。我們請他上床睡覺,他會馬上去,少了很多反抗。他甚至跟他的弟弟一起寫了一個『計畫』,如果他們開始吵架,該怎麼做──就像他在課堂上學到的那樣。」

幾年後,這位媽媽又寫信給老師,告訴她德里克在學業上名列前茅,當選了班長。她認為強調自制力和個人紀律的「心智工具」方法改變了她孩子的生活。
用「心智工具」訓練孩子,讓他們學會清晰思考和自我控制,這是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在不確定、充滿挑戰的世界中面對生活的方法。這是另一種培養「成功者」的方式。

★如何教孩子自制力?
好的,也許你試過將孩子從電腦上推到後院,但你的努力並沒有那麼順利。接下來,我將提供更具體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研究結果很明確:自制力是成功者的關鍵性格力量。但好消息是,自制力絕對是可以教導的──父母可以將這種特質灌輸給任何年齡的孩子。學習自制力的關鍵是灌輸孩子三種核心能力:
 專注→加強專注和等待的能力;
 自我管理→學習應對技巧,調節不良情緒;
 健康的決策→讓孩子們做出安全、健康的選擇。

加強孩子專注於重要事情的能力
注意力將我們與他人聯繫起來,定義了我們的體驗,加深了我們的好奇心,並決定了我們收聽和看到的內容。儘管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但它是自我控制的關鍵,對於幫助孩子在學校取得成功,以及在生活中茁壯成長至關重要。這種能力是完成任務、記憶、理解、批判性思維、情商、學習、心理健康、學業成功和同理心的關鍵。
《專注的力量》(Focus)一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指出:「雖然注意力和卓越之間的聯繫,在大多數時候都不容易察覺,但它幾乎影響了我們追求實現的一切。」「乘數效應」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減少注意力剝奪者
如果有任何適用於你的孩子的情況,請採取相應的建議措施來解決問題。
F──食物(Food):盡量減少含咖啡因或能量飲料及含糖量高的食物。
O──行程爆表(Overscheduled):你只須為孩子減少一項活動,就能騰出時間讓他們充電。
C──電腦和3C產品(Computers and Screens):電腦螢幕和強光會延遲褪黑激素的釋放,使人更難以入睡。至少在睡前三十分鐘停止使用各種數位產品。
U──不切實際的期望(Unrealistic Expectations):過高的期望會造成壓力並降低注意力;期望太低則會讓孩子覺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將期望值設定在略高於孩子的表現水準,以加強其注意力並提高成功機率。
S──睡眠不足(Sleep Deprivation):不一致的睡眠規律(包括週末時)以及噪音、熱、冷、光照條件和電子設備,都會影響睡眠。堅持讓孩子的睡眠有規律。
●延長「等待時間」
評估一下孩子現在的等待能力,或是他可以在衝動行事之前暫停多長的時間。利用幾週的時間,一次教導孩子一種「等待」的策略,慢慢增加這段暫停時間,擴展其自我控制的能力,然後練習到孩子能自動等待為止。方法如下:

*停止:「告訴自己:『停止。在你能重新控制之前,不要貿然行動。』」
*轉移注意力:「等你讀完三頁,我們就會玩這個遊戲。」
*使用短句:「說三遍『一個密西西比,兩個密西西比』,然後才咬一口。」
*數數:「慢慢從一數到二十,然後就輪到你了。」
*吟唱:「輕聲唱『兩隻老虎』兩遍,我就能完成手邊的事,來幫助你了。」
*定時器:「將烤箱定時器設定為二十分鐘,然後一直工作到定時器響起。」

●玩等待遊戲
「孩子們總是透過遊戲學會自我控制,無論是『老師說』還是『紅綠燈』,」《關於壞行為的好消息》(The Good News About Bad Behavior,暫譯)的作者凱薩琳.雷諾茲.路易斯(Katherine Reynolds Lewis)告訴我,「這就是他們發展控制衝動和調節行為那塊肌肉的方式。」所以,放下那些閃存卡,抗拒幫孩子再多報名參加一項活動的衝動。相反地,教他──和他的朋友──玩「紅綠燈」、「鬼抓人」、「老師說」或「媽媽,我可以嗎?」他們還可以在玩遊戲時練習前述的等待技巧。

●教導正念
科學證據表示,練習正念(有意識地專注於現在而不做判斷)可以提高復原力、增強注意力,延長專注時間、改善記憶力、減輕壓力,並提高學習能力。你可以從這些方法開始:

*關注你的想法:在散步時或一整天中的某個時刻暫停下來,溫柔地請孩子「關注自己的想法」,或是「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你的耳朵聽到了什麼」或「現在正在發生什麼」。
*注意聲音:使用鈴鐺、鐘聲或鈴聲的應用程式。「我會發出聲音,你要仔細聽,直到你聽不見為止」(持續大約三十秒到一分鐘)。
*豆袋玩偶:對於年幼的孩子,在他們的肚子上放一個小豆袋或絨毛玩偶,說:「我們會透過緩慢地吸氣和呼氣來讓這些動物坐車。當你吸氣和呼氣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小動物的上下移動上。」針對年齡較大的孩子,你可以使用鵝卵石、橡膠毛毛球或任何輕巧的小物件。

★適齡教導孩子「自制力」的做法
「我們生活在被保護的泡泡裡,太依賴我們的父母,他們為我們做的太多。我們必須學會處理自己的生活。」――鹽湖城,十四歲的艾登

●示範自我控制
在你嘗試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之前,請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例如:當你缺乏自制力時,你會如何在孩子面前表現?你是否超速駕駛、在數位媒體之間進行多工處理,或在孩子面前衝動購物呢?你如何控制你的壓力?我們是孩子的生活教科書。示範你希望孩子學到的行為模式。

●建立一個自我控制的座右銘
愛荷華州有一位父親非常擔心兒子班上同學自制力過差的問題,於是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研究關於性格力量的格言。他們把最喜歡的座右銘寫在索引卡上,貼在屋內四周,然後每天重複一遍。「它最終潛移默化到我們家期望孩子擁有的自我控制中。」他告訴我。這裡是一些名言佳句:「思考,然後行動。」「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來自於薄弱的自制力。」「控制自己,否則別人會控制你。」「如果你失去自制力,一切都會倒下。」制定家庭座右銘,然後重複它,直到孩子熟記為止!

●談論自我控制
孩子們需要持續地透過簡短的對話來了解自我控制的價值。你可以提出這些問題:「什麼是自我控制?」「它為什麼如此重要?」「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自制力?」「你見過有人失去自制力嗎?」「它看起來像什麼?」「是什麼讓人們失去它?」「人們能做些什麼來重新獲得控制權?」「是什麼讓你失去控制?」「什麼可以幫助你保持控制?」

●看電影
電影是談論自我控制的好方法,比如在《星際大戰》中尤達和歐比王教盧克.天行者自我控制,讓他遠離黑暗面。
*年幼的孩子:《冰雪奇緣》、《功夫熊貓》、《海底總動員》、《超級狐狸先生》。
*學齡兒童:《巧克力冒險工廠》、《蜘蛛人》、《小子難纏》。
*青少年:《哈利波特》、《鋼鐵英雄》、《奔騰年代》。

●給信號
有些孩子很難在活動之間轉換關注焦點,這就是為什麼老師會使用「注意信號」,例如鼓掌提示、按鈴或口頭提示:「放下鉛筆,抬起眼睛」。共同制定信號,一起練習,然後期待孩子注意!比方說:「我需要你在一分鐘內注意。」「請看著我。」「準備好聽我說話了嗎?」

●強調「暫停」
如果不抑制衝動,孩子們可能會做出危險的、不可逆的選擇。放慢速度讓孩子有時間思考。教孩子可以在現實或數位世界中使用「暫停提示」,以提醒自己「在選擇之前停下來思考!」
「如果你生氣了,數到十再回答。」
「當有疑問時:停下來,思考,冷靜下來。」
「千萬不要在生氣時發送簡訊或電子郵件。」
「它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如果是有害的,不要這樣做!」
「不要說任何你不想說的關於你的事。」

●閱讀正念書籍
*年幼的孩子:凱拉.威利(Kira Willey)的《孩子失控怎麼辦》(Breathe Like a Bear);勞里.格羅斯曼(Laurie Grossman)的《當自己的正念大師》(Master of Mindfulness,暫譯);拉納.迪奧瑞歐(Rana DiOrio)的《天天為自己加油》(What Does It Mean To Be Present ?);蘇珊.維爾德(Susan Verde)的《我可以很平靜:一起練習正念靜心》(I Am Peace: A Book of Mindfulness)。
*年長一點的孩子:武順(Dzung Vo)的《正念青少年》(The Mindful Teen,暫譯);克里斯汀.伯格斯特倫(Christian Bergstrom)的《終極正念活動手冊》(Ultimate Mindfulness Activity Book,暫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