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失落之城:四座世界古城的生與死(簡體書)
滿額折

失落之城:四座世界古城的生與死(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失落之城》探訪了四座一度輝煌的古城,並揭開了它們的興衰史。

恰塔霍裕克、吳哥、龐貝、卡霍基亞,它們分別是世界最早的城市、中世紀南亞密林掩映中的巨型城市、歐洲文明的精神伊甸園、美洲密西西比文化之心。它們曾是文明的心臟,將活力輻射向四方——然而人們終究拋棄了它們。曾經的文明心臟不再跳動,變成了傳說之中的“失落之城”。

這些城市的居民曾如何生活,創造了怎樣的文化?城市因何而興,又因何而沒落?離開之後,曾經的居民去了哪裡?隕落的城市留下了怎樣的遺產,如何塑造了歷史?……作者安娜麗·紐伊茨用講故事般的語言,揭秘失落之城的真實面貌。作者訪遍領域內的專家與考古現場,帶回了關於這四座城市的前沿資料。別有新意的是,這本書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常被歷史忽視的平民大眾,於是你不僅可以看到城市從無到有的發展大勢,還可以看到一個石器時代婦女的日常生活,一對龐貝兄弟的商業浮沉……透過勞工、婦女、奴隸、移民等支撐著城市而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我們以平視的角度重新審視文明古城。

回望歷史,我們不禁要問,究經是什麼瓦解了偉大的城市?政治動蕩、自然災害……這本書將帶你透視壓倒一個城市的多重原因。它也將帶來另一個反思:我們的城市是否也將在未來迎接一樣落寞的終結?在不安定的時代,《失落之城》將帶給我們看待城市、看待文明、看待我們自身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美]安娜麗·紐伊茨(Annalee Newitz)

“我書寫科學、文化以及未來。”

一位跨界科學、文學、媒體並屢獲殊榮的寫作多面手,一位善於結合小說筆法與非虛構題材的講述者。

生於1969年,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其有著豐富的寫作經驗,長年為《紐約客》、《連線》雜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科學家》、《史密森尼》雜志等具有影響力的媒體撰稿。其小說《自治》(Autonomous)獲得了蘭木達文學獎,並獲得星云獎提名,還著有小說《另一條時間線的未來》(The Future of Another Timeline)、入選《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選名單的非虛構作品《分散、適應和記憶》(Scatter, Adapt, and Remember)等。

在過去數年間,她四處尋訪廢棄的城市,拜訪考古學家,親身參與考古發掘,試圖去探尋一座座輝煌的城市為何竟淪為死寂的廢墟。《失落之城》正是這段奇妙歷程的結晶。


名人/編輯推薦

★一經出版便成為熱門圖書,從紐約到北京,他們在閱讀《失落之城》:獲得全球知名歷史學家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查爾斯·曼恩、考古學家薩拉·帕卡克、普利策獎得主黛博拉·布盧姆等人重磅推薦。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shou席研究員唐克揚作序、傾力推薦。

★榮獲史密森尼學會年度十大好書,被提名為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年度圖書,《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書單》等多家重要媒體推薦。

★探索4座文明古城的興衰史。曾是文明心臟的城市,為何竟淪為廢墟?聚焦四座爭議與傳說不斷的“失落之城”,小說般刻畫千百年前的城市生活與它們戲劇性的衰落,揭開四座偉大城市塵封的秘密。

★一本比BBC紀錄片更好看的歷史書。屢獲殊榮的熱門作家安娜麗·紐伊茨,走訪多年,收集考古學、歷史研究的前沿資料,以精湛文筆還原歷史現場,重建古老文明的生活場景,讀來令人不忍釋卷。

★在過去的廢墟中尋找我們城市的未來。城市是文明的聚落;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大多數人都將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文明古城的興衰將啟發我們反思:我們如今生活的城市也會有“失落”的一天嗎?在不安定的時代,《失落之城》將給我們帶來看待城市、看待文明、看待我們自身的新視角。


目次

導言 城市是如何失落的? I

第一篇 恰塔霍裕克 門口

第一章 定居生活的衝擊 5

第二章 關於女神的真相 27

第三章 歷史中的歷史 45

第二篇 龐貝 街道

第一章 富饒街上的暴亂 67

第二章 我們在公共場所的行為 89

第三章 火山爆發以後 111

第三篇 吳哥 水庫

第一章 農業史外傳 127

第二章 水王朝 143

第三章 帝國主義的遺留 165

第四篇 卡霍基亞 廣場

第一章 美洲的古金字塔 189

第二章 一次偉大的中興 209

第三章 有意放棄 223

後記 警告—社會實驗正在進行 239

致謝 247

注釋 249


書摘/試閱

導言 城市是如何失落的?


我站在人工湖中心一個四四方方島嶼的廢墟上,這個人工湖是1000年前水利工程師建造的。霞光在砂岩石墻的斷垣間閃爍。雖然柬埔寨目前正處旱季,但突如其來的暴雨還是把當地農民焚燒秸稈的濃煙一掃而空。遠處,高棉(柬埔寨古稱)王國古都的建築奇觀—吳哥城(也稱大吳哥)和吳哥窟雕琢的高塔—歷歷在目。吳哥城在鼎盛時期曾有近百萬人口,躋身於世界最大城市之列。我就站在接近它中心的位置,腳下是11世紀蘇耶跋摩一世於統治期間命人在偌大的西池水庫中建造的印度教寺廟美蓬寺。那天上午,西池南岸有星星點點的機動船只,等待搭載付費遊客前去美蓬寺參觀。船行時間並不短,因為呈長方形的西池有8千米長,是標準噴氣式飛機跑道的3倍。1000年前當人工開鑿的西池竣工時,美蓬寺是方圓數公裡內唯一的一方幹土。

裝飾華麗的美蓬寺石頭廟門後面還藏著一個更小的水庫,只有少數獲準入內的幸運兒才能一睹其風采。小水庫正中有一座6米高的毗濕奴神斜倚姿態的青銅像,他巨大的頭靠在他四條手臂中的一條上。信徒要跨越兩重水域來拜見這位印度教神明,據傳他是創世時從海中帶來生命的神。可以說,美蓬寺紀念的是水的神力。但同時它也是吳哥勞工巧思的見證,得益於勞工修建的一系列像西池這樣的大型水庫,吳哥城才不至於在每年雨季的時候泛濫成災,也得益於他們修建的運河網絡,吳哥人才能在旱季時引入遠處山脈的河水使得城市用水不虞匱乏。

四面水光瀲滟,面對著寺廟被發掘後裸露的歲月遺跡,我遐想著數百年前的景象—湖面上,滿載攜帶著香花前來獻香的高棉當地人和鄰近王國達官顯要的船只穿梭來往。那肯定是震撼人心的場面。不過,沒多久我就被拉回了現實。

“我無法相信他們會犯這麼大的錯誤。”達米安·埃文斯指著水面嘆惜道。埃文斯是法國亞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就是他過去20多年來的工作顛覆了我們對吳哥城都市網絡的認知。愛笑的他是澳大利亞人,一頭金發,幾十年來發表過不少贊揚高棉王朝先進文明的文章。但他對高棉王朝的失誤也十分了解。

埃文斯手指著我們身旁一塊木板上繪製的有點兒掉色的景觀地圖,這是正在進行的美蓬寺重建工作的展示詳圖之一。從高度在線可明顯看出東西走向的西池西高東低,呈緩坡形,所以水庫東邊有水,西邊卻出現幹涸現象。故而水庫不太像我想象中的長方形湖泊,倒像有著一邊不規則泥岸的深水塘。這倒不是高棉工程師的失誤。“他們本可以在平坦的地面上施工,可是國王卻堅持按照上師們的建議,讓水庫呈東西走向。”埃文斯解釋道。高棉人相信,像皇家水池這樣雄偉的建築應當比照空中太陽和星辰的移動軌跡定向才對。換言之,蘇耶跋摩一世更關心的是星象吉祥而不是水利工程質量的好壞。這座水庫可謂是古時華而不實的代表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池變成了吳哥城市規劃的樣板,在氣候危機反復出現的年代,給人口規模不斷膨脹的吳哥城留下了有問題的蓄水系統。

如果把“星象”二字換成“政治權術”,埃文斯的這番話或許適用於過去1000多年來的許多城市設計。城市領導人出於政治理由不惜重金打造奇觀美景,而不願花錢修路、整治下水道、構建相對安全的市場環境等來改善城市生活的基本設施。其結果就是城市外觀或許令人驚嘆,但城市基礎設施卻經受不起暴雨洪澇和幹旱的考驗。城市經歷的自然災害打擊越多,政治紛爭就越激烈,修復受損的水壩和房屋就越困難。這就是自打有城市以來一直困擾著它們的惡性循環。有時,這個循環在城市獲得振興後終結,但更多的是在城市死亡時畫上句號。

在吳哥城鼎盛的10世紀、11世紀,國王手下養著數以千計的工人。他們就是建造城市宮殿、寺廟、道路,以及考慮欠周的運河的工人。雖然大多數工程是為了宣揚王威,但確實給務農的居民帶來了實惠,在旱季也不例外。不過在15世紀初,這裡先是經歷了旱災,緊接著,原先就有設計問題的吳哥水利工程又至少遭到兩次大破壞,導致出現嚴重水患。城市不堪負荷,貧富分化日趨嚴重。僅數十年間,高棉王室就遷離吳哥,搬到河流沿岸的城市金邊去了。這個曾傲視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包括今天的柬埔寨、泰國、越南、老撾)幾個世紀之久的都城自此一蹶不振。到16世紀,吳哥城中心區的居民已大量流失,衰敗的城市網只剩下一些小村落和農場。國王的宮殿已然荒蕪,西池也變成了一片長滿樹木的低地。只有少數僧侶留下來照看這些曾盛極一時的高棉王朝寺廟。

19世紀,一位名叫亨利·穆奧的法國探險家聲稱他發現了吳哥這座“失落之城”。雖然當時其他歐洲訪客都說在吳哥窟寺廟裡仍然住著一些僧侶,但穆奧卻寫了一本暢銷遊記,自稱是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這個消失的文明的第一人。他說,數百年來,這個可以與古埃及建築媲美的絕美之地一直不為人知。他的驚人之語不脛而走。酷愛探險故事的西方人看到傾頹的寺廟、院墻石頭被粗壯的樹根擠得歪歪扭扭的照片時,都願意相信穆奧所言。吳哥是一座失落之城的說法從一開始就是媒體炒作的結果,盡管所有證據都與他們的炒作之言相左。

西方奇幻傳說中經常有“失落之城”一說,好像真的有尚未被人發現的神奇世界,裡面生活著與巨型海馬一起出沒的海王。當然,我們之所以相信有失落之城並不全是因為我們喜歡遁世小說。我們身處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在城市生活的時代,正面臨著似乎無法解決的氣候危機和貧窮問題。現代都市絕非注定會永遠存在,歷史證據也告訴我們,過去8000年來人們曾一再選擇離開城市。意識到大多數人類的生活之所終有消亡的一天,我們難免會不寒而栗。對失落之城的幻想遮蔽了一個現實——人們是如何摧毀自身的文明的。

本書就是關於這個現實問題的,我們將探索人類歷史上4個最壯觀的城市遭受遺棄的實例。書中所列舉的幾大都市雖結局各不相同,但經歷了同樣的失誤。它們都經歷了長時期的政治動亂和環境危機。即便是像吳哥這樣強大的、人口稠密的城市都經受不起潰壩和王室內訌的雙重打擊。無法在這些不安定的地方安身立命,城市人口往往不惜代價決定背井離鄉。這些城市並不是像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那樣突然間沒於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它們還在原處,被人們為了恰當的理由而有意地遺棄了。

本書中我們要探討的第一個城市是建於約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恰塔霍裕克,那時人類經過幾十萬年的遊牧生活開始步入定居的農耕社會。今天它的遺址就掩埋在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兩座小山丘下,許多疑問仍待解決。雖然用現代尺度來看,恰塔霍裕克的規模不算大,大約有1000年的時間人口一直在5000人到2萬人之間徘徊,但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大都會了。當時附近大多是人口不到200人的小聚落。恰塔霍裕克城內住房戶戶相連,進出屋內得通過屋頂通道的樓梯口上下。雖然當時的居民沒有留下文字,但他們卻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小泥塑、繪畫和有寓意的裝飾頭骨。

大約在公元前6千紀中葉,恰塔霍裕克的百姓陸續離開了這座繁忙、擁擠的城市。理由有很多:黎凡特地區發生了幹旱,社會組織和城市布局本身也出現了問題等。多數離開的人並未建立新城市,而是回歸村居或遊牧生活。就像他們拒絕的不只是恰塔霍裕克,還有城市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城市逐漸被層層灰土掩埋。等到20世紀歐洲考古學家“發現”它的時候,其文化在當地百姓眼裡基本屬於神話傳說。土耳其的農民意識到小山丘下面可能埋藏著一座城市,因為在犁地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發現精致的古玩,而且有一處山丘頂上還矗立著斷壁殘垣。只是沒有人知道那兒曾經居住過些什麼人。

雖然當地人一直知道恰塔霍裕克在哪兒,但有關它的某些信息卻已丟失。研究人員仍然在努力了解恰塔霍裕克的百姓對他們身處其中的世界有著怎樣的認知。在我到訪時,考古學家還在熱烈地爭論當時的居民對歷史或精神信仰到底有沒有概念。他們為什麼在自家墻上繪製特定的赭色圖案?為什麼用牛角裝飾門口?為什麼在自己的床底下埋葬死者?我們有猜想,但無定論。我們已經失去了對幾千年前以這裡為家的人們來說有意義的文化語境。當然,根據當年居民遺留的物品,我們可以重現他們的每日生活狀況,也能看到促使他們義無反顧地放棄城市生活的問題所在。

下一個我們要探討的城市雖然具體位置曾一度不為人知,但卻從未被遺忘。坐落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海岸的旅遊城市龐貝,在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掩埋在了厚厚的火山灰之下。目擊者和歷史學家都記載了這座城市在那一刻的恐怖命運,但龐貝直到18世紀才被有系統地發掘出來。

看來人們放棄龐貝的原因很簡單。482攝氏度高溫的火山碎屑流橫掃而過,自然會將居民地一掃而空。不過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過去龐貝也經歷過多次自然災害,在維蘇威火山爆發前的10多年中它還經歷了一次大地震,損毀嚴重。生活在那裡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危險的地方。其實,在火山爆發的那天上午已經有一多半居民撤離了;致命噴發開始前的幾小時,火山冒煙、地動山搖之際,他們已經逃離了那個地方。

從敘述龐貝命運終結的一般說法來看,羅馬人出於迷信和恐懼對這座被掩埋的城市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很快就不記得它具體所在的位置了。其實不然。它的消亡伴隨著古代史上力度數一數二的救濟工作。古羅馬皇帝提圖斯在火山爆發後曾兩度來到龐貝了解災情,發現原來郁郁蔥蔥的土地已完全被厚重、炙熱的火山灰掩埋,還散發出陣陣有毒氣體。龐貝已無挽救的可能。提圖斯和他後來接替皇位的弟弟圖密善於是用幅員遼闊的帝國的財富,使那些家園被毀的民眾得以到別處安家。他們給生還者發放賑濟物資,付錢給工人為生還者建造房屋。考古學家最近還發現了當年帝國曾在附近沿岸城市(如那不勒斯等地)安置難民的證據—為難民擴大了居民區,修建了道路。許多貴族在火山爆發時喪生,留下了不少財產,政府於是允許已獲得自由之身的奴隸繼承自己主人的商業財產。這些自由人因此家道日興。龐貝或許不在了,但羅馬的城市化依舊在蓬勃發展。

由於龐貝被封存在公元79年的灰燼之下,我們得以一窺羅馬人努力維系的大都會文化的真實面貌。龐貝消亡前的一個世紀帝國就經歷了巨變,婦女、奴隸和移民爭取到了權利,並逐漸滲透到政治權力的內部。新型的多語種公共文化開始呈現,我們可以從龐貝街景中追蹤其發展,“看到”百姓在墻上塗鴉,在酒館裡痛飲,在澡堂裡和燈紅酒綠的妓院裡聚集交往。這也是其後數千年西方城市生活的寫照。龐貝的命運證明,城市的消亡不等同於其背後的文化的崩潰。

1500年後,吳哥也像龐貝一樣經歷了一場大災難,只不過龐貝的災難發生在短短一天之內,而吳哥所發生的卻是慢鏡頭版本的災難。它經受的不是火山爆發,而是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氣候危機。時間長度不一,但結果卻類似:埃文斯描述過的西池洪水等環境災難使得大多數居民不得不另謀去處。不過最後的打擊卻與自然無關:吳哥的國王已經指揮不動負責為構成城市血脈的運河水系進行修葺的眾多勞工了。或許吳哥城市規劃最難以為繼的部分並不是它的水庫體系,而是它過於依賴強迫勞役的僵硬的社會等級制度。

同時期,美洲也有一座中世紀的城市經歷了興衰,它的命運起伏也在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卡霍基亞原來是密西西比河下遊河岸上的一個小村落,後來逐漸發展成橫跨河流兩岸占地廣袤、有3萬多人口的大都會,在歐洲人抵達之前曾是北美洲的最大城市。卡霍基亞人曾用夯土方法築起高聳的金字塔和高架通道,那裡位於今天的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以及伊利諾伊州的東聖路易斯和科林斯維爾。他們的家和農場就散布在舉辦節慶活動的各大典禮中心之間,每當有慶祝活動時,來自南方的百姓都會聚集於此。在900年到1300年間,卡霍基亞一直是“密西西比文化”中心,聯合著從威斯康星州到路易斯安那州沿河城鎮和村落的社會及精神運動。

我在卡霍基亞遺址待過兩個夏天,正趕上考古學家在人稱僧侶丘的巨型儀式用金字塔附近發掘出部分繁忙的居民區。金字塔全靠人拉肩扛從附近的“取土坑”中取回的一筐筐黏土打造而成,塔高30米,塔底占地面積約與胡夫金字塔占地面積一樣大。不過考古學家薩拉·貝爾斯和梅利莎·巴爾圖斯感興趣的並不是居住在高高的金字塔上的人是誰,而是卡霍基亞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況。

經過在泥地裡的艱難爬行,腳踝被蚊蟲叮咬,頸部被太陽炙烤,我終於目睹了巴爾圖斯所說的“刻意拋棄”的證據。卡霍基亞人每在結束對一個建築的使用時總會舉行一場封存祭祀儀式。他們會將圍墻用的木樁取出,丟在一邊當柴火用,然後小心翼翼地用彩色黏土,或摻雜家裡用過的破碎陶片、工具碎片等將樁洞填滿。就在一棟建築的地面上,貝爾斯和巴爾圖斯發現了被一層血紅的赭石片填滿的巨大樁洞。有時,卡霍基亞人還會將建築與家用物件一起付之一炬。等火熄滅了,居民就會用一層黏土將這塊廢棄不用的地方“封存”起來,再在上面修建新建築。

偶爾,他們也會對整個居民區采用這種“刻意拋棄”的儀式。在東聖路易斯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就發現了幾十座房屋一起被焚的遺跡,被火焰吞噬的不僅有圍墻,還有用來獻祭的玉米、瓷器和做工精美的矢鏃。或許卡霍基亞人認為所有的建築環境都有一定的生命年限,也預期有朝一日整個城市會關閉。要真是這樣,卡霍基亞人也許在設計之初就想到了終結之時,在金字塔逐漸聳入云霄之際,它的命運就已然注定。

為什麼明知城市要消亡,人們還要費心費力修建它呢?7年前,我在著手為本書研究時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對恰塔霍裕克和卡霍基亞的確癡迷,但還是堅持研究現代城市,希望能從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和薩斯卡通,或東京和伊斯坦布爾的街道上略窺人類的未來。我本想寫一本關於明日之城若設計得當如何能歷久不衰的書,但是命運之神卻把我的研究眼光帶向過去。

在哥本哈根做了一個星期的研究回家後,我發現與我關係疏遠、一向獨來獨往的父親竟然已自殺身亡。我們多年來幾乎從不交流。就在我與丹麥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討論城市未來之際,他卻在書寫長達數頁的遺書,從叮囑親人如何照看他心愛的花園,到表達他為了保護他房產邊上的一片巨杉林與市政府據理力爭但最終失敗的憤懣,一一自他筆下流出。在與驗尸官通話時,我整個人處於麻木狀態。我知道他不快樂,但以為一切都會慢慢向好,有一天我們之間的關係能趨於正常。每個人的死亡總有令人扼腕之處,而自殺身亡卻又引出一個更加令人痛苦的問題:為什麼他在有其他眾多選項時,仍然選擇了死亡?

我希望能從父親遺留的書信文稿—好幾本未發表的小說和他的電子郵件—裡找到導致我們父女疏遠,以及到最後他完全與世界疏離的原因。似乎有一堆原因,又好像根本沒有。我一再問自己為什麼他會吃下那些藥片,直到我自己都受不了了。

為了轉移注意力,我在發掘季去了恰塔霍裕克的發掘現場。我想,也許步入久遠的過去能夠幫助我跳出今日的悲痛。到了那裡,我見到四周全是整天研究逝者的過去、從墳墓中探究古人生活的人。以我當時的心態,這本應該是一項糟糕的選擇,但結果證明它恰恰是我所需要的。在考古學的啟發下,我終於得以不再問自己父親為何選擇輕生。我開始思考一個更艱巨的問題:他的日子過得如何?他的教導中有什麼能讓我受益,他的選擇給了我什麼啟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