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8)
政府出版品 (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8)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200~$399 (6)
$600~$799 (1)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2)
2020~2021 (2)
2016~2017 (3)

裝訂方式


平裝 (7)
精裝 (1)

作者


洪紹洋 (4)
任育德、李福鐘、李鎧揚、林孝庭、林果顯、洪紹洋、許瑞浩、連克、陳世宏 等 (1)
尤淑君、王文隆、呂慎華、洪紹洋、袁興言、陳立樵、黃文德、蔡振豐、應俊豪 (1)
張勝彥、戴寶村、洪紹洋、許瓊丰 (1)
張勝彥、洪紹洋 (1)

出版社/品牌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
左岸文化 (3)
國史館 (1)
政大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8筆商品,1/1頁
臺灣全志卷十一:財政金融志銀行與保險篇
滿額折

1.臺灣全志卷十一:財政金融志銀行與保險篇

作者:洪紹洋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17/08/05 裝訂:平裝
近代臺灣的銀行與保險事業始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至民國40年代後期,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逐步放鬆經濟管制,才使得中央銀行等在臺復業。民國50年左右,政府開放人壽保險與產物保險的營運執照。民國64年銀行法的修正,使臺灣的金融部門重整,且建立較為完善的中長期信用體系與貨幣市場。民國78年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臺灣保險業市場的開放,是在美國三O一條款的壓迫下實施。臺灣的銀行與保險業歷經國際化和自由化後,所
臺灣文獻館促銷書展
定價:320 元, 優惠價:8 256
庫存:1
戰前到戰後初期臺灣經濟史(2冊套書)商人、企業與外資+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
滿額折

2.戰前到戰後初期臺灣經濟史(2冊套書)商人、企業與外資+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

作者:洪紹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2/12/28 裝訂:平裝
《商人、企業與外資:戰後臺灣經濟史考察(1945-1960)》考察《茶金》時代臺灣的經濟脈動,超越以往教科書裡的戰後經濟史,重新認識早期臺灣大型企業的發跡過程。本書考察戰後至1950年代,本地與外來企業於戰後臺灣發展初期的草創過程,從經濟復興到自立階段,本地與外資企業的歷史源流與營運實態。戰後初期,在臺日經濟往來大幅限縮的背景下,臺灣的對外關係活動場域轉以中國大陸為主。原本從事臺日商品買賣的臺灣商人,轉而前往中國大陸尋求與臺灣間的貿易買賣,顯現出商人因應主權更迭下在事業上的靈活應對。另外,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商貿活動,也需關注戰前日本對外擴張過程中人員流動的延續性。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民間投資由臺灣本地與來自中國大陸移民兩個系統的資本匯集而成。具備商業買賣或貿易經驗的臺灣商人,因嫻熟日語的優勢而擔任日本品牌在臺銷售的代理服務,爾後進一步與日方合資建立生產事業。部分欲生產新產品的企業,大都由日本和美國企業提供技術,但其中如縫紉機需要諸多衛星工廠支援的組裝性事業,則因當時欠缺標準化的觀念,品質未臻完善,而侷限了市場的成長。以往官方對土地改革四大公司民營化政策的論述,宣稱其促使地主資金流入工商業,並活絡了臺灣經濟。以臺灣工礦公司為例,政府採行分廠出售的民營化方式,促成民間資本可以較低的成本取得廠房後成立新公司,而免除創廠初期的前置作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取得廠礦的經營者大都不是地主階層出身,部分成員成為當前大型企業集團的第一代經營者。另外,臺灣工礦公司歷經分廠出售後剩下的廠房體質貧弱,營運上面臨虧損且股價低迷,而造成地主和投資人無法因持股而獲利。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盟軍總部簽署「臺日貿易協定」,重啟臺日經濟。戰前支配臺日間流通業的財閥資本,在戰後因充分發揮綜合商社在多國設立據點的貿易機能,而呈現與戰前市場不同的樣態。日資來臺著眼於商業與工業市場利益,試圖將較為成熟的技術移轉來臺,與東南亞諸國以戰後賠償的經濟協力,由政府領導企業進入當地參與公共工程的投資方式有所差異。 臺美雙邊的經濟構造,除了應放在1949年政府從中國大陸轉進來臺的脈絡來理解外,還需著重臺灣在美國援助的體系下所創造出與企業成長相關的體系。臺美間的技術交流,是由前往美國為主進行受訓返國的人員組成的中美技術合作研究會,作為重要的對口橋梁。商業網絡的關係,應關注原本服務於政府的人員,在兩國間的
定價:680 元, 優惠價:9 612
庫存:1
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現代臺灣經濟體系的建立(1910-1950)
滿額折

3.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現代臺灣經濟體系的建立(1910-1950)

作者:洪紹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2/12/28 裝訂:平裝
1910-1950年臺灣經濟如何從戰前過渡到戰後?透過本書案例的討論,提出二十世紀前半臺灣經濟生產部門的特徵,以及二十世紀後半臺灣經濟朝向高度成長邁進的初始狀態。 本書考察1910-1950年臺灣企業和產業在欠缺經濟自立性下各階段的運作過程,以瞭解臺灣經濟存在的利基與限制條件。臺灣紡織業的近代化,未如同日本國內以棉紡織為主,而是因應米糖經濟的興盛,孕育出從事黃麻紡織的臺灣製麻會社,並生產裝載米糖所需的麻袋。臺灣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榮景的影響,出現了新興事業的企業創立熱潮,由日本國內資本家與糖業資本共同集資,設立修繕與製造糖業機械的臺灣鐵工所。在戰時經濟階段創辦的汽車與電氣等組裝性產業,受限於本地工業基礎薄弱與資材的不足,生產實績不如預期。1941年臺灣總督府決意採取傾斜經濟的策略,朝向發展鋼鐵廠、硫酸錏工廠等重化工業,展現出臺灣總督府追求經濟轉型的企圖;最終因戰局激烈,這些生產單位的設備與廠房多轉為生產軍方所需之用品。在這段時期,臺灣鐵工業統制會透過工廠調查與控制生產要素的途徑,促使廠商降低成本並制訂合理價格。其次,統制會還邀集大型和中型工程共同生產鐵道車輛與內燃機,並規劃在臺灣的建立完整的生產分工體系。統制會在統籌第六海軍燃料廠等廠房工程的興建時,顯見其大型工程的動員能力。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經濟,將戰前日本人經營的大型企業接收後成立公營事業。這段時期政府除了參酌臺灣本地的資源為基礎外,還要考量全中國經濟的布局策略,以致臺灣自戰時朝向重化工業發展的路徑未能持續。在此情況下,戰後臺灣經濟的構造與多數後進國家有相似的特質。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促使臺灣成為獨立經濟的個體。在美援尚未大批抵達之前,政府曾短暫沿用戰前的動員體制生產軍需品,並運用中國大陸撤退來臺的軍事資材,生產民間所需的肥料,顯見其物資欠缺的應對方式。從戰時經濟到戰後初期的討論,能超克以往戰前經濟史研究,但若在探討戰時工業化推展各項事業的高峰後即結束課題,將無法知悉推展時存在的界線。此外,透過微觀的企業案例討論戰後轉換期所進行的調整,可以理解臺灣經濟從戰前跨越到戰後歷史認識的盲點。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4
商人、企業與外資:戰後臺灣經濟史考察(1945-1960)
滿額折

4.商人、企業與外資:戰後臺灣經濟史考察(1945-1960)

作者:洪紹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1/12/28 裝訂:平裝
考察《茶金》時代臺灣的經濟脈動,超越以往教科書裡的戰後經濟史,重新認識早期臺灣大型企業的發跡過程。本書考察戰後至1950年代,本地與外來企業於戰後臺灣發展初期的草創過程,從經濟復興到自立階段,本地與外資企業的歷史源流與營運實態。戰後初期,在臺日經濟往來大幅限縮的背景下,臺灣的對外關係活動場域轉以中國大陸為主。原本從事臺日商品買賣的臺灣商人,轉而前往中國大陸尋求與臺灣間的貿易買賣,顯現出商人因應主權更迭下在事業上的靈活應對。另外,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商貿活動,也需關注戰前日本對外擴張過程中人員流動的延續性。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民間投資由臺灣本地與來自中國大陸移民兩個系統的資本匯集而成。具備商業買賣或貿易經驗的臺灣商人,因嫻熟日語的優勢而擔任日本品牌在臺銷售的代理服務,爾後進一步與日方合資建立生產事業。部分欲生產新產品的企業,大都由日本和美國企業提供技術,但其中如縫紉機需要諸多衛星工廠支援的組裝性事業,則因當時欠缺標準化的觀念,品質未臻完善,而侷限了市場的成長。以往官方對土地改革四大公司民營化政策的論述,宣稱其促使地主資金流入工商業,並活絡了臺灣經濟。以臺灣工礦公司為例,政府採行分廠出售的民營化方式,促成民間資本可以較低的成本取得廠房後成立新公司,而免除創廠初期的前置作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取得廠礦的經營者大都不是地主階層出身,部分成員成為當前大型企業集團的第一代經營者。另外,臺灣工礦公司歷經分廠出售後剩下的廠房體質貧弱,營運上面臨虧損且股價低迷,而造成地主和投資人無法因持股而獲利。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盟軍總部簽署「臺日貿易協定」,重啟臺日經濟。戰前支配臺日間流通業的財閥資本,在戰後因充分發揮綜合商社在多國設立據點的貿易機能,而呈現與戰前市場不同的樣態。日資來臺著眼於商業與工業市場利益,試圖將較為成熟的技術移轉來臺,與東南亞諸國以戰後賠償的經濟協力,由政府領導企業進入當地參與公共工程的投資方式有所差異。 臺美雙邊的經濟構造,除了應放在1949年政府從中國大陸轉進來臺的脈絡來理解外,還需著重臺灣在美國援助的體系下所創造出與企業成長相關的體系。臺美間的技術交流,是由前往美國為主進行受訓返國的人員組成的中美技術合作研究會,作為重要的對口橋梁。商業網絡的關係,應關注原本服務於政府的人員,在兩國間的投資過程與商品買賣中尋求的市場機會。至於來臺投資的美國資本,則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1
政權交替與外交轉型
滿額折

5.政權交替與外交轉型

作者:尤淑君; 王文隆; 呂慎華; 洪紹洋; 袁興言; 陳立樵; 黃文德; 蔡振豐; 應俊豪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2020/04/01 裝訂:平裝
本書題為「政權交替與外交轉型」,旨在突顯近現代中國的內政與外交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也牽連對外諸國的談判,甚至戰爭。近現代中國在幾次的政權轉移之下,也牽連到自身國際地位的改變,進而衍生出區域性質與世界性質的動盪。因此,近現代中國的外交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反映在制度的改革、政策的調整、觀念之更新、世代之交替。本專書獲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的協助,集結了陳立樵、應俊豪、呂慎華、黃文德、蔡振豐、王文隆
定價:340 元, 優惠價:85 289
庫存:1
李登輝先生大事長編(全套六冊不分售)
滿額折

6.李登輝先生大事長編(全套六冊不分售)

作者:任育德; 李福鐘; 李鎧揚; 林孝庭; 林果顯; 洪紹洋; 許瑞浩; 連克; 陳世宏 等  出版社:國史館  出版日:2024/02/05 裝訂:精裝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一生宛如臺灣近代史之縮影,在其將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有不少建樹,特別是在總統任內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啟動修憲,推動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結束了威權體制、邁向民主轉型,開創今日民主政治的基礎格局,因此被國際媒體譽為「民主先生」。國史館自2021年10月開始進行「李登輝先生大事長編編輯出版計畫」,以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生平事蹟為主,並參考其大事日記、檔案、言論及相關史料文獻與研究著作,擇其菁華彙編而成。
政府出版品人物書展
定價:2700 元, 優惠價:85 2295
庫存 > 10
臺灣全志卷五:經濟志總論、經濟成長篇
滿額折

7.臺灣全志卷五:經濟志總論、經濟成長篇

作者:張勝彥; 洪紹洋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16/08/01 裝訂:平裝
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撤退至臺灣,在民國38年至民國90年間,有關臺灣之經濟史事,作一全面陳述,就有關臺灣的經濟成長、農業水利、林業、漁業、礦業、工業、科技、商業、交通和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等各個面向,做綜合性的述說,以明白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下簡稱「戰後」﹚的半個世紀之間的經濟發展與變遷。在經濟成長篇方面,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經濟行政機構的變遷、國民所得與就業結構、
臺灣文獻館促銷書展
定價:350 元, 優惠價:8 2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臺灣全志卷十一:財政金融志總論、財政金融篇
滿額折

8.臺灣全志卷十一:財政金融志總論、財政金融篇

作者:張勝彥; 戴寶村; 洪紹洋; 許瓊丰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17/08/05 裝訂:平裝
本篇旨在將戰後臺灣財政金融體系,如何由混亂到安定、發展的建立與完成作整體概觀。首先介紹臺灣財政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其次為戰後臺灣經濟財政發展概況;在來,瞭解我國對經濟情況的變遷,如何制訂因應的財政政策,以及其負有的任務;最後,談及省虛級化後對臺灣整體財政的改變與影響,以及臺灣和國際與兩岸政治環境的改變,以及國內政黨輪替與重大天然災害的發生,都將是未來在財政問題方面必須持續正視與解決的課題。
臺灣文獻館促銷書展
定價:380 元, 優惠價:8 30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