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人類生存發展史是一部不斷自我超越的輝煌史詩。從自然生存到技術生存,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方式的偉大變革。技術生存又是一種需要被超越的生存方式。超越技術生存、實現從技術生存到審美生存的躍升,需要在哲學世界觀上變革我們對于世界、人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解方式。
作者簡介
王能東,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潛江市,哲學博士。1988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學校教育專業,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和教育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研究5項,主編和參編《社會發展合理性的哲學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著作和教材2部,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目次
總序 序 第一章導言 一問題與視角 二根據與意義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技術生存及其特點 一從自然生存到技術生存 二技術生存的發展 三技術生存的本質 第三章技術生存的文化基礎 一從自然主義到技術主義 ……
書摘/試閱
總之,人的生存方式從根本上說,主要是由處理與世界關系的方式或人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以及相應的社會交往形式、生存要素結構、世界的展現形式等方面所規定和表現的。這三個方面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表達:人與自然界的特定的物質變換方式和人與人的交往形式,本身就意味著某種生存要素居于決定性地位,也意味著世界的一種呈現方式,反之亦然。換句話說,生存方式就是由人處理與世界關系的方式、生存要素結構和世界的呈現方式所規定和表達出來的特定歷史階段上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特質。 生存方式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歷史階段上,人處理與世界關系的方式不同,從而起決定性和支配性作用的生存要素不同,世界對于人的展現形式也不同,因而具有相對差異的生存方式,人類史就是生存方式的發展史。迄今為止的人類史經歷了自然生存(在廣義上是原始的和農業的技術生存)和技術生存(也有學者稱為技術化生存、技術性生存等)兩種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主要以自然的方式處理與世界的關系,自然界現存的因素在人類的生存要素結構中起決定性作用,世界以自然的方式得以展現,包括原始自然生存和農業自然生存。自然生存階段,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控制十分有限,自然必然性起著支配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一種社會活動,一系列社會過程,越是超出人們的自覺的控制,越是超出他們支配的范圍,越是顯得受偶然性的擺布,它所固有的內在規律就越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這種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