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司湯達編著的《紅與黑》如司湯達標榜的是部“紀事”作品,但并不妨礙象征的運用。小說開初就叫《于連》,到上部寫畢,才定名為《紅與黑》。以兩種色彩詞作書名,當有寓意存焉。歷來書評家絞盡腦汁,頗多發明,認為“紅”與“黑”,喻軍裝與道袍,劍與十字架,熱血與孝服,軍人的榮耀與僧侶的暗黑,火紅的理想與黯然的幻滅,英勇時世與復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賭盤上的紅黑兩色,喻人的命運變幻莫測。真可謂挖空心思。
作者簡介
作者:(法)司湯達 譯者:羅新璋
名人/編輯推薦
從“紀事”角度講,司湯達編著的《紅與黑》是本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但從所占篇幅,從藝術成就而論,實為愛情小說無疑。而且寫男女主人公的情愛,主要從心理分析著手,深刻細致,不愧大家手筆。時當19世紀前半葉,刻畫戀愛心理方面,司湯達還有開創之功,對後世,對國外,都有久遠的影響。因《紅與黑》的出版,1830年成為法國小說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
序
瓦萊利指出:“司湯達喜歡的題旨是:拿破侖、愛情、魄力、幸福,從而演繹出浩繁的卷帙。”?通常的印象里,巴爾扎克名篇就數不過來,稱得上卷帙浩繁,殊不知司湯達留下的文稿也不少,亨利·馬蒂諾編的《司湯達全集》(1927—1937)就達79卷之多。文學史家朗松評論道:“社會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對世人活動的隱秘動機和靈魂隱私,《紅與黑》區區五百頁所告訴我們的,不下于整部《人間喜劇》四十巨帙。”也有論者認為,《紅與黑》是19世紀的一部關鍵作品。推崇《紅》書的人,不乏溢美之辭。就讀者面而言,司湯達不及巴爾扎克廣,但同躋身于19世紀大作家之列,卻是不爭的事實。
巴爾扎克熟讀拿破侖著作,早年編過一本《拿破侖文選》;相傳寫《人間喜劇》時,書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語:“彼以劍創其業,吾以筆競其功!”在拿破侖崇拜方面,司湯達也絕不讓于巴爾扎克。還在小學生時期,聽到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場連戰連捷,不禁驚喜雀躍。司湯達景仰波拿巴將軍,而貶抑拿破侖皇帝,盡管風云變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終奉為“愷撒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并慶幸自己能步偉人之後塵,進入米蘭、柏林、維也納,直到莫斯科,親身踐履“拿破侖詩史”!滑鐵盧一敗,拿破侖頗受復辟勢力的攻訐,司湯達于1817年底振筆疾書,幾個月寫了一本《拿破侖傳稿》;時隔20年,又寫下他的《憶拿破侖》。1837年,司湯達已過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貝爾傳略》(司湯達為筆名,亨利·貝爾乃本名),寫到最後一句,言盡于此:“生平只敬仰一人:拿破侖。”?他贊頌拿破侖強勁的個性,充沛的精力,敢冒風險,雄才大略。拿破侖是司湯達全部著作關注的一個中心,無論小說、游記、文論、史書,都或隱或現有皇帝的影子在。
從著述來看,司湯達小說家的才能,遠勝于史學家的才識。他成就最大的,是小說;小說中最成功的,是《紅與黑》。書中的主人公,于連,可以說是從拿破侖模子里刻出來的人物。司湯達把于連寫成“內地青年,普魯塔克和拿破侖的弟子”。跟拿破侖?一樣,于連也有非凡的記憶。為迎合時勢,他《聖經》能倒背如流,但最喜歡的書,“作為他行為的唯一準則,使他為之怦然心動的書”,是《聖赫勒拿島回憶錄》。有空一回到房里,最痛快的事,就是“重新捧起他心愛的那本書”。與市長較量占上風之後,覺得“應當乘勝追擊。趁這妄自尊大的貴族向後撤退之際,得把他的傲氣徹底打垮,這才是道地的拿破侖作風”。
同樣一種英雄性格,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就有幸與不幸之別。于連神往于拿破侖,但已非生于“功名只向馬上取”的拿破侖時代。只引得他一聲浩嘆:“噢,拿破侖!你那時代,靠打仗出生入死,以博取榮華富貴,那多痛快!現如今卻去加重窮人的苦難,豈不卑鄙!”是的,到了1830年,“軍人沒有出路,教士不是出路”?,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士有不得出之悲。故《紅與黑》這部小說,實際是寫一失敗,寫于連從鋸木廠走向斷頭臺的失敗。
如果說拿破侖是掃蕩歐洲封建制度的成功者,那么,于連則是“向社會開戰的不幸兒”?。他生就火熱的性格,充滿著進取精神,向往英雄行為,但在一個復辟倒退的社會,便成了一個拒斥現存秩序、顛覆神聖事物的叛逆分子。于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如他自己所說,“老天爺把我放在窮人堆里,卻給了我一顆高貴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魯的父兄說不到一起去;進入社會,在市長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虛偽、猥瑣,覺得格格不入;而那時代,已不是“面對強敵,憑我漂亮的行動,就足以解決立身處世的問題”。家庭,社會,時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輕有為,也曾想干一番事業:“比如說我吧,竭智盡忠,為人正派,至少不讓于瑞那先生,一旦當上維璃葉的市長會怎樣?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鐸和瓦勒諾,以及他們所有的鬼蜮伎倆!公理將在維璃葉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侖那樣去征服世界,名揚天下;也當不成維璃葉市長,去懲惡除腐,伸張正義。他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強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虛偽的言行,行其欺詐的勾當”。他傾向雅各賓主義,卻參加保皇黨密謀;他蔑視貴族有產階級,卻往貴族有產階級里鉆。他“為自己位卑命艱而敢于抗爭”,在敵對的環境中做著沒有勝利希望的斗爭。向上爬正當飛黃騰達,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擊,他不惜功虧一簣,也要泄憤報復,慨然走上斷頭臺。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求上訴,不乞一命,固不失為好漢,但終究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是于連個人的悲劇,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劇。
《紅與黑》的副標題,為“一八三○年紀事”。司湯達後來說,這部小說是根據“一個現成故事”敷演而成的。所謂“現成故事”,當指發生在布拉格的一樁情殺案:安多華‘貝爾德系馬掌匠之子,家境清寒,但自幼聰明,靠本堂神父進了修道院,因體弱不耐苦修,初進米舒先生家當家庭教師,不久因與主婦有染而見逐,復回修道院,再進郭爾冬先生家任教,這次因鐘情于千金小姐而遭辭退。在走投無路之際,以為是昔日情婦從中作梗,便于1827年7月23日禮拜天彌撒祭時行刺米舒夫人,旋判死刑,于翌年2月23日上斷頭臺,年僅25。這樁案子為司湯達提供了小說情節。如把安多華、米舒、郭爾冬易為于連、瑞那、拉穆爾,則儼然是《紅與黑》本事,道地的“現成故事”的“紀事”。司湯達自稱并未杜撰什么?。雖然故事情節方面沒杜撰什么,但他把自己的閱歷,對社會的觀察,于心理的卓識,融進了作品。隨著于連人生的歷程,小說從市長家到修道院,從小城到省會,從內地到巴黎,從底層直到上流社會,展現了廣闊的生活場景,揭示出深刻的社會內容。
司湯達說,《紅與黑》意在描寫1830年的法國?。作品不僅在總體上,全景式展示復辟王朝時期,尤其是查理十世(1824—1830)治下的政治社會生活,而且在細節上,如書中提到的《奧利伯爵》(羅西尼歌劇,春季復演)、《艾那尼》(雨果浪漫派名劇,2月25日首次上演)、《曼儂·列斯戈》(芭蕾舞劇,5月3日首演)、“英國新王登基”(喬治四世于6月26日去世,新王威廉四世隨即登基)等事都發生在1830年,點出特定的年份。所以,司湯達這部主要寫于1830年上半年的小說,提到許多發生于1830年的真事,確乎稱得上是“一八三○年”的紀事。
“小說,是一面鏡子,鑒以照之,一路行去。”這是司湯達在書中提出“小說一鏡子”論的由來。小說要像鏡子反映行進的現實,于是我們在司湯達筆下看到內地生活的庸俗,聖公會的肆虐,貴族社會的奢靡與保皇勢力的猖獗。鏡子“有時映現蔚藍的天空,有時照出的卻是路上的污泥”,這能責怪鏡子嗎?小說像鏡子一樣反映社會生活,就不能不涉及時政。而1830年,正是法國歷史上一個重要年份,七月革命的爆發,成為查理十世復辟王朝與路易·菲力蒲資產階級王國更迭的契機。“一八三○年紀事”,就意味著是本有很強政治性的小說。司湯達在小說中借出版家之口說:“你的人物如果不談政治,就不成其為1830年的法國人。你這本書,也就不會像你奢望的那樣,成其為一面鏡子。”司湯達深知,政治像掛在脖子上的石頭。會把文學拖下水的:“政治之于妙趣無窮的想象,猶如音樂會上的一聲槍響。”
作為小說家,司湯達的高明之處,在于《紅與黑》中固然有“槍響”,但更充滿了“妙趣無窮的想象”。6年後司湯達重讀舊作,在書頁空白處批了一句:“只有在小說里才能臻于真實。”
《紅與黑》如司湯達標榜的是部“紀事”作品,但并不妨礙象征的運用。小說開初就叫《于連》,到上部寫畢,才定名為《紅與黑》。以兩種色彩詞作書名,當有寓意存焉。歷來書評家絞盡腦汁,頗多發明,認為“紅”與“黑”,喻軍裝與道袍,劍與十字架,熱血與孝服,軍人的榮耀與僧侶的暗黑,火紅的理想與黯然的幻滅,英勇時世與復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賭盤上的紅黑兩色,喻人的命運變幻莫測。真可謂挖空心思。相對而言,司湯達本人的說法倒較平實。他死後,其友人福爾格在悼念文章里談到,照司湯達意思,“‘紅’意味著書中主人公于連出世得早,會去當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了”。書名如此,書中其他象征,如山洞這意象,也一再出現。維璃葉後山腹壁有個小洞,于連覺得“于我特別親切”,他開始人生征途之前,樂于廁身其間,即使死後也愿安息那里。此處山洞,疑為溫暖、安寧、母性洞穴之隱喻。又,論者還注意到,于連每當有大動作,前去征服女子,必先豎起梯子云云。
從“紀事”角度講,《紅與黑》是本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但從所占篇幅,從藝術成就而論,實為愛情小說無疑。而且寫男女主人公的情愛,主要從心理分析著手,深刻細致,不愧大家手筆。時當19世紀前半葉,刻畫戀愛心理方面,司湯達還有開創之功,對後世,對國外,都有久遠的影響。因《紅與黑》的出版,1830年成為法國小說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
羅新璋
巴爾扎克熟讀拿破侖著作,早年編過一本《拿破侖文選》;相傳寫《人間喜劇》時,書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語:“彼以劍創其業,吾以筆競其功!”在拿破侖崇拜方面,司湯達也絕不讓于巴爾扎克。還在小學生時期,聽到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場連戰連捷,不禁驚喜雀躍。司湯達景仰波拿巴將軍,而貶抑拿破侖皇帝,盡管風云變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終奉為“愷撒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并慶幸自己能步偉人之後塵,進入米蘭、柏林、維也納,直到莫斯科,親身踐履“拿破侖詩史”!滑鐵盧一敗,拿破侖頗受復辟勢力的攻訐,司湯達于1817年底振筆疾書,幾個月寫了一本《拿破侖傳稿》;時隔20年,又寫下他的《憶拿破侖》。1837年,司湯達已過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貝爾傳略》(司湯達為筆名,亨利·貝爾乃本名),寫到最後一句,言盡于此:“生平只敬仰一人:拿破侖。”?他贊頌拿破侖強勁的個性,充沛的精力,敢冒風險,雄才大略。拿破侖是司湯達全部著作關注的一個中心,無論小說、游記、文論、史書,都或隱或現有皇帝的影子在。
從著述來看,司湯達小說家的才能,遠勝于史學家的才識。他成就最大的,是小說;小說中最成功的,是《紅與黑》。書中的主人公,于連,可以說是從拿破侖模子里刻出來的人物。司湯達把于連寫成“內地青年,普魯塔克和拿破侖的弟子”。跟拿破侖?一樣,于連也有非凡的記憶。為迎合時勢,他《聖經》能倒背如流,但最喜歡的書,“作為他行為的唯一準則,使他為之怦然心動的書”,是《聖赫勒拿島回憶錄》。有空一回到房里,最痛快的事,就是“重新捧起他心愛的那本書”。與市長較量占上風之後,覺得“應當乘勝追擊。趁這妄自尊大的貴族向後撤退之際,得把他的傲氣徹底打垮,這才是道地的拿破侖作風”。
同樣一種英雄性格,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就有幸與不幸之別。于連神往于拿破侖,但已非生于“功名只向馬上取”的拿破侖時代。只引得他一聲浩嘆:“噢,拿破侖!你那時代,靠打仗出生入死,以博取榮華富貴,那多痛快!現如今卻去加重窮人的苦難,豈不卑鄙!”是的,到了1830年,“軍人沒有出路,教士不是出路”?,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士有不得出之悲。故《紅與黑》這部小說,實際是寫一失敗,寫于連從鋸木廠走向斷頭臺的失敗。
如果說拿破侖是掃蕩歐洲封建制度的成功者,那么,于連則是“向社會開戰的不幸兒”?。他生就火熱的性格,充滿著進取精神,向往英雄行為,但在一個復辟倒退的社會,便成了一個拒斥現存秩序、顛覆神聖事物的叛逆分子。于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如他自己所說,“老天爺把我放在窮人堆里,卻給了我一顆高貴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魯的父兄說不到一起去;進入社會,在市長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虛偽、猥瑣,覺得格格不入;而那時代,已不是“面對強敵,憑我漂亮的行動,就足以解決立身處世的問題”。家庭,社會,時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輕有為,也曾想干一番事業:“比如說我吧,竭智盡忠,為人正派,至少不讓于瑞那先生,一旦當上維璃葉的市長會怎樣?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鐸和瓦勒諾,以及他們所有的鬼蜮伎倆!公理將在維璃葉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侖那樣去征服世界,名揚天下;也當不成維璃葉市長,去懲惡除腐,伸張正義。他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強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虛偽的言行,行其欺詐的勾當”。他傾向雅各賓主義,卻參加保皇黨密謀;他蔑視貴族有產階級,卻往貴族有產階級里鉆。他“為自己位卑命艱而敢于抗爭”,在敵對的環境中做著沒有勝利希望的斗爭。向上爬正當飛黃騰達,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擊,他不惜功虧一簣,也要泄憤報復,慨然走上斷頭臺。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求上訴,不乞一命,固不失為好漢,但終究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是于連個人的悲劇,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劇。
《紅與黑》的副標題,為“一八三○年紀事”。司湯達後來說,這部小說是根據“一個現成故事”敷演而成的。所謂“現成故事”,當指發生在布拉格的一樁情殺案:安多華‘貝爾德系馬掌匠之子,家境清寒,但自幼聰明,靠本堂神父進了修道院,因體弱不耐苦修,初進米舒先生家當家庭教師,不久因與主婦有染而見逐,復回修道院,再進郭爾冬先生家任教,這次因鐘情于千金小姐而遭辭退。在走投無路之際,以為是昔日情婦從中作梗,便于1827年7月23日禮拜天彌撒祭時行刺米舒夫人,旋判死刑,于翌年2月23日上斷頭臺,年僅25。這樁案子為司湯達提供了小說情節。如把安多華、米舒、郭爾冬易為于連、瑞那、拉穆爾,則儼然是《紅與黑》本事,道地的“現成故事”的“紀事”。司湯達自稱并未杜撰什么?。雖然故事情節方面沒杜撰什么,但他把自己的閱歷,對社會的觀察,于心理的卓識,融進了作品。隨著于連人生的歷程,小說從市長家到修道院,從小城到省會,從內地到巴黎,從底層直到上流社會,展現了廣闊的生活場景,揭示出深刻的社會內容。
司湯達說,《紅與黑》意在描寫1830年的法國?。作品不僅在總體上,全景式展示復辟王朝時期,尤其是查理十世(1824—1830)治下的政治社會生活,而且在細節上,如書中提到的《奧利伯爵》(羅西尼歌劇,春季復演)、《艾那尼》(雨果浪漫派名劇,2月25日首次上演)、《曼儂·列斯戈》(芭蕾舞劇,5月3日首演)、“英國新王登基”(喬治四世于6月26日去世,新王威廉四世隨即登基)等事都發生在1830年,點出特定的年份。所以,司湯達這部主要寫于1830年上半年的小說,提到許多發生于1830年的真事,確乎稱得上是“一八三○年”的紀事。
“小說,是一面鏡子,鑒以照之,一路行去。”這是司湯達在書中提出“小說一鏡子”論的由來。小說要像鏡子反映行進的現實,于是我們在司湯達筆下看到內地生活的庸俗,聖公會的肆虐,貴族社會的奢靡與保皇勢力的猖獗。鏡子“有時映現蔚藍的天空,有時照出的卻是路上的污泥”,這能責怪鏡子嗎?小說像鏡子一樣反映社會生活,就不能不涉及時政。而1830年,正是法國歷史上一個重要年份,七月革命的爆發,成為查理十世復辟王朝與路易·菲力蒲資產階級王國更迭的契機。“一八三○年紀事”,就意味著是本有很強政治性的小說。司湯達在小說中借出版家之口說:“你的人物如果不談政治,就不成其為1830年的法國人。你這本書,也就不會像你奢望的那樣,成其為一面鏡子。”司湯達深知,政治像掛在脖子上的石頭。會把文學拖下水的:“政治之于妙趣無窮的想象,猶如音樂會上的一聲槍響。”
作為小說家,司湯達的高明之處,在于《紅與黑》中固然有“槍響”,但更充滿了“妙趣無窮的想象”。6年後司湯達重讀舊作,在書頁空白處批了一句:“只有在小說里才能臻于真實。”
《紅與黑》如司湯達標榜的是部“紀事”作品,但并不妨礙象征的運用。小說開初就叫《于連》,到上部寫畢,才定名為《紅與黑》。以兩種色彩詞作書名,當有寓意存焉。歷來書評家絞盡腦汁,頗多發明,認為“紅”與“黑”,喻軍裝與道袍,劍與十字架,熱血與孝服,軍人的榮耀與僧侶的暗黑,火紅的理想與黯然的幻滅,英勇時世與復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賭盤上的紅黑兩色,喻人的命運變幻莫測。真可謂挖空心思。相對而言,司湯達本人的說法倒較平實。他死後,其友人福爾格在悼念文章里談到,照司湯達意思,“‘紅’意味著書中主人公于連出世得早,會去當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了”。書名如此,書中其他象征,如山洞這意象,也一再出現。維璃葉後山腹壁有個小洞,于連覺得“于我特別親切”,他開始人生征途之前,樂于廁身其間,即使死後也愿安息那里。此處山洞,疑為溫暖、安寧、母性洞穴之隱喻。又,論者還注意到,于連每當有大動作,前去征服女子,必先豎起梯子云云。
從“紀事”角度講,《紅與黑》是本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但從所占篇幅,從藝術成就而論,實為愛情小說無疑。而且寫男女主人公的情愛,主要從心理分析著手,深刻細致,不愧大家手筆。時當19世紀前半葉,刻畫戀愛心理方面,司湯達還有開創之功,對後世,對國外,都有久遠的影響。因《紅與黑》的出版,1830年成為法國小說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
羅新璋
目次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長
第三章 窮人的福星
第四章 父與子
第五章 討價還價
第六章 煩悶
第七章 緣分
第八章 小小風波
第九章 鄉野一夕
第十章 立巍巍壯志發區區小財
第十一章 長夜悠悠
第十二章 出門訪友
第十三章 網眼長襪
第十四章 英國剪刀
第十五章 雞叫
第十六章 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 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 國王駕幸維璃葉
第十九章 多思則多憂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與主人的談話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年的作風
第二十三章 長官的苦惱
第二十四章 省會
第二十五章 神學院
第二十六章 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迎神賽會
第二十九章 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 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 鄉村情趣
第二章 初見世面
第三章 第一步
第四章 拉穆爾府
第五章 敏感的心靈與虔誠的貴婦
第六章 說話的腔調
第七章 風濕痛
第八章 抬高身價的榮耀是什么
第九章 舞會上
第十章 瑪葛麗特皇後
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國
第十二章 難道是個丹東
第十三章 焉知不是陰謀
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思
第十五章 莫非是個圈套
第十六章 半夜一點鐘
第十七章 古劍
第十八章 傷心時刻
第十九章 滑稽劇場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記錄
第二十二章 爭論
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產,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潔婦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 精神之戀
第二十七章 教會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 《曼儂·萊斯戈》
第二十九章 閑愁萬種
第三十章 滑稽劇場的包廂
第三十一章 教她有所畏懼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弱小者的苦難
第三十四章 工于心計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靂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細節
第三十七章 在塔樓里
第三十八章 權勢人物
第三十九章 深謀遠慮
第四十章 靜退
第四十一章 審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長
第三章 窮人的福星
第四章 父與子
第五章 討價還價
第六章 煩悶
第七章 緣分
第八章 小小風波
第九章 鄉野一夕
第十章 立巍巍壯志發區區小財
第十一章 長夜悠悠
第十二章 出門訪友
第十三章 網眼長襪
第十四章 英國剪刀
第十五章 雞叫
第十六章 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 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 國王駕幸維璃葉
第十九章 多思則多憂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與主人的談話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年的作風
第二十三章 長官的苦惱
第二十四章 省會
第二十五章 神學院
第二十六章 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迎神賽會
第二十九章 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 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 鄉村情趣
第二章 初見世面
第三章 第一步
第四章 拉穆爾府
第五章 敏感的心靈與虔誠的貴婦
第六章 說話的腔調
第七章 風濕痛
第八章 抬高身價的榮耀是什么
第九章 舞會上
第十章 瑪葛麗特皇後
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國
第十二章 難道是個丹東
第十三章 焉知不是陰謀
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思
第十五章 莫非是個圈套
第十六章 半夜一點鐘
第十七章 古劍
第十八章 傷心時刻
第十九章 滑稽劇場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記錄
第二十二章 爭論
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產,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潔婦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 精神之戀
第二十七章 教會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 《曼儂·萊斯戈》
第二十九章 閑愁萬種
第三十章 滑稽劇場的包廂
第三十一章 教她有所畏懼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弱小者的苦難
第三十四章 工于心計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靂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細節
第三十七章 在塔樓里
第三十八章 權勢人物
第三十九章 深謀遠慮
第四十章 靜退
第四十一章 審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書摘/試閱
維璃葉的本堂神甫,已年屆八旬;由于山區空氣清冽,身體像鐵打一樣結實,性格也如鐵一般剛強。這里應該交代一下,作為本堂神甫,他有權隨時出入監獄、醫院,甚至丐民收容所。阿拜爾先生是由巴黎方面介紹,來見這位神甫的。來人很機敏,選準清晨六點,抵達這座喜歡打聽的小城;而且一到,便直奔神甫的住處。
信是特·拉穆爾侯爵寫來的,侯爵身為法蘭西貴族院議員,是富甲一省的大財主。謝朗神甫看著來信,頗費沉吟。“想我偌大一把年紀,在這里人緣也不錯。、”臨了,他低聲自語道,“諒他們還不敢把我怎么樣!”便轉過身來,望著巴黎來客。雖說神甫年事已高,兩眼依然炯炯有神,閃耀著神聖的光輝,表示只要是高尚的事,即使擔點風險,也樂于助成。
“請隨我來吧,先生。不過當著獄卒,尤其是收容所看守的面,希望你對看到的一切,不要妄加評論。”阿拜爾先生明白,他遇到了一位熱心人。于是跟著這位可敬的神甫,參觀監獄、收容所、濟貧院等處,提了許許多多問題,聽到奇奇怪怪的答復,即便如此,他也一點兒沒責怪的意思。
這次參觀,一連持續了幾小時。神甫想請來客一同回家吃中飯,阿拜爾先生推說有信要寫,實際上是不愿更多連累這位好心的同伴。三點光景,兩位先生視察完丐民收容所,又折回監獄。這時,在大門口碰到一名獄卒;那是個身高六尺的彪形大漢,生了一雙羅圈腿,相貌本來就不雅觀,加上兇神惡煞的樣子,面目顯得格外可憎。
“啊!先生,”他一見神甫便問,“跟您在一起的這位,可是阿拜爾先生?”
“是又怎樣?”神甫答道。
“我昨天接到一道嚴令,是省長專差憲兵連夜騎馬送來的,吩咐不準阿拜爾先生踏進監獄。”
“我要明白告訴你,努瓦虎,”神甫說,“這位同來的客人,正是阿拜爾先生。我不是有這個權力嗎?不論白天晚上,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進入監獄,愿意叫誰陪就可以叫誰陪。你說是不是?”
“是的,神甫先生,”獄卒低聲下氣地說,像叭兒狗怕挨揍,不由得垂下頭來,“不過,神甫先生,我也有妻子兒女的,一有告發,我就會丟掉飯碗,可我全靠這差事養家活口哩。”
“我要是丟了差事,一樣也會不高興的。”善良的神甫說來很動感情。 “那可不一樣呀!”獄卒緊接著說,“您嘛,神甫先生,誰都知道您有八百法郎收入,有塊好地……”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兩天里,你言我語,添油加醋,竟有了二十種不同說法,挑起了各種仇恨情緒,把個小小的維璃葉攪得滿城風雨。此刻,瑞那先生與他夫人有點語言上下,也是由此而起的。這天上午,市長先生由丐民收容所所長瓦勒諾陪同,上神甫家興師問罪,表示他們的老大不滿。謝朗先生在這里無根無蒂,覺出他們話里的分量。
“好呀,你們兩位!我活到八十歲上,竟成了附近第三個給革職的神甫。我在這里已經耽了五十六個年頭。來的當初,這兒還是區區小鎮。城里的居民,差不多全由我來施禮。我天天為年輕人主婚,就連他們爺爺奶奶的婚禮,當年也是我主持的;維璃葉,就是我的家。看到這個來客,我心里也想過:巴黎來的這個人,可能真的是個自由黨,眼下自由黨,不要太多了!但是,那又能礙著我們窮人犯人什么事呢?”
瑞那先生的責問,特別是收容所所長瓦勒諾的非難,越來越咄咄逼人。
“得啦,那就革我的職吧,”老神甫聲音顫巍巍地嚷道,“可是我還得住在這兒。誰都知道,四十八年前,我繼承了一份田產,每年有八百法郎的收益。我就靠著這筆進款過活。你們兩位聽著,我嗎,任職多年,沒有什么來路不明的?積蓄(d'economies illicites),也許就因為這個緣故,丟掉差事我也不怕。”
瑞那先生與夫人,生活得相當和美。這時,瑞那夫人嬌怯怯地問了一句:“這位巴黎先生,能礙著囚犯什么呢?”瑞那先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正想發發他的威風,忽聽得妻子一聲驚叫:原來看到二兒子爬上平臺的胸墻,在墻頭上奔跑起來。要知道這堵墻比一旁的葡萄園要高出五六米。瑞那夫人怕嚇著兒子,一分神會摔下去,所以喊都不敢喊他。孩子覺得自己十分了得,嬉皮笑臉地好不快活,後來瞧見母親臉色煞白,才跳下來,朝她奔去。這一下,可結結實實挨了頓罵。P8-9
信是特·拉穆爾侯爵寫來的,侯爵身為法蘭西貴族院議員,是富甲一省的大財主。謝朗神甫看著來信,頗費沉吟。“想我偌大一把年紀,在這里人緣也不錯。、”臨了,他低聲自語道,“諒他們還不敢把我怎么樣!”便轉過身來,望著巴黎來客。雖說神甫年事已高,兩眼依然炯炯有神,閃耀著神聖的光輝,表示只要是高尚的事,即使擔點風險,也樂于助成。
“請隨我來吧,先生。不過當著獄卒,尤其是收容所看守的面,希望你對看到的一切,不要妄加評論。”阿拜爾先生明白,他遇到了一位熱心人。于是跟著這位可敬的神甫,參觀監獄、收容所、濟貧院等處,提了許許多多問題,聽到奇奇怪怪的答復,即便如此,他也一點兒沒責怪的意思。
這次參觀,一連持續了幾小時。神甫想請來客一同回家吃中飯,阿拜爾先生推說有信要寫,實際上是不愿更多連累這位好心的同伴。三點光景,兩位先生視察完丐民收容所,又折回監獄。這時,在大門口碰到一名獄卒;那是個身高六尺的彪形大漢,生了一雙羅圈腿,相貌本來就不雅觀,加上兇神惡煞的樣子,面目顯得格外可憎。
“啊!先生,”他一見神甫便問,“跟您在一起的這位,可是阿拜爾先生?”
“是又怎樣?”神甫答道。
“我昨天接到一道嚴令,是省長專差憲兵連夜騎馬送來的,吩咐不準阿拜爾先生踏進監獄。”
“我要明白告訴你,努瓦虎,”神甫說,“這位同來的客人,正是阿拜爾先生。我不是有這個權力嗎?不論白天晚上,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進入監獄,愿意叫誰陪就可以叫誰陪。你說是不是?”
“是的,神甫先生,”獄卒低聲下氣地說,像叭兒狗怕挨揍,不由得垂下頭來,“不過,神甫先生,我也有妻子兒女的,一有告發,我就會丟掉飯碗,可我全靠這差事養家活口哩。”
“我要是丟了差事,一樣也會不高興的。”善良的神甫說來很動感情。 “那可不一樣呀!”獄卒緊接著說,“您嘛,神甫先生,誰都知道您有八百法郎收入,有塊好地……”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兩天里,你言我語,添油加醋,竟有了二十種不同說法,挑起了各種仇恨情緒,把個小小的維璃葉攪得滿城風雨。此刻,瑞那先生與他夫人有點語言上下,也是由此而起的。這天上午,市長先生由丐民收容所所長瓦勒諾陪同,上神甫家興師問罪,表示他們的老大不滿。謝朗先生在這里無根無蒂,覺出他們話里的分量。
“好呀,你們兩位!我活到八十歲上,竟成了附近第三個給革職的神甫。我在這里已經耽了五十六個年頭。來的當初,這兒還是區區小鎮。城里的居民,差不多全由我來施禮。我天天為年輕人主婚,就連他們爺爺奶奶的婚禮,當年也是我主持的;維璃葉,就是我的家。看到這個來客,我心里也想過:巴黎來的這個人,可能真的是個自由黨,眼下自由黨,不要太多了!但是,那又能礙著我們窮人犯人什么事呢?”
瑞那先生的責問,特別是收容所所長瓦勒諾的非難,越來越咄咄逼人。
“得啦,那就革我的職吧,”老神甫聲音顫巍巍地嚷道,“可是我還得住在這兒。誰都知道,四十八年前,我繼承了一份田產,每年有八百法郎的收益。我就靠著這筆進款過活。你們兩位聽著,我嗎,任職多年,沒有什么來路不明的?積蓄(d'economies illicites),也許就因為這個緣故,丟掉差事我也不怕。”
瑞那先生與夫人,生活得相當和美。這時,瑞那夫人嬌怯怯地問了一句:“這位巴黎先生,能礙著囚犯什么呢?”瑞那先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正想發發他的威風,忽聽得妻子一聲驚叫:原來看到二兒子爬上平臺的胸墻,在墻頭上奔跑起來。要知道這堵墻比一旁的葡萄園要高出五六米。瑞那夫人怕嚇著兒子,一分神會摔下去,所以喊都不敢喊他。孩子覺得自己十分了得,嬉皮笑臉地好不快活,後來瞧見母親臉色煞白,才跳下來,朝她奔去。這一下,可結結實實挨了頓罵。P8-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