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優惠價
:87 折 18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經濟學家們認為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短期內通貨緊縮的危害更大,而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說,通貨膨脹則是眼下讓人擔憂的問題。同時,通貨膨脹對於發達國家也是個潛在的長期威脅。.
作者簡介
王月亮,浙江人,做過編輯、記者,現居北京,自由撰稿人。曾撰寫《人一生必讀的100部世界經典》、《人一生要去的100個地方》。擅長心靈童話的創作,已完成《小米鼠》系列童話等。.
名人/編輯推薦
物價漲得像胡子一樣快,工資漲得像眉毛一樣慢。我們怎么辦?
關于通貨膨脹,你不但要知道它是怎么來的,還要知道它是怎么沒的。面對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我們需要思考:通貨膨脹究竟是何方神圣?通貨膨脹如何左右我們的生活?面對通貨膨脹這個勁敵,我們如何打好財富保衛戰?
《窮人通脹富人通縮》是一本集思想性、學術性和系統性為一體的天于通貨膨脹與緊縮的經濟學書籍。本書由黃孟麗編著。
關于通貨膨脹,你不但要知道它是怎么來的,還要知道它是怎么沒的。面對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我們需要思考:通貨膨脹究竟是何方神圣?通貨膨脹如何左右我們的生活?面對通貨膨脹這個勁敵,我們如何打好財富保衛戰?
《窮人通脹富人通縮》是一本集思想性、學術性和系統性為一體的天于通貨膨脹與緊縮的經濟學書籍。本書由黃孟麗編著。
序
物價已成為當下中國最敏感的話題,不同學者對此又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2011年中國存在巨大的通貨膨脹;有人則認為目前中國工業產能仍然普遍過剩,因此不存在明顯通脹的壓力;還有人認為在歐元債務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陷入了通貨緊縮的威脅,這讓中國的通脹變得溫和可控。在復雜的形勢下,針對是“脹”還是“縮”的問題,國內的經濟學家基本分為了三個陣營:警惕通貨膨脹、警惕通貨緊縮以及中間派。
經濟學家們認為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短期內通貨緊縮的危害更大;而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通貨膨脹則是眼下讓人擔憂的問題。同時,通貨膨脹對于發達國家也是個潛在的長期威脅。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盡管央行做了很多努力,存款利率也下降到近乎于零,但是仍未阻止通貨緊縮的趨勢或者改善通貨緊縮的現狀。
2010年,歐元區的GDP增長緩慢,最近三個季度的GDP增長季率為0.4%、0.1%、0.2%,而且物價指數一直落在歐洲央行的2%界限以下,最近三個月的數據是1.5%、1.6%、1.4%。由于經濟傾向于下行,加上財政緊縮等政策,歐洲經濟可能在2011年后進入通貨緊縮。
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從2010年起開始持續回落,年率已經從2009年12月的2.72%下降至2010年6月的1.05%。美國經濟前景不佳,GDP增速下降,而物價指數也節節走低,未來的趨勢會是通貨緊縮。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為提高貨幣和信貸增長而采取的廣泛措施都沒有取得良好效果。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體實際產出和工業潛力之間的差距巨大。尤其在歐洲,緊縮計劃會進一步削減內需。不過慶幸的是,基本不會出現突然的價格暴跌。這不僅僅因為人民大眾仍希望消費價格適當地上升,而且對于日后的通脹預期會有助于穩定實際價格。但是壓力在短期內的平衡仍不容樂觀:風險的平衡狀況也同樣如此。如果通貨緊縮變成根深蒂固的狀況,那么它會比大多數形式的通貨膨脹更具有危害性。當物價下跌的時候,消費者在購買行為中會持觀望態度,以期待更低的價格。這樣一來,經濟將會陷入消費疲弱和物價下滑的惡性循環中。在負債累累的經濟體中,物價的下跌會給消費者和政府的負債增加實際負擔。
與通貨膨脹相比,通貨緊縮更讓人頭痛。在過去20年中,各央行對于如何控制過度的物價上漲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對于如何促進物價上漲,卻不盡然。例如,日本多年來雖然一直努力控制物價跌落,但是仍收效甚微。盡管確實有一些負債累累的政府很想通過高通貨膨脹率來侵蝕其債務,但是并沒有什么跡象表明,那些維持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有所減弱。
綜合這些來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三大央行最應擔心的就是物價回落問題。而這三個國家(地區)開支預算緊縮的規模也表明,在未來幾年中。這三大央行將持續保持政策性低利率。但是這卻給其他國家帶來了麻煩。大國富國接近零的利率促使其資本為了尋求更高回報而涌入其他市場,讓其他經濟狀況健康的國家很難保持經濟穩定。
而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來說,這個問題是非常急迫的。因為隨著物價上漲,資產泡沫膨脹,很多新興經濟早已過熱,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不合時宜地放松了貨幣政策。《經濟學人》調查了25個新興經濟體,它們中2/3的經濟體的實際利率都呈負值。它們的通脹預期并不穩定,因而物價會迅速飆升。
這種現象表明。貨幣緊縮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巴西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央行都已開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卻死咬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限制了其提高利率的能力。甚至那些有著靈活的匯率制度的國家也擔心,更高的利率會讓他們的貨幣飆升。
其實,新興經濟體堅挺的貨幣是重新平衡世界經濟中必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積弱的發達經濟體逃離通貨緊縮的困境。新興經濟體的緊縮財政政策可以幫助其緩解物價壓力。資本控制也應成為其自我保護的一部分,以防突然涌入的外國資本。
歷史證明,這些政策都不是兩全之計。當富國放松貨幣政策時,新興經濟體則有可能出現無法抑制的貸款和資產泡沫。富國在今天為抑制通貨緊縮而采取的措施,可能就變成明天新興經濟體破產的根源。
對于中國來說,通脹經濟是這兩年的熱議話題。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就是身邊物價在不斷的上漲,全國物價處于一片漲聲。從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蔬菜,到低收入者可望而不可求的住房等,市場價格無不上漲,而增加的工資卻遠遠趕不上物價。人們發現自己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生活壓力普遍增大,在大城市中的人們更能感受到經濟發展了而自己的幸福感卻大大降低了。房地產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樓市泡沫中有人歡喜有人憂。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讓很多中低收入者淪為房奴,為十幾年的房貸辛苦奔波掙錢;而正是此泡沫造就了中國無數的擁有上億資產的富豪。中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社會矛盾也日益嚴重。誰來拯救中國的經濟?誰來幫助人們找回迷失在高速經濟建設中的幸福?
針對我國經濟狀況,政府出臺了很多有利于百姓切身利益的相關政策來調控經濟發展。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描繪了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十二五”規劃的特點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2010年中央政府先后出臺“國十一條”、“國十條”和“9.29新政”,受此影響,全國及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房價漲幅明顯縮小。為了鞏固調控成果,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國八條”),提出“明確房價控制目標、更大范圍更加嚴厲的限購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十二五”規劃中,溫家寶總理提出了增加中國人的幸福感的目標和規劃,全國各地人大會議也緊跟中央的指導,紛紛提出以百姓幸福為主,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項措施和辦法。幸福像花兒一樣開遍全國。
編者
經濟學家們認為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短期內通貨緊縮的危害更大;而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通貨膨脹則是眼下讓人擔憂的問題。同時,通貨膨脹對于發達國家也是個潛在的長期威脅。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盡管央行做了很多努力,存款利率也下降到近乎于零,但是仍未阻止通貨緊縮的趨勢或者改善通貨緊縮的現狀。
2010年,歐元區的GDP增長緩慢,最近三個季度的GDP增長季率為0.4%、0.1%、0.2%,而且物價指數一直落在歐洲央行的2%界限以下,最近三個月的數據是1.5%、1.6%、1.4%。由于經濟傾向于下行,加上財政緊縮等政策,歐洲經濟可能在2011年后進入通貨緊縮。
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從2010年起開始持續回落,年率已經從2009年12月的2.72%下降至2010年6月的1.05%。美國經濟前景不佳,GDP增速下降,而物價指數也節節走低,未來的趨勢會是通貨緊縮。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為提高貨幣和信貸增長而采取的廣泛措施都沒有取得良好效果。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體實際產出和工業潛力之間的差距巨大。尤其在歐洲,緊縮計劃會進一步削減內需。不過慶幸的是,基本不會出現突然的價格暴跌。這不僅僅因為人民大眾仍希望消費價格適當地上升,而且對于日后的通脹預期會有助于穩定實際價格。但是壓力在短期內的平衡仍不容樂觀:風險的平衡狀況也同樣如此。如果通貨緊縮變成根深蒂固的狀況,那么它會比大多數形式的通貨膨脹更具有危害性。當物價下跌的時候,消費者在購買行為中會持觀望態度,以期待更低的價格。這樣一來,經濟將會陷入消費疲弱和物價下滑的惡性循環中。在負債累累的經濟體中,物價的下跌會給消費者和政府的負債增加實際負擔。
與通貨膨脹相比,通貨緊縮更讓人頭痛。在過去20年中,各央行對于如何控制過度的物價上漲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對于如何促進物價上漲,卻不盡然。例如,日本多年來雖然一直努力控制物價跌落,但是仍收效甚微。盡管確實有一些負債累累的政府很想通過高通貨膨脹率來侵蝕其債務,但是并沒有什么跡象表明,那些維持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有所減弱。
綜合這些來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三大央行最應擔心的就是物價回落問題。而這三個國家(地區)開支預算緊縮的規模也表明,在未來幾年中。這三大央行將持續保持政策性低利率。但是這卻給其他國家帶來了麻煩。大國富國接近零的利率促使其資本為了尋求更高回報而涌入其他市場,讓其他經濟狀況健康的國家很難保持經濟穩定。
而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來說,這個問題是非常急迫的。因為隨著物價上漲,資產泡沫膨脹,很多新興經濟早已過熱,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不合時宜地放松了貨幣政策。《經濟學人》調查了25個新興經濟體,它們中2/3的經濟體的實際利率都呈負值。它們的通脹預期并不穩定,因而物價會迅速飆升。
這種現象表明。貨幣緊縮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巴西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央行都已開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卻死咬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限制了其提高利率的能力。甚至那些有著靈活的匯率制度的國家也擔心,更高的利率會讓他們的貨幣飆升。
其實,新興經濟體堅挺的貨幣是重新平衡世界經濟中必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積弱的發達經濟體逃離通貨緊縮的困境。新興經濟體的緊縮財政政策可以幫助其緩解物價壓力。資本控制也應成為其自我保護的一部分,以防突然涌入的外國資本。
歷史證明,這些政策都不是兩全之計。當富國放松貨幣政策時,新興經濟體則有可能出現無法抑制的貸款和資產泡沫。富國在今天為抑制通貨緊縮而采取的措施,可能就變成明天新興經濟體破產的根源。
對于中國來說,通脹經濟是這兩年的熱議話題。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就是身邊物價在不斷的上漲,全國物價處于一片漲聲。從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蔬菜,到低收入者可望而不可求的住房等,市場價格無不上漲,而增加的工資卻遠遠趕不上物價。人們發現自己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生活壓力普遍增大,在大城市中的人們更能感受到經濟發展了而自己的幸福感卻大大降低了。房地產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樓市泡沫中有人歡喜有人憂。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讓很多中低收入者淪為房奴,為十幾年的房貸辛苦奔波掙錢;而正是此泡沫造就了中國無數的擁有上億資產的富豪。中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社會矛盾也日益嚴重。誰來拯救中國的經濟?誰來幫助人們找回迷失在高速經濟建設中的幸福?
針對我國經濟狀況,政府出臺了很多有利于百姓切身利益的相關政策來調控經濟發展。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描繪了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十二五”規劃的特點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2010年中央政府先后出臺“國十一條”、“國十條”和“9.29新政”,受此影響,全國及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房價漲幅明顯縮小。為了鞏固調控成果,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國八條”),提出“明確房價控制目標、更大范圍更加嚴厲的限購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十二五”規劃中,溫家寶總理提出了增加中國人的幸福感的目標和規劃,全國各地人大會議也緊跟中央的指導,紛紛提出以百姓幸福為主,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項措施和辦法。幸福像花兒一樣開遍全國。
編者
目次
第1章 什麼是窮人通脹,富人通縮1.1 驗明正身:通脹與通縮1.2 反映購買力變化的貨幣現象1.3 通脹與通縮,到底該防誰1.4 十字路口,徘徊在通脹與通縮之間1.5 非驢即馬的經濟關係1.6 左手通脹,右手通縮第2章 通脹與通縮的根源2.1 通貨膨脹的成因2.2 似乎有悖經濟規律的現象2.3 融資渠道與投資2.4 “擠出”效應與後果2.5 怪圈是如何產生的第3章 你真的瞭解通貨膨脹嗎3.1 通脹讓人無所適從3.2 通脹是洪水,來了先淹死窮人3.3 誰在一片漲聲中苟延殘喘3.4 通縮是天塌了嗎3.5 通脹讓誰更受傷第4章 號脈房地產市場4.1 房價與月球接軌4.2 誰造成的房地產泡沫4.3 誰從泡沫中受益4.4 炒房,造就多少千萬富翁4.5 高風險帶來高收益4.6 誰為泡沫買單4.7 房奴,為誰辛苦為誰忙4.8 誰來終結房地產泡沫第5章 泡沫經濟生存法則5.1 從衣食住行看十年通脹5.2 幸福感與什麼有關5.3 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影響5.4 在糾結中前行第6章 窮人與富人的差距6.1 窮人的錢,富人的錢6.2 怎麼界定窮人和富人……第7章 通脹與我們的生活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2007年,有全球經濟中心之稱的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次貸危機,這是繼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之后最嚴重的一場危機。這場危機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勢頭極為迅猛,從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迅速蔓延到了金融領域。隨著雷曼兄弟等世界著名投行在此次危機中紛紛倒下,次貸危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通貨膨脹可以從一國傳導到另一國,顯示出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特征,這正是經濟危機帶來的嚴重弊端之一。由于經濟全球化在這次危機的擴大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這場危機最終演變成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也都因此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尤其是美國、日本和西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地區),受到的沖擊更是巨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這場危機中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2007年上半年,我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通貨膨脹帶來了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生產成本上漲、熱錢流入、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擴大等問題。直到2008年8月以后,通貨膨脹的壓力才稍微有所減輕,而經此一役,人們對于經濟領域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以及它們帶來的影響也更加關注。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定義一直都是國內外經濟學家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學術界對于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見仁見智,但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定義。公認的權威說法有兩種:一種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觀點,即認為通貨膨脹是“一般物價水平或物價總水平的普遍的持續上漲”,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該派又被稱為“物價派”,其代表人物是薩繆爾森;另一種學派是“貨幣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通過貨幣數量論證明了貨幣量的增長是通貨膨脹的唯一決定因素。目前,國內經濟學家大多是綜合以上兩種理論,即通過研究物價和貨幣數量的兩種經濟現象來衡量通貨膨脹水平:如果物價持續上漲,貨幣供應量持續增加,同時還伴隨著經濟過熱,這種現象就定義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稱為通貨緊縮。衡量通貨膨脹的常用指標有消費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GDP平減指數三種,其中CPI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標,它是通過衡量居民的生活費用來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當CPI超過5%,就可看作是嚴重通貨膨脹,CPI在3%~5%之間就是溫和型通貨膨脹。2010年,我國的CPI指數從年初的3.1%上漲到年末的4.6%,全年平均漲幅為3.3%,由此看來,我國的通貨膨脹還是溫和型的。但是事實并不容樂觀,2011年3月份CPI指數已突破5%,通脹壓力有增無減。
了解了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定義以及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情況,就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的具體種類來了解通貨膨脹的原因。我國的通貨膨脹主要有結構型通貨膨脹、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下面來分別了解一下這幾種通貨膨脹。
1.結構型通貨膨脹
2007~2008年度,通貨膨脹率先在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體現出來,具有明顯的“結構化”特征。例如,2007年食品價格上漲12.3%,其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成品上漲31.7%,蛋類上漲21.8%。農產品漲價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糧食生產成本增加,而市場的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旺盛,使得供求不平衡,價格也就被推高了。2008年1~2月份,我國CPI創新高分別上漲7.1%和8.7%,這兩個數字足以證明通貨膨脹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2.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
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次貸危機發生后,大量的資金從金融市場流向商品市場尋求避險,而這些熱錢的流入,大大地推動了能源、原材料和農產品期貨價格的上漲,從而推動了我國進口產品的價格,進而引發國內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 3.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國經歷了高通脹和高增長的發展歷程,這與我國特殊的經濟增長結構有重要關系。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拉動需求有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其中消費支出是總支出的主要力量。在發達國家,消費占GDP總量的2/3左右,其次是投資和出口。而在我國的格局卻截然相反,消費只占GDP比例的50%左右,而且投資和出口所占的比重還在逐年上升。而這種投資驅動型的增長模式,一方面加劇了國內能源、燃料等資源緊缺的危機,而資源的稀缺性又進一步促進了物價上漲;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國外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力,并導致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歷了2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時期,先后出現過4次高通脹率。在與高通脹的反復斗爭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首次實現了宏觀經濟“軟著陸”。出人意料的是,我們享受剛剛形成的“高增長、低通脹”的局面還沒有多久,在1~2年之后就迅速變為“增長下降、通貨緊縮”的狀態。這不僅是中國所面臨的新問題,也是全球經濟都在面對的。正如英國《經濟學家》(1999)所指出,雖然作為一個老牌敵人——通貨膨脹似乎受到遏制,但一個新的、可能是更加危險的敵人正在蓄勢待發,它就是通貨緊縮。
不管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對居民產生財富效應。不過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因人而異的,它對低收入者的影響尤其突出。在治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政府要把財政支出不斷地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財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這不僅有利于保障社會公平,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P3-6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定義一直都是國內外經濟學家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學術界對于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見仁見智,但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定義。公認的權威說法有兩種:一種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觀點,即認為通貨膨脹是“一般物價水平或物價總水平的普遍的持續上漲”,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該派又被稱為“物價派”,其代表人物是薩繆爾森;另一種學派是“貨幣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通過貨幣數量論證明了貨幣量的增長是通貨膨脹的唯一決定因素。目前,國內經濟學家大多是綜合以上兩種理論,即通過研究物價和貨幣數量的兩種經濟現象來衡量通貨膨脹水平:如果物價持續上漲,貨幣供應量持續增加,同時還伴隨著經濟過熱,這種現象就定義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稱為通貨緊縮。衡量通貨膨脹的常用指標有消費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GDP平減指數三種,其中CPI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標,它是通過衡量居民的生活費用來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當CPI超過5%,就可看作是嚴重通貨膨脹,CPI在3%~5%之間就是溫和型通貨膨脹。2010年,我國的CPI指數從年初的3.1%上漲到年末的4.6%,全年平均漲幅為3.3%,由此看來,我國的通貨膨脹還是溫和型的。但是事實并不容樂觀,2011年3月份CPI指數已突破5%,通脹壓力有增無減。
了解了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定義以及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情況,就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的具體種類來了解通貨膨脹的原因。我國的通貨膨脹主要有結構型通貨膨脹、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下面來分別了解一下這幾種通貨膨脹。
1.結構型通貨膨脹
2007~2008年度,通貨膨脹率先在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體現出來,具有明顯的“結構化”特征。例如,2007年食品價格上漲12.3%,其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成品上漲31.7%,蛋類上漲21.8%。農產品漲價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糧食生產成本增加,而市場的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旺盛,使得供求不平衡,價格也就被推高了。2008年1~2月份,我國CPI創新高分別上漲7.1%和8.7%,這兩個數字足以證明通貨膨脹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2.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
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次貸危機發生后,大量的資金從金融市場流向商品市場尋求避險,而這些熱錢的流入,大大地推動了能源、原材料和農產品期貨價格的上漲,從而推動了我國進口產品的價格,進而引發國內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 3.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國經歷了高通脹和高增長的發展歷程,這與我國特殊的經濟增長結構有重要關系。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拉動需求有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其中消費支出是總支出的主要力量。在發達國家,消費占GDP總量的2/3左右,其次是投資和出口。而在我國的格局卻截然相反,消費只占GDP比例的50%左右,而且投資和出口所占的比重還在逐年上升。而這種投資驅動型的增長模式,一方面加劇了國內能源、燃料等資源緊缺的危機,而資源的稀缺性又進一步促進了物價上漲;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國外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力,并導致輸入推動型通貨膨脹。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歷了2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時期,先后出現過4次高通脹率。在與高通脹的反復斗爭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首次實現了宏觀經濟“軟著陸”。出人意料的是,我們享受剛剛形成的“高增長、低通脹”的局面還沒有多久,在1~2年之后就迅速變為“增長下降、通貨緊縮”的狀態。這不僅是中國所面臨的新問題,也是全球經濟都在面對的。正如英國《經濟學家》(1999)所指出,雖然作為一個老牌敵人——通貨膨脹似乎受到遏制,但一個新的、可能是更加危險的敵人正在蓄勢待發,它就是通貨緊縮。
不管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對居民產生財富效應。不過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因人而異的,它對低收入者的影響尤其突出。在治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政府要把財政支出不斷地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財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這不僅有利于保障社會公平,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P3-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