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豪門興衰:香港商業百年》通過邵逸夫、李嘉誠、包玉剛、何鴻燊、霍英東、馬應彪等香港商業巨頭及他們的家族的興衰故事,探尋幾代香港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和傳承方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從客觀的角度梳理這些企業家的興衰成敗,試圖展現香港商業環境對企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揭開華人企業創建、興盛到衰落的秘密。
作者簡介
杜博奇,財經作者,長期關注商業史、公司史及企業管理,著有《迷者仰融》、《中國首富報告》、《榮氏百年》等。
名人/編輯推薦
《豪門興衰(香港商業百年)》作者杜博奇從香港商業史中選取貿易、船運、博彩、電影、電視、地產等幾大具有代表性和通俗性的行業作為考察對象,梳理其興衰成敗,試圖揭開華人企業創建、興盛到衰落的秘密。從客觀的角度解讀這些創業歷程、企業競爭、企業交接中的成敗,能獲得豐富的教訓。
序
家族企業何去何從?
2012年初的時候,香港商界爆發了一輪豪門紛爭,郭氏三兄弟的內訌將家族企業接班高潮推入公眾視野。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探討香港商業豪門興衰,不失為對內地企業家的一種借鑒。
我們遍覽香港商業史,從中選取了貿易、船運、博彩、電影、電視、地產等幾大具有代表性和通俗性的行業作為考察對象,梳理其興衰成敗,試圖揭開華人企業創建、興盛到衰落的秘密。
一百多年來,一些行業日落西山,一些行業幾度春秋,一些行業風頭正盛,沉淀了太多的故事。沒有永遠的繁榮,也不存在永恒的蕭條,商業成敗的秘密蘊藏其中,而歷史自己不會告訴后人答案。一百多年前馬應彪在香港創辦中國第一家百貨公司,到如今李嘉誠掌握偌大的全球商業帝國,無論事業大小,曾經何等輝煌,到頭來都不可避免地將經受各種難題。一百多年間,商業環境、經營理念、傳承方式,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停滯不前,什么又在倒退?
從長遠看,家族企業普通存在去家族化傾向,福特、杜邦、IBM、J.P.摩根……這些世界級跨國公司均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的。但對于華人家族企業而言,這一過程注定了艱辛。
這聽起來像一個悖論,一個具有無上權威的父親創建了非凡的家族企業,最后卻無法避免子孫后代為分家析產而進行的明爭暗斗,最終許多企業不是死于外部競爭,而是敗于內部危機。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香港張祝珊家族因家產之爭導致四兄弟失和,不但家族企業大受摧折,還將會德豐大股東地位轉讓于包玉剛,張家從此一蹶不振;包玉剛無子,只能將家族企業分割為四分,分給四個女婿;王德輝、龔如心夫婦同樣無子,引來外人對華懋集團的覬覦;遠東集團創始人、前亞洲電視主席邱德根將繼承權傳給二房幼子邱達根,激發耿耿于懷的大房子女搶班奪權,遠東集團由此衰落,亞洲電視也因此易手林百欣、鄭裕彤,但林百欣、鄭裕彤家族交接班亦崎嶇坎坷;至于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兄弟紛爭更是將新鴻基地產拖入未知險境。
實際上,接班一直是家族企業發展的瓶頸。波士頓家族企業研究協會的數據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30%的家族企業能夠成功傳到第二代,10%能夠傳到第三代,而能夠傳到第四代的僅剩3%。
那么,對于華人家族企業來說,是無為而治,等待命運叩門;還是向死而生,追尋長青的答案?
福特公司發展歷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亨利·福特與埃茲爾·福特一起組建了福特基金會。這真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它顯然比個體生命更為長久、頑強。與其說是為了避稅,不如說是家族發展的需要,洛克菲勒家族、卡耐基家族都是通過基金會獲得了更加強大、穩固、持久的地位。
企業可以傳承,財富可以繼承,能力、關系、人脈這些隱性資源,卻很難在后代中獲得延續。實際上,這正是企業接班、家族延續的難點所在,這種隱性資源往往隨著接班而加劇流失。老一輩總是想法設法把關系和人脈介紹給下一代,將他們推向政治、商業、文化的主流舞臺,進入上流社會的小圈子。當然,比起這種建立在私人基礎上的人脈關系,基金會這個機構的作用更加廣泛高效。
在華人世界,慈善傳統源遠流長,但以基金會形式非邵逸夫、李嘉誠二人莫屬。邵逸夫、李嘉誠分別在1973年、1980年建立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基金會,這兩個時點也是他們事業步人高潮的前夕,基金會的作用不止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通過慈善獲得政府認可。李嘉誠將1/3資產注入李嘉誠基金會,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與他共同管理基金會。
如今李嘉誠的“退而不休”,與方太集團創始人茅理翔的理念不謀而合,茅理翔有一套著名的接班理論——“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比茅理翔小一歲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則致力于“去家族化”,2012年把美的交給方洪波,而不是兒子何劍鋒。與他們同時代的宗慶后、尹明善、魯冠球、梁慶德等人也到了部署交班的年紀,他們會作何選擇呢?
2012年初的時候,香港商界爆發了一輪豪門紛爭,郭氏三兄弟的內訌將家族企業接班高潮推入公眾視野。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探討香港商業豪門興衰,不失為對內地企業家的一種借鑒。
我們遍覽香港商業史,從中選取了貿易、船運、博彩、電影、電視、地產等幾大具有代表性和通俗性的行業作為考察對象,梳理其興衰成敗,試圖揭開華人企業創建、興盛到衰落的秘密。
一百多年來,一些行業日落西山,一些行業幾度春秋,一些行業風頭正盛,沉淀了太多的故事。沒有永遠的繁榮,也不存在永恒的蕭條,商業成敗的秘密蘊藏其中,而歷史自己不會告訴后人答案。一百多年前馬應彪在香港創辦中國第一家百貨公司,到如今李嘉誠掌握偌大的全球商業帝國,無論事業大小,曾經何等輝煌,到頭來都不可避免地將經受各種難題。一百多年間,商業環境、經營理念、傳承方式,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停滯不前,什么又在倒退?
從長遠看,家族企業普通存在去家族化傾向,福特、杜邦、IBM、J.P.摩根……這些世界級跨國公司均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的。但對于華人家族企業而言,這一過程注定了艱辛。
這聽起來像一個悖論,一個具有無上權威的父親創建了非凡的家族企業,最后卻無法避免子孫后代為分家析產而進行的明爭暗斗,最終許多企業不是死于外部競爭,而是敗于內部危機。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香港張祝珊家族因家產之爭導致四兄弟失和,不但家族企業大受摧折,還將會德豐大股東地位轉讓于包玉剛,張家從此一蹶不振;包玉剛無子,只能將家族企業分割為四分,分給四個女婿;王德輝、龔如心夫婦同樣無子,引來外人對華懋集團的覬覦;遠東集團創始人、前亞洲電視主席邱德根將繼承權傳給二房幼子邱達根,激發耿耿于懷的大房子女搶班奪權,遠東集團由此衰落,亞洲電視也因此易手林百欣、鄭裕彤,但林百欣、鄭裕彤家族交接班亦崎嶇坎坷;至于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兄弟紛爭更是將新鴻基地產拖入未知險境。
實際上,接班一直是家族企業發展的瓶頸。波士頓家族企業研究協會的數據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30%的家族企業能夠成功傳到第二代,10%能夠傳到第三代,而能夠傳到第四代的僅剩3%。
那么,對于華人家族企業來說,是無為而治,等待命運叩門;還是向死而生,追尋長青的答案?
福特公司發展歷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亨利·福特與埃茲爾·福特一起組建了福特基金會。這真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它顯然比個體生命更為長久、頑強。與其說是為了避稅,不如說是家族發展的需要,洛克菲勒家族、卡耐基家族都是通過基金會獲得了更加強大、穩固、持久的地位。
企業可以傳承,財富可以繼承,能力、關系、人脈這些隱性資源,卻很難在后代中獲得延續。實際上,這正是企業接班、家族延續的難點所在,這種隱性資源往往隨著接班而加劇流失。老一輩總是想法設法把關系和人脈介紹給下一代,將他們推向政治、商業、文化的主流舞臺,進入上流社會的小圈子。當然,比起這種建立在私人基礎上的人脈關系,基金會這個機構的作用更加廣泛高效。
在華人世界,慈善傳統源遠流長,但以基金會形式非邵逸夫、李嘉誠二人莫屬。邵逸夫、李嘉誠分別在1973年、1980年建立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基金會,這兩個時點也是他們事業步人高潮的前夕,基金會的作用不止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通過慈善獲得政府認可。李嘉誠將1/3資產注入李嘉誠基金會,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與他共同管理基金會。
如今李嘉誠的“退而不休”,與方太集團創始人茅理翔的理念不謀而合,茅理翔有一套著名的接班理論——“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比茅理翔小一歲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則致力于“去家族化”,2012年把美的交給方洪波,而不是兒子何劍鋒。與他們同時代的宗慶后、尹明善、魯冠球、梁慶德等人也到了部署交班的年紀,他們會作何選擇呢?
目次
前言 家族企業何去何從?
第一章
百貨公司的爭鳴
路過連卡佛的少年
馬應彪發跡
先施百貨的經營方針
郭氏兄弟緊追不舍
郭氏兄弟創辦永安百貨
香港德輔道:先施斗永安
搶占上海南京路
“先施馬、永安郭”
還有后來者:“新新”與“大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二章
船王和他們的時代
1949:來自內地的年輕人
“老船王”許愛周
趙從衍、曹文錦重新起家
董浩云撥云見日
包玉剛后來居上
新老船王交替
到資本市場去!
董建華困境重組
走下神壇,各奔前程
第三章
賭王爭雄
“第一代賭王”盧九之死
澳門賭業大變局
豪興公司大權在握
傅老榕深圳開賭場
開業慶典上的槍聲
澳門賭業爭奪戰
傅老榕崛起
葉漢復仇
傅老榕之死
組建聯合競標團
第四章
恩怨五十年:何鴻檠與霍英東
何鴻燊與霍英東(一)——請君入甕
1961:競標澳門賭牌
澳娛內斗,葉漢出局
公海賭博:最后的戰場
何鴻粲與霍英東(二)——盟友還是敵人?
霍英東最后的二十年
霍英東:可憐身后事不期
丑聞、陰謀與愛情
何鴻粲和他的女人們
賭王之后、再無賭王
第五章
明星與大佬的金錢游戲
新加坡院線之爭
邵逸夫闖入香港影壇
理念的交鋒
從惡性競爭到握手言和
“雷蒙打算離開,是留住他還是放他走?”
鄒文懷另立門戶
邵逸夫圍堵嘉禾
“關鍵先生”李小龍
錯失巨星
邵逸夫與鄒文懷
第六章
電視大戰:影響力之爭
1967:TVB成立
佳藝電視曇花一現
邱德根改組麗的電視
邵逸夫迎擊邱德根
亞洲電視命途多舛
悲涼莫過邱德根
林百欣家族的宿命
邵逸夫:一段商業傳奇的收場
年輕一代的挑戰
誰主宰未來?
第七章
地產大亨何處安放財富
新鴻基“三劍俠”分道揚鑣
香港置地盯上牛奶公司
王德輝卷入“置牛大戰”
地王崛起:李兆基、郭得勝各展其能
馮景禧之死
鄭裕彤退而不休
轟動一時的王德輝綁架案
龔如心遺產爭奪案
郭氏三兄弟內訌
李嘉誠分家
結語展望香港商業未來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百貨公司的爭鳴
路過連卡佛的少年
馬應彪發跡
先施百貨的經營方針
郭氏兄弟緊追不舍
郭氏兄弟創辦永安百貨
香港德輔道:先施斗永安
搶占上海南京路
“先施馬、永安郭”
還有后來者:“新新”與“大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二章
船王和他們的時代
1949:來自內地的年輕人
“老船王”許愛周
趙從衍、曹文錦重新起家
董浩云撥云見日
包玉剛后來居上
新老船王交替
到資本市場去!
董建華困境重組
走下神壇,各奔前程
第三章
賭王爭雄
“第一代賭王”盧九之死
澳門賭業大變局
豪興公司大權在握
傅老榕深圳開賭場
開業慶典上的槍聲
澳門賭業爭奪戰
傅老榕崛起
葉漢復仇
傅老榕之死
組建聯合競標團
第四章
恩怨五十年:何鴻檠與霍英東
何鴻燊與霍英東(一)——請君入甕
1961:競標澳門賭牌
澳娛內斗,葉漢出局
公海賭博:最后的戰場
何鴻粲與霍英東(二)——盟友還是敵人?
霍英東最后的二十年
霍英東:可憐身后事不期
丑聞、陰謀與愛情
何鴻粲和他的女人們
賭王之后、再無賭王
第五章
明星與大佬的金錢游戲
新加坡院線之爭
邵逸夫闖入香港影壇
理念的交鋒
從惡性競爭到握手言和
“雷蒙打算離開,是留住他還是放他走?”
鄒文懷另立門戶
邵逸夫圍堵嘉禾
“關鍵先生”李小龍
錯失巨星
邵逸夫與鄒文懷
第六章
電視大戰:影響力之爭
1967:TVB成立
佳藝電視曇花一現
邱德根改組麗的電視
邵逸夫迎擊邱德根
亞洲電視命途多舛
悲涼莫過邱德根
林百欣家族的宿命
邵逸夫:一段商業傳奇的收場
年輕一代的挑戰
誰主宰未來?
第七章
地產大亨何處安放財富
新鴻基“三劍俠”分道揚鑣
香港置地盯上牛奶公司
王德輝卷入“置牛大戰”
地王崛起:李兆基、郭得勝各展其能
馮景禧之死
鄭裕彤退而不休
轟動一時的王德輝綁架案
龔如心遺產爭奪案
郭氏三兄弟內訌
李嘉誠分家
結語展望香港商業未來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961:競標澳門賭牌
1961年7月8日,澳門的大小報紙刊登了一則博彩業招標公告。澳門當局宣布取消賭業競投經營優先權,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重新招標,底價300萬澳門元,出價高者得賭牌。
何鴻燊、霍英東、葉漢、葉德利等人合資組建澳門旅游娛樂公司,很快制訂了一套競標方案,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除了逐年提高賭稅之外,還特別承諾將每年利潤的10%捐作慈善,其余90%全部用于澳門本地投資,興建酒店、公路、碼頭、民宅等設施,以改善澳門的經濟環境。
這套方案的設計者是何鴻燊,從中頗能顯出他長遠的戰略眼光——以“長期投資者”的身份贏得澳門政府信任和支持,并不單為取得賭業牌照,而是旨在以賭業為龍頭,牽動酒店、交通、觀光等旅游娛樂產業鏈的綜合發展。另一方面,這也符合霍英東的胃口,以及澳娛公司的最終利益。
傅老榕家族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賭業是傅老榕家族的根基和最大收入來源,任何競標者都被其視為敵人。為了保住澳門賭牌,傅老榕家族不惜動用一切關系,采取一切手段,設置各種障礙,阻撓競爭者投標。傅家權勢之大,一聲令下,竟然收買了澳門所有的律師行,導致何鴻燊找不到任何律師敢出面做澳娛公司的法律顧問,最后只能軟硬兼施,雇傭了一名幾乎從未打贏官司的葡萄牙籍律師。
1961年10月,投標開始。采取暗標競投的方式,價高者獲勝,定標后公布各家投標書及競標額。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