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全球經濟在金融風暴及歐債危機之後,成長動能逐漸往新興巿場版塊移動,新興巿場也成為驅動全球藥品巿場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我國以學名藥為主的製藥產業在面對健保藥價不斷調降而受到利潤空間壓縮後,亟需將巿場對策轉為外銷拓展。東南亞因地緣接近,又是藥品巿場快速成長的區域,將是我國製藥產業發展國際化的重要切入區域。
分析全球藥品巿場的發展趨勢,占全球藥品市場近70%份額的已開發國家受到新藥研發上巿受阻、專利懸崖進入高峰期、經濟成長遲緩的影響,預估未來五年(2012~2017年)市場複合成長率只有1~3%左右,而新興藥品巿場(Pharmerging)則因經濟成長率高、醫療保險覆蓋率不斷擴增及醫療支出占GDP比重持續升高等因素,預估未來將有高達17%的成長率。
以亞洲東協國家(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醫藥巿場來看,多數東協國家巿場規模偏小、人均藥物支出低、利潤空間也相對低之下,市場營銷並不容易,但此一市場因地緣與文化因素,在ASEAN大框架之下,法規有邁向協合化之趨勢,極可能成為類似於歐盟的「泛單一國家市場」,讓此一區域市場備受期待。但以現狀而言,整合區域市場的實際運作仍未清楚浮現,而提前布局重點市場已成必要動作。
目前在ASEAN醫藥市場中,馬來西亞由於與國際接軌程度較高(2002年加入PIC/S GMP架構、近年成功取得OECD GLP MAD交互認證),明顯已具ASEAN醫藥市場領頭羊角色,且馬來西亞市場具有一定可期性,因而已慢慢嶄露頭角,成為跨入東協區域型市場的最佳試金石之一。
2012年馬來西亞藥品市場約19.6億美元,未來五年(2012~2017年)複合年成長率高達11.6%,受惠於整體經濟的穩定發展(GDP年成長率平均在4.5~5.5%),馬來西亞藥物市場的高速成長並不會對於整體政府支出造成太大壓力,以馬國的藥物支出占GDP比重來說,2012~2017年大約在0.65~0.68%,整體醫療保健支出也僅占馬國GDP總額之3.5~4.0%左右,與OECD國家整體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重約10%的平均數據來說,馬國的醫藥市場仍有長足發展空間,相對的政府直接進行價格抑制的舉動不會過於強烈。
然而,馬國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one care for one Malaysia, 1C1M」的醫療改革計畫,同時NKRA(National Key Result Area,國家關鍵成效領域政策)扶持國內學名藥產業(最大的影響面在於藥品專利到期後政府公立醫院僅能開立學名藥處方箋),讓馬國的藥物市場結構變成不利於原廠專利藥物直接開發的市場。以目前馬來西亞的人均藥物支出(67.1美元/人/2012年)來看,對於一線跨國藥廠來說並不具太大的市場誘因,目前多數跨國大型藥廠的專利藥品進入策略都是透過大型國際專業醫藥代理商(Zuellig、DKSH)進入,但對於其他廠商而言,馬來西亞醫藥市場對於其他後進(late-comer)國家廠商來說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與成長性,在不必與跨國藥廠「直接」競爭的情況下,加上國家政策上鼓勵學名藥的使用,馬來西亞本土廠商技術並非非常突出的情況下(有市場需求與技術合作空間),馬國市場對於後進國家廠商格外具吸引力。
綜言之,馬來西亞藥品市場主力仍是跨國代理商代理大型藥廠的產品為主,本地廠商產品線較為缺乏,印度廠商狹低價大舉進攻巿場,威脅本地廠商之市場空間。目前我國廠商仍具有劑型開發優勢的利基條件下,與馬國本地廠商合作不啻為一種共同擴展市場的可能。在生產端規範上,馬來西亞與我國都採PIC/S GMP規範,法規協合時面臨的問題複雜度較低,此外,近期國內也有兩家BE試驗CRO廠商接受馬來西亞監理單位實地查核通過,未來在BE交互認證上成本壓力也減輕許多,因此,藥證取得成本將更為減輕。
除了剛性市場需求面外,馬來西亞政府與半政府單位相當積極意圖炒熱Halal醫藥品市場之議題,雖馬國已首先提出了全球第一個Halal藥品認證官方文件,但在處方藥市場上面臨到的阻礙仍將非常大,難出現強制落實的可能,而Halal藥品市場的實際功效儘可能在OTC藥品領域,國內廠商需留意此一動態。
除特定廠商外,目前我國廠商進入馬國處方藥市場的經營模式都是由當地代理商主動接洽,由代理商採購進入市場;隨著馬來西亞醫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增,部分利基性產品銷售潛力將持續成長,國內廠商可考慮自設公司或慎選代理商進入馬國市場。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