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79 折 253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關鍵特色
★紐約時報Killing Kennedy、Killing Lincoln蟬聯暢銷書榜首作者比爾‧歐萊利,與史學家馬汀‧道格又一焦點巨作Killing Jesus,詳實考究歷史上的耶穌與同時代的風土民情和名人,已被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挑選開拍電視劇!
★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耶穌(Jesus),全球22億人跟隨並相信他是神。歷史上的耶穌是誰?他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他是神之子,革命份子,還是宗教狂熱份子?施洗者約翰為何稱耶穌為「神的兒子」?耶穌是否有兄弟姊妹?他是否真行了許多神蹟?他的能力從何而來?羅馬當局與猶太人,為何畏懼耶穌、處死耶穌?
★全書附詳細的歷史地圖,繪畫,詳解羅馬與猶太地區,一次了解羅馬帝國與猶太地區的複雜關係。
★本書嚴謹考究耶穌的生平以及羅馬帝國歷史背景,無論是信仰者或非信仰讀者,都可從中看到更多聖經之外的耶穌。亞馬遜上萬人好評!回歸歷史上的真實耶穌,揭開這位兼具神格/人格者的神秘面紗!
名人推薦
羅仁貴 臺灣基教長老教會議長
陳德光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朱頭皮約信 音樂人
內容說明
耶穌是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與歷史人物。他的教會與思想影響了後世全世界。至今不減。本書考證,他事實上應生於西元前5年或6年(因大希律王死於西元前4年)的春天,死於西元27年到30年之間三月到四月的某個周五。
這位在36歲的盛年就被釘死於十字架上的木匠之子,是何德何能,以一個失敗的烈士之身成就改變歷史的巨大轉變?這位窮困的木匠之子,如何能夠在聖殿與學士論道、四處傳道、施行神蹟,更勇於挑戰當權!他是否真是上帝之子?
本書是一本關於耶穌生平與當時的猶太地區的歷史小說,於西元前五年談起。作者先以許多篇幅描述了羅馬與猶太地區的政治關係,以故事性的敘述方式,生動且深刻的描寫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朱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奧古斯都(即屋大維,Octavius)、馬克.安東尼、龐培、與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之間的愛怨與政治角力,並介紹了猶太地區歷任的實質總督,大希律王、提庇留(Tiberius Claudius Nero,即暴君尼祿之父)等人,如何藉由羅馬的勢力,高壓統治猶太人。然而,整個統治結構,在耶穌的出現後,受到強烈的挑戰。
由羅馬帝國所分封,猶太地區的王──大希律王(黑落德),因為東方的博士觀星象前來尋找「猶太人的王」,而殘酷下令殺掉所有伯利恆的兩歲以下嬰兒,甚至是殺害在母親肚子裡,尚未出生的孩子。然而耶穌逃過了此劫。
西元七年,十二歲的耶穌,與父母前往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盛大慶典逾越節。回納匝勒途中,耶穌與父母走失,慌張的約瑟與瑪利亞最終在聖殿,看見他們的孩子耶穌,帶著加利利鄉間口音,在一群拉比中侃侃而談。他對複雜宗教教義的理解,超乎他實際年齡,令在場的祭司們驚訝,首次展現了他對宗教的超凡天賦。然而他們的兒子耶穌,面對焦急的父母卻說道:「為什麼找我呢?你們不知道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這位以「我父」稱呼上帝的兒童,將在未來因為宗教理念,與龐大的宗教機構槓上,並犯下褻瀆神明及叛亂的罪。
西元二十七年,耶穌如每年再次踏上耶路撒冷的朝聖旅途,踰越節期間,頻繁出入於聖殿訓道,如有神助的他,迅速攫取了眾人的注意。一次,他在聖殿,站在貪婪的兌幣官吏與祭司前,掀翻滿是硬幣的桌子,並大聲的斥喝那些買賣牲畜與兌幣者:「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這一翻,翻了在場人的眼目,也刺激了統治者的敏感神經,種下與法利賽人結怨之因。從此,他在加利利各地旅行,佈道,正式成為「漁人的漁夫」,也招募了十二位門徒。……
「耶穌三度揭露自己的身分:一次是在耶路撒冷公開的聲明,一次是對法利賽人尼可底母,第三次是在家鄉親切的會堂,對著他最熟悉的人。他三度宣稱自己是神之子,這種有褻瀆意味的話可能會讓他喪命。他說出口的話已經覆水難收,就像他再也無法回到長大時簡樸平靜的生活。他已經無法回頭,納匝勒已經不是他的家,他也不再只是個木匠。」
除了羅馬貴冑,也描述了耶穌與其門徒們的個性與背景,活化了整部聖經。
耶穌之死,與當時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有關,也與猶太地區的受迫、羅馬統治者的腐敗有關。本書雖以小說形式呈現,卻對每位人物都與其生平都作了詳實的考證與描述,能夠幫助基督徒的讀者,更進一步理解聖經的意義;對非信仰者的讀者,也能夠藉由歷史小說的形式,得到歷史閱讀的樂趣與認識。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耶穌的時代和他的反抗之路,並且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感受耶穌及其門徒的人性、畏懼與勇敢。
★紐約時報Killing Kennedy、Killing Lincoln蟬聯暢銷書榜首作者比爾‧歐萊利,與史學家馬汀‧道格又一焦點巨作Killing Jesus,詳實考究歷史上的耶穌與同時代的風土民情和名人,已被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挑選開拍電視劇!
★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耶穌(Jesus),全球22億人跟隨並相信他是神。歷史上的耶穌是誰?他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他是神之子,革命份子,還是宗教狂熱份子?施洗者約翰為何稱耶穌為「神的兒子」?耶穌是否有兄弟姊妹?他是否真行了許多神蹟?他的能力從何而來?羅馬當局與猶太人,為何畏懼耶穌、處死耶穌?
★全書附詳細的歷史地圖,繪畫,詳解羅馬與猶太地區,一次了解羅馬帝國與猶太地區的複雜關係。
★本書嚴謹考究耶穌的生平以及羅馬帝國歷史背景,無論是信仰者或非信仰讀者,都可從中看到更多聖經之外的耶穌。亞馬遜上萬人好評!回歸歷史上的真實耶穌,揭開這位兼具神格/人格者的神秘面紗!
名人推薦
羅仁貴 臺灣基教長老教會議長
陳德光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朱頭皮約信 音樂人
內容說明
耶穌是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與歷史人物。他的教會與思想影響了後世全世界。至今不減。本書考證,他事實上應生於西元前5年或6年(因大希律王死於西元前4年)的春天,死於西元27年到30年之間三月到四月的某個周五。
這位在36歲的盛年就被釘死於十字架上的木匠之子,是何德何能,以一個失敗的烈士之身成就改變歷史的巨大轉變?這位窮困的木匠之子,如何能夠在聖殿與學士論道、四處傳道、施行神蹟,更勇於挑戰當權!他是否真是上帝之子?
本書是一本關於耶穌生平與當時的猶太地區的歷史小說,於西元前五年談起。作者先以許多篇幅描述了羅馬與猶太地區的政治關係,以故事性的敘述方式,生動且深刻的描寫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朱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奧古斯都(即屋大維,Octavius)、馬克.安東尼、龐培、與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之間的愛怨與政治角力,並介紹了猶太地區歷任的實質總督,大希律王、提庇留(Tiberius Claudius Nero,即暴君尼祿之父)等人,如何藉由羅馬的勢力,高壓統治猶太人。然而,整個統治結構,在耶穌的出現後,受到強烈的挑戰。
由羅馬帝國所分封,猶太地區的王──大希律王(黑落德),因為東方的博士觀星象前來尋找「猶太人的王」,而殘酷下令殺掉所有伯利恆的兩歲以下嬰兒,甚至是殺害在母親肚子裡,尚未出生的孩子。然而耶穌逃過了此劫。
西元七年,十二歲的耶穌,與父母前往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盛大慶典逾越節。回納匝勒途中,耶穌與父母走失,慌張的約瑟與瑪利亞最終在聖殿,看見他們的孩子耶穌,帶著加利利鄉間口音,在一群拉比中侃侃而談。他對複雜宗教教義的理解,超乎他實際年齡,令在場的祭司們驚訝,首次展現了他對宗教的超凡天賦。然而他們的兒子耶穌,面對焦急的父母卻說道:「為什麼找我呢?你們不知道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這位以「我父」稱呼上帝的兒童,將在未來因為宗教理念,與龐大的宗教機構槓上,並犯下褻瀆神明及叛亂的罪。
西元二十七年,耶穌如每年再次踏上耶路撒冷的朝聖旅途,踰越節期間,頻繁出入於聖殿訓道,如有神助的他,迅速攫取了眾人的注意。一次,他在聖殿,站在貪婪的兌幣官吏與祭司前,掀翻滿是硬幣的桌子,並大聲的斥喝那些買賣牲畜與兌幣者:「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這一翻,翻了在場人的眼目,也刺激了統治者的敏感神經,種下與法利賽人結怨之因。從此,他在加利利各地旅行,佈道,正式成為「漁人的漁夫」,也招募了十二位門徒。……
「耶穌三度揭露自己的身分:一次是在耶路撒冷公開的聲明,一次是對法利賽人尼可底母,第三次是在家鄉親切的會堂,對著他最熟悉的人。他三度宣稱自己是神之子,這種有褻瀆意味的話可能會讓他喪命。他說出口的話已經覆水難收,就像他再也無法回到長大時簡樸平靜的生活。他已經無法回頭,納匝勒已經不是他的家,他也不再只是個木匠。」
除了羅馬貴冑,也描述了耶穌與其門徒們的個性與背景,活化了整部聖經。
耶穌之死,與當時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有關,也與猶太地區的受迫、羅馬統治者的腐敗有關。本書雖以小說形式呈現,卻對每位人物都與其生平都作了詳實的考證與描述,能夠幫助基督徒的讀者,更進一步理解聖經的意義;對非信仰者的讀者,也能夠藉由歷史小說的形式,得到歷史閱讀的樂趣與認識。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耶穌的時代和他的反抗之路,並且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感受耶穌及其門徒的人性、畏懼與勇敢。
作者簡介
作者 比爾‧歐萊利Bill O’Reilly
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新聞節目《歐萊利實情》(The O’Reilly Factor)的主持人。他在多家報紙發表專欄文章,也是多本暢銷書《Killing Kennedy》、《Killing Lincoln》的作者。歐萊利是美國民眾最常討論的政治名嘴之一。
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新聞節目《歐萊利實情》(The O’Reilly Factor)的主持人。他在多家報紙發表專欄文章,也是多本暢銷書《Killing Kennedy》、《Killing Lincoln》的作者。歐萊利是美國民眾最常討論的政治名嘴之一。
目次
給讀者的話
第一卷 耶穌的世界
第二卷 看哪,那人
第三卷 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
後話
後記
資料來源 謝辭
第一卷 耶穌的世界
第二卷 看哪,那人
第三卷 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
後話
後記
資料來源 謝辭
書摘/試閱
第九章
﹢﹢﹢
就這樣,西滿成為耶穌的第一位門徒,後來耶穌將西滿的名字改為彼得,意思是「磐石」。彼得無法解釋耶穌為什麼選擇他,讓他享有這份光榮──他不是當地的拉比,也不是迦百農最虔誠的教師,甚至不是最虔誠的漁夫。很快地,就有其他使徒加入他,包括馬太,迦百農備受歧視的稅吏,馬太的工作是管理希律.安提帕的所有收藏。
耶穌才剛滿二十八歲,就選了十二名男子追隨他,以門徒的身分學習他傳的道理,讓他們有一天能夠獨自到各地傳播他的訊息。
其中四位使徒──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都是漁夫。耶穌特別從這個行業中挑選他的使徒,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通曉亞蘭語、希伯來語、希臘語、以及一些拉丁文,這樣就能對更多可能追隨他們的人傳道。
所有的使徒都是加利利人,只有一位不是。他來自加利略(Carioth,後來福音書譯為希臘文時寫作「Iscariot」)。他的名字是猶大(Judas)。他說話帶著猶太地區南部的優美口音,善於掌管金錢,耶穌選他來管理錢財,而不是選擇馬太。他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耶穌也公開地稱他為友。有一天,這一些都會改變。
加利利的面積不大,大概只有四十八公里乘六十四公里的大小。各個城市以古路和大陸和羅馬大道連接,每天都有商人、朝聖者、旅人往返。選擇迦百農作為傳教中心是很聰明的選擇,因為這個漁村經常要把產品送往距離遙遠的市場,在迦百農或在附近聽到耶穌講道的人,到推羅(Tyre)或甚至耶路撒冷販賣一籃又一籃的醃魚時,也會將他傳的道帶到各處。信眾開始在耶穌離開迦百農傳教時尋找他。
因為他的門徒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要照顧,所以耶穌不會經常移動。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他越來越受歡迎,當他傳道時,聚集的群眾人數越來越多。耶穌在會堂、戶外、私人的住家、湖畔傳道。無論男女都會拋下他們的工作聽他說話,一大群的觀眾聚集在一起聆聽耶穌單純地講著上帝的愛與希望。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欣賞他。一個人說著如此沒有攻擊性的訊息,對羅馬或他的黨羽安提帕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問題。羅馬總督彼拉多在該撒利亞有個宮殿,騎馬只要一天就能到迦百農。因為羅馬派出的間諜,猶太人耶穌可能會造反的消息傳到了彼拉多的耳裡。安提帕的間諜也密切監視著耶穌,他們認為耶穌是施洗約翰的同夥與繼承人。耶路撒冷和加利利的猶太掌權者,尤其是重視律法的法利賽人,現在正密切注意耶穌是否違反任何宗教律法,而且還想找機會揭穿他的傳授的道理。他們嘲笑他和罪人一起喝酒,選擇眾人鄙視的稅吏馬太當門徒。當耶穌以超能力治癒病人的消息開始在加利利四處傳播時,宗教掌權者更緊張了。
然而,耶穌沒有退縮。
他反而力陳自己的主張。對受到壓迫、貧苦的加利利人來說,他即將在迦百農外的山邊講的道決定了他們的奮鬥,而且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耶穌開口說道:「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耶穌坐著,他強而有力的聲音帶著他的訊息,傳遞給為數眾多的聽眾。法利賽人也在其中。耶穌闡明他對宗教律法的一番見解時,他們肯定很訝異。一開始原本只是要告訴加利利的男男女女,目前的困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但隨即卻變成如詩般冗長的論述,談的是通姦、謀殺、發假誓、救濟窮人、愛自己的敵人、甚至最驚人的是抵抗當權者。
耶穌告訴聽眾的是,所有事情都該聽從上帝。他說的話讓這些受到壓迫、覺得毫無希望的加利利人內心重獲活力。
「所以你們禱告時,要這樣說,」耶穌告訴他們。沒有人說話,眾人的身體都往前傾,豎起耳朵傾聽。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但救我們脫免兇惡。」
耶穌的演說囊括了一切,加利利農民在羅馬統治下深有同感的所有事情:依靠上帝的需求、對每天糧食的擔憂,努力不欠下債務,最後,耶穌提醒大家,在殘酷的人生當中,屈服於撒謊、欺騙、偷竊、通姦的誘惑是不對的,只會讓人離上帝越來越遠。
當耶穌說完時,眾人震驚不已。這段演說不到兩千字,但簡潔有力。這段演說後來被稱為「山中聖訓」,或許是史上最重要的演說。
那一天,眾人跟著耶穌下山,穿過高大的春天綠草,繞過小小的石灰圓石,經過新長出的麥田,跟著他一路回到迦百農。
走進迦百農不久後,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負責管轄迦百農的羅馬軍官宣布自己是耶穌的追隨者。
耶穌很訝異。軍官這番表白可能會害他丟掉工作,甚至被殺。不過,耶穌轉頭向這位百夫長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
山上寶訓過了三個月後,耶穌到當地的法利賽人家裡做客。他獲邀共進晚餐,討論他講的道理。這位法利賽人西滿(Simon)不喜歡耶穌。雖然他邀請耶穌來吃晚餐,但卻故意不好好招待耶穌,以表示他對耶穌的鄙視。耶穌穿著涼鞋,從迦百農走了六公里塵土瀰漫的路到抹大拉,但西滿沒依照習俗給他水洗腳,見到他時也沒在他臉頰上獻上崇敬的一吻,或用橄欖油塗在他身上。
整個猶太地區有六千多名法利賽人,法利賽的含意是「分離的人」(separated ones),代表他們和其他猶太人是區隔開來的。貴族與宗教教師之間沒有介於中間的階級,農人、工匠、商人都是處於較低階級的人。法利賽人自詡為猶太宗教律法的守衛,相信他們對聖經的詮釋有公信力。無論他們去哪個會堂講道,都會被視為是真理。然而,現在耶穌對聖經有自己一套詮釋,威脅到現存的權力結構,因為加利利人都急切地想聽耶穌講道。因此,西滿和法利賽人邀請耶穌到朋友的聚會,看看是否能引誘他說出褻瀆上帝的話。
一名年輕女子靜靜走入房間。她是個妓女,曾聽過耶穌講道。西滿邀她來,要用他精心策劃的計畫來測試耶穌。這一刻肯定很尷尬,因為很少有名聲敗壞的女子會走進神聖的法利賽人的家。不過,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of Magdala,或在歷史上流傳的名字Mary Magdalene) 站在耶穌背後,手上拿著非常昂貴的香膏,以雪花石膏瓶裝著。沒有人問她是哪裡來的錢買這麼昂貴的東西。
人人都知道瑪利亞以什麼工作謀生,在加利利的小村莊和城鎮中,藏不了什麼秘密。可是,瑪利亞逐漸相信了耶穌所說的愛與接納。她情緒激動,彎腰想把芳香的香膏塗在耶穌的腳上。可是,瓶子還沒打開,她就哭了起來。瑪利亞斗大的淚珠不覺羞恥地流下,她的臉貼近耶穌沾滿塵土的雙腳。
瑪利亞的淚水不斷地流,和她塗在耶穌腳上的香膏混在一起,然後她用長髮擦乾耶穌的腳,甚至親吻耶穌的雙腳,表示她對耶穌的愛和尊重。
耶穌沒有阻止她。
「這人若是先知」,法利賽人西滿想到:「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西滿,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耶穌說道,瑪利亞打開雪花石膏做的瓶子,在他的腳上倒上更多香膏,香氣濃烈又吸引人,整個屋子都充滿了花的甜香。
「夫子,請說。」西滿平靜地說道。
「你看見這女人麼?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吻,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耶穌和西滿說:「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耶穌看著瑪利亞,她抬起目光,看著耶穌的臉。「你的罪赦免了。」耶穌對她說。
假使西滿想找個機會陷害耶穌,現在就是時機。只有透過獻上祭品,人的罪才能被赦免。在法利賽人眼中,即使是約旦河的洗禮也不能真正赦免人的罪。耶穌現在卻說他有權力替人除罪。
耶穌的話讓西滿今晚共進晚餐的友人驚訝萬分,尤其他還在如此重要的法利賽人面前說這些話。「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他們彼此問道。
「你的信德救了你,」耶穌向抹大拉的瑪利亞說:「平安地回去罷。」
於是,她離開了,但離開沒有多久。瑪利亞並不是耶穌挑選的十二門徒之一,但她跟隨著他們四處旅行,再也沒有回到她曾經熟悉的生活。最後,在拿撒勒人耶穌生命的最後日子中,瑪利亞會是重要見證者。
﹢﹢﹢
施洗約翰生命中最後的歲月已經到來。他在馬基努的地窖已經待了漫長的兩年。這個濕冷的牢房沿
著多岩的山丘開闢,而且,有些牢房除了洞穴外什麼都沒有。地板、天花板、牆面都是無法穿透的岩石。
約翰的牢房沒有窗戶,唯一的光線透過厚重木門的小小縫隙穿透進來。長方型的門框是用隨便刻的岩石。
女性在猶太社會經常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馬利亞追隨耶穌和使徒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猶太人的歷史充滿了英雄般的女性角色,例如拉結(Rachel)、撒拉(Sarah)、利亞(Leah)、利百加(Rebecca)。米利暗(Miriam)和她的弟弟摩西(Moses)、亞倫(Aaron)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還有幫助以色列人攻下耶利哥(Jericho)的妓女喇合(Rahab)。在耶穌的時代,女性地位與男性同等,儘管他們在俗世中的責任不同。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締結合約,買賣財產、在婚禮上發言。
男性禁止毆打或虐待女性,至於強暴,當時的人認為這種事情違反女性意願,強暴犯是有罪的。其實,在耶穌的時代,女性受到的對待比現代許多地方還要好。
﹢﹢﹢
就這樣,西滿成為耶穌的第一位門徒,後來耶穌將西滿的名字改為彼得,意思是「磐石」。彼得無法解釋耶穌為什麼選擇他,讓他享有這份光榮──他不是當地的拉比,也不是迦百農最虔誠的教師,甚至不是最虔誠的漁夫。很快地,就有其他使徒加入他,包括馬太,迦百農備受歧視的稅吏,馬太的工作是管理希律.安提帕的所有收藏。
耶穌才剛滿二十八歲,就選了十二名男子追隨他,以門徒的身分學習他傳的道理,讓他們有一天能夠獨自到各地傳播他的訊息。
其中四位使徒──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都是漁夫。耶穌特別從這個行業中挑選他的使徒,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通曉亞蘭語、希伯來語、希臘語、以及一些拉丁文,這樣就能對更多可能追隨他們的人傳道。
所有的使徒都是加利利人,只有一位不是。他來自加利略(Carioth,後來福音書譯為希臘文時寫作「Iscariot」)。他的名字是猶大(Judas)。他說話帶著猶太地區南部的優美口音,善於掌管金錢,耶穌選他來管理錢財,而不是選擇馬太。他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耶穌也公開地稱他為友。有一天,這一些都會改變。
加利利的面積不大,大概只有四十八公里乘六十四公里的大小。各個城市以古路和大陸和羅馬大道連接,每天都有商人、朝聖者、旅人往返。選擇迦百農作為傳教中心是很聰明的選擇,因為這個漁村經常要把產品送往距離遙遠的市場,在迦百農或在附近聽到耶穌講道的人,到推羅(Tyre)或甚至耶路撒冷販賣一籃又一籃的醃魚時,也會將他傳的道帶到各處。信眾開始在耶穌離開迦百農傳教時尋找他。
因為他的門徒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要照顧,所以耶穌不會經常移動。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他越來越受歡迎,當他傳道時,聚集的群眾人數越來越多。耶穌在會堂、戶外、私人的住家、湖畔傳道。無論男女都會拋下他們的工作聽他說話,一大群的觀眾聚集在一起聆聽耶穌單純地講著上帝的愛與希望。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欣賞他。一個人說著如此沒有攻擊性的訊息,對羅馬或他的黨羽安提帕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問題。羅馬總督彼拉多在該撒利亞有個宮殿,騎馬只要一天就能到迦百農。因為羅馬派出的間諜,猶太人耶穌可能會造反的消息傳到了彼拉多的耳裡。安提帕的間諜也密切監視著耶穌,他們認為耶穌是施洗約翰的同夥與繼承人。耶路撒冷和加利利的猶太掌權者,尤其是重視律法的法利賽人,現在正密切注意耶穌是否違反任何宗教律法,而且還想找機會揭穿他的傳授的道理。他們嘲笑他和罪人一起喝酒,選擇眾人鄙視的稅吏馬太當門徒。當耶穌以超能力治癒病人的消息開始在加利利四處傳播時,宗教掌權者更緊張了。
然而,耶穌沒有退縮。
他反而力陳自己的主張。對受到壓迫、貧苦的加利利人來說,他即將在迦百農外的山邊講的道決定了他們的奮鬥,而且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耶穌開口說道:「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耶穌坐著,他強而有力的聲音帶著他的訊息,傳遞給為數眾多的聽眾。法利賽人也在其中。耶穌闡明他對宗教律法的一番見解時,他們肯定很訝異。一開始原本只是要告訴加利利的男男女女,目前的困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但隨即卻變成如詩般冗長的論述,談的是通姦、謀殺、發假誓、救濟窮人、愛自己的敵人、甚至最驚人的是抵抗當權者。
耶穌告訴聽眾的是,所有事情都該聽從上帝。他說的話讓這些受到壓迫、覺得毫無希望的加利利人內心重獲活力。
「所以你們禱告時,要這樣說,」耶穌告訴他們。沒有人說話,眾人的身體都往前傾,豎起耳朵傾聽。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但救我們脫免兇惡。」
耶穌的演說囊括了一切,加利利農民在羅馬統治下深有同感的所有事情:依靠上帝的需求、對每天糧食的擔憂,努力不欠下債務,最後,耶穌提醒大家,在殘酷的人生當中,屈服於撒謊、欺騙、偷竊、通姦的誘惑是不對的,只會讓人離上帝越來越遠。
當耶穌說完時,眾人震驚不已。這段演說不到兩千字,但簡潔有力。這段演說後來被稱為「山中聖訓」,或許是史上最重要的演說。
那一天,眾人跟著耶穌下山,穿過高大的春天綠草,繞過小小的石灰圓石,經過新長出的麥田,跟著他一路回到迦百農。
走進迦百農不久後,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負責管轄迦百農的羅馬軍官宣布自己是耶穌的追隨者。
耶穌很訝異。軍官這番表白可能會害他丟掉工作,甚至被殺。不過,耶穌轉頭向這位百夫長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
山上寶訓過了三個月後,耶穌到當地的法利賽人家裡做客。他獲邀共進晚餐,討論他講的道理。這位法利賽人西滿(Simon)不喜歡耶穌。雖然他邀請耶穌來吃晚餐,但卻故意不好好招待耶穌,以表示他對耶穌的鄙視。耶穌穿著涼鞋,從迦百農走了六公里塵土瀰漫的路到抹大拉,但西滿沒依照習俗給他水洗腳,見到他時也沒在他臉頰上獻上崇敬的一吻,或用橄欖油塗在他身上。
整個猶太地區有六千多名法利賽人,法利賽的含意是「分離的人」(separated ones),代表他們和其他猶太人是區隔開來的。貴族與宗教教師之間沒有介於中間的階級,農人、工匠、商人都是處於較低階級的人。法利賽人自詡為猶太宗教律法的守衛,相信他們對聖經的詮釋有公信力。無論他們去哪個會堂講道,都會被視為是真理。然而,現在耶穌對聖經有自己一套詮釋,威脅到現存的權力結構,因為加利利人都急切地想聽耶穌講道。因此,西滿和法利賽人邀請耶穌到朋友的聚會,看看是否能引誘他說出褻瀆上帝的話。
一名年輕女子靜靜走入房間。她是個妓女,曾聽過耶穌講道。西滿邀她來,要用他精心策劃的計畫來測試耶穌。這一刻肯定很尷尬,因為很少有名聲敗壞的女子會走進神聖的法利賽人的家。不過,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of Magdala,或在歷史上流傳的名字Mary Magdalene) 站在耶穌背後,手上拿著非常昂貴的香膏,以雪花石膏瓶裝著。沒有人問她是哪裡來的錢買這麼昂貴的東西。
人人都知道瑪利亞以什麼工作謀生,在加利利的小村莊和城鎮中,藏不了什麼秘密。可是,瑪利亞逐漸相信了耶穌所說的愛與接納。她情緒激動,彎腰想把芳香的香膏塗在耶穌的腳上。可是,瓶子還沒打開,她就哭了起來。瑪利亞斗大的淚珠不覺羞恥地流下,她的臉貼近耶穌沾滿塵土的雙腳。
瑪利亞的淚水不斷地流,和她塗在耶穌腳上的香膏混在一起,然後她用長髮擦乾耶穌的腳,甚至親吻耶穌的雙腳,表示她對耶穌的愛和尊重。
耶穌沒有阻止她。
「這人若是先知」,法利賽人西滿想到:「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西滿,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耶穌說道,瑪利亞打開雪花石膏做的瓶子,在他的腳上倒上更多香膏,香氣濃烈又吸引人,整個屋子都充滿了花的甜香。
「夫子,請說。」西滿平靜地說道。
「你看見這女人麼?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吻,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耶穌和西滿說:「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耶穌看著瑪利亞,她抬起目光,看著耶穌的臉。「你的罪赦免了。」耶穌對她說。
假使西滿想找個機會陷害耶穌,現在就是時機。只有透過獻上祭品,人的罪才能被赦免。在法利賽人眼中,即使是約旦河的洗禮也不能真正赦免人的罪。耶穌現在卻說他有權力替人除罪。
耶穌的話讓西滿今晚共進晚餐的友人驚訝萬分,尤其他還在如此重要的法利賽人面前說這些話。「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他們彼此問道。
「你的信德救了你,」耶穌向抹大拉的瑪利亞說:「平安地回去罷。」
於是,她離開了,但離開沒有多久。瑪利亞並不是耶穌挑選的十二門徒之一,但她跟隨著他們四處旅行,再也沒有回到她曾經熟悉的生活。最後,在拿撒勒人耶穌生命的最後日子中,瑪利亞會是重要見證者。
﹢﹢﹢
施洗約翰生命中最後的歲月已經到來。他在馬基努的地窖已經待了漫長的兩年。這個濕冷的牢房沿
著多岩的山丘開闢,而且,有些牢房除了洞穴外什麼都沒有。地板、天花板、牆面都是無法穿透的岩石。
約翰的牢房沒有窗戶,唯一的光線透過厚重木門的小小縫隙穿透進來。長方型的門框是用隨便刻的岩石。
女性在猶太社會經常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馬利亞追隨耶穌和使徒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猶太人的歷史充滿了英雄般的女性角色,例如拉結(Rachel)、撒拉(Sarah)、利亞(Leah)、利百加(Rebecca)。米利暗(Miriam)和她的弟弟摩西(Moses)、亞倫(Aaron)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還有幫助以色列人攻下耶利哥(Jericho)的妓女喇合(Rahab)。在耶穌的時代,女性地位與男性同等,儘管他們在俗世中的責任不同。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締結合約,買賣財產、在婚禮上發言。
男性禁止毆打或虐待女性,至於強暴,當時的人認為這種事情違反女性意願,強暴犯是有罪的。其實,在耶穌的時代,女性受到的對待比現代許多地方還要好。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