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建築文化研究(第6輯)(簡體書)
滿額折

建築文化研究(第6輯)(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  價:NT$ 474 元
優惠價: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建築文化研究》是由南京大學建築學院支持的系列出版物,每年1本,由國內(包括臺灣)著名建築學府的最重要學者任編委(包括范景中、夏鑄九、丁沃沃、王駿陽、葛明、朱濤、趙辰等),由胡恒主編的建築理論文集,每期由來自港澳臺的多位學者撰寫或翻譯理論文章,有很高的學術水準。本期是第六期,包括臺灣東海大學校園規劃與設計歷程研究,塔夫裡的重要文獻等重要內容。

讀者對象不僅為建築院校師生和建築學者,還有文化學者及大眾讀者。

作者簡介

胡恒,青年建築評論家,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後,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著有《不分類的建築》《暗房》等,譯作有《收縮的城市》(合譯),並主編《建築文化研究》《建築•歷史•批評》等多類建築叢書。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建築文化研究》是由胡恒主編的建築理論文集,每輯由來自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多位學者撰寫或翻譯理論文章,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本輯收錄了兩地多位學者的建築研究性文章,另有塔夫裡的數篇重要文獻,對於建築界師生、研究者而言,是重要的研究資料;對於行業外的文化學者及大眾讀者而言,是瞭解當代建築史的視窗。

序言
(節選)
當代史有三個主題。第一,過去(歷史)如何成為現在?第二,現在如何成為歷史?第三,在這一雙向的工作中,寫作者的角色應是怎樣?本輯重點討論第三個主題,即寫作者與當代史的關係。
當代史以當下的事件為切入點。這意味著研究者必然身處事件之外、之旁,甚或之中。他從旁觀者、見證者,到研究者,再到參與者,身份的變化幾乎不可避免。馬克思在寫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時,其身份的複雜性曾經達到了極致:他的自我定位是歷史學家;在普通讀者看來,他是時事政論家;在特定階層看來,他是革命導師;在文章結束時,他又是一個大祭司式的預言家。
當然,我們無法與馬克思相比。那個革命的時代不可複製,但作者的多重身份卻是古今皆同。這是一柄雙刃劍。有利的一面:它使寫作具有現場感。直接掌握第一手資料(它們大多以非正式的資訊方式存在);觀測事件的細微變化(它們一閃即逝,不在局中便無從知曉);研究完成後,寫作進入現實,在媒介與知識層面上繼續發揮效能,對世界產生作用,像《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那樣。這是我們當代史的責任之一。不利的一面:研究者離物件過近,主觀的情感要素(道德感、責任心等)進入,會導致歷史寫作所必要的距離感消退;研究的“立場”失去宏大視野,滑入工具模式。更加危險的是,當下事件尚在進行,研究者的過度介入,在干擾其現狀之餘,還會影響研究本身。比如至關重要的“週期”設定,任何外來的作用力都會讓週期的終點事件出現變數,可能會推翻論文的結構、主題設定,使論證邏輯作廢……研究面臨崩盤。
危險亦是考驗。研究應該止於何處?如何處理新生的變數?如何為之調整研究路徑,重設論證邏輯與研究目的?主體參與的界限在哪裡?一系列問題,迫使當代史走上“臨時建構”之路。每一次當代史寫作,都是一次暫時的、片斷的建構。它不是安全屋,能滿足讀者對現實的美好想像與虛幻的欲望;它是危樓,各種麻煩角色在其中接續現身——激烈對抗的力量關係、錯動的結構層、莫名的事物、裂縫與陰影。換個角度來看,危樓充滿了不確定,但更顯迷人。它邀請讀者加入,共用對現實的另一種體驗。可能的話,還可改造這一危樓。
本輯三篇主題文章的物件為大型建築群:兩個居住區,一個校園。它們分別在南京、台中和高雄,生命都不算長,40年到60年。三個案例中,作者與研究物件之間的關係都頗為複雜。過近者有之,過遠者有之;偶遇者有之,相處數十年者有之。共同點在於,研究者都盡力與物件建立一種歷史距離,在細節辨析與宏觀結構之間建立一種平衡。這並不容易。實際上,這一距離或平衡,都無法真正得以控制。正如我們所見,研究中的不完整、自相矛盾之處頻頻出現。正如“當代”二字的含義。
——胡恒

目次

卷首語
當代史
1作為受虐狂的環境
南湖新村/記憶地圖
2解編織:早期東海大學的校園規劃與設計歷程,1953—1956
3貧戶、救贖與烏托邦:從高雄福音新村規劃看社會住宅的在地經驗
文獻
1“激進”的建築與城市
2結論形式的問題
3人們留下些什麼?——阿爾多•羅西的摩德納墓地
評論
近三十年來住房制度變遷下的中國城市住區空間演化

書摘/試閱

東海大學的立校宗旨,大致在1952年3月芳衛廉所撰《我所欲見設於臺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形態備忘錄》(“Memorandum to the Trustees on the Kind of Christian College I would like to See on Formosa",以下簡稱《備忘錄》)與同年6月聯董會通過之“A Statement on the Aims and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Christian College”(大致相當於日後中譯的《私立東海大學設置的目的和方針》,以下簡稱《目的和方針》)兩份檔裡,作了相當程度的厘清。很值得注意的是,聯董會此時顯然已深切意識到,新教差會在中國累積了一個世紀的辦學經驗之後,從教學方針乃至校園氛圍,都必須進行徹底的檢討,因而果決作出“不因襲大陸傳統”的決定。但是,如果應該跟讓聯董會傷心的燕京和聖約翰有所不同,這所必須能“抗拒流行的唯物思想”,而且“不是白領階級養成所”的“小型大學”“,究竟該有一個怎樣的校園環境呢?兩篇檔裡,並沒有出現明確的描述。
1953年11月19日,紐約的“東海大學委員會”(committee on Tunghai University,原“附屬委員會”改編,以下簡稱“委員會”)的會議記錄裡,首次出現“來自臺灣,建築師繪製的教學樓與宿舍圖樣”的內容。這份圖樣的內容究竟如何,我們至今沒有任何線索;但這份委員會也不太滿意的圖樣,卻引發了對日後的規劃設計頗具參考價值的一些討論。討論的內容大概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①對該方案的“俗套”(conventionality)表示失望,認為東海校舍應採用小規模建築群(small grouping),而非大型官樣建築(large formal structures):②確認東海校園的規劃與設計,應該呼應“師生關係中的民主價值”等在《備忘錄》與《目的和方針》中所列舉的基督教大學特質;③強調“差異”,不但要與過去中國教會大學不同,也必須要與一般大學校舍的俗套想法(conyentional coneepts of both academic and dormitory buildings)有所不同:④建議徵求比較不那麼俗套、刻板的替代方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