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026147)社會演化典範之功能論研究:兼論湯恩比、孫中山、馬克思的整合模式
滿額折

(026147)社會演化典範之功能論研究:兼論湯恩比、孫中山、馬克思的整合模式

定  價:NT$ 390 元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新興科學的成立在於確立了新的研究典範。典範在最廣義的定義下為「一科學社群所享有的理論假設、信仰、價值、與技術」,我們以:1.是否研究客體與其他學科不同?2.是否分析焦點與其他學科不同?3.是否具有特殊的理論與方法論(研究方法)存在?4.是否在該領域可發展出哲學層次的探討?作為觀察新興學科是否可能成立的指標。
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典範的學科,在不同的觀點上社會學理論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在最廣義的分類原則下,社會學理論可以被分為(1)社會哲學理論,及(2)社會科學理論。如同科學的進步一般,社會哲學的理論是在不斷地在「發現問題→建立命題→確證→解釋」的「肯證--否證」的過程達到進步,不過在「相對客觀與絕對客觀」及「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的考驗下,社會科學的進步發生在相同典範內各種理論之間、及不同典範之間兩個面向。
「社會演化」從社會學這一學門確立以來,即借用生物學的有機觀點存在於社會學的各種理論、學派之中,其後受到系統論、信息論、控禦學、功能論…等各式觀點的影響一直蘊含其演化的生命力。其中或許在某些時期「社會演化」的觀點被學者青睞,但是「社會演化」一直沒有成為社會學領域中專門研究討論的一個子題,甚至成為一門專業領域或學派,原因即在於(一)社會演化長期受到社會變遷的概念糾纏不清,以至於社會學者將「社會變遷」、「發展理論」與之混淆,乃至於現在流行的「全球化」、「後現代化」掩蓋了對於社會演化的探討;(二)社會演化的典範確立不易,除了上述第一點之外,社會演化的典範至少涉及人類學、史學、語言學、乃至於社會學內各種理論觀點,使得社會演化無法輕易地建立其「自主性」。因此,本文嘗試從功能論的社會演化角度出發,建立屬於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
第一章,闡明研究動機與(1)基於對社會演化與變遷的關懷(2)基於對歷史與社會範典的統合(3)基於對社會研究方法論的精進(4)基於對孫中山思想的批判重建四項研究目的。並說明建構模型【假設】→精練範典【考驗】→典範競爭【整理】→社會哲學理論【理論】,本研究構念的發展過程。說明研究流程、章節安排及選擇功能論作為典範建立的理由,及本研究的限制為何。
第二章「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從典範的意義、來源、典範的競爭進步,論述社會科學何由進步、社會學上多元典範的意義,及社會演化典範的進步問題。第三章「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從方法著手論及理念型及化約論的特徵、困境與出路,研究與理論建立的選擇…等等,以期建構社會演化典範研究的方法論。
從第四章開始,運用卡爾.帕波(Karl Popper)的「理論先於研究」(theory-then-reach strategy)及社會科學研究法當中的「後設研究法」策略,建構一個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其中包括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的範疇:(一)本體論、(二)核心論(包含趨勢論、形式論、目的論)(三)認知論。
一門發展中的學科領域,能否獨立成為一門獨立研究的學問,其關鍵端視於研究範典的確立。因此基於社會科學的進步是不斷地在典範內進行「發現問題→建立命題→確證→解釋」的「肯證--否證」的過程,第五章開始,筆者在將社會演化典範,透過「精練範典」的過程,不斷地在三個時期六位學者(孔德、史賓塞、韋伯、派森斯、盧曼、紀登斯)的作品中精練。這種精練過程實際上就是進行「理論歷史」的檢證,得到功能論模型、單元要素、命題,從而確立功能論社會演化典範內涵,包括:
一、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的範疇:(一)本體論、(二)核心論(包含趨勢論、形式論、目的論)(三)認知論。
二、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模型:「行動與結構」的二元性模型。
三、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單元要素:包含問題意識、基本命題、階段劃分、動力論、條件論、形式論、認識論諸項。
四、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命題。
第六、七、八章先針對「湯恩比」、「孫中山」、及「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概述其學說內容、整理其理論內涵之後。分別使用功能論的理念型、功能論演化典範、功能論演化命題、功能論方法概念、功能論演化單元、命題的理念型,針對湯恩比、孫中山、馬克思三者的理論模式、典範-方法論、典範單元、命題、批判、詮釋、命題模型,進行「檢證、形成、整合、批判」等工作。最後再運用喬治.豪門(Geogrge C. Homans)的「初級抽象」(first-order abstractions)概念,抽繹成為命題,並演繹出命題模式。
孫中山的「演化-整合」命題模式顯示出強烈的「整合」觀點;馬克思的「演化-衝突」命題模式顯示出強烈的「衝突」觀點,配合湯恩比的「衝突-整合」模式,在第九章,整合出『社會演化的「整合命題」模式』,並以喬治.豪門(Geogrge C. Homans)的「二級抽象」(second-order abstractions)概念,演繹出社會演化的整合命題。


(原出版日期:民國89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目次

第一章 序論-----00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003
第一項、研究動機-----003
第二項、研究目的-----008
第二節:研究架構與方法-----010
第一項、研究架構-----010
第二項、研究方法-----014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016
第一項、研究範圍-----016
第二項、研究限制-----017

第二章 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025
第一節:典範的競爭與變遷-----025
第一項、範典概念的來源-----025
第二項、範典概念的意義-----025
第三項、典範競爭與變遷-----026
第二節:典範的性質與流弊-----029
第一項、典範的性質及其流弊-----029
第二項、新興學科的典範革命-----029
第三項、科學典範的進步問題-----032
第三節:社會學的多重典範-----035
第一項、典範在社會學的定位問題-----035
第二項、多重典範在社會學的定位-----038
第三項、社會科學典範的進步問題-----045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048
第一項、孔恩到雷澤以來的社會典範意義-----048
第二項、中程理論的思維陷阱與典範誤解-----049
第三項、社會演化論在社會典範上的意義-----051

第三章 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053
第一節:理念型及化約論-----053
第一項、理念型釋義-----053
第二項、化約論釋義-----054
第三項、因境與出路-----056
第二節:行動與結構對話-----060
第一項、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060
第二項、行動與結構的正反辨證性-----061
第三項、行動與結構的動態連結性-----062
第三節:研究與理論對話-----065
第一項、理論先於研究-----065
第二項、研究先於理論-----065
第三項、後設研究方法-----066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068
第一項、社會演化「理念型與化約論」的選擇-----068
第二項、社會演化「行動與結構」的動態連結-----069
第三項、社會演化「研究與理論對話」的選擇-----071

第四章 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75
第一節:有機類比與演化學派-----075
第一項、有機類比及哲學假設-----075
第二項、社會科學的演化學派-----076
第三項、演化學派的本質差異-----080
第二節:社會實在的概念釋義-----082
第一項、社會實在與演化-----082
第二項、傳統的研究途徑-----083
第三項、當代的研究途徑-----083
第三節:社會變遷與社會演化-----085
第一項、社會變遷的概念釋義-----085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86
第三項、變遷與演化概念比較-----090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99
第一項、社會演化的「本體論」-----099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核心論」-----100
第三項、社會演化的「認識論」-----101

第五章 社會演化的功能典範-----103
第一節:有機的演化論時期-----103
第一項、孔德-----103
第二項、史賓塞-----107
第三項、小結--古典的演化論典範-----112
第二節:功能的演化論時期-----114
第一項、韋伯-----114
第二項、派深思-----116
第三項、小結--當代的演化論典範-----120
第三節:全社會演化論時期-----125
第一項、盧曼-----125
第二項、紀登思-----129
第三項、小結--全社會演化論典範-----134
第四節:小結--行動與結構二元性模型-----141
第一項、功能論的社會演化-----141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新歸趨-----144
第三項、行動與結構二元性-----147

第六章 湯恩比的社會演化觀-----155
第一節:理論內涵-----155
第一項、歷史社會對話-----155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57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61
第二節:演化典範-----163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163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165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167
第三節:典範競爭-----172
第一項、批判-----172
第二項、詮釋-----173
第三項、小結--湯恩比的社會演化典範-----175

第七章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177
第一節:理論內涵-----177
第一項、政治意識型態-----177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80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82
第二節:演化典範-----185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185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186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188
第三節:典範競爭-----190
第一項、批判-----190
第二項、詮釋-----191
第三項、小結-孫中山的社會演化典範-----193

第八章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195
第一節:理論內涵-----195
第一項、政治意識型態-----195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97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98
第二節:演化典範-----200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200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201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205
第三節:典範競爭-----207
第一項、批判-----207
第二項、詮釋-----209
第三項、小結-馬克思的社會演化典範-----210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213
第一節:研究發現-----213
第一項、社會演化功能典範及其整合模式運用-----215
第二項、社會科學的進步主要產生於典範之內-----217
第三項、理論的變遷本身就是理論的演化過程-----218
第二節:研究建議-----220
第一項、跨越不同學科及典範的社會演化模式-----220
第二項、社會哲學理論與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221
第三項、動態連結性作為衡量理論抽繹的標準-----222
第三節:研究展望-----226
第一項、典範社會學的研究-----226
第二項、理論社會學的研究-----226
第三項、文化與結構的研究-----227

[附錄]
[參考書目]

圖目次
【圖1-1】本研究概念架圖-----011
【圖1-2】本研究章節架構圖-----013
【圖1-3】社會學主要學派發展過程歸納分類圖-----022
【圖1-4】本論文章節的形式邏輯關係圖-----023
【圖2-1】典範的變遷過程-----027
【圖2-2】波柏的「知識的進化論」-----033
【圖2-3】Gurvictch關於社會實在的垂直及水平交叉層次-----039
【圖2-4】Ritzer「微視-鉅視」的連續體按連續體上若干關鍵點來區分-----04O
【圖2-5】Ritzer「客觀-主觀」的連續體按若干混合型來區分-----041
【圖2-6】Ritzer主要的社會實體層次-----042
【圖2-7】Ritzer社會實體層次與主要社會學典範-----044
【圖2-8】相對客觀與絕對客觀-----045
【圖2-9】想像真理的推移性-----046
【圖3-1】社會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原圖名稱為「社會學中理論的要素」)-----062
【圖3-2】理論形成過程中四種基本的「動態連結性」-----063
【圖3-3】各種理論格式類型的變異-----064
【圖3-4】理論建構的層次、步驟與動態連結性-----070
【圖3-5】Ann & Scott Greer之「研究圈」-----072
【圖3-6】由概念轉變成觀察的層級:疏離感案例的研究-----072
【圖4-1】莫爾(Moore)的「變遷階段方向理論」-----094
【圖4-2】社會演化的「自變項-依變項」理念型-----100
【圖4-3】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011
【圖5-1】孔德三階段法則中關於社會演化的認識論理念型-----113
【圖5-2】韋伯歷史發展理想類型-----115
【圖5-3】韋伯社會演化的認識論理念型-----121
【圖5-4】功能論之社會變遷理論-----124
【圖5-5】派深思社會演化理論的理念型-----124
【圖5-6】盧曼社會演化理論中的知識理念型-----136
【圖5-7】結構兼行動理論各要素之關連-----138
【圖5-8】紀登士理論結構中的知識理念型-----139
【圖5-9】社會演化的「行動-結構」理念型-----148
【圖5-10】功能主義式的社會演化路線形式-----152
【圖5-11】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54
【圖6-1】湯恩比的「挑戰-回應」的理念型-----162
【圖6-2】湯恩比的「挑戰-回應」命題模式-----176
【圖7-1】孫中山的政治意識型態內容-----180
【圖7-2】孫中山層創進化思想內涵-----183
【圖7-3】孫中山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84
【圖7-4】孫中山的「演化-整合」命題模式-----194
【圖8-1】馬克思的政治意識型態內容-----197
【圖8-2】馬克思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99
【圖8-3】馬克思的階級衝突架構-----202
【圖8-4】馬克思的「演化-衝突」命題模式-----211
【圖9-1】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214
【圖9-2】功能論的社會演化的命題整合模式-----216

表目次
【表1-1】從「學科能量指標」測度「社會演化」與「社會變遷」在社會學與歷史學的疊合程度-----005
【表1-2】理論的四種層次-----006
【表1-3】社會學家涉及對「行動與結構」的二元性模型的討論-----017
【表2-1】成為新興學科的能量指標-----030
【表2-2】社會學方法論在社會學中的定位-----031
【表2-3】「社會學方法論在社會學中的定位」與「新興學科的能量指標」的內容疊合-----031
【表2-4】社會學家所提出的各種社會學理論典範的形式-----036
【表3-1】「社會科學理論」與「社會哲學理論」之比較-----057
【表4-1】社會變遷之各種分析層次-----090
【表4-2】摩爾根《古代社會》的人類階段-----098
【表4-2】社會變遷與社會演化的「時期-空間」向度-----094
【表5-1】孔德三階段法則-----104
【表5-2】孔德的人性論與其他社會秩序-----107
【表5-3】史賓塞進化階段與社會特質-----108
【表5-4】盧曼社會演化階段的特徵比較-----126
【表5-5】紀登士的社會分類-----131
【表5-6】傳統國家、絕對主義國家、民族--國家之比較-----132
【表5-7】功能論途徑的社會演化論分期-----143
【表6-1】歷史學與社會學的典範差異概觀-----156
【表7-1】孫中山階段式進化思想-----181
【表8-1】馬克思演化階段的「理念型」-----203
【表8-2】季登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批判與重建-----208
【表9-1】「社會學」與「理論社會學」的概念對照-----227

公式目次
【公式3-1】社會理論的動態連結性-----064

命題目次
【命題5-1】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基本命題-----149
【命題6-1】湯恩比《歷史研究》中「挑戰-回應」命題-----168
【命題6-2】湯恩比的演化命題-----171
【命題7-1】孫中山的演化命題-----188
【命題8-1】馬克思的重要命題-----205
【命題8-2】馬克思的演化命題-----2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39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