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啟蒙運動
滿額折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有個時代, 相信人可以用理性解決一切,
曾有一群人,相信人有無限進步的可能,
他們催生出現代社會的架構、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我們稱之為啟蒙時代,又叫理性時代

《瘋狂簡史》作者羅伊‧波特以綜觀視角
去除神話與偏見,帶你重新認識啟蒙運動
 
 
◇用理性解決所有問題
康德曾說:「啟蒙標誌人類終於成年。」十八世紀的啟蒙時代,曾有過無數啟發後世的重要思想家:捍衛自由的伏爾泰、信仰市場經濟的亞當斯密,因材施教的盧梭。受十七世紀科學革命影響,這些思想家以理性、科學為基礎,檢視當前體制現況。他們批判封建制度,提倡基本人權、民主政體,進而間接促成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他們力推自由市場,更促使歐洲思想世俗化,終於脫離「基督教」的思維框架。
 
◇理性不總是美好
但十九世紀的知識分子卻有不同見解。他們認為啟蒙思想家其實迂腐又好高騖遠,缺乏實務經驗,許多倡議難以落實。只知道支持私有財產和個人利益,對資本社會中的不平等與壓迫視而不見。過於相信理性,對真偽對錯的絕對劃分,排除了多元價值觀,催生出殘酷、不近人情的社會政策,甚至導向極權政治與推動帝國主義。因此,後人將法國大革命中的血腥暴力歸咎於此,甚至認為影響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
 
◇我們是「啟蒙運動」的孩子
啟蒙運動雖然幫助人類從過去之中解放出來,卻也在過程中製造出了新的枷鎖。我們今日仍試著解決現代工業化都市的社會問題,而這種現代社會正是由啟蒙運動催生的。甚至我們在試圖解決問題的時候,採用的方法、價值觀、科學知識,都是啟蒙思想家創造出來的。說到底,我們終究都是啟蒙運動的孩子。
 
 
◎各方好評
《啟蒙運動》,是英國醫學社會史教授羅伊.波特的遺作之一,他並沒有要全面性的討論「啟蒙運動」,而是試圖在書中選擇了八個關鍵視角(章節)來重新審視「啟蒙運動」的意義。這八個主題對於高中一○八課綱世界史(從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的教學已是相當完整且受用的,尤其思想史本身較為抽象,再者現今中學歷史教育強調閱讀素養的訓練,因此,本書確實是值得推薦給中學教師備課與學生閱讀的適切素材。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啟蒙運動》全書發人深省的提問包括:成就啟蒙運動與傑出思想家的歷史脈絡是?開明專制真的開明嗎?啟蒙過度強調理性,會不會成為道德虛無主義以及專制統治的溫床?法國大革命真的與啟蒙運動有關嗎?作者對大家習以為常的概念,不斷提出質疑再進行論述,引領讀者對啟蒙運動及思想家觀點展開多面向的探究與省思,對於近世西洋史的教與學而言,真是本難得的佳作。
──陳正宜老師/南湖高中
 
 
普遍以為啟蒙哲士的著作影響日後法國大革命的發展,然現在許多學者認為民間普及的情色文學影響力,更甚過哲士的學術作品。這些都讓我們更想了解啟蒙運動在社會的影響力,本書作者羅伊•波特(Roy Porter, 1946-2002)恰是著名社會思想史家,一定可以滿足讀者的好奇,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啟蒙運動的不同面向。
──莊德仁╱臺北市建國高中歷史教師,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作者簡介

羅伊‧波特Roy Porter, 1946-2002
當代最富盛名的醫學社會史教授,《劍橋醫學史》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醫療史、精神醫學史,以及十八世紀社會思想史。就精神醫學史的領域而言,他曾關切過的議題也相當多樣:道德治療、療養院史、神經衰弱、歇斯底里、瘋狂者的觀點、精神醫學史……等等。除了出版二十多本專書外,精力同見聞過人的波特亦曾主編過上百件的出版品及若干專業刊物。此外,羅伊‧波特也是將「精神醫學史」建構成一門領域的主要學者。


李易安

專職譯者與獨立記者。關注邊界、地緣政治、族裔性、海外華人、移動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等議題,對於中亞、太平洋地區、前蘇聯國家與伊斯蘭世界尤感興趣。

目次

導論與致謝
1. 何謂啟蒙運動?
2. 目標:人的科學
3. 啟蒙運動的政治
4. 以理性改造宗教
5. 啟蒙運動何許人也?
6. 統一或多元?
7. 啟蒙究竟是場運動,抑或一種心態?
8. 結論:啟蒙運動重要嗎?
延伸閱讀建議
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何謂啟蒙運動?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曾在兩百多年前寫下一篇文章,題為〈何謂啟蒙運動〉。對於康德來說,啟蒙運動就是人類的成年禮,讓人類意識得以從無知、錯誤的幼稚狀態之中解放出來。他認為這個心智解放的過程,正在他所身處的時代裡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人類對大自然以及人類自身的知識都在不斷增長,從而推動著人類大幅進步;康德當時還引用羅馬詩人賀拉斯,喊出了「敢於求知」這句口號。

然而今日只有最不假思索的歷史學家,才會像康德那樣自信地宣稱,現在我們所知的十八世紀啟蒙時代,以及當時最重要的知識分子和宣傳者所推動的「進步」、「自由」概念和思想,無疑就是人類進步過程中一個決定性的階段。事實上,歷史學家的確有理由質疑過去這些人的主張。不管怎麼說,這種「非黑即白」(saints and sinners)、將一切看成是遠見十足的「英雄」在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對抗反動暴君的史觀,在今日看來都是既偏頗又充滿成見的。此外,想在啟蒙思想之中為人類的進步找到一個完美方案,似乎也是一個過於天真的想法。因此,我們應該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啟蒙運動,並體認到這場運動,其實為歷史學家提供了一系列值得探索的問題。

長久以來,啟蒙運動的風評其實並不好,在英國尤其如此。傳統上,大部分人都會使用「理性時代」這個混合了不同概念的合成詞來指涉十八世紀的各種觀點,但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卻認為,「理性時代」充滿了機械思考而膚淺的人,對於抽象理性的力量太過自信。(一般人認為啟蒙主義者都相信)我們只需要理性,就可以獲得關於人、社會、大自然和宇宙萬物的所有知識,也可以對政治和宗教現狀進行批判;更重要的是,理性也為人類未來的烏托邦提供了基礎。然而(後來的浪漫主義者總會批評),實際上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其實遠比啟蒙哲學那不切實際的白日夢還要多─想像力、情感、傳統和歷史的有機力量,以及靈魂的奧義等等,這些事物也都尤其重要。事實證明,啟蒙運動的思想非常危險:它雖然誘人,有時卻又顯得十分愚蠢,而且總是膚淺得駭人。(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都指控)啟蒙思想家經常吹噓的人道主義,其實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以及革命結束之後都導致許多違背人道的罪行;時至今日,不論是後現代主義者或保守主義者,也都仍會提出類似的批評〔126;146;160〕。

「理性時代」在十九世紀的知音並不多。浪漫主義者認為它沒有靈魂,保守派認為它太過激進,而激進派則批評其領導者(尤其是伏爾泰)其實是一些競逐名利的菁英,只會坐在沙龍裡發表演說,不會發動真正的革命。人類一直要到二十世紀,終於重新被迫思考意識形態和行動之間的真實複雜關係時,才會開始欣賞啟蒙運動之中幽微的諷刺之處。

所有歷史學家現在都同意,將十八世紀貼上「理性時代」的標籤其實是個嚴重誤導人的做法〔61〕。許多十八世紀的重要知識分子,其實都不甚同意曾經想在十七世紀建立全新體系的理性主義哲學家,特別是笛卡爾(他曾說,理性是個「明確清楚的概念」,不證自明)和萊布尼茲。十八世紀的知識分子除了反對那些理性主義哲學家之外,也認為理性主義者是在玩弄文字遊戲、進行詭辯,對於最初由聖托瑪斯.阿奎那於中世紀期間發展出來的多瑪斯主義、後來又在反宗教改革期間被發揚光大的充滿學究氣息的神學,也非常反感。有鑑於牛頓式科學的勝利,支持啟蒙運動的人都認為通往真實知識的關鍵是經驗和實驗,而非先驗的理性〔135〕。人本身除了會思考之外,同時也是一個有感知能力的動物。哥雅曾說:「理性沉睡,心魔生焉。」這句話固然沒錯,但如果沒有經驗和感知,理性也同樣可能招致謬誤。比方說,伏爾泰的哲學小說《憨第德》中的配角潘格羅士博士,就是被萊布尼茲式形而上的信念(亦即「我們所處的世界,便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所蒙蔽,因而對「在他所有可能的鼻子中最好的鼻子底下」的各種殘酷和苦難視而不見〔61:vol. 1,197;158〕。

正如蓋伊所強調的,提倡啟蒙運動的人既非相信理性就是一切的理性主義者,亦非將判斷完全讓渡給情感、信念、直覺和權威的非理性主義者〔61:vol. 1,127f〕。他們批評所有這種過度簡化的極端,因為他們畢竟是批判者,希望運用人類智慧來理解人類本性,分析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以及他們居住其中的自然環境。如果要追求一個更好的世界,其基礎便必須建立在這些理解之上。
他們自稱「思想家」(philosopher,編按:臺灣或譯哲士),而本書接下來也會以法文的形式、使用這個方便的群體名稱(亦即 philosophes)來稱呼他們,因為英文裡找不到能夠完全對應到這個概念的詞彙(不過我偶爾也會使用德文的「Aufklärer」這個詞彙,其字義為「啟蒙者」)。但我們不能把他們想成是今日刻板印象中的哲學教授,總在學術的象牙塔之中為了一些字面上的細微差別錙銖必較。事實上,他們是非常入世的一群人,有記者、宣傳家,也有運動分子;他們除了想要理解這個世界之外,也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因此,狄德羅和達朗貝爾編撰的《百科全書》才會將啟蒙思想家定義為「踐踏偏見、傳統、普世共識和權威,一言以蔽之,也就是那些奴役大多數心靈的事物,並敢於獨立思考」的人。一七六○年代,伏爾泰在一場反對司法不公的運動之中成為要角;身兼經濟學家的啟蒙思想家杜爾哥曾經短暫掌管法國的財政事務;美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班傑明.富蘭克林不只將電學發揚光大、發明出雙焦眼鏡和避雷針,也在美國建國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17;103〕。

像狄德羅和孔多塞這樣的知識分子,則發展出了更為全面的學說,破除了人過去對啟蒙思想家的譏諷;過去經常認為,啟蒙思想家總是固執地想要建立某個新的體系,自以為在經濟上提出了什麼妙方絕技,狂熱地鼓吹「某個腦海裡的虛幻烏托邦」〔19;125;164〕。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要小心謹慎,避免以過度簡化的方式理解他們的思想。他們為了要讓人們更容易接受,通常都會將自己的思想通俗化,也經常發明各種口號(為了要被聽到,他們不得不這麼做),然而這些口號的背後其實藏著許多微妙之處。大約從一七六○年開始,伏爾泰便以他那知名的口號─「打倒無恥之徒」(譯按:écrasez l’infâme,意指「打倒天主教會」)對抗宗教上的邪惡勢力。然而如果我們就這樣認定他對所有宗教都發起了全面戰爭,倒也是過於簡化了(請參見第四章)。經歷過二十世紀的警察國家之後,我們也應該能夠理解,為何啟蒙思想家當時必須在不同的情況之下使用外語發聲:他們必須像在打啞謎或講寓言故事,才能繞過無所不在的審查制度〔48〕。太過直白的言詞不一定可行,也不一定有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