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序
「瑜伽體式到底有多少種?」你有過這樣的疑問嗎?
據古印度相關教義中記載,瑜伽體式種類多達八萬四千種。
「又是印度的說法,會不會太誇大其辭呀!」「嗄!一個人學得了那麼多瑜伽體式嗎?」一邊驚訝瑜伽體式種類之多,腦海裡是不是浮現了這些想法呢?
八萬四千這個數字,其實是指生物的數量。
瑜伽體式本就是從模仿生物的姿態與形狀而來,因此進行瑜伽活動是希望透過身體的「模仿」,亦即透過身體去「模仿→學習」被人們遺忘的生命力與生存智慧。
以「山式」為例,誠如實際練過瑜伽的人所瞭解,山式確實只是一個站著就能完成的瑜伽體式(順便一提,古印度文明認為山、河等大自然也是生物=生命體)。雙腳距離的寬度、手的位置……等,做山式動作時,即便照顧到這些所有細節,外表看起來也只是站著而已。
但事實上,從具體地想像著「山」的那一刻開始,「只是站著」的動作,已經超越了時空,深深地影響著身體與心靈。
假設你現在正為了眼前的問題而心煩意亂,或發現自己的領域被別人侵犯而想發脾氣,這時候,請你開始做「山式」動作,想像「倘若我是一座山,我到底該怎麼做?身為一座山,我會心亂?會生氣嗎?」
山高高地聳立著,四周有遼闊的山腳圍繞著。山屹立不搖,傲視群峰。即便有人毫無顧忌地闖入或踐踏自己的領域,山依然文風不動,絲毫不會動搖。
站在人類的角度理性分析,可以理解「山式」是藉由調整姿勢取得平衡的瑜伽體式。但倘若你是站在模仿山、向山學習的立場思考,那麼你早已超越之前的「只是擺姿勢」的行為,你已經出現了嶄新的變化。若能夠徹底地成為一座山,你就不會動搖、生氣,能夠找到妥協折衝的平衡點。
瑜伽體式是有助於藉由內化模擬自然界現象以及動植物、聖者等實體,獲得嶄新啟發的手段。
現在的我擁有一副非常健康的身體,但小時候卻曾罹患瓣膜性心臟病,經常想到死亡,是一個相當奇特的女孩。或許是與這段病史有關吧!我對探究「生與死」、「宇宙與自己」的印度與西藏哲學特別感興趣,因此才決意飛往印度與西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Yogi(男性)、Yogini(女性)瑜伽修行者交流。
我最敬愛的師父是偉大的喜瑪拉雅聖者──斯瓦米‧悉瓦南達(Swami Sivananda)三大弟子之一的斯瓦米‧薩吉達南達(Swami Satchidananda)。他是一位完全改變生活型態,全心投入瑜伽,努力修得Integral Yoga(整體瑜伽)後發揚光大的了不起人物。在本書第三章中,也將有更詳細的介紹。
我從師父那裡獲得無上智慧,並承蒙師父賜給瑜伽名號後,遵從師諭:「回日本,當個『瑜伽戰士』,弘揚瑜伽去吧!」至今一直積極地推廣瑜伽,並宣揚與瑜伽形同姊妹的阿育吠陀醫學理念。
瑜伽孕育自印度哲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產生各種變化,目前已推廣至全世界。
在長期觀察日本瑜伽普及過程與歷史後,我認為印度宣揚瑜伽理念的貢獻自不待言,而日本瑜伽界前輩們的努力與功勞也非常值得尊敬。然而,現代的日本無論環境或價值觀,都與古印度時期大不相同,想將維繫瑜伽根本的哲學與世界觀重新納入瑜伽理念,一定更加困難、更難融入吧!
理論上,必須先確實做好瑜伽體式的想法並沒有錯;但若只是這樣就結束,那也未免太可惜了!因為瑜伽哲理中,蘊含著可豐富人們日常、適合廣泛運用的智慧。
因此,本書將借助以《吠陀》為首的印度聖典,並引用瑜伽大師們的剖析理論,盡量簡單明瞭地談談瑜伽體位法的意涵&理論。
就像過去聆聽師父闡述道理時一般,篇幅中將盡量避免使用艱深詞藻,希望如同親切聊天般,以最幽默的方式傳達瑜伽理念。
瞭解瑜伽體位法的起源與意涵,就能得到更多實踐瑜伽的靈感。其次,瑜伽前輩們留下的至理名言與聖典中記載的智慧,對於生活在現代,想提升瑜伽層次,卻懷著種種煩惱的人們而言,將是激發瑜伽熱情的莫大助力。
其次,除了探討瑜伽理論外,本書中將透過被稱為瑜伽姊妹科學的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更進一步地印證。希望能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脈輪、Prana(生命之氣)構成的瑜伽身體、瑜伽生命。
聖者錫如穆拉(Thirumoolar)在闡述瑜伽真理時曾說過一句話,大意如下:
「即便修行瑜伽八千年,你也達不到光的境界吧!」
聽起來似乎很令人困惑,既然如此,那追求、實踐瑜伽的意義何在?
撰寫本書就是希望能幫助你解開謎團,一窺答案端倪。
來吧!請往瑜伽世界踏出一步吧!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地幫助你,讓你的瑜伽之旅更加愉快、更有意義。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