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君子之道(2020版)(簡體書)
滿額折

君子之道(2020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  價:NT$ 312 元
優惠價:87271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餘秋雨耗費十幾年探索,在對中西文化的研究中,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裡,解剖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一切文化的核心機密是集體人格,而中華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

全書系統介紹君子之道的輪廓,探討君子如何處理為人與處世、名譽、自由的關係;闡述了面對人生問題從佛學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同時為當代年輕人提供更充分的國際視角,瞭解各國智者如何看待人生、看待歲月、看待死亡,以君子之道探討人生之道。

君子之道是瞭解中華文化的鑰匙,“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合格、理想的中國人。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定稿版在本論二十四名言的基礎上,新增延論三十六名言,組成“君子之道六十名言”,逐條講透君子風範、君子智能。追求君子之道,鎖定人生正道。


作者簡介

餘秋雨,作家、學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jia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自本世紀初年開始,他赴美國國會圖書館、聯合國總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處演講中國文化,反響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秋雨書院”。現任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餘秋雨在文學、學術、文化、史論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的作品,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文化苦旅》出版30年暢銷千萬冊,據中國郵電部統計,《文化苦旅》是每年國內的家長寄給在外求學的孩子的圖書中最多的作品。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1. 餘秋雨直接授權 ,獨jia定稿版

作者親定版,餘秋雨歷時數年,逐字修訂,囊括20餘部代表性著作,從內容到裝幀每個細節均親自把關。讀餘秋雨,認準定稿版!


2.獨jia解讀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

君子之道之於中國,如騎士精神之於歐洲,武士道之於日本不瞭解君子之道,就像一個中國人無法講清楚自己是誰

出版後風靡海峽兩岸,白先勇評價:“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品格教育,著重於 ‘君子之道’,可惜大家好像漸漸把它忘掉了。餘先生正在告訴我們,怎麼把它們召喚回來。餘秋雨先生從《文化苦旅》到《君子之道》,幾十年都在守護中華文化。對此,我們要再一次給予蕞蒿的敬意。”


3.對舊版做重大修改,新增“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精選六十名言,逐條講透君子風範、君子智能

以當代語言,重新闡述什麼是“君子”


4. 影響千年的華人文化DNA

以“君子之道”為入口,講述中華文化

以“君子之道”為依歸,探討人生之道

從儒道學說,勾勒君子輪廓,規範行為準則和人生指南

從現實感悟,品讀為人與處世、名譽、自由的關係

從佛學修行感悟,深談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難題

從各國智者故事,認識如何看待人生、看待歲月、看待死亡

追求君子之道,鎖定人生正道!


5.全新裝幀,永續經典

•知名設計師全新設計、更符合當下閱讀審美

•封面燙黑金工藝

•象牙白內文紙,平滑輕盈

•舒適開本,方便閱讀


自序


二??五年四月十二日下午,我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演講。圖書館根據當地華文讀者的要求,給我出了一個題目:寫作的腳步。意思很明白,要我著重講述歷險數萬公裡邊走邊寫的體會。我覺得那些體會都已經寫在書裡了,

不必重復,而我當時最想在國際場合講述的,是中華文化的集體人格。因此就與他們商量,把講題改成了“君子的腳步”。

後來在哈佛、耶魯、馬裡蘭等大學巡回演講,也是圍繞著這個課題。在哈

佛演講後,我與該校幾十位退休的華裔教授座談了兩個晚上。他們一致認為,以“君子之道”為入口來講述中華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波士頓森林別墅中的美好夜晚,大家一邊喝茶一邊暢談著“古之君子”,真是愉快。

我現在有關君子的論述,就是在那些演講後整理的部分書面資料。回想那天在國會圖書館演講時,一位副館長熱情地說,我是他們歷來邀請的演講者中第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因為是第一位,圖書館在演講前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儀式。那就是,由圖書館的亞洲部主任和另一位官員,推著一輛金屬架的運書車,繞場一周。車上,全是他們館藏的我的著作。運書車推過的通道兩邊,聽眾們排排起立,以目光迎送。這場面,讓我有點兒感動。

運書車最後終於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立即與同去的妻子交換了一個眼色。妻子輕笑了一下,便用手指豎放在唇前。這是因為,車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盜版書,但妻子希望我不要當場說破。

之前在美國的很多華文書店也看到過不少我的盜版書,還有一些署著我的名字卻無一字出於我手筆的書,應該叫偽版書。一看就知道,全都出自我們國內。真不知道那些神通廣大的盜版集團如何打通了海外的管道,居然把美國的國會圖書館也給騙了。

比盜版和偽版更嚴重的是,多數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也處於普遍的誤讀狀態,其中包括不少學者。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誤讀。這就像一個人,如果無法講清楚自己是誰,那麼,不管做什麼事,對人對己都會是隔閡重重。因此,古希臘神廟墻壁上刻的那句哲言,永遠讓人驚悚:“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說過,歐洲文藝復興千言萬語,其實只是輕聲問了一聲:“我是誰?”此

問一出,大家都從中世紀的長夜中蘇醒,霞光滿天。


目次

前 論

一、最後一級臺階

二、有故鄉的靈魂

三、孫中山的忠告

四、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五、“小人”的出現

六、有效遺囑


本 論

一、君子懷德

二、君子之德風

三、君子成人之美

四、君子周而不比

五、君子坦蕩蕩

六、君子中庸

七、君子有禮

八、君子不器

九、君子知恥

尾 語


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說明

本論二十四名言

延論三十六名言

1.君子三戒

2.君子三畏

3.君子九思

4.君子四行

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6.君子道者三

7.君子不憂不懼

8.君子何患無兄弟

9.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10.君子有三憂

11.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2.君子教者五

13.君子深造之以道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5.唯君子為能通天之志

16.內君子而外小人

17.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18.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19.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20.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1. 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心剝廬,終不可用也

22.君子寡言而行

23.君子貌足畏也

24.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裡

25.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26.君子賢而能容

27.君子行不貴茍難

28.君子不失足於人

29.君子溺於口

30.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31.君子當有所好惡

32.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33.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3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

35.君子不惡人,亦不惡於人

36.君子可以寓意於物


君子之交

一、至誼

二、常誼

三、甘誼

四、水的哲學

五、由濃歸淡


君子之名

一、君子自殺

二、君子名聲

三、排他性、脆弱性

四、功能缺失

五、可憐李清照

六、幾點結論


君子之獄

一、為自己減刑

二、獄外之獄

三、天命相連

四、換一種氣

五、雙向平靜


大地小人


君子佛心

說明

一、菩提樹下

二、緣起性空

三、那些否定

四、度化眾生

五、繼續修行


歲月之味

說明

一、年齡的季節

二、一個美國故事

三、一個法國故事

四、一個俄國故事

五、青年的陷阱

六、中年的重量

七、老年的詩化


臨終之教

一、中國式的遺憾

二、與生活講和

三、文化的誤導

四、終身的教師


餘秋雨主要著作選目

餘秋雨文化大事記


書摘/試閱

前 論


一、最後一級臺階



文化有很多臺階,每一級都安頓著不同的項目。那麼,最後一級是什麼呢?

當然,最後一級不是名校,不是博士,不是教授,不是學派,不是大獎,不是國粹,不是唐詩,不是羅浮宮,不是好萊塢……

很多很多“不是”。但是,它們每一項,都有資格找到自己的文化臺 階,拂衣整冠,自成氣象。它們很可能把自己看成是最後目標、最高等級, 但實際上都不是。而且,它們之間,也互不承認。

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常常也在這麼多文化項目間比輕重,說是非。意見總是吵吵嚷嚷,直到聽到了一種聲音,情況才發生一點兒變化。

這種聲音說,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personality)。

例如,中華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復興中華文化, 也就是尋找和優化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這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的最後一級臺階。

首先以現代學理指出這個臺階的,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一八七五——一九六一)。他曾經追隨過弗洛伊德有關“無意識”、

“潛意識”的研究,但又擺脫了其中的各種局限,認為只有“集體無意識” 即集體人格才有普遍意義。對此,學術界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弗洛伊 德找到了大海波濤下的暗礁,而榮格,則找到了暗礁下的海床。




二、有故鄉的靈魂



更重要的是,榮格指出,“集體人格”並不是形成於當代人們的有生之年。最早的種子,可能在“神話”中就播下了。每個古老的民族都有 很多“大神話”,後面還會引發出很多“小神話”,這就是榮格所說的“夢”。

神話和夢, 都會以“ 原型”(archetype)、“ 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方式成為一個民族的“自畫像”(self-portrait),反復出現在集體心理活動中。

這一來,“集體人格”就具有了長期穩定的象征意義。照榮格的一個漂亮說法,成了“有故鄉的靈魂”。

順著這個思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也是有“故鄉”的。那“故鄉”,首先是神話,例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等。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都埋藏著這些遙遠的“故鄉”。當然, 神話只是起點,“集體人格”的原型建立,是一個復雜的人類學工程。對於一般人來說,只需明白,文化的最後一級臺階,就是為靈魂找到故鄉, 或者說,找到有故鄉的靈魂。

這個課題,連很多等級不低的學者也不明白。我想起一件往事。

二十幾年前,我還在上海戲劇學院擔任院長,與一位喜歡讀書的上 司汪道涵市長成了朋友,建立了一種“好書交換”關係,約定發現好書


簽名互贈。有一次,我送給他一部北京剛剛出版的古印度哲學《五十奧 義書》,他立即回送我一部臺灣中正書局出版的《西方思想家論中國》。 過幾天我告訴他,我讀了裡邊劉耀中先生寫的《中國與榮格》一文,對 其中一段記述很感興趣。

這段記述,介紹了榮格在自傳中寫到的接受中國學者胡適訪問的情景:


他們談《易經》,胡適告訴榮格說,他不太相信《易經》,並 說那該是一種魔術和符咒。榮格聽到後,急問他曾經嘗試過沒有, 胡適點頭。榮格再問他,《易經》卦內的答案是不是真實的,對 他有沒有幫助。

這一連串的問題,使胡適很難受。榮格也開始意識到,中國 當代學者已漸漸走向西方的科學境界,對他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有 懷疑了。


胡適認為《易經》是一種魔術和符咒,用的是西方近代科學思維。但他不知道,此刻坐在他眼前的這位西方公認的一流學者,卻曾經深入 研究過《易經》。我們不妨再讀一段劉先生的介紹:


榮格為威廉的《易經》譯本寫了十七頁的引言。榮格說,西 方古代的科學與中國《易經》原則是共通的,但是與西方現代科 學的因果律有很大的差別。因果律超越不過統計學,現代人比不 上古代人的主觀智能。因果律把人的主觀異化了,該是西方文明 很大的毛病。

榮格並且發現,中國道家有“物極必反”的基本法則,遠遠超過西方人的思想。他指出,西方往往被“自我中心觀”的魔鬼引導,而沿著所謂“高貴”的道路走向宗教經驗將帶來的碩果。於此,榮格觀察到,道家的“物極必反”法則西方可以



采用,唯有靠此,在西方互相衝突的人格和他們忘記了的另一半才會團圓,西方人士的痛苦內戰才會結束。

——《西方思想家論中國》第一七六 ~ 一七七頁


胡適比較榮格小十六歲,無論從年齡輩分上還是從學術輩分上都不能與榮格比肩。他顯然沒有讀過榮格為《易經》寫的那十七頁引言,所 以那天說得太草率了。榮格一聽就著急,而且後來還是不斷著急,一再

“勸告中國文明絕對不要跟西方跑”。

榮格在以上引文中論述到中國哲學時,作為對照,提到了自己非常 熟悉的“西方互相衝突的人格”。你看,人格,還是人格,他離不開這個 命題。他指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正在於“人格”的不同, 這是他的學術基點。

汪道涵先生他們這代人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很深,因此比較能 夠理解胡適對於《易經》等中國古典的隔閡,很不喜歡當時已經重新探 頭的“國粹”、“國學”等概念,隱隱覺得那是改革開放的文化阻力。我向 汪道涵先生解釋道,我也不喜歡“國粹”、“國學”等低級復古主義的提法, 認為那是借用國家主義來實行排他主義,而且主要是排斥國內的其他藝 術和學問;但是,從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尋找民族生存的遠古基因,與我們 的現代化努力並不抵牾。讓我高興的是,汪先生雖然不熟悉榮格,卻對 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一八五四——一九四一)比較了解,讀過《金枝》,這就使我們討論榮格有了基礎。




三、孫中山的忠告



榮格見了胡適後,發現中國當代學者已經不明白自己傳統文化中有


些內容“遠遠超過西方人的思想”,不明白“西方互相衝突的人格”所造成的痛苦內戰只有靠中國哲學才能結束。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中國當代 智者都是這樣。

早在榮格見胡適之前很多年,中國最有現代思維的革命領袖孫中山在日本的一次演講中,已經觸及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別,觀點居然 非常靠近榮格而不是胡適。他還借此警告了日本的文化選擇。

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在日本神戶的演講中說:


西方的物質文明是科學文明,並最終發展為武力文明來壓迫 亞洲國家,這也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謂的“霸道”文化。而東方 文明則是要遠遠超越它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的本質就是道 德和仁義。

你們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歐美的霸道文化,又擁有亞洲的王道文化,對於世界文化的未來,日本究竟是要成為西方霸道的鷹犬,還是做東方王道的幹城,都需要由你們日本國民自己去詳審慎擇。


後來的情況如何呢?七十多年之後,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到中國天津演講,他在引述了孫中山上面這段話後坦承:


令人遺憾的是,日本不僅沒有聽從孫中山的這一忠告,反而一發不可收地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

——《對話稻盛和夫》(四)第八十五頁


孫中山把榮格所說的“西方互相衝突的文化”與中國以道德和仁義 為本質的“王道”文化一起放在日本面前,要他們“詳審慎擇”。這個思路, 也就是把不同政治選擇歸因於文化選擇。然而,既然他提到一切都是“自 古以來”的,那麼,要日本選擇“王道”文化也就會遇到不小障礙,但

孫中山還是要勸告。

王道、道德、仁義等等,大家都會說,但當這些文化理念全都沉澱 為人格,而且由悠久的歲月沉澱為集體人格,別的人群要學,就不容易了。




四、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既帶有歷史性、現實性,又帶有理想性。

顯然,這種集體人格必然與其他民族很不一樣。我可以再借一個外國人來說明這個問題。

這個人我說過多次,就是那位十六世紀到中國來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他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數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經一 點兒也不差於中國文化人。但我們讀完長長的《利瑪竇中國札記》(China in Sixteenth Century:The Journals of Mathew Ricci)就會發現,最後還是在人格上差了關鍵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聖徒人格”和“紳士人格”。

與“聖徒”和“紳士”不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國文化的人格模式還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廣、重疊最多、滲透最

密的,莫過於“君子”。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龐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 中的“最大公約數”。

“君子”,終於成了中國人最獨特的文化標識。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體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標識。除了利瑪竇的“聖徒人格”和“紳 士人格”外,還有“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 等等。這些標識性的集體人格,互相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很難通過學 習和模仿全然融合。這是因為,所有的集體人格皆如榮格所說,各有自



己的“故鄉”。從神話開始,埋藏著一個遙遠而深沉的夢,積澱成了一種 潛意識、無意識的“原型”。

“君子”作為一種集體人格的雛形古已有之,卻又經過儒家的選擇、闡釋、提升,結果就成了一種人格理想。儒家先是謙恭地維護了君子的 人格原型,然後又鮮明地輸入了自己的人格設計。這種在原型和設計之 間的平衡,貼合了多數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選擇,因此儒家也就取 得了“獨尊”的地位。

不少中國現代作家和學者喜歡用激烈的語氣抨擊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揭示丑惡的“國民性”。這看似深刻,但與儒家一比,層次就低得多了。 儒家大師如林,哪裡會看不見集體人格的毛病?但是,從第一代儒學大 師開始,就在淤泥中構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設計。

這種理想設計一旦產生,中國文化的許許多多亮點都向那裡滑動、集中、灌注、融合。因此,“君子”二字包羅萬象,非同小可。儒家學說的最簡捷概括,即可稱之為“君子之道”。甚至,中國文化的鑰匙也 在那裡。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麼都有了;沒有君子,什麼都徒勞。 這也就是說,人格在文化上,收納一切,沉澱一切,預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後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於理想的預示。 後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性的回答:做個

君子。

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中國文化的延續,是君子人格的延續;中國文化的剛健,是君子人格

的剛健;中國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國文化的更新,是君子 人格的更新。

如果說,文化的最初蹤影,是人的痕跡;那麼,文化的最後結晶,是 人的歸屬。



五、“小人”的出現



儒家在對“君子”進行闡述的時候,采取了一種極為高明的理論技巧。那就是,不直接定義“君子”,只是反復描繪它的對立面。

“君子”的對立面,就是“小人”。

用一系列的否定,來完成一種肯定。這種理論技巧,也可稱之為“邊緣裁切法”,或曰“劃界確認法”。這種方法,在邏輯學上,是通過確認外延,來包圍內涵。

因此,“小人”的出現,對“君子”特別重要。其實不僅在理論概念上是這樣,即使在生活實際中也是這樣。如果沒有小人,君子就缺少了 對比,顯現不出來了。

“小人”,在古代未必是貶義,而是指向低微社會地位的生態群落。誠如俞樾在《群經平議》中所說:“古書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漢世說如此。後儒專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義也。”

但是,生態積澱人品。終於,這組對比變成了人品對比。

君子和小人的劃分,使君子這一人格理想更堅硬了。在漢語中,“人格”之“格”,是由一系列拒絕、擺脫、否決來實現自己的框架和筋骨的。在君子邊上緊緊貼著一個小人,就是提醒君子必須時時行使推拒權、切 割權,這使君子有了自立的規範。

君子和小人的劃分,並不一定出現在不同人群之間。同一群人,甚至同一個人,也會有君子成分和小人成分的較量。我說過,連我們自己 身上,也潛伏著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這也就構成了我們自己的近距 離選擇。唐代吳兢在《貞觀政要‧論教戒太子諸王》中說:


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即為小人。

——《貞觀政要》第一二九


這就說得很清楚了,其間的區分不在於兩個穩定的族群,而在於我們 內心的一念之差,我們行為的一步進退。我覺得這種思想,與薩特(Jean- Paul Sartre,一九?五——一九八?)存在主義哲學中有關“由選擇決定人的本質”的論述頗為相近。

儒家讓君子和小人相鄰咫尺,其實也為人們提供了自我修煉長途中的一個個岔道,讓大家在岔道口一次次選擇。然後,才說得上誰是君子。君子,是選擇的結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設定的錯誤答案。設定錯

誤答案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選錯,而是為了讓你選對。





六、有效遺囑



儒家對後世的遺囑——做君子,不做小人,有沒有傳下來呢?

傳下來了。而且,傳得眾人皆知。只要是中國人,即使不通文墨, 也樂於被人稱為君子,而絕不願意被人看作小人。如此普及千年,如此 深入人心,實在是一種文化奇跡。

由此,儒家的遺囑,也就變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主要遺囑。

這一現象傳達了一個重大的人文奧秘,那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遺 囑,總是與做人有關。

孔子本來是有完整的人文計劃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一輩子下來,治國、平天下的目的不僅自己沒有達到,而且講給別人聽 也等於對牛彈琴。十餘年辛苦奔波於一個個政治集團之間,都沒有效果。 回來一看,親人的離世使“齊家”也成了一種自嘲。最後,他唯一能抓 住的,只有修身,也就是讓自己做個什麼樣的人。因此,他真正實踐了 的結論,可讓別人信賴的結論,也只有這一條。“修身”本是他計劃的起 點,沒想到,起點變成了終點。

不錯,做人,是永恒的起點,也是永恒的終點。

因為與人人有關,所以能夠代代感應,成為有效遺囑。

一定有人不贊成,認為君子之道流傳那麼久,產生真正完美君子的比例並不高。因此,不能認為“有效”。

這種觀點,忽視了理想的永恒意義,把理想人格的設計和引導當作了“應時配方”。其實,人類歷史上任何民族的理想人格設計,都不具 備“實時打造、批量生產”的功能。君子之道也一樣,這是一種永不止 息的人格動員,使多數社會成員經常發覺自己與君子的差距,然後產生

“見賢思齊”、“景行行止”的向往,而不是在當下急著搭建一個所謂“君 子國”。

過程比終點重要,鍛鑄人格的過程只要不中斷,就能持續地提升每一代的社會人文質量。相反,一個個匆促搭建的“君子國”,肯定名不副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