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情商管教:如何逆轉被小團體排擠的社交孤立(簡體書)
滿額折

情商管教:如何逆轉被小團體排擠的社交孤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運用情商管教方法,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
青少年教育領域曾暢銷300多萬冊作者全新之作
我們希望把情商理論與孩子成長所遇到的情緒問題相結合,
讓孩子在克制自身情緒同時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這才能讓他們養成融入群體的正面品質。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應該是被孤立的,我們大人要正面引導孩子走進這個熱鬧的世界。自20世紀 “情商”概念一經提出,橫掃全球數百萬人的思維模式。根據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理論,青少年時期的家庭教育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情商至關重要,所以孩子的情商教育越早越好,本書從深度剖析孩子不懂合作的原因,告訴父母和老師怎樣逆轉被小團體排擠的社交孤立:
1.情商管教理論很多,如何有效地用到孩子的實際問題上去?
2.如何運用情商管教去控制孩子情緒,這可替代傳統的吼叫管教模式?
3.面對被孤立的孩子,你是否瞭解了孩子的需求?
4.不是人人都是“主角”,如何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5.你是否知道“我們”和“我”的區別?
6.與同學發生衝突怎麼辦,什麼是父母的最佳處理方式?
7.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被貼上壞“標簽”怎麼辦?
8.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有效社交的六個方法?

作者簡介

韋秀英

哈佛教育研究學者,深諳“頭腦風暴”的理念和方法。策劃出版過《哈佛淩晨四點半》《情商》《逆商》等暢銷書。


顧長安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短篇作品散見於國內外報刊、雜誌、合集。代表作有:《穿越時光的優雅》《情商》等。


蘇格

楊百翰大學生物學博士,主修生命科學、社會心理學。2015年、2017年兩次參加南極科考隊。曾被學校授予“傑出留學生代表之一”。代表作有:《我們都是托拉斯基》《幸福:源於最簡單的信仰》《達克》《逆商》等。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不懂EQ,從現在起,我們宣佈,你落伍了!
——美國《時代》週刊

智商高的人也許事業無成,情商高的人卻一定能表現非凡,家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學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有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之父 丹尼爾·戈爾曼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成功是由15%的專業技能與85%的為人處事構成的。
——著名成功學家 戴爾·卡耐基

前言 生活中,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被孤立
父母覺得孩子難教。孩子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家庭的問題。
社交能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現代的父母存在著一個普遍的認識,那就是“孩子離社會還遠”,社交問題可以等孩子長大後再來解決。
要知道,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社交。
孩子在學校要與老師和同學“打交道”,“打交道”的過程就是一種社交表現。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社交”,那麼就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
如果無法融入集體,那麼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必然不會那麼順利。孩子的集體意識,決定著孩子是否會對上學產生排斥心理。試想,如果在學校融不進集體當中去,勢必感到孤獨寂寞,那麼孩子就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成績必然也不會那麼理想。
父母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僅要提高孩子的智商,更要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對社交的渴望遠遠大於父母的預想,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友誼。如果有幾個可以說得上話的好朋友,他們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相反,如果在學校裡交不到朋友,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孩子始終處在孤單的環境當中,他會產生無助、害怕,甚至是恐慌的情緒,嚴重的會極力否定自己,進而產生抑鬱情緒。
父母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沒有告訴孩子與他的同學、朋友之間相處的方法,以至於孩子不知道如何交朋友,不知道如何維護與朋友間的友誼。他面臨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這與智商無關,而是一種內心對未知的強烈渴望。
這種渴望會一直貫穿一個人的整個孩提時代。
孩子對未知世界充滿著好奇,同樣地,他們也對生活充滿了渴望。這種渴望促使他們走到更多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孩子因為心智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在面對未知的事物和人時會害羞、膽怯,甚至有退縮的表現:不敢主動去結交新朋友;不敢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遇到陌生同學會不由自主地退縮等。
父母總覺得孩子不夠大方,殊不知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忽略才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有所欠缺,有的可能仍然停留在懵懂階段。他們的社交渴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化為泡影。這樣的失敗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害怕失敗,不敢再嘗試,動不動就在家裡大發脾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因為他們的社交渴望在學校生活中得不到滿足。這時父母再對孩子加以心理引導可能收效甚微,因為在孩子眼裡,父母的話不再那麼重要了。父母說什麼他們都不當一回事兒,依舊我行我素。
不僅如此,社交能力弱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可能會很差,不懂得照顧自己。父母抱怨早上起床後,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幹什麼、怎麼幹:穿衣、刷牙、洗臉、吃飯,這些基本的生活內容都不能自理。
在我們以往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委屈,能幫孩子的事情盡一切力量來幫助孩子,卻在無形中抹殺了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孩子需要自己獨立去解決一些問題,尤其是生活上的和學習上的問題。只有孩子獨立起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情商,直接決定著孩子的人生走向。孩子是社會的一員,他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他必須融入到集體當中才能有“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因此,社交就顯得格外重要。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孤立,這是目前教育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交孤立,並不能簡單歸結為“孩子性格內向”,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導致孩子不懂得如何“社交”。你是否鼓勵孩子走出自我?你是否幫助孩子結交一到兩個好朋友?你是否真正察覺到孩子的需求?因此,父母在評判“社交孤立”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先分清楚自身的立場,我們作為孩子“近身”學習的老師,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通過正確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網絡。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渴望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要面對的事情會越來越複雜,只有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巧妙地利用集體智慧,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獨立、自信和從容不迫。
擁有好的社交能力將是孩子一生之中最寶貴的財富。

目次

目錄
前言 生活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被孤立的可能
第一章 警惕:今天孩子被同學孤立,明天孩子就會走向極端
1.及時察覺孩子
2.社交孤立的代價:抑鬱、孤獨、焦慮,抑或死亡
3.深度剖析:為什麼孩子會被社交孤立
4.生活中,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社交孤立
5.正確瞭解情況,理解孩子所處的環境
第二章 面對被同學孤立的孩子,你要及時給予家庭的溫暖
1.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不合格,你是否讀懂了孩子的需求
2.一個會社交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啟蒙
3.從體察情緒開始,一步一步教會孩子有效社交
4.陪孩子成長,借助親子遊戲提升孩子的交際力
5.別再把孩子關在家裡,多帶他出去走走
6.幫孩子交朋友,教他拉近同學間的距離
第三章 受歡迎的孩子是這樣誕生的:你一直忽略的社交禮儀
1.懂禮貌與不懂禮貌的孩子有天壤之別
2.謙讓並不是示弱,而是一種修養
3.不是人人都是“主角”,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4.尊重他人才能獲得更多的尊重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好人卡,幫孩子獲得好人緣
第四章 很多悲劇源於這張嘴:孩子必須掌握的溝通技巧
1.孩子不愛交流,父母要負最主要責任
2.“打擾了”“謝謝”等禮貌用語掛嘴邊
3.你是否知道“我們”和“我”的區別
4.一句“對不起”所蘊藏的力量
5.回應也有學問,別讓孩子變成一根呆木頭
第五章 這樣的孩子沒上限:鼓勵孩子融入群體,主動結交新朋友
1.反思:你的孩子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嗎?
2.很多家長不知道:友誼是從自我介紹開始的
3.孩子不是嚇唬大的,也要訓練他的膽量
4.記住:你可以教孩子自信,但絕不能自大
5.拒做“獨行俠”,鼓勵孩子與他人合作
6.認清彼此間的差異,教會孩子欣賞他人
第六章 社交中孩子常犯的錯誤:必須避免的社交禁忌
1.注意力不集中讓孩子失去朋友
2.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會被貼上壞“標簽”
3.經常發脾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受歡迎
4.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同學敬而遠之
5.孩子壓力大不利於社交,教會孩子管理壓力
第七章 校園衝突無處不在:幫助孩子化解社交衝突
1.孩子經常被同學嘲笑,你要教他這樣做
2.過度的玩笑引發悲劇,正確應對同學的戲弄
3.與同學發生衝突怎麼辦,父母的最佳處理方式
5.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有效社交的六個方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警惕:今天孩子被同学孤立,明天孩子就会走向极端
及時察覺孩子社交孤立的信號

社交孤立最易發生在學生時代,其具體表現為“孩子不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因為孩子不合群,在學校容易被針對、被排擠,最終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性格逐漸變得偏激,甚至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在常人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實際上發生在每個人身邊。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重視的問題。你的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與其他同學相處得怎麼樣,是否結交到新的朋友,這些都需要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
跟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放學後心情不太好,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臉上讀出“他不高興”這個信息來。孩子可能在學校遇到了不開心的事,這時父母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今天看起來有點不一樣啊,一定是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發生了,來跟爸爸\媽媽講一講,讓爸爸\媽媽也高興一下。”原本孩子可能不肯開口說話,只是一個人在角落裡生悶氣,但是父母這樣一說,孩子就可能主動告訴你們“到底為什麼心情不好”。
父母要主動引導孩子開口,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孩子有問題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應該時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此培養孩子主動表達的能力。
就讀於某國際學校的李雷是一個特別貪玩的孩子,他做事從沒有計劃性,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父母覺得他懶惰,不是讀書的料。就連他自己也覺得:我不行。父母的這種認知嚴重影響了李雷的學習積極性。
有一次老師批評他:“李雷,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就請家長了。”
沒想到老師的這一句話點燃了李雷的怒火,他拿起課本朝著老師大吼:“請就請!”然後用力把書摔在地上,不停地大聲尖叫,還將身旁的課桌推倒。
不僅如此,李雷還摔椅子、砸地板,完全變了個人似的,嚇得同學們紛紛躲開。
老師過去想要制止他,可一點兒效果也沒有。李雷對著老師又打又踢,非常兇猛。這樣的情緒持續了好一會兒,李雷才安靜下來。
經過這件事後,老師詳細瞭解了李雷的家庭狀況:父母長時間忙於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管他,將他交給不識字的奶奶看管。奶奶對李雷的管教僅僅只在於生活中,其他的一竅不通。李雷無法安心學習,基本的自信都沒有,脾氣自然越來越差。
事實上,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引導有關。平時父母可以主動跟孩子聊天。比如孩子做了一個新奇有趣的玩具,媽媽看到後可以走過去,跟孩子說:“哇,你做的這個好有意思,可以給媽媽玩一下嗎?”媽媽這樣一說,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起這個玩具,告訴媽媽這個玩具叫什麼,要怎麼玩。於是一場有趣的親子活動就水到渠成了。
孩子不懂溝通,性格就會孤僻、焦躁和不安,在學校也不願意與同學交流,最終會被同學孤立。當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就會爆發出極端的情緒。
在學校被孤立的孩子,絕大多數會產生自卑心理。所謂自卑,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害怕與人交往;還有的孩子因為習慣了孤獨,失去了社交的能力,長大後也不願意接近別人,喜歡一個人獨處。
相反,那些孤立、排擠他人的孩子,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上,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因而內心防線十分薄弱,形成抗挫力極差的性格。
無論哪種情況,父母都應該儘早發現,及時管教。孩子放學回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孤立了,肯定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這種心理上的困惑是不可能完全被隱瞞,會下意識或有意識地表露出來。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中的幾種,你的孩子可能出現了社交孤立問題,意味著他需要幫助:
1.孩子熱身很慢,很難進入狀態;
2.回家後喜歡獨自一個人待著,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
3.十分依賴身邊的人,不能獨立做好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
4.不敢大聲說話,聲音很小;
5.對於新的活動和事物,還沒嘗試就拒絕了;
6.經常不知所措;
7.容易發脾氣,顯得焦躁不安,有時候獨自哭泣或發愣;
8.不願與人交談,對於剛開始的談話顯得猶豫不決;
9.容易臉紅,說起事情時,總是移動視線;
10.喜歡用手捂住臉,頭一直低著;
11.與別的孩子在一起時,不知道怎麼互動,只玩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
12.做事沒有信心,十分自卑,把一切都想得很糟糕。
如果孩子真的被同學孤立了,父母可以試著多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
孩子的心理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表現出異樣的情緒,對周圍事物產生強烈的抵觸感,即便是父母,他們也會感到害怕,只想躲起來。一味地教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害怕,更不願意說出真實的感受。父母要給孩子機會,鼓勵孩子開口。想要孩子走出社交孤立的困惑,父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一點也不能急躁。
回想一下孩子有多長時間沒有跟你開開心心地聊天了。父母抱怨孩子心裡有事從來不跟他們講,卻沒有想過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陪伴與呵護的。孩子這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事情,當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幫助。
父母應當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解決。父母想讓孩子多跟自己交流,要先連接起溝通的橋樑。否則孩子只會將一切放在心裡,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差。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心理成長格外重要。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人生起步於學校,學校的環境怎麼樣,與同學相處得怎麼樣,都會對性格產生巨大的影響。父母需要及時察覺孩子的異樣,發現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社交孤立的代價:抑鬱、孤獨、焦慮,甚至輕生
很多父母覺得小孩子間的不愉快很正常,不可能要求孩子能與所有的同學成為朋友。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便是孩子融入集體的問題。孩子被同學所孤立,他們就難以融入集體,感受不到集體溫暖和夥伴的幫助。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一個“獨行俠”,不懂得分享,更不懂得體諒。
自古以來,人類都是群居的,需要與同伴交流。通過交流,人的思維會活躍起來,能產生巨大的創造力。當一個人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時,他將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美好,以及生活的多姿多彩。
現代生活越來越多樣化,很多父母要忙於工作,只能將孩子交給長輩帶,只有過年時回來陪孩子幾天。孩子早已習慣了父母不在身邊,對父母的感情非常淡。孩子成績不理想,父母想與孩子聊會天,可是沒說上幾句話,孩子就表現得很不耐煩。當父母問起他在學校裡的生活時,孩子一句話也不說,直接走開了,抱起手機,玩自己的去了。父母很苦惱:明明好心好意關心他,為何不領情?
其實他們不明白,孩子缺少一份溫暖。孩子長期一個人生活,孤獨慣了,當父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改變。父母對他而言只是一個代號,而不是上升為一種親情。孩子心裡與父母的隔閡不是一時的關心就能解決的。當孩子獨自在學校裡生活時,父母需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懷。
如果孩子的性格內向,不願開口,在學校被同學孤立、欺負,都需要父母自己來發現。很多時候父母如果不主動問,孩子就不會說。甚至當孩子說起學校的事時,如果父母覺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並沒有放在心上,孩子的自尊就會受到影響。殊不知,雖然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市第一小學讀書的李軍今年上五年級了,爸爸常年出差在外,由媽媽一個人帶著。但是李軍與媽媽的感情並不好,很少與媽媽進行交流。他的作息時間不規律,經常很晚睡覺,早上起不來。
媽媽在很多方面表現得格外強勢,比如李軍測驗時只考了39分,媽媽會說他“又不及格,你怎麼蠢得像一頭豬似的”;比如李軍不小心把衣服穿反了,媽媽就會責怪他“這麼大了,連衣服都不會穿”等等。
媽媽不僅干預李軍的生活,還會干預李軍的學習。學校要買的資料,媽媽一樣都不會落下,還會給李軍多買幾本,完全不考慮李軍有沒有時間做。如果李軍不做,媽媽就會罵李軍懶。
正因如此,李軍變得一點兒自信也沒有,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媽媽的過度否定,讓李軍陷入到自卑的泥潭之中。他說話聲音小,做題速度慢,同學都不願意跟他做同桌。在班上交不到好朋友,他內心十分孤獨,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孤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擺脫被孤立的困境。孩子被社交孤立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
那麼,那些被社交孤立的孩子最終怎麼樣了?
被孤立的孩子看不到別人的好,當別人受到傷害時,他就感到高興,甚至看不到生活中的任何美好;當遇到事情時,他會逃避和退縮;他永遠躲在角落裡,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自我懷疑,失去成長的信心。
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它表現為極度的不自信,不敢主動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不敢獨自完成。同時自我懷疑的人不會尋求幫助,只會不知所措地呆在那裡,顯得十分呆板。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產生強烈的自我厭惡情緒,他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沒有人喜歡自己。他腦子裡所想的全是這些,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產生嚴重的抑鬱情緒,甚至自殘、失眠、厭學、厭世,更嚴重的還會產生輕生心理。
有時候,大人覺得孩子之間的矛盾都只是小事,事實上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它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變得極端、容易發怒,讓孩子產生抑鬱的情緒,最終讓孩子的人生變得灰暗。
有心理學家研究過美國校園槍擊案。那些持槍傷害其他人的孩子中,接近87%的正在經歷或經歷過社交孤立。他們因為不為同學所接納——這一事實直接影響了他們心理的健康——產生了報復社會的極端情緒。
當孩子日復一日地遭到同學排斥,他的歸屬感會變得十分糟糕,他會感到孤獨、無助、焦躁,甚至恐懼。那種不被接受、不被需要的感覺,會在他心裡落下巨大的陰影,他找不到自我的價值,找不到人生的樂趣。在長遠的人生道路上,他們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容易生氣發怒——這種情緒不利於個人的發展。
社交孤立所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困惑、焦躁和不安。當孩子的心理不能健康成長時,自然會產生很多極端的情緒。所以當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時,父母必須給孩子引導,打開孩子的心結。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孩子才有勇氣走出去,改變被孤立的現狀。
深度剖析:為什麼孩子會被社交孤立
孩子被孤立的現象經常發生,其根源是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孩子們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行為模式不同,那些行為怪異的孩子就會被其他孩子排斥,別人不願意與他做朋友,在無形之中就被同學孤立了。
卓雅婷今年讀四年級。自從進入小學之後,卓雅婷過得很不開心,因為她說話時有點口吃,有時發音會很不標準。因為這個缺陷,經常有同學取笑她。活動中,沒有同學願意跟她搭檔。甚至有同學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大舌頭”。這嚴重地傷害到了卓雅婷。因為無法融入集體,卓雅婷產生了厭學心理,多次跟父母說不想讀書了。卓雅婷的成績自然越來越差。越是如此,就越沒有同學和她玩。
事實上,卓雅婷說話不標準、口吃,只是引起了部分孩子的好奇。孩子的思維都是很單純的,見到新奇的事物時總愛尋根問底。當他們發現卓雅婷在說話上與他們不同時,就會以看熱鬧的心理出現。最終導致卓雅婷極度不自信,成績變差,同學都不願意跟她玩。
卓雅婷有先天性的缺陷,縱然缺陷可能無法改變,但是父母應當幫助她重塑信心,最直接的做法是讓她看到自己的長處,比如卓雅婷的手工做得好,父母可以著重培養她的動手能力,讓她多做事,少說話。這樣一來,卓雅婷就會慢慢自信起來,同學們也會覺得卓雅婷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因為卓雅婷做的總是比說的多。
孩子被同學孤立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所產生的結果是相同的。很多父母想不明白,明明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沒什麼不同,為什麼會被同學孤立呢?事實上,孩子在校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父母完全想不到的事,比如孩子不擅長玩籃球,就會被那些喜歡玩籃球的同學趕走。面對這種情況,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夠強硬,會慢慢產生社交恐懼。
孩子會被社交孤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產生負面情緒
在與同學交往時,有些孩子會產生不適的症狀,如頭痛、手心出汗、噁心嘔吐、胸口發悶、不停地顫抖、害怕等現象,他們不願讓同學知道,儘量避免與同學接觸,表現得十分孤僻。正因如此,孩子感受到了極大的痛苦,身體上的感知讓他排斥交流,不願意主動結交朋友,甚至當其他同學接近他時,也會感到極度的不自在。如果是這樣,孩子很可能會被孤立起來,因為沒有同學看得起他,願意與他做朋友。
二、負面的評價是每個孩子都擔心的事
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犯錯誤,在學校裡也是如此,可能拖地時不小心水灑多了、上課答題不正確等。這些錯誤可能會讓孩子得到一些不好的評價,比如“連地都掃不好”“這道題都不會,真笨”等。孩子面對這些評價時,會表現得非常糟糕,因為父母平時沒有教會他們如何應對。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害怕聽到負面的評價。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對這種評價極為敏感。如果孩子在意這些評價,就會選擇性地進行社交回避,以保證自己不犯錯誤。但是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社交回避會弱化孩子的社交能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結交朋友。最終孩子的朋友越來越少,無法融入集體。
三、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害怕與逃避是孩子唯一的選擇
當被同學嘲笑時,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很差,自己生悶氣。不僅如此,孩子會選擇逃避,碰見那些嘲笑過他的同學時會躲得遠遠的,更不可能主動上去打招呼。孩子對社交的認識會產生偏差,尤其是一些尷尬的場景,比如在商場與同學偶遇時,他會選擇避開。這種避讓的行為就是一種社交恐懼,意味著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同學相處。
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會越來越差。長時間壓抑在心裡,總會在某一時刻爆發出來,通過劇烈的情緒爆發——哭泣、恐慌、自殘等極端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種行為的出現意味著孩子所遇到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父母應當及時跟孩子交談,或者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四、不對等的交往會讓孩子失去自尊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融入集體。為了融入集體,孩子可以無限降低自身的需求,比如為了和同學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孩子故意選擇扮老鼠,而不是正常性地接受安排。因為害怕同學不跟他玩,所以孩子選擇了退讓。這種行為就是弱化了自身的需求,導致孩子在同學面前處於天然的劣勢。
這種不對等的交往方式,會讓孩子對交友產生錯誤的理解,通過取悅他人,忽略自身的體驗,只會陷入無盡的痛苦當中。因為無法感受到快樂,孩子會產生逆反的社交心理。
當然,孩子被社交孤立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麼原因,事實就是孩子在學校的交友很不順利,急需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父母必須儘快幫助孩子改變現狀,讓他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社交孤立
在社交孤立上,孩子或多或少會表現出一些相同的特徵,具體體現在害羞、焦慮、害怕負面的評價、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甚至對生活產生恐懼等方面。
父母可能注意到一些事情,比如孩子在參加不熟悉的社交活動時,表現得十分害羞,躲在父母後面,不敢站上前。對於這種現象,父母覺得孩子從小就認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並沒有放在心上。事實上,孩子的這些行為透露出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孩子不擅長社交。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孩子在學校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面對陌生的集體不知道如何融入,游離在集體之外,最終被同學孤立,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喜歡欺負人,但是孩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天性,致使孩子會對其他孩子產生“非惡意”的傷害,比如辱駡、吐口水、踢打等。假如孩子不知道如何應對,可能會助長欺負者的氣焰,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孩子過於羞澀,顯得比較文靜,那麼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強化意識,讓他們大方起來。如果孩子進入狀態比較慢,那麼就需要父母不斷地溝通,耐心地教導,通過鼓勵增強孩子的交友意識。如果孩子成績優秀,在學校容易成為同學嫉妒的對象,那麼父母就要告訴孩子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收斂鋒芒並不是壞事。
佟少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剛升上四年級,十分討同學喜歡。佟少華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喜歡跑步,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越是如此,他就越擔心自己會犯錯。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他明明知道正確答案,也不敢舉手回答。他害怕回答錯了會被同學取笑。如果在一場考試中不小心做錯了一道題,他會很自責,情緒很差。他渴望每個人都能喜歡他,因此變得害怕和謹慎。這種優秀成為他的心理負擔,最終讓他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
每個人都害怕犯錯。其實,犯錯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嚴重的是因為害怕犯錯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佟少華聰明,肯學習,卻害怕犯錯。這成為他的心理負擔,父母需要及時引導他正確認識錯誤,讓他明白,就算答錯了也沒關係,一個人雖然需要優秀,但更需要有敢於嘗試錯誤的勇氣。
像佟少華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擔憂。孩子心智不健全,他們看待問題不像大人那樣成熟。他們只知道這道題不能做錯,如果做錯了就是自己不行,從來不會想做錯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下次不再做錯就行了。對於犯錯誤的理解,絕不能讓孩子停留在不能犯錯的理解上。
孩子害怕犯錯是因為他們內心的表現欲、自我意識比較強。當孩子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時,會對自己要求得更加嚴格。這樣一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會越來越弱。對他們而言,失敗的恐懼感非常強烈,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展現自我,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表演,就會極度恐慌和不安;一想到自己在考試中做錯了算術題,就會沮喪和焦躁。
所以,當父母發現這些問題時,一定要告訴他們盡力就好,只要拿出了自己的真實水平,即使結果不理想也沒有關係。儘量不要讓孩子過於關注成績,要知道成績並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唯一標準。父母必須要減輕孩子在成績上的壓力,讓他們全面發展。
事實上,兒童和青少年的社交孤立、不愛交際的現象目前在中小學裡十分普遍,每個年級總有一兩個孩子顯得不那麼合群。本來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但他們抗拒社交活動,帶著強烈的焦慮、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或者直接選擇逃避,最終離集體越來越遠。
很多父母可能已經注意到孩子不願意走親戚,每次說去親戚家時,總是習慣性逃避,或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對於公共活動,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產生極度的恐慌,甚至產生焦慮的情緒,突然大發脾氣。無論如何,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帶出去,讓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而不是悶在家裡,那樣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孤僻。
孩子不喜歡社交,父母必須要用實際行動改變孩子,多讓孩子與人接觸,幫助他結交一兩個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感覺到快樂之後,就會主動走出去,結識更多的朋友。
正確瞭解情況,理解孩子所處的環境
在幫助孩子解決社交孤立的症狀時,父母應當理解孩子所處的環境,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因為孩子所處的環境對孩子將來的成長至關重要。
父母雖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和支持,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困難。當同學嘲笑他時,父母要及時開導,化解他心裡的苦悶;當同學不願意跟他玩時,父母要想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孩子結交朋友。
學校不僅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孩子的性格是在讀書期間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融入集體,與外界隔離,那麼他的成長就會受到限制。他所做的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同學孤立了。
陳剛就讀於外國語學校的附屬小學,父母均是國企高管,家庭條件比較好,他又是家裡的獨子,有什麼好東西都是他一個人享受。父母的過度疼愛,讓陳剛養成了霸道的性格,在班上總是以大欺小,不知道尊重同學,因而所有的同學都怕他。
有一次,陳剛搶了同桌新買的玩具,同桌想要搶回來,反而被陳剛推到了地上。老師將陳剛叫到辦公室,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陳剛不僅不接受,還與老師對著幹。正因為陳剛的這些行為,班上沒有同學願意跟他玩,他也交不到朋友,總是孤零零的。
陳剛因為霸道被同學孤立,如果他不改變自己,很難再融入到集體當中。陳剛的性格是父母過度寵愛造成的,因為在家獨享慣了,進入學校後也會是這種性格。想要陳剛作出改變,父母必須先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父母不能讓孩子獨享,而是大家分著吃,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樂趣。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做,比如早上起床時,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等。
孩子所處的環境相對社會來說要簡單得多,那些不願意開口說話、不懂得表達自己想法和情緒的孩子,總是會成為同學取笑或欺負的對象。父母不要覺得孩子被同學排斥就是同學的錯,很可能更多的原因在孩子身上。縱然可以通過轉學達到暫時幫助孩子的目的,但根源並沒有解除,到了新的環境,孩子還是一樣會被孤立。
其實孤立的發生具有很大的隨機性。群體是盲目的,不可能刻意針對某一個人,只是孩子在處理事情時,因為方法和方式不對,才漸漸成為被孤立的對象。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父母要擺正一個觀念,那就是所謂的惡。孩子被同學欺負了,同學是錯的——但是並不是惡意的——父母覺得孩子遇到了“邪惡”的同學,於是幫他轉學。換一個環境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問題的根源並不在這裡。
孩子所生活的環境雖然發生了改變,但是孩子仍然可能成為被同學孤立的對象。因為那些孤立別人的同學雖然做錯了,但是並非惡意。當孩子去到新的環境,因為不善言辭,不懂得交流,仍然會被新的同學孤立。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融入環境的能力。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積極性,讓他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通過對學校生活的合理建設,幫助孩子認識到校園生活的樂趣。如果仍然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試著讓孩子學會接受,把這些不愉快作為人生道路上必須經受的考驗。畢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而痛苦也是培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同學的指責和譏笑,不把它當作一種歧視,用寬廣的胸懷迎接每一天,那麼那些不愉快的事都會成為過去時。如果有些事情所造成的傷害太深,那麼父母要給予足夠的關愛,體會孩子的痛苦,理解孩子的處境,讓孩子不再害怕。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最大的動力。
當然,改變不是說來就來,總歸需要一個過程,這時父母的耐心很關鍵。如果父母今天鼓勵孩子,明天就不鼓勵了,讓孩子隨波逐流,這樣孩子是不可能發生改變的。父母本身都不懂得堅持的意義,孩子更不可能懂得堅持。所以父母想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以身作則,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惡,也沒有絕對的善,孩子難免會有認知上的偏差,當被同學欺負時,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及時幫助孩子化解這些負擔,同時教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事情,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建立完善的人格。
第二章 面对被同学孤立的孩子,你要及时给予家庭的温暖
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不合格,你是否讀懂了孩子的需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有很多的需求都是從父母開始的。一個好的父母能培養出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現在絕大多數父母不合格,因為他們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讀懂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總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渴望被關注,希望父母能陪自己聊聊天、說說話。父母如果讀不懂這些信號,反而當作是無理取鬧,不願意陪孩子談心,長此以往,對孩子產生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交際能力。
四年級的劉燕妮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原本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因為長得比同齡人要胖,班上的同學總是取笑她,給她取了非常難聽的外號“肥婆”。劉燕妮很委屈,回到家後,她跟媽媽說起這事,媽媽因為要做家務,非但沒有安慰她,反而責怪她平時吃得太多。劉燕妮的自信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開朗了。在上體育課或是舞蹈課時,她離得遠遠的,無論老師怎麼勸說,就是不肯加入。漸漸地,劉燕妮越來越孤僻,一些原來喜歡的活動也不參加了,總是一個人呆著。
劉燕妮將內心的苦惱說給媽媽聽,是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慰,然而媽媽的做法卻將她推向了孤僻的深淵。父母需要工作,需要忙家務,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哪有時間來管孩子。可是父母不管孩子,誰來管孩子?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管教,當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有時候,孩子主動找父母聊天,透露的是一種交流的欲望。他們渴望父母能靜下心來,聽一聽他們經歷的事。如果父母沒有讀懂這些信號,仍然用大人的思維思考問題,對孩子的訴求置之不理,孩子的渴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特別是身上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時,希望有人能和自己分享。孩子也會釋放出強烈的社交信號,希望能引起父母的重視,和父母聊一會兒天。這就需要父母擁有敏銳的覺察力,無論多忙多累,當孩子釋放這樣的信號時,一定要抽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
如果父母當時很忙,確實抽不出時間,那麼要真誠地告訴孩子,媽媽(或爸爸)現在有很多事要做,你先到一邊去玩,一會兒媽媽(或爸爸)忙完了,再陪你聊天。當忙完手裡的事之後,一定要兌現承諾,主動去找孩子聊天,認真聽聽他在學校裡發生的事。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也擁有傾訴的欲望。這是人的一種本性,無論孩子多大,都會渴望表達自己的想法。社會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渴望。孩子的社會交往除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外,還包括與長輩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直接體現在孩子在父母面前所表現出來的表達欲。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父母拒絕自己的要求後,會默默地走開,但是他們會將一切都埋藏在心底,形成極大的心理負擔。這種負擔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因此對社交產生厭惡,在他們看來,連父母都不願意與自己溝通,其他小朋友肯定也不會願意。特別是有同學拒絕他時,這種心態就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當孩子表露出社交需求時,我們應試著與孩子聊一會天。孩子其實很容易滿足,簡單地聊幾句他們就會感到滿足。不僅如此,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不能一味地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也可以多和孩子說說自己當年讀書時的趣事。父母的這些做法,會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社交能力也會跟著變強。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有這樣的想法:當父母不理自己時,故意做錯一些事情,讓父母生氣,引起父母的關注。這種通過犯錯來引起父母注意的事情,會讓孩子養成犯錯的習慣,也就是父母眼中的調皮蛋。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靜下心來,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故意犯錯,如果是,父母可以停下手裡的事,坐下來與孩子聊一會天。當然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故意犯錯的行為不可取。
平時,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訴求,特別是當父母沒有讀懂孩子的需求時,要讓孩子主動提出要求,比如教會孩子說“媽媽,陪我聊會兒天”這樣的話。當孩子主動說出這些話時,說明他的需求非常強烈,代表著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
與孩子交流時,父母要有耐心,哪怕孩子說的是一些小事情,也要有興趣聽下去,與孩子進行互動,追問孩子所發生的事。孩子見父母興趣很濃,會表現得更加活躍。
孩子的精神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尤其在成長階段,對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判斷。當他們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慢慢封閉自我,心靈上受到傷害,最後變得沉默寡言。
放學後,父母可以主動抽時間陪孩子聊天,多問問孩子在學校裡發生的趣事,多關心孩子的生活,以此培養孩子的社交積極性和主動性。
孩子會社交,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有外人在場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內向,在外人面前不怎麼講話,躲在父母後面不敢站到前面來;有的孩子則恰恰相反,拉著別人說個不停,明明不是很“熟”,卻和對方玩起了遊戲。這兩種孩子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不懂社交,後者喜歡社交。
孩子不懂社交,就不擅長表現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可能父母對此並不在意,覺得孩子長大後慢慢就會變好。但是不會社交的孩子,將來也可能不會社交,因為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在中國,絕大多數父母希望孩子成績好,將來考上好的中學、大學,從來沒有想過幫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好品行、好成績等都離不開社交。因為孩子在學校裡必然要面臨如何與同學打交道的問題,必須學會融入集體,而不是游離在集體之外。
大數據顯示,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眾多因素中,智力水平和技術高低只占15%,更多的因素在於人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將來結識什麼樣的朋友,就會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社交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小培養。
今年剛滿六歲的明明,父母托關係將他送到市里最好的小學。因為擔心明明在學校的情況,媽媽特意留意了一段時間,意外地發現明明在班上一點也不合群。
當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時,明明就在一旁看著,並不加入,有時候會跟著一起大笑。如果有小朋友拉他參加,他就會立即跑開。上體育課時,明明對團體運動一點興趣也沒有,不是自己在操場閒逛,就是一個人對著牆打羽毛球。
不僅如此,老師也跟媽媽反映,明明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活躍,很少舉手發言,即使被老師點到,回答也是支支吾吾的,根本不會表達。
原來,媽媽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生活和學習用品都幫他準備好。正因為媽媽細緻入微的照顧,明明很少向媽媽要求什麼,漸漸習慣了聽從媽媽的安排。當明明進入小學後,要獨自面對生活時,才會不知所措,變成一個“獨行俠”。
其實在教養明明時,媽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包辦了明明生活中的一切,因而忽略了社交能力的培養。當明明需要什麼東西時,比如老師要求買的作業本或輔導書,要讓明明自己說出來,而不是擔心明明說不清楚,主動打電話問老師。雖然這種做法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保護,卻顯露出了孩子社交上的弱勢。
通常懂得社交的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好,自信、開朗,願意接觸更多的人、更多的知識,這樣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父母總覺得孩子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因為兩個孩子會不自覺地玩起來,然而父母忘記了孩子的家庭環境、生活環境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
從進入小學開始,孩子的交際能力開始不斷退化,學業的加重、作業的增多讓孩子沒有太多精力去結識新的朋友。為此父母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1.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社交首先是從表達開始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比如遇到問題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主動講出來。如果孩子不肯講,父母要不斷地引導。孩子擔心講錯了受到懲罰,父母要告訴他說錯了也不要緊,但是一定要說出來。只有善於表達的孩子,才能建立強烈的交際欲望。
2.引導孩子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人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存在一個自我意識蘇醒的過程,這段時間裡孩子會對外界保持高度的敏銳性,當自己的行為與他人有所不同時,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父母這時就是引導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比如,孩子說話口吃,會因此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時父母不僅要幫助孩子矯正口吃的毛病,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3.讓孩子靜下心來聽別人說
很多孩子擁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在交際時會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完全不給別人開口的機會,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交流除了會說,還要會傾聽。如果父母在家裡發現孩子一直講個不停時,要想辦法打斷孩子,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正確的,要給別人說話的機會。如果孩子不聽,父母可以讓孩子嘗嘗相似的滋味。具體做法就是當孩子很想表達時,父母一直說話,不給孩子說的機會。孩子有了類似的感受,再引入傾聽的教育,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了。
4.共同的興趣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或喜歡的東西,應當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他會因此結識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幫孩子報圍棋班、書法班、鋼琴班等,讓孩子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發展。孩子有了特長,就會顯得與眾不同。興趣愛好能把孩子與其他孩子連接起來,建立牢固的友誼。
5.樂於助人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行
自私的孩子是結交不到朋友的。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樂於幫助他人,而不是自私自利,尤其當同學需要幫助的時候。在班上,有的同學可能粗心大意忘了帶橡皮,孩子可以主動將橡皮借給同學。孩子的世界觀很簡單,今天你幫助我,明天我就幫助你。孩子幫助的人越多,幫助他的人也就越多。
6.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
在現代家庭中,絕大多數孩子是獨享好東西,因為家裡沒有人與他爭,所以好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的。孩子上學後有些東西就不能獨享了,對於從家裡帶的零食,父母應當鼓勵孩子與好朋友一起分享,而不是獨自一個人吃完。如果條件允許,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兩份,這樣孩子更願意分享。通過分享,孩子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當孩子踏入社會時,需要面對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社交能力尤為重要。孩子的社交啟蒙需要每一位父母的悉心教導。懂得社交的孩子,童年生活會更加健康快樂。

從體察情緒開始,一步一步教會孩子有效社交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呵護下成長的。正是因為受到過多的關愛,孩子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有這種想法的孩子一旦去到幼兒園或小學時,很難結交到朋友,因為他太在乎自己的情緒,不懂得體察他人的情緒,這樣會很容易引發矛盾。
關於體察情緒,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就是情緒的顆粒度。所謂情緒的顆粒度就是精確分析情緒的細膩程度,比如同樣是憤怒,裡面卻包含著不同層次的情緒體驗。
比如孩子在網上看到一件特別喜歡的玩具,每天放學回來都會找出來看一會兒。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所以會忍不住想要多看幾眼。一段時間過去了,孩子終於忍不住想要買下來,媽媽也同意了,可是在下單的時候,玩具卻突然下架了。
這時候孩子的情緒就顯得格外重要,孩子肯定感到難過,這種難過會是怎樣的難過呢?這裡就有幾個層次,第一種難過是因為沒有買到玩具而難過;第二種是明明可以早點購買,卻一拖再拖,導致沒有買到,感到非常失望,這是自責的難過;第三種是渴望沒有得到滿足,內心突然變得空虛,因此感到難過。
如果孩子不能分清楚這種情緒,那麼孩子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為沒有買到玩具而難過,可以再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能感受到快樂了。如果是自責的難過,可以告訴自己,以後遇到喜歡的東西立即購買。如果是因為空虛而難過,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來化解。
生活中,體察情緒非常重要,不僅要懂得體察自己的情緒,還要正確體察到他人的情緒。朋友間更是如此。
讀三年級的詩詩和夢夢在體育課上吵了起來。她們被分到一起玩籃球,當詩詩把球傳給夢夢後,夢夢一個人拍來拍去,玩得很開心。
詩詩說:把球傳給我,我也要拍一會。
夢夢卻說:這是我的球,不給你玩。
詩詩很生氣,沖過去就要搶球。見狀,夢夢故意將球扔得很遠。詩詩好不容易把球撿了回來,夢夢突然從後面把詩詩推倒,將球搶過去,跑開了。
夢夢是自私的,因為她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他人。一個人將籃球拍來拍去固然好玩,但是籃球從本質上講是一項團體運動,兩個人相互傳球更有意義,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更能鍛煉兩個人之間的默契度。如果夢夢不作出改變,是很難交到朋友的。
朋友之間的情誼是相互的,一個不懂得體諒他人情緒的人,別人也不會顧及他的感受。體察情緒可以通過細緻的觀察,發現對方的情緒變化。有時候,要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玩時,與孩子一起看電視,鄰居家的孩子想看動畫片,但是孩子想看綜藝節目。面對這個矛盾,父母可以讓孩子細心觀察,如果鄰居家的孩子情緒特別大,說明他很想看動畫片,遠來是客,孩子應當做出讓步。如果對方很平靜,說明他並不是很想看動畫片,綜藝節目也可以接受,那麼就可以一起觀看綜藝節目。
平時父母也可以直接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調皮時,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如果孩子沒有反應,仍然我行我素,媽媽就要注意了,這說明孩子太過注重自我,需要改變。
情商就是人的情緒管理。情商高的人不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還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從而針對性地做出改善。那些情商低的人就是只顧自己,不顧他人。體察他人的情緒就是情商的表現,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角色轉化能幫助孩子體會對方的心情。當孩子學會了角色轉化,就能體會他人的心情,這意味著孩子漸漸長大了。因為孩子能理解別人的悲傷、快樂和痛苦,而不是什麼都感受不到。如果孩子擁有體察他人情緒的能力,那麼他的心思將更加細膩,處處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帶去更多的溫暖,從而擁有更加寬廣的社交圈。
要想讓孩子能體察別人的情緒,父母要先懂得察覺孩子的情緒。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麼情緒可言。其實不然,孩子與成人一樣,也有情緒,當他們遇到不快樂的事情時,會感到悲傷、難過。當孩子不高興時,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是悲傷的感受,當孩子高興時,讓孩子明白這是愉悅的感受。記住這些感受,孩子才能明白情緒的意義。
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思考,保持對情緒的敏感度。當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想不明白時,父母可以適當地以假設的方式進行引導。比如,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不會很生氣?孩子順著父母的假設考慮問題:換作是我,我也會很難過、很生氣。如此一來,孩子對他人的情緒更加敏感,便能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並做出積極的回應。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媽媽體內蠕動——胎動——就表現出了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這就是一種社交的體現。因為對於外界的刺激,孩子懂得回應。當爸爸撫摸媽媽的肚子時,孩子會做出一定的反應。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社交。那些善於社交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培養出來的。
父母通過實際行動培養他們體察情緒的能力,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對情緒的控制,用平和寬容的心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更多的友誼。

陪孩子成長,借助親子遊戲提升孩子的交際力

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經常與父母進行親子活動的孩子,其交際能力遠比其他孩子要強。在親子活動中,孩子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會學會很多東西。表面上孩子在玩遊戲,實際上孩子會留意並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比如孩子會觀察父母是如何與人打招呼,如何通過溝通解決矛盾,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模板。
父母陪孩子的時間越多,孩子的內心就越活躍。
留守兒童張詩雅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是村裡出了名的“麻友”,每天下午都會去茶館打牌。張詩雅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奶奶打麻將,她就看奶奶打麻將,很小就會認麻將牌。
張詩雅與大人相處慣了,性格非常霸道,讀幼兒園時,經常與小朋友打架,很多小朋友打不過她。老師跟奶奶反映過很多次,奶奶不以為然,反而覺得這樣很好。有了奶奶的支持,張詩雅更加霸道了,一不如意,就動手打人。
在一年級選學校時,媽媽幫張詩雅找了幾所不錯的小學,但是很多問題張詩雅都答不上來,就連簡單的自我介紹都不會,言語之間全是鄉土味,最終只能選擇民辦學校。就算如此,張詩雅的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成為了班上的問題孩子。
不到半年裡,詩雅就被學校點名批評過好幾次。到一年級下學期時,詩雅因為打傷了同學,不得不選擇休學。
張詩雅的問題主要是環境造成的,在茶館那種複雜的環境裡,張詩雅學到的便是一身痞子氣。而且張詩雅沒有與同齡人相處的條件,錯過了提升社交能力的最佳時期。像張詩雅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所呈現出來的是複雜的社會背景。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主要是通過運動來進行的,比如一起打籃球、跑步、玩耍等。這些活動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運動不僅能刺激孩子的身體發育,還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活躍起來。如果條件允許,爸爸可以適當帶孩子去打一會籃球,不需要有太多交流,只是在傳球的過程,親子關係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現在的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幫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殊不知,在無形中增加孩子的壓力,遠不如多抽點時間來陪孩子。正如《銀河實習班》裡所表現的,媽媽雖然讓孩子進了最好的初中,但是缺乏陪伴,孩子的成績長時期處於倒數第一。當鄧超飾演的父親出獄後,將孩子帶在身邊時,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父母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陪伴看似簡單,卻很難做到。有質量的陪伴才能體現出價值。很多父母雖然是陪孩子,卻是在玩手機,孩子在身邊轉來轉去,反而覺得心煩意亂。這樣的陪伴,孩子如何能感受到愛呢?那麼父母應當怎樣做呢?
第一步:抽個時間,與孩子談談為什麼要交際。
孩子對交際的理解可能與父母理解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甚至不重視交際的影響力。當孩子不願意結交朋友時,父母要靜下心來與孩子好好談一談人為什麼要進行交際,可以從假設入手,比如不懂得社交會怎麼樣,一個很小的矛盾可能深化成一個巨大的矛盾。讓孩子思考交際的重要性,這樣孩子才會自發地改變。
第二步:與孩子一起設定一個可執行的目標。
目標的設定能讓孩子更有執行的動力。當然,設定的目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設定得過高,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執行力。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交流的目標,父母在一旁出主意,鼓勵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如果失敗了,一定要幫助孩子總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
第三步:通過觀察,對目標進行調整。
在執行目標時,父母不能置身事外,要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觀察孩子能否完成目標。如果孩子無法完成目標,那麼父母要及時降低要求。設定目標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不是摧毀他的信心。不要以為降低了要求,效果就會打折扣。相反,當孩子完成一個目標後,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這種感覺會為他帶來更多的自信。
第四步:每天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與孩子一同分析問題。
父母每天都要與孩子一起檢查:今天完成了哪些,有哪些可以做到卻沒有做到,明天要如何進行改進等等。剛開始時父母要陪著孩子一起找問題,如此反復引導幾次,等孩子熟悉過程之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進行了,父母在一旁監督即可。另外,解決問題時,父母要多聽孩子的意見,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第五步:孩子完成目標後,給予一定的獎勵。
孩子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目標,這是一個漫長又有挑戰性的過程。看到孩子的進步,父母不能無動於衷,應當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一定要事先說好,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想要的圖書,或是多看一會兒平板電腦等。當孩子得到獎勵時,會擁有成功的喜悅感,這樣會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地完成下一個目標。
這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成長會非常迅速,他們慢慢建立起信心,慢慢變得開朗,慢慢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願意走出去結識更多的朋友,他的童年會更加快樂。

別再把孩子關在家裡,多帶他出去走走
對父母而言,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放假,因為每到假期,孩子會提各種各樣的要求,比如“媽媽,今天帶我去遊樂園”“媽媽,我想去划船”“媽媽,我想去旅遊”等等。父母本身工作了一周,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卻要陪孩子做這做那,心裡難免會產生怨言。
事實上,把孩子關在家裡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孩子和大人不同,他們的思維意識薄弱,看到的東西遠不如大人多,總會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心。比如,他們想知道大熊貓是怎樣吃竹子的,想看看企鵝游泳的樣子,想看看老虎是不是真的如書上所說的兇猛。對孩子而言,這些是新鮮的,是充滿趣味的,他們渴望接觸這些東西。
父母平時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奇妙,讓孩子有機會與人接觸。與人接觸越多,孩子的性格會越開朗。
柳俊今年九歲,是班上的智慧果,很多小朋友都願意跟他一起玩。因為柳俊知道的東西很多,小朋友不懂的都可以問他,就連老師也很好奇柳俊怎麼知道這麼多東西。其實這與柳俊的父母有莫大的關係。
每當柳俊放假時,父母就會帶著他出去玩,這個星期去爬山,下個星期去海洋館,再下個星期去郊遊。在一次又一次的旅遊中,柳俊的見識得到了很大的增長,人也越來越勇敢。現在很多事情不需要媽媽提醒,他會主動去做。
其實柳俊之前也很內向,不喜歡交流。後來父母帶他旅遊,鼓勵他去問路,告訴他與人打招呼的方式。在一次又一次的培養和訓練中,柳俊越來越開朗,再也不害怕與人交流了。
柳俊的改變正是從父母帶他出去遊玩開始的。父母創造條件讓柳俊與陌生人接觸,柳俊的心扉才會逐漸打開,從害怕與人打交道到主動與人聊天,從不會社交到成為社交達人。因為關在家裡得不到鍛煉,只有走出去,才有提升的可能。
現在,每一個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父母恨不得幫孩子把一切處理好。殊不知,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生活。如果父母不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孩子永遠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可能成長起來。
父母不僅要懂得如何養孩子,還要懂得如何教孩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社交能力的提升需要父母創造機會。如果父母不願放手讓孩子去闖、獨自去應對,孩子就無法獨立起來。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試著和陌生人打交道。
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強者,強者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成長起來的。父母觀念的轉變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害怕孩子遇到挫折後,自信心受到打擊,可是不經歷挫折,如何成長?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連闖的勇氣都沒有。把孩子關在家裡,固然一切都是好的,但這樣會磨滅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需要社交,需要增長見識,在家裡只會漸漸失去靈性,越來越內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走出去的人才會知道世界的廣闊。
而且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週末來臨時,問孩子這周想要去哪裡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尊重孩子的意見,滿足孩子的願望。這樣,孩子的溝通欲望會更加強烈。旅行中遇到不懂的事,比如找不到方向時,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培養孩子利用環境的能力。當然,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幫助,
當然,孩子的成長不只是靠旅行,還要鼓勵孩子多讀書,告訴孩子如何利用書籍,在書籍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孩子無論在見識上,還是學識上都會越來越豐富,與人交流時,不再拘謹和不知所措。
只有在人多的地方,孩子才可能得到鍛煉。可能剛開始孩子會有所不適應,內心會有些抵觸,但是父母鼓勵多了,孩子接觸多了,就會慢慢轉變成一種習慣。孩子會勇敢地邁出去,因為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