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承平與世變:初唐及晚唐五代敘事文體中所映現文人對生命之省思
滿額折

承平與世變:初唐及晚唐五代敘事文體中所映現文人對生命之省思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乃就「世代的遽變」作為觀察的主線,選擇由亂而治的唐初、及由治而亂的晚唐五代作為研究範疇,在不同的世變下,並選擇具有轉折意涵的概念和主題及敘事作品,檢視其中文人探索自我生命的思辯面向與方式,和關懷的人生議題和價值。故就唐初言,則以信徒及高僧撰成的靈驗記及僧傳為文本,爬梳出佛教在初唐實際宣教時,僧人、信眾對於佛理的理解角度和方法,對有唐一代佛教何以盛行不衰的原由,提供更完整的觀察與理解;另就晚唐五代言,分就敘事文體、人生歷程和天道變化予以探索,以理解此時文人,何以回到傳統文化中思索人生的原由。在兩下的對照中,梳理出有唐一代的文人,在應對外在變化的關鍵時期,於組構文化肌理時所思索的面向和基礎。

作者簡介

黃東陽
出生於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研究以六朝、唐五代之古典小說、僧人傳記與宗教靈驗記等敘事文學作為主要範疇,考述文本中所映現的文化現象、信仰內涵,且用以觀察各文體間在發展時,彼此影響、交融的方式和跡軌;又旁及古典文論之探索,尤擅長文獻的鉤沈及民俗的探論。師事王國良先生,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已發表學術專書三本,與研究論文三十餘篇。

目次

導論/考察唐代治亂更迭之際敘事文類對於
生命省思的意義
上編
承平:初唐時佛教敘事文體中對聖俗觀念之建構
第一章 信徒之生命見證──《冥報記》生命見解中的佛儒融攝
第二章 高僧之空間詮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之「神聖空間」之文化與宗教論述
第三章 僧人之神通展現──《續高僧傳‧感通篇》神異書寫的信仰意涵
下編
世變:晚唐五代筆記譜系之文體定位和思維特徵
第一章 五代志怪之特質──五代時期志怪記敘之敘寫特色及其開展
第二章 詩與事間之交涉──孟啟《本事詩》所反映五代文人對小說的文類見解
第三章 定命論述之脈絡──《感定命錄》所展演五代命觀之心理特質
第四章 對於天命之探索──《北夢瑣言》所表述五代天命之時代性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上編 承平:初唐時佛教敘事文體中對聖俗觀念之建構。
佛教於漢末傳入而在六朝極速發展及流布,與其間戰爭頻仍,而佛教因著持守方便,佛義中亦有持念得避災禍有關的功用,其中就以專言持念避災的《觀世音經》流傳最廣、持奉最眾,甚而形成觀世音信仰,就此,佛教已然成了中土最廣布的信仰。時入唐代世局逐漸穩定爭戰已息,意味著原先宣揚信奉可獲保障血氣生命的宣教大環境已經不存,卻未影響佛教的廣傳,反映出佛教在教義之詮釋和宣教之策略上必有所改變,才能維繫既有廣大的信仰版圖。因此,本書在文本的選擇上,則分由信徒、高僧二條路徑加以觀察:就前者言,敘事文類中最能突顯民眾信仰的實況,為出於信徒之手的佛教靈驗記,透過抽繹其中於生命現場的宣教重點與議題,還原當時信徒的活動及心理;至於後者,則有賴僧人之敘事著作如僧傳的編寫、靈驗的纂輯,分別就僧人和俗眾的生命歷程裡,去表述佛教義理在人生中的意義,藉著二種不同著作的身份,可整理出在世俗中佛教闡釋的重點,在詮釋面向的轉變裡,尋繹出文人思考的基礎,故分別從二個面向加以探討。
其一、就信徒的立場言,以初唐影響最深遠的唐臨《冥報記》為探討的線索。唐臨為唐初奉佛至虔且大力宣揚佛教的文人,晚年撰成的《冥報記》雖歸於靈驗記之一種,這部影響當時極鉅的作品,成書後便受到佛教界的重視而被引,就內容言亦具自身的特色,在時空的範圍上,此書除了自身外舉凡信佛的家族成員、親友同僚和佛家弟子等,輯錄親身的親歷和聽聞,讓這些宗教神秘的經驗更易於查證真訛,更道出靈驗錄可發揮見證自我信仰、詮釋合宜生活的功能;在生命意義的詮釋上,也得以交代此時期佛教信徒踐履信仰軌則時,於生活中安置核心文化儒家生命見解的方法,透過《冥報記》的文本,可以呈現當時社會上佛教徒宗教生活的實況,以及理解佛教的方式。
其二、就僧人的身份言,自以續寫僧傳且為高僧首位編寫靈驗記的律師釋道宣最為重要,故以最能表現出佛法不同於世俗法的「感通」,作為探論所撰的僧傳及靈驗記的主要線索。首先,作為第一部續寫僧傳的《續高僧傳》中,道宣將原本篇名「神異」改為「感通」,作為在俗世中佛法示現時為人所驚異外在現象的發生原理,故就〈感通篇〉中依照「感通」所分判具生命高下的不同身份,嘗試理解道宣所分別出社會裡人類型的準則,以及俗人及僧人間性質的差異,與僧人所應有的任務;至於佛教靈驗記體系的《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亦拈「感通」作為神異發生的原因,在探討上則用此書所好探討的寺塔為命題,就空間分析道宣所以為信徒所盛稱的各種靈驗,在佛教中的意義,分別由人物、空間兩種視角,作為分析的方式。
分由書名中所揭示的主旨,已道出佛教徒偏向在此世中有著「冥報」的回饋,重視入世的利益,高僧則傾向於宗教信仰裡獲得生命提升「感通」的方法,著重跳脫輪迴得以到達彼岸,在合觀信徒與高僧的佛教詮釋下,對於初唐時佛教衍繹、發展教義的重心,宣傳信仰的方法,及在有唐一代何以盛行不衰的原由有更完整的觀察與理解。
下編 世變:晚唐五代筆記譜系之文體定位和思維特徵。
晚唐的軍閥割據,架空中央政府的權力,在黃巢亂後唐代至終敗亡,進入了群雄爭競的亂世。此時的文人雖仍時見以佛道等宗教義理以慰藉心靈,事實上,乃多回歸傳統的思維和信仰,透過筆記小說,表述自我對於人生和外在環境變化的探索,此類記錄,多見於晚唐五代湧現的各式筆記中。這些敘事之體,在形式上追踪著六朝筆記小說的敘寫手法,以稽實的口吻和筆調作為方法,記錄下自己對於外在人為世局、自然環境,以及內在自我定位、人生歷程的觀察和解釋;就內容言,傾向以文人自我利益及對社會義務的立場,在安身立命外也思索使世界回復常軌的可能,不再只是回歸如六朝時,信賴佛教所宣稱凡敬奉三寶、持念經文便得身體的安全,誠為此時志怪一體的主要特徵。循此思路,可分由三個面向來分論:首先是對敘事文體的重新定義,其次乃對於人生即定命的再次詮釋,最後則回歸儒家信念,由天道變化的立場回顧五代亂世的歷史定位。就此三項分述探討的文本與角度。
首先,就敘事文體的考察言。晚唐五代紛亂的世代下文人仍好撰寫著和六朝相類的各式筆記小說,其中又以收錄各類當時各類變異的傳聞為大宗,此類和史書之五行志以及志怪相類的敘事,同樣反映出各書作者對於外在環境變化的詮釋,以及在此之下自處的方式,故以晚唐五代少人引述若《金華子》、《野人閑話》及王仁裕所撰多種筆記之作為文本,用以探討此時文人對志怪一體的看法,及所關懷的議題;另外,此時出現第一部辨分詩歌與敘事間關係的《本事詩》,分就詩歌創作之因由即事件的發生,以及事件自身情感發生所表現出詩歌的內容予以探討,透過此書所詮釋敘事注解詩歌,詩歌表徵敘事的看法,更能夠深入理解大唐帝國崩解時文人對敘事一體在創作甚而文學的定位。
其次,就人生定命的詮釋言。在這世代中關懷著自我的境遇,乃定命的重新解構,主要關注於撰於此時特拈人對己命當有「感」的《感定命錄》。「定命」作為唐人小說中習見的命題,於中唐時更出現以「定命」為題的專書,記錄又反覆證成定命的存在與性質,晚唐編寫的風氣更盛,自交代著帝國將盡時群眾的共同焦慮。然入分裂的晚唐五代,則出現《感定命錄》突顯個人「感」的地位,主動觀察、感知、明白攸關個人處境的人生歷程,循此,用以考察此書中所映現的命運觀點,以反映此時文人思考自身處境方法之一斑。
最後,就天道變化的方式言。鑑於筆記小說兼容內容不經和近於史體的文體特質,能直接呈現文人真實的心理活動,本章以孫光憲在歷經五代後記下其間掌故的《北夢瑣言》作為文本,探究他所以為形成政治及社會失序世代裡背後所運作的力量,亦即對道的探索,得以掌握他對於五代亂世的觀察及理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