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從理念篇、掙錢篇、賺錢篇、值錢篇、行動篇五個部分出發,用二十多年的做公司、財商教育和投資經歷告訴你關於財富的秘密,讓你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金錢觀,怎樣才能找回被性格偷走的財富,如何才能擁有賺錢的大格局……
作者簡介
黃啟團:
資深心理學導師,壹心理投資人。專注於應用心理學教育,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投資理財、企業管理、婚姻、家庭等領域,培養學員超過10萬人。
從農村到城市,從普通員工到企業投資人,從月薪幾百到財富自由,他用幾十年的經驗和專業告訴你如何實現從掙錢到賺錢,再到值錢的跨越。他的“財商心理課”受到全網數十萬學員的口口相傳。
著有大眾心理學讀物《圈層突破》《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名人/編輯推薦
★壹心理聯合創始人黃啟團全新力作。培養學員超過10萬,個人咨詢累計破萬小時。創新性地將應用心理學運用於財商,他的“財商心理課”受到全網數十萬學員的口口相傳,影響廣泛深遠。
★從一無所有到財務自由的秘籍。解密如何突破圈層,全面解密普通人月入十萬、百萬的秘密,
實現從掙錢、賺錢到值錢的飛速跨越。打開這本書,一不小心就知道了會賺錢的秘密!
★shou次將應用心理學運用於財商。你和有錢人之間只差了一點“富人思維”。本書3大核心,5大部分,26堂財富心理課,幫你打破心理限制,擁有賺錢格局。
★裝幀精美,閱讀體驗舒適。本書采用膠版紙張,雙色印刷,16開大開本方便閱讀。
序
獲取財富的第一個決定
初入社會的時候,於物質財富方面而言,我是一個非常窮的人,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一家效益不太好的單位,當時的月薪只有一百多元,勉強能夠解決溫飽。在我以往的人生觀裡,勤勞是通往財富的唯一通道,所以我在工作崗位上非常勤奮,以為這樣我就能獲取更多的財富。但事與願違,無論我怎麼努力,工資還是一百多元。後來我從一個普通的職員熬成了管理人員,可還是入不敷出,甚至還要靠身在農村的父母接濟。
後來,我實在受不了這種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正比的生活,離開單位“下海”(從商)去了。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在我的父母看來,從農村生活到城市定居,再獲得一個“鐵飯碗”,已經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了。即便他們知道我過得拮據,也不希望我放棄這個“鐵飯碗”。
但不管父母和親朋好友如何反對,我還是堅決地下海了。因為那時候我就知道——不管如何努力,自己是無法突破職業“天花板”的。
當然,離開單位後,我也經歷了一段非常艱苦的時光。這種苦更多是身體上的苦,雖說非常難熬,但內心的那抹希望卻在這苦痛的澆灌下變得越來越炙熱,與之前那種看不到希望的壓抑比起來,我甚至感到一絲甘甜。
即便到今天,我還是會追問自己,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我放棄手中的“鐵飯碗”?是能力?還是心態?抑或是別的什麼原因?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不就是換個工作而已,有那麼嚴重嗎?有這樣看法的朋友,肯定是沒有過過窮苦的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個人如果扔掉自己手中的“鐵飯碗”,在周遭的親朋好友的眼中幾乎可以與“瘋子”等同。
無論是三十年前還是現在,假若我們站在個人命運的十字路口,仍舊會受到某些舊有模式的影響。
如今,我的主要工作是培訓心理導師,向大眾普及心理學知識,讓更多的人受益。目前這個導師團已經有七百多人了,裡面有很多優秀的導師,非常受學生們的喜歡。你可能會認為這些導師團導師的收入應該很不錯,其實不然,有一些導師真的非常優秀,但就是賺不到什麼錢。其中的一位女導師講課水平非常高,可就是沒人請她去講課。她與我當年一樣,時常需要靠借錢度日。
我曾經問過她:“你這麼優秀,為什麼不主動去推銷自己呢?這樣興許可以爭取一些講課的機會。”她回答:“團長,我為什麼要去推銷自己呢?只要我講課足夠好,就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如果沒人找我,只能證明一件事情——我還不夠好。有一句話叫‘花香蝶自來’,我為什麼要低聲下氣地去求別人呢?”
她認為推銷自己是一件低聲下氣的事情,她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足夠好,就不怕沒有用武之地。這位導師沒有我當年是否要從體制中出走的糾結,甚至還有比我強的地方——起碼她有滿腹學識。但她和當年的我一樣,都處於無錢可掙的境地。究竟是什麼把她給困住了呢?
假如你的財富之路陷入了死循環
在我們的思維中,通常會有這樣一個邏輯閉環:如果你處在一個困境裡,就會做一個決定;有了決定之後,你就會采取行動;行動之後,自然就有了相應的結果;得到的這個結果會反過來強化你的決定。最終,你就會進入這樣一個閉環:困境—決定—行動—結果。
例如:一個人沒有錢,這是他的,他可能會因此做一個不亂花錢的,於是他每天都會很節省,這是,最後的自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他一直在用笨辦法掙錢。越掙不來錢,他就越要省錢,越省錢就越掙不來錢……不管怎麼努力,他都跳不出這個困局。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為了能夠解決問題,我們必然會做出決定,然後按照自己的決定行動,而行動帶來的結果,又會讓我們重復之前的問題。一旦這個循環系統形成了,我們便會自主強化初始的決策動機,進而不斷循環。如果我們不能打破這個循環,將會在重復的失敗中浪費一生。
二十多年前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我便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月薪只有一百多元。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埋頭工作便帶來了一個結果——外面的世界被我主動屏蔽了。這時我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死結。
當時我的想法是只要在工作崗位上足夠努力,就能有所突破;如果沒突破,那一定是我還不夠努力。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企業的整體發展不是由我個人的努力決定的,所以我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這個“天花板”。
那位女導師確實有很強的授課水平,可是她也遇到了沒有授課機會的困境。面對困境,她應對的方法是等待,等待別人主動來找她。她根本不會去主動推銷自己、展示自己。結果自然就是無人問津。然後這個結果又強化了她的決定,她覺得自己要繼續等待……其實,她跟當年的我一樣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那位導師的腦海裡一直縈繞著這樣的想法——“推銷自己是一件低聲下氣的事情”“酒香不怕巷子深”,此時她便陷入了一座封閉的“圍城”之中。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當我們有了鍛煉的機會,才會有更快的進步;如果沒有鍛煉機會,水平就得不到提升;水平得不到提升,就更沒有人找我們……“酒香不怕巷子深”確實有其道理,但這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酒要足夠香,香到所有人都聞得到。如果你的酒沒有那麼香,或者別人都在積極地推銷自己的酒,那麼你要先走出去才會有機會,有了機會,你的水平才會不斷提升,只有這樣你才能吸引來更多的“蝴蝶”。
上面我所講的內容,可以用心理學中的原因很簡單,你被困在一個困局裡面了,困局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的框架,這個框架並不是外在的環境,也不關乎你的能力,它跟你的想法息息相關。
比如前面“省錢”的那個例子,有人認為錢是省出來的,可是錢真的是省出來的嗎?我們有沒有見過一個人是通過省錢變成富人的?事實上,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來的,要賺更多錢,則需要讓自己值錢。
從困局到生機,一念之間
不光是掙錢,我們人生所有的困局,都源自大腦中的某個想法,當這個想法轉變之後,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世界無限,除非你畫地為牢,自我設限。而很多的改變,往往就在於“動心起念”之間。
當你看清困局背後的框架,知道了問題的根源時,你就能從第一序改變走向第二序改變——你不再在困局裡掙扎,而是跳出當下的困局,尋求改變。只要你能夠從第一序改變進入第二序改變,你的整個人生就會發生改變。
關於省錢這件事,當你能清醒地認識到“錢並不是省出來的”,你便不會再堅持那個讓自己陷入困局的觀念。換一個假設,如果你願意把關於金錢的觀念改成“錢是用能力掙來的”,那麼你的決定就會變成“提升能力”,而行動就會是“學習和成長”,結果自然就是“變得更有能力”,然後“用更強的能力去賺取金錢”,這樣的結果會強化“錢是用能力掙來的”這一心理基礎。如此,死循環就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二十多年前我工作的那個單位,在我離開後沒幾年就倒閉了。如果我只是埋頭工作不抬頭看遠方的路,等單位倒閉了再出來找工作,只怕會更加艱難。我離開了那家單位,擁有了一個更廣闊的天空。同樣,那位女導師如果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主動營銷自己,這便開啟了第二序改變。如果她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只怕她會一直等下去。
如果你用心理解這個循環,我相信,你一定會發現一些一直被你忽略的東西。當你能找出那個困住你的觀念時,你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如果你能看見,就可以重新選擇,就會跳出這個困局,從第一序改變走向第二序改變。
跳出自我設置的牢籠,你才能發現更大的世界。
目次
理念篇
財富的規律
Chapter 01 關於金錢,你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獲取財富的第一個決定 003
假如你的財富之路陷入了死循環 006
從困局到生機,一念之間 009
Chapter 02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真的是錢把你害慘了嗎 015
兩個理論:ABC和ACT 017
有錢人和窮人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023
Chapter 03 貧窮的本質:三個途徑解決障礙
圈層固化是如何形成的 029
如何獲取高價值的財富信息 033
改變觀念,打破固化思維 034
自律與行動,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036
掙錢篇
如何掙到第一桶金
Chapter 04 掙錢的常識
你真的敢掙錢嗎? 045
關於掙錢的五個常識 048
掙錢就是提供價值的過程 051
Chapter 05 競爭的法門:怎麼跟別人“爭”錢
如何同別人競爭 055
延遲滿足感,延長財富生命力 058
把對方放在“對”的位置 062
Chapter 06 絕對優勢:用更少的時間掙更多的錢
為什麼別人可以掙的比你多 069
掙錢的秘密一:“絕對優勢”越大,掙的錢就越多 071
掙錢的秘密二:為高價值人群提供服務 073
掙錢的秘密三:為更多人服務 075
Chapter 07 發揮比較優勢:把時間變成金錢
如何比別人更有競爭力 079
把時間花在比較優勢大的事情上 081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083
發掘你的比較優勢 085
Chapter 08 擺脫沉沒成本,告別“低效努力”
機會成本的奧秘: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 089
沉沒成本的奧秘:別讓過去拖垮你的未來 092
可收藏價值:做出當下的最佳選擇 094
Chapter 09 消除你的限制性觀念
能力已經提升了,為什麼還是為錢所困 099
潛意識如何影響掙錢 100
兩個影響掙錢的病毒性觀念 102
清理舊觀念,建立新觀念 105
賺錢篇
如何輕松高效地賺錢
Chapter 10 有哪些資本可以轉化為財富?
你知道什麼叫“賺錢”嗎 113
破除思維限制才能賺大錢 115
賺錢中的用人之道:讓別人有成就感 117
Chapter 11 沒錢怎麼賺錢:聰明人借用未來的錢
沒有第一桶金怎麼辦 121
善用未來資源,突破圈層固化 123
我們內心對未來的恐懼 125
學習,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127
Chapter 12 如何用別人的錢來賺錢
如何把借來的錢用好 131
為什麼有些人能借到錢,有些人卻借不到 133
讓別人借錢給你的兩個前提 135
用行動驗證自己的信用與能力 137
Chapter 13 如何用人來賺錢:先提升自己的層次
我們都有用之不盡的寶貝——人才 141
賺錢需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143
用人必備技能:對人不對事 145
如何上升一個層次成為領袖 148
Chapter 14 如何用人賺錢:充分發揮他人的潛力
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153
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 155
先看見別人的優點,才能輕松賺錢 159
Chapter 15 容納他人夢想,升級金錢格局
有錢人身邊總是有很多人才 165
聚集人才的秘密 168
你能幫助多少人實現夢想 170
如何讓人才心甘情願地幫你賺錢 172
值錢篇
如何讓財富找到你
Chapter 16 什麼樣的人值錢
為什麼錢會追著有些人跑? 179
馬太效應:把錢交給值錢的人 181
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投資給自己嗎 183
Chapter 17 找出你最值錢的特質
發掘自己最擅長的事 189
以興趣為起點,提高工作能力 191
長板理論——發揮你的天賦 195
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 197
Chapter 18 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卻沒人敢用 203
為什麼有的人能力不出眾也能賺大錢 206
建立個人信用和口碑 208
Chapter 19 拒絕“我不配”,釋放值錢的潛能
配得感是什麼 213
對自己價值的評價,決定了配得感的高低 215
重新定義自我,改寫人生劇本 218
Chapter 20 成為大富之人,先要心中有愛
為什麼有些人會被財富追 225
值大錢的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27
行動篇
如何知行合一地創造財富
Chapter 21 知識容易忘,但能力不會
為什麼明白那麼多道理,卻活不好這一生 235
要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能力 237
知行合一才能創造財富 239
Chapter 22 改變命運的關鍵:情緒與覺知
改變的原動力在哪裡 245
如何才能讓人生出現轉折 248
改變人生的秘密 252
Chapter 23 拆掉阻擋財富的墻
敢於邁出第一步 257
砌墻:恐懼讓我們自我囚禁 259
拆墻:尋找自己的安全感 261
Chapter 24 如何實現財富新突破
避免以偏概全看問題 267
突破有限的認知,看清事實真相 269
從“崩潰”到“突破” 272
Chapter 25 為未來種下一顆財富的種子
因果定律 279
種子法則 281
刻意練習的法則 284
Chapter 26 由“富”到“貴”,提升你的生命層次
“心想事成”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291
與其追逐金錢,不如讓人生更上一個層次 293
以終為始:規劃好你的人生路線 295
結語 299
附錄:財富心智修煉引導詞 301
書摘/試閱
在談判中,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詞——“雙贏”。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雙贏呢?
1928年,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提出了“貨幣幻覺”概念,它是指人們只會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什麼意思呢?就是一般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的利益,而那些隱藏的利益經常被忽略掉。
在談判中,雙方爭奪的無非是利益。但一般人不知道利益其實有很多種,比如有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有形利益和無形利益,物質利益和心理利益。
有形價值:指那些看得見的價值,比如工資、獎金、商品等;
無形價值: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不容易用數字核算的價值,比如能力、信譽、客戶資源、關係等;
短期利益:指那些馬上就能到手的利益。
長期利益:指那些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或者還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產生的利益。
一般人的目光都是狹隘的,他們會把焦點放在短期利益、有形利益和心理利益上。只要我們願意把這些利益讓給別人,別人一定會把長期利益、無形利益和物質利益讓給你,這就是所謂的“雙贏”。如此,讓別人贏得他們想要的部分,你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部分。
當初,我進入證券行業的時候,如果我跟其他同事一樣眼睛只盯著工資和職位,我憑什麼跟別人爭呢?我是一個剛入行的人,所以我不會去跟別人爭錢,而是把錢多的工作讓給別人。我更看重的是更多的學習機會,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技能——當我不“爭名奪利”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對手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想請你花時間思考一下你現在跟人的合作方式,你跟人爭的是不是同樣的東西?如果是,你就很難贏得這場比賽。試著放棄那些別人想要的東西,看看是否還有別人不要卻對你有用的東西。
如果你是一位職場人士,老闆和你的競爭者看重的如果是工資,那麼你可以把焦點從工資轉移到成長上,那你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競爭對手了。如果你是一名經營者,你就是一個賺錢層面上的人,只要你願意把短期利益、有形利益和心理利益讓渡出去,對你而言,在今後的合作中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利。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類的困境源於人們往往在制造問題的層面解決問題。”如果你只停留在一個層面上思考問題,就不可能贏得這場競爭。反之,只有在一般人到達不了的層面思考問題,你的維度才更高,才能在掙錢這件事上有所成就。
將視角聚焦在無形利益和長期利益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眼睛只能看見眼前的有形物品,理性思維才會去考慮長遠的利益。
同時,你還需要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的一間幼兒園進行的。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待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
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不過那些能等待的人,最後可以額外得到兩顆棉花糖的獎勵。對這些孩子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實驗結果,大多數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就放棄了,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欲望,他們等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等了15分鐘。
後來的追蹤記錄發現,那些可以等15分鐘再吃棉花糖的孩子,比那些馬上吃棉花糖孩子的成績平均高出210分。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
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對毒品上癮;而那些懂得延遲滿足的孩子則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因此,要想在競爭中取勝,你不僅需要有卓越的見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延遲滿足能力。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