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政客的工具人:從樓起到樓塌,十七位商業巨擘的坎坷人生
滿額折

政客的工具人:從樓起到樓塌,十七位商業巨擘的坎坷人生

定  價:NT$ 375 元
優惠價:85319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們勤奮刻苦,是社會上最能吃苦耐勞的群體。
他們善於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創造財富的本領。
他們往往成為經濟發展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推動者。

但由於中國封建傳統數千年的影響,商人的地位長期得不到政治上的支持,很多時候甚至要仰仗政治的鼻息,在社會不穩定的時期,他們在政治鬥爭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 味精大王吳蘊初
「辦事業必須走在別人的前頭,要辦別人沒有辦過的廠才有意思。」
吳蘊初出生於貧寒的窮教書先生家,從小飽受飢寒之苦;他還被私塾的老師開除,靠出苦力掙錢養家。但是他卻在中國創辦了聞名海內外的天廚味精廠,以高品質的產品把外國的同類產品擠出了國門。
他還創辦了「天」字號系統的輕重化工廠,在舊中國飽受三座大山壓迫的艱難中,創造了輝煌的化工事業。
▏ 糧棉大王榮氏兄弟
「要賺大錢,所以要大量生產,照三萬錠能賺幾何?」
榮宗敬、榮德生兩兄弟創辦的企業中,有茂新、福新麵粉公司和申新紡織公司,包括其他機構和附屬企業,規模之大,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儼然一個榮氏王國。
在麵粉、棉紗兩大行業中,榮氏兄弟獨領風騷幾十年,因此被冠以「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美稱。
榮氏兄弟的父親榮熙泰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稅吏,而且到榮氏兄弟逐漸長大後,他們的家境已經很沒落了,因而榮熙泰活著的時候,是怎麼也不能想到,他的兩個兒子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 豬鬃大王古耕虞
「你們非買不可。如果你們三年不買,我就把豬鬃扔掉,自己跳海。」
古耕虞原先是一介書生,在商業家庭的長期薰陶下,具有良好的發展大局觀和很高的發展起點,因而,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能夠抓住瞬息萬變的商業機會,一變而為豬鬃行業的龍頭老大,俗稱「豬鬃大王」。其發展速度之快,方式之奇特,堪稱中國近代商業史上之一大奇觀。
綜觀古耕虞傳奇式的發家史,他的成功可以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來表示。
▏ 化工先導范旭東
「一個化學家看到這樣豐富的資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後也願意埋在這地方。」
范旭東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精鹽廠、第一個純鹼廠、第一個硫酸銨廠,開創了中國獨立自主興辦化學工業的新紀元。
范旭東是一位實業家,更是一位科學家,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個科學家踏實執著的風格,他一生注重科學研究和人才的培養,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辦化學工業研究社,為中國的化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正是這批優秀的化學界精英們,讓中國甩掉了一切依靠舶來品的恥辱,影響深遠。
▏ 經營之神劉鴻生
「我相信所有的資本家都有個癖好,就是總希望一個企業變成兩個,兩個變成三個。」
劉鴻生以「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和「水泥大王」聞名於中國。他聲譽卓著,成就斐然,創辦的劉氏企業涉足煤炭、火柴、毛紡織、搪瓷、銀行、保險等許多行業。
劉鴻生之所以從一個沒有本錢的煤炭跑街而成為劉氏企業的創始人,與他的睿智精明和寬宏大度是分不開的。
◎本書特色:本書對二十世紀初的企業家代表包括工商業四大天王榮氏兄弟、南洋菸草簡氏兄弟、永安集團郭氏、劉鴻生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業者所具備的特點都得到生動和具體的詮釋。在創業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的二十一世紀,本書將為讀者帶來新的啟發。

作者簡介

張愛民,已發表學術論文、報告文學和其他文章五十多篇,主持並參與策劃出版「中華文化史專題系列」、「漩渦・文化書系」、「往事書系」、「美文欣賞叢書」、「文化大散文系列」等一百六十多種圖書。

本書原名《中國老富豪》,現更名為《政客的工具人:從樓起到樓塌,十七位商業巨擘的坎坷人生》,再次出版。作為可讀性很強的經濟史作品,書稿內容沒有改動,但我仔細校訂了原文,修訂充實了部分史實材料,改與不改目的都是為了尊重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
一九九一年,我從偏僻的地方來到上海攻讀中國現代史碩士研究生。那時,我如飢似渴的泡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飽覽大量的歷史、文學書籍,「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三年,使得我從原先對於歷史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對於歷史特別是中國現代史的一定領悟。作為中國民族實業家重要搖籃的上海,此時正在「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加速進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經濟熱潮逐浪滾滾,即便是很有書生氣的我,耳畔也無法聞聽不到這巨濤駭響。我尋思著,「經濟」一詞,本源於「經世濟民」之意,名副其實的「經濟」應該是:「整飭亂世,拯濟貧困。」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中國民族實業家,他們是花一番心血來對待這個問題的。二十世紀初的民族實業家由於歷史的原因,被塵封了整整半個世紀,不大為人們所了解。但他們的智慧,我們又如何能無視?他們起伏跌宕的創業經歷,可歌可泣的悲壯事蹟,這筆寶貴財富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嗎?身在他們「成就光榮和夢想」的這片土地上,無論從哪個方面說我都沒有理由迴避這一
課題。於是,我草擬提綱,收集材料,畢業前夕,在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完成了這本書的初稿。之後,我對二十世紀初的這些民族實業家代表包括工商業四大天王榮氏兄弟、南洋菸草簡氏兄弟、永安集團郭氏、劉鴻生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實修改每一個章節,加工潤色每一個字句,很快地,其中的一些篇目,在著名刊物上發表了,也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
民族實業家這個課題除了我相當早的長期予以關注以外,其他著名學者諸如吳曉波、傅國湧也同樣給以注意。隨著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相信,會有更多的青年才俊關注這一領域。
有人說,創業者通常具備以下特點:一是他們眼裡有光彩。他們不相信不可能,在他們眼裡,成功只需要一次機會,當你準備好,機會隨時都會出現。二是創業者是個領導者。他們敢於負責,面對最嚴峻的現實,不逃避,不推卸,在他們心裡,比一切都重要的是責任。三是創業者能夠突破自己的瓶頸,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他們深刻認識,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永遠不滿足已有的成功,把自己置於零起點。四是對於自己夢想的無比珍惜和熱愛,朝著目標不斷奮力,像一匹不停腳步的野馬,其動力遠非利益,而是自己的夢想。在本書中,這些特點都得到生動和具體的詮釋。
除此,我對於二十世紀初民族實業家的感覺和印象還有:他們勤奮刻苦,是社會上最能吃苦耐勞的群體,他們往往「沒有時間觀念」,把工作和休息合二為一,以自己的智慧,不辭勞苦地做別人不做也難以做到的事;他們性格剛毅,果決大膽,自信心十足,行動力極強,稍有基礎便新開門戶,以其獨立的姿態出現。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業絕對能成功,便是他們的信條,他們善於交往,廣泛的整合資本、技術、勞力等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財富的本領;他們在最直接地分享到勤勞致富帶來的好處之外,往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動者,但由於中國封建傳統數千年的影響,商人的地位長期得不到政治上的最大扶持,這些民族實業家在很多時候甚至還要仰仗政治的鼻息,因而,時常表現低調,對於政策不敢放言評論,在社會不穩定的時期其政治立場大都左右搖擺,有的在政治鬥爭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這也反映出他們在某些方面還不夠成熟。
二十一世紀是網路資訊時代,網路已經成為席捲全球的風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管理模式、經營理念都面臨創新革命,時代對於企業家的知識素養特別是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抽象力、操作力和評價力要求更高,他們只有創造新的需求,新的機會,新的機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同樣相信,在創業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的今天,本書的再版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寫作和出版本書的過程裡,許多師友曾給予了大力的幫助和支持,鄭存柱、阮凱豐、孫勝濤、楊國明、楊濤、郭傳火、李兵、龔洪烈先生和楊雁女士,在此一併對於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目次

第一章 五百元起家的冼冠生
學徒生涯,艱苦創業
拓展業務,遍及中華
苦辣酸甜,個中滋味
冠生園走向新生

第二章 百貨大王郭樂
獨闖澳洲,試辦果欄
開創新業,小試牛刀
大鵬展翅,輝煌鑄就
富國強民,花落何處

第三章 紡織俊傑劉國鈞
在戰爭夾縫中成長
兩「偷」技術
風雲突變
最後的歸途

第四章 西藥翹楚項松茂
做小學徒,成大經理
自製藥品,產銷兩旺
一筆小資金,買來大廠家
重視科學研究,狠抓品質
商場鏖戰急,固本領風騷
寧死不屈,以身殉國

第五章 化工先導范旭東
少年立志,救國救民
艱辛創業,百折不撓
創辦鹼廠,坎坷難平
擴大生產,占領市場
進軍硫酸銨工業
時世艱難,壯志難酬

第六章 味精大王吳蘊初
出身貧困,經歷坎坷
初顯才能,受任三職
漸成系統,報效社會
工廠遷川,重整旗鼓
劫後新生,困境重重

第七章 輪船大王盧作孚
出身貧寒,經歷坎坷
創辦公司,發展「民生」
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運
支援抗戰,壯大自身
發展業務,打進沿海
借款造船,由盛及衰

第八章 菸草大王簡氏兄弟
自立名號,經營航運
初創「南洋」,困苦中失利
再建「南洋」,抗爭中發展
由盛而衰,終獲新生

第九章 金融才俊陳光甫
勤奮刻苦,獲得良機
改革受阻,自創小銀行
喘息艱難,夾縫中求生
結交要人,打通歐美

第十章 計程車大王周祥生
獨身闖滬,鍾愛出租業
天賜良機,賒車開業
初顯身手,嶄露頭角
巧借東風,大幹快行
一碼萬金,響徹雲霄
靈活調度,服務優良
挫敗「雲飛」,戰勝對手
苦心經營,風光難再

第十一章 絲業大王薛南溟、薛壽萱
出身官宦,開設繭行
創辦「永泰」,出師不利
聘用能人,創立名牌
增設絲廠,「永泰」遷錫
壽萱繼業,放眼海外
改造設備,改良蠶種
困境求生,揚威海外
絲業危機,方顯雄厚
鼎盛時期:絲業「托拉斯」
躲避戰亂,旅美破產

第十二章 綢業大王蔡聲白
學業順利,才能顯現
更新設備,擴大規模
羅致人才,籠絡員工
內銷有術,外銷有方
重視公關,巧妙周旋

第十三章 化工鉅子方液仙
百折不撓,艱苦創業
創立品牌,奠定根基
技術專家,經營行家
興也愛國,亡也愛國

第十四章 乳、窯業鉅子吳百亨
一窮二白,白手起家
涉足煉乳,旋即發財
對手強悍,競爭激烈
創辦窯業,又創佳績
奮力掙扎,走出絕境

第十五章 豬鬃大王古耕虞
「小小的豬鬃」與世界大戰
「古青記」+ T 型人才= 豬鬃大王
商戰中「減號」的特例:小魚吃大魚
「乘」的不僅僅是商業利潤
「除」的辯證法

第十六章 經營之神劉鴻生
背叛「上帝」,學業中斷
推銷起步,煤炭業稱王
劉氏企業,漸成氣候
顛沛流離,興辦企業
劉氏企業的歸宿

第十七章 糧棉大王榮氏兄弟
初涉商業,創立錢莊
投身實業,開辦麵粉廠
投資紗廠,亦成大王
歷經危局,盛極而衰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章 百貨大王郭樂

南京路作為中華商業第一街,自實施步行制度以來,更是舊貌換新顏,迸發出了迷人的風采。光滑的街面,翠綠的常青植物,嶄新的商業店面,五彩斑斕的廣告牌 —這一切都把南京路打扮得五光十色、千嬌百媚。從早到晚,這條街上總是熙熙攘攘,遊人如織。就在這條流光溢彩的南京路上,華聯商廈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珠璣,熠熠生輝於這鱗次櫛比、目不暇接的商場鏈中。望著華聯商廈富麗堂皇的裝飾,望著櫃臺裡琳瑯滿目的商品,望著遊人和顧客不停的穿梭於商廈的各個櫃臺,人們也許不難想起它的前身:上海永安公司,也由此會想起當時叱吒上海百貨業的永安公司創始人郭樂。

獨闖澳洲,試辦果欄

郭樂(一八七四年至一九五六年),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一戶貧苦的農家,像中國所有封建社會中的農民家庭一樣,這是個多子女的大家庭。郭樂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四個弟弟。郭樂雖生於廣東香山,但其先輩卻曾在江蘇省松江北橋(今屬上海市)一帶乞討為生,後來由於戰亂而流落到廣東。這是封建社會末期中國農民典型的生存現象。郭樂出生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商品藉著堅船利炮潮水般湧進中國的時代,這些外來的廉價商品以排山倒海之勢使沿海一帶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紛紛破產。廣東、福建等沿海一帶的農民飽受經濟破產之苦難,紛紛逃走他鄉,要麼遠渡重洋去海外謀生,要麼流散到中國的其他省分,郭樂的哥哥郭炳輝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於一八八二年去了澳洲。
生不逢時的郭樂,幼年時期是在幫助父親務農來勉力維持家用的困窘中度過的。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八九.年廣東香山縣又因遭受嚴重的水災而幾近顆粒無收,這一下連那一畝三分地的薄田也無所指靠了。為了生存,年僅十七歲的郭樂被迫遠走他鄉,奔赴澳洲謀生,也從此開始了他那不凡的人生之路。
初到澳洲,因為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語言不通,郭樂吃盡了苦頭。為了生存他先在一家菜園做了兩年的工人,後來又販賣過瓜果蔬菜,就這樣折騰了三年後,終於在一八九三年經堂兄郭標幫忙,進了郭標與旁人合開的一家水果店當夥計。郭樂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因此做事積極主動,非常勤快,且又很有條理,高效俐落,使郭標十分滿意。頭腦靈活的郭樂並沒有滿足於只做個優秀的打工仔,而是睜大眼睛仔細觀察郭標與人做生意時的技巧,細心體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掌握經商的訣竅,自己開店!
就這樣,郭樂省吃儉用,以圖積蓄資金。皇天不負有心人,過了大約三年後,機會終於來了。一個開水果店的商人因經營不善瀕於破產,正在拍賣店面。郭樂聞訊後立即與幾位要好的華僑馬祖星、孫智興等一起集資了一千四百澳鎊(澳大利亞貨幣單位),二話不說買下了這家店面,他們對這家店面進行了簡單的整理後於一八九七在雪梨正式掛牌開業。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的希冀,郭樂把自己的店名定為「永安果欄」(果欄即水果批發商店),就這樣郭樂開始了在異國他鄉的創業之路。
「永安果欄」成立後,大家商議以經營水果為主要業務,同時也兼做一些中國土特產的批發和零售,以增加收入。由於在堂兄的水果店裡打工多年,再加上自己的用心體會,郭樂對水果店的經營已瞭若指掌,他很快就成為「永安果欄」的實際領導者。在經營中,郭樂敏銳的感覺到,要想使「永安果欄」在眾多的水果店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壯大自己的規模。因此,他憑藉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說服「永生」和「泰生」兩家水果店與自己合併,擴充了實力;繼而又與水果販運商訂立了代銷合約,保證了貨源。憑此兩項有力的措施,「永安果欄」果然占領了大片水果市場,賺取了難以想像的巨額利潤。
然而郭樂並沒有就此陶醉。當時「永安果欄」經銷的水果源除了在當地收購一些外,大部分來自於阿瑟頓和斐濟島。斐濟島盛產香蕉,貨源要比阿瑟頓充足得多,但離雪梨路途遙遠,乘帆船一個來回要兩個多月,遇到風暴也極不安全。不甘心受制於人的郭樂,為了擴大經營甘冒風險,他除了親自去斐濟島訂購水果外,還以三家合作的方式直接在斐濟開設了「生安泰」商店和二十多個分號,專門為雪梨的果欄收購水果然後直接運抵,從而大大減少了另找運輸商的成本,節約了大量的資金。但即使這樣,郭樂仍感不能賺取最大利潤,而單純地靠在當地收購水果已不能使他滿足。為了進一步擴大產業,郭樂索性以「生安泰」的名義直接在斐濟買地自辟香蕉園,直接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這樣就使香蕉的收購成本再次大大降低,並從根本上解決了貨源問題,使雪梨果欄的產、供、銷連成了一體,遠遠走在了其他水果商人的前面。在斐濟發展最盛時,郭樂曾擁有工人五百多名,蕉園幾萬畝,真可謂戰績傲人。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郭樂不僅在開拓市場上很有章法,而且在內部的經營管理上也很有心計。按照協議,水果運抵雪梨後,由三家果欄按銷售能力就地分配,這樣,三家果欄雖然在採購上一致,但銷售能力卻是不一樣的。郭樂看到了機會,就又開始和盟友們競爭。他先是在碼頭分配時暗中記下「永生」、「泰生」的銷售地和主要客戶姓名,然後又派自己的人搶先去向這些客戶們低價兜售。這樣,當「永生」、「泰生」還在莫名其妙時,客戶們早已集結在了「永安」的旗下。手段雖有些令人不齒,但卻奠定了「永安」在三家聯盟中的主導地位。搞定了內部,郭樂又開始向外拓展業務。雪梨有眾多的華僑,而這些華僑又大多從事木工、園工、礦工及小商品零售等低階工作,平時很少進城。郭樂針對這一特點,就在中國採購了大量的土特產,不僅送貨上門甚至還允許賒帳。這種靈活的經營方法,不僅極大的滿足了同胞的需要,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由於這些華僑文化程度不高,且銀行在假日又關門休息,使他們往中國匯款非常不便。郭樂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又在「永安果欄」開辦了免費為同胞到銀行匯款的業務,並委託中山縣的福和盛銀行把匯款送至他們親人的手中。這樣,「永安果欄」就與當地的華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在良好的信譽下,許多華僑還自願把錢存到「永安果欄」而不要利息。受此啟發,郭樂索性辦了一個永安儲蓄部,從而吸納了大量的資金,為他擴大永安的經營規模奠定了堅實前基礎。由於經營得當,資金充沛,經過十年的奮鬥,郭樂的「永安果欄」終於在雪梨的同行業中獨占鰲頭、搶盡風華,而郭樂也從一個一文不名的打工仔變成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僑商翹楚。

開創新業,小試牛刀

作為一個志向高遠、經營有道的商人,郭樂並沒有滿足於在雪梨取得的初步成果;相反,隨著雪梨果欄的日漸興旺,資金的大量積累,他開始考慮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
他清楚的意識到,投資方向的穩妥有效就意味著企業的前途命脈,為此,他暗訪了雪梨的許多行業,尤其是英國商人開的百貨公司。最終,他選擇了他認為利潤豐厚、貨源豐富的百貨業作為新的創業方向。
目標選定以後,郭樂就開始著手籌建工作。雖然在雪梨已經有了穩固的根基,而且對市場情況、社會關係也很了解,但心氣頗高的郭樂卻不想背靠大樹好乘涼,把店開在雪梨。一方面,作為英聯邦的屬地,英國不但對在澳洲經商的華僑徵收高額的所得稅、遺產稅,而且還在澳洲推行種族歧視政策,限制華人進入澳洲,甚至還煽動當地的排華傾向,從而壓制、削弱華僑在澳的勢力,以達到獨霸澳洲市場的野心;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從底層靠自身力量辛苦打拚出來的實業家,郭樂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屈辱和悲慘。幾經權衡,他終於選定了亞洲新興的國際貿易中心,也是華僑進出境的必經之地—香港作為自己經營百貨業的第一個練兵場。
一九O七年八月,在一片爆竹聲中,香港永安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由郭樂的弟弟郭泉出任司理(經理)。經營伊始,公司的規模比較小,人員不足十人,資金只有十六萬元,其中還有部分是華僑的集資款,店面也只是一間幾平方公尺的小屋。為了儘快改變這一被動局面,郭樂因地制宜的在公司旁開了間小客棧,除了提供客人的食宿外,還免費開辦了替僑胞辦理護照、提取匯款等服務業務。這一下頓時吸引了八方來客,一時間公司生意興隆,利潤激增。看看初步的目標已經達到,而且大有發展的餘地,郭樂索性把雪梨的產業交給自己另外兩個弟弟打理,而他則搬到香港統籌規劃兩地的經營業務。
到香港後,郭樂先仔細地了解公司經營的各種狀況,然後親自帶人又進行了一番市場調查,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在彙總了各方面的情況後,他果斷的決定把店址遷到人流密集的鬧市區,並還清了初建時的籌建款,使公司成為私家獨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資金充裕,措施得力,公司遷址後立即獲得了飛速發展,店面擴展到四間,資本由合夥時的十六萬元迅速增至六十萬元,員工也陡增至六十多人。面對一片大好形勢,郭樂抓住機遇,再接再厲,旋即又在香山開設了專營儲蓄和僑匯的永安公司營業部,在廣東、香港等地開設了大東酒店,建造了永安貨倉,並一舉買下了維新織造廠,創立了永安水火保險公司。這一系列的大手筆,使永安公司的整體規模大大擴展,業務種類顯著增多,到一九一六年,經營不到十年的永安公司總資本已達兩百萬元,比原始資本翻了十一點五倍,逐漸形成了龐大的永安資本集團。
由於郭樂過人的商業頭腦和魄力,永安公司在香港的初次亮相可以說是精彩絕倫,不但為永安公司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打響了「永安」品牌,也使郭樂在香港的同業中嶄露頭角。

大鵬展翅,輝煌鑄就

作為一個目光敏銳、思路開闊、經驗豐富的實業家,郭樂深知在商場上誰先掌握了市場行情的變化誰就先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為此,雖然他一直坐鎮香港統籌兩地的各種業務,但目光卻一直在搜尋著新的著陸點。此時的上海,由於租界和通商的需要,正日益由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變成一個國際貿易的大商埠「工商金融中心」,從而吸引了大批海內外的資本家和富商巨賈。早已在上海設立永安辦事處專門收集市場行情的郭樂,敏銳的感覺到,這些有錢人的生活方式非常西化,他們的衣、食、住、行將為發展百貨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空間。
恰巧歐洲正在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的民族工商業藉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上海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一片繁榮。看準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郭樂不再猶豫。他先著手把香港永安私家股份公司改為公共股份公司,把公積金一百二十萬元轉為資本,然後又發行股票二十萬元,積極吸納股東,增加資本;接著又打出了
「挽回利權」的旗號,在僑界公開招股。這一次,郭樂在雪梨經營果欄時與華僑們建立的良好關係幫了他的大忙。由於在僑界擁有良好的聲譽,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華僑們投資中國工商業的積極性高漲,因而郭樂的招股工作十分順利,永安很快就積聚了龐大的資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雄厚的資金做基礎,接下來首要任務就是尋找恰當的店址,築屋造樓,以備開業了。
一九一五年七月,郭泉、郭葵在郭樂的委派下,來到上海挑選店址。挑選店址的過程頗具傳奇色彩。當時的南京路由於已有不少外商開辦的洋行、銀行以及一些百貨公司,正日益繁盛起來,以拋球場(今河南中路南京東路)到外灘一帶,已有不少高樓林立。二郭先是考察了拋球場以西因專賣婦女用品而人流密集的「女人街」,又考察了先施公司,最終慎重地選擇了日昇樓以西的地段。但對選擇在路南還是路北仍拿不定主意。為此他們花錢雇了兩個人,一個站在路北,一個站在路南,一旦有人從眼前走過,就數一粒豆子放在口袋裡,然後在單位時間裡統計結果。透過這個有趣的辦法,二郭終於確定路南行人比路北的多,店址宜選在路南。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南京路南確實比路北居住了更多的富家大戶。店址選定後,郭樂立即與地主簽訂了租期為三十年的租借合約,每年租金約白銀五萬兩,這令當時的許多人目瞪口呆。這意味著三十年後,永安不僅要付出巨額租金,就連自己的商場也要歸還地主。然而,郭樂憑著自己敏銳的商業頭腦和驚人的氣魄力排眾議,簽署了這份苛刻的合約,他斷定,三十年後,永安定能賺回二十噸的黃金!
建造商廈伊始,郭樂親自從香港趕到上海,在四川路成立臨時辦事處,監管各項籌備工作。為了確保大樓的建築品質,他又親臨現場監督打樁和施工。有一次,為了親自試驗三合土基礎及其樓牆的堅固與否,他還差一點自高處跌落。大樓造好後,在對內部進行裝修時,郭樂汲取先施公司布局不合理,因而影響顧客購物的教訓,在商廈的內裝修上用足了心思。他在調查和觀摩了上海灘各大百貨公司後,提出了自己的創意:一樓擺放日常生活必需品,凡路經商店的顧客只要需要,看到後會立即購買;二樓放置布匹、綢緞等,因為考慮到婦女購買這些東西時常會仔細挑選、比較價格,而且占地面積也比較大,因此放在二樓比較方便;三樓主要放置珠寶、首飾等比較貴重的商品,一來防竊,二來乾淨安寧,有利於此類消費者的購買;四樓則擺放家具、地毯、皮箱等文件商品,凡顧客要買此類商品大多經慎重考慮後才會登門,因此顧客和商品需求量相對較少,擺在四樓是適宜的。這些套路於今天的商家也許並無出奇之處,但在百貨業剛剛起步的二十世紀初,這些做法無疑具有開風氣之先的典範作用。裝修完畢的商廈,在立柱及貨架四周小小的鏡子的反射下,寬敞明亮,金碧輝煌。
一九一八年九月五日,鑼鼓陣陣,爆竹聲聲,上海永安公司正式開張營業。在此前,為了擴大影響,郭樂先在報紙上連做了十四天的廣告。對公司的開張日期、商場裝置、經營特色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接著發出大量請柬,邀請各方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參加揭幕儀式,以壯聲威。這一天,公司特地為開張準備的大量商品,又均以優惠的價格出售(如火腿只賣到一元一支),由此引來了大批的顧客。最後,商場雖採取了憑券入場的方式限制人流,但整個商場仍是人山人海,擠了個水洩不通,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在接下來的幾十天裡,前來參觀購買的顧客仍是川流不息,每天的營業額均達到一萬多元,原為一個季度準備的銷售貨品只二十幾天就賣得缺貨了。生意的興旺程度不但令當時阻撓購地的股東跌破眼鏡,心花怒放,也遠遠超出了郭樂本人的預料。
良好的開端並沒有使郭樂沖昏了頭腦;相反,他更加認真的思索起如何對公司實行有效的經營管理,使它的優勢更加明顯。他首先想到的是「永安」經營特色的定位。的確,在商場林立的南京路,面對著財大氣粗、資力更老的「先施」,「永安」若拿不出特色就等於先輸給了對手。考慮到「永安」地處上層人士居住的中心,郭樂果斷的將「永安」經銷的產品定位為精品,以富商巨賈、達官貴人及來華從業經商的外國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看準了這一條,郭樂不僅在當地的洋行訂購洋貨,而且還向世界各地派出了大批的採購人員。沒多久,美國的絲襪、電器,英國的棉布、呢絨,捷克的玻璃用品,瑞士的鐘錶,日本的毛巾等林林總總,一一陳列在了上海永安公司的櫃臺裡。公司職員也自豪的對顧客說:「無論什麼名牌商品,只要你叫得出名稱,本公司就可以替你買到!」這樣,「永安」就逐漸成了新潮與時尚的代名詞,從而吸引了大批有錢又有時間專門追趕時髦的俊男美女。
除了創新求異搜尋各種時髦的新鮮產品以滿足富人的需求外,郭樂還注意營銷的方式。逢年過節,人們總是互致禮品以示問候,但郭樂卻從這一般人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無限商機。公司開業不久適逢新年,他立刻適時的開出了代客送禮的服務。這樣一來,一些有需求的客人只要開出所需禮品的名單,再寫明受禮人的姓名,永安公司就可直接提供服務。此舉一出,可說是大部分的「禮品」生意都被永安壟斷了。不久,勤於觀察的郭樂又發現,節日一過,又有很多收到禮品卻嫌不實用的顧客前來調換其他的商品,頗為麻煩。他腦筋一轉,特地發行了一套面值大小不等的「永安禮券」,這樣人們可以不再直接送物,而改送禮券方便他人購物,從而大大增加了一批顧客。也許這是中國近現代商業中最早的代購券吧!受禮券的啟發,郭樂順勢又推出了一種「購物折」購物制度,凡持永安「購物折」購貨的顧客不需當時付現金,可累計記帳,一次付清。這簡直就是現代信用卡的前身!這種購物方式不但使有錢人的金錢、地位、家世一目瞭然,極大的滿足了有錢人的虛榮心,
也為「永安」贏得了一大批穩定而又富有的顧客。在集中精力賺富人們的錢的同時,郭樂也沒有忘記廣大的一般市民的需求。他抓住一般消費者平時很少來公司購物,而大減價時消費者很多的特點,特地在一年裡舉辦春、夏、秋、冬換季時和公司週年慶五次大減價,吸引廣大的中下層市民踴躍來「永安」購物。屆時,他還不忘派人到滬寧、滬杭兩鐵路沿線張貼「永安」的減價廣告,以吸引廣大來滬旅遊經商的外地顧客。而在實際操作中把某些滯銷產品的真降價和次劣產品的假降價融合在一起,使人難以分辨,從而透過這種虛虛實實的「真假大減價」手段做足了市場。
生意的興隆離不開天時地利,更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從這個角度講,郭樂不僅是個天才的商人,更是一個一流的管理者。為了管理好這個擁有上千名員工的企業,針對實習生、店員、經理、高階員工等的不同職責,郭樂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嚴密而周到。作為一個商人他深深的懂得,店員的優質服務就等於是公司完美的形象,也就意味著大筆的利潤,因此他除了在店員準則中明確規定店員必須笑臉迎客、有問必答、百挑不厭外,還請人把「顧客永遠是對的」用霓虹燈製作成英文標語懸掛在商場的醒目之處,警醒眾人。對於公司的高階職員,郭樂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他不但給予他們高薪和相當的權力,甚至還授以「受職股東」身分,使他們能夠獲得許多薪水外的高額收入。這些措施不僅留住了公司高級人才的心,而且也激發出他們積極主動為公司謀利的熱情,穩定了公司的管理層。郭樂自己更是以身作則,他很少整天待在辦公室裡聽報告,而是經常在商場各部巡視,在現場實地解決許多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使下屬們心服口服。
優良科學的管理,不僅使「永安」內部良性運轉、高效作業,
也使「永安」在外界與同行競爭時有著他人無可企及的優勢。在與「惠羅」、「福利」等幾家資本雄厚的洋商百貨競爭時,郭樂採取了揚長避短的措施,不與它們在洋商品上爭長短,而是打出了「中國牌」,從而吸引了眾多的外國顧客。而與「先施」、「新新」百貨公司的競爭,郭樂又充分發揮了在澳洲經營果欄時相一致的聰明才智,先與「先施」聯手擊敗「新新」,又最後戰勝「先施」,成為唯一的贏家,頗有《三國演義》的戲劇色彩。總之,在郭樂的領導下,新穎的思路、正確的定位、靈活的經營、科學的管理,使永安公司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無論是資本還是員工人數都有了成倍的增長。自一九一八年公司成立至一九三一年日本戰事爆發,十三年間,「永安」的銷售額從四百一十七萬元增加到了一千四百二十八萬元,營利額從五十四萬元上升到兩百二十五萬元,在全國百貨業始終獨占鰲頭。水漲船高,永安股票也成為中國三大熱門股票之一,被稱為「天之驕子」。在中國現代商業的發展史上,郭樂可謂是譜寫了一曲自己的神話。

富國強民,花落何處

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侵華戰爭,占領東三省,中華民族陷入了嚴重的民族危機。不久,「一二八事變」又接著發生,戰爭的漫天烽火使民族工商業的處境一落千丈,危機四伏。禍不單行的是,受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國內的購買力急遽下降,市場混亂,商業蕭條,加上戰爭使東北市場、華北市場遭到嚴重破壞,民族工商業真正是走到了內憂外患、厄運臨頭的絕境。大批的小工廠、商店、銀行紛紛倒閉,在這巨大的災難中,郭樂的上海永安公司也在劫難逃,大批的物資、商品、店面被炮火摧毀,損失資產達兩百萬元之多。由於戰事爆發,政府急於斂財,又下令禁止商店兼營儲蓄,致使永安公司正在籌備的永安銀行被迫夭折。這無疑是釜底抽薪,使「永安」頓時陷入了困境。隨著戰事的蔓延,「永安」的困境再加劇,特別是旗下的「永紡」不得不靠借款來維持了。
這樣又勉強支撐了幾年,到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變」再起時,「永紡」的好幾個廠房都為日軍澈底占領了。郭樂雖在其間幾經周旋,但毫無結果,後由於形勢所迫不得不遠走香港。這樣就等於把經營了數年的「永紡」白白留給了日本人,據不完全估算,損失總資產達兩千多萬元。雖然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為了重振永安紗廠,郭樂曾於一九四六年利用美棉壓價傾銷為紗廠賺回大量利潤,無奈當時經濟秩序惡化,致使第二年金圓券貶值,從而使永安公司損失了四萬兩黃金!至此郭樂已是回天乏術,到一九四九年整個永安企業已是奄奄待斃了。一朵民族工商業的奇葩就這樣成了明日黃花,無可奈何的凋敗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319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