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簡體書)
滿額折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它改變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面臨革命。
1917年3月5日,伍德羅·威爾遜在他的第二次就職典禮上宣佈:“我們不再是一群鄉巴佬了。”他在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發表這番講話,當時俄國正在獨裁和民主之間搖擺不定。面對歐洲的混亂和動盪,威爾遜決心讓美國擺脫自建國以來就定義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孤立主義,並在塑造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僅僅10天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結束了長達3個世紀的王朝,使俄羅斯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最終為蘇聯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在短短幾周內,在威爾遜的敦促下,國會投票決定對德國宣戰,確立了美國作為全球大國的新角色,以及向海外傳播美國理想的承諾。然而在國內,它仍然是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非裔美國人也有自己的奮鬥目標。美國婦女為爭取選舉權和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鼓動,勞資糾紛十分猖獗。作為隨後戰爭的後果,美國和俄羅斯忍受了一個世紀的警惕和敵意,這種警惕和敵意一直持續到今天。
《1917年3月》以令人折服的全新分析重新審視了這些動盪事件及其後果。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威爾·恩格倫德(Will Englund)利用大量現代俄國和美國的日記、回憶錄、口述歷史和報紙報道,對這個改變世界諸多大國命運的月份進行了頗為詳細、富有質感的描述。《1917年3月》講述了當年的士兵、和平主義者、活動家、革命者和反動者的夢想,展示了他們的成敗得失如何構成我們複雜的現代世界的起源故事。

作者簡介

[美]威爾·英格倫(Will Englund),普利策獎得主、美國記者、作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是《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多次以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調查,對俄羅斯追蹤報道20年,並對各種話題、歷史都有深入研究和報道。
他通過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互聯網檔案館、耶魯大學圖書館、國家第二檔案館等廣泛查閱、搜集到的大量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報刊、檔案資料和私人書信、日記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本書。

名人/編輯推薦

普利策獎獲獎作者威爾·英格倫經典歷史敘事作品,以精彩的筆法展現:在1917年3月這個關鍵性的時間點——美國決定加入“一戰”,俄國是擁抱革命,並巧妙地將美國和俄國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揭示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士兵、和平主義者、活動家、革命者和反動者是如何對歷史進行預測、決策,並終改變了美俄兩個,決定20世紀的世界格局的。作者認為,在復雜的歷史事件中,人們被一種天真、充滿希望的夢想俘虜。幾乎所有關於戰爭的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戰爭並未像威爾遜希望的那樣,讓世界為民主創造安全,也沒有世界走向新秩序……通過這本書的寫作,他“願下個世紀因理性的決策而不同以往”,對當今世界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以戲劇性的敘事手法和和極富文學性的筆觸還原歷史場景,讓人身臨其境;深入挖掘大量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報刊、檔案資料、私人書信、日記等資料,帶領讀者走入時人的內心,生動刻畫他們的思考、個性甚至缺陷,在重塑一戰時期政治的風雲變幻,也重現了當時的社會潮流。威爾遜總統的壓力、猶豫、自大與吝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頹敗與惶恐,年旬六旬的西奧多·羅斯福的激進,作為首位國會女議員珍妮特·蘭琦,引起的轟動和爭議…… 《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圖書館雜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周刊》等各大薦書榜單讚譽。----------------- 閱讀此書時,你將穿梭於這對世界歷史至關重要的一個月之中。在此過程中,你會了解到海量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達方式不僅平易近人, 引人入勝。威爾·恩格倫的寫作太過,以至於你在不經意間就深陷其中。這驚人的31天所包含徹頭徹尾的戲劇性推動著你,讓你能夠流暢地閱讀他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事實。華盛頓和彼得格勒兩個城市發生的歷史故事構成了這本書的骨架,同時,遠方的德國柏林、古巴哈瓦那等地也為整個故事貢獻了戲劇化的一幕。在高爾夫球場上,伍德羅·威爾遜或許正在思考20世紀重要的決定之一——美國是否要宣布加入 次世界大戰;西奧多·羅斯福,年近六旬,但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復當年,他批判政府過於軟弱,自告奮勇組建投入一戰的志願師,捕殺危險的海洋獵物蝠鱝;美國首位國會女議員珍妮特·蘭琦,她對選舉權運動的參與、一戰決策的投票等行動,以及她的性別,在華盛頓政局中引起巨大轟動和爭議;駐外記者門肯,他在一戰期間訪問了柏林,並記錄下來這座城市——柏林沒有預想中的混亂,平靜得出奇,看不到戰爭的瘋狂與宣洩…… 這是一本精彩紛呈的書,介紹了一個世紀前的這個關鍵的月份,通過眾多細節塑造了1917年參與歷史走向的眾多人物,使他們的思考、個性生動地得以展現。從事學術研究的歷史學家還是好奇的讀者,都可一觀此書。威爾·恩格倫德引人入勝的敘述風格將引導你去了解,發生在1917年3月的事件如何在仍然產生著影響;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問題重重的時代尤為如此。

目次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編寫說明
第1章“上吧!”
第2章“反文明罪行”
第3章“肥沃的泥土,腐敗的落葉”
第4章“你們這幫傢伙要蹲大牢了”
第5章“我們必須在後面推啊推”
第6章“他們認為:革命到來之日,即是屍山血海之時”
第7章“邊緣地帶”
第8章“我不要,先生,老闆”
第9章“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愉悅氛圍”
0章“我們正坐在火山口上”
1章“哥薩克們驅著馬兒,到處橫衝直撞”
2章“為了讓全人類都能過上好的日子”
3章“除了不幸的生命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4章“偉大的世界解放運動”
5章“您衣兜里揣著一支小手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6章“如同一條發洪水的河流一般”
7章“痛斥一場地震”
8章“表面上裝作很愛國”
9章“日子好過起來”
第20章“蓋子一直被摀得緊緊的”
第21章“當人類世界因戰爭而瘋狂的時候”
第22章“歷史會認為你是對的”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1章“上吧!” “你們得去看看存放在那裡的藏書。”尼古拉說。
“我們剛下船。”列昂道。
“快去看看。那些藏書是免費閱讀的,而且徹夜開放閱覽。” “我們3點鐘就起來了。” “它們讀起來棒極了。這就是美國,你會見識到的。” 他們照辦了。列昂、娜塔莎和他們的兩個兒子——此時他們疲憊不堪、心煩意亂——將自己的紐約之行的首站定為亞斯特坊廣場附近的公共圖書館。“看看這個提供了些啥,”尼古拉喊道,“想像一下吧!” 列昂名叫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 )——職業為革命家,此君逃離沙俄帝國的魔爪後,先後遭到奧地利、法國和西班牙的驅逐。尼古拉的名字是尼古拉·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他比托洛茨基早到美國幾個月。
這位28歲的編輯熱情似火,經營著一份號召人們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報刊《新世界報》(俄文作NovyMir),出版發行地位於聖馬克廣場的一座赤褐色砂石建築內。由於遠隔重洋,再加上1914 年開始的世界大戰將歐洲弄得支離破碎, 革命的準備工作難以開展。現在兩人終於安全相會了,可以開始有條不紊地為俄國革命做準備了。革命遲早會到來,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還有大量的籌備工作要做。當前的時間為1917年1月。
在紐約,社會主義者隨處可見,但托洛茨基認為他們不夠凶悍。有車階級是哪類社會主義者呢?他很贊同紐約是資本的堡壘——它在資本主義走向高階段的道路上一馬當先——的觀點,馬克思應當也是這麼認為的,資本主義者反而不這樣想。托洛茨基對“定居在敵人心臟地帶” 的想法欣賞有加。
“在紐約,社會主義革命是我的事業,”他日後寫道,“在那些日子裡,我幹的事兒和私酒商人一樣無可指責。” 但是,他們還是在布朗克斯區的維斯大道找到了住處。公寓配有幾盞電燈、一個煤氣爐、 一間浴室、一部電話(謝廖沙和列夫這兩個男孩對它愛不釋手)、一部電梯,甚至還有一條用於傾倒垃圾的坡道。管理員是個黑人,手腳不太乾淨,但他的作案對像是房東,不是租客——托洛茨基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此事時帶著讚許。兩個男孩都上了學,很快學會了英語,熱愛著這座遠離硝煙的喧囂都市的一切。
紐約的物質生活實在是太富足了,何況還有強有力的改革運動推動著它向前發展。但托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